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传染病管理制度

2022-08-26

制度是通过规范体系表现出来的,必须借助于有力执行才能发挥出制度规范效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社区传染病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社区传染病管理制度

社区护理教案第八章 社区传染病的管理与居家护理[精选]

第八章 社区传染病的管理与居家护理

【教学目的】

1. 掌握肺结核、细菌性痢疾、甲型和乙型肝炎及艾滋病病人的社区管理与居家护理措施 2. 熟悉传染病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分类与报告 3. 了解传染病的概念与特征

【教学重点】

肺结核、细菌性痢疾、甲型和乙型肝炎及艾滋病病人的社区管理与居家护理措施

【课程类型】 新知识理论课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讲授法(结合提问、社区案例等进行启发式教学等)、讨论教学

【教 具】

多媒体电脑、多媒体投影仪、投影屏幕、多媒体课件、激光笔等

第八章 社区传染病的管理与居家护理

第一节

传染病概述

一、概念

(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在人群中形成流地的疾病。

(二)传染病的特征 1.基本特征 (1)病原体 (2)传染性

(3)流行病学特征 (4)感染后名疫

2.临床特征、病程发展具有阶段性,症状特征具有一定的共性。

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一)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1) 传染病病人 (2) 病原携带者 (3) 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经土壤传播、垂直传播、医源性传播。 4. 易感人群

(二)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的影响 2.社会因素的影响

三、传染病的社区管理

(一)传染病的预防 1.改善环境卫生条件 2.健康教育 3.预防接种 4.疫情报告

(二)传染病的控制 1.控制传染源 (1.)传染病患者 (2)疑似患者 (3)病原携带者 (4)接触者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4.疾病暴发流行时的紧急预防

(三)社区传染病护理的特点

1.专科性强、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2.病性复杂,人员素质要求高 3.强调预防为主,做发消毒与隔离 4.做好心理护理

5.开展健康宣教,及时发现并报告疫情

四、传染病的分类与报告

(一)传染病的种类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大类。 甲类两种:鼠疫、霍乱 乙类26种 丙类11种

第二节社区常见传染病的管理与居家护理

一、肺结核的社区管理与居家护理 结核病

(一)结核病的社区管理 1. 管理传染源 2. 切断传播途径 3. 增强人群免疫力

(二)结核病的居家护理 1.饮食护理

2.休息与活劝 3.用药护理 4.消毒隔离 5.洛血的护理 6.心理护理

二、甲型和乙型肝炎的社区管理与居家护理

(一)甲型和乙型肝炎的社区管理 1.管理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二)甲型和乙型肝炎的居家护理 1.饮食护理 2.休息与活动 3.用药护理 4.消毒隔离 5.心理护理

三、细菌性痢疾的社区管理与居家护理

(一)细菌性痢疾的社区管理 1.管理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二)细菌性痢疾的居家护理 1.饮食护理 2休息与活动 3用药护理 4. 消毒隔离 5. 症状护理 6. 心理护理

四.艾滋病的社区管理与居家护理

(一)艾滋病的社区管理 1.管理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二)艾滋病的居家护理 1.饮食护理 2休息与活动 3.预防感染 4消毒隔离 5用药护理 6心理护理

第二篇:社区卫生服务站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

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

为了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杜绝漏报,迟报现象发生,制定本制度。

1、门诊医生要认真填写门诊日志。

2、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根据疫情报告时限及时填卡上报。

3、服务站负责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督导检查工作,检查各临床科室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

4、服务站负责人必须根据规范要求每日及时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及时上报卫生院进行网络直报,并负责检查传染病报告,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责令改正。

5、服务站负责人必须对检查情况每月进行一次总结,每年汇总一次,年终进行全面检查。

6、服务站负责人要开展督导工作,要求检查和督导有记录、有结果、有汇报。

第三篇:社区卫生服务站传染病应急预案

平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2年传染病应急预案

为了及时处理或预防传染病,为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形式发展的需要,提高预防控制突然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盒消除辖区内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的危害规范和指导传染病应急与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站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及时报告 (1) 发生或可能发生严重传染病。 (2) 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 (3) 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当前只要包含:非典型肺炎、鼠疫、霍乱、艾滋病、肺炭疽、麻风病、结核病、登革热、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等。重要和重大传染病,以及食物中毒。

二、 发现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市卫生局和是市疾控中心报告。

三、 接诊医生对可以传染病患者必须给予及时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接诊记录。作好疫点、疫区的消毒工作,对病人进行隔离,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四、 收治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及传染病人,应当依法向市卫生局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五、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流动人口做好预防工作,落实有关卫生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

六、 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原扩散。

七、 本预案将根据具体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补充。

恩平市恩城街道办事处 平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2年02月06日

平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2年传染病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郑景康 院 长 副组长:郑小富 业务院长

吴天耀 办公室主任

组 员: 吴超凡 病房主任

甄满桥 门诊主任

吴劲霞 护士长

余玉娇 药品会计

岑育慈 药房组长

本中心传染病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本中心医务办公室,主要职责是负责综合协调,组织督查,信息报送,工作交流,向分管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和重要工作等。

传染病应急领导小组信息联络员:郑冬冬。

平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2年02月06日

第四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采用统一格式的调查问卷表,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昌吉市延北路8个社区1000名居民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调查干预前后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行为危险因素以及慢病管治率变化情况。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后,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如确诊高血压诊断标准、成人每日食盐摄入标准、高血压是终身慢性疾病、确诊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的并发症可导致残疾的正确回答率分别由原来的17.3%、26.5%、12.4%、8.0%、11.2%提高到78.8%、84.7%、67.0%、62.4%、62.4% (P<0.01);吸烟人数由原来的42.2%下降至35.1% (P<0.05),居民平均每天食盐摄入量≤6 g的人数和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明显增加,分别从原来的59.7%、40.4%提高到89.2%、62.2% (P<0.01);居民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分别由原来的60.4%、53.0%提高到95.1%、90.3% (P<0.01)。结论 在社区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形式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是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是一组发病隐匿、潜伏期长,一旦发病,不能自愈或很难治愈的疾病[1]。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六大功能”之首要内容,已成为医学中不可或缺的卫生资源。昌吉市延北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理念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网点已覆盖8个社区,“六大功能”基本到位。针对辖区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偏低,慢病患病率逐渐升高的特点,自2009~2010年,昌吉市延北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社区居民开展了慢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收到了明显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昌吉市延北路康宁、柳树巷、园丁、天山花园、友联巷、金陵、民乐及广场8个社区45岁以上居民。 1.2方法

1. 2. 1调查方法以社区为单位,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8个社区分别调查男性、女性居民125名。健康教育前后(一般间隔2~6个月),均采用“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和行为方式调查表”,调查被调查人员的一般情况,以及与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的防治知识掌握情况、行为方式转变情况。调查人员为社区中心医务人员,经过统一培训。健康教育前、后的数据分别作为基线数据和终末数据,录入计算机,用Excel电子表格编制程序,作统计处理,计算 2值。 1. 2. 2健康教育实施

(1)网络建设:为了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健康促进委员会,负责健康教育的组织协调工作。市疾控中心成立了健康教育技术指导小组,负责指导社区开展活动。

(2)教育内容:以慢病防治为主,从普及科学卫生知识、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入手,内容体现针对性、知识性、指导性。

(3)教育形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通过面谈、家庭访谈、居民座谈会、热线电话、宣传栏、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播放电教片等方式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州医院与市广播电视台合办“四季养生”专题节目,定期播出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养生保健专题讲座;延北社区第一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一支由4名副高以上医师组成的“健康教育宣讲团”,与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协作,根据居民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每周到各社区开展健康科普知识讲座。 1. 2. 3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标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率(% )=全年随访次数达9次以上者/高血压、糖尿病应管理人数。 2结果

2.1一般情况自始至终参加基线调查、健康教育、效果评估的对象共1000人,其中男性640人,占57.6%,女性360人,占42.4%, 60岁以上126人,占12.6%,基本符合辖区人口结构比例;其中高血压病患者96人,占9.6%;糖尿病患者30人,占0.3%。 2.2健康教育前后卫生知识知晓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见表1),实施健康教育后居民的卫生知识知晓率均呈上升趋势,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正确回答率分别由原来的17.3%、8.0%提高到78.8%、62.4% (P<0.01),成人每日食盐摄入标准正确回答率由原来的26.5%提高到84.7% (P<0.01),对“高血压是终身慢性疾病”和“糖尿病的并发症可导致残疾”的正确回答率分别由原来的12.4%、11.2%提高至67.0%和62.4% (均P<0.01)。

2.3健康教育前后行为危险因素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见表2),吸烟人数由原来的42.2%下降至35.1% (P<0.05),平均每天食盐摄入量≤6g的人数和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明显增加,分别从原来的59.7%、40.4%提高到89.2%和62.2% (均P<0.01)。 2.4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压患者管理情况 实施健康教育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明显上升(见表3),其中,高血压管理率由原来的60.4%提高到95.1% (P<0.01);糖尿病患者管理率由原来的53%提高到90.3% (P<0.01)。 3讨论

3.1健康教育不仅要广覆盖,也要有针对性健康教育需要社会人群的自觉参与,通过自身认知态度和健康价值观念的改变来建立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而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1]。本组人群均为45岁以上社区居民,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对卫生常识的掌握程度、生活行为方式均不一致。为了提高居民参与的热情,满足不同层次的居民对卫生科普知识的需求,盐田区主要采取了大众健康教育、传媒健康教育、医院健康教育方式。这种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方式,覆盖面广有利于大范围提高居民对基本卫生知识的知晓率。

但从健康教育后的卫生知识知晓率看,居民对“成人每日食盐摄入标准”和“确诊高血压诊断标准”等与高血压相关的卫生知识知晓率较高,而对与糖尿病相关的卫生知识知晓率较低,这可能与糖尿病发病率较低,居民重视程度不足有关。同时也说明,我们今后需要更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疾病的健康教育力度。

3.2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健康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项干预活动,目的在于提高社区居民的卫生知识水平,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知、信、行的统一,最终达到控制慢性病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从调查结果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参与社区综合管治的自觉性有了明显提高,而居民对“高血压是终身慢性疾病”和“糖尿病的并发症可导致残疾”知晓率不高,这可能说明,健康人群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社会化、社区化、单位化和家庭化是健康教育工作的总目标。提高健康人群的卫生知识知晓率,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群众性健康科普知识讲座方式进行,从长远看,更有赖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为,社区卫生服务是初级卫生保健的继续与发展,是一个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庞大的系统工程[2],它以健康教育为先导,把方向转向基层,促进医务人员深入社区,走进家庭,有利于实现对健康人群的生活行为方式进行干预的目标。 3.3 健康教育是社区慢病综合管治的先导随着医学模式、疾病谱、死亡谱、年龄谱的转变,与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日益严重。卫生部2004年10月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表明,中国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而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是最主要的原因。膳食高能量、高脂肪和少体力活动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高盐饮食、饮酒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上述危险因素的改变可通过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予以干预,如减轻体重、增强体力活动强度、采取科学的饮食习惯等措施[3]。本调查结果显示,在社区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慢病健康干预,可有效地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对致病危险因素的认识水平,并相应改变其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提高参与社区慢病综合管治的自觉性,这对于推进慢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无疑起到了先导作用。以上情况也表明,健康教育可通过提高人们对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的识别能力,来降低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不需要特殊的药物与诊疗设施,与治疗相比,其投入低,收效较高,因此利用健康教育开展慢病防治是最廉价与最有效的策略。

第五篇:小屯一中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及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

包括预防接种证查验、晨检、因病缺课登记及追踪、传染病疫情报告、师生定期体检、个人卫生管理、学生健康档案管理、消毒及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等管理制度。

一、晨、午检制度

(一)每天统计患病学生人数及情况,确保有疫情立即报告,同时要及时做好清洁消毒、切断传染途径。

(二)卫生室(保健室)是晨检工作的督促管理部门,应具体做好晨检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三)各班主任为本班学生健康情况检查报告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班学生的晨检工作。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做到“一看、二问、三摸、四量”。一看:肤色、有无皮疹、情形;二问:有无腹泻、腹痛、发热等不适症状;三摸:有无发热、发冷;四量:必要时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发现学生有发热(体温超过37.5℃)、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眼结膜充血、腮腺肿大、咳嗽或身体异常等传染病早期症状以及疑似传染病,立即报告校医(保健老师),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作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四)严格执行疫情日报告及管理制度。

1、每天上午10时前,下午3时前班主任要如实、详细报告,实行“零”报告制度。

2、对疑似传染病或确诊传染病患者,责任人要及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送卫生室(保健室),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教育、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3、患水痘、麻疹、风疹、腮腺炎等传染病的学生必须回家(或学校专设隔离室)隔离治疗,不得带病上课,直至病情痊愈、隔离期满,凭病愈证明方可回班级上课。在隔离期间,校医(保健教师)、班主任要跟踪了解学生病情好转情况,学生痊愈后出示医院证明并经学校同意后方可回校学习。发热学生退热48小时后才能回校。回校时必须持病历到卫生室(保健室)办理有关手续后才能回课室上课。患有气管炎、胃肠炎等常见病、慢性病的学生,在发病时期,以学生身体健康为主,指导就医,劝其回家休息治疗,不带病上课,以免贻误病情。

4、卫生室(保健室)每天根据“晨午检”情况及时进行汇总,对发热学生、教职工进行列册登记,出现重大疫情或可疑情况时应立即向当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班主任分别对疑似传染病患的学生进行每日随访、追踪,及时了解其诊治情况。隔离病人做到“二不”(不上课、不外出活动)。因晨、午检不负责任,疏于职守而至校园或班级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有关人员要负相应法律责任。对缓报、瞒报、漏报者,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6、晨、午检时间以外师生中发现有疑似传染病患者,全校师生人人有责任及时报告。

7、一旦发生疫情,校医(保健老师)及时做好登记统计,按要求上报有关部门。当同一个班级、同一楼层或同一宿舍里1天内出现3例或3天内出现有5例及以上发热(体温≥38℃),伴咳嗽、咽痛、肌肉酸痛、头痛等类似流感症状的学生,及时电话报告。逐级上报主管部门和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8、教育学生每天晨起后感到不适,要求家长带去医院诊治,不要带病上学。对正在治疗而要求上学的学生及家长要做好说服劝止工作,留在家中治疗休息,隔离期满,痊愈后才能上学。

9、传染病流行期间学校应尽量减少集体活动。发生传染病的班级在该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内学生要与其他班级学生相对隔离,寄宿生隔离在隔离宿舍,禁止与其他学生用餐、游戏和活动。

二、消毒制度

(一)场所消毒

1、学校食堂的餐厅开窗通风,每日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配餐间每天使用前用紫外线进行一次空气消毒。紫外线灯消毒超过1000小时要更换。

2、季节性传染性疾病流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需对食堂采取医学措施时,必须积极协助相关消毒工作。对教室、功能室、办公室的消毒,可使用有效含氯量500mg/L的消毒液用含氯消毒液喷洒、揩擦。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疫点消毒)要增加消毒次数,可请疾控中心操作或指导下进行,消毒结束后要通风换气。

(二)学校饮水机消毒要求

1、每天安排专人对学校每层楼的饮水机进行卫生清洁、消毒。

2、每台饮水机均由供水商进行检测,定期(三个月或半年一次)为饮水机检修、消毒,并有检修、消毒的时间标识。

3、由饮水机公司定期更换滤芯,以保证学生有足够、安全、卫生的饮用水饮用。

4、做好饮水机清洁消毒、检测和更换滤芯等工作的日常记录。

(三)消毒灭菌保障措施

1、有消毒灭菌器材,如喷雾器、紫外线消毒灯。

2、有常用必需的消毒药(剂),如过氧乙酸、消毒片等,并定期检查消毒药(剂)有效期限。

3、掌握配制消毒药(剂)浓度及用量技术,准确配制消毒药(剂)浓度及所需消毒液用量。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实行分类管理。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二)设立传染病报告领导小组及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1、传染病报告领导小组

长:王利杰

黎帅锋

副组长:潘要伟

和峰涛

魏延杰

苏广产 组

员:校中层领导及各班班主任

2、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学校校长是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由学校各班班主任担任,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疑似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工作。

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一旦疫情爆发,疫情报告人应严格遵守层层上报的工作原则,通告疫情。

(三)疫情报告要求

1、严把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做到五早: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3、召集传染病应急小组成员,做好专册登记,统计人数,患者名单、发病日期、班级分布、主要症状、目前状况、接触史等。

4、报告顺序和时间:

班主任→政教处→分管校领导→校领导→当地疾控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

重大疫情由疫情报告人于1小时内上报疾控中心校和教育、卫生行政部门。

5、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在卫生室(保健室)保留三年。

四、学生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一)做到七不:不留长指甲、男生不留长发和染发、不喝生水、不挑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画乱涂。

(二)做到四勤:勤洗头、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服。

(三)讲究食品卫生,不吃不清洁的食物;不买路边摊零食;不暴饮暴食。

(四)注意用眼卫生,看书写字姿势端正。不躺着看书,不在强烈的阳光下或光线暗淡的地方看书。不在行驶的车船或行走时看书。用眼时间不能过长。每日要按规定做眼保健操。看书时眼睛与书本要保持三十公分左右的距离。

(五)穿戴要整洁大方。在校不得穿高跟鞋,上体育课不得穿皮鞋,上课禁止戴帽子、穿拖鞋和背心。

(六)早晚刷牙,饭后嗽口,饭前便后要洗手。

小屯镇第一初级中学

上一篇:肃清薄王生活会发言下一篇:商铺物业管理协议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