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方面毕业论文

2022-05-12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安全方面毕业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消费也越来越高。汽车的出现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所以它很快地占据了市场。但另一方面,它的出现使行车数量剧增,交通拥堵的情况显著,以至于交通事故越来越频繁。因交通事故而出现的伤亡人数剧增,这使汽车安全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第一篇:安全方面毕业论文

高校实验室安全方面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分析了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面临的问题,明确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构建严密、顺畅、协作的实验室安全体系,确立条理清晰、职责明确的管理模式,明确责任具体、操作可行、环环相扣的制度内容,在具体的执行中抓住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扎实开展实验室安全工作。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体系;安全教育;绩效评价

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近些年来因为实验室安全导致的安全事故也屡见不鲜,由此造成物品财产重大损失,甚至人身伤亡,极大的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工作对于高校的管理来说确实是一个既重要又容易忽略的工作,重要是说管理者和相关责任人员都知道实验室安全事故重大,容易忽略是因为它在高校事业发展中不是决定性、关键作用的工作,容易因为其他工作的开展而搁置。基于上述现状,教育部、环保部、安监部门以及各省(市)政府部门极其重视实验室安全工作,从不同的角度、层面下发了关于实验室安全方面的通知、制度和法规。如何抓住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牛鼻子,找准实验室安全工作内在的推动力,是各个高校相关管理部门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文献[1]指出了实验室安全存在的因素,文献[2-6]从不同的角度系统讨论了实验室安全体系,文献[7]从实验室安全准入的角度阐述了该校的做法,各个高校也加强了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工作的力度[6-10]。由此可见,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从实验室安全的内涵,实验室安全体系的构建、实施与评价等方面、全方位、系统思考此项工作。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面临的问题

目前各个高校都知道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在机构的设置、制度的建立等方面都明确了对实验室安全方面的要求,但是从系统、全面的角度去考虑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问题,还存在许多值得优化与健全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识有待加强

实验室安全工作是高校教学、科研活动中的不可缺少但又容易让人忽略,做起来又感觉繁琐的事情。它在实验室管理中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一是它无法在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中产生直接的效益,因此在师生中很难引起高度的重视;二是管理难度大,执行效果不理想,从涉及的管理部门来看包括处置公司、政府环保部门、校内保卫、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资产、后勤、招标以及审计等多个部门的协作,管理的内容涉及人员、物品、设备,处置的程序包括使用、收集、保管、处置等等。虽然高校建立了组织机构、制定了相关制度,做到了“目标明、内容清”,但执行过程中避重就轻、变形、甚至不到位,执行效果不理想的情况时常出现。比如实验室安全的落实与督查,目前师生在基本的用电、用水以及防火、防盗等方面都基本到位,对于实验操作的规范、药品使用与保存、废弃物处置的监管等问题却容易忽略,作为监管部门在督查具体实验室安全过程中,對于处置过程中复杂、繁琐、高危的环节也不愿意下大力气管理。

(二)存在管理职责交叉边界不清的情况

各个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大致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安全保卫部门和后勤部门,在管理职能上上述部门各自负责一块,但是在管理内容的边界问题上容易出现边界模糊、职责不明的问题。比如剧毒药品试剂的使用与处置,从资质管理、购买管理、使用管理、回收管理、废弃物处置必须环环相扣,做到“人清、物清、源清和去向清”,这项工作从实验室管理的角度由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从公共安全的角度安全保卫部门必须对其进行监管,从废弃物处置来看后勤部门也必须参与其中,由此造成看似都在管其实都不好管的局面,容易形成安全管理百密一疏的“真空现象”。

(三)实验室安全的内涵需要扩充

目前高校对实验室安全主要界定在实验过程,操作的安全以及实验设备的安全两个方面[1-5]。从近期各类实验室发生的安全事故来看,实验室安全不仅仅包括上述内容,实验室安全的定义应该界定为围绕实验操作相关的一切人、事、物品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安全影响,因此实验室中人的因素、与实验器材配套的物品的因素、以及由于实验活动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因素都应该纳入到实验室安全的范畴。因此实验室的安全应该包括:一是实验室基本的防火防盗安全;二是实验用品的采购、保管、使用以及废弃物处置的安全;三是实验过程中操作的安全;四是实验设备的安全等。目前由于实验室安全内涵与外延过于狭窄不够全面,也是导致实验室安全工作不到位的原因。

(四)存在制度设计考虑不全的情况

由于实验室安全的内涵考虑不周是导致制度缺失、体系不全以及管理不到位的重要因素。目前很多高校已经从实验室准入、实验药品以及实验操作和基本的防火防盗等方面制定了相关的制度,这些文件制度更多关注的是实验室进入以及实验室安全过程中和基本实验室管理方面的安全问题,但是从全过程、全方位的角度考虑实验室安全工作,则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实验室活动导致的环保问题以及相应的分类别的处置机制与措施、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处置预案等等。

(五)处置处理难度大

实验室相关废弃物与一般垃圾的处置有其不同的地方。一是药品必须分类存放,切忌反应物同放,剧毒物、爆炸物与一般废弃物混放;二是包装方面必须单层码放、挥发性物质必须密封存放;三是运输方面必须要有环保、交通运输部门相关的许可;四是处置方面不能随意丢弃、必须要有资质的公司进行处置、公司处置业务也有业务半径和处置实效。以吉首大学为例,学校地处湖南西部并跨两地区办学(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目前在该校办学的两个地区都没有专门的废弃物处置公司,有资质的公司在湖南长沙,往返学校将近1000公里,由于牵涉到不同地区,废弃物处置中转运与接收各个环节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的对策

层层落实,明确责任,构建严密、顺畅、协作的实验室安全体系:

学校从组织机构、制度规范、考评与监控、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准入、技术支持与维护5个方面,明确实验室安全组织与管理、监控与考评、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准入,构建实验室安全体系。从与实验室相关的人员、物品、操作、处置等方面明确执行规范,围绕组织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确立应急处置预案,确保涉及到的个人、单位,责任之间责任具体尽量不要有交叉与重叠,从点、线、面多角度、全方位明确了个人、二级单位以及学校职能部门之间的权责。

1. 构建“点面结合,协同配合”的管理队伍。明确了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以及安全指导与督查组,领导小组主要针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相关的规划、协调;工作小组主要是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落实具体的工作内容;督查组主要是对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工作、部门职责的完成情况进行督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2. 明确“三横三纵,职责明确”的管理模式。“三横”主要是主管部门之间工作联动、协商机制与权责划分机制,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与保卫部门,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与后勤部门,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与科技部门之间相应的通信、协作机制;“三纵”主要明确责任主体与管理主体,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学校具体负责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二级机构)与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学院具体负责实验室管理與建设的机构)、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与实验室、实验室与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师生,三纵从实验室安全业务、责任主体方面进行了明确,首先是学校与学院签订相关安全责任,学院根据各自特点分别与自己的实验室签订安全责任,实验室与实验室的学生、老师签订安全责任,这种模式让管理责任逐步传递、具体任务逐步聚焦,做到把内容逐级分解、责任逐级传递。

3. 明确“谁主导、谁负责,谁牵头、谁处理”的工作机制。实验室安全在管理职责中免不了存在职责交叉、管理重叠的情况,在物品、仪器的使用中各个环节也不免存在多级传递、多人使用的情况,学校按照“谁牵头、谁处理”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单位、配合单位的工作内容和权责划分;按照“谁主导、谁负责”明确物品使用、仪器操作中具体个人的权责。拿实验药品的管理与使用来说,明确由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具体牵头负责,各个学院的使用必须在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备案、审批,涉及到剧毒、易制毒和易爆物品还必须到保卫部门审批、备案;学院使用明确“双资质”,即自己的使用资质和供货商的供货资质,药品的管理实行“四签字”(使用人签字、保管员签字、实验室主任签字、学院主管领导签字),使得药品和相应包装物的管理达到“三明”(来源明、领用明、处置明)的要求。

三、建章立制,明确实验室安全任务与内容

1. 无死角、全方位制定安全管理与监控的规范。制度建设是实验室安全保障的重要内容,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考量: (1)实验室安全各个过程(安全教育、安全准入、实验过程、实验废弃物管理);(2)实验室安全涉及的关键环节(实验设备准备、药品使用与保管、实验操作、实验室安全处置预案);(3)实验室安全涉及到的重点人员、部位和事件(实验相关的师生,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准入,实验室操作安全,实验室物品及废弃物安全);(4)实验设备基本的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依据上述原则,制定制度与规范,编织安全的密网,从实验室人员、工作内容、操作规程、药品仪器的使用、环境安全、监督与评价以及处置预案等方面明确实验室安全的红线,标准的高线,责任的底线。

2. 明晰“责任具体、操作可行、环环相扣、成效可量”的工作内容。“责任具体”是说在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工作内容一定要具体不能模棱两可,“操作可行”是说在安全工作的方案要能够在实际情况中运用,“成效可量”是说评价安全工作的效果要实际,杜绝可能、大部分、几乎、一般等模糊的界定,“环环相扣”是指在涉及工作内容的边界、交叉区域、工作环节的转换环节一定要责任到人、任务到岗、物品来去要明。还是拿实验药品使用与管理说明,明确药品准入实验室的条件必须是围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进行采购,明确采购的商家必须要有销售资质、使用的学院要有使用资质,药品使用明确“四签字、三明确”制度,通过上述机制明确了使用人的责任、权利与义务,明晰了物品使用的资质、流向。

四、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与监控,落实实验室安全工作

(一)落实实验室安全教育

一是明确安全知识分类,确定规定性学习内容,明确各学科专业安全教育的重点。比如吉首大学根据学校专业、学科特点把安全知识分为基础类(防火、用电、消防等)、化学类、医学生物类、电器类、特种设备类、机械建筑6大类,同时规定文科类专业安全教育的重点是基本的防火、用电等知识,医学类、理科类、工科类专业的重点除了基础类外还应包括相应专业实验室安全类别知识的学习;此外,学校已经明确把安全教育环节作为大学生学业学分中的必修环节。二是以活动为载体强化安全教育,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与团委举办安全知识抢答赛、安全环保标识设计大赛等,与学校保卫部门、地方安检、环保部门联合举办安全防护演练(防火、防污染、防爆)、环保知识和药品安全(安全处置规程、安全环保法规)的讲座和实训等等。三是以信息手段为载体开展灵活多样的安全教育,学校专门建立了实验室安全网并将其纳入到智慧校园的统一管理中,依托无线WIFI平台开发了手机APP学习端,网站上设置了政策法规、通知公告、在线学习、在线练习、在线考试,实现了安全教育信息全覆盖。此外,学校以媒体作为宣传平台,广泛宣传各个学院在实验室安全教育方面的典型做法、典型经验、典型人物,达到学院相互学习、比学赶帮的目的。

(二)落实实验室安全准入

实验室安全准入包括实验室人员准入,设备准入和药品的准入。设备准入包括设备的参数要符合实验要求的各项规定、设备对环境、人员的影响要达标,设备的负荷要达到实验室规定的负荷标准,设备电气要求以及与其他设备兼容等情况;药品准入是指药品使用与销售资质是否齐全规范,药品是否与实验室承担的教学、科研活动相关,药品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是否到位,药品相关废弃物处置机制是否完整等;人员准入,主要是指与实验室、实验操作相关的管理人员、师生的准入,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有相关专业背景、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必须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师生进入实验室是否通过了基本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测试和学习等等。

(三)抓好实验室安全操作的关键环节

实验室安全操作应该包括实验室安全一般性防护、药品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和废弃物的处置、实验室安全事故预案、实验室安全督查。实验室安全一般性防护主要是指基本的防火、防电的安全工作,一定要做到人走电断、火关;药品管理的关键是抓好药品采购、保管、使用和回收处置的四个环节;仪器设备管理主要是做好仪器设备各类性能指标的维护、监测,设备仪器使用是否按照规程操作;废弃物处置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应该按照“分类收集、集中存放、分类处置、统一处理”的原则进行,在收集过程中一定要按照酸、碱、有机溶剂、有机固体、无机盐、氧化性、还原性、剧毒以及生物等进行分类,并注意酸碱不能同放、还原与氧化物质不能同放等,对这些废弃物的处置必须通过有专门资质的处置公司回收统一处理。实验室安全事故预案是指在安全事故发生时个人防护处理措施、部门协同处置机制等等,关键就是要把事故造成的危害、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实验室安全督查,这是落实实验室安全工作和工作实效的有力抓手,督查的关键是关键指标要明细、具备可操作性,建立限期整改制度、约谈制度、一票否决制度等等。

五、結束语

实验室安全工作政策要求高、技术标准严、工作内容繁、过程操作杂是各个高校亟待解决并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其工作的要点无非是围绕与之相关的人、事和物展开,只要针对实验室安全相关的事物主体,明确责任、细化要求、落实执行,必然可以将实验室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武晓峰,闻星火.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81-87.

[2]李丁,曹沛,王萍,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3):274-277.

[3]秉良,汪进前,李五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1(8):419-422.

[4]温光浩,周勤,程蕾.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53-154.

[5]孙立权,范强锐,陆捷.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科学仪器,2008,11(2):126-129.

[6]罗一帆,汤又文,孙峰.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47-150.

[7]李秀珍,李勤,王征.落实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保障实验室安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3(3):201-203.

[8]孙艳侠.试论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1):130-131.

[9]刘志伟,陈毓梅,王云龙.构建安全环保、以人为本的实验室安全文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359-360.

[10]温涛.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确保学校安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9):149-151.

作者:李建锋 鲁荣波

第二篇:电子技术在汽车安全方面的应用

摘 要: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消费也越来越高。汽车的出现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所以它很快地占据了市场。但另一方面,它的出现使行车数量剧增,交通拥堵的情况显著,以至于交通事故越来越频繁。因交通事故而出现的伤亡人数剧增,这使汽车安全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再加上国家在法律上的支持,促进了专业人员对其更加深入的探究,通过对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其在驾驶安全方面有了更大保障。经过研究与探索,现从改善汽车安全性能的设计总结如下,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技术 汽车安全 应用

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使产品更加信息化,这也使得汽车行业加大了对先进技术的利用。科学准确地使用电子技术有效地提升了汽车在行驶方面的保障,这也从另一方面带动了汽车行业的发展。为了在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满足人们的需要,各行业都在努力地改进自己的产品,使其尽善尽美,在这些采取的方式中,电子技术成了必不可少的基础。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是电子技术在汽车安全中主要表现的两种类型,这两种系统相辅相成,成为了汽车安全系统的必要象征。

1 主动安全系统

主动系统的功能在于预防。该体系储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并会自动在出现故障时启动解决方案,所以这项体系的应用切实可行地减少了事故的发生。该体系重点体现在三点:制动措施、驱动措施和转向措施。

1.1 制动措施

电子制动力措施(EBD),体现的是通过对比汽车制动时产生的轴荷转移的差异,对前、后轴的制动力组合进行自动调节,以此来搭配制动控制装置,以达到改进产品制动过程中更加稳定的效果。当汽车进行紧急刹车时,由于方位的原因,它对地面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导致了因紧急刹车而引发交通事故的现象。但通过对电子技术的利用,明确地排除了这些限制因素,这就有效地在行车安全方面做出了改善。

1.2 驱动措施

電子驱动力措施(ASR)是采取牵制驱动轮运行形态的方法来获取尽可能大的驱动力和稳定性的方式。行驶在摩擦力较小的公路上时,变速操作都会引起车胎打滑,它的滑转率的增加就会导致对路面的附着力减小,从而导致汽车的稳定性越来越差,以至于操作者很难控制车身致使交通事故的发生。但假如将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和ABS结合在一起,它们发挥的安全性能就会较以前大大提高。TCS和ABS能够一块被用在车轴上的轮速传感器上,而且能同步于汽车的电脑上,起到检测车轮转速的作用,如果低速行驶时出现打滑现象,TCS就能马上发出指令,利用ABS系统来降低车胎的滑动。如果当快速行驶过程中车胎出现滑车现象,TCS则会马上反应给汽车的控制系统,通过命令使汽车减速,从而防止汽车因打滑而失去控制,也有效地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1.3 转向措施

电子转向措施通过限制行车时的转动程度来增加行驶的稳定比率,这种体系利用测量方向盘转动方向的设备、测量加速度和横摆率的感应器,来判断操作人的真实行驶与判断出车辆的实际转向状态与驾驶员的转向目标之间的差异,利用制动系统来实现相应车轮的制动,增强车辆打方向盘时的稳定性和操控性,保证车辆进行高速转向时或者是短时间来回操作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被动安全系统

被动安全系统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后尽量减少伤亡以及财产损失的一种事后保障措施,主要内容有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睡眠驾驶警报、智能车速控制和盲区监视警报等多项功能。

2.1 安全带与安全气囊

近期,某奔驰公司发明制造了一种能够有效增强驾驶人员在行驶过程中安全性的智能安全带。驾驶人员在打开车门准备上车的时候,智能安全带系统会自己弹出来提醒行车须系好安全带;另外,安全带锁扣的位置还增加了照明装置,帮助驾驶人员迅速安全地系好安全带;如果驾驶人员把锁扣锁上,安全带会启动自动收缩功能,确保行车安全。另一种新型产品是车载智能安全气囊,在传统的安全气囊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传感器设备,跟检查出驾驶人员的身体情况,分析计算机采集到的数据同时控制安全气囊的膨胀程度,更好地发挥保护驾驶人员的作用。

2.2 睡眠驾驶警报

经过调查可以发现,疲劳驾驶极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世界上发生的交通安全事故其中的24%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德国宝马汽车公司正在研制开发一种能增强行车安全性的睡眠驾驶警报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少疲劳驾驶事故的发生频率。睡眠驾驶系统能够对驾驶人员的开车状态进行分析判断,检测驾驶人员是否处于睡眠驾车状态。驾驶人员若是处于将睡昏睡状态是,该系统会发出提示的声音,同时亮起警告灯来提醒驾驶人员来调整自己的驾车状态;若是驾驶人员正在睡觉状态,这个系统就会开启其特有的座椅震动开关来叫醒驾驶人员,以免出现交通事故。如果驾驶人员没有被唤醒,这个系统就采用电子技术控制油门的方法强制停车。

2.3 智能车速控制

在2015年4月的时候,由福特汽车公司研制开发出了一种能够按照所读取的最高限速信息来控制汽车油门的新型智能车速控制设置,这种新的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超速行驶所引起的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这种新型安全系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技术:第一方面是驾驶人员能够人为手动决定在行驶过程中的最大速度,并且保证其在安全行驶所规定的范围之内;第二方面是相关的交通信号识别技术,这个系统不仅可以主动识别最高限速以及超车限制等有关的交通信息标识还能按照其所识别的交通信息来控制行车速度。汽车超速是导致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而且其引起的事故伤亡和以及财产损失是极其严重的。利用福特汽车公司研发出的这种新型安全驾驶辅助系统在减少超速驾驶现象的同时,还增强了驾驶人员在形式过程中的安全。

2.4 盲区监视警报

视线盲区存在于驾驶员进行行车、停车以及倒车的操作过程中,驾驶人员在这些过程中需要及时地发现道路上是否有障碍物、行人以及孩童,防止出现交通安全事故。由于这个问题的出现,美国某家汽车制造公司针对这方面研制出一种盲区警报设置,该系统的主要原理是利用位于汽车前后保险杠发射和接受超声波进行前方道路情况信息的采集,然后把信息传送给驾驶人员,从而避免驾驶人员出现视线盲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碰撞的发生率,以此来达到提高道路安全性。

3 结语

随着人们对于物质文化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汽车行驶方面也受到了民众的广泛关注,电子技术是现代社会新生的科技产品,对提高汽车安全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技术在降低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方面有显著的帮助,提高了汽车的质量以及安全性能,降低了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电子技术不仅增强了汽车整体的安全性能,而且还为我国的汽车制造行业开辟出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促进了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和经济方面的创新、合理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龚培康,万沛霖.电子技术在汽车安全方面的应用[J].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报,1997(1):3-9,13.

[2] 胡双陵.电子技术在汽车安全方面的应用[J].品牌,2015(3):165.

[3] 张明.电子技术在汽车安全方面的应用[J].国外汽车,1991(3):55-59.

[4] 刘峰,富钢,牟晓东.计算机控制技术在汽车安全方面的应用[J].辽宁经济,2007(9):58-59.

作者:姚远 王楠

第三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安全控制方面

摘要:随着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各地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兴起,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大量建筑工程的建造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层次,但同时也暴露出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少隐患,有的甚至还处于较为混乱无序的状态,亟待矛盾问题的解决,安全隐患背后存在的问题很多,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希望给相关专业人士以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

1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1 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效益提升

建筑工程施工的工种复杂、施工人员多、施工干扰因素多样化,以及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素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需要通过加大施工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来实现。同时,从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来看,每个建筑工程的规划与施工,是以满足城市发展与公众的居住等需求为目标的。因此,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可以更好的促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在树立实施意识的前提下,通过加大安全培训与监管,及时的帮助施工人员发现隐患,促进施工主体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

1.2 降低建筑工程施工的成本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安全管理是一把保护伞,是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先决条件。对提升工程效益、保障施工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缩短施工的周期、提高施工的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成本来看,有效的安全管理能够降低施工人员的人力成本、降低机械设备成本、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工作开展的时候,建筑工程施工的隐患排查是管理的主要内容,要在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的基础上,来全面的排查施工中的安全隐患,促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

2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安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意识淡薄

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非常的多,而这些人员大多数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按照规范操作,使得施工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管理意识淡薄也是施工管理的一个难题,表现在施工人员不服从管理,对于管理人员的要求采取的是不抵抗不执行的态度,这些因素使得管理制度不能够有效的执行,施工的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这些都会对建筑施工的质量造成影响。

2.2 人为因素问题

只有重视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观念和安全责任感,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保护进行大力投入,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更加科学化与完善化,尽力将建筑工程安全提高到最高程度。因此,要促进建筑工程安全管控,首要工作就是要抓好人为因素,提高建筑工程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责任感,这对于建筑施工安全有着很大意义。

2.3 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在确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案的时候,出现了一人说了算的局面。这主要表现在有些管理人员在该领域工作的时间长,人脉比较广,资历比较深,所以在进行工程管理的时候,主要是“一家之言”,没有征求大家的看法,有些时候即使听取了大家的想法,也没有采纳或者积极遵守,这样就让工作人员出现懈怠,好的建议和意见都不会出现,长期如此造成的不良后果,在较短时间内是无法弥补的,在以后的工作中,还容易出现内部的冲突,内部的不团结势必会影响整个工程管理工作的成效。管理工作的实际完成过程中,有些工作体系本身存在着重大的漏洞,责任划分不清晰,工作人员对于自己的责任不是很明确,导致在实际的工作任务上,并不能选用合适的方式来应对,在出现问题时,经常会出现相会推卸责任的情况,这些情况造成的管理损失,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处理。不仅没有吸收先进的理念,也没有融合先进的管理手段,大多数的管理行为都是依靠个人经验来完成的,严重的缺乏科学性,这样很容易造成执行的过程中,管理方案本身存在问题,让工作出现比较大的偏差。

3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安全控制措施

3.1 建立健全管理体系

只有加强施工管理及安全控制方面的工作,才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而施工质量决定了建筑企业能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绝对的优势,所以建筑企业一定要重视施工管理及安全控制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施工管理的体系,管理制度要采取高层牵头,中层根据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要确保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管理制度要细化,明确的规定每一位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任务,要责任到人,然后实行奖罚制度,对于责任心强,管理效果好的人员给予奖励,对于一些管理没有切实的执行管理任务,管理出现纰漏的人员要给予严厉的处罚,可以对其他的管理人员起到警醒的作用。另外,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管理部门要设立专门的监管小组,这些人员要轮流的在施工现场进行监督,确保施工人员是按照安全标准进行施工,一旦发现违规操作的要及时的上报并且处理,这样就能确保施工的规范化。监管人员直接面对的是施工现场,发现一些安全隐患问题要及时的汇报,这样管理部门就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管理的有效性。

3.2 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所有人員的安全意识

施工人员在施工单位进行工作时,应合理享受全力,合法履行义务,扮演好职业角色。在工程管理机制中建立现场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度,可以将各个等级工作人员的权限进行合理有效的划分与管理,能够有效起到规范施工人员的作用,各在其位,各谋其政。将工程责任有效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我们要从以下三点来着手提高提升施工人员的素质:(1)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要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施工的意识。(2)要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安全施工的讲座,鼓励员工积极参与。(3)在企业中实行持证上岗的制度,要组织没有取得证书的施工人员参加施工培训。

3.3 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环节的科学安排

建筑施工作为一项涉及内容多、工程量大的项目,需要通过优化建筑工程施工的环节、执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制度,来提升安全施工的落实。例如:通过优化材料进场时间与基坑开挖的时间,来保证两者之间的独立性与互不影响,实现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顺利推进。同时需要结合不同的施工环节特点,来创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各个施工环节之间的衔接,来实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明晰化、制度化与责任制。

3.4 制定建筑施工安全应急预案

安全应急预案在建筑工程施工各个环节的原则基本一致,但是根据不同的施工环节,安全应急预案的设计以及实施也是不同的。做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应急预案的设计以及实施,首先要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相应的调查,根据不同的施工安全程度,进行相应的应急预案的设计以及实施,保障建筑工程施工做好基础。其次,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设备保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模式、安全管理目标、安全管理的措施在全面的创新。通过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安全监督工作的落实等措施,来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及时。为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大对安全标准、施工技术、施工监管的力度,从安全培训、安全责任规划、安全目标等着手,来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田高超,章臣根,李叶明.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建筑安全,2012,04:4-6.

[2]黄立文.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若干问题[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2:34-37.

作者:戴伟

上一篇:汽车服务工程论文下一篇:小学教育叙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