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2022-07-27

第一篇: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经典故事

1、 猴子捞月亮

2、 小马过河

3、 司马光砸缸

4、 孔融让梨

5、 凿壁借光

6、 守株待兔

7、 掩耳盗铃

8、 东郭先生和狼

9、 愚公移山

10、神笔马良

11、曹冲称象

12、龟兔赛跑

13、盲人摸象

14、亡羊补牢

15、狼来了

16、小马过河

17、小猫钓鱼

18、兔子背包

19、敲屁股

20、萤火虫找朋友

21、小猪和十二只蚊子

22、请忙警察抓笨小偷

23、梨子提琴

24、三只蝴蝶

25、一个哭出来的故事

26、池塘里的狼尾巴

27、小雪人的红鼻子

28、长鱼的树

29、小耳朵飞象

30、一只被吵醒的鸡蛋

31、小手屋

32、小蝌蚪找妈妈

33、三个和尚

34、小熊请客

35、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36、咕咚来了

37、猴子捞月亮

38、小猴摘桃

39、野猪的经验 40、鼠美人

41、老雕借粮

42、狐狸、刺猬和青蛙

43、小白兔和狮子

44、房子里的小房子

45、风娃娃做客

46、桥那边

第二篇:中国经典民间故事高一(共)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中国经典民间故事高一,欢迎查阅。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高一1

在女山湖北十余里,有一座山,三峰相连向北延绵十余里,远远看去,形似"山"字,气势雄伟,林木茂盛,草场广阔,四周村民常年在此放牧。

传说当年杨二朗担山撵太阳,最后一个瘸腿的太阳因奔跑不动,躲在这山下,由此被称作"避阳山"。山上盛产一种叫"紫柴胡"的中草药,每年夏秋之际,各地药农中有人叫它"紫阳山",顺口又好记,久而久之,紫阳山就这么被叫开了。

这紫阳山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至今。

淮河两岸农家有大清早拾粪的习惯。这年初冬的一天清早,天刚蒙蒙亮,紫阳山下小朱庄的朱老汉背着粪箕、挟着粪铲和往常一样庄前庄后的拾粪。忽然,看见紫阳山半山腰不断闪着金光,远远看去像是有位女子在赶驴推磨。朱老汉纳闷,这一大清早谁家女子在半山腰推磨呢?不由向闪光处走去。走了好大一会,才近得跟前。原来是一位貌若天仙的年轻女子赶着一头晕身闪为光的大马拉磨,磨眼上一小堆黄豆。朱老汉在一旁看得眼发花,那女子见朱老汉盯着磨盘傻看,没有吱声,只是朝老汉笑了笑,算是打了招呼,便顺手舀了一瓢黄豆给朱老汉。朱老汉忙撩起长袍接着,顺手将长袍一角掖在腰带上。那女子继续埋头干活,再不搭理朱老汉。朱老汉谢了一身,转身回村去了。

回到家,他把刚才见到的奇事和家里人一说,谁也不相信,认为他是编故事逗大家。朱老汉急了,生气地说:"不信,你们看我兜里的黄豆。"朱老汉拽下掖在腰带上的长袍一看,里面还剩有几粒,因为朱老汉一开始就没把黄豆当一回事,一路走来基本上掉光了。儿媳眼尖手快伸手抓了一粒,一看黄豆金光闪闪,惊叫起来:"妈呀,是金豆子!"这一叫,全家人都围了过来看,齐说:"是金豆子。"于是都弯下身在地上找豆子来,找了半天,一共只有八烂豆子。儿子问老汉:"那仙女给你多少豆子?"朱老汉说:"给了一瓢,""我的天哪,都掉在跑上了。"老伴和儿媳同时叫了起来:"快回去找。"

朱老汉全家一齐出动,睁大眼睛弯着腰顺着朱老汉回家的路找起了金豆子。村里人不知朱老汉一家发什么神经病,一问才知找金豆子,也都一同跟着找。可是这么多人从村口一直找到山上也没找着一粒金豆子,也没看见仙女拉金马磨金豆子。大家都怀疑朱老汉讲的事是假的,可是朱老汉确实有八粒金豆子。以朱老汉的家底子哪能有什么金豆子呢?

朱老汉遇着仙女得了金豆子的故事,不胫而走,传遍了十乡八镇。从那时起,每天天不亮就有很多人往紫阳山上跑,但谁也没有再遇上仙女拉金马磨金豆子的美事。

紫阳山下的紫阳镇有个姓范的老财主,贪得无厌,听到这金豆子的事,就一心想得到金马、金磨、金豆子。他派人昼夜看守山间,不准任何人上山,连放牧的牧童也不准上山,还常常亲自在山上看守。

一天,正当这范老财亲自守山,半夜里,忽然乌云翻滚,雷电交加,大雨滂沱,他躲在一道山崖下。他的眼圆睁睁注视着周围,忽然一道闪电照亮夜空,半山腰现出一个一丈见方的大洞,洞中金光闪闪,一个美貌的女子端坐在金磨前,一匹高大的金马拉磨,磨着金豆子。范老财顿时来了精神,不顾一切拼命向山洞奔去。冲进洞里伸手去拉那匹金马。这时一声巨响,山动地摇,一块巨大的石头从天而降,堵住洞口。从此,人们再也没见到范老财。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高一2

民国时期,统帅奉系的东北军阀张作霖虽然在公开场合常常被人们尊称为“张大帅”,可是在暗地里,人们却对这位土匪出身的“土皇帝”颇不以为然。尤其是那些文人墨客们更是认为张作霖根本不懂得一点知识、礼仪,凭借槍杆子闯世界,也就是在当时的乱世中才偶然得势。对于别人的这些背地里的不敬,张作霖实际上心知肚明,但是他并不以之为耻,相反却一向我行我素,并且还经常以“不懂文化”的人自居。

虽然人们对张作霖的生平事迹多有议论,但是他在对日本人的态度上,人们却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大声称好。张作霖对付日本人有他自己的一套。虽然他没有大义凛然、文采飞扬的抗日誓词,但是日本人却对他又怕又恨。

作为奉系军阀的统帅,张作霖经常受邀参加各种各样的宴席,大多数时候,张作霖会派自己的弟弟张作相或其他部属代自己参加这些宴席,但是如果邀请之人身份特殊,或者宴席的主题事关重大之时,张作霖必定要亲自赴宴。

有一次,张作霖出席由当地一位社会名流组织的宴席,正在他与席上的几位朋友互相敬酒致意之时,有几个同来参加宴席的日本人突然声称:“久闻张大帅文武双全,请即席赏幅字画。”

其实但凡对张作霖有一点了解的人都知道,张作霖哪里懂得什么字画,他不但不会写字作画,就连看恐怕也看不懂。席间的人都看出来日本人是在故意刁难他,张作霖虽然性情粗犷,可却是个明白人,他早已洞悉日本人的不怀好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果不给日本人点颜色看看,他们必定会百般刁难,最后不但自己骑虎难下,而且还要大失颜面。于是张作霖同样用自己在交际场合中学来的一些文词回答:“在下虽然不才,但是无奈盛情难却,那我就在众位面前献丑了。”说完就吩咐笔墨侍候。

一阵张罗之后,笔墨纸砚全部摆齐。只见张作霖大步跨到桌前,在铺好的宣纸上大笔一挥写了个“虚”字,然后得意地落款:“张作霖手黑。”

此时,不仅几个日本人摸不着头脑,就连在场的许多中国人同样面面相觑,不解其中意思。还是跟随张作霖多年的秘书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连忙贴近张作霖耳边低语:“您写的‘墨’下面少了个‘土’,‘手墨’变成了‘手黑’。”

张作霖立即反应过来。这时人群中的很多中国人也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但不知道一向善出怪招的张作霖此次将如何当众收场。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拍了一下秘书的肩膀,然后大声训斥秘书:“我还不晓得这‘墨’字下边有个‘土’?知道我为什么少写一个‘土’字吗?因为这是日本人要的东西。我这叫寸土不让。”话音刚落,满堂喝彩,那几个等着看张作霖出丑的日本人反而被他的一番话捉弄得无所适从,最后不得不匆匆地离开了。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高一3

很久很久以前,铁棺峡出口宽谷地带,土地肥袄,有几十户乡民在这勤劳耕种,过着不愁吃喝的安定生活。

峡谷东岸的山洞中,盘踞着一条黄龙,它历经了三百多年的修炼,和附近乡民相处和善,见难相助,有救必应,当地黎民对他十分敬仰。每逢天旱,人们便成群结队的来到洞前求雨。黄龙为了满足乡民需要,便从洞中吐出一股股紫雾,紫雾冉冉上升到天空,很快凝成一一团一一团一乌云。倾刻,雷声隆隆,大雨倾盆,使峡谷庄稼五谷丰登。乡民为了感激黄龙神恩,便在黄龙洞前,立庙祭祀。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西岸山洞中,住进了一条乌龙。它经过百余年修炼,开始有了一些道法,见黄龙洞前香火很旺,祭品繁多,不禁眼馋起来。心里暗想:哼!黄龙有多大的本事,你们那么尊重它,不把我看在眼里,好嘛,让我施展法术给你们看看,那时你们就会来求我了。于是,乌龙开始作威起来。这时,刚巧遇上天旱,它就乘机火上加油、口吐火焰,使田干地裂,庄稼枯黄,人畜因热而生病的不少。黄龙得知此事,忙布雨解危,使乌龙的一陰一谋未能得逞。就这样反复几次较量,都是黄龙化险为夷。乌龙见黄龙处处与它作对,十分气恼。

一天,乌龙来到黄龙洞外威胁黄龙说:“你快把洞府让出,不然叫你葬身洞窟,后悔莫及!”面对乌龙的无理威胁,黄龙以好言相助:‘修炼便民’是我们的正本,你这样作恶害人是不对的。骄横无理的乌龙大吼:“少说废话,今天让你看看我的厉害!”话刚落音,乌龙就口喷一一团一红光,随着一声巨响,顿时庙宇倒塌,连整个洞府也晃动起来。黄龙被激怒了,从洞中冲出,与乌龙厮杀起来。两龙腾空,相互伸长龙爪,你抓我咬,各自施展绝招。好一场恶斗,只杀得天昏地暗,经过九九八十一个回合,乌龙由于修练功夫不如黄龙,渐渐不支,且战且退,鳞甲被打落得满峡谷都是。至今人们看到宁河中的五彩石,传说就是两龙相斗时掉下的鳞甲变成的。

正当乌龙战败被擒,连连呼救求饶的时候,恰巧观音大士云游到此,问明了原固,训斥了乌龙,劝阻黄龙手下留情,要两龙合好,同住一个洞中,共同修炼仙道,为民除害。

乡民们见黄龙一心为民施云布雨,乌龙也改邪归正了,又集资重新修起了庙宇,取名“双龙庙”,两龙逢旱施雨;遇涝放晴。乡民们把峡谷耕耘得青翠欲滴,庄稼喜人,生活一天天的好起来。

明朝文学家杨慎(号升庵),路过三峡时,听到乡民们纷纷称颂双龙利民功绩,欣然挥毫留下了“护峡佑民”四个大字。人们把这四个字做成一块金匾,悬挂于双龙庙中,以表彰二龙。为此,这段峡谷也叫“双龙峡”。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高一4

人类的始祖女娲造人之后,一向太平无事。

忽然有一天,天地大冲撞,天上崩开一条巨大的裂口,地面也爆裂塌陷,烈焰从地心迸发,焚毁森林;洪水从渊底喷涌,漂走山岭;妖魔鬼怪,恶禽猛兽,趁机肆虐,人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女娲听到人类的求助声,她先杀死妖魔鬼怪和恶禽猛兽,然后平息了水患,接下来进行伟大的补天工程。

女娲到各个地方收集芦柴,搬运到天的裂口处,堆积得与天一样高,接着去寻找与天一样颜色的青石,由于地上没那么多,只好再拣些白石、黄石、红石和黑石,放在柴堆上面。趁从地心迸发的大火还没有全部熄灭,她用一棵大树点燃芦柴,火焰忽地窜起,照亮了整个宇宙,五色石都被烧得通红。慢慢地,石块熔化了,象糖浆似的流淌在天的裂缝中。等芦柴快烧完的时候,天上的大裂口被补好了。

尽管残破的天地被女娲修好了,但并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西北方向的天空略有点倾斜,所以太阳、月亮都不自觉地往那边跑;东南方向的大地,陷下去一个深坑,所以大川小河里的水,也都不由自主地朝东南方向流,大量的水积在那里,就形成了海洋。

在渤海的东边,有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深沟,名叫“归墟”。无论是地上的水,还是海里的水,都往这里流。“归墟”里的水,却总保持同样的状态,既不会增加,也不减少。因此不会溢出来淹没人类。

“归墟”里面有五座神山,就是“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每座神山高三万里,山与山之间是七万里。山上有黄金打造的宫殿,玉石雕刻的栏杆,许多神仙住在这里。

神山上的所有飞禽走兽都是白色的,山上还有许多奇特的树,这些树结的果实是美玉和珍珠,味道非常好,凡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神仙们都穿洁白的衣服,背上长有小小的翅膀。平时这些神仙们在大海上、碧空下,象鸟一样自由地飞翔,往还于五座神山之间,探望他们的亲戚朋友。神仙们的生活快乐而幸福。

但在快乐幸福的生活中,也有一件小小的烦恼。原来这五座神山都是漂浮在大海中的,下面没有生根,一遇有大风,便会漂流不定,这给神仙们来来往往造成不便。于是他们派代表向天帝去诉苦。天帝也害怕几座神山漂到天边去,诸神无家可归。于是吩咐海神“禺强”派十五只大乌龟,去把五座神山用背驮起来。每座神山由一只大乌龟驮着,其余的两只守候在旁边,六万年轮流一次。这样一来,神山稳定了,住在山上的神仙们都欢天喜地。

不料有一年,巨人国“龙伯国”的一个巨人来到归墟钓鱼。巨人的身子象神山一样高大,他举起钓竿,接二连三地,从海底钓上来六只大乌龟。这六只大乌龟恰好是背驮神山的乌龟。巨人不管三七二十一,背着乌龟回家了。失去乌龟的两座神山“岱舆”、“员峤”被风吹到了北极,沉到海里去了。住在这两座神山的神仙们,都慌慌张张地搬家,带着东西在天空中飞来飞去,累得满头大汗。

天帝知道了这件事情,大发脾气,便把“龙伯国”的人的身体缩短,以免他们再出去惹事。剩下的三座神山因为有大龟背着,一直没有出什么事,至今还矗立在中国的东部沿海。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高一5

古时候,有个年近古稀的老宰相,又娶了个名叫彩玉的小媳妇。彩玉年方二九,长得如花似玉。自从嫁给这位老宰相,虽说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她总是闷闷不乐,暗暗埋怨父母不该把她给一个老头子。

一天,彩玉独自到后花园赏花散步,碰上了年轻的小花匠。这位花工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两人一见钟情。从那,彩玉常常偷偷地到花园里同花匠相会。有一回,彩玉对花匠说:“你我花园相会,毕竟不是长法。我有一计,可使咱俩天天幸会,如同夫妻一般。花匠问什么妙计,彩玉就如此这般地说出了自己的主意。

原来,老宰相恐怕误了早饭,专门养了一只“朝鸟”。这鸟天天五更头就叫,老宰相听到鸟叫,就起身上朝。彩玉让小花匠四更前就来用竹杆捅朝鸟,让它提前叫唤,等老头子一走,他俩就可团聚了。

这天,老宰相听到朝鸟的叫声,连忙起身上。等来到朝房门外,刚好鼓打四更。他想,这鸟怎么叫得不准了!就转身回了家。当他走到自家的房门外,听到彩玉说:“以后早点来捅一下朝鸟。”停了一霎又说:“你这个小花匠真象一枝花。”小花匠说:“你活象粉团,却配了一块干巴姜,多可惜呀。”宰相听到这里,气得浑身发抖,但并没有声张,又上朝去了。

第二天正是中秋佳节,老宰相有意把彩玉和花匠叫在一起,在后花园牡丹亭中吃酒赏月。酒过三巡,月到中天,老宰相捋了捋胡子说:“今晚咱赏月作诗,我先作,你俩也要接我的诗意谄上几句。”说罢就高声吟道:“中秋之夜月当空,朝鸟不叫竹杆捅,花枝落到粉团上,干姜躲在门外听。”

花匠一听,自知露了馅,扑通跪在桌前,说:“八月中秋月儿圆,花匠知罪跪桌前,大人不把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

彩玉见事情已经挑明,也连忙跪倒在地,说:“中秋良霄月偏西,十八妙龄伴古稀,相爷若肯抬贵手,粉团刚好配花枝。”

老宰相听了哈哈大笑说:“老少匹配本不宜,意马难拴我自知。花枝应偕粉团去,速离相府成夫妻。”

彩玉和小花匠听了,连忙叩头谢恩,携手离府而去。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高一

第三篇:连环画经典套书:《中国诗歌故事》

连环画经典套书:《中国诗歌故事》

我国历代诗歌,源远流长,浩瀚如海。其中不少诗歌创作,往往还包含着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涵义,而且可以加深对古代社会的了解,既增长文学知识,又增长历史知识。

我国诗歌故事主要保存在历代诗话、词话中,也有不少散见于其他笔记、史传,方志中。即使有些故事并非确有其事,也能引起读者对这些诗歌的欣赏兴趣。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于1981年至1985年间出版了一套《中国诗歌故事》连环画,全书共14册,根据历代诗话、词话、笔记等著作中有关资料编绘而成。每册含8个小故事,每个故事以一句诗句、词句或诗词的来历为题,介绍一位诗人、一首诗词及其产生产生过程。

参与这套连环画绘制的有顾炳鑫、贺友直、项维仁、陈惠冠、叶毓中等名家。

对于连环画收藏爱好者来讲,套书《中国诗歌故事》的“藏点”有四个方面:一是题材较为独特;二是文化信息含量较大;三是集汇众多名家绘画风格,绘画精致;四是各册印量不一,且印量不大(大多册印量只有

七、

八、九万册,印量最大的第

一、二册分别为三十八万、三十九万册,印量最少的第十四册为三万九千册,集全整套殊为不易。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1年7月1版1印

64开

印数38万册

(一)《乌鹊双飞》

编文:王国安

绘画:李世南

(二)《七步成诗》

编文:王国安

绘画:方遥

(三)《风吹草低见牛羊》

编文:王国安

绘画:项维仁

(四)《灵隐续句》

编文:王国安

绘画:卢辅圣

(五)《诗讽斗鸡》

编文:王国安

绘画:叶毓中

(六)《高轩访童》

编文:王国安

绘画:陈惠冠

(七)《反复推敲》

编文:王国安

绘画:顾炳鑫

(八)《人面桃花》

编文:王国安

绘画:贺友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1年9月1版1印

64开

印数39万册

编文:王国安

绘画:刘旦宅等

封面:陆元林

(一)《巫山难咏》

编文:王国安

绘画:刘旦宅

(二)《前度刘郎》

编文:王国安

绘画:窦世魁

(三)《碧纱笼诗》

绘画:吴大成

(略)

(四)《江上赠盗》

绘画:徐有武

(五)《春风又绿江南岸》

绘画:徐恒瑜

(六)《留取丹心照汗青》

绘画:黄全昌

(七)

《西湖有师》

绘画:施大畏

(八)《盼风雷》

绘画:施大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2年9月1版1印

64开

印数13万册

(一)《石门“贪泉”》

编文:王国安

绘画:张培成

(二)《诗讥杨妃》

编文:王国安

绘画:陆华

(三)《眼前有景道不得》

编文:王国安

绘画:叶毓中

(四)《前峰月映半江水》

编文:王国安

绘画:陈

(五)《罗隐吟诗罢征鱼》

编文:仓阳卿

绘画:徐晓平

(六)《壮岁旌旗拥万夫》

编文:杨兆林

绘画:刘国辉

(七)《宁可枝头抱香死》

编文:杨兆林

绘画:张广力

(八)《却似壮游时》

编文:杨兆林

绘画:张瓒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2年9月1版1印

64开

印数13万册

编文:杨兆林

金文明

绘画:徐恒瑜等

封面:陆元林

(一) 《独怆然而涕下》

绘画:邵 劭

(二)《叶上题诗寄于谁》

绘画:孙昌茵

(三)《乌台诗案》

绘画:徐纯中

(四)《茫茫黄出塞》

绘画:唐勇力

(五)《弦断有谁听》

绘画:陈心懋

(六)《要留清白在人间》

绘画:马方路

(七)《独此垣中杀入门》

绘画:杨火才

(八)《云开万里塞无烟》

绘画:徐恒瑜全书共分八个小故事

一、《不才明主弃》

绘画:冯节

冯导

二、《始觉空门意味长》

绘画:于水

吴声

三、《病树前头万木春》

绘画:于水

吴声

四、《只缘恐惧转须亲》

绘画:胡永凯

五、《江山一笼统》

绘画:刘国辉

六、《几时真有六军来》

绘画:罗希贤

七、《穷海嫘臣有帛书》

绘画:魏忠善

八、《乾坤只两头》

绘画:李绍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3年10月1版1印

64开

印数9.2万册

编文:杨兆林等

绘画:沈行工等

封面:陆元林

1、《“意尽”搁笔》

绘画:方骏

2、《咏燕抒怀》

绘画:沈行工

3、《险韵逞能》

绘画:庄根生

4、《太守还须是孟尝》

绘画:吴山明

5、《凝碧管弦》

绘画:王孟奇

6、《人道寄奴曾住》

绘画:崔君沛

7、《冷雨寒灯夜话时》

绘画:潘鸿海

8、《绝塞生还》

绘画:江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3年11月1版1印

64开

印数8.1万册

编文:王国安等

绘画:顾炳鑫等

封面:陆元林

1、《金龟换酒》

绘画:顾炳鑫

2、《黄花比瘦》

绘画:蔡超

3、《诗嘲洪迈》

绘画:金稼仿

4、《不辞羸病卧残阳》

绘画:孙昌茵

5、《卢溪赠诗》

绘画:张纪平

6、《赋诗拒婚》

绘画:卢天苏

7、《虎跑续诗》

绘画:方遥民

8、《我自拔刀向天笑》

绘画:王征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3年7月1版1印

64开

印数9.4万册

编文:仓阳卿等

绘画:李世南等

1、《今日青娥属使君》

绘画:李世南

2、《逆风吹浪打船声》

绘画:周申

3、《不共楚王言》

绘画:叶毓中

4、《《刺史莫辞迎候远》

绘画:奚文渊

5、《一字师》

绘画:严启生

6、《画眉深浅入时无》

绘画:王伟义

7、《名下无虚士》

绘画:胡博综

高云

8、东汉诗人梁鸿,才貌出众,娶妻孟光,貌丑而贤,夫妇互敬互爱,十分相得。后梁鸿讥讽朝政的诗作得罪朝廷,夫妇二人改名换姓,避居山东去了。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4年8月1版1印

64开

印数8万册

编文:仓阳卿等

绘画:贾德江等

封面:陆元林

一、《忽然语笑半天上》

绘画:高志岳

二、《一江春水向东流》

绘画:贾德江

三、《拒不添州》

绘画:潘真

四、《胡铨忠谏》

绘画:蒋文兵

五、《钱塘自古繁华》

绘画:毛国富

六、《魂断千里》

绘画:蒋文兵

七、《似曾相识燕归来》

绘画:罗枫

八、《一剑横空星斗寒》

绘画:黄河清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4年7月1版1印

64开

印数6万册

编文:仓阳卿等

绘画:华其敏等

封面:陆元林

一、《日本晁卿辞帝都》

二、《雏凤清于老凤声》

绘画:陈云华

三、《题诗醉翁亭》

绘画:李维定

四、《白发多时故人少》

绘画:罗枫

五、《有客有客官长安》

绘画:盛元龙

六、《六月煎盐烈火旁》

绘画:高适

七、《临歧极目仍南望》

绘画:姜建中

八、《试吟断送老头皮》

绘画:华其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4年8月1版1印

64开

印数7.2万册

编文:金文明

绘画:韩和平等

封面:陆元林

一、《禽鸟哀音》

绘画:胡若军

二、《黍离悲歌》

绘画:丁荣魁

三、《穆姬归唁》

绘画:徐谷安

四、《召伯甘棠》

绘画:倪邵勇

五、《援楚抗吴》

绘画:于骏治

六、《新台刺淫》

绘画:阮诚

七、《卫宫悲剧》

绘画:韩和平

八、《三良殉葬》

绘画:刘斌昆全书共分八个小故事

一、《野芳虽晚不须嗟》

绘画:姜建中

二、《五更惊破客愁眠》

绘画:张赞明

三、《不及林间自在啼》

绘画陆惟华

四、《直道诚知世不容》

绘画:殷恩光

五、《郑广骂官》

绘画:邱源

六、《方于宣无耻》

绘画:桑麟康

七、《春雷欻破伶仃穴》

绘画:张安朴

八、《翼王吸酒》

绘画:黄统荣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5年4月1版1印

64开

印数8.3万册

编文:金文明

绘画:施大畏等

封面:陆元林

一、《卫武自儆》

绘画:管齐骏

二、《投桃报李》

绘画:周路明

三、《郑伯克段》

绘画:周有武

四、《高克戍边》

绘画:苏正刚

五、《武公篡晋》

绘画:姚延林

六、《曹共无道》

绘画:施大畏

七、《更无一个是男儿》

绘画:张广力

八、《梦回吹角连营》

绘画:瞿谷寒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5年5月1版1印

64开

印数3.9万册

编文:仓阳卿等

绘画:李世南等

封面:陆元林

一、《肯将衰朽惜残年》

绘画:郭广业

二、《召平瓜地接吾庐》

绘画:袁银昌

三、《犹作长安第一人》

绘画:丁筱芳

四、《休将白发唱黄鸡》

绘画:萧海春

五、《化作啼鹃带血归》

绘画:杨福音

六、《积雪满燕山》

绘画:李世南

七、《四月平阳米价低》

绘画:张恢

八、《依旧淮南一片青》

绘画:华逸龙【中国诗歌】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创造了的枣楚辞。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

三、四言发展到

五、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长于抒情,善用比、兴手法是它最大的艺术特色。

建安时代之后的阮籍和嵇康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进一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阮籍的诗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嵇康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这表现在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这一时期民歌总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朝乐府保存下来的有480多首,一般为五言四句小诗,几乎都是情歌。北朝乐府数量远不及南朝乐府,但内容之丰富、语言之质朴、风格之刚健则是南朝乐府远不能及的。

在体裁上,北朝乐府除以五言四句为主外,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诗和杂言体。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

五、六十个。

诗发展到宋代已不似唐代那般辉煌灿烂,但却自有它独特的风格,即抒情成份减少,叙述、议论的成份增多,重视描摹刻画,大量采用散文句法,使诗同音乐关系疏远。

明代诗歌是在拟古与反拟古的反反复复中前行的,没有杰出的作品和诗人出现。

“五四”文学革命中,中国的现代文学诞生了。经过开辟阶段,新诗形成了以自由体为主,同时兼有新格律诗、象征派诗的较为完善的形态。

第四篇: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人故事【中英对照】

【中英对照】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人故事

Countries and Statesssic Anecdot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la

一、江山社稷

1. 大禹治水 King Yu Tamed the Flood

Long time ago, it was said that a deluge engulfed a huge area of land claimed many lives, so King Shun sent Yu to control the flood.

Talking with seniors, Yu drew lessons from the past water-control experience. After the field survey, he made up a feasible plan. Then he led people to divert he floods, and during this time, though he actually passed by the door of his own home for three times, he didn’t go in. With 13-year persistent efforts under his leadership, 9 large rivers were finally dredged leading floods into the sea.

While harnessing the floods, Yu, along with others, helped people rebuild their homes, fallowed lands and resumed production. In this way, he gave the common people a peaceful and contented life and achieved an immortal feat. At that time, to commemorate Yu the Great, the whole country was called “the City of Yu”; and for his feat, a mausoleum called “Yu Ling” was built in his honor by the later generations. 2.贞观之治Reign of Zhenguan

Reign of Zhenguan (627-649 AD) was the golden and prosperous age of early Tang Dynasty under the reign of Emperor Taizong, Li Shimin. He is typically considered one of the greatest emperors in the whole Chinese history. Emperor Taizong’s reign was regaded ad the exemplary model against whicj the emperors of later generations were measured, and was considered required study for future crown princes. During his 23-year reign, the nation enjoyed stability and prosperity with the fourishing economy and powerful troops, and the people lived in peace.

The emperor put people in the first place. He saw people as water and emperor as boat, and believed that the water could bear the coat and swallow it as well (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Taking the downfall of Sui Dynasty as a negative example, Emperor Taizong appointed people on their merits and put them in the most suitable place, besides, he encouraged the free airing of views, accepted criticism with modesty and gave important position to the capable chancellors such as 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 and so on. He made a peaceful society by takibg a series of policies, such as putting great emphasis on agriculture, cutting taxes upon farmers, taking the policy of recuperation and strictly enforcing thrift.

Because his era name was Zhenguan, the grand times under his rule was generally recognized as Reign of Zhenguan, which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peace and prosperity of later Tang Dynasty.

After a long time deposition, feudal china ushered on the age of integration in such fields as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during the 60-year reign of Emperor Qianlong. 3. Sleeping on Brushwood and Tasting Gall 卧薪尝胆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he State of Wu defeated the State of Yue, and took the King Gou Jian and his wife prisoner. For several years, Gou Jian laboured as salve in Wu. When he was released and returned to Yue, Gou Jian was determined to take revenge for losing his state. In order that he would necver forget his humiliation, Gou Jian slept on a pie of brushwood and tasted gall before every meal in order to remind him of the shame and revenge. After ten years of careful preparations, he attacked and finally conquered the State of Wu.

This idiom is used to describe inspiring oneself to accomplish an ambition.

春秋战国时代,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往勾践和妻子雅鱼被俘虏,咋吴国做了几年奴役。后来勾践被放回越国,他立志要要报亡国之仇。从此每天夜里睡在稻草上,每天吃饭前吃一个苦胆,以提醒自己不忘记过去的耻辱和仇恨。经过十年艰苦奋斗,越过终于雪耻战胜吴国。

4.Jing Ke Assassinated the King of Qin 荆轲刺秦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s, the Prince of Yan sent a famous assassinator Jing Ke to kill the King of Qin.

Jing Ke, together with another warrior,left for Qin with the head of 樊於期,a defector of Qin and the map of 督康,the most fertile land of Yan. Approaching the River Yi, Jing Ke sung a heartbroken song impassionedly, “ the River Yi is cold as the wind blows , the hero will never return after this departure.”

Knowing that the envoy from yan brought both the head of 樊於期 and the map of督康 , the King of Qin felt very happy and ordered to meet Jing Ke at Xianyang Palace right away. Seeing the king, Jing Ke talked with ease. He handed the map to the king. No sooner had the king fully unrolled the map than Jing Ke took out the dagger hidden in the map and grabbed the king’s sleeve trying to stab him. The king tore the sleeve and jumped by the nearby screen heading out. Nobody could do anything to help. (难道都看傻眼了吗?汗⊙﹏⊙) The king managed to pull out his long sword and chopped off the left leg of Jing Ke who finally died at Qin’s palace.

Though the assassination failed, Jing Ke took his place in the history book forever due to his bravery

战国时期, 燕国太子丹派著名刺客荆轲前往刺杀秦王。

荆轲与另一勇士一起,带着秦国叛将樊於期的头颅和燕国最肥沃的土地督康地图向秦国出发。临近易水,荆轲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秦王听说燕使者把叛将的头颅的督康的地图送了了,于是很高兴,立即下令在咸阳宫接见荆轲。一见秦王,荆轲谈笑自若,在将地图献给秦始皇时,趁始皇展开地图之际,荆轲抽出藏在图中的匕首一把打着始皇衣袖,向他刺去。始皇扯断衣袖(

楼主其实并不解,皇帝衣服材料应该很好吧,怎么一扯能断?当真神力啊还是衣料不好啊?),跳过旁边的屏风往外跑。众人却毫无办法(朝堂上都是文官)秦王好不容易拔出长剑,将荆轲左腿砍断,杀死在殿上。

荆轲虽然行刺失败,但荆轲却因自己的英勇而被永载史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第五篇:中国当代十大经典爱情故事真实系列二:四十年一诺的爱情

订单

简介:中国当代十大经典爱情故事是2006年由中国妇女报社和岳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一次大型文化活动。因为“爱情天梯”人物的去世而被网友重新阅读。参选的故事必须是目前健在人物的真人真事。

中国当代十大经典爱情故事二:四十年一诺的爱情订单

这是一对世纪老人的极富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这是一曲震响在洞庭湖畔的爱情颂歌!这是一件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事!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吟咏着屈原《湘君》、《湘夫人》的美妙诗句,我们似乎又看到了一个新世纪的真实的牛郎织女和湘妃的爱情神话。

一、1945年――1947年:由倾心热恋到庄重订婚

这个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名叫余琦,1922年春出生在湖南常德市城区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她的父亲曾经出国留学,回国之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亲堂兄余嘉锡是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国文系主任、民国时期社科院院士,当代著名作家丁玲是她的亲姑妈的女儿,丁玲在离开常德前与她有不少交往。余琦长得十分漂亮,就读于常德市女中时,是学校的“校花”,因家学渊源等原因,她从小雅爱诗词,字也写得非常秀气。余琦高中毕业后,在城区小学任教。大约受其表姐丁玲以及新思潮的影响,她一直未谈婚论嫁,1945年,23岁的她到常德县中师范班进修深造,遇到了英俊潇洒的县中教师刘自平,于是,二人便开始了长达六十多年的爱情故事的演绎。

男主人公刘自平,1914年冬出生在湖南桃源县的一个殷实人家,1938年在北京大学政治系学习毕业后,满怀抗战的激情,先后在南京国民政府政治部农本局等单位工作,辗转于长沙、芷江、重庆等地,主要为抗战作一些募捐贷款的事情。他温文儒雅,一表人材,在爱情婚姻方面,不乏姑娘追求,朋友牵线,但他却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1944年,刘自平因病辞职回乡,待得病情稍愈,县立中学便热情聘请他去执教。当他在县中课堂上一见到余琦,便被她那高雅的气质吸引住了。“我第一眼看到她美丽的容貌,就觉得自己踩在了一个土坑里,有了一种失重的感觉!”——刘自平老人后来回忆说。而余琦女士聆听着他的讲课,也被他的英俊潇洒和不凡的谈吐吸引住了,“他的眼睛有磁性!”——余琦老人后来也回忆说。

从1945年到1947年,刘自平先后辗转于几所中学教书,热恋中的余琦也就跟着他在学校做女生辅导和保育员等工作,1947年春节,在双方家长的支持下,两位年轻人按照传统习俗,举行了隆重的订婚仪式。订婚照中,刘自平戴着金丝眼睛,英俊文雅,余琦则静静地、幸福地依偎在他的身旁,脸上荡漾着蒙娜丽莎般的笑容。

二、1948年――1987年: 40年的苦苦寻觅与坚贞守望

1948年,不甘做中学保育员的余琦,与刘自平反复商量后,决定随大哥到东北大城市去谋新职,“你先去吧,你安定后,我随即便来。”身体已完全康复的刘自平对余琦说。于是,余琦坐船出沅水,过洞庭湖,顺江而下,在洞庭君山旁,她轻轻地吟诵起楚辞《湘夫人》的诗句,又想到洞庭湖君山《柳毅传书》的神话故事,于是赋诗一首:“鼎城(即常德城的旧称)分袂互叮咛,海誓山盟共此心。暂别实为长聚首,鸿雁传书两地情。”

余琦出洞庭,下长江,沿着津浦线北上,因当时战事紧张,时局发生了变化,到山东泰山脚下后,便再也无法前行,进退两难的她只好在朋友的帮助下,在铁路子弟学校开始了教书的工作。没有想到这一停下,就在泰山之阳呆了整整十六年,直到1963年她才回到家乡湖南常德。

再说刘自平听说余琦暂居山东后,便也放弃了北上的计划,等待时机。二人远隔千山万水,只好频频鸿雁传书,以慰相思之情。1949年夏天,湖南和平解放,立志报国的刘自平投笔从戎,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在四野历任班长、排长,下潇湘,渡漓江,到广西剿匪。在刘自平刚开始参军时,二人还有联系,余琦曾写诗道:“忽接家书重万金,书生投笔已南征,柳丝敢系英雄志,红叶深藏儿女情。”诗中写出了对自平的称许和对他的无限思念。由于当时军旅生活颠沛紧张,没有丝毫的浪漫,行军打仗居无定所,加上当时通讯极为不畅,余琦的工作单位又几经转换,不久,二人便失去了联系。

1952年,肃反运动开始了,厄运降到了刘自平的头上。在度过了三年紧张的军旅生活后,刘自平因曾在伪政府工作和多种说不清的“历史问题”,定性为“历史反革命”,被清理出军营,就近管制在南宁的一个印刷厂管理仓库,这一管制就是整整18年。

五十年代,身在山东的余琦,曾数十次写信,投问刘自平的信息,但多次回信,都被打回,上面批道:“查无此人”。眼看着年岁渐渐增长,余琦的家人、朋友为之着急了,纷纷为她牵线搭桥,而在她身边的小伙们也是频送秋波,其中一个复旦大学的毕业生,硬是为她苦等了数年,可是余琦终不为之所动,继续为刘自平苦苦守望,并放出话说:“李商隐不是有诗吗:‘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对于我的刘郎,我就是‘生要见人,死要见坟’,然后再另作打算。”1963年,眼见在北方难觅信息,余琦只好辞去工作,告别十五年相处的朋友,告别巍峨的泰山,只身带着一个小时候患过脑瘼炎、生活不能自理的养女,千里南归寻夫。

回到家乡后,余琦到处打听,仍然没有刘自平的半点音讯,她没有工作,没有生活来源,只能靠给人缝纫钉扣子或捡破烂卖钱来维持生计。“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家庭原因,她被赶出常德城,带着十多岁的病残养女,下放到湖南慈利县一个偏远的山区务农,在农村,由于家中无劳力,生活极为艰苦,直到1973年才回城。后来有人介绍她到职业学校、中小学去代课,这样才算有了一份较稳定的工作。

再说刘自平为什么不与余琦通信联系呢?一是因为余琦工作几经转换,地址已不详细,二是觉得自己成了“历史反革命”,不愿意拖累余琦。这是为对方着想的最真挚的情感。其实,地处西南僻地,身受管制的他,又何尝不思念心爱的人呢?

1970年,已是56岁的刘自平也被赶出城市,遣送回湖南桃源老家务农。在偏僻的乡下,他没有人身自由,没有劳力,一个人过着极为孤单、凄苦的生活。这期间,他非常想念未婚妻余琦。粉碎“四人帮”后,有人告诉他,说余琦回到了常德,只是不知道近况如何。刘自平听说后十分激动,可是想到仍未平反,自己的身份还是“历史反革命”,若去找她,只会给她带来麻烦。于是,刘自平只好把对余琦的思念继续压抑到心灵的深处,打消了到常德找她的念头。

三、1987年:二人在建军节结婚

历史的车轮,辗过泥沙枯草,终于推进到了崭新的时期,1986年下半年,刘自平的“历史问题”得到了彻底平反,落实政策后,享受军队离休副团级待遇。此时,已是七十四岁的老人兴奋不已,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马上见到日夜思念的未婚妻余琦。通过多方寻找,1987年,他终于在当时的常德市教委找到了余琦。

历经四十年,经历了多少磨难,刘自平、余琦二人终于重新聚首了。四十年啊,人生有几个四十年呢?1987年8月1日(这一天正好是古历七月初七),已是74岁的刘自平老人和66岁的余琦老人庄重而低调地举办了婚礼。当时,由于他们具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太感人了,前来贺喜的领导、同事、亲朋好友络绎不绝。一位教授为他们写下新婚门上的对联:

山盟海誓,四十载凄凄相思,娥英泪何止斑斑点点;

玉露金风,七十秋欣欣并蒂,郎织乐更在岁岁年年。

这副被爱好古典诗词的余琦老人称赏不已的新婚对联,借助秦观词作《鹊桥仙》(纤云弄巧)的意境,化用娥皇女英千里寻夫泪洒斑竹、牛郎织女被天河阻隔和《红楼梦》林黛玉《题帕诗》的典故,叙写出了二人四十年凄苦相思的经历,表达了众人对二位有情人在订婚四十多年后,终于成为眷属的衷心祝福。

四、1987——2006年:“郎织乐”的爱情婚姻

二位老人举办婚礼时,七十四岁的刘自平老人曾兴奋而郑重地对余琦老人许诺道:“我至少还要陪伴你十年!”事实却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至今,二人在一起已是相互陪伴了两个十年。令人遗憾的是,她从山东带回来的病残养女已于1998年4月不幸去逝。

两位老人现居住在常德市城东区新四村的一栋普通的居民房里。每天清晨起床后,刘自平老人的第一件事便是为余琦老人梳头发,然后上街买米粉、豆浆。白天,他除了做家务事外,便是栽花种草,小园子里,一年四季春意浓浓。余琦老人作为文人,更有多种雅好,常年写诗练字不辍。二老情意绵绵,日日如新婚。有时,他们也到外地旅游,机关里组织离退休老教师开展活动,他们总是积极参与,有时还登台表演节目。刘自平老人能文能武,经历过大风大浪,所以心境平和,谈吐幽默,平时见到他俩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欢笑。

余琦老人在她的床头有一幅书法长卷,上面有她2002年亲笔书写的一首诗云:

《偶感》

冷月如霜夜见凉,二九春秋似电光。

聚短离长虽堪惜,犹胜双星各一方。

三间陋室遮风雨,半庭花木映纱窗。

晚来一枕沉酣梦,饭软茶香度夕阳。

这首诗,是二位老人晚年快乐生活的真实写照。

今年,刘自平老人已是92岁高寿,余琦老人也有85岁。刘老师称余老师是家中的“董事长”,自己则是“小经理”。家中虽然雇了保姆,可是老人还经常出门走走。“董事长叫咱往东咱不敢往西,叫咱买鸭咱不敢买鸡。”二老一天到晚喜笑颜开,举止谈吐,幽默风趣不减当年。爱情的鲜花啊,在两位老人的家中,在他们的心中,绽放得非常鲜艳!

千千万万的湖湘儿女,愿这对订婚四十年后才结婚、已近百岁的世纪老人永远健康长寿!愿他们的爱情传奇像洞庭君山湘妃的故事一样,长久演绎下去!

上一篇:致闺蜜的经典语录下一篇:中国古典诗歌意象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