国贸实务教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国贸实务专业模拟实验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真实性、实践性不强以及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的弊端,难以适应高素质外贸人才的培养要求。基于此,提出了能力本位的“体验型”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为方向,以实践为中心,使学生体验外贸岗位的真实工作状态和要求,在处理实际业务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系统融合、增强专业素质和能力。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国贸实务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国贸实务教学论文 篇1:

国贸实务课程教学探讨

摘 要:

《国贸实务》是经贸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研究国际商品买卖的具体过程,属有形贸易的研究范畴。由于该课程具有涉外性、实践性强的特征,所以在授课方法和技巧上就有着较高的要求。结合《国贸实务》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设计,重点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专业必修课;实践性;案例分析法

F74

文献标识码:A

1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简介

1.1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主要分为理论、政策和实务两大部分。理论和政策内容是实务部分学习的基础,实务是理论内容的运用。国贸实务侧重于从企业的角度研究货物买卖(商品买卖)的具体交易过程及相关内容与商务运作规范的学科,是一门具有涉外性、实践性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因此,国际贸易实务是经贸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1.2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国贸实务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对国际贸易的具体教学程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理解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主要交易条款的内容及签订时应注意的事项,掌握合同磋商的程序和合同的签订与履行,进而在今后的实践中能够根据我国的对外贸易方针政策,结合买卖双方的购销意图去从事具体的货物交易。

2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内容设计

2.1 理清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

国贸实务课往往开设在国际贸易学之后,国际结算、外贸函电和外贸制单之前,在理清国贸实务课程与相关其他课程的关系后,在有限的课时内做到讲授重点突出。如货款收付这一章节,在讲授时可分配较少的课时,让学生简单理解几种基本结算方式即可。而相关的具体操作流程、资金融通及业务风险防范将在国际结算课程中作为重点讲述。因此,在实务中该部分能为后续课程作简单铺垫即可。国际贸易实验可在国贸实务课程学完之后的学期开设,也可穿插在实务课程的学期中,这要视课时安排的多少和学校要求而定。

2.2 调整相关章节框架结构

贸易术语是签订合同的基础。《2010通则》一共解释了11种贸易术语,将其按运输方式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适合于各种运输方式的7种贸易术语:EXW、FCA、CPT、CIP、DAT、DDP;另一类是适合水运的4种贸易术语:FAS、FOB、CFR、CIF。按照此分类,教材中一般也常将术语分为两大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将术语按主次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作相应调整,先讲主要的贸易术语FOB、CFR、CIF、FCA、CPT、CIP,再讲其他五种贸易术语EXW、FAS、DAT、DAP、DDP。主要贸易术语可以安排4课时讲解,并附相应练习加以巩固,其他五种贸易术语及术语的变形可安排2个课时。贸易术语全部讲完后,可组织学生对术语的相关案例进行分组讨论。

再如,教材对信用证章节的安排则是将信用证当事人的介绍放前面,随后安排业务流程。但在讲课过程中完全可以将当事人放在业务流程中去介绍,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每一个当事人所承担的角色和职能,教学效果会更好些。

2.3 凸现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双方权利和义务实现的依据,而合同中相关条款的订立是买卖双方需要关注的问题。其中贸易术语的选用、商品的主体与标的、运输方式的选择及运输条款的订立、保险条款的订立、价格的确定和货款的收付则是课程讲授的重点,而商品的检验、索赔、不可抗力及仲裁尽管不是合同的主要交易条款,但这些条款的订立有利于合同的顺利履行,所以学生对该部分的内容也应给予重视。本课程的难点在于一些相关的计算,运费和保险费的计算、出口成本核算指标及贸易术语之间的报价与换算,对于难点的内容,应多分配相应的课时,并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 国贸实务课堂教学方法

(1)讲好绪论是关键。绪论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程性质及在课程中的地位,了解课程完整的内容体系和具体的讲授内容、课程重难点,以及课程的教学方法等。讲好绪论可以说是讲好了课程的一半。首先,教师第一节课的授课风格会让学生迅速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其次,一节好的绪论课会让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一个概略的认识,对国际贸易业务过程有个初步的了解,为以后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而正是这种似懂非懂才更容易让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又是学生进一步积极学习相关内容的根本。

(2)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讲授为主,配合课堂提问,并适当加入案例分析。课堂提问是一种和学生沟通的互动方式,要鼓励、引导学生把相关观点看法表达出来,尽可能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案例分析则要起到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如我某进出口公司向新加坡某贸易有限公司出口香料15公吨,每公吨2500美元FOB湛江,装运期为10月份,集装箱装运。我方10月16日收到买方的装运通知,为及时装船,公司于10月17日将货物存于湛江码头仓库,不料货物因当夜仓库发生火灾而全部灭失,以致货物损失由我方承担。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①如果采用FCA术语成交,结果又会如何?②造成结果不同的原因是是什么?③货交承运人术语与装运港船上交货术语有哪些不同?④如何在实务中选择合适的贸易术语,要考虑哪些具体因素?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我们就可以把关于贸易术语的很多相关知识点就梳理清楚。

(3)巧妙使用导入和总结。每一节课的导入部分尤为关键,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最后的总结是对每一次所讲内容的梳理,便于学生系统掌握课堂内容。如讲解贸易术语FOB、CFR、CIF时,其导入部分就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贸易背景资料先回顾下贸易术语的含义及作用,并通过目前最新的惯例与规则《2010通则》对于术语的划分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具体讲解的重点是理解《2010通则》对于三种术语的具体解释,在此基础上,正确比较术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难点是通过相关案例理解两种术语在实务中的运用。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并对下节课做出展望,为了更好地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给出一个典型的思考题课下去思考。

(4)用实例去剖析难以讲清的理论。

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点可举实例剖析实务中有一些难以用语言解释的知识点,列举一些具体的实例,通过具体的例子去理解。如施救费与救助费的区别同通过以下例子去解释:一艘驶往纽约的货船A,在行进过程中突然遭受风暴,有十包货物掉入海里,情况危急,船员立即展开施救,但是还是无法救回所有货物,这时另一艘船B的船员看见这情形,立即帮忙打捞货物,才得以救回所有货物,这时发生的费用有两种。其中A船员实施救助的费用为施救费用;B船员施救的费用为救助费用。由此可见,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是涉及到标的当事人不同。

(5)处理好理论与现实的偏差。如对发盘的撤回与撤销,《公约》和我国《合同法》均规定,发盘是可以撤回,只要撤回通知先于发盘送达受盘人或于发盘同时送达受盘人。此外,《公约》还规定,在发盘已送达受盘人,而受盘人尚未表示接受之前这一段时间内,只要发盘人将撤销通知送达受盘人,仍可将其发盘撤销。而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这些相关规定是否真的可行,我们要讲清楚理论在实践中运用时会有一定的偏差。

(6)教学与科研并行。尽管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都比较繁重,但教师仍需在课余时间做好相关的科研工作。一些前沿的理论研究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案例,进而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它也是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另一种形式的深化。

(7)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一方面教师要首先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请假、调停课,严格执行课表和教学计划,按学校规定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考核。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遵循相应的课堂规定,适当情况下可和学生签下书面协议,违反相关规定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分数扣减,而对表现突出的同学可给予相应的奖励。

4 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反思

4.1 准确把握学生听课情况

不同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状态都是不同的,对于上课气氛比较沉闷的班级,要采取一些不同的授课方法。如提单种类这一部分就可将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组,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小组代表去讲所负责的内容,然后由其它学生提问相应的问题,由小组同学回答,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教师作相应的补充,这种方法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2 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衔接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走出校园运用知识不可缺少的途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校开展素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高教育质量的中心环节。

一是可通过相关外贸模拟软件系统实践国际实务相关业务流程。在实验室,学生利用教学软件和网上模拟,实现国际贸易的无纸化操作,通过一个完整的案例将进出口合同的磋商、签订、履行这些具体操作程序串联其中,让学生能在一个仿真的国际商务环境中切身体验商品进出口交易的全过程。进而能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为以后走上外经贸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联系相关外贸企业,并作为签约单位,推荐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校应与相关单位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如积极与外贸公司、海关、商检局、港务局、银行、税务局等加强沟通与联系,建设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4.3 虚心听从学生的教学反馈意见

不定期让学生提出相应的纸质教学反馈意见,教师应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提出的意见,适时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

4.4 适时更新教案与课件

尽管每年承担的课程相同,但教师所用的教案与课件不应是一成不变的。目前通行的关于贸易术语的惯例与规则是《2010通则》,它是在《2000通则》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对术语的种类作了相应的修订与整合,而且对FOB、CFR、CIF的风险界限也作了变更,由之前的“装运港船舷”修订为“装运港船上”,国贸实务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相应的惯例与规则的更新,并注意外贸实践中一些变动的新做法,而对应的课件和教案中也要体现这些更新的内容。

4.5 积极对待学生课堂提出的问题

对待课堂上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教师都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自己释疑。如从卖方的角度去理解,贸易术语FOB、CFR、CIF的责任义务大小比较是FOB

4.6 注重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目前,许多教师都是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这样的知识结构和背景只能将课本的理论知识讲解清楚,却无法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很好地结合,这也是造成毕业生无法与社会有效对接的原因之一。因此,除了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外,学校也应投入相应资金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如选派骨干教师到一些高校进修,学习有经验老师对于国贸实务课堂的把握和相应的处理技巧。此外,也可让教师带薪去外贸公司进行半年或一年期的实践工作,真正将课本知识与具体的外贸实践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

[2]刘红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

[3]黄嘉.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案例设计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1).

[4]邹丽.国际贸易课程改革探析[J].科教导刊,2011,(6).

[5]邓云赟.国贸类专业课课堂教学改革探析[J].职业教育,2011,(21).

作者:杨轶雯

国贸实务教学论文 篇2:

国贸实务专业模拟实验的体验型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国贸实务专业模拟实验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真实性、实践性不强以及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的弊端,难以适应高素质外贸人才的培养要求。基于此,提出了能力本位的“体验型”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为方向,以实践为中心,使学生体验外贸岗位的真实工作状态和要求,在处理实际业务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系统融合、增强专业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外贸人才;模拟实验;体验型教学模式

高素质外贸人才的培养与高职院校现行教学模式的不足

2004年,浙江省外贸额达852亿美元,同比增长38.8%。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催生出对外贸人才的迫切需求。据工商部门统计,仅2004年一年浙江省新增的外贸企业就达3300多家。按照每家新增企业需要5位外贸专才来算,缺口就达16万人之多。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广大的外贸企业普遍感到人才难寻,另一方面大多数外贸专业毕业生在求职、应聘时都体会到不同程度的“就业难”。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广大国贸实务专业毕业生在职业素质和实际操作经验、能力等方面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差较大。主要表现在:毕业生对外贸人员的工作环境不熟悉;对外贸工作的具体业务内容不精通;难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外贸企业在选择人才时普遍愿意招聘有经验的“熟手”,而不愿意接纳一个刚毕业的“生手”。因此,在高职国贸实务专业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仿真性已成为摆在外贸专业教师面前一个非常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加强了实训教学环节,但实训课的真实性、实践性不强,教学效果不甚明显,存在着种种弊端,亟待进行改革。(1)教学中心存在偏差,重理论、轻实践,忽视能力培养。在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专业课教学模式下,学生实际工作经验为零,不仅对相关理论知识难以理解掌握和融会贯通,而且在完成学业后也难以适应快节奏、多变化的工作实际。(2)教学内容难以适应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在网络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今天,国际贸易无纸化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学生在具备扎实业务知识的基础上,还必须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如熟练操作电脑、能处理网络间的各种英文函电、熟悉网络通关程序的操作等,并能将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满足这一要求。(3)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效果不理想。多数院校开设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内模拟实验课程教学倾向于学科化,在内容设置方面比较死板,无法直接体现国际贸易实务的能力特征,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偏重讲解性教学,缺乏学生的直接参与和动手练习,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4)实训室设备不齐,各部门对贸易实践课重视程度不够。在许多院校的国贸实务模拟实验的具体操作中,最大的障碍就是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即使有实验室,硬件设备与模拟软件设备不能及时到位,实验指导教师不够专业,也是模拟实验课开展不成功的重要原因所在。

能力本位的体验型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直接面向行业第一线,应体现职业和岗位的特点。近年来,在国贸实务专业教学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我们就企业所需的外贸人才素质和技能要求对浙江省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多数企业在招聘外贸人才时,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让位于“能力本位”。而在能力要求方面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寻找国外目标客户并建立业务关系,合同磋商谈判与国内相关部门的出口沟通、协调。关于国贸实务专业毕业生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提高途径,多数企业比较认同的方式有:校内企业外贸活动仿真、校内外贸流程模拟实训、校外实习等。在此调查基础上,根据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我们确立了国贸实务专业模拟实验课程以“面向企业,立足岗位;优化基础,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为指导思想的技术岗位型人才培养模式。

新模式的教学要求在模拟实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安排以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上都要以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为导向,以实践为中心,使学生体验外贸岗位的真实工作状态和要求,在处理实际业务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系统融合、增强专业素质和能力,力争把“教师主导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主导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很强的实践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并通过综合系统的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具体来说,我们主要运用了如下三种较为可行的体验型教学方式:

(一)校内企业外贸活动仿真——推广实施“诊所式”的贸易教学

诊所式贸易教学要求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能对实践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在校内企业外贸活动仿真中推广实施诊所式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首先,按照外贸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建立国际贸易实验室,内设业务办公区、样品陈列间和商务谈判室以及保险、报检、报关等公共服务区。其次,根据外贸活动的实际需要,将学生进行分组,设立模拟公司,每一模拟公司有4名成员,分别扮演外贸业务经理、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的角色。两个不同的模拟公司彼此间互为出口公司和进口公司,建立业务关系,并逐一完成价格条款、包装条款、保险及装船条款等外贸商务谈判。每笔业务完成之后两者之间还可进行角色的互换。再次,要求学生以设立模拟公司、模拟商品展销会的形式,自主设计产品目录,完成商品的布展、现场推销和外贸业务的商务洽谈。

“诊所式”课程教学好比将学生置于驾驶席,而不是乘客席,使学生有机会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便会负责地去学,教师负责地指导,不然便会因驾驶能力的问题出现“生命危险”。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将在亲身体验中学到贸易技能,还能学会如何准备,成为更成熟的学习者,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客户访谈、客户咨询、调解和辩护角色的扮演,学会如何处理“案件”。贸易“诊所式”仿真教学强化了学生在真实外贸背景下的外贸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和谈判技巧。同时,由于模拟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模拟过程中的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一般来讲,校内企业外贸活动仿真的教学模式具有简便易行、节省时间的优点,但前期要完成国际贸易实验室建设及相关样品的采购、陈列,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二)外贸业务流程模拟演练

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了解国际贸易的运作方式,掌握各个环节的操作处理,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引进“出口操作演练”软件(TMT)和综合外贸实习平台操作软件(SIMTRADE),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习和练习平台。“出口操作演练”项目通过一个国际贸易模拟训练平台,使学员在仿真的国际商务环境中切身体会商品出口交易的全过程,从而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各个业务环节的主要操作技能。而“综合外贸实习平台”项目则精心搭建起一个有组织、有控制的仿真国际互联网环境,学员在网上注册自己的公司、开立独立的账户、查询各类贸易信息,并进行谈判、签约、履约、结算,通过独立决策、营运贸易公司达到锻炼和培养其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的分析、组织、应变、管理以及交往的能力。

在外贸业务模拟流程演练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公司的业务人员,必须能够独立使用外语与外方进行交流,能够熟练地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以及网络操作技能,而且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工作的压力:一封发盘函既要求措辞准确、英文表达流畅和符合规范,同时还要求报价精确;一套结汇单据的制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公司能否按时收到货款,一旦银行审单发现错误,会发来拒付通知,这将会使公司面临钱货两空的危险境地。正是在这种逼真的环境中,每个学生都使出浑身解数,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当一部分学生收到“银行”的拒付通知时,有的甚至流下了眼泪。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导师通过实习系统随时掌握实习进程,对每个学生的每一环节的操作结果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修改错误,并给出实习成绩。学生如有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与导师进行交流,从而得到导师的精心指导。外贸业务流程模拟演练不仅具有快捷性、完备性及全面性的特点,而且也具有真实性、方便性的特点,备受学生欢迎。

(三)“请进来,走出去”,鼓励、支持灵活多样的校外实习

模拟仿真训练操作性强、见效快。然而,模拟毕竟和实际有所不同,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我国外贸体制、政策和业务日新月异的今天,还需要积极与社会保持联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加强与外贸企业的交流和沟通。

从学校角度出发,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提升学生的外贸实战技能。例如组织学生考察贸易实务部门,熟悉贸易实务的具体环节,写出调查报告;聘请外贸公司、银行国际结算部等相关人员来校举办讲座;邀请已毕业的国贸专业学生进行交流座谈,了解国际贸易实践中的做法、变化。条件具备的高职院校还可以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将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数量、专业以书面形式固定下来,或签发双方共同研发的资格考试证书,据此签订定向就业协议。学校和企业可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地组织学生暂停学校学习,下到企业基层实习培训。这样,学生就可以运用所学知识亲身体验外贸工作实践,并把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带回学校,进一步学习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更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从学生角度出发,应鼓励学生通过社团组织或亲戚朋友推荐、介绍,结合专业特点建立起与当地外贸公司联系的桥梁,积极开展诸如营销、代销、中介服务、经纪业务等小型多样的创业活动,让学生比较深入地了解和熟悉进出口贸易业务的工作环节、流程与管理等实际情况。比如怎样具体拟订外贸合同,外贸出口包装问题,具体单据的制作,外贸洽谈时的技巧等,这些感性的认识不可能从课堂上获得。通过上述创业活动可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并获得岗位技能的训练,满足企业对外贸业务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查志强.重构浙江外贸战略——对转变浙江外贸增长方式的若干思考[J.]浙江经济,2005,(6).

[2]潘江玲.国际贸易专业“体验型”教学模式探讨[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

[3]唐淑云.贸经专业应用型人才专业基础的培養与创新[J].改革与战略,2005,(12).

作者简介:

殷宝庆(1975—),男,湖北武汉人,硕士,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企业投资、技术贸易壁垒等。

作者:殷宝庆

国贸实务教学论文 篇3:

国贸实务外语课教学方法初探

[摘 要] 针对目前商务英语开设国贸实务课程中,学生专业知识少、课时少的现状,运用认知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入实验教学法,以期对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提出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 认知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实验教学法 认知结构

作者:扈 珺

上一篇:道德教育模式论文下一篇:中职文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