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左思阅读答案

2022-07-29

第一篇:杂诗左思阅读答案

西晋诗歌潘岳左思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精读教学资源(原著与翻译)

第7讲 1

两汉汉代古诗部分作品原著与翻译

1、潘岳《悼亡诗》——其一原文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译文:

漫长的冬春渐渐过去, 寒暑交替光阴匆匆不息. 我亲爱的妻子已命归黄泉, 厚实的土层把我们永远的隔离. 谁又能理解我心中的悲凄, 久滞于妻子的墓地又有何益? 勉强服从朝廷的任命我要离开这里, 回心转意我重返旧职. 见房思念我恩爱的人, 进屋忆起共同的生活经历. 纱帐间难寻你的倩影, 只有文章笔墨的点点余迹. 你用过的胭脂香味尤存, 遗留下的衣物还挂在墙壁.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精读教学资源(原著与翻译)

第7讲 2 恍惚中你仍在我的生活里, 无限的惆怅又令我销魂失意. 你我如那林中离飞的双栖鸟, 双双相伴今却影单剩我自己. 如那水中畅游的比目鱼, 对对并随中途分离. 春风沿着门缝徐徐吹进, 清晨寒露顺檐滴坠. 长夜难眠何时能忘亡妻, 优绪绵绵心中日益沉积. 多么希望这哀思有时淡薄或衰减, 也效那庄周鼓盆而歌把哀伤排遣. 赏析:

潘岳《悼亡诗》是诗人悼念亡妻杨氏的诗作,共有三首。杨氏是西晋书法家戴侯杨肇的女儿。潘岳十二岁时与她订婚,结婚之后,大约共同生活了二十四个年头。杨氏卒于公元298年(晋惠帝元康八年)。潘岳夫妇感情很好,杨氏亡后,潘岳写了一些悼亡诗赋,除《悼亡诗》三首之外,还有《哀永逝文》《悼亡赋》等,表现了诗人与妻子的深厚感情。在这些悼亡诗赋中,《悼亡诗》三首都堪称杰作,而在三首《悼亡诗》中,第一首传诵千古,尤为有名。这里选析第一首。

这一首《悼亡诗》写作时间大约是杨氏死后一周年,即公元299年(晋惠帝永康九年)。何焯《义门读书记》说:‚安仁《悼亡》,盖在终制之后,荏苒冬春,寒暑忽易,是一期已周也。古人未有丧而赋诗者。‛结合诗的内容考察,是可以相信的。这首诗,从内容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是第一部分,写诗人为妻子守丧一年之后,即将离家返回任所时的心情。开头四句点明妻子去世已经一年。诗人说,时光流逝,爱妻离开人世已整整一年,层层的土壤将他们永远隔绝了。‚私怀‛四句,写诗人即将离家返回任所的心理活动。就个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来说,诗人十分愿意留在家中,可是有公务在身,朝廷不会依从,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精读教学资源(原著与翻译)

第7讲 3 这个愿望是难以实现的。再说,人已死了,就是再继续留在家中,也是没有用。这里提出留与不留的矛盾。矛盾的解决办法是,勉强遵从朝廷之命,转变念头,返回原来任职的地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是第二部分,写诗人就要离家返回任所,临行之前,触景生情,心中有说不出的悲哀和痛苦。看到住宅,自然想起亡妻,她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进入房间,自然忆起与爱妻共同生活的美好经历,她的一举一动,使诗人永远铭记在心间。可是,在罗帐、屏风之间再也见不到爱妻的形影。见到的是墙上挂的亡妻的笔墨遗迹,婉媚依旧,余香未歇。眼前的情景,使诗人的神志恍恍忽忽,好像爱妻还活着,忽然想起她离开人世,心中不免有几分惊惧。这一段心理描写,十分细腻的表现了诗人思念亡妻的感情,真挚动人。这是全诗的最精彩的部分。

应该指出,‚流芳‛‚遗挂‛二语,注家尚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流芳‛是指杨氏的化妆用品,有人认为‚遗挂‛是杨氏的遗像,都是猜测,缺乏根据。余冠英说:‚‘流芳’‘遗挂’都承翰墨而言,言亡妻笔墨遗迹,挂在墙上,还有余芳。‛(《汉魏六朝诗选》)比较可信。又,‚回惶忡惊惕‛,意思是由惶惑不安转而感到惊惧。‚回‛,一作‚周‛。前人如陈祚明、沈德潜等人多谓此句不通,清人吴淇说:‚此诗‘周惶忡惊惕’五字似复而实一字有一字之情,‘怅恍’者,见其所历而犹为未亡。‘周惶忡惊惕’,想其所历而已知其亡,故以‘周惶忡惊惕’五字,合之‘怅恍’,共七字,总以描写室中人新亡,单剩孤孤一身在室内,其心中忐忐忑忑光景如画。‛(《六朝选诗定论》)剖析入微,亦颇有理。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是第三部分,写诗人丧偶的孤独和悲哀。‚翰林鸟‛,指双飞于林中的鸟。比目鱼,水中一种成对的鱼。《尔雅〃释地》说:‚东方有比目鱼,不比不行。‛传说比目鱼身体很扁,头上只一侧有眼睛,必须与眼睛生在另一侧的比目鱼并游。不论‚翰林鸟‛,还是‚比目鱼‛,都是古人常用来比喻夫妻合好。‚一朝只‛、‚中路析‛,写出诗人丧偶以后的孤独与凄凉。冬去春来,寒暑流易,爱妻去世,忽已逾周年。又是春风袭人之时,檐下晨霤点点滴滴,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精读教学资源(原著与翻译)

第7讲 4 逗人哀思,难以入眠。深沉的忧愁,难以消却,如同三春细雨,绵绵无休,盈积心头。要想使哀思衰减,只有效法庄周敲击瓦盆(一种古代乐器)了。《庄子〃至乐》说,战国时代宋国人庄周妻死了,惠施去吊丧,见庄周两腿伸直岔开坐在那里敲着瓦盆唱歌。惠施说,妻子死了,不哭也罢,竟然唱起歌来,未免太过分了。庄周说,妻子刚死时,他很悲伤。后来想想,人本无生、无形,由无到有,又由有到无,正如四季循环,就不必要悲伤了。潘岳想效法庄周,以达观的态度消愁,殊不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潘岳的悼亡诗赋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富于感情。此诗也不例外。陈祚明说:‚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笔,淋漓倾注,宛转侧折,旁写曲诉,刺刺不能自休。夫诗以道情,未有情深而语不佳者;所嫌笔端繁冗,不能裁节,有逊乐府古诗含蕴不尽之妙耳。‛(《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这里肯定潘岳悼亡诗的感情‚淋漓倾注‛,又批评了他的诗繁冗和缺乏‚含蕴不尽之妙‛,十分中肯。沈德潜对潘岳诗的评价不高,但是对悼亡诗,也指出‚其情自深‛(《古诗源》卷七)的特点。的确,潘岳悼亡诗感情深沉,颇为感人。

由于潘岳有《悼亡诗》三首是悼念亡妻的,从此以后,‚悼亡诗‛成为悼念亡妻的专门诗篇,再不是悼念其他死亡者的诗篇。于此可见,潘岳《悼亡诗》深远的影响。

2、左思《咏史》其

二、其六原文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其二)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精读教学资源(原著与翻译)

第7讲 5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其六) 译文:

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 (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 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 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 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官员的帽子上插貂鼠尾作装饰.) 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 。(其一)

荆轲在燕国的街边饮酒,喝醉了气魄更加慑人。他唱着悲哀的歌曲与他的好友高渐离相和,旁若无人。虽然没有壮士的气节,却也有着与世间普通人不同的品行。他的目光高昂,斜睨着四海之内,那些豪门大族都不值一提。富贵的人虽然富贵,他确把他们是做尘埃。贫贱的人固然贫贱。他确把他们看的重迂千金。(其六)

赏析:

(‚郁郁涧底松‛)这首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不平现象。‚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形象鲜明,表现含蓄。中国古典诗歌常以松喻人,在此诗之前,如刘桢的《赠从弟》;在此诗之后,如吴均的《赠王桂阳》,皆以松喻人的高尚品格,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精读教学资源(原著与翻译)

第7讲 6

‚世胄蹑高位‛四句,写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高官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却沉没在低下的官职上。这种现象就好像‚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使他们如此,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至此,诗歌由隐至显,比较明朗。这里,以形象的语言,有力地揭露了门阀制度所造成的不合理现象。从历史上看,门阀制度在东汉末年已经有所发展,至曹魏推行‚九品中正制‛,对门阀统治起了巩固作用。西晋时期,由于‚九品中正制‛的继续实行,门阀统治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其弊病也日益明显。段灼说:‚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即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晋书〃段灼传》)当时朝廷用人,只据中正品第,结果,上品皆显贵之子弟,寒门贫士仕途堵塞。刘毅的有名的《八损疏》则严厉地谴责中正不公:‚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暨时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时,实为乱源,损政之道一也。‛(《晋书〃刘毅传》)这些言论都反映了当时用人方面的腐败现象。左思此诗从自身的遭遇出发,对时弊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金张藉旧业‛四句,紧承‚由来非一朝‛。内容由一般而至个别、更为具体。金,指金日磾家族。据《汉书〃金日磾传》载,汉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七代,金家都有内侍。张,指张汤家族。据《汉书〃张汤传》载,自汉宣帝、元帝以来,张家为侍中、中常侍、诸曹散骑、列校尉者凡十余人。‚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宠贵,比于外戚‛。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冯公,即冯唐。他是汉文帝时人,很有才能,可是年老而只做到中郎署长这样的小官。这里以对比的方法,表现‚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具体内容。并且,紧扣《咏史》这一诗题。何焯早就点破,左思《咏史》,实际上是咏怀。诗人只是借历史以抒发自己的怀抱,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抨击而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精读教学资源(原著与翻译)

第7讲 7 这首诗哪里只是‚金张藉旧业‛四句用对比手法,通首皆用对比,所以表现得十分鲜明生动。加上内容由隐至显,一层比一层具体,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荆轲饮燕市‛) 这首诗赞颂荆轲睥睨四海,蔑视豪门势族的英雄气概。据《史记》记载,荆轲,战国时齐国人。喜欢读书击剑,他游于燕国,与燕国的狗屠和善击筑的高渐离友善。‚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后为燕太子丹刺秦王,临别前,作《渡易水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最后,失败被杀。荆轲刺秦王是为了除暴安民,但是刺客的行为是并不足取的,只是他的事迹确有感人之处。左思赞颂荆轲,固然是佩服荆轲的为人,而更主要的是借以咏怀,表示对豪门势族的藐视。

开头四句,概括了《史记〃刺客列传》的一些内容。这是说,荆轲在燕国的都市里饮酒,酒兴正浓,气概则更为不凡。高渐离击筑,荆轲高歌相和,甚至激动得流下眼泪,好像身边没有别的人似的。这里写的只是荆轲生活的一个片断。但是已足以表现他的思想性格和为人,已使人感到不同凡响。‚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是对荆轲的评价。前句是贬,后句是褒。一贬一褒,贬中有褒。褒是主要的,而贬只是指出其不足。这个不足是与壮士鲁仲连比较而言。鲁仲连退秦兵成功了,荆轲刺秦王却失败了,所以说‚无壮士节‛。但是,在句首冠以连词‚虽‛字,是表示退一步说,其正面意思在‚与世亦殊伦‛。因此可见左思对荆轲的为人还是肯定的。这个意思在下面句子中就更明显了。‚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是写荆轲的英雄气概。他高视不凡,四海尚且以为小,那豪门势族岂值得一提。左思满怀壮志,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才能,为国家出力。但是,在门阀统治的压抑下,英雄无用武之地,仕途蹭蹬,壮志难酬,他对自己的不公平遭遇充满了愤懑不平的感情。所以,假借荆轲,表现了他对豪门势族的蔑视。应该指出,作为贾谧‚二十四友‛之一的左思,曾因贾谧的推举而任秘书郎。他对现实生活的态度,不可能完全是这样的。但是,这是他激于义愤而发出的声音,是他的一种心声。

‚贵者虽自贵‛四句,是诗人直接陈述自己对‚贵者‛和‚贱者‛的看法。他一反世俗之见,将‚贵者‛视若尘埃,‚贱者‛看得重若干钧,进一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精读教学资源(原著与翻译)

第7讲 8 步抒发了自己愤激的感情。左思的贵贱观确实和世俗不同,如在组诗第四首《咏史〃济济京城内》中赞美扬雄,说扬雄‚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以反衬豪门势族的生命短暂,如过眼烟云,迅速从世界上消失。其意思和这里是一致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诗人的英风豪气。

战国以后,荆轲的事迹,长期流传。三国阮瑀《咏史》第二首、东晋陶渊明《咏荆轲》、唐代骆宾王《易水送别》等都是歌咏荆轲之作。陶诗云:‚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大体上表达了这类诗歌的共同感情,左思的这首诗也不例外。

第二篇:己亥杂诗

已亥杂诗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⒉过程与方法

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情分析

经过前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已经基本了解,但基于初中学生古典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的思维能力差等特点,学生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本课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讨论、练习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让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提高得分率等目标。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4教学过程 4.1 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315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活动2【活动】资料助读

二、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活动3【活动】

三、诵读全诗

三、诵读全诗

1、播放朗读录音。

2、师向学生明确诵读要求,学生试读全诗。

3、指名学生朗读,全班点评。

4、全班齐读。

活动4【讲授】讲授新课

四、理解诗意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抱负。

五、赏析诗歌

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六、合作探究

《己亥杂诗》写出了诗人的几种心境?

明确:主要写了诗人的两种心境。一是怀着离别之愁,作者敢于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危机和统治集团的专横腐朽,受到排挤,仕途受到挫折,要离开北京,奔向遥远的地方,这时的心情是愁苦郁闷的。二是作者并没有一蹶不振,相反,他要投身到更广阔的天地,进行新的奋斗,为改革和振兴中华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

七、教师小结:

诗中作者抒发了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心沉沦,始终都想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活动5【作业】课后作业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课题

课前活动:现在还没有上课,我们先来做做小游戏,放松放松!第一关,看图猜古诗。会背的一起来背背。你们真厉害,张口就来。我们走进第二关,妙语生花用古诗。哇,你们不仅会背,还能活学活用呢。最后一关,只言片语猜古诗。请你猜猜下面的文字说的是哪位诗人?是白居易呢,还是龚自珍呢?哇,这都能猜对,看来你们课外读了不少诗呢。好了,咱们放松的差不多了,准备好上课了吗?好,上课!

1、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龚自珍写的诗《己亥杂诗》。仔细看老师写课题,请书空一起写。己字可千万不要出头。杂字的最后两笔是点,而不是撇和捺。(板书:己亥杂诗)

2、谁来读读课题。

3、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释诗题

①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

师述: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己在天干的第六位,亥在地支的最后一位,组合在一起就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

②1839年的第二年,也就是184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吗?(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汇报:鸦片战争。)

③小结: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

三、读诗韵

1、下面我们走进古诗,请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下面谁愿意来展示你的朗读?

师:你读得字正腔圆。今天我要教大家一种读古诗方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读得长而轻;三声四声读得短而重。咱们来看第一句,“九”是第三声?所以读得短而重,“州”是第一声?读的时候就要长而轻,注意老师的手势,我手没有收,你就不能停,我来示范读第一句。第二行,你们来,注意,我的手势不停,你们也不能停。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方法要学以致用,请你们自己练习。谁愿意来第一个来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者。看着我的手势来,你不仅是勇者,你还是智者,一学就会。

小结: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强,一学完就能完成得又好又快。

3、男女合作读。

4、师生合作读。

4、全班读。

四、释诗意

同学们读得可真投入啊!诗,咱们已经读准音,读出节奏了。那么诗的意思你读懂了吗?请你借助下面的注释来理解诗意,开始吧!

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

(1)九州生气恃风雷:

1、你读懂了哪里?哪怕一个词也行。你是怎么读懂的?板书:九州生气(我看了下面的注释)嗯,借助注释是我们理解古诗的常用方法。

2、“请你连下来说说。(风雷:①师解:唉,普通的暴风雷电能让祖国生机勃勃吗?一场暴风雷雨之后,大地会怎么样?暴风雷电来临之前,世界是什么样的?(黑沉沉的,死气沉沉的。)那也就是说,中国想要生机勃勃,就要靠一场如暴风雷雨般的——改革(板书:改革)②你真厉害,课处的知识真丰富。普通的风雷当然不能让中国生机勃勃,所以这里的风雷是指暴风雷雨般的变革)。

(2)万马齐喑究可哀:

①为什么需要“暴风雷雨般的变格”呢?也许第二行会告诉你答案。

②这一行你又读懂了哪一个词语?(板书:万马齐喑)

③正是因为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让人觉得可悲,所以要变革!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①那么该怎么“改革”呢?三四两行也许会告诉你答案。

②“不拘一格”什么意思?拘什么意思?格呢?把他们组合起来呢?(板书:不拘一格)

小结:对于我们不知道的词语,我们可以把他们拆开来解释。这也是了解词语意思的一种方法。

五、悟诗情

(一)、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从诗意中我们知道了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这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去祖国的大街上看看吧。

(1)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犹自高唱《玉树后庭花》 读——,在清朝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难怪龚自珍说要“改革”了。读——

(2)这是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妓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他们忘乎所以,只图贪图宴乐于西湖。读——清朝的官员又何尝不是呢!怪不得作者说要“改革”了。读——

(3)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的形象世界流传。连林则徐在上表朝庭的奏书中也这样写道:“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啊!这要的局面还不要“改革”吗?再不,就来不及了。读——

(4)百姓流离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经,工不能作,哀号遍野的岂止十万百万千万啊!这是当时官府的施粥场景,有这样一个母亲,因为贫病,儿刚死在怀中,可怜的母亲还在心中悲叫着:“儿且勿死,为娘今日趁一粥”,掩怀拭泪不敢哭”而与此形成显明对比的却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改革,读——

②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也同样在龚自珍的脑海翻滚,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大家读读这行诗。

③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风雷变革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

④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板书:九州生气)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小结: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在读这两行诗。

汇报诗的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①那么应该怎样“变革呢”?

他劝谁?怎样劝?(多名学生汇报交流:用自己的话和表演来劝说)谁来劝劝?(读古诗)

小结:

1、一个人的劝告是不够的,第一组来人同学来劝。!

2、再多点人吧?请第二组的同学加进来劝!

3、我们都加入这劝告的行列吧。读——

师:他就是这样一遍遍的劝,因为——,因为只有改革才能让——。所以让我们再大声地劝劝天公,劝劝皇帝,劝劝达官贵人吧,读——

5、全班读全诗

6、诗已经在同学们的嘴里,心里,让我们把背出来吧。

六、诵全诗,明情感

1、诗已经在你们的心里了,那么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你一定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学生交流汇报。所以,想改变万马齐喑的社会政治,让九州充满生气,就要改革,就要不拘一格的任用人才。

2、拓展延伸

龚自珍的已亥杂诗还有很多首,下面我们来看看第5首。

拓展:ppt出示《己亥杂诗》第5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作业:龚自珍还写了很多这样的诗,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找来读读。

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变革

万马齐喑——————九州生气

不拘一格

第三篇:《杂诗十二首》

《杂诗十二首》(其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熟读诗歌,疏通文意;

2. 体会诗人弃官归隐后的“悲戚”之情,并分析原因;

3. 尝试对比阅读,分析本诗和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的异同。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弃官归隐后的“悲戚”之情,并分析原因; 【教学难点】

尝试对比阅读,分析本诗和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的异同。

一、导入新课:

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阮籍说“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李白说“花间一杯酒,独酌无相亲”。他们都比世俗之人有更高远的志向,不愿随波逐流,因而都难容于世,陶渊明是否也是这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杂诗十二首》(其二)(板书),看看诗人借诗歌表明了怎样的心迹。

一、作家作品: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出身没落的官宦家庭,曾祖陶侃曾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曾做过几年地方小官,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回家,从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元406年)起隐居不仕。主要作品《归园田居》、《饮酒》、《读山海经》、《归去来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感士不遇赋》等。

二、诗歌鉴赏:

学生齐读全诗。

问1:这首诗最直接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词是什么?

明确:最能直接表现情感的是“念此怀悲凄悽”中的“悲悽”一词,即“悲伤”之意。

问2:诗人为什么“悲悽”?(用诗中的语言回答) 明确:“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两句揭示了心怀“悲悽”的原因。具体意思是:时光飞逝抛人而去,空有壮志难得施展。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诗人是如何表现“悲戚”的情感的。

问3:就主旨来看,“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两句暗含着一种什么意思? 明确:“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写的是太阳从西边的大河旁落下,月亮从东边的山岭上升起。这种动态化的日月更替的景象暗寓着时光流逝、岁月不居之感。“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两句写的是:天空中,万里之遥的月亮放射着清辉,浩荡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作者是否想表现月色的迷人和心情的喜悦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问4:“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的心情? 明确:就全诗的情感和主旨来看,“冷”字表面上写的是半夜时分睡觉的枕席让人觉得寒冷冰凉,实际上是写诗人心境的孤寂凄凉。“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两句写的是:气候的变化(天气变得寒冷起来)让人突然明白原来是季节在不经意间发生了变换,难以入睡成眠让人感到是如此的长夜难熬。为什么诗人不能入眠呢?此处似乎仍然没有答案,我们继续往下看。

问5:“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如何翻译?诗人想倾吐心中的什么?结果又怎样? 明确:“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两句说的是:我想倾吐自己的心声,却没有人应和我,我只好一个人举起酒杯劝自己的影子和我对饮。作者到底要倾吐的是什么?结合后文来看,应该是“岁月刀刀催人老、空有壮志不得酬”的苦闷。没有人应和,可以理解为没有人认同、理解诗人的苦闷,这说明现实中知音难觅,故而只好与孤影对酌。

总结:本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位长夜难眠、对酒独酌的诗人形象,抒发了作者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知音难觅的孤寂。

第四篇:古诗《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

古诗《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了解诗意;背诵、默写《己亥杂诗》。

2、积累其他爱国诗。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诗歌领悟古诗的意境。

2、能从古诗内容想开去,想到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人丰富而深刻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并背诵古诗《己亥杂诗》;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己亥杂诗》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意境;感悟龚自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法与学法

教法:点拨、指导法。

学法: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介绍写作背景,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2、适时介绍写作背景。

3、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作者(课件出示)。龚自珍,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二、指导学生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停顿要领,让学生在书上做上记号。

己 亥 杂 诗

〚清〛 龚 自 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2、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

3、现在大家小组间以合作的方式来朗读这首古诗,互相间注意纠错,同时注意停顿,要读出感情来。(学生朗读时教师组间巡视指导)

三、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师:我们读得差不多了,很好!我们要掌握一首优美的古诗,只读出来还不够,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这首诗效果就会很好。下面我们看到书,小组讨论一下,下面几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等会再叫一些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教师用课件出示)

九州 :泛指全中国。 恃:依靠。 喑:哑。 究:到底。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大家讨论了一下,就叫一些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吧!(指名一些小组回答,集体订正,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四、学习古诗,领会诗句含义。

1. 师:好!诗中的一些词语我们理解得差不多了,现在我们就看看诗句的意思吧!先看到第一句诗大概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先齐读一下诗句,大家再小组 3 讨论交流一下,等会再叫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好吧?(教师用课件出示)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大家讨论了一下,就叫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大概意思吧! (指名一个小组回答,师生集体订正,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第一句诗的意思:只有风雷激荡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有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让学生在书上作上记号)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状况的担忧之情。

2. 师:好!第一句诗我们理解得差不多了,我们再看到第二句诗大概是什么意思,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先齐读一下诗句,大家再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等会又叫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教师用课件出示)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大家讨论了一下,就叫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吧! (指名一个小组回答,师生集体订正,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第二句的意思:我奉劝天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束规格,以降生更多的人才。(让学生在书上作上记号)

这句诗表达了内心深处力主改革现实政治的强烈愿望。

五、再读古诗,体会思想感情。

1. 师:大家再读读这首诗,看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出示) 2.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和热切的希望,表达了作者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六、古诗音乐欣赏。

师:我们学习这首诗心情显得有些沉重。好!我们放松一下子,听听古诗音乐欣赏,同时也能加强我们对诗歌的背诵。(教师用课件演示诗歌音乐欣赏2遍,再让学生跟着唱)

七、布置作业。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面布置一下作业。(教师用课件展示)

1、再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课后默写这首诗。

作者姓名:刘小明工作单位:郴州市资兴市汤溪镇皮石完小通讯地址:郴州市资兴市汤溪镇皮石完小邮 编: 423411 联系电话:电子邮件:

曹飞燕 张江南 15364289082 1480369716@qq.com

本论文非抄袭

第五篇:己亥杂诗的原文及翻译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一组诗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己亥杂诗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己亥杂诗

作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注释

1.九州:中国。

2.风雷:疾风迅雷般社会变革。

3.生气:生气勃勃局面。

4.恃(shì):依靠。

5.喑(yīn):没有声音。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12降:降生。

译文

要是这么大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是像疾风迅雷般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局面,毕竟让人心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人才。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死气沉沉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具有壮伟特征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艺术境界。诗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名句。诗人用奇特想象表现了他热烈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风雷”、新生机,一扫笼罩九州沉闷和迟滞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上一篇: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下一篇:主题班会安排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