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建设工程论文

2022-04-18

摘要:由于物联网应用技术的更新进步,也很大程度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工作环境,同时,物联网在建设工程管理上的应用也给传统建筑行业带来了标志性的改革。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建筑材料全流程监控管理和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检测两种模式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为物联网在建设工程管理智能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物联网建设工程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联网建设工程论文 篇1:

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与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发展,我国社会的现代化技术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增长,对物联网建设工程的技术水平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同时,由于物联网系统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于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能也更加重视。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设计不断发展,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物联网的设计过程中,为了增加物联网系统的智能性,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与智能化的物联服务,就应该不断地提高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专业化水平。本文从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物联网的优势以及设计应用的必要性出发,分析并探讨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与研究规划设计,总结提高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物联网;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必要性分析;实现方法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智能化的设备逐步融入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物联网也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人们生产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务。随着物联网与信息技术融入人们的生活,许多企业单位以及各类型的部门都开始着手研究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设计,为人们提供服务,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成为重要环节,因此,人们对于物联网的质量以及物联网的服务水平等各方面要求也不断提高,对物联网的类型需求更加多样化,尤其是对设计的安全性有了更高、更严格的标准。这些需求使物联网必须不断进行技术的改进与创新,提高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质量,提高设计的质量与安全性,保障了用户使用的效率。在追求物联网系统不同的功能与类型的同时,人们对设计的质量与安全问题更加重视。提高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注重物联网的使用性能,加强对其应用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十分必要,不断优化其应用体系才能提高物联网的整体质量,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用户的便利生活。

1. 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应用的必要性

当前,物联网系统的设计不断发展,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物联网的设计过程中,增加了物联网的智能性以及自动化程度,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与智能化的物联服务,同时也不断地提高物联监控的技术专业化水平。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物联网也可以对物联网中的设备进行定点处理,随时监控到设备的位置,当设备出现了故障时,维护人员也可以快速到达问题设备的地点,及时维修设备,将所有的系统设备纳入物联网的监控之下。除此以外,电子信息技术的融入提高了物联网的处理效率,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节约了人们的时间,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务。因此,探讨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规划设计,分析并总结物联网的实现方法十分必要,为用户提供更加多样化于便利的服务,提高了用户的生活质量。除此以外,还应该加强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控制,将更加智能化的技术应用于物联网中,利用先进科学技术也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保证设计的整体质量。

各类物联网的正常运行对社会生活意义重大,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保证物联网的正常运维与保障物联网数据安全性是十分必要的。物联网的运维不够智能化与自动化,无法对整个物联网系统进行严密的监督与安全的管理,当物联网运行中断时,物联网中的设备也有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损害,也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与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当前,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加入,智能化的设备以及自控系统应用在物联网中,将科学技术与先进的控制体系融入于物联网日常运维之中,可以加强物联网运维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 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原则

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应用注重其应用原则。在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应用重点在于提升物联网的效率,保障物联网的作用,发挥物联网的优势,应用原则着重于提升物联网的发展前景以及空间,在所有的环节中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对物联网中的产品进行监控与管理。在物联网发展中,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工作应该注重科学性原则。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项科学而严谨的研究过程,应用成果的评价工作也会充分地考虑科学性的要求,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科学性。应用过程的科学性体现在方式与科学目的两个方面。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工作应该注重全面性原则。分析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不够全面是当前影响应用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以表面情況来判断物联网的水平,这样的现象导致了应用的过程过于片面,难以真正地激发物联网的发展动力。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工作应该注重灵活性原则。对技术的应用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任务,如果应用工作的方法与模式过于刻板,不够灵活变通,将会延长应用时间与周期,对整个应用工作产生消极的影响。在工作进程中,应该增加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方式与方法的可操作性,将灵活性的原则融入于其中,增加了物联网发展的活力。

3. 物联网中所应用的电子信息技术研究

对于电子信息技术来说,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电子订货。在电子订货的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网络实时关注货物的位置,跟踪货物的货源以及去向等。利用电子订货的方式,可以使企业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第二,条形码信息。条形码的信息主要服务于商品的鉴别,通过条形码,商品信息与网络端共享,提高了商品的品质鉴定效率。第三,卫星定位。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通过卫星,对货物进行定位,完成远程指挥等功能。第四,智能运输。智能运输注重电子产品的利用,保障了运输的效率。第五,仓库管理。该技术为仓库的管理提供了硬件和软件的支持,推动了仓库管理的发展。从以上五个方面,也体现出物联网中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4. 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应用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4.1 创新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应用的发展理念

面对当前电子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优化应用不成熟等问题,创新技术发展理念十分重要。一旦国内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工程发展在技术上出现了短板效应,国家与政府应该积极建立新的物联网发展应用规则,提高技术发展的自主创新性,改善信息模型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状,并且利用相关政策吸引高质量的人才,增加研究经费,创新技术的发展理念,使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应用的研发环境更加开放,也增加了研究人员思维的活跃性。

4.2 提高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精准度

针对技术应用模型与物联网络不符合的问题,应该提高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精准度。在设计研究信息模型的过程中,应该加强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物联网进行仔细的考察工作,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质量关乎物联网的安全与效率,也与企业以及公司的收益息息相关,促进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4.3 电子信息技术应该针对物联网用户管理完成优化

电子信息技术应该针对物联网用户管理完成优化过程,对于用户来说,注意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方面为用户资料,电子信息技术对于用户资料的管理可以提高物联网的运营效率。第二个是用户位置信息,对于物联网来说,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十分重要,因此,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提高对于用户位置信息的掌握程度也很必要。第三个是用户行为管理,在物联网中,对用户的行为进行约束,电子信息技术不可缺少。

4.4 建设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平台

由于物联网不断向着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面对越来越多的数据库与庞大的信息量,建设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平台迫在眉睫。物联网的处理进程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对产品信息的分析与处理,建立電子信息技术的运维应用平台可以对信息的处理更加全面,拥有了处理数据的平台,就可以监控到数据从收集、分析计算、处理储存的整个过程,保障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数据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应用平台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累积,才能为物联网正常工作打下坚持的基础。

4.5 建立一体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流程

在物联网中实施电子信息技术应用部署,就应该对其采用一体化的应用流程。一体化是智能技术发展的最高层次,一体化的电子信息应用技术实现了物联网流程整体智能化的目标,促进了物联网系统智能化与电子技术的融合,一体化使整个物联网运维过程形成了一个闭环的结构,工作人员专注于物联网系统与一体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工作过程,就可以尽可能的避免物联网故障与中断等情况的发生,一体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流程也促进了应用技术与方法的优化和改善,提高其应用的质量。

5. 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发展

探究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影响着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物联网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物联网工程必须不断进行技术的改进与创新,融入电子信息技术,保障物联网的安全性。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是完整且复杂的过程,也需要工作人员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模型在发展阶段的应用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也应该不断地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和新的理念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进行严密的监控与管理,优化与改善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控制体系。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难点进行改善和优化,保证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6. 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人民对物联网资源的实际需求增大,为了充分满足当前人们的需求,电子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技术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当前物联网系统面临的问题。但实际上在其运行过程中对大规模物联网数据的存储和处理仍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在运行中对提高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质量,以此满足物联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升对数据的处理效率。

参考文献:

[1]陆梦薇.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与研宄[J].信息通信.2017(02)

[2]郭晨鲜.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与研宄[J].电子世界.2016(22)

[3]李敬义.5G通信技术施工与建设[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1)

作者:陆煜

物联网建设工程论文 篇2:

有关建设工程智能化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探究

摘 要:由于物联网应用技术的更新进步,也很大程度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工作环境,同时,物联网在建设工程管理上的应用也给传统建筑行业带来了标志性的改革。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建筑材料全流程监控管理和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检测两种模式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为物联网在建设工程管理智能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物联网;工程管理;信息技术;智能化应用

一、引言

近年来物联网可谓是愈演愈烈,已慢慢渗透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物联网是继互联网之后的一次技术性革命,能够有效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环境、状态信息实时的共享,并进行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执行等多种指令,给现代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得到了社会上下各方人员的关注和重视。我国目前已将物联网上升为国家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第二位,可见发展物联网产业意义重大。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科技进步,建筑结构形式复杂化,高科技含量、高使用要求使得建设工程施工工艺复杂、工序增加,这就要求建设工程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管理精细化、高效化。传统的工程管理理念和手段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建设工程日益增多的要求。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建设工程管理应寻找新的管理模式,可以很好地处理建设工程中的大量信息、将各施工阶段信息资料联系起来、避免信息孤岛与信息回流现象;也可以很好地解决不同组织、不同专业、不同过程之间的信息壁垒等问题,实现高效管理。

二、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建设工程管理的系统要素

建设工程管理涉及的信息及相关影响因素量大、面广、琐碎,对建筑材料的全流程检测涉及大量时间与空间信息,对建筑物全寿命检测需要在建筑物每个主要承重构件上布置几个到十几个RFID。因此,在建设工程信息管理中需要大量的传感器和庞大的数据存储与处理系统。云计算的出现使得存储和处理数据的价格大大下降,传感器价格迅速下降,这使得在建设工程中大量使用传感器、实现建设工程管理智能化成为可能。

2.1感知层

感知层是指通过RFID采集信息,使物体携带自身信息并实现流动数据更新累加。在建筑材料全流程监控管理中,感知层采集的信息主要包括:建筑材料的产品信息,运输中形成的物流信息链,经手人员信息等。在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检测中感知層主要采集的信息涉及主要承重构件的设计信息、验收情况、使用中检测信息等。

2.2传输层

传输层即网络传输技术,用于解决网络层的网络接入、传输、转化及定位等问题。由于无线局域网具有高移动性、抗干扰、安全性能强、扩展能力强、建网容易、管理方便等诸多优点,而建设工程信息量大、施工环境复杂,考虑到要实现对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检测,应尽量采用较为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为传输层,方便日后系统更新换代。以目前的科技水平看来,可以采用无线局域网作为建设工程管理的传输层平台。

2.3应用层

应用层是展现物联网应用巨大价值的核心架构,它旨在实现信息的分析处理和控制决策以及完成特定的智能化应用和服务的业务,从而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感知,发挥智能作用。建设工程中,要求应用层具有海量存储、数据管理与智能分析等功能。因此,应以云计算技术作为应用层集合分散在各地的高性能计算机上,为物联网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提供服务平台。物联网应用于建设工程管理的构成要素如图1所示。

三、建设工程管理中物联网技术应用分析

3.1建筑材料全流程监控管理

建筑材料全流程监控管理指的是在建筑材料出厂时便在每个单元材料中埋入RFID,记录材料的产品信息。在运输中,以时间和空间信息形成物流信息链,直到建筑材料进场、投入使用。管理人员通过扫描RFID清楚地了解这批建材的全部信息。在进场时接收材料的管理人员要对产品质量进行初步评定,将检查结果录入RFID,进一步保证了进场材料的质量。当某单元建材出现问题时,通过扫描RFID可以明确责任人,减少责任推诿,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积极性。具体建筑材料全流程监控管理信息录入如图2所示。其中,使用部位指的是建筑材料具体用于建筑物的哪些部位,旨在方便日后管理。产品信息包括产品属性、质量等级、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内容。

3.2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检测

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检测的具体做法是将具有应力感应功能的RFID在不影响构件结构功能的前提下放入主要承重构件中,如框架梁、框架柱等。根据构件的受力要求,RFID应布置在拉、压应力较大处,并且录入其对应的构件基本信息,如设计信息、建设单位信息、施工单位信息等。随着工程的进行,不断录入新信息:验收时录入每个构件的验收情况与验收人员信息,投入使用后实时检测每个构件,记录每个构件的受力情况,消除安全隐患,使建筑寿命合理化。

3.2.1录入基本信息

录入基本信息是为之后验收工作、安全测评工作及建筑物合理寿命鉴定服务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单位信息、设计信息、施工单位信息。这个环节是实现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检测的前提,录入的信息越翔实、越条理,之后的工作就越省力。项目建设单位信息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场地地址、建设单位名称等,根据日后需要按需录入。设计信息包括每个主要承重构件的图纸编号、构件编号、混凝土级别、配筋信息、截面尺寸、设计单位、构件受力的设计限值等。施工单位信息主要包括施工单位名称、项目负责人、具体某片区域管理人员等。录入这些信息可以加快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之间信息流通速度,明确责任人,提高工作效率与工程质量。

3.2.2提高验收效率

工程验收时,监理人员首先在RFID中录入验收日期、验收单位及监理人员个人资料。验收时扫描RFID,将构件设计信息与现场检查结果核对,记录自己对该构件的质量验收结果。这样可节省大量查阅图纸的时间,减少由于管理人员素质等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现场验收结果有据可查,验收质量得到保证。

3.2.3减少使用中的安全隐患

当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具有应力感应功能的RFID可实现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监测。当构件应力超过允许值时发出警报,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有问题的构件,尽早做好维护措施,实现基于预防性的、有针对性的维护,在建筑物出现安全问题之前进行加固等措施。而不是浪费大量时间进行常规检修,这就意味着零计划外故障时间,即如果没有突发性事件,建筑物不会出现安全问题。由于有些检测需要局部破坏建筑物,采用RFID避免了原本没有必要的破坏。由于可以及时解决安全隐患,所以采用RFID间接提高了建筑物使用寿命。

3.2.4建筑寿命合理化鉴定

当建筑物达到其设计使用寿命时,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数据收集,即对建筑物体检,根据RFID收集的检测数据、汇总之前存入RFID的信息,分析该建筑物能否继续使用或者需要何种维修措施,从而合理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在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人为规定建筑物使用寿命的做法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重复建设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采用RFID可以使建筑寿命合理化,实现建筑物经济效益最大化。

四、结语

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型技术手段,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较少。以物联网的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为平台,初步构思了建筑材料全流程监控管理和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检测这两种物联网应用模式,以期将物联网应用于建设工程管理,实现建设工程的智能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智慧城市的愿景与架构[J]. 许庆瑞,吴志岩,陈力田.管理工程学报. 2015(04)

[2]物聯网产业价值链发展研究[J]. 陈芮娴.电脑迷. 2016(09)

[3]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建筑技术展望[J]. 耿望阳,陈乔敬.智能建筑. 2014(12)

[4]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 荆学海. 中国建材科技. 2015(04)

作者:邓昌恒

物联网建设工程论文 篇3:

初期发展阶段的中国物联网产业

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之时,物联网产业就被寄予了厚望。经过四年的发展,大到智慧地球,小到智能家居、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渗入到各个行业

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之时,物联网产业就被寄予了厚望。经过四年的发展,大到智慧地球,小到智能家居、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渗入到各个行业。

但在今天,这个朝阳行业开始面临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的成长烦恼。据上海电子标签与物联网产学研联盟秘书长王东介绍:“一枚超高频射频识别标签市场价已经从1块钱降到了4毛钱,我估计很快要降低到两毛钱。”目前,RFID电子标签的天线主要采用金属材料,他预计一旦更低成本的石墨烯天线被广泛应用,RFID系统成本还将进一步降低。为了探究目前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张建宁先生(以下简称张建宁)。

《中国新时代》:对于目前物联网产品同质化的现象,您是怎么看待的?

张建宁:应该说这种现象是一个新兴行业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从物联网产业的整体来看,它是信息化产业的一个新阶段。物联网行业有拼图式、递进式的特点。它涉及产业链长,包括了传感器网络、信息传输网络和信息应用与服务等各环节,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中国在几年前就把物联网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所以在这几年中,国家出台了各项政策扶持这一产业的发展,企业看中了这一市场需求时,就会蜂拥而上,投资这一领域,最近物联网产品市场供求饱和,所以导致一部分产品产能过剩,出现了产品同质化现象,导致产品价格下降。

另外,RFID系统本身的生产成本就不是很高,当市场出现相同产品过剩,价格战也就自然打响。举个例子来说,在半导体存储器行业发展之初,韩国投产的企业比较多,最后导致整个市场供给大于需求,于是掀起了价格战,遇到经济低迷期,就导致一大批企业倒闭或者破产。当半导体存储器市场开始回暖时,许多企业再次对其进行投资,所以现在的半导体储存器产业就变成了一个周期性产业。物联网行业在发展初期,必然要经历这样一个阵痛的过程。

《中国新时代》:有报道指出,目前中国的物联网产品生产标准不够完善,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吗?

张建宁:其实这种说法是一个很大的舆论误导,实际上在物联网领域里,物联网产品的标准是存在的,并且是分层的。因为它所涵盖的行业非常广泛,既包括互联网,又包括传感器,而这些又可以细分成一个个行业,每个行业都有它的标准存在。

在物联网应用中,有一些是公共性的项目,比如说智慧城市中的一些大型的解决方案和建设工程,需要解决共同的数据接口标准问题,由于它牵扯的环节比较多,从整个行业来说做一个大的标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从互联网的角度来看,最主要使用到的标准是IP/ TCP协议,这些关键性的问题解决了,至于说后台的管控,大家遵照着一个互通协议,由各自的领域来进行管理,解决一些关键性的互通标准,其他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过于强调标准,其实不适宜物联网行业,因为物联网是一个以应用为导向的行业。现实是各个行业的标准都在实施,物联网的发展又快于我们制定标准的速度,所以物联网产品的标准归根到底是一个实践性的标准。

从标准的发展情况来看,有很多的标准是由行业内大公司投产的产品所带动的,通过市场的检验,容易形成相对合理的生产规格,然后再与整个行业进行分享,这种方式在中国的物联网行业运用得比较多,所以也做了一些标准。比如说在视频监控领域,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去年颁布了国家级的编解码标准。在我看来,物联网应用领域的标准制订是逐渐丰富起来的一个过程。所以标准也是在实践中慢慢发展出来的,进而在关键的环节形成公认的标准。市场在不断推进的同时,各自在不同的领域做着各自的贡献。不是说标准低就很落后,标准太高也可能使企业的研发成本增加,在实际操作体验中未必有很大的用处。

《中国新时代》:您前面也讲到,从物联网产业的整体来看,它是信息化产业的一个新阶段,那么近几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如何呢?

张建宁:物联网发展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的,特别是把传感感知技术加入互联网以后,延长了可以感受和感知的渠道。原来传感器就是一个产业,将传感器联网,就成为了传感网,让其在更大的范围内使用,这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技术。

大家都在一个局域的范围内,以有线的方式联系。这就决定了物联网的三个特点:第一,传感网是处在发展当中的一个产业,给它的定义也是正在培育和发展中的产业;第二,国家已经意识到物联网行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生产型的中小企业、计算机领域解决应用方案的企业,甚至传统行业的企业都积极地投入到这个产业当中,基本上形成了物联网领域里面的三组大军;第三,物联网有具体应用的特点,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在2010年做了一个物联网产业分析报告,这几年由于政府的推动和相关产品的广泛应用推动着整个行业向前发展。城市管理是最先形成规模的,其中包括监控类和管控类等。根据城市安全管理做的一些方案已经投入到正常应用当中,智慧交通、节能用电这些领域一方面有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行业里也做了一些示范工程。

从物联网的人力资源平台搭建来看,国内有一百多个高校开设了物联网相关的专业,因为物联网涉及的领域很多,国内高校本身就有自己的培养体系,许多院校都开设了电子机械、自动化监控等专业,还有很多软件学院也开设了这个专业,比如说北航的软件学院,它就是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与物联网需求相结合,为物联网培养出更专业的人才。现在的物联网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所以并没有出现许多高端的产品或技术,从目前情况来看,物联网的重点在于资源的整合。它是一个大的集成应用行业。所以目前并没有出现一个企业做的产品,其他企业无法完成的情况。最近几年物联网的发展情况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中国新时代》:中国很注重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同样在国际上物联网产业也一直被寄予了厚望,大家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那么中国的物联网与欧美国家相比有哪些不同?

张建宁:首先,物联网这个词对应的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在美国物联网行业更侧重于网络平台的搭建,他们的概念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所以美国物联网的工作重心放在了物联网解决方案上。这与中国信息化的概念稍有不同。

其次,在产业平台搭建上,美国硅谷的物联网产业是企业自发的,这和中国以政府为主导的发展战略有很大不同,以政府为主导去发展我国物联网产业是一把双刃剑,好处是政府会在政策和资金上对企业进行支持,出现一批示范性工程,缺点是这些投入与市场、产业规律不一定合拍,有时会造成某一产品的投入过剩,市场无法完全消化。同时,政府的支持是有限的,这与产业发展并不完全协调统一。某些投入可能有价值,但价值的大小是不能提前预测的。

对于一个新兴产业,社会重视是好的,它让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处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但是从产业内部来看,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国内的IT产业和做物联网产业是泾渭分明的。IT行业目前最热的就是移动互联网,但是移动互联网从严格意义来讲是物联网的第一个阶段。原先是PC互联网,现在说的移动互联网是手机终端的衍生品,所以物联网有可能会最先成为移动互联网,这和政府推行的概念还有所不同。所以,对于市场的认知来说,移动互联网是物联网现代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从国际形势来看,美国的思科、德国的西门子、美国的惠普公司几年前也提出一些应用解决方案,因为IBM想从高端咨询的角度推智慧地球、智慧城市,在一定程度上IBM等国际知名企业扮演着提出概念和指出未来愿景的角色,同时他也有接受咨询的团队,确实有能够整合全球资源,做出解决方案的能力。但是从解决的实际效果来看,并没有比思科或者国内的其他的一些企业高明到哪里去。我们国内的航天科工、航天科技、电科集团等企业,他们在国内做的一些解决方案应用起来非常有效。同时,在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和物流行业的运用也非常成熟。物联网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在扫盲期由外国大企业大力做宣传对大家是有好处的,但中国的物联网发展并不比欧美国家差。要想把握未来发展方向需要在实践中见真章。

《中国新时代》:在您看来,未来物联网企业怎样才能更好地生存下来?

张建宁:要想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把握好物联网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是一个新兴产业,目前市场上同质化的产品比较多,谁能够在下一轮竞争中选择好生产产品的方向,谁就能够创造利润。比如说在PC机生产初期,四通没有做,但联想和同方都做了,现在联想和同方的发展就很好。所以企业的业务发展方向,是在物联网领域企业发展必须要把控的。

现在许多企业会选择帮助政府做系统工程的工作,这些解决方案在短期看是有现金流的,但从长远来看不具有行业的规模性,它的发展局限性很大,就像狗熊掰棒子一样,今天掰这个,明天掰那个。未来的物联网企业应该针对行业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甚至把解决方案做成运营型业务。比如针对车联网做解决方案的企业,不是局限于生产设备,而是提出一整套的服务体系,甚至要做一个和电信运营商一起合作的车联网服务平台,这样的发展模式就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性。物联网本身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它需要这种长期的技术支撑。做持续性的解决方案与只做单一的产品相比,它的未来更有前景。

另外,从IT行业的发展经验来看,做硬件的企业现在发展得很艰难,国际上像苹果这样的大企业,不是一个单纯的硬件或者软件公司,它已经把企业转变成综合性的服务平台,去硬件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的物联网行业应该从商业模式上做更多考量,避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不利局面,这对企业和行业都得不偿失。

《中国新时代》:面对中国的物联网行业,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将来会做哪些工作来促进行业的发展?

张建宁: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是在北京市领导的关心下,在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经信委等单位的支持下成立的民间组织。中国的物联网正处于一个形成期,从宏观的角度来说,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因为会员企业各自所在的区域不同,他们各自的生产渠道也不一样,所以联盟本身会为企业搭建一个比较好的平台,会员企业会根据各自的需求来寻求企业间的合作。

另外,我们今后还会促进联盟之间的合作,做好产业协作工作,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盟不会去主导产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根据各个企业自身的发展来决定发展方向,联盟只是一个引导和提供相关服务的平台,解决一些行业之间的合作壁垒问题,同时促进企业间的合作,总之,物联网企业还是要结合产业自身的特点和需求来发展。

北京物联网呈现产业链长,资源相对分散的发展结构。联盟将会继续促进会员单位间的合作,形成资源集聚,加大中关村的产业优势。在物联网应用领域,推动一批重大示范工程,促进物联网集成应用解决方案的成熟和产业化发展。促进以科技奥运项目为代表的物联网成熟应用项目的成果转化与推广,扩大中关村优势企业市场影响力。物联网高端传感器和芯片设计制造、网络传输、云计算与应用等方面,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快发展产业化能力。另外,还要开展物联网相关标准创制工作,通过标准合作,提高北京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导能力。

从定位方面来讲,中关村产业联盟未来会继续深化服务,最后的发展还是要交给市场。毕竟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还是要紧跟市场,在未来谁能够顺应和主导市场,谁就会赢得未来。

作者:孟剑

上一篇:假账新经济制度论文下一篇:农业产业化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