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去奋斗范文

2022-06-03

第一篇:新时代去奋斗范文

为梦想去奋斗

如果骄傲没被现实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才走得到远方如果梦想不曾坠落悬崖千钧一发又怎会晓得执着的人拥有隐形翅膀——《最初的梦想》 伦敦奥运会终于开始了,无数运动员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为自己的国家争光添彩,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无数人得到了奖牌,却又无数人遗憾离场。有一个人,他却成为了中国永远的骄傲。

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以12’91的成绩一举夺冠,成为了中国奥运田径史上第一人。从这时起,我们认识了年仅21岁的刘翔。刘翔年轻、霸气的样子着实让中国人为之自豪。四年后的北京奥运会上,刘翔却因脚伤复发遗憾退赛。一年后,刘翔在上海黄金大奖赛重新复出,用实力证明了他的价值。开朗的笑脸让我们也随之欢呼——他回来了!

在这届伦敦奥运会上,刘翔又出现在了我们眼前,大男孩的笑脸,搞怪的表情,他似乎又回到了最好状态。当发令枪响的那一刻,全中国人都屏住了呼吸,用满怀希望的目光看着他向前跑去...

但不幸的事却又一次发生在了刘翔的身上,在第一个栏后,刘翔竟然摔倒在地,无缘奥运会赛场...人群中发出了一阵叹息,甚至解说员也是惊叹了一声,人们都在为他惋惜。王者归来,却又一次因伤退赛,真是个戏剧性的结果。

但是,我却看到他站了起来,在进入运动员通道后又折回了比赛场地,跳到最后一个栏架前深深亲吻了它,然后又这样蹦到了终点。

那一刻,全场的观众都在为他鼓掌...

刘翔离开了奥运赛场,也许再也无法回到比赛场地去奋斗,但他的精神鼓舞着我们去奋斗,不论你在前进路上受了多大的伤,不论你摔得有多惨,但只要认准前进的方向,无时不刻的朝着目标,梦想去努力,去奋斗,你,就是王者!

第二篇:为新时代奋斗

现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时代,这是一个从富起来向强起来飞跃的时代。在这一时代,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和要解决的问题都发生了不同于以往的新变化。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发展程度已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实现。“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时代的到来,是中国共产党96年努力奋斗的结果,是对奋斗成绩的充分肯定,我们已日益接近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新时代的情况更为复杂,给中国共产党的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我们虽然已基本解决了以温饱为标准的物质文化需要的问题,但人们的需要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增长的。在生活质量上,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

进行伟大的斗争必须建设伟大的工程。中国革命和建设成功的最根本经验就是党的坚强正确的领导,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而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必须全面从严治党,以使自己始终走在时代的先列,成为民族复兴的脊梁。这些年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做出了许多长期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反腐败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管党治党宽松软的局面初步得到了扭转。但也要看到,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仍然顽固地存在,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力还有待加强,“四风问题”还有回潮的可能。所以,全面从严治党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不断向前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抓好黨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反腐败和纪律建设,才能使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从而承担起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伟大斗争和伟大工程最终都要落实在推进伟大事业上,而伟大梦想的实现最终要靠推进伟大事业的建设来完成,而近40年的建设成就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取得的。我们要有充分的自信,想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就要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第三篇:奋斗的新时代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奋斗的新时代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奋斗的新时代作文1

五四前夕,有关媒体走进大学,向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生活背景的大学生进行了采访,或者调查问卷,结果表明新时代的年轻人应该有集体意识和担当,应该有奋斗精神,对真理对进步的不懈追求。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时代,应该有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特色。

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活得舒适安逸,这种条件下人们会安于享乐,不思进取,沉溺于过去的辉煌,就如同古代的封建王朝一样,自称天朝上国最终成为殖民地,因此在安逸的生活中,我们要有奋斗的精神,对真理对进步的不懈追求,创造出可以让后人为我们骄傲的`辉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建国前是忧患,现在是安乐了,但是我们不能松懈,我们不能落后,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所以我们这些新时代的青年需要有奋斗进步精神,居安思危,我们的先辈用血的教训告诉了我们这个真理,这是一个新时代,我们是领路人。

新的时代发展加速生活加速,整个世界都在加速,我们一旦落后就会和世界脱轨,虽然现在的中国已经变得更加强大了,但那只是和过去相比而已,对未来的国家,我们国家还是很渺小,但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领路人,我们可以缩短我们与想象未来的距离,中国人民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己任。促进地球村和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作为新时代的领路人,我们应该有向上向善的精神,我们要以和为贵,理性爱国,不要动不动就拿国家威胁别人,这是一个有别于过去的时代,我们祖国先辈的努力,然后把我们的国家变强大了,我们这一代新青年也应该有我们再创辉煌。

对于个人而言,我们要有鲜明的个性和集体意识与担当,人们总说中医落后,但是屠呦呦奶奶却从一段中医记载中找到了治疗疟疾的治疗方法。当他得到诺贝尔奖时说了一句话,这个奖不仅仅属于我个人,他应该属于我的团队,我也是这个团队的一员。她既有着鲜明的个性,又有着集体精神,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但每个人都奉献出最大的力量,不可能的事情也会变成可能,作为新时代的中间力量,我们应该具有这种精神并将其发扬下去。

未来的道路是很艰难的,我们的青少年要做一个敢于担当的人,肩负起使命,在时代的洪流中来创一个新的时代。奋斗的新时代作文2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尹家绪撰写的《奋斗,在新时代的春天》一文刊发后,引起公司广大员工的热烈反响。他们纷纷表达了感想和体会,掀起了学习热潮。

启航,以奋进的步伐迎接人才的春天——人力资源部彭运泽

作为一名人才工作者,我们要组织系统研究新形势下如何提高人力资源效能的课题,来谋划人才工作新要求、新目标、新举措,真正实现以奋斗者为本的人才开放环境,形成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良好局面。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企以才兴”。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和问题、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的内在需求,深化人才改革,就是在用好、培养、吸引人才上下功夫,解决人才活力不够的问题。进入新时代,加快了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步伐,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以技术等为核心竞争力转变为以知识型员工为核心竞争力的新时期业务成为人力资源管理新要求、新目标,价值量化管理是衡量人力资源效能管理水平的基石,人才工作实际上是全员、全系统、全过程的价值创造组合拳。

古人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在改革发展道路上,我们唯有以“勤”为先,以“勤”立业,以“勤”制胜,拿出“一勤天下无难事”的勇气,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立足本职岗位实干加巧干,不停脚、不歇气、点石成金、滴水穿石,积小胜为大胜,一定会迎来百花齐放的人才春天。

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百之分一的天赋”,勤奋是成功之本,然而勤奋意味着不怕苦、不畏难,真正的勤奋是耐得住寂寞,在寂寞中苦苦钻研,“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目前公司内部与外部环境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同时机遇与挑战并存,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付出努力,企业与员工定会实现双赢。然而,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诸多难题等待着我们去挑战,面对各种困难,我们不能等着“给答案”,而要主动“解方程”,只有坚持奋斗,才能创造奇迹!

第四篇:用青春去奋斗读钱学森故事有感

用青春去奋斗

—读《钱学森故事》有感

小时候钱学森对他爸爸说:“英雄如果不是天上的星星变的,那我也可以做英雄了。”爸爸说:“你也可以做英雄。但是,必须好好读书,努力学习知识,贡献社会”。这是钱老年幼时父亲对其的期望和嘱托,也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和方向。用青春来奋斗,以国运放心间,为人民谋福利,舍小家为大家,是钱老一生的写照。

一、学成归国,路艰难,人坚毅

1950年8月,钱学森来到美国学习师从世界力学大师、美国超音速之父冯·卡门,学成以后,钱学森一家人准备乘坐加拿大班机离开美国。但是,美国国防部以莫须有的罪名通过海关扣留了他。之后,美国司法部签署了逮捕令,钱学森失去了自由。在美国工作的10多年间,钱学森为美国航空和火箭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曾写道:“钱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因此,当得知钱学森要回国时,美海军部副部长立即给司法部打电话:“无论如何都不要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了!”“宁可毙了他,也不要放他回国。”钱学森没有屈服。在失去自由的日子里,他一方面继续着自己的科学研究,一方面坚持斗争,寻找回国的时机。

1955年5月,他从海外华人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中国庆祝“五一”劳动节的报道,其中有他家熟悉的世交陈叔通和毛主席一起在天安门城楼检阅游行队伍的消息。钱学森立即给陈叔通写了一封请求祖国帮助他回国的信,夹在蒋英写给她在比利时的妹妹的信里,悄悄地寄了出去。陈叔通接到信的当天,就把信送交给周恩来总理。当时,中美正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王炳南大使根据总理的指示与美方交涉。开始,美方不承认扣留了任何中国公民,但当王大使拿出钱学森的信时,美方才哑口无言。最后,美国政府只得无奈地允许钱学森回国。在美国的20年里,钱学森一直保留着中国国籍。他回忆说:“我在美国那么长时间,从来没想过这一辈子要在那里呆下去。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因为在美国,一个人参加工作,总要把他的一部分收入存入保险公司,以备晚年之后用。我一块美元也不存,许多人感到奇怪。其实没什么奇怪的,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1955年9月,钱学森全家终于登上克里夫兰总统号轮船回国。

钱学森爱国的情怀和气魄让我惊叹,加州理工大学的终身教授不当,美国优越的生活不过,却偏偏“固执” 到回到当时的中国过清贫的生活,那时中国与美国比起来,差距甚大,钱学森甚至不清楚自己回到国家以后的待遇或者事业发展如何,他只为了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完成自己的抱负,向中国实践自己的爱国之心。事实证明他回国以后为中国科技这个黑夜般的现状照亮了前行的路。

二、祖国情、系心间,科学严谨树先锋

回国后不久,组织上安排钱学森去东北参观。一路上,他参观了新建的工厂、水电站、大学、研究所。从新中国成立6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中,钱学森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力量,进一步增强了报国的信念。参观期间,钱学森访问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陈赓大将特意从北京赶到学院接待他。在参观到一个小火箭试验台前时,陈赓问他:“我们能不能造出火箭、导弹来?”钱学森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中国同样能造!”陈赓听后激动地握着钱学森的手说:“要的就是您这句话!”事后,钱学森才知道,陈赓是带着国防部长彭德怀的指示,专程就此来请教他的。回到北京后,钱学森经过深思熟虑,向中国科学院提出了组建力学研究所的建议。1个月后,力学研究所即宣告成立,钱学森任所长。在周恩来总理的鼓励下,他起草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提出了我国火箭、导弹事业的组织方案、发展计划和具体措施。之后,他又亲自主持我国“两弹结合”的技术攻关和试验工作,于1966年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1965年,他向中央提出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时机已经成熟,并于1968年兼任空间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新中国终于的科技军事夜空被钱学森这颗闪耀的星照亮。

钱学森说:“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他一直坚持与人民共甘苦,想人民之想,尽一己之力。

三、时时念国家,刻刻想人民

他在中国科技大学创办了近代力学系,并兼任系主任。在给学生讲课时,他发现许多工农子弟因为经济困难,买不起计算尺等学习用具,就把自己刚出版的中文版《工程控制论》一书的稿酬,毫不迟疑地捐给系里,资助贫困学生购买学习用具。在领导国防科技工作期间,钱学森经常深入地处沙漠戈壁的试验基地。那里自然条件的恶劣,人民生活的艰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退出领导岗位后,他还牵挂着生活在那块土地上的人们,思索着如何用科学改变那里的环境。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提出了发展沙产业的思想。他说: “沙漠和戈壁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沙产业就是在‘不毛之地’搞农业生产,而且是大农业生产。这可以说是又一项‘尖端技术’!”他还把自己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奖100万港元,捐给了促进沙产业发展基金会。

钱老 94岁高龄的时候,依然关心着国家的长远发展,思考着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他在解放军总医院的病房里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作了一次长谈。他说:“今天找你们来,想和你们说说我近来思考的一个问题,即人才培养问题。我想说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养问题,而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他从美国的大学教育谈到他的老师冯·卡门的教育方法,从自己从事科学研究的体会谈到中国许多著名科学家的成长经历,从“两弹一星” 的研制成功谈到我国今后的长远发展。他寓意深长地说:我们一定要“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回国以后,我觉得国家对我很重视,但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更多的钱学森,国家才会有大发展。”“我今年已90多岁了,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忧虑的就是这一点。”

现在杂志,包括新闻媒体都在关注一个话题,中国有那么多的人,为什么没有一个诺贝尔奖科技方面的获得者,就连比经济上我们落后的国家也都有这样的殊荣,为什么中国人总是与他擦肩而过呢?很多人说是我国的教育体制的问题,很多名校包括北大清华——中国最具有权威的学府,好多学有所成的学生,公费出国留学,但却只有少数回国,与钱学森当时生活的时代相比,我们现在的经济正处于上升期,可是他们却还是觉着国外的生活更好,如果每个出国留学的学生都能像钱学森那样去想,那样去做的话,如今的中国是不是比现在更好呢? 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钱老之所以能够成为时代的人物,最重要的还是他内心有一个坚定的理想和目标——那就是为中国的科学事业作一份贡献。现在我们很多人之所以一生碌碌无为,缺勇气?缺勤奋?缺智慧?我觉得这些都不是主要因素,社会很浮躁,人心也在浮动,尤其是年轻一代,内心没有什么一个明确具体的目标,人生失去了方向,启航之后,不知道路在何方。现在很多人想要环游世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是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我觉得不一定。大部分人是随波逐流而已,而钱学森,正因为内心有了明确的目标,让他下定决心,要去做他想做的事情,加上他的坚持和勤奋,以及对祖国的一腔热血,终成楷模。就像习总书记说过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第五篇: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采访感悟汇总_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征

2019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采访感悟汇总篇一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采访归来的日子,每当我抬头仰望,脑海中就情不自禁地浮现出郑州机场上方那一片浩瀚的天空。是的,天空是宽阔的,展露着云卷云舒的大千气象,正如同这个时代蓬勃而出的万千景象、熙来攘往,也正如同“空中丝绸之路”所彰显出的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使人体会到时代的宏大、世界的广阔和生活的丰沛。

人们常说,眼到、心到、情到,才能意到、笔到。在到达郑州机场之前,我曾经在心里对即将进行的采访作出种种预想。但是,无数预想都远不能描述出真实场景所带来的感动。一组又一组生动的人物群像,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奋斗故事,一幕又一幕鲜活的工作画面,特别是永远忙碌不已、办理业务的营业大厅,总是满载货物、来回穿梭的叉车,还有那堆满货物、灯火通明的西货站,以及奔忙其中的工作人员,那种时时延宕而出的在场感,令我深切体悟到一股深藏在时代浪潮之下的生生之气,久久萦绕在心。

无数个平凡普通的人,他们把个体的梦想融入中国梦的洪流,把个人生命记忆与时代记忆交叠在一起,用日复一日的辛勤劳动,托起了一条跨越欧亚大陆的空中飞桥,不仅拉近了世界的空间距离,还拉近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心灵距离。劳动者才

是时代的英雄,他们用青春和汗水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在用心用情用功书写伟大时代的同时,不能忘记了这些默默无闻的奉献者,特别要注意从平凡生活中去发现奋斗和伟大,把美好激荡的瞬间记录下来,把镜头更多地对准他们,把版面更多地留给他们,用智慧和真情把精彩的新时代中国故事讲得更生动、更灵动。

2019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采访感悟汇总篇二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采访活动是xx和祖国的一次特殊的“亲密接触”,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记录祖国这70年的风云变幻,如何更加准确地去做一名时代的记录者。

总书记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这“四者”便是xx始终怀有赤子之心的“保鲜剂”。

这次三沙的采访活动,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xx增强“四力”的重要性。只有迈开腿,让双脚沾满泥土;俯下身,让双眼发现美好;握紧笔,让双手触摸时代;勤思考,让文章满含深情,才能获得鲜活的素材、生动的细节,也才能够捧出冒着热气、温暖人心的感人之作。

我们常说,要想新闻作品好,一定要到现场去。xx要一直在路上,走得足够勤、走得足够远才能为读者还原真实,才能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记录者。“脚力穷时眼力通”,xx要

有过人的观察力,要见人之所未见,细微之处现功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看似平常的新闻作品中发现点睛之处。xx更要有三思而后行的深沉,要在一个新闻事件中冷静思考、去伪存真、多方求证,才能拨开云雾见月明,才能守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力透纸背非人功”,好的笔力绝非一朝一夕练就,xx要对自己的新闻作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只有笔耕不辍才能写出有说服力的作品。

在这次采访活动中,我深刻认识到xx要勤练“四力”,方能成为“四者”,汗水是xx的“墨水”,沾满泥土的双脚是对xx的褒奖。因为热爱,所以值得。

2019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采访感悟汇总篇三

基层蹲点回来已经一个月了,仔细想想这一趟时间虽短,印象还是挺深的。作为一个在南方长大的人,第一次不是在电视里看到耕地机在一望无际的土地上播种的画面,要知道在南方山城,平坦的地都不多,更别说那么大一片平整的耕地了。

我们的调研报道《从“暴风骤雨”到晴空万里》发表后的第7天,收到尚志市委宣传部某干事夸奖,他说:哎呀,你们把我们元宝村写这么“火”咋整呢?

我被他说话的语气逗得直乐,学他说话:哎呀,那有啥呢?你们大城市元宝村一直都很“火”啊。

我查阅了元宝村早年的资料。清朝同治年间,山东、河北一带灾荒连年,许多难民纷纷下“关东”,其中有的来到珠河

(今尚志市)山区的丛山密林中,在地上种庄稼为生。到了秋天粮食丰收了,地主就带人来收租,等交完地租粮食已所剩无几。到了日本伪军统治时期就更惨了,元宝屯农民一贫如洗,这里就因为穷到连裤子都穿不上,而成了远近闻名的“光腚屯”。这样恶劣的情况,一直持续到*来到元宝村,土地革命在这里开展,《暴风骤雨》在这里创作,土改第一村在这里诞生。

查完历史资料,我好像找到了“火起来”的答案,它的“火苗”是*的土地革命带来的,是我们党的红色基因点燃的。

学习党史专业的我,思维很自然地从党史的角度发散开来。在我们党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这样类似的默默无闻的地方变得闻名遐迩。这些地方,原本都是名不见经传的,甚至是贫穷的、落后的,因为与我们国家的发展有了偶然的联系,成为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休养生息的落脚点、建功立业的沃土。于是,也就成为了后人敬仰的地方,必然的“火起来”了。

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东西南北之分,有山川水流之别,也有风俗人情之异,但是,我们有共同的领路人——中国*,*领导着全国人民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今后,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类似的地方“火起来”。它们的“火”,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2019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采访感悟汇总篇四

近日,我在《中国教育报》学习了一篇介绍《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文

章。里面谈到,《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作为人民教师,相信大家深有体会。

《意见》明确指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改革措施及重大意义。这是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居安思危、审时度势,立足新时代,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将教育、教师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一名新时代人民教师,应该深刻理解到我们是孩子们成长旅途上的指路明灯,是孩子们成才过程中的营养液。迈入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完全有这个信心与实力,来撑起孩子们求学路上的一片天。

通过研读,《意见》以“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为题,以“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基,以“不断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为坚强保障。方方面面,实在是可喜可贺。

但看到这里,我忍不住开始思考社会中对于人民教师的舆论:什么师德败坏,课堂上不讲知识点,强迫孩子上补习班;什么责任感缺失,冷嘲热讽学习成绩落后的同学……我当然知道这是我们千千万万教师队伍中极个别的害群之马,但我这个

二线教育工作者,听到别人抱怨这些时都感到寒心,何况那些勤苦奋战在一线育人的教师们呢?为什么最近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素质提升,绝不是空空几句口号、扯扯几张条幅就能改善、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我们二线教育工作者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立好规矩,一线的老师们看到气正风清,看到新时代新气象,他们才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甚至主动去感化身边某些做的不那么到位的同事,朋友。

“打铁还需自身硬”,“无风不起浪”。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某些舆论的来源绝非空穴来风。所以,这需要咱们的一线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为新时代的中国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奉献力量。什么私下开设补习班,有必要吗?《意见》明确提出将要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大力提升教师待遇,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咱们为什么还要逆流而上,为了几分薄利而背上骂名,甚至丢掉饭碗呢?是,有的家庭孩子领悟性差,有补课的需求,但为什么不能是留在学校无偿、或者利用闲暇时间以家访的形式呢?这不就回到了我们以前那个歌颂教师“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年代了吗。现在想想,离我们并不遥远啊!还有什么冷嘲热讽学习成绩落后的同学,咱们任何人都知道语言的威力。作为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们有着

不容忽视的影响。那些高风亮节的榜样们,感人事迹历历在目,时刻不在呼唤我们,回归本心。

所以说,授课在校期间,对学生无所保留,无私奉献;增加压力,有针对性地走访学生家庭,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注重德育;假期、周末休息时,给自己充充电,阅读写作。这是多和谐的工作环境,多融洽的育人氛围啊。我知道有的教师主动在课后给学习跟不上进度的同学开“小灶”,要求同学每天必须发现5道不懂的习题来问他;我知道有的学校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定期开展听课、培训、优秀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活动;我知道大年初一,老师们在阅读群中激烈的讨论,深刻的文章,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这都是咱们寅寺优秀的典型教师,是咱们寅寺教育可圈可点之处,是咱们寅寺教育蓬勃发展的夯实基础。先进同仁就在身边,只要有一人能做到,那说明其他人都可以,只是一个态度与思想的问题。

如今我们跨入的新时代,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固步自封,无视、违背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必然要被淘汰;只有转变态度,跟进思想,挑战过去的恶习陋俗,挑战过去自身的缺点,才能把握机遇,成为弄潮儿,迎接教师的春天,做新时代筑梦人。

2019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采访感悟汇总篇五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看不见光的地方努力寻找太阳,以奋斗不息的姿态站在新时代的顶端。我们,如同大海中的航行者。

敢为人先,乐于奋斗。“何须浅碧深绿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不同的岗位上闪耀着奋斗的灿烂光辉。量子研究者潘建伟,经济体制的改革者林毅夫,数日地潜心钻研,他们,奉行的是敢为人先,奋斗不息的信仰。以奋斗为桨,驰骋于自己人生的大海中,时而顺风顺水,时而逆流而上,就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敢做,敢想,这才是勇者的气概”。

怀揣梦想,以奋斗为桨,梦想人人都有,可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惊涛拍岸中匆匆返回,实在不是一名合格的航行者。如同司马迁困于狱中仍忍辱负重完成史篇巨著《史记》,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用思想的利刃唤醒着那个麻木的时代。他们的理想植根于时代之中,也在时代中奋斗,如同鸿鹄有振翅之勇,有飞入青云的恢弘之志。没有经历过风雨,怎能见彩虹?在岩峭绝壁处,舟不渡人可自渡,以梦想为帆,奋斗为桨,必将冲破黑暗,迎来黎明。

齐亿万人民之力,振中华民族之复兴。个人的梦想之帆构建祖国伟大复兴的巨轮,看似微乎其微的个人奋斗汇聚为中国前行的强大动力。古有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今有“光纤之父”高锟兢兢业业地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国家,奉献于人民。奋斗,是二万里长征过雪山,爬草地的坚韧,是秋

瑾利刃下的雄阔呐喊,也会是当今千千万万学子奋笔疾书流下的汗珠和跌倒了仍能够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奋斗之魂融汇成海,成就中华的高速经济与繁荣的科技事业,成就其伟大复兴的梦想。

乐于奋斗是一种信念,敢于奋斗是一种勇气。鸟儿向往自由,它不愿困宥于牢笼之中,于是奋力挣扎,有冲破束缚之愿。中国,中华民族也不愿任人宰割,于是在黑暗中呐喊,用奋斗铺成一条光明大道。这是千千万万人的努力和奋斗,你我代表着中国。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若光明,中国绝不会黑暗。

忆四十年惊涛骇浪,九万里风鹏正举。以梦为帆,以奋斗为桨,扬起风帆,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上一篇:新生儿科制度范文下一篇:项目载体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