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铁区间喇叭口段双联拱隧道施工技术

2022-09-11

1 工程概况

北京地铁四号线马家楼~石榴庄路区间全长705m, 沿马家堡西路下方布置, 呈南北走向。区间隧道在喇叭口处通过一段双联拱隧道, 将区间线路由单洞双线大断面隧道过渡到两个单洞单线小断面隧道, 并在喇叭口处设一座施工竖井, 竖井承担向北510m区间隧道的施工任务, 本文重点探讨竖井向北段的双联拱段施工技术。

施工竖井位于马家堡西路东侧主车道处, 施工期间交通道路向西侧改移, 竖井及双联拱段均在围挡范围内。竖井净断面尺寸6.0 m×13.2m, 井深1 8.9 3 m。竖井位于线路正上方, 南与单洞双线大断面相连, 北端与双连拱段相连, 采用明挖逆作法施工, 锚网喷井壁支护。

双联拱段隧道长34.3m, 开挖高6.9m, 宽由12.2m过渡到13.4m, 双联拱中墙厚度由0.8 m过渡到2.0 m;隧道拱顶埋深9 m~1 2 m, 设计采用中洞法施工, 详见图1。

本段地层处于北京市冲洪积平原的古河床内, 自上而下分别为人工杂填土、粉土、粉细砂层、圆砾卵石层、粉质粘土层、圆砾卵石层。隧道周身多半处于砂卵石层中, 仅在隧道起拱线以下约有1~2m的粉质粘土层, 围岩自稳能力差, 极易发生坍塌现象。

根据竖井施工时揭露地层情况, 隧道周身范围内上层滞水、层间水较丰富, 距离地面约8 m~1 0 m及1 7 m~2 2 m。

2 工程难点分析

(1) 隧道浅埋, 周身多以砂和卵石层为主, 含水量大, 自稳能力极差, 开挖后易产生坍塌;采用中洞法分部开挖, 施工中应力转换频繁, 对地层造成多次扰动, 对上方右侧道路结构及竖井结构稳定性不利。

(2) 隧道中部的粉质粘土层, 形成一道隔水层将上下两层富含水层分隔开, 且富含水量较大, 难以疏干完全。

(3) 双联拱段紧连施工竖井, 竖井断面较大, 在马头门处多次破除井壁, 井壁应力变化较大, 安全风险较高。隧道正上方为临时存土场, 右侧为交通繁忙的城市道路, 距隧道外边线仅3m, 施工及交通动载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大。

3 施工方案

3.1 总体思路

根据以上分析, 为保证上方竖井及右侧道路结构的稳定, 同时保证隧道结构及施工安全, 在充分考虑工程所处的环境及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为使本工程顺利完成, 施工方案的总体思路如下。

(1) 为有效疏排隧道所处地层富水, 保证洞内无水或少水开挖作业, 在隧道开挖轮廓线两侧外2m施作φ600mm降水井, 间距6m, 深度至隧道底以下3m。同时为提高降水效果, 在降水井之间及双联拱隧道端头打设φ120mm的孔眼, 间距1.5m, 穿越粉质粘土层, 使上层富水流入下层, 提高降水效果, 以保证隧道无水开挖。

(2) 根据隧道上台阶及拱顶处于砂夹卵石层中, 且含水量较大, 采用小导管超前注浆, 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工人开挖, 最大限度的减小开挖对周边围岩的扰动。

(3) 竖井开挖支护到底结构变形稳定后, 进行马头门超前加固, 分部破除井壁, 保证安全进洞。

(4) 加强监控量测, 强化信息化施工, 及时全面掌握暗挖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对道路及竖井结构的影响程度, 以及支护结构的变形状况。

3.2 总体施工步序

双联拱段紧连施工竖井, 安全顺利进洞是先期施工的关键, 总体施工步序如下:

施工降水→中洞上台阶破口进洞→ (上台阶进洞5m) 下台阶破口进洞→ (中洞中墙施工完成后) 左侧洞上台阶破口进洞→ (上台阶进洞5 m) 下台阶破口进洞→ (左侧洞下台阶进洞10m~15m后) 右侧洞上台阶破洞口进洞→ (上台阶进洞5 m) 下台阶破洞口进洞→保持左、右线开挖面错开大于1 0 m同步向前施工。

4 隧道施工技术及措施

4.1 马头门段施工

(1) 在竖井施工时预先在马头门上方将三榀格栅拼在一起使用, 隧道底部将二榀格栅拼在一起使用, 并在马头门破口断面井壁设置四道格栅立柱, 与竖井壁环向钢格栅连接为一个整体, 形成马头门破口时的门洞。如图2所示。

(2) 竖井完成后, 进行竖井底投点测量, 通过竖井投点定出双联拱隧道在竖井壁的开挖轮廓线。

(3) 采用钢管脚手架搭设操作平台, 沿隧道开挖线环形破槽, 施作双排φ42小导管, 长L=4.0m, 环向间距300mm, 进行超前注浆加固拱部土体。

(4) 超前支护、洞口格栅钢架施作完成后, 喷射C25早强砼封闭破槽, 达到设计强度后, 再沿隧道拱部开挖轮廓线, 环形开挖, 安装下一榀格栅钢架, 喷射早强砼后, 破除隧道格栅钢架下部井壁, 向洞内施工, 依次放入拱部格栅钢架, 网喷早强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在隧道洞口处形成三榀并列格栅钢架。

(5) 井壁砼采用人工配合风镐破除, 洞内采用人工开挖, 尽量减小对土体的扰动, 在上台阶进洞5m~6m后开始施工下台阶。控制开挖台阶间距, 按照短台阶、循序渐进, 稳步前进。开挖前采用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预加固地层, 严格按既定的开挖步序、施工方法组织施工。

(6) 安排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观测, 并作记录, 监测马头门处侧向收敛, 地面沉降值。通过现场监测、观察及时发现, 及时处理, 消除可能出现的隐患。

4.2 洞身段施工

本段隧道采用中洞法分6个导洞施工, 初支施工严格遵守“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基本原则。各导洞施工顺序如图3所示。

4.2.1 中导洞施工

中导洞施工一次开挖到端头, 再从内向外分四段进行防水及中墙混凝土的施工。因本段双联拱为渐变断面, 中墙自洞口向内逐渐增厚, 最薄处厚度由0.8m渐变到2m。中导洞设计开挖断面随中墙加厚而加大, 开挖断面由3.6m×5.9m渐变到4.8m×5.9m。由于中导洞开挖断面外小内大, 且每榀格栅钢架均在变化, 不利于施工及安全。施工时进行了变更, 统一按最大开挖断面进行开挖, 以方便施工, 增大中隔墙施工作业空间。

中导洞按短台阶法施工, 工人开挖, 上下台阶间距3m~5m, 每循环进尺为0.5m。超前φ42小导管, 环向间距0.3m, 长度2.5m, 与格栅拱脚焊牢。超前预注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注浆压力为0.3 M P a~0.5 M P a。开挖完成后及时初喷C 2 0混凝土, 厚约5cm, 临时封闭掌子面, 以防止掌子面失稳而出现坍塌, 然后依次设格栅钢架, 间距0.5m, 挂设钢筋网喷射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钢筋网采用φ6.5@150×150双层钢筋网片铺设于格栅内外侧, 外侧喷射厚2 0 m m以上。

上导初支及临时仰拱施作完成后进行下导施工, 依次为开挖→立设格栅钢架→挂设钢筋网→喷射C20早强混凝土→上下导保持步距3m~5m, 直至双联拱段端头, 进行端头墙加固处理→中洞基面处理→铺设底板及顶面PVC防水板→浇筑C30防水混凝土, 抗渗等级S8。

4.2.2 左右侧洞施工

中导洞施工完成后, 及时对中墙顶与初支之间空隙充填注浆, 控制沉降。待中墙混凝土达到设计值的70%后方可进行左右侧洞的开挖。开挖前必须对中导洞左右侧进行支撑, 以防中墙受偏压产生位移。左右侧洞仍按短台阶法开挖, 上下导拉开步距3m~5m, 左右侧洞必须错开10m以上。超前支护及初期支护参数与同中洞施工。

施工中为减最大限度的减小对上方土体的扰动, 上下台阶均采用人工预留核心环形开挖, 开挖后立即安装钢拱架与临时仰拱, 使上断面支护能够及早封闭成环, 减少沉降。临时仰拱两端通过连接板与钢拱架栓接, 为加强临时仰拱与钢架的连接, 在连接处增加三角钢板焊接, 并及时施作两侧锁脚锚杆与格栅拱架牢固焊接。

二次衬砌施工前先拆除中导洞侧墙格栅钢架及喷射混凝土, 采用工人配合风镐破除, 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中墙混凝土面及中墙顶预留的EVA防水板不受损环, 对防水板采用薄铁皮裹防护, 对中墙混凝土表面用木板或竹耙进行遮挡。

5 双联拱防水施工技术

由于双联拱段纵环向施工缝较多、结构复杂, 故成为防水施工的薄弱环节。防水施工遵循“以防为主, 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以结构自防水为主, 施工缝、变形缝等防水为重点。隧道采用外贴E V A防水板实现全包防水, 防水板外侧设置单层无纺布作为缓冲层。纵、环向施工缝采用背贴式止水带, 对中洞拱顶与拱沟联结处, 预留注浆管注浆。详见图4。

6 监控量测

监控制量是浅埋暗挖中洞法施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本工程情况, 建立了监控量测体系, 重点对地表下沉、拱顶沉降、净空收敛等项目量测。施工期间对该段隧道上方地表道路及竖井结构的位移沉降实施监测, 并对可能发生的危及环境安全的隐患提供及时、准确的预报,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确保安全。

从监测结果看, 左右侧洞进洞破壁施工时, 竖井及上方地表沉降较大, 而其余导洞的施工, 对地表影响较小, 安全进洞后对竖井壁及上方地表的影响逐渐减小。

该段隧道施工时监测结果:地表沉降值:1 6 m m~2 8 m m, 特殊点4 5 m m, 拱顶沉降为30mm~49mm, 特殊点为55mm, 洞内收敛值为1 3 m m~2 2 m m, 竖井收敛为8 m m~11mm。均控制在设计允许及预留值范围内。通过监测结果, 证明了以上步序、措施有效的控制了地表沉降和隧道结构变形。

7 结语

(1) 对于区间隧道喇叭口段紧连施工竖井的双联拱隧道结构, 施工过程受力情况复杂, 有效控制沉降是重要又关键的问题。

(2) 施工中应坚持“早封闭, 勤量测”的原则, 一方面通过加强超前支护, 合理安排施工步序, 分部开挖, 初支及早成环。另一方面加强监控量测、及时反馈, 指导施工, 确保在安全的前提下顺利施工。本文通过对双联拱段施工技术的探讨, 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摘要:本文以北京地铁四号线马家楼至石榴庄路区间喇叭口段双联拱隧道施工为例, 介绍紧连竖井段双联拱隧道施工技术, 探讨中洞法的施工关键及技术措施, 为以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拱借鉴。

关键词:浅埋暗挖,双联拱,中洞法,监控量测

上一篇:新课程下怎样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下一篇: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