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节目优化论文

2022-04-20

【摘要】新传媒生态语境下,电视新闻节目不仅具备传统语境下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优势,而且也借助网络、手机等媒体终端的优势,在传播影响力层面得到了较大拓展。本文结合近年来一些案例,围绕新传媒生态下电视新闻节目影响力的变化、评价标准、正负效果、优化路径这几个方面,对新传媒生态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电视新闻节目优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电视新闻节目优化论文 篇1:

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路径

【摘 要】伴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体融合已是趋势,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在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之下,受众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需求更加多样,电视新闻节目的形式和内容需要进一步创新。文章剖析当前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提出全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创新路径

电视新闻节目将视频、图片、文字、音频等元素进行了充分整合,以新的形式传播新闻资讯。然而,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型的传播方式不断涌现,给人们接收信息带来更多选择。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如何应对新媒体技术对传统媒体带来的挑战,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

一、全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

(一)电视新闻节目缺乏时效性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缺乏时效性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电视新闻节目往往对受众的收看时间进行了明确的限定。以央视《新闻联播》节目为例,《新闻联播》的节目播出时间往往固定在晚间19时。可以说,电视新闻节目普遍都将新闻播出的时间段和播出的节目时长进行了明确的限定,因此也导致了电视新闻节目源的信息传播速度较为缓慢,时效性较差。同时,对于节目时长的限制也导致了电视新闻节目的新闻容量有限。然而,时效性是新闻传播应当具备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新闻传播的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往往决定了新闻的价值。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短视频新闻、公众号新闻等以手机、平板电脑为载体,使得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较强,因此电视新闻节目没有竞争优势。对于新闻节目来讲,时效性具有关键的意义,新闻节目的时效性可以保障新闻的传播效果。在全媒体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可以从多样化的角度来选择新闻信息的接收,使得信息的传播和发展更加具备时效性。[1]电视新闻节目的主要挑战在于时效性上,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将新闻的时效性进行提升。而电视新闻节目的开播流程却仍然按照传统的方式来进行,导致了新闻节目制作的流程较为烦琐和复杂,对新闻节目的播出时间和播出时长有着较多的限制。电视新闻节目或许可以从新媒体新闻传播对新闻制作的流程和环节进行简化中寻找到自身创新的答案,对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劣势进行弥补和创新,完善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流程,使电视新闻节目的时效性得到保证。

(二)电视新闻节目缺乏互动性

在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中,电视中播出什么样的信息,受众便只能接收什么样的信息,因此受众的选择性较少,无法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导致电视新闻节目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较差。受众无法对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信息进行讨论和交流,因此,受众的兴趣会逐渐降低。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对于新闻的接收更加多样化,受众的兴趣更加多元化,能够选择自身喜爱的新闻传播方式,实时地参与到新闻的讨论交流中,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感。电视新闻节目的工作人员应该意识到互动性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的关键性意义。然而,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与受众之间的互动较少,仅存的互动形式也质量较低。比如,电视新闻节目为了增加自身与受众的互动,往往会采用电话热线、邮件、微信等形式进行互动,这些形式的互动对电视而言效率较差,仍然缺乏着实时性的优势。互动性的缺失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颇深,导致电视新闻节目在全媒体的时代中逐渐失去竞争优势。因此,电视新闻节目如果想重新提升自身的价值,需要对电视节目的互动性进行构建和完善。

(三)电视新闻节目存在同质化

受众在选择接收新闻信息时会选择自身喜好的内容,强调新闻信息的趣味性和独特性。然而,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存在着严重雷同的问题。大部分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雷同或相似性,弊端较多。如果想要吸引受众观看,需要对受众的兴趣取向進行精准分析。电视新闻节目内容的同质化导致了受众对电视新闻节目不断失去兴趣,甚至会产生抗拒、厌倦等消极心理。在全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新闻信息更加多样化,受众对于新闻节目的选择更加自由,如果不认清这一点,则会导致电视新闻节目流失大量的受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消极的影响。[2]

(四)电视新闻节目的载体缺乏便利性

在全媒体的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载体存在的局限性也凸显出来。电视新闻节目依靠的信息传播载体为特定的收看设备——电视机。电视机作为曾经火极一时的媒体设备,它主要将文字、图片以及视频、音频等内容进行有机地整合。在网络出现之前的传播时代中,由于技术和设备的局限,电视新闻节目可以发挥出其自身的特性和优势。然而,在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弊病便十分明显。电视新闻节目展示的载体为固定的设备,使得受众收看节目的便利性大大降低。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载体多种多样,同时具有移动便利性,有助于受众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接收和传播。电视新闻节目如何满足当下时代中受众对新闻节目的需求,重点在提高便利性上。

二、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的主要特点

(一)注重分享,信息鱼龙混杂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新闻的主要特点,是让每一位受众都可以成为传播者。全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播,而是人人可以接触并分享。只要受众有互联网工具,那么便可以成为信息传播者。比如,受众随时可以将身边的所见所闻发表在微信、微博等软件平台上,与他人进行分享。然而,此种现象同时也为信息传播带来了消极的影响,由于受众的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因此传播到互联网中的新闻信息质量也优劣不分、真假难辨。

(二)打破地域性,新闻出现分众化

同时,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闻内容更加多样,涵盖的地区更加广泛。以往的电视新闻节目有着较强的地域性。然而,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此种格局。在全媒体时代中,由于每一个受众都可以成为传播者,所以新闻信息的发布者来自天南地北、四面八方。无论哪一阶层的受众手中都可以拿着一个麦克风,将自身的见解和看法进行表达与分享。因此,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闻内容更加庞杂,受众的新闻阅读选择也更加多样。同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受众可以大量阅读自身所感兴趣的新闻。[3]

(三)受众参与评论,使新闻多次发酵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中,互联网是一个大家庭,受众可以完成新闻信息的双向传播,使新闻传播的互动性显著提升。受众可以随时在新闻的评论区中完成讨论交流,使新闻获得高度关注,从而可以影响到新闻本身的热度。全媒体时代给新闻传播带来的改变,可以说是受众不但接收到具有热度的新闻,而且受众讨论度高的新闻还可以成为热点新闻。

三、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路径

(一)丰富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和类型

在全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节目要想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对新闻的内容进行创新。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形式更加注重受众的主体性和个人阅读体验,因此,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人需要对受众的主体地位进行明确。对受众的实际兴趣爱好和实际观看诉求进行充分的了解,是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人应当考虑的首要问题。首先,电视新闻节目要尊重受众的观看需求,以此确保电视新闻节目源的内容类型更加多样,让受众的诉求得到满足,有效提升受众的兴趣,使得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更加完美。其次,在全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人需要提升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素养,安排新闻采编人员收集社会各个方面的新闻信息。电视新闻节目的类型不应局限于政治新闻和社会新闻等,将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是当前节目制作人的重要工作。最后,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人应当积极提升节目的文化品位,对节目相似性和雷同化的弊端进行突破和创新,使自身的节目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以此来吸引受众的兴趣和注意力,有效提升电视新闻节目在全媒体时代下的竞争力。

(二)创新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技术

在全媒体的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人员需要将制作技术和制作理念进行创新,将新媒体技术与自身的节目制作进行有机整合,将自身滞后的制作技术进行革新,将视觉技术和手段进行充分的利用。全媒体技术为电视新闻节目的后期制作融入了新的理念,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人需要将新媒体的表现元素进行应用,使电视新闻的节目更加具有吸引力,显著地提升新闻受众的兴趣,方可引起新闻受众的强烈共鸣。[4]同时,电视新闻节目可以创立自身的新媒体平台,比如在微信中创设自身的公众号,以及在微博和快手等视频平台申请自身的账号。电视新闻节目还可以开设网络直播等版块,使新闻节目的传播得到网络化提升。这样,电视新闻节目的直播过程不但将最新的新闻呈现在受众面前,同时受众可以在直播过程中进行实时交流,使受众的参与感更加强烈。

(三)强化电视新闻节目的互动性

在全媒体的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需要将自身的新闻传播过程进行调整和创新,使得节目传播的互动性更加有效。节目的互动是受众与电视新闻保持交流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电视新闻节目的互动性,可以使受众的参与感更加强烈。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人需要进一步强化节目的互动性,对形式和内容做出优化,促进新闻电视节目的质量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四、结语

为了使电视新闻节目重新焕发活力,电视新闻节目需要在全媒体时代中不断创新,才可以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中重铸荣光。

参考文献

[1]张博智.浅谈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创新与发展[J].科技传播,2019(6):35-36.

[2]于天时.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发展路径[J].西部广播电视,2017(23):34-35.

[3]王松婷.媒介融合时代下的新闻传播[J].现代职业教育,2016(21):43.

[4]李晓光.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如何提升传播影響力[J].军事记者,2018(11):40-41.

(责任编辑:黄康温)

作者:潘雷

电视新闻节目优化论文 篇2:

新传媒生态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力研究

【摘要】新传媒生态语境下,电视新闻节目不仅具备传统语境下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优势,而且也借助网络、手机等媒体终端的优势,在传播影响力层面得到了较大拓展。本文结合近年来一些案例,围绕新传媒生态下电视新闻节目影响力的变化、评价标准、正负效果、优化路径这几个方面,对新传媒生态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本研究分析认为,新传媒生态拓展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力,并使电视新闻节目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但与此同时,肇始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平台上的一些负面问题也随之深入电视新闻节目。

【关键词】新传媒生态;电视新闻节目;影响力研究

传媒生态学是起源于北美的一个传播学分支,用以阐释媒介之间、媒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根据邵培仁的分析,“媒介生态学的研究宗旨,就是从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中,从媒介生态的机制和外在的联系以及各种媒介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探索和揭示媒介生态发展与变化的本质和规律”①。近年来,我国的媒介生态发生了很多变化,一方面信息的娱乐化凸显,另一方面网络媒体迅速崛起,媒介融合成为趋势。在这个语境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力也开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根据孙宝国的定义,所谓的电视新闻节目是指“电视台或其他电视制作机构制作的、供播出或交流的具有特定内容、形式、品质的电视新闻信息产品”②。而根据学界的分析,“影响力概念较早出现于人际交往理论,人际交往理论把影响力界定为一个人在同他人交往过程中,影响、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③。电视新闻节目在我国至今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大量的探索、改革与尝试;而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因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手段的不断涌现以及我国在新闻事业上进行的多次改革,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力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一、新传媒生态下电视新闻影响力的变化

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力是指电视新闻节目在播放后对受众(包括普通的受众以及作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产生的在行为、心理方面的能力,一般用强或弱来度量。一般来说,影响电视新闻影响力的因素包括传播者的权威性、传播内容的信度、传播途径的选择以及受众观看节目时的心理状态这四个基本要素。新传媒生态给电视新闻影响力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其四个构成要素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具体的表现形态,作用的方式、路径都有较多的改变。

首先,在新语境下,电视新闻节目的权威性得到了释解,被互联网的娱乐元素所渗透。电视新闻节目权威性释解的过程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这种方式,节目固有的严肃性、呆板性被打破,一些肇始于互联网的更为鲜活的元素被植入电视新闻节目中。例如,一些在网络上比较流行的经典语录,像近年来的“躲猫猫”“俯卧撑”等,甚至最近流行的“恨爹不成刚,恨妈不成玉”等网络用词都被移植到电视新闻节目中,成为特定含义表达的重要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讲,电视新闻节目对网络元素的运用,增加了新闻节目的趣味性、新颖性和通俗性。二是因为互联网具有天然的娱乐性,这种娱乐性被移植到电视新闻中,使新闻节目的权威性、公信力得到消融和消解,尤其是网络媒体在日积月累中,通过自身的涵化功能,养成了受众对娱乐元素的狂热追求,电视新闻节目为了跟网络媒体竞逐受众关注度,不惜采用各种选择性报道、倾向性报道以渲染新闻节目内容的娱乐性。诚如尼尔·波斯曼所说:“不论是历史还是电视的现实情况,都证明反省或精神超脱是不适合电视屏幕的。电视屏幕希望你记住的是,它的图像是你娱乐的源泉。”④

其次,在新语境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力覆盖面及维度的变化。这主要得益于电视媒体与互联网等新媒体手段的融合与联姻,使节目传播路径得到拓展的结果。在这里,电视新闻节目影响力覆盖面的变化包括三方面的维度:一是本来就具有很大影响力的节目,会在互联网媒体的作用下不断地强化其影响力,使其影响力更大;二是某些影响力原本微弱或者受众知晓度很低的节目,其影响力被发现,在网络的推波助澜下,形成极为庞大的影响力;三是某些影响力很低、受众关注度也比较低的节目,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也缺乏必要的关注度,逐渐被受众和市场淘汰。综合以上三点来说,网络媒体虽然拓展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力,但网络受众也具有很强的选择性,不是所有电视新闻节目的覆盖面都得到了拓展,而是呈现出鲜明的马太效应的特点。

二、电视新闻影响力的评价标准分析

学术界在传统意义上,对电视新闻影响力的评估因素是收视率的高低,一般认为收视率高的电视新闻节目其影响力就高,这种评价方法较为简洁,易于操作,但容易忽略其他因素,比如节目本身的公正性、客观性,节目所反映的立场、态度,所体现的社会价值与教育意义等,而且在新传媒生态下,电视新闻节目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环境,因而也受到了很多新因素的影响。对电视新闻节目影响力的参与要素包括方向截然相反的两个方面:一是对影响力产生强化作用的因素,二是对影响力产生削弱作用的因素。

我们按照信息传播的一般流程,将影响力的发生过程解读为新闻影响力生产阶段、新闻影响力扩散阶段、受众感知评价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直接决定了影响力的强弱,而受众的感知,以及新闻报道后对受众的心理、态度、观念、行为产生的影响,属于影响力的显性表现。在影响力生产阶段,起着增强影响力的因素主要有媒体的级别与立场,媒体所持有的态度与对事件进行报道的角度,新闻事件呈现的全面性,媒体报道的方法与策略等。在影响力的扩散阶段,主要是新闻报道产生的二次传播甚至是三次传播过程,影响影响力扩散的因素有信息的重要性或趣味性,信息的易传播性,报道的视角、观点、态度的新颖性等。在削弱传播影响力的因素中,主要有信息的干扰因素,比如新闻中插播广告,新闻中植入广告;新闻内容意识形态色彩过于浓厚,说教色彩过于浓厚;新闻内容通过网络传播时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比如网络流畅度、网络受众群体舆论环境、视频新闻的清晰度、新闻节目的时效性等。

在网络环境下,最具有影响力的电视新闻一般都具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节目本身所传播的话题具有很大的争议性,能够引起网民的讨论,进而借助网络舆论的群体效应,塑造新闻热点话题,比如“李刚门”事件;二是节目本身所传播的内容、观点、态度具有很强的指向性,比如渲染过高的房价、过大的就业压力等;三是节目本身具有某种迥异于平常的特点,比如汶川地震后,央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赵普含泪报道的新闻;四是节目与电视观众和网民的利益密切相关,比如奶粉中发现三聚氰胺超标等。

三、电视新闻节目影响力的正负效果分析

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力,如同媒介的效果一样有强弱,但也有性质上的差异,即有的新闻报道能够起到教育、培养受众,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但有的报道也能释解社会道德,助推庸俗信息泛滥。由此,我们将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力分为正效果和负效果两个方面。

首先,有的电视新闻节目虽然影响力较为弱小,但能够弘扬社会公平正义,传播健康文明的信息,我们称之为正效果。我们在此以央视《新闻1+1》节目为例,对电视新闻节目影响力的正效果进行分析。根据该节目的官方资料介绍,节目“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相,力求以精度、纯度和锐度为新闻导向,呈现最质朴的新闻”⑤。该节目在开播时就创下了1.09的收视率,为栏目的新高,而且在近年来的播出中,收视率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状态。为了扩大其影响力,《新闻1+1》开通了《新闻1+1》网络电视台,这一平台不仅提供节目的介绍,每期节目的回放、节目在线查询,还提供节目的文字稿和观众的在线评论,甚至为网民提供在线的新闻爆料。例如襄樊改名襄阳后,就有网友在线留言:“建议做期襄樊改名为襄阳的节目,很多人赞同,认为可以扩大知名度,可是对于襄樊市人来说,普遍觉得难以接受,而且,改名背后的巨大成本由谁买单?想听听岩松的看法。”[5]根据笔者在百度搜索引擎中的数据检索,以“新闻1+1”为关键词的网页数量为2,770,000篇,这些收录结果体现了节目在互联网上居高不下的影响力,同时,在优酷、土豆、56视频等网站都有很多的转载,像节目所报道的杭州飙车事件的点击率已经高达174,443次。

其次,新传媒生态给电视新闻节目影响力带来的影响不仅是正面的,还有诸多负面的效果,这主要表现为电视新闻节目的泛娱乐化,电视新闻节目的猎奇性等。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内容或者话题具有争议、新闻事件具有显著性的新闻报道就得到了空前的延展,受此影响,大量严肃性的新闻被当作娱乐新闻来报道,甚至在某些场合下电视节目为了制造轰动性或者娱乐效果,仅从新闻事件中筛选那些符合受众猎奇趣味的素材进行报道。我们以某网络电视平台上收录的新闻节目内容为案例进行分析。2010年12月11日,笔者登录某网络视频平台,在《焦点新闻》一栏中,新闻节目被分为《时政》《社会》《娱乐》《现场》《搞笑》《新知》和《财经》7个栏目,根据笔者粗略统计,《娱乐》《搞笑》两个栏目是完全关于娱乐类新闻、消息的报道,而在《社会》栏目中所呈现的内容是什么?也是这种渲染了娱乐、暴力等相关内容的新闻。如俄罗斯版的“我爸是李刚”事件,撞人邮政局局长,分手男子扼死女友,等等。根据笔者统计分析,在1590篇社会新闻中,涉及暴力、公权滥用、犯罪、巨额财富、性等题材的新闻占90%以上;在1384篇时政新闻中,基本上比较倾向于对近期国际、国内发生的政治、军事、自然灾难的报道,军事冲突、灾难性报道的篇幅约占30%以上。这些视频新闻都是由网络媒体转载的电视媒体的报道,虽然对电视新闻报道的生命力进行了延伸,让更多的观众可以看到新闻报道的内容,但总体来说,这种报道的格调比较低下,以各种暴力、灾难等非常规性的新闻取代了新闻报道的绝大部分,根据新闻传播中的议程建构理论以及媒体的涵化作用,媒体的报道向受众灌输了一个缺乏安全感,到处充满冲突、暴力、诱惑等乱象的世界;同时,这种带有选择倾向的报道也影响了电视媒体在受众中的形象,使电视的权威性、主流性、公信力得到消融。

四、新传媒生态下电视新闻影响力的优化

根据上文中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传媒生态给电视新闻节目带来的影响是两方面的,是一把不折不扣的双刃剑,电视新闻节目通过网络媒体转播,扩大了受众的覆盖面,弥补了网络媒体权威性不足和公信力弱小的缺憾,但部分新闻报道却以牺牲自己的公信力为代价,希望谋求在网络空间更强的生命力。因此,摆在业界和专家面前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将电视新闻节目的公信力、权威性与网络媒体的娱乐性强、覆盖面广这两者结合起来,去改进和优化当今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力。首先,电视新闻节目的优化要注重新闻报道内容的社会意义,平衡收视率、娱乐性和教育性这三个元素,将公平、全面、公正当作最起码的标准,不以牺牲节目的公信力而制造轰动性,也不以单纯的娱乐性来替代新闻的教育价值。其次,电视新闻节目的优化要积极拓展网络传播平台,强化电视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等信息平台的合作,采用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方式延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另外,要发挥电视新闻节目的权威性优势,在重大的社会话题面前,阐释让人信服的权威性意见,发挥话语优势。以上两点,可以概括为内容为王和渠道制胜,节目本身的质量是核心要素,如何传播以强化节目的生命力,是渠道的问题。电视新闻节目只有在这两个方面都做到位才能成为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新闻栏目。

近期,我国CPI指数增速较快,引起了整个社会层面的广泛关注,许多主流媒体都给予了密集的报道,很多互联网平台都不甘人后,积极地搭建信息平台,将各种新闻报道、专家解读、政府报告等方面的内容都做了汇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专题网页报道中,往往都有电视新闻报道内容的身影。例如,腾讯财经在关于CPI上涨的专题页面中嵌入了北京电视台的新闻采访,一方面,丰富了专栏报道的内容,实现了图文并茂、视听兼备;另一方面,借助于电视新闻的报道,增强了新闻整体内容的可信度。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借鉴。

新传媒生态既改变了电视新闻节目的生存环境,也影响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力,为此电视新闻节目影响力的基本构成、评价尺度和影响力效果的性质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于电视新闻节目来说,要厘清电视新闻节目影响力中的正负效果,一方面要积极地改进节目的质量,取法网络媒体的优秀经验;另一方面要适应新的传媒生态的变化,促成与网络等媒体的联姻,以确保电视新闻节目影响力的提升能够助推社会文明进步,助推公平正义。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新传媒生态下的电视新闻节目研究”系列论文之一,课题编号为11C0297)

注释:

①邵培仁.媒介生态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7.

②孙宝国.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7.

③郑丽勇,郑丹妮,赵纯.媒介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新闻大学,2010(1).

④尼尔·波斯曼.娱乐至死[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3.

⑤《新闻1+1》中国网络电视台[EB/OL].http://news.cntv.cn/program/xinwen1jia1/shouye/index.shtml.

参考文献:

[1][美]林文刚.媒介生态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美]弗雷德里克·S·西伯特、威尔伯·施拉姆.传媒的四种理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3]喻国明.解构民意——一个舆论学者的实证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美]沃纳·塞弗林、小詹姆斯·W·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5][美]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6][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商务印书馆,2000.

[7][英]尼克·斯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8][英]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作者为湖南师范大学新闻学硕士,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史系讲师)

编校:董方晓

作者:姚必鲜

电视新闻节目优化论文 篇3:

浅析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节目优势的重建

摘要:在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良好的新媒体运营环境,可以为电视新闻节目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提高收视率。本文从重建电视新闻节目的优势展开探究,分析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节目受到的阻碍与冲击,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跨媒介整合节目资源、采用多元叙事视角、推动传播技术创新、实现重大事件同步报道、注重电视新闻节目悬念设置等几个方面的重建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 电视新闻节目 优势 重建

现阶段,社会各行业飞速发展,实现了信息化变革的目标。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开拓了更加广阔的传播渠道。在这样的背景下,受众对电视媒体的需求不会仅限于简单获取实时新闻,而是更加关注新媒体技术与电视节目的创新与融合带来的新变化与新体验。基于此,电视新闻节目只有不断创新發展,才能提升市场竞争力,结合大众对信息获取的固有需求及形式变化的新需求,积极地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重建电视新闻节目的优势。

一、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节目的优势

(一)受众广

据2021年4月发布的2020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显示,截至去年底,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59%,按全国人口总数14亿计算,电视用户数量仍然远超9.89亿的网民数量(2021年2月数据)。

(二)现场直播范围拓宽

现场直播是对电视新闻节目传播方式的丰富,并且提升了信息传递的即时性、实效性,使得受众能积极参与其中,直观地了解更多的新闻信息。大数据时代的电视新闻直播,表现手法更加先进多元,同时融入了时下先进的网络技术,与网络直播在交互性、社交性等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也能吸引广大的观众。

(三)影响力有所延伸

电视新闻节目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公信力,权威性。对于网络影响力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对观众的行为、观念的影响。电视节目的知名度越高,网络影响力就越大。但是无论是网络影响力还是节目知名度,都与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反响有着直接的关系。观众的反响越大,就表示节目的知名度越高,便能延伸电视新闻节目的网络影响力。

二、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节目受到的制约与冲击

(一)传统电视节目生存愈发艰难

新媒体网络平台快速发展,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得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放弃在电视上定时观看新闻节目,转而借助网络平台获取资讯信息。新媒体环境下,平台传播的大众互动性更加直接与即时,广告传播的效果相对来说也更加直接和突出。而电视新闻节目在与观众互动时受制于传播方式的单向性,有的新闻节目互动还是采用电话连线、短信联系等传统方式。对于新媒体来说,新媒体网络新闻节目都是借助于微博平台、微信公众号等,使得大众可以更加愿意表达自身的真实想法,节目制作方也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反馈。随之而来的就是,传统媒体广告大幅萎缩,更多广告转向新媒体,电视台也不能幸免,电视节目的生存受到极大挑战。

(二)传播途径和方式单一缺乏竞争力

网络新媒体的即时性使得新闻资讯可以迅速更新,受众可以及时获取来自不受地域限制的信息。然而,电视新闻大部分都是在对固定地区的新闻进行传递,因各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一,部分地区广电网络接收的电视节目较少,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新闻传播。所以,许多人都不选择利用电视新闻获取实时信息,而更加青睐于新媒体平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竞争力逐渐减弱,要想发挥节目的优势,就需要吸纳新媒体的优点,突破空间的局限,打造多元化的节目传播模式,摆脱滞后的局面。

(三)信息量相对较少,时效性不强

电视新闻信息与网络信息相比,具有信息量、播放量较少的特点,相对来说信息传递的速度也比较慢,电视新闻节目信息传递时效性较差。

三、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节目优势的重建

(一)跨媒介整合节目资源,丰富新闻传播形式

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观众只能单向获取信息。如果利用新媒体,可以让新闻来源更加丰富,并且借助媒介融合的方式,获取更多的资源,从而凸显电视新闻节目的亮点。电视媒体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比如从网络平台的各种热搜了解大众最关心的话题、热点,掌握、整合更多新闻资源,逐步拉近与大众的关系,提升节目吸引力和互动性。因此,在制作电视新闻节目的时候,应当结合网络热点新闻,还可以从网络平台参考不同媒体的报道和观点,更加全面综合为观众呈现事件的发展脉络。在报道新闻的时候,结合官方和网友的评论,为群众做好解读工作。例如安徽电视台的《每日新闻报》节目中,开设有“微观天下”板块,主要就是将网友独到的评论、传媒类留言相互融合,并分析群众关心的热点新闻,达到良好的节目表现效果。贵州广播电视台《新闻今日谈》等节目也有类似内容,网友的神评论与主持人诙谐幽默的点评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节目风格,在地面频道新闻资讯类节目中拥有很高的人气。

(二)采用多元叙事视角,提高节目信息量

在传统电视新闻节目中,画面、语言讲解属于关键的报道元素。采用这种方式能复原新闻事件、传递关键信息,有效保证新闻节目真实性、直观性。在新媒体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受众要求更快的新闻叙事节奏。电视新闻节目可以借鉴网络媒体传播特点,在一些新闻事件处理上,采用更加多元化的叙事方式以及更加快速的叙事节奏,除了新闻“大餐”之外,也为需要新闻“快餐”的人准备“快餐”,以此在有限的节目时长里提高信息量,贴合受新媒体影响较大的一部分观众的需求,以重新赢回这一部分受众。

(三)重大事件同步报道,提高新闻报道权威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虽然信息资源种类增加,大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但是也导致信息真实度不确定性增强。同时由于媒介素养参差不齐,有些新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存在虚假报道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网络信息的真实性,还会导致舆论引导出现偏差。因此,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做好舆论引导仍然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利用电视新闻节目,打压虚假信息对舆论的影响,保证社会舆论的正面性。在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在做好新闻报道的同时,应该同步利用网络平台传递信息、收集了解网友的真实想法、实时评论等,提高对社会舆论信息的敏感度。多步并举,既能进一步提高、凸显电视新闻节目的权威性优势,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时效性不足的问题。

尤其是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时候,电视新闻节目更要及时通过同步报道和专业新闻评论,进一步树立自身的权威性。新冠疫情期间,新媒体平台对事件的关注和报道中,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甚至是谣言,关键时刻,电视作为舆论引导的主战场,利用电视新闻节目的权威性,为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期间的社会稳定、舆论统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推动传播技术创新,突出现场直播优势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的现场直播要进一步直观体现报道手法、叙事风格,尤其是传播技术的融合创新,给予受众更大的冲击力,吸引更多的受众。央视、四川电视台今年对三星堆考古现场的多场直播、实时报道,全景呈现了三星堆遗址考古的最新发掘成果,体量大、视角新,是电视媒体直播中融合新技术、新装备、新理念的全新探索,引发了极大的关注,一时成为热度“顶流”。演播室虚拟植入技术的运用,飞猫摄像机、鱼竿式摇臂、六轴机器人摄像机和遥控球形云台摄像机等“特种利器”大显神通,充分展现了传播技术的创新和电视媒体新闻直播的优势。

(五)传播方式从单向传递转变为相互渗透传播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电视新闻节目从单向传播到实现跨介质的相互渗透传播。形式多样的跨屏互动可以为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改变进行尝试和探索。电视媒体的跨屏互动,从微博、微信开设公号开始,到手机“摇一摇”,再发展到小程序、短视频、移动直播、新闻节目拆分短视频等,经历了几个阶段。以贵州广播电视台为例,近年来在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业务方面进行了尝试。贵州电视台旗下IPTV业务“G+TV”,经过几年时间运营与孵化,通过与移动、电信、联通三家运营商全面合作,目前已在全省发展用户600余万户,覆盖人口1600余万人,覆盖场景包括地铁、酒店、社区等等,现已成为贵州广播电视台传统电视业务可以借力的重要新媒体平台。以《贵州新闻联播》为例,“变身”《贵州网络新闻联播》在“G+TV”实现跨屏互动,既丰富了“G+TV”的时政新闻内容,又为传统的电视新闻栏目传播方式改变探索了一条新路。

(六)增强新闻感染力,传递积极正确价值观

结合不同客户群体的实际需求,电视新闻节目要关注如何提升新闻感染力,并且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在全新的时代环境发展下,大众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从电视新闻节目中获取资讯。尤其是针对90后、00后年轻群体,应当进一步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时代感,选择年轻群体感兴趣的内容,并且制作相关的新闻节目。要借助多元化的技术,丰富新闻节目的形式,满足大众的实际感官需求。电视新闻主持人播报新闻,可以适当地提升亲和力、感染力。此外,记者采访的形式也应当合理变化与调整,不只是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而是要与群眾形成互动,真正了解、反映群众对事件的看法。对于电视新闻选题,也有较大的改变空间,要更加关注和研发民生新闻、建设性新闻节目,针对社会中突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并传递积极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提升新闻感染力。

(七)注重电视新闻节目悬念设置,增强节目吸引力

电视新闻大都是带给人们刻板、稳固的印象,风格变化不大,导致大部分观众失去了观看电视新闻的兴趣。要想从根本上转变这一现象,就需要对相关制作人、新闻编辑、采访记者提出明确的要求,要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的细节把控工作,并合理进行悬念设置。对于节目策划人员来说,其应当预见事件的发展走向,获取到参考价值较高的信息,并了解新闻节目的策划主体。对于新闻素材的利用来说,新闻节目策划人员要与各个领域的人员进行沟通,并且不断创新新闻编辑模式。例如在开头设置的时候,合理设置悬念,并引出与新闻内容相关的话题,真正在节目中引导观众进行思考,提出正确的评价和建设性的意见,以提升节目吸引力。

四、结语

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需要创新节目形式、传播理念,并且发挥电视新闻节目的优势,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权威性,为大众提供及时的新闻内容,进一步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整体影响力。随着下一代互联网IPv6的普及、5G时代的到来,传媒竞争将更加激烈,层出不穷的新媒体技术也正在不断重构电视新闻的生产流程和传播方式。在此过程中电视新闻节目要与时俱进,结合新时期的发展特点,了解现代化的新闻传播理念,发挥电视新闻节目潜力,逐步建设完善电视新闻多元化传播平台,提升大众的满意度,逐步实现电视新闻节目的良性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赵睿.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模式研究[J].记者摇篮,2021(06):138-139.

[2]陈晶晶.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传播变化研究[J].新闻传播,2021(10):109-110.

[3]许洪臣.媒介融合下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创新路径[J].记者摇篮,2021(05):100-101.

[4]潘莉莉,刘露.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与改进[J].记者摇篮,2021(05):120-121.

[5]珠兰其其格.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专题如何提高收视率[J].新闻传播,2021(09):99-100.

[6]石嘉杨.电视新闻节目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J].记者摇篮,2021(04):157-158.

[7]刘立军.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07):18-20.

[8]段雄.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发展趋势[J].新闻文化建设,2021(06):118-119.

(作者单位:贵州广播电视台)

作者:柳雯

上一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论文下一篇:传播异化现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