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

2022-08-19

教案是为教师设计使用的(一般不向学生公开),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由师生共同完成的(印发给学生),教案和学案的统一设计要体现两者的融合,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

遵义县第四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电子教案

王林艺

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中,我们要去探究电与磁的秘密。在探究中,我们会逐渐发现一个不断变化的能量世界,发现我们天天都生活在能量世界里,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和能量有关。什么是能量?能量有哪些形式?能量是怎么变化的?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会寻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而且还会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目标:

1、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系。

4、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教学种难点:

1、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能对本小组实验方案作介绍说明,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3、能通过倾听、提问共享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教学时间:8课时

第1课 电和磁

教学目标:

1、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3、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重要。

教学重难点:

1、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2、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重要。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一号电池

2、 教师准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导线、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00多年前,人们对电和磁的了解十分的有限。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一个有关电和磁的秘密。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现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刻。(板书课题:电和磁)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 奥斯特当年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请你们先用这些材料组装一个简单电路。

2、 学生活动

3、 当时在奥斯特的实验桌上放着指南针。这个指南针的指针一头指着北,一头指着南。当接通了电源的导线靠近它时,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你们想试一试吗?

4、 学生活动

5、 有什么发现?对这个发现你们有什么解释?

6、 通过短路的方式,你们会看到更加明显的现象。再试试。

三、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1、 奥斯特在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连续几个月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他又做了几百次类似的实验。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实验。像P49那样把导线绕成圈,然后通上电。用它来靠近指南针,又会发现什么?

2、 学生活动

3、 汇报: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在哪种情况下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

4、 经过这些实验之后,奥斯特虽然没有做出太多的解释。但是他却用铁的事实证明了:电可以产生磁。随后他的发现又得到了牛顿等科学家的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5、 考大家一个问题:你今天带来的电池里还有电吗?能用什么方法证明?

第2课 电磁铁

教学目标:

1、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2、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3、制作铁钉电磁铁。

4、做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的实验。

5、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研究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制作铁钉电磁铁。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大头针、透明胶

2、 教师准备:绝缘导线、大铁钉、砂纸、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电能够产生磁”。那么我们如果把导线绕在一枚大铁钉上,铁钉又会出现什么变化呢?(板书课题:电磁铁)

二、制作铁钉电磁铁

1、 阅读P50制作铁钉电磁铁的部分,按照书上的方法制作铁钉电磁铁。 (1)、朝着同一个方向绕导线。

(2)、要将绕在铁钉上的线圈2头固定好。 (3)、制作完成后,要通电试一试是否制作成功。

2、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 电磁铁做好了没有?怎么知道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注意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描述,指导正确的实验方法。)

4、 电磁铁做好以后,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具有磁性吗?为什么?(介绍磁化现象)

三、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1、 你们发现电磁铁的磁性哪里比较强?哪里比较弱?怎么知道的?

2、 组织学生讨论:对于普通的磁铁来说,磁性强的地方是磁极。电磁铁有磁极吗?我们可以验证电磁铁是否有磁极吗?怎么做?

3、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实验方法。

4、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 汇报实验发现:电磁铁是否有磁极?南北极各在那一端?

6、 各小组电磁铁的磁极位置一样吗?为什么?

(1)、比较磁极位置不一样的小组的电磁铁(注意电池的接法要与汇报前一致),找出2者之间的差别。

(2)、讨论: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 (3)、交流发现。

第3课 电磁铁的磁力

(一)

教学目标

1、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有一定根据地进行假设,找出认为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3、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

4、能对本小组实验方案作介绍说明,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5、能够大胆想象,又有根据地假设。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作检验假设的实验。

教学重难点:

1、有一定根据地进行假设,找出认为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2、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一号电池、大头针

2、 教师准备:电池盒、大铁钉、长绝缘导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直到学生看P52图片)这是一个用在废铁处理厂的电磁起重机,它利用电磁铁的原理制造而成,一次可以吸起数吨重的废铁!你们知道磁力这么大的电磁铁是怎么做成的吗?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板书课题)

二、作出我们的假设

1、 上节课我们制作过电磁铁,谁来说一说:电磁铁的磁性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它的磁性又是怎样产生的?

2、 如果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我们大胆的假设一下应该怎么做?

3、 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强调假设时要说明自己的理由,尽量避免无端的猜测。指导填写P52表格。

4、 全班交流,教师简要板书。

三、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1、我们的这些假设可以被证明吗?应该怎么做实验证明?

2、以研究线圈圈数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为例,说明: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要想知道电磁铁的线圈增多时,磁力是会加大还是减小,我们要使哪些因素保持不变呢?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哪些因素,才能知道线圈的圈数会对磁性造成影响呢?

3、看书P53表格,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小组填写的研究计划。

5、根据计划,各小组开始实验。

6、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填写实验记录表。

第4课 电磁铁的磁力

(二)

教学目标: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系。

3、经历一个完整的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4、能用全班合作研究的成果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

5、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到开展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经历一个完整的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2、用数据展示说明本小组的研究成果,锻炼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一号电池

2、教师准备:电池盒、大铁钉、绝缘导线、长短不同的铁螺栓3个、粗细不同的铁螺栓3个、直径不同的线圈3个、强力电磁铁1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对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大胆的假设。并研究了电磁铁的线圈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这节课我们继续这项研究。把我们自己的假设也像上节课那样证明一下,好吗?

2、板书课题

二、小组检验所选择的假设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拟定研究计划。填写P55表格。

2、全班交流研究计划。

3、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领取实验材料。

4、各小组验证假设。教师巡视,强调根据P56“

2、 准备小组的汇报发言”边实验边准备如何发言。

三、汇报交流,共享研究成果

1、 全班交流

(1)、实验前的假设是什么?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2)、怎样改变要改变的条件?怎样控制不改变的条件的? (3)、取得了哪些实验数据?数据能说明什么或不能说明什么?

2、 总结这2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四、制作强力电磁铁

1、 汇总这些研究成果后,我们能够用手中的材料做出一个磁力更大的电磁铁吗?

2、 大家动手试一试。

第5课 神奇的小电动机

教学目标:

1、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动力。

2、用分部分观察、整体观察的方法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

3、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想通了电后它为什么会转动。

4、产生探究小电动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用分部分观察、整体观察的方法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

2、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想通了电后它为什么会转动。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玩具小电机、橡皮筋、一次性塑料杯、一号电池、透明胶

2、 教师准备:导线、磁铁、电池盒、开关、铜质粗导线、大头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电动机被安装在很多玩具的里面,通上电以后就可以转动。你知道它为什么一通电就能转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神奇的小电动机。板书课题。

二、小电动机里有什么

1、让我们先拆开小电动机,看看里面有什么?

2、学生活动。

3、你发现了什么?(教师介绍电动机内部构造。)

4、猜一猜小电机里面的这些零件都有什么用?

三、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

1、 小电机里的转子部分是一块电磁铁吗?怎么验证?如果老师没有大头针和指南针给你们,只给你们一块磁铁,你们可以验证它是电磁铁吗?为什么?

2、 学生讨论交流。

3、 按照教材P59制做实验装置。并实验。

4、 讨论:小电动机内部的零件和结构,对于它的转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第6课 电能和能量

教学目标:

1、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2、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3、通过观察、小实验和阅读资料,研讨认识能量和能量转化。

4、分析常见能量转化的例子。产生研究能量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通过观察、小实验和阅读资料,研讨认识能量和能量转化。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铁丝

2、教师准备:电扇、电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电可以产生磁,小电动机的转动就利用到了这个原理,那么在生活中电还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

2、看来“电”的能力很强啊!我们把电的这种能力叫做电能。(板书:电能)在生活中还有像电能这样可以使不同的物体“工作”起来的能量吗?(板书:能量)

二、电能和其他能量

1、打开书P60,阅读内容,提出问题。 (1)、蒸汽火车利用了热能 (2)、风车利用了风能

(3)、激光和声音详见书上的解释

2、你还知道哪些能量形式?

3、有没有能量可以被储存起来的?举例说明。

4、人的运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从哪来?

三、电能的转化

1、教室里有电灯和电扇,它们有一个统称叫做“用电器”。谁来说一说,

它们用电能干了什么?电进入到它们的身体里后,变成了什么?

2、在我们的家庭里还有很多这样的“用电器”,请大家讨论一下它们把电变成了什么?并填写在表格里。

3、电能经过用电器之后,可以被转变为风能、热能、光能……等等,这说明“用电器”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电能转化器”。

4、电能通过用电器可以转化成其他的能量形式,那么像光能、热能也能这样转化吗?

5、拿出自备的铁丝,反复的弯折铁丝的一个位置,然后用手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

6、观察教材P62图画,分析这里是什么能量之间的转化?

7、在P62最下方图画中连线,表现出能量之间的转化。

第7课 电能从哪里来

教学目标:

1、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2、电能是由其他能量转化来的。

3、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的来源。

4、体验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1、电能是由其他能量转化来的。

2、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的来源。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一号电池、玩具小电机、溜溜球上的绳子、透明胶

2、教师准备:小电珠、导线、指南针,手摇发电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电,你知道我们使用的电能都从哪里来吗?(板书课题:电能从哪里来?)

二、各种各样的电池

1、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可以带着走的“电能”吧。

2、看书P62,它们是用在什么地方的电池?这些电池里的电是什么能量转化出的呢?

3、除了这些电池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哪里得到电?

三、我们来发电

1、大家看老师这里的手摇发电机,转动摇杆它就可以发出电来。演示发电。

2、介绍手摇发电机的结构(磁铁、线圈、导线、底座和摇杆)

3、看了这个结构之后,你联想到我们之前学习的什么装置?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

4、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小电机发电吗?可以怎么做?

5、要知道是否发出电来,我们应该怎么检验?

6、用你们说的方法试一试吧!

7、成功没有?让小电机发出电来的原因是什么?(介绍机械能P61)

四、发电站的电是从哪里来的

1、自从奥斯特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特殊的关联之后,人们继续研究,不久就发明了发电机,从此人类全面进入了电器化时代!发电机被广泛的使用在各种不同的发电站里。

2、你们知道目前有哪些类型的发电站?这些发电站都是使用什么能源发电的?

3、介绍三峡发电站

第8课 能量与太阳

教学目标:

1、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2、能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类正在开发新的能源。

3、体验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能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4、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1、能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类正在开发新的能源。

2、体验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能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搜集有关能源的资料

2、教师准备:煤的化石、能源储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当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你们知道这些能源被用在什么地方?它们是什么样子?或者关于它们的其他什么信息吗?

二、煤带给我们的信息

1、知道老师手中这块黑色的岩石是什么吗?(煤)它来自哪里?怎么形成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你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2)、我们可以证实你说的这些吗?可以怎么做?

三、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1、煤、石油和天然气其实就是储存在动、植物身体里的太阳能,植物依靠太阳生长,动物则以植物和吃植物的其他动物为食。它们不知不觉中把太阳的能量储存在了自己的身体里。

2、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大致相似,都是远古的动植物残骸演变而来。为什么它们可以变成煤、石油和天然气,而与它们埋在一起的其他的东西,比如石头、灰尘却不能?

四、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

1、出示目前人类探明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情况资料。

2、这些能源会被用完吗?想象一下那一时刻到来时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3、我们现在应该怎样使用能源?

4、你还知道哪些我们可以利用的能源?

第二篇:六年级上册微机教案

第一课 认识机器人 、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生活中的机器人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增强学生对机器人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探索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生活中的机器人 理解“机器人三原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我们这学期开始来了解有关机器人的相关知识 提问:你们有没有兴趣

二、新授 提问:机器人的应用很广泛,谁能来给大家说说它所应用的领域有哪些? 教师小结机器人所应用的领域 提问:现在我们来从我们平时和生活中来说,你都见过有哪些机器人 提问:自动感应灯算不算是机器人呢? 教师演示专家对机器人的定义 要求:以机器人的定义来判断在你身边有哪些机器人和你接触过哪些机器 人 提问:了解了这么多的机器人,谁能来给大家总结一下人们设计机器人的 目的和其设计的原则 教师演示小结机器人设计目的及原则

三、巩固练习要求:网上搜索自己感兴趣的机器人方面的资料并下载保存, 学生汇报自己找到的相关资料

四、总结 提问:谁能来说说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机器人有哪些新的认识?:

第二课 机器人的故事 、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和分类与应用

2、提高学生网上搜索信息资料的能力

3、增强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了解机器人的分类和应用 总结机器人的分类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谁知道最早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

二、新授 要求:按以下表格要求来在网上搜集有关机器人的相关资料

表 1: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发展历史 各历史特点 各历史资料

表 2:机器人的分类和应用 分类 各类应用特点 各类资料 要求:互相交流完善自己的表格内容 展示优秀学生表格

三、巩固练习 要求: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来制作一个机器人故事的网页 展示学生制作的网页并讲评

四、总结 提问: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最喜欢哪种机器人,为什么?

第三课 自制电风扇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风扇制作的原理

2、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增强学生间的互助协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风扇制作的原理 动手制作风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

通过前面对机器人的了解,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制作一点东西 谈话:今天我们就从日常生活中所需的东西来看看人是如何控制机器的

二、新授

提问:通过预习,谁能来说说这节课里我们都需要哪些东西 提问:谁还补充 提问:有了这些东西,同学们能不能自己试着来制作一下 指导学自主操作 展示成功的学生作品并进行鼓励表扬 让成功的学生示范 教师补充示范 学生观察教学片 要求:看教学片,自己动手制作风扇 展示成功学生作

要求:成功的学生去指导其他同学

三、巩固练习

要求:自己想办法让自己的小风扇更漂亮 展示学生作品

四、总结 提问:

谁来说说你学完这节课的体会

第四课 用皮带传递动力 、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让学生了解传递动力的方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增强学生间的互助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传递动力的方法 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电”可以提供动力,但仅靠“电” 这一知识机器人是不可能动起来的,还需要有一个传递力的原理。 提问:谁能来说说你在生活中观察的力的传递有哪些? 提问:谁还能说? 小结学生所说:常见的就是皮带传递动力

二、新授

提问: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我们这节课 需要哪些工具、材料 ?提问:谁还能补充 教师小结板书 要求:通过预习,自己试着来制作这个装置 展示优秀学生作品并让其示范 教师补充示范 观看教学片 要求:观看教学片,互助协作完成制作任务展示优秀学生作品

三、巩固练习 要求:皮带交叉试验,并试着改变传递方向 提问:谁来说 说你们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小结学生的试验结果

四、总结 提问:

谁来说说你在今天这节课里的收获

第五课 用齿轮传递动力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用齿轮传递动力的方法

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增强互助协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齿轮传递动力的方法 了解齿轮与皮带传递的优缺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我们在学习上节课时,有同学就说出了生活中另一种常用的齿轮传 递动力方法,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这种方法。

二、新授

提问:谁来说说齿轮传递的原理 提问:谁还能说 教师小结 提出要求:现在我们来制作一个齿轮传递动力的小装置 提问:谁来说说这个小装置所需要的东西 提问:谁还能说 教师补充 要求:结合书中的介绍,自己试着来制作 指导学生试验 展示优秀学生作品 提问:谁来给大家示范一下你制作的过程

教师补充示范 要求:观察教学片制作小装置 展示讲评学生作品 提问:谁能来说说齿轮与皮带在传递动力上有什么不同,并说说它们的优 缺点 要求:网上搜索优点缺点完成表格内容

三、巩固练习

要求:按书中实验的要求分别转动大、小齿轮看看有什么变化,并完成书 中表格 小结学生试验

四、总结 提问:谁来说说你在这节课里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第六课 传动大家族 、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传动的其它方式,并熟记掌握传动比概念

2、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生活中的传动的方式 传动比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我们前面两节课里学习了皮带传递动力和齿轮传递动力的方式,哪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没有别的传递动力的方式,谁能来说说?

二、新授 小结学生观察到生活中的传递动力方式 教师详解杆传动与链传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要求:分析 P25 页中“想一想”中两图中所示是哪种传动方式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 教师导入:在齿轮传动中有个传动比 演示传动比的定义 要求:计算相关传动的传动比 提问:带传动的传动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要求: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传动的知识 小结学生的总结

四、总结 提问:谁来说说传动对我们生活有着什么样的作用?

第七课 会跑的机器人 、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如何让机器人动起来和组装机器人的方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动手操作能力

3、增强学生间的互助协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组装机器人的方法 互助协作组装机器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前面我了解了有关机器人制作的电的知识和力传递的知识 提问:现在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制作一个机器人?

二、新授

要求:在 P29 页中的机器人里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机器人,分析它的组装 方法

提问:谁来说说你喜欢的机器人的组装方法 教师讲评 提问:谁还想来说说你喜欢的机器人的组装方法 教师讲评 提问:第三个机器人的组装谁来说说

教师小结三个机器人的组装区别 要求:网上搜索学生机器人组装的相关知识 提问:谁来展示一下你搜索到的知识 教师演示学生机器人的组装视频

要求:结合自己观看的内容再来看书中的组装步骤,加深自己对机器人组 装的印象

三、巩固练习 要求:阅读 P32 页中的“开眼界” ,并互相讨论影响机器人稳定性的要素有 哪些 提问:谁来说说影响机器人稳定性的要素有哪些?

四、总结 提问:

谁来说说你在本节课中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第八课 步骤与算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步骤与算法的区别

2、提高学习合理规划安排事情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计划安排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算法 合理设计算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应该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引出:一个完整的机器人是由机器人硬件和控制他工作的程序组成的

二、新授

要求:看书,说出步骤与算法的区别? 提问:谁能来说说步骤与算法的区别

教师小结 事例:洗衣服 提问:谁来说说你洗衣服的步骤 要求:请同学们把你洗衣服的步骤写出来与旁边的同学对比一下,看看有 没有不同,若有不同,看看谁的更合理简便 提问:有没有不同的步骤? 提问:谁的更好些? 教师小结:完成同一件事情,他的步骤会有不同,但最简便的只有一个, 我们应该寻求最简便的那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 P36 页中“小活动”练习要求 小结对照完成

2、完成 P37 页中的“想一想”要求 提问:谁来说说你我答案,并说说为什么是这个

四、总结 提问:

谁来说说步骤与算法的区别?

第九课 流程图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认识了解流程图,并会设计简单流程图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事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流程图 设计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

计算机人员在给机器人编写程序时,首先要明白让机器人要完成哪 些任务,这些任务具体怎么来完成,他们常用的方法就是把机器人要完成的任 务画出流程图,然后可一目了然地编出程序来

二、新授

要求:自主学习认识四种符号

1、开始和结束——圆角矩形框

2、发展顺序——箭头

3、过程——矩形框

4、判断——棱形框 多媒体演示认识 根据过马路算法结合流程图认识 要求:不看书,根据自己的理解在 word 中画出过马路流程图 要求:互相对照,讨论问题所在

小结:理解是关键,理解后自己完成可独立画出相关流程图

三、巩固练习

要求:根据自己每天写作业情况,在 word 中画出自己写作业的流程图 要求:小组互相对照分析有无问题 展示讲评学生的流程图

四、总结 提问:

1、我们在编程之前要干什么工作

2、流程图有哪几种符号,分别表示什么

10、机器人与程序 、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认识诺宝软件,并能利用其编写简单的机器人程序

2、增强学生对编程的认识,为提高其编程能力打下基础

3、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诺宝软件 编写简单程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演示诺宝软件编写的仿真机器人走正方形

二、新授

认识诺宝软件: 教师演示讲解

1、模块库区

2、流程图生成区

3、C 代码显示区

4、仿真区

要求:两人一组,一人用鼠标指,一人说区的称,然后互换 提问:现在想不想看看诺宝怎样可以让机器人走正方形 教师演示用模块编写机器人走正方形 提问:想不想自己来试试 指导学生编写程序 演示讲评学生编写的程序

三、巩固练习 要求:完成 P47 页中“小活动”中的要求 展示讲评学生编写的程序

四、总结 提问:谁来说说这节课里你学会了什么?

第11课 小小巡逻兵 、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编程中的顺序结构与循环结构的不同

2、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思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导入 提问:谁想把我们上节课学的机器人走正方形给大家再演示一下

讲评学生的操作 要求:观察其流程 提问:你观察到了这个流程有什么特点 提问:那我们有没有办法可以让这个流程再简化些?

二、新授

师生一起分析画循环流程图

提问:流程图中重复的部分重复了几次 提问:多次循环的次数应为几?

演示画出循环流程图 要求:小组互相分析,顺着流程图走,看画出的是不是正方形 要求:自己动手操作编写让机器人走正方形的程序

教师指导 教师演示讲评 学生互助完成

三、巩固练习 要求:编写让机器人走长方形的程序 教师指导、讲评 学生间互助

四、总结 提问:谁来说说你在这节课里学会了什么?

第三篇: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富村中学

刘果红

第1课 小草和大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本植物;

能力目标:能够辨别茎的主要特征,并根据特点辨别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情感目标:在相互的合作中,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和学会相互合作。 教学重点:

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教学难点:

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

1、导入: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在陌生。今天。我们也将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

(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

(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观察

4、整理汇报:

(1)、“我”观察到的小草

(2)、“我”观察到的大树

(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

5、认识:

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 像玉兰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6.辨别:我们常见的植物中那些是木本植物?那些是草本植物?

二、活动二:给植物分类

1、导入:认识了许多的植物后,你会从些方面来对它们进行分类呢?

2、观看书中提供的图片,初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分类的标准;

3、小组内讨论分类的标准;

4、根据分类的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

5、汇报分类的结果;

6、统计:全班同学共找到多少种分类的方法?

三、拓展:认识一些新的植物

绿藻 水绵

肾蕨 苔藓

板书设计:

1、小草和大树

草本植物:蟋蟀草„„

木本植物:玉兰树„„

其他分类的标准:根、叶、花、种子„„

第2课 植物博览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2、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相互交流、沟通。 教学重点: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筹办一个植物博览会。 课时安排:2课时 材料与工具:

1、学生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

2、布置展览台。 教学过程:

活动1参观植物博览会 活动过程:

1、学生把搜集到的图片资料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2、学生把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

如:经济作物、食用植物新品种、观赏植物等

提问:

郁金香、构骨、马尾松、大豆、猪笼草、金灯藤、蔬菜温室大棚、含羞草、银杏、耐储存的转基因番茄、珙桐这些植物应该把它们分别放在哪个展台上展示?

小结。

活动2筹办植物博览会

活动过程:

1、学生讨论如何筹办植物博览会。

提示:

(1)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划展览的内容。

(2)根据展览的内容,进行小组分工,相互协作。

(3)在室外单独搜集资料时,要注意安全。

(4)布置各部分展区时,要有条理,尽可能作到设计新颖、美观、主题突出。

(5)结合展览内容,写出解说词。

2、学生绘制一个展览的预示图。

3、学生开始用所搜集的资料来布置展览会。

拓展活动:

让学生把展览后的资料分类存档。

1、提问:如何保存资料?

2、怎么样保存资料科学些?

小结。

课后记:

第3课 鸟类动物的特征

教学目的:

1、能从外在形态结构和行为等方面设计不同的观察项目。

2.能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 述各种鸟类的特点。 3.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4.能科学地辨别某种动物是否属于鸟类。

5.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

能相近。 教学重点:

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 述各种鸟类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平时见过哪些鸟?

二、学习新课:

(一)寻找鸟类的共同特征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常见的鸟的名称。

2.能从不同的角度(主要是外在的形态结构和行为等)设计不同的观

察项目。

3.能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述各种鸟

类的特点。

4.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5.能根据鸟类的共同特征辨别能飞翔和不能飞翔动物中哪些是鸟类。

6.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常见工具是模仿了鸟类哪种特征制作的。

活动过程:

1.上课前,出示一些图片、标本,一些鸟类的视频资料。

2.学生说出自己所了解的鸟的名称及大致形态,汇报观察到的鸟的名字,对鸟还有哪些了解。

在学生头脑中有了丰富 的有关鸟的感性认识后,寻找机会自然引发学生提出什么样的动物——这是什么?

鸟,关于鸟类,你想研究哪些问题?

3.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常见的鸟,学生比较熟悉的鸟作为观察对象,

进行小组讨论

4、指导学生利用教材的提示,填写观察到的每种鸟的形态特征。以

及学生发现的感兴趣的其他内容。

5、引导学生用排除法逐渐删掉那些非本质特征,最终形成共识,明确鸟的共同特征。

6、引导学生据此判断哪些动物是鸟?哪些动物不是鸟?

(二)鸟喙与取食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我们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

2.能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各种形状的鸟喙适合吃哪些食物。

3.能把自己的推测与其他同学交流。

4.能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喙对鸟类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5.能了解科学家对鸟类起源的不同看法。

活动过程:

1.本活动因为是趣味性活动,可不必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

(典型 的鸟喙不一定非选教材上的四种,当地典型的鸟应优先考虑。只要

能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鸟喙与其取食方式是相适应的即可。)

2.准备模拟食物时尽可能选取易找到的物品,还可以有别于教材提供的材料。如木棍洞可以用泡沫块打洞代替,钻孔留下的泡沫甥料粒刚好也要用到;橡皮虫可用细小的纸团代替;硬纸剪成的兔子要固定在木板上。

3.活动时可让学生分别观察鸟喙及几种工具的特点,然后再将不同的鸟喙与其形状和功能相似的工具对应起来,在教材上可用直线将它们连接。

4.根据教材上的提示步骤做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时争取让每个人都有一次体验的机会,为确保实验数据的可比性,要提醒学生注意计时的准确性,注意不能随意改变“食物”的摆放位置。记录时兔子以块为单位,其他以粒为单位。

5.把自己组的结论填写在表格下面,内容不强求统一。引导学生将取食的物品与实际环境中的食物对应起来。

6、说一说——要想又快又多地“吃”到某种食物要选取哪种工具最方便,为什么?

7.阅读科学在线,了解科学家对鸟类起源问题的不同看法,意识到对鸟进化的问题还在继续研究。

8.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收集更多种类动物的图片、标本及相关资料。

(三)小结:

1、鸟类的共同特征: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产卵繁殖后代。蝙蝠、猫头鹰属于哺乳类,蜻蜓、蝴蝶属于昆虫。

2、不同鸟喙与工具的对应关系:北美红雀(尖头钳子);鹈鹕(汤

匙);沙锥鸟(镊子);秃鹫(起钉器)。

(四)作业:课后继续收集更多种类动物的图片、标本及相关资料

第4课 种类繁多的动物

教学目标:

1、经历对动物特征进行探索的过程,获得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

2、按照一定特征对动物分类,知道动物的相同之处。

3、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倾听、乐于讨论,从而体验与人交流、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生对动物进行分类的过程。 教学难点:

学生对动物特征进行归类并抽象成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地球上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 除了鸟类以外,还有哪些种类的动物?每类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1、观察15页的图片

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请你介绍其中一种动物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繁殖方法。

2、学生观察图片,汇报

3、小组讨论:

根据动物的特点,自己制定标准,给以上动物分类,并做好记录

4、学生汇报分类结果。

5、讨论:哪种分类更合理?理由是什么?

三、了解科学分类方法:

1、科学家是怎样给动物分类的呢?我们来进行一个活动。

2、活动:摸脊柱

两个同学一组,相互摸一摸后背中间,你发现什么?

(有一节一节的骨头)

这叫做脊椎骨,它一节一节的组成脊柱。

3、讲解:科学家根据有无脊柱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四、猜一猜:

两人一组,其中一人任选一张动物卡片,不让对方看到,只能用“Yes”或“No”回答对方提问,对方围绕动物特征提问猜测,用较少的问题在最短时间猜出动物名称。

五、作业:

思考:科学家的分类还能继续分下去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科学家是怎样给动物分类的?

科学家的分类还能继续分下去吗?我们来看看。

二、区分更多的动物:

1、小组研究:

根据自己的理解,在18页各类动物的分类圈中补充更多的动物

2、小组汇报结果

3、小组讨论:

各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4、将19页各类动物的特征的序号填入上图相应的位置。

5、对照各类动物的特征,检查在分类圈中填写的动物是否正确?

三、阅读科学在线

四、作业:

收集各种动物的分类资料。

板书设计:

种类繁多的动物

无脊椎动物:昆虫„„

动物 哺乳动物

脊椎动物 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课后记:

第5课 细菌和病毒

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

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细菌、病毒的危害和作用。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中,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就是细菌和病毒。

二、寻找细菌的特点:

1、提问:与常见动物和植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

2、有关细菌的问题卡

(1)身体大小有什么特点?

(2)生活在哪儿?

(3)怎样繁殖?繁殖的速度如何?

3、将细菌的特点以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

三、细菌、病毒的害与利

1、说说自己曾经患过的疾病,并记录在21页表中

2、判断自己所患的疾病中哪些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

3、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

4、总结细菌、病毒的危害

细菌: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

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鸡瘟、牛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口蹄疫病毒

5、找出细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例子

细菌:制酸牛奶要用乳酸杆菌

制醋要用醋酸杆菌

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

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地球上一些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

病毒: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和防治农业害虫。例如:用来防治松毛虫

四、让我们更健康:

1、判断23页图中做法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说说理由,怎样做才能使我们更健康?

2、学生判断、汇报

3、与同学交流看法,找出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作业:

回家制作酸奶

第6课 生活中的真菌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3)认识当地常见的食用菌种类及各自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歌曲。

2、提问:你认为蘑菇是什么生物?

3、蘑菇、霉菌都是真菌,它是一类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生物。

二、认识可以食用的真菌:

1、认识27页可以食用的真菌,描述真菌的形状、颜色、生活环境等特征

2、学生观察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4、我国目前已知的食用真菌有350多种,我们食用过哪些真菌?它们有哪些营养?

5、学生分组根据带来的资料进行分析、记录,填写28页记录卡,学生分组汇报研究成果

6、并不是所有的蘑菇都能食用,有些蘑菇有毒,误食后会中毒。(辨认方法:颜色较柔和的一般无毒,而色彩艳丽的一般有毒;有小虫叮咬的一般无毒,而不招小虫甚至周围也没有小虫痕迹的,一般有毒;菌柄憨实粗壮的一般无毒,菌柄较细的一般有毒。)

7、讨论:为什么说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

三、食物发霉:

1、除了蘑菇、木耳大型真菌以外,一些食物、衣物上长出的霉菌也属于真菌。让我们来观察它们有哪些特点?

2、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用文字或图画记录

3、提问: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食物容易发霉?

4、学生对发霉的条件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证明假设,学生填写29页实验设计。

(发霉的条件: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易发霉)

5、讨论:怎样防止或减少发霉?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设计一种未来的食品保鲜技术。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真菌

食用真菌:银耳、灵芝、香菇、竹荪、金针菇

发霉的条件: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易发霉

第7课 宝贵的生物资源

教学目的:

(1)通过发现人与其他生物存在哪些关系。

(2)通过调查发现生物资源的宝贵。 教学重点:

能设计可以表现人与其他生物关系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写一份保护濒临灭绝生物的倡议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共同构成生命世界,正是依赖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人类才能够生存。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在哪些地方利用了生物资源?

二、人类与生物的关系:

1、设计图表,将人类与生物的关系表现出来

2、观察31页设计实例

提问:图表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3、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并汇报

哪个组的设计最能体现人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4、阅读科学在线

三、生物资源的保护:

1、感受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

高等植物3万多种,木本植物70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1800种(爬行类300种,鸟类1100种哺乳动物400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10%,淡水鱼600种,海鱼1500种,占世界鱼类10%,还有特有的珍稀动植物:熊猫、金丝猴、银杏、珙桐

2、认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

已经灭绝:野马、高鼻羚羊、白臀叶猴、白鹤、黄腹角雉等10种

濒临灭绝:长臂猿、坡鹿、虎、白鳍豚、象等20种

许多贵重药材的药源也因为无计划采集枯竭:冬虫夏草

3、调查:当地有没有破坏生物资源的现象?(捕杀青蛙)

4、设计保护生物资源的建议书,汇报设计。

四、布置作业:

收集我国珍惜动植物的资料

板书设计:

宝贵的生物资源

人类的衣食住行与生物密切联系

保护生物资源 课后回忆:

第8课 生活中的能量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的

1、能从各种人造机器和行为判断所使用的能量形式

2、能通过观察发现自己周围存在那种形式的能量

3、能将自己经常利用的能量形式记录下来

4、能发现食物中所含能量从根源上来自哪类生物

5、能通过计算结果说明与能量相关的问题 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出实例说明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形式的能量

2、能举出实例说明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3、能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食物中所含能量从根源上来自植物 情感价值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从中发现自己观察的不足

2、乐于从小养成保持健康饮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能量

2、难点:找出身边各种各样的能量 教学准备

橡皮筋动力飞机模型、各种形式能量的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观察单元页,引导学生了解能量的作用

2、提问:关于能量,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哪些?

(学生交流讨论)

3、讲叙: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进入能量的世界。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能量

二、认识各种能量

1、 认识机械能

① 出示橡皮筋动力飞机模型

② 提问:你玩过橡皮筋动力飞机吗?说一说它是怎样飞上天的?

③ 请一个学生上来演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橡皮筋动力飞机飞上天的过程。

④ 讲述:当连接螺旋桨的橡皮筋被绕紧时,橡皮筋就有了一种能量,当它放松时,就将这种能量释放出来了,这种形式的能量就是一种机械能。

2、认识其他能量

① 讲述:能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我们可以观察到它产生的效果。

② 出示利用各种形式能量的图片

③ 讨论:图片中各种现象利用了什么能量?

④ 学生讨论,交流

⑤ 讨论:为各种能量的使用举出实力

⑥ 学生交流

3、小结: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机械能、化学能等都是能量,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能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我们周围的能量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讨论: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能量形式,并清楚的解释能量能帮助我们什么?

3、学生讨论,记录

4、活动:找一找,教室里所利用的能量

三、食物中的能量

1、提问:你知道一天吃多少食物才能满足活动需要吗?

2、阅读资料,思考下列问题:

① 能量的单位是什么?

② 儿童和从事不同工作的人,每天消耗的能量是多少?

③ 哪类食物中所含能量高,哪类食物所含能量低?

④ 今天早餐摄取的食物大约含有多少能量?是如何计算?

3、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

4、讨论:资料中的食物哪些来自植物?哪些来自动物?

这些食物所含能量最终来自哪些生物?

5、师生交流,归纳

四、拓展

1、交流:自己一日三餐所吃的食物种类和数量

2、利用教材中的食物能量表,计算出一日三餐大约所含的能量

3、交流:自己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比规定的是高还是低,并找出其中的原因。

4、小结:过多或过少的获取能量,都不利于身体健康。只有保证身体中的能量平衡,才能保持我们的健康。 课后回忆:

第9课 植物与能量

教学目标:

1、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

2、让学生知道光能是怎么转变为化学能的。

3、了解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

光能是怎么转变为化学能的。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 教学准备:

酒精灯、燃烧匙、淀粉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探究植物体能量的来源。

1、 提问:各种生物需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最终来源是什么?

2、 植物体的能量又是从哪里得到的呢?

3、 看书上的事实,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

4、 小结:植物中的能量来自阳光,并以另一种形式储藏在叶片的淀粉中。

5、 学生想办法来证明自己的假设。 (1)分小组讨论证明方法。 (2)分小组进行实验。 (3)汇报交流总结。

6、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光能和化学能

1、 太阳的能量形式是怎么通过植物转化为化学能的?

2、 学生看书上的图片试着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的过程。

3、 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是怎么转化的?

哪些物质参加了这个变化过程,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如果有,是什么?

4、 讨论:

假如自然界没有绿色植物,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二、|保护绿色植物

1、 了解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意义。

2、 讨论:绿色植物是怎么样被破坏的,提出保护的建议。 课后回忆:

第10课 动物与能量

教学目标:

1、 了解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

2、 知道动物之间的食物链的关系。

3、 能积极认真的完成课堂游戏,并能协调配合。

4、 理解破坏食物链的危害。 教学重点:

知道动物之间的食物链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破坏食物链的危害。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寻找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

1、 看书上的图,说说那些动物活动是否需要消耗能量?

2、 根据鹰、蛇、青蛙、蝗虫的食性,判断它们属于哪种类型。

3、 找出上述几种动物吃与被吃的关系,并填写

4、 认识食物链

动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动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根据食物关系,可以把一些动植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就象一条由很多链环组成的项链一样,人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二、结网游戏

1、 书上有十种动植物,请你们把它们之间的食物链找出来,越多越好。

鱼、河虾、蛇、水藻、鹰、鸟、松鼠、松树、草、松毛虫

2、 每十个人一组,每人分别扮演一种生物。

3、 用红领巾将不同食物链连在一起。

4、 讨论:每条食物链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5、 讨论:如果食物链中的某种生物由于外界因素影响而造成数量的减少或增多,食物链中其他生物的生存会受到什么影响?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三、总结

课后小记

第11课 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能量是靠一些什么样的装置转化的。

2、会自己制作一个风动小装置。

3、能用文字和图片设计改造风车使它能变成风力发电机。 教学重点:

了解生活中的能量是靠一些什么样的装置转化的。 教学难点:

能用文字和图片设计改造风车使它能变成风力发电机。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科学学具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能量的转化

1、 电灯泡、摩托车等是常见的能量转化装置,你知道它们是如何转化的吗/

2、 分析电吹风的工作原理。

(1)电池风工作时,输入和输出的是什么形式的能量?填写在书上。

(2)你还知道哪些能量转化装置,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电灯、电热水器、风力发电机、摩托车、电视机、自行车。。。。。。

(3)观察书上50页的彩图,分析能量在物体之间是怎样转化的。

(4)将能量转化的过程记录在书上。并把自己的发现也填写在书上。

第二课时

一、制作风动小装置

1、设计一个风动的小装置。小组讨论后大家交流。

2、利用学具袋里的材料开始制作。

3、制作完后各组进行交流。

4、讨论:

(1)自制的风动装置是怎样工作的?

(2)在工作的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3)怎样改进自己的装置,使它变的更好?

5、 研究结果:能量可以通过某种物体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二、改造风车模型

1、 怎样改造风车模型,小组讨论。

2、 把自己讨论的想法用图或文字表示出来。画写在书上。

三、师总结。 课后回忆:

第12课 电铃响叮当

教学目标:

1、学会制作电磁铁,并能根据实验中的现象分析电磁铁的性质。

2、能假设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并能设计相关的验证实验。

3、了解电磁铁的用途。 教学重点:

学会制作电磁铁,并能根据实验中的现象分析电磁铁的性质。 教学难点:

能假设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并能设计相关的验证实验。 教学准备:

科学学具中的材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制作电磁铁

1、 用手按开关,为什么电铃会发出叮零零的响声?

2、 电铃是怎么发出声音的?看书上的解刨图。

师:在电铃内部有一个将漆包线绕在铁心上的装置,叫电磁铁。下面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做成的。

3、 制作电磁铁。

(1)学生拿出学具袋里的制作材料,认识所用材料。

(2)将漆包线顺着一个方向绕在钉子上。

(3)用砂纸除去漆包线两头的漆皮,接通电源,用铁钉的一端接近小铁钉,观察有什么现象?切断电源又有什么现象?

(4)汇报实验中观察的现象,讨论电磁铁有什么性质?

(5)填写实验报告:电磁铁通电,( );断电后,( )。电磁铁是一种将( )能转化成( )能的装置。

第二课时:

一、研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思考:你认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回答后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假设是正确的。

“ 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的实验

1、 实验目的

2、材料和工具

3、实验方法

4、实验结论

电磁铁的用途

1、 电磁铁可以将电能变成磁能,人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做很多的事情。你知道哪些装置用了电磁铁?

2、 老师把从网上找到的一些相关资料和图片展示给学生看。

3、 科学在线的学习。了解电铃的一些巧妙装置。

第13课 能量的控制

教学目标:

1、会自己找生活中的能量转换装置。

2、学会分析一些常见的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原理。

3、能自己设计一个控制装置来解决实际问题。

4、学习进行专题研究能量转换装置。

5、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会自己找生活中的能量转换装置。

学会分析一些常见的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能自己设计一个控制装置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进行专题研究能量转换装置。 教学准备:

科学学具袋里的制作材料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找生活中的能量转换装置。

1、 能量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需要控制吗?为什么?

2、 找一找,生活中有那些控制能量的装置。

3、 分析书上的各种控制能量的饿装置的作用和操作方法,并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装置名称

作用

控制的能量

操作方法

炉灶开关

控制火焰的大小

热能

手动

变色眼镜

控制透过光的强弱

光能

自动

二、探究常见能量控制装置是怎样工作的

1、 关于能量控制装置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回答

2、 选择台灯的开关来研究。

3、 学生实验后猜想台灯开关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

4、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装置应用了实验中的原理?

5、 观察书中58页的水管图,思考他们是怎样控制能量的?

6、 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设计自控装置

1、 思考与观察周围的物体,哪些需要安装自控装置。

2、 根据学生感兴趣的事情选择一种进行设计。

3、 提示:先选择自控装置的类型(声控、光控、热控、时控等),再查阅有关资料,进行设计。

我的能量控制装置

装置名称:

能量自控装置的类型:

设计思路:

适用范围:

主要优点:

4、 把设计的方案与同学老师交流。

二、科学在线

学生阅读书上的科学在线,了解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

三、专题研究能量转化装置

1、 学生根据书上的参考选题,选择所想研究的题目。

2、 参考设计制作流程图进行设计制作。

3、 制作中的几个关键环节的解决办法。制作展示台,介绍自己的模型。

课后小记:

第14课 常用能源

教学目的:

1、 了解生活生产中的能量是从哪儿来的。

2、 认识各种能源,并对能源分类。

3、 能利用各种渠道分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给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4、 充分利用想象能力思考没有能源的生活。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能源,并对能源分类。能利用各种渠道分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给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

充分利用想象能力思考没有能源的生活。

教学准备:

学生在家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析能量的来源

1、 提问:生活和生产中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2、 看书还是能够的图,分析能量的来源。

3、 提问:生活和生产中还需要哪些能量?这些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4、 板书:能源。解释能源的概念。

5、 学生汇报自己知道的能源的知识,与同学交流和学习。

6、 将自己知道的能源进行分类。

可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7、学生分析后思考,你觉得什么能源最好?

第15课 节约能源

一、教学目的要求:

1.能通过资料分析,找出我国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知道节约能源的方法。

2.能大胆提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方案(假设)。

3.能独立|设计一种节能产品,客观地评价别人和自己的作品。

4.能坚持对家中用电量进行观测,利用图表记录自己家中用电情况。

5、能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出自家用电过多的原因,能对各种浪费能源的现象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

二、教学重点:

1、找出我国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知道节约能源的方法。

2、分析出自家用电过多的原因,能对各种浪费能源的现象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

三、教学难点:

1、设计一种节能产品

2、大胆提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方案(假设)。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论——家中能源使用情况

2、学习新课:

A、我国的能源问题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资料分析,找出我国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2、能大胆提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方案(假设)。 、

3、能把本组的方案与其他组交流。 。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煤炭最占世

界的66.8%,石油居世界第5位。但我国仍面临众多的能源问题,谁想知

道这是为什么吗?

2、阅读资料,出示阅读提示:我国面临的能源问题是什么,用数字进行说明。指导学生阅读资料,思考提出的问题。

3、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围绕着“怎样做才能解决这些能源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记录在教材第69 通过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等办法来解决能源问题,对小学生来说,节约能源可能更贴近他们的认知水平,怎样节约能源是学生|设计解决方案的内容,当然学生提到开发新能源会更好。鼓励学生能够针对发现的某一具体的能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交流结果。

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和讨论的结果,使学生认识到解决能

源问题,必须从节能开始。

5、进一步设问: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节能意识是什么样的呢?过渡到下而的活动。

B、生活中的能源浪费

活动目标:

1、找出人们日常生活中浪费能源的现象。

2、能针对各种浪费能源的现象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解:一些人认为能源是自己或单位花钱买来的,使用多少是自已的事,由此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浪费能源的现象。

2、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图中画的是什么,他们是怎样浪费能源的。提示学生,浪费能源的现象有两种情况:

a.像运行着的车辆、电器、燃烧的炉火没有得到及时的利用就是浪费

能源

b.像冰糕、饼干、衣物、学习用品等在生产过程中曾经消耗过能源,这些物品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也是能源浪费。

3、学生讨论,列举生活中浪费能源的现象。

如不能随手关灯、浪费学习用品和食物等,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4、组织学生针对能源浪费现象找出相应的节能措施。全班同学共同出

谋划策,针对不同小组学生发现的每一浪费能源的现象提出节能措

施,并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C、“节能作品”大赛

活动目标:

1.能独立设计一种节能产品,为自己设计的产品撰写一份说明。

2、能设计一种可以充分展示自己设计产品的方式。

3、能客观地评价别人和自已的作品。

活动过程:

1、明确活动的任务和要求。

(1)阅读第70页“海报”内容.明确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阅读第7l页“资料”内容,从工业、农业、交通、建筑、购物、家务、出行等方面,确定自己的参赛项目;

(2)设计节能作品的过程是:先通过观察、阅读资料,收集整理与项目有关的信息;再设计作品的内容,并用某种形式(模型、图、文字)表示出来,可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并通过调试、修正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根据作品制作一份介绍作品的说明书。

2、学生独立活动。学生按括动要求,独立设计自己的作品。及时地发现问题为学生排忧解难,要重点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选题、设计内容、制作作品,同时号召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结成活动伙伴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

3、交流评价。举行作品展示会.让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并用评价表进行相互评价。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设计寄送到当地有关节能部门,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从小为决策服务的意识。

D、调查自己家中的用电量

活动目标:

1、能提出调查家庭用电量的相关具体问题。

2、能设计出与调查问题相对应的记录表,坚持对家中用电量进行观测和记录。

3、能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出自家用电过多的原因。

4、能提出自家节约用电或其他能源的措施。

活动过程:

1.提问:你知道自己家中每周用多少度电,每天什么时间用电最

多,什么时间最少吗? 2.布置学生调查自己家中的用电量,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在一周内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查看、记录家中电表的数值。查看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接触电表、开关等,最好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

(2)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统计图,观察一周内用电量的变化。学生练习如何绘制统计图,并通过分析统计图解释统计结果。

(3)统计家中常用电器的瓦数、使用时间.计算消耗的电量。

3、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调在结果,比较自己家在本组内属于用电

多的家庭,还是用电少的家庭。

4、阅读教材第73页资料,说说平时怎样做,才能节约用电,学生汇报、分析统计结果。

E、小结:

作业:分析出自家用电过多的原因,提出自家节约用电或其他能源的措施。

第16课 开发新能源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在认识了能源问题、节约能源的基础上,本课进一步围绕什么是新能源,怎样开发新能源设计了3个活动。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按照要求制作太阳炉。

2.能通过试验验证谁制作的太阳炉效果最好。 3.能分析出太阳炉转化能量的过程。

4.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开发新能源的计划书。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地提出自己开发新能源的设想。

2.能通过比较说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优点和不足。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实例说明什么是新能源。 2.能举实例说明什么是生物质能源。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详细地写出自己开发新能源的计划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新能源的种类和特点。 难点:设计开发新能源的计划。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有关新能源的图片和资料、制作太阳炉的材料。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课 讲述:目前,人类每年要燃烧40亿吨煤、25亿吨石油,并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按此计算,地球上的煤还可以维持200多年,石油就只有50多年的用量了。人类必须设法开发新能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开发新能源。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能源比较

1.介绍:新能源是近几十年来人类采用新技术开发的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从根本上解决遇到的能源问题。

2.认识新能源:

(1)学生学习书本P74的资料; (2)介绍并认识:

生物质能源:绿色植物的生产;生物质能的汽化、液化和固化。 潮汐能源:水资源。 天然气水合物:俗称燃料冰,具有极强的燃烧力。 核能:清洁、高效、低耗的能源。

3.问题:你还知道哪些新的能源呢?

4.记录:将你知道的新的能源的名称记录下来。

5.比较:从常规的能源和新的能源中选择几种,比较它们之间的优缺点。 (1)能否再生

(2)开发的技术要求 (3)对环境的影响

6.学生交流讨论,并将结果填写在P75的表格中。

7.讨论:新能源的饿开发和利用将给我们带来那些好处? 8.评价。 板书设计:

第十六课 开发新能源

生物质能源:绿色植物的生产;生物质能的汽化、液化和固化。 潮汐能源:水资源。

天然气水合物:俗称燃料冰,具有极强的燃烧力。 核能:清洁、高效、低耗的能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2:制作太阳炉

1.布置任务:做一个装置,感受新能源的好处吧! 2.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学具)。

3.介绍制作的方法: (1)在纸板上划线; (2)将铝箔亮面朝外,平铺在纸板上并抹平; (3)将纸板的三边折起来,用胶带粘好,做成纸盒。 (4)选用不同的材料将纸盒包起来。

4.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5.分析实验中获得的信息。

6.交流: (1)在太阳炉的工作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2)使用太阳炉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3)这种装置可以为我们做哪些事情?

7.阅读材料:科学在线。 ◆活动3:畅想新能源的开发 你认为未来可以使用和开发哪些新的能源呢? 板书设计:

第十六课 开发新能源

太阳炉的制作方法: (1)在纸板上划线; (2)将铝箔亮面朝外,平铺在纸板上并抹平; (3)将纸板的三边折起来,用胶带粘好,做成纸盒。 (4)选用不同的材料将纸盒包起来。

改进意见:教师讲解开发新能源的原因,激发学习兴趣,并出示新能源如太阳能等。

第17课 太阳系的奥秘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资料,初步了解恒星、行星、彗星等不同星体的特点。

(2)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初步认识太阳、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作用。进而对行星的体积和太阳系的膨大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3)通过建立太阳系模型的活动,初步学会建立科学模型的基本方法,并对太阳的膨大有更深入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进行科学史以及学习科学家精神的教育。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努力,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

教学过程:

引入头脑风暴:假设你是神六航天员,你上太空后想探索什么知识?讲述: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历史。

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1、观看有关太阳系的视频和课件。认识恒星和行星。

2、学生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太阳系的资料图片,交流自己的感受。

3、结合实际说出地球饶太阳运动的规律。

4、交流九大行星有关方面的知识。

5、教师通过课件介绍九大行星的知识和最新科学发现。

6、通过计算了解九大行星的大小,从而推断太阳系的膨大。

7、结合自己的计算,讨论太阳系的大小。

8、想象太阳系的膨大及九大行星的运行规律。

通过建立太阳系的模型更加深刻的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教师设计表格,引导学生做相对距离计算。

根据计算结果,设计自己小组的太阳系模型。提醒学生考虑用什么样的长度代表一个天文单位。

提醒学生先把自己设计的太阳系模型画出来。要求以太阳为圆心。

选择适当的材料做行星,将它们放置在各自的运行轨道上。

启发有兴趣的学生考虑行星的大小。

总结建模的过程、方法和注意问题。领会从计算设计到制作模型的过程。

阅读科学在线。

总结提问:太阳系有哪些成员组成。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 太阳系的奥秘

1.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旋转的一群天体组成。

2.太阳系是由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组成的。

3.制作太阳系模型

材料:白纸、铅笔、绳子、尺子、橡皮泥。 制作过程: 见教材P84。

第18课 地球绕着太阳转

教学目的:

能用模拟实验研究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能调查本地动植物受四季变化的影响情况,并进行记录。

能初步建立起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关系的概念。

能用文字或图的形式把四季的显著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

是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公转是引起一年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

教学过程:

模拟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

1、在上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围绕太阳运动这一科学事实。但是对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地球运动又引起了哪些自然现象等,学生可能比较陌生。教材用文字的形式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呈现了出来,要求学生通过科学阅读,分析整理资料,来加深对自转相公转的认识。教师可以事先给学生提供更多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资料,培养学生从科学阅读中获得信息的能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填写下表:

1、对于"地球上的季节变化与什么有关"这个问题,学生可能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渡曟從麌從际上是一个验证实验。通过多次模拟演示、反复的观察,来分析理解地球公转与四季形成的关系。模拟实验的关键是要考虑用什么来模拟什么。本实验要引导学生考虑分别用什么来模拟地球公转的轨道、用什么来模拟地球和太阳、用什么来模拟自己在地球上的位置等。

2、可以按照教材上的图示来做模拟实验,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模拟地球的公转。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一要提醒学生地球的公转是自西向东逆时针的方向,千万不能转错方向。二是要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应保持地轴始终指向同一方向。三是实验的条件最好选择室内光线比较暗的地方,灯光最好选择直线光源 (如手电筒等),这样便于学生观察。

3、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由一个同学转动地球仪,其他同学注意观察。重点要指导学生观察春、夏、秋、冬四个特殊位置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这个实验需要反复多次,学生需要反复观察、反复分析推理。重点研究地球公转过程的规律,如地轴的倾斜等。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引起了太阳在地球表面南北两半球直射点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是引起南北两半球四季交替变化的根本原因。

4、实验中要求学生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记录下来,并用自已的语言解释这种变化可能引起季节的变化。最后,要引领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讨论问题:如果地轴不倾斜,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会不会有变化,地球上还会有四季的变化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没有地轴的倾斜,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就不会在南北半球上发生变化,那么地球上不同纬度就不会有四季的交替变化。

二、四季变化对植物影响

l、学生对寒来暑往、风云雨雪、花落花开、大雁南飞等自然现象和变化都有一些切实的感受,对动植物在不同季节里形态和生活习性等也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本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总结提炼生活经验,形成对自然现象和变化的科学认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关系的认识。

2、教材中提供了四幅图用来提示学生一年四季中不同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形态。教师可以事先收集 (也可发动学生搜集,更多关于四季的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季节变化对身边动植物的影响。要求学生选择一两种身边常见的典型动植物,研究其在不同季节里身体形态和生活习性的变化。比如,春季里白天逐渐变长,气温日渐升高,春雨绵绵,桃树发芽,桃花开放;夏季到来,天气炎热,桃树生长茂盛,逐渐结果成长;秋季天气变凉,树叶逐渐变黄,桃子成熟;冬季白天变短,天气寒冷,树叶飘落,光秃秃的桃树枝傲立风中。一些动物皮毛(羽毛,在秋冬季增厚增多,在春夏季脱落渐薄等。

3、教师要指导学生填写教材上的表格,要求学生把自已寻找的典型动植物在四季中的不同变化记录下来,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相互启发,加深认识。

4、教材上提供了用一棵树把一年四季变化表示出来的做法,启发学生想像怎样用生动的方式把一年的四个季节表示出来,用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四季生物变化的认识,培养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和形象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用其他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板书设计:

18 地球绕着太阳转

一周需用时间 形成

自转 23小时56分4秒 昼夜

公转 365.25天 四季

教学反思:

第19课 美丽的星空

教学目的:

l、能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已知道的了解星座方法的知识。

2、能坚持长期观察某一星座的变化。

3、能把自已的制作展示给大家,并能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

教学重点:

是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获得星座方面的知识。用自已制作的星空观察器把星座复制到自家的屋顶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对星座多少有一些了解,教师可以动员学生结合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交流自己认识的各种星座,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星座。

教材中提供北半球四种常见星座,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星座,启发学生来认识,初步了解星座是怎么命名的。

二、寻找四季的典型星座

学生对星座方面的知识可能一知半解,对从什么地方可以获得更多关于星座方面的知识可能知道得也不多。教材上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提示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和实际观察两种途径获得四季星座方面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带领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教室里学习查阅星座资料的方法,也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天文方面的资料和书籍供学生查阅。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天文馆去参观,获得更多有关星座方面的知识。

在查阅资料时,要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在地球的南北半球看到的天空是不一样的,因此才有南半球星空私北半球星空一说。在同一半球一年的不同季节里,看到的星座也是不一样的。随着地球的自转,在一天的不同时间观察星座,看到的星座位置也会有变化。有关星座方面的基本知识,教师可以结合星图讲授给学生,最好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这样可更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通过查阅资料获得一定星座方面的知识后,动员学生在晴朗的夜晚实际观察星空。教师要把观察星空的方法要求和注意事项给学生讲清楚。比如怎样认星图、怎样把星图与实际天空对应起来、怎样选择观察地点、怎样选择参照物、需要带什么工具、怎样做观察记录、怎样制作自已的四季典型星座观察图等。并在适当时候,组织全班同学交流自己观察星空的经验和感受,培养学生坚持观察星空的兴趣和爱好。

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观察星空,星座的相对位置是有所变化的。教材上提供了四个时间段,供学生来观察记录,要求学生真实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能否看到不同时间星座的变化,关键是选择参照物,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参照物。

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从中获得更多关于星座方面的知识,并且动员学生积极运用星座科学方面的知识,去批驳"星座决定命运"这种迷信的说法。

三、留住群星的美丽

这是一个有趣的设计制作活动,学生可能会非常感兴趣。

观察星星的相对位置画下来。

板书设计:

19 美丽的星空

典型星座 恒星

春季 狮子座 北极星

夏季 牧夫座 天鹰座 天琴座 牛郎星 织女星

秋季 仙后座

冬季 猎户座

教学反思:认识星座:

(1)大熊座(2)狮子座(3)仙后座(4)猎户座

20 地球的近邻——月 球

教学目的:

能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关于月球的问题。

能通过查阅资料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并能从各种媒体上了解更多有关月球的知识。

能根据观察结果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能设法用模拟实验研究月相的变化。

教学重点:

观察月球的运动模式,了解月相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一、关于月球的知识

本课书可以从美丽的月球的神话故事引人,了解人类自古以来对月球的向往以及关于科学探索月球的种种努力,引导提出有关月球的问题,并通过查阅资料活动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研究月球的兴趣和爱好。

教材用资料呈现的方式把有关月球自然状况方面的知识呈现给学生,教师可以用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带领学生通过科学阅读来获得有关月球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书面阅读或网络阅读的方式,当场获得月球方面的知识。

查阅资料活动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是问题引导,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资料查阅。另外,教师还要组织好查阅资料后的交流活动,便于学生相互启发,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二、观察月球的运动模式

学生在查阅资料时,可能已经对月相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已的语言概括出“月相”的概念。每个月的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规律的发现则需要靠长期观察才能获得。

教师要给学生讲明做长期观察的基本要求,比如,明确观察目的、准备观察工具、查阅有关资料、选择观察地点、设计观察记录表·做好观察记录等等。教材中提供了一个月中8种月相变化的图片,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认识这8种月相,然后再做实际观察。

做长期观察时一定要求学生做好观察记录,事先一定要设计出自己的观察记录表,其中包括观察的日期、所看到的月相、月球上的发现、月出时间、月落时间等。

为了督促学生坚持做好长期观察,教师要选择适当时间进行检查,并组织各种交流活动,让学生随时交流观察心得,以及自己的观察记录等,确保长期观察的有效性。

三、模拟月相的变化

l、这个活动要求以小组的形式在室外进行。可以选择直径在20厘米以上的皮球,一半涂成黑色,一半涂成白色。教师一定要讲清楚需要用什么来模拟月球轨道、用什么来模拟月球等,在模拟过程中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月球的公转轨道是逆时针的;二是在不同的位置上应该让白半球始终朝向一个方向。

2、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可以先观察新月、满月、上弦月和下弦月四个固定位置的月相,接着再观察不同位置月相的连续变化。为了便于学生形成科学概念,可以让学生反复观察多次。

3、组织学生交流观察的结果和感受,并组织学生讨论假如站在月球公转轨道以外是否能看到月相的变化。事实上是看不到月相的变化的,如果学生不理解,可以用模拟实验来说明。

四、做个小小宇航员

到月球上旅行,首先要解决的是衣食住行问题,怎样解决月球上的衣食住行主要依靠前面所学的关于月球方面的知识。要考虑月球上的水、空气、食物、温度等,还要考虑月球上的失重等问题。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到月球上旅行还需要制定一个旅行计划,要充分考虑到月球上需要观察的事物、想研究的问题和需要带的工具等等。这样才能有目的地开展旅行活动。

板书设计:

20 地球的近邻----月球

一天中不同时刻月球东升西落

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是从西向东运动的。

月相的变化: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一周

娥眉月 新月 娥眉月 下弦月 残月 满月 凸月 上弦月 娥眉月

课后反思:

第21课 蔚蓝色的宝库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将搜集到的资料设计成生动、易懂的方式进行展示。

2. 能通过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海洋中蕴藏着的资源。

3. 能将发现的海洋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 能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保证较全面地搜集资料。

2. 能感受到海洋资源的丰富与美丽。

环境目标:

1. 能在阅读资料中意识到有些海洋资源正在遭到破坏。

一、 感受美丽的海洋:

猜字谜引入。“家住大海,走向岸来. 太阳一晒,身体变白.”学生猜出后,又出示另一个谜语“肚中藏宝,浩瀚无边,入口苦涩,性情多变”待学生猜出是海洋后,和学生一起走进《蔚蓝色的宝库》并板书。

师:你到过海边吗?

生:

三、五名说一说,在海边见到的情况,

师:现在我们一起看一看海洋,出示视频材料。和学生一起随着美妙的音乐欣赏海面、海浪、海水、以及海底的美景。过一会我们看谁的发现多?

生:我欣赏了海洋的美丽和神奇,我想我长大了一定要到海边去看一看。

师:希望你早日实现看海的愿望。

生:看到了平静的海面、看到了海上日出、看到了日落、看到了汹涌的海水,我感到海洋太美,

师:你的眼睛很亮,发现了这么多

生:丰富的海洋生物如(珊瑚、海星、海葵等),我感到海洋的生物种类太多,有很多需要我们了解的新物种,等待我们去探访。

师:你的表述很有条理,你是个有志气的好孩子,希望你长大了立志于海洋生物研究。

师:通过刚才看图片,我们对海洋有了个很初步的了解,知道了海洋是美丽、壮观的、还有它的富饶。

活动二 丰富的海洋资源 师:那么海洋到底有哪些自然资源呢?我想这也是你们急于了解的,现在我们就先把自己的收集的有关资源的资料快速的阅读并整理、随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合理分类、并记录。过一会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分类更合理,记录更详细。

生:自己分类,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分类,并个别指导。

师:刚才我看你们做的很投入,分类分得也很认真、记录得也仔细。现在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分类结果呢?

生:我们小组是按照它是否有生命来分的,我找到了海洋生物资源,如海洋的各种鱼类各种植物,还有矿产资源。我们要介绍的是滨海砂矿易于开采,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世界上约96%的金红石、80%的独居石、75%的锡石、30%的钛铁矿都产自滨海砂矿。另外,还有磷钙土、金、铂、金刚石等。

师:这个小组是按照有无生命来划分的,哪个小组有不同的分发呢?

生:我们小组是按照是否可再生分的,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小组重点给大家介绍海洋能源它是可再生能源。海洋蕴藏着巨大的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等。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计,全球海洋中蕴藏的发电能力达到766亿千瓦。技术上有可能利用的为64亿千瓦,约为目前世界发电装机总容量的1倍。海洋能源的开发正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师:哪个小组还有补充呢?

生:我们是按照开发历史的长短划分的,有传统的资源和新能源和潜在能源三种。我们想给大家介绍的是藻类,数量70%都是由海洋藻类的释放的,数量惊人。有许多的新能源

师:你们的分类标准很独特。

师:真是了不起,真是巨大呀。

师:通过我们的交流分类,我们知道了海洋资源真不愧为资源的宝库,生命的摇篮。看到学生收集了这样多的资料,课下我们一起把有价值的好的资料收集起来

师:有那么多的资源要知道它是如何开发利用的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关注的问题,请同学课下继续搜集有关的资料为下节做好准备。

本课的设计意图:

《蔚蓝色的宝库》是冀教版的科学六年级上册的第21课,在学生充分关注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及其能量和能源的关系基础上,“海洋资源”作为本册教材最后一个单元,再次从系统的角度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查阅资料、讨论和举办展示会等多种方式,了解各种类型的海洋资源,感受海洋资源的丰富和美丽。本单元包括“蔚蓝色的宝库”、“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两课。我讲授的是第一课时。

本课的设计理念:《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本课以课下收集资料、课上分小组交流、分析、分类,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活动一“认识美丽的海洋”首先通过实地考察或搜集图片的方式让不同地域的孩子都能有一个感受海洋的途径,然后,通过用语言描述交流自己对海洋的认识,共同欣赏、感受海洋的美丽,并初步认识到海洋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资源。

在活动1的基础上,活动2“丰富的海洋资源”先引导学生围绕“海洋中蕴藏着哪些资源”为主题查找资料。接着,组织学生收集到的资料。以学生共同掌握的较充足的资料为研究对象,尝试对海洋资源进行合理分类,关注海洋资源遭到破坏的情况,为下一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以合作的方式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是对丰富多样的海洋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

22.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大胆地提出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设想。

2.能将自己提出的利用海洋资源的想法设计成具体实施方案。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观点。 2.能客观地分析自己的设想的优点和缺点。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分别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过去和现在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方法和技术。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以多种形式设计保护海洋资源的宣传材料。

2.能举例说明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利用有利于开发海洋资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所学知识和技能,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案。

难点:学习和理解利用海洋资源的各种新技术。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有关海洋资源利用的图片。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海洋资源的种类丰富、数量巨大,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利用和保护宝贵的海洋资源,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观察:P109。从这些图片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各种的方法和技术。

2.学生观察。

3.交流: 将你自己知道的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技术和同学进行交流。 4.介绍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资料。 5.介绍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技术和方法。

6.阅读:P110 提出自己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奇思妙想。 7.汇报:我想到的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方法。 8.评价:

我们的这些方法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呢? 活动2:设计利用海洋资源的方案。

1.布置任务:根据对海洋资源的了解,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设计一个利用海洋资源的方案。

2.学生设计方案。 3.交流汇报;

4.评价。 ★拓展活动:保护海洋资源 设计一份保护海洋资源的宣传材料。 板书设计:

第22课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海上运输 (2)水产养殖 (3)旅游观光

2.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技术和方法: (1)潮汐发电 (2)温差发电机

改进意见:在上一课学习海洋资源娄类的基础下,请学生课前分组调查各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教师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多收集一些相关资料。

第四篇: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攸县上云桥镇中心完小

陈丽娜

20

17、9

1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一、教 学 目 标

 (一) 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到歌曲中的情感。  (二) 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 (三) 能够演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能表现歌曲的感情。  (四) 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教学内容:

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聆听《我的祖国》《大中国》 教学重点

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我的祖国》《大中国》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歌声中与同学、朊友分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真挚情感,

2、能用真挚、深情的歌声表达人们对人间真情的渴望、呼唤,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体验、深化歌曲的意境、内涵。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时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能够正确理解歌词的内涵,并能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过程

一、教授新课

1、在歌曲旋律的背景中,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2、跟着伴奏演唱一遍

3、最后请同学们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我的祖国》 教学过程 :

一、欣赏《我的祖国》

二、 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教学内容:聆听《我的祖国》

三、课时结束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 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 二 、聆听欣赏曲《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能够辨别《我的祖国》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三)、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四、课时结束

第二课 老鸟小鸟

一、教 学 目 标

 (一) 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到歌曲中的情感。  (二) 聆听欣赏曲《飞来的花瓣》和《美丽的花儿》,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 (三) 能够演唱歌曲《老鸟小鸟》,能表现歌曲的感情。  (四) 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教学内容: 歌曲《老鸟小鸟》

聆听《飞来的花瓣》《美丽的花儿》 教学重点

歌曲《老鸟小鸟》《飞来的花瓣》《美丽的花儿》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老鸟小鸟》,在歌声中与同学、朊友分享《老鸟小鸟》真挚情感,

2、能用真挚、深情的歌声表达人们对人间真情的渴望、呼唤,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体验、深化歌曲的意境、内涵。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时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能够正确理解歌词的内涵,并能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过程

一、教授新课

1、在歌曲旋律的背景中,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2、跟着伴奏演唱一遍

3、最后请同学们欣赏《老鸟小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飞来的花瓣》 教学过程 :

一、欣赏《飞来的花瓣》

二、 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教学内容:聆听《飞来的花瓣》

三、课时结束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 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 二 、聆听欣赏曲《美丽的花儿》,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能够辨别《飞来的花瓣》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三)、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四、课时结束

第三课 猜调

一、教 学 目 标

 (一) 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到歌曲中的情感。  (二) 聆听欣赏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和《太阳出来喜洋洋》,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 (三) 能够演唱歌曲《猜调》,能表现歌曲的感情。  (四) 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教学内容: 歌曲《猜调》

聆听《月光下的凤尾竹》《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学重点

歌曲《猜调》《月光下的凤尾竹》《太阳出来喜洋洋》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猜调》,在歌声中与同学、朊友分享《猜调》真挚情感,

2、能用真挚、深情的歌声表达人们对人间真情的渴望、呼唤,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体验、深化歌曲的意境、内涵。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时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能够正确理解歌词的内涵,并能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过程

一、教授新课

1、在歌曲旋律的背景中,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2、跟着伴奏演唱一遍

3、最后请同学们欣赏《猜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教学过程 :

一、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二、 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教学内容:聆听《月光下的凤尾竹》

三、课时结束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 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 二 、聆听欣赏曲《太阳出来喜洋洋》,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能够辨别《月光下的凤尾竹》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三)、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四、课时结束

第四课 栗子大丰收

一、教 学 目 标

 (一) 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到歌曲中的情感。  (二) 聆听欣赏曲《打麦号子》和《丰收锣鼓》,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 (三) 能够演唱歌曲《栗子大丰收》,能表现歌曲的感情。  (四) 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教学内容:

歌曲《栗子大丰收》

聆听《打麦号子》《丰收锣鼓》 教学重点

歌曲《栗子大丰收》《打麦号子》《丰收锣鼓》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栗子大丰收》,在歌声中与同学、朊友分享《栗子大丰收》真挚情感,

2、能用真挚、深情的歌声表达人们对人间真情的渴望、呼唤,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体验、深化歌曲的意境、内涵。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时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能够正确理解歌词的内涵,并能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过程

一、教授新课

1、在歌曲旋律的背景中,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2、跟着伴奏演唱一遍

3、最后请同学们欣赏《栗子大丰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打麦号子》 教学过程 :

一、欣赏《打麦号子》

二、 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教学内容:聆听《打麦号子》

三、课时结束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 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 二 、聆听欣赏曲《丰收锣鼓》,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能够辨别《打麦号子》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三)、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四、课时结束

第五课 欢乐颂

一、教 学 目 标

 (一) 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到歌曲中的情感。  (二) 聆听欣赏曲《土拨鼠》和《土耳其进行曲》,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 (三) 能够演唱歌曲《欢乐颂》,能表现歌曲的感情。  (四) 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教学内容: 歌曲《欢乐颂》

聆听《土拨鼠》《土耳其进行曲》 教学重点

歌曲《欢乐颂》《土拨鼠》《土耳其进行曲》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欢乐颂》,在歌声中与同学、朊友分享《欢乐颂》真挚情感,

2、能用真挚、深情的歌声表达人们对人间真情的渴望、呼唤,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体验、深化歌曲的意境、内涵。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时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能够正确理解歌词的内涵,并能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过程

一、教授新课

1、在歌曲旋律的背景中,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2、跟着伴奏演唱一遍

3、最后请同学们欣赏《欢乐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土拨鼠》 教学过程 :

一、欣赏《土拨鼠》

二、 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教学内容:聆听《土拨鼠》

三、课时结束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 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 二 、聆听欣赏曲《土耳其进行曲》,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能够辨别《土拨鼠》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三)、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四、课时结束

第五篇: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备 课 本

BEI

KE

BEN 2012年-----2013学第一学期

学校

三 塘 小 学

科目

年级

教师

第一课

永恒的追求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第一课

永恒的追求

教学重点:分析欣赏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领会美术作品表现的体育精神。 教学目的:

1、 认知目的:了解体育与美术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感受美术作品所表达的体育精神内涵。

2、 能力目的:欣赏表现体育精神的绘画、雕塑等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学会用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评述。

3、 情感目的:感受古往今来人类对力与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生存状态的向往,培养关注体育事业、热爱体育运动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 导入教学:优秀作品的共同特点,不简单地停留在对体育运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瞬间,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特定的主题,引发观赏者的联想和思考,使观赏者得到美的熏陶。

2、 观赏、思考与描述: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了解,并进行思考描

述。问题:这些美术作品表现了什么?它们是否吸引你?为什么?你对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体育精神有什么感受?

3、 依次欣赏:《掷铁饼者》《走向世界》《走向奥林匹克》《崛起》《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北京申奥标志》

4、 引导更进一步欣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对美的感悟。问题: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美术对人类有什么意义?从这此作品中你获得什么审美感受?

5、 各小组选取一到二位同学发言,进行评述。

6、 教师归纳小结。

7、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第一课

永恒的追求

教学重点:分析欣赏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对收集的体育用品进行欣赏评述。 教学难点:如何领会美术作品表现的体育精神。 教学目的:

1、 认知目的:了解体育与美术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感受美术作品所表达的体育精神内涵。

2、能力目的:欣赏表现体育精神的绘画、雕塑等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学会用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评述。

3、情感目的:感受古往今来人类对力与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生存状态的向往,培养关注体育事业、热爱体育运动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教学:学生对体育用品进行欣赏,评述。

1、从体育用品的设计、造型、适用与审美结合。,

2、从运动会标志的创意及结构形式。,

3、从运动会吉祥物的形象设计及象征意义。

4、从体育场的内外空间设计。

三、各小组选取一到二位同学发言,进行评述。

四、教师归纳小结。

五、学生作业

1、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自行设计一幅校运会的吉祥物

2、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自行设计一幅校运会的会标

六、教学后记:

第二课

中国雕塑作品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第二课

中国雕塑作品

教学重点:分析欣赏不同形式的雕塑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对雕塑美术作品进行材料、表现形式与内容特征的分析评述。

教学难点:会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雕塑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目的:

1、 认知目的:欣赏认识感受美术雕塑作品所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2、 能力目的:学会用美术术语对美术雕塑作品进行正确分析与评述。

3、情感目的:感受中国古往今来美术雕塑作品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教学:

1、阅读欣赏,初识雕塑。

2、讲授新知,认识雕塑。

3、讨论探索,感悟雕塑。

4、学生思考,所喜欢的雕塑有哪些?

三、各小组选取讨论,进行交流,一到二位同学发言,进行评述。

四、教师归纳小结。

第三课

皮影人物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第三课

皮影人物

教学重点:欣赏皮影人物造型艺术学习皮影人物造型方法,用硬纸替代牛皮等镂刻皮影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会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雕塑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目的:

1、 认知目的:皮影人物造型的面、线连惯和概括性。

2、 能力目的:学会用美术术语对美术雕塑作品进行正确分析与评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教学:

1、欣赏皮影人的造型,感受民间艺术魅力。

2、分析皮影人的造型特点,感受民间艺术魅力。

3、讨论探索皮影人的造型方法,皮影人为什么会活动?

4、学生思考,设计并创作皮影人物造型,所喜欢的皮影人物造型有哪些?

三、各小组选取讨论,进行交流,一到二位同学发言,进行评述。

四、教师归纳小结。

五、学生作业:自行设计一件皮影人物造型的作品。 教学后记:

第四课

民族娃娃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第四课

民族娃娃

教学重点:结合绘画与剪贴的方式,制作一个民族娃娃

教学难点:如何巧妙运用材料表现民族娃娃的民族形象和服饰的形式。 教学目的:

1、 认知目的: 欣赏了解各民族服饰文化,感受少数民族服饰的形式美。

2、 能力目的:用生活中的小物品进行造型设计一个民族娃娃。

3、 情感目的: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列举我们熟悉的民族服饰。

2、启发引导,解决困惑。出示民族娃娃,想想怎样制作?

3、提示:用什么做头?用什么做衣服?用什么做裙子?怎样调整完成?

4、自主创作,大胆表现。

三、各小组选取讨论,进行交流,一到二位同学发言,进行评述。

四、教师归纳小结。

五、学生作业:自行设计制作一个民族娃娃。

六、教学后记:

第五课

线造形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第五课

线造形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学习,学会用金属线材创作一个艺术造形。

教学难点:线造形的创意表现。 教学目的:

1、 认知目的: 认识线造形的艺术特点并能用技法进行线造形创作。

2、 能力目的:掌握硬质线材的表现手法。

3、 情感目的:体会线造形结构带来的审美趣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所备工具材料情况。

二、导入教学:

1、欣赏认识线造形: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线造形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2、学生进行评述。

3、学习线造形的表现方法。

4、教师示范线造形的一般方法,示范一个造形。

三、学生自行操作,练习创作。

四、学生作业:教师讲解作业要领,学生进行造形创作,教师作指导。

五、教学后记:

第六课

刨花的巧用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第六课

刨花的巧用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了解刨花和铅笔屑的形态特征,运用这些材料进行艺术造形设计和创作。

教学难点:巧妙选材,合理用材,设计艺术造形。 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 观察了解刨花和铅笔屑的形态特征。

2、能力目的:练习用刨花和铅笔屑做自己喜欢的艺术造形。

3、情感目的:感悟美术设计和艺术创作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所备工具材料情况。

二、导入教学:

1、激情引趣:教师作示范演示:提问课本上的作品是用什么做的?有哪些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2、学生进行评述。联想探讨:作品是什么材料?怎样制作?

3、尝试体验:分析和参照课本的图例,用铅笔屑做一个简单的花的造形,学生自主练习,教师指导

4、创造表现:用自己带的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艺术造形。

三、学生自行操作,练习创作。展示交流

四、学生作业:教师讲解作业要领,学生进行造形创作,教师作指导。

五、教学后记:

第七课

苗绣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第七课

苗绣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了解苗绣的艺术造形设计和纹样创作。

教学难点:如何将苗绣纹样装饰在生活用品中。 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观察了解苗绣的艺术特点,感受苗绣纹样的装饰美。

2、能力目的:能把苗绣纹样用在生活用品中。

3、情感目的:感悟美术设计和艺术创作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所备工具材料情况,讲评上一节课作业。

二、导入教学:

1、激情引趣:教师作演示:欣赏实物,激发兴趣。

2、启发引导师生共学探讨: 并介绍苗绣的应用,镶嵌服装的衣领、衣襟、衣袖、裙边、帕边、腰带、也可用于挎包、线包等。

3、尝试体验:分析和参照课本的图例,设计制作苗绣纹样。

4、创造表现:根据苗绣纹样特点,自由选择适合单独纹样的形式进行纹样设计。

三、学生自行操作,练习创作。展示交流

四、学生作业:教师讲解作业要领,学生进行纹样设计创作,教师作指导。注

意色彩的深浅对比。教师巡视。

五、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第七课

苗绣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了解苗绣的艺术造形设计和纹样创作。

教学难点:如何将苗绣纹样装饰在生活用品中。 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观察了解苗绣的艺术特点,感受苗绣纹样的装饰美。

2、能力目的:能把苗绣纹样用在生活用品中。

3、情感目的:感悟美术设计和艺术创作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所备工具材料情况,讲评上一节课作业。

二、导入教学:

1、激情引趣:教师作演示:欣赏实物,激发兴趣。

2、启发引导师生共学探讨: 并介绍苗绣的应用,镶嵌服装的衣领、衣襟、衣袖、裙边、帕边、腰带、也可用于挎包、线包等。

3、尝试体验:分析和参照课本的图例,设计制作苗绣单独纹样。

4、创造表现:根据苗绣纹样特点,自由选择适合单独纹样的形式进行纹样设计。要求:纹样对称,上色干净,均匀

三、学生自行操作,练习创作。展示交流

四、学生作业:教师讲解作业要领,学生进行纹样设计创作,教师作指导。注意色彩的深浅对比。教师巡视,选择好的作业在班上展示。

五、教学后记:

第八课

壮锦图案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第八课

壮锦图案

教学重点:。欣赏壮锦图案,了解壮锦图案的风格特点,学习设计一幅壮锦图案用以装饰自己的生活小用品。

教学难点:如何创造性地设计出具有壮锦风格的图案。 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引导学生欣赏壮锦图案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感受壮锦图案的形式美。

2、能力目的:学习图案的基本设计原理,掌握图案的设计绘制方法。将图案的设计运用到生活的美化装饰之中。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

3、情感目的: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良好品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具,安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教学: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收集的壮锦图案资料导入教学。

三、知识讲授:讲授壮锦图案的构成样式。知识讲授应配以图案分析进行,以增强教学的形象直观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壮锦图案的构成形式有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多种几何纹结合穿插构成的复合几何图案等多种样式。

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述组织原理和设计方法,可简要讲授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构成形式,使学生能尽快掌握其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为设计制作打下基础。 激情引趣:教师作演示:教师示范、讲解壮锦图案的绘制过程。

四、学生作业:临摹一幅壮锦图案。教师讲解作业要领。 临摹步骤:

a用铅笔在几何纸上(或画上小格子的图画纸)定出图案的基本形。 b在定好的基本形上填色。 c调整,完成。

课堂小结:交代第二课时学习需准备的工具材料。教师巡视,选择好的作业在班上展示。

五、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第八课

壮锦图案

教学重点:。欣赏壮锦图案,了解壮锦图案的风格特点,学习设计一幅壮锦图案用以装饰自己的生活小用品。

教学难点:如何创造性地设计出具有壮锦风格的图案。 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引导学生欣赏壮锦图案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感受壮锦图案的形式美。

2、能力目的:学习图案的基本设计原理,掌握图案的设计绘制方法。将图案的设计运用到生活的美化装饰之中。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

3、情感目的: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良好品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具,安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教学: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收集的壮锦图案资料导入教学。

三、知识讲授: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结合壮锦图案欣赏,采用提问式,复习壮锦图案的构成形式、色彩配色特点、

设计特点、设计方法、绘制过程等知识,提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做作业。

作业要求:结合壮锦图案的构成原理,设计出具有壮锦风格的图案。学生可按上节课的绘制方法进行作业的设计制作。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做作业,师生互动。

3、作业展示,师生观摩,学生交流互评。

4、教师课堂小结。布置学生课余时间将设计的图案装饰一件生活小用品,或制作一件壮锦

课堂小结:交代第二课时学习需准备的工具材料。教师巡视,选择好的作业在班上展示。

五、教学后记:

第九课

我们的小报

执教时间:

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感受美术作品所表达的美术精神内涵。

2.能力目的:欣赏表现体育精神的绘画、雕塑等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学会用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评述。

3.情感目的:感受古往今来人类对力与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生存状态的向往,培养关注体育事业、热爱体育运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欣赏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领会美术作品表现的体育精神。 教学过程:

二、 组织教学

1.导入教学:优秀作品的共同特点,不简单地停留在对体育运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瞬间,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特定的主题,引发观赏者的联想和思考,使观赏者得到美的熏陶。 2.观赏、思考与描述: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了解,并进行思考描述。问题:这些美术作品表现了什么?它们是否吸引你?为什么?你对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体育精神有什么感受?

3.依次欣赏:引导更进一步欣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对美的感悟。

问题: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美术对人类有什么意义?从这此作品中你获得什么审美感受?

4.各小组选取一到二位同学发言,进行评述。 5.教学后记:

第十课

成语故事新编

执教时间:

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感受美术作品所表达的美术精神内涵。

2.能力目的:欣赏表现体育精神的绘画、雕塑等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学会用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评述。

3.情感目的:感受古往今来人类对力与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生存状态的向往,培养关注体育事业、热爱体育运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欣赏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领会美术作品表现的体育精神。 教学过程:

三、 组织教学

1.导入教学:优秀作品的共同特点,不简单地停留在对体育运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瞬间,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特定的主题,引发观赏者的联想和思考,使观赏者得到美的熏陶。 2.观赏、思考与描述: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了解,并进行思考描述。问题:这些美术作品表现了什么?它们是否吸引你?为什么?你对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体育精神有什么感受?

3.依次欣赏:引导更进一步欣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对美的感悟。

问题: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美术对人类有什么意义?从这此作品中你获得什么审美感受?

4.各小组选取一到二位同学发言,进行评述。 5.教学后记:

第十一课

货卡

心情的留言板

执教时间:

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感受美术作品所表达的美术精神内涵。

2.能力目的:欣赏表现体育精神的绘画、雕塑等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学会用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评述。

3.情感目的:感受古往今来人类对力与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生存状态的向往,培养关注体育事业、热爱体育运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欣赏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领会美术作品表现的体育精神。 教学过程:

四、 组织教学

1.导入教学:优秀作品的共同特点,不简单地停留在对体育运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瞬间,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特定的主题,引发观赏者的联想和思考,使观赏者得到美的熏陶。 2.观赏、思考与描述: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了解,并进行思考描述。问题:这些美术作品表现了什么?它们是否吸引你?为什么?你对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体育精神有什么感受?

3.依次欣赏:引导更进一步欣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对美的感悟。

问题: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美术对人类有什么意义?从这此作品中你获得什么审美感受?

4.各小组选取一到二位同学发言,进行评述。 5.教学后记:

第十二课

变化多样的脸谱

执教时间:

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感受美术作品所表达的美术精神内涵。

2.能力目的:欣赏表现体育精神的绘画、雕塑等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学会用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评述。

3.情感目的:感受古往今来人类对力与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生存状态的向往,培养关注体育事业、热爱体育运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欣赏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领会美术作品表现的体育精神。 教学过程:

五、 组织教学

1.导入教学:优秀作品的共同特点,不简单地停留在对体育运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瞬间,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特定的主题,引发观赏者的联想和思考,使观赏者得到美的熏陶。 2.观赏、思考与描述: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了解,并进行思考描述。问题:这些美术作品表现了什么?它们是否吸引你?为什么?你对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体育精神有什么感受?

3.依次欣赏:引导更进一步欣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对美的感悟。

问题: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美术对人类有什么意义?从这此作品中你获得什么审美感受?

4.各小组选取一到二位同学发言,进行评述。 5.教学后记:

第十三课

群马图

执教时间:

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感受美术作品所表达的美术精神内涵。

2.能力目的:欣赏表现体育精神的绘画、雕塑等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学会用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评述。

3.情感目的:感受古往今来人类对力与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生存状态的向往,培养关注体育事业、热爱体育运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欣赏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领会美术作品表现的体育精神。 教学过程:

六、 组织教学

1.导入教学:优秀作品的共同特点,不简单地停留在对体育运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瞬间,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特定的主题,引发观赏者的联想和思考,使观赏者得到美的熏陶。 2.观赏、思考与描述: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了解,并进行思考描述。问题:这些美术作品表现了什么?它们是否吸引你?为什么?你对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体育精神有什么感受?

3.依次欣赏:引导更进一步欣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对美的感悟。

问题: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美术对人类有什么意义?从这此作品中你获得什么审美感受?

4.各小组选取一到二位同学发言,进行评述。 5.教学后记:

第十四课

各族人民向往的北京

执教时间:

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感受美术作品所表达的美术精神内涵。

2.能力目的:欣赏表现体育精神的绘画、雕塑等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学会用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评述。

3.情感目的:感受古往今来人类对力与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生存状态的向往,培养关注体育事业、热爱体育运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欣赏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领会美术作品表现的体育精神。 教学过程:

七、 组织教学

1.导入教学:优秀作品的共同特点,不简单地停留在对体育运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瞬间,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特定的主题,引发观赏者的联想和思考,使观赏者得到美的熏陶。 2.观赏、思考与描述: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了解,并进行思考描述。问题:这些美术作品表现了什么?它们是否吸引你?为什么?你对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体育精神有什么感受?

3.依次欣赏:引导更进一步欣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对美的感悟。

问题: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美术对人类有什么意义?从这此作品中你获得什么审美感受?

4.各小组选取一到二位同学发言,进行评述。 5.教学后记:

第十五课

古代的桥

执教时间:

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感受美术作品所表达的美术精神内涵。

2.能力目的:欣赏表现体育精神的绘画、雕塑等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学会用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评述。

3.情感目的:感受古往今来人类对力与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生存状态的向往,培养关注体育事业、热爱体育运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欣赏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领会美术作品表现的体育精神。 教学过程:

八、 组织教学

1.导入教学:优秀作品的共同特点,不简单地停留在对体育运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瞬间,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特定的主题,引发观赏者的联想和思考,使观赏者得到美的熏陶。 2.观赏、思考与描述: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了解,并进行思考描述。问题:这些美术作品表现了什么?它们是否吸引你?为什么?你对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体育精神有什么感受?

3.依次欣赏:引导更进一步欣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对美的感悟。

问题: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美术对人类有什么意义?从这此作品中你获得什么审美感受?

4.各小组选取一到二位同学发言,进行评述。 5.教学后记:

第十六课

学做设计师

执教时间:

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感受美术作品所表达的美术精神内涵。

2.能力目的:欣赏表现体育精神的绘画、雕塑等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学会用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评述。

3.情感目的:感受古往今来人类对力与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生存状态的向往,培养关注体育事业、热爱体育运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欣赏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领会美术作品表现的体育精神。 教学过程:

九、 组织教学

1.导入教学:优秀作品的共同特点,不简单地停留在对体育运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瞬间,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特定的主题,引发观赏者的联想和思考,使观赏者得到美的熏陶。 2.观赏、思考与描述: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了解,并进行思考描述。问题:这些美术作品表现了什么?它们是否吸引你?为什么?你对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体育精神有什么感受?

3.依次欣赏:引导更进一步欣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对美的感悟。

问题: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美术对人类有什么意义?从这此作品中你获得什么审美感受?

4.各小组选取一到二位同学发言,进行评述。 5.教学后记:

上一篇:辽宁省行政执法条例下一篇:六年级养成教育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