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论学习笔记

2022-07-07

第一篇:教学理论学习笔记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译者序

佐藤学先生在为本书中文版所写的序言中将现在正在进行的这场教育改革

称之为“静悄悄的革命”。他极其深刻地指出: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教 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 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 命”。“这场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就绝非是一场一蹴而 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 成 果 。”

他把自己融入到学

校的教师和学生中,“与教室里的学生和教师同呼吸”。他说:“在想观察什么之 前,先把自己作为教师中与大家共同生活的一员。如果我没能与教室中与大家共 同生活的一员。如果我没能与教室中的一个个学生和教师共鸣的话,那么,真实 而生动的观察使不可能的。”当我翻译到这些句子时,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和惭 愧几乎同时产生。我禁不住问自己:我们该怎样做教授?该怎样做教育研究?

在教室里,与对物对人的冷漠做斗争的实践,应成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中心课题。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的学习。

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

要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话,既不是追求“自学学习”,也不是让教室解体为零零散散的个体。

学校应成为“学习共同体”,在教室中要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在传统的“阶梯型”课程之外创造“登山型”课程。

当综合学习中创造出的学习与学科学习的改革结合起来时,综合学习实践就有可能导致教育课程的整体改革。反过来说,综合学习不管开展得多么好,但如果不能推动学科学习的改革的话,则可以说课程改革就没有成果。日常的学科学习的改革才是中心课题

作者序(中文版)

这场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就绝非是一场一蹴 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 的成果。正如本书所叙述的一个个事例那样,在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历史观上, 日本的教师正在边体验改革过程中的各种混乱状况,边摸索着新的学习方式。应 该说,这种混乱局面决不是坏的征兆,因为一个多世纪以来,日本学校的革命一 直是在中央集权的控制下大一统地进行的,而现在正在进行的学校教育的“静悄 悄的革命”则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 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 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与教室里的学生和教师同呼吸,这是我观察的出发点。

教学是充满活力的,如果我没能与教室中的一个个学生和教师共 鸣的话,那么,真实而生动的观察是不可能的。

前言

改变教学的教师们

对教学的反思和经验的相互交流成了每位教师成长的食粮。改变教学、改变 学校的条件决不是遥不可及的,而使其实现的条件乃至在于所有的教室中,存在 于所有的学校中。而从哪里开启这一可能性呢?在本书中我将通过本人的经验, 来探索改变教学、改变学校的道

Ⅰ 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

一、教室里的风景——关于“主体性”神话

1.教室

每个教室都有一个个固有的风景。

在本章里,我想揭示教室里发生的小事的大意义,所采用的素材是在哪个教

室里都看得见的日常小事。通过解读这些小事里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来重新审视 每天的教学活动,并以此为切入点,向改革教室迈出新的一步。 2.“主体性”神话 3.悬在半空中的主体

培育学生成为自立的、自律的学习者是教育的一大目标,对此谁都不会有

议。而所谓“主体性”神话却是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与教材以及学习环境等割 裂开来,让教育成为仅仅针对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等学生自身的性格取向来 进行的神话,成为把学习理想化为只由学生内部的“主体性”来实现的神话。与 这一神话不同的是,在欧美,“主体(subject)”这一概念是作为“家臣、从属” 的意义来考虑的,这样一来也许就明了了。在欧美,神、自然、国家、真理、民 众的意志等,由于成为超越自身的从属者,而被认为获得了“主体性”。学习的 “主体性”要求的“谦虚”正是源于这样的“主体=从属”的思想根基。不过 在我国完全没有“主体=从属”的思想方法。我国“主体性”的意思,可以说, 是从一切从属关系或制约中获得自由,完全根据自己内在的思想而行动。这样的 “主体性”不成了“我行我素”了吗?进一步说,这样的“主体性”难道不是丧 失了其应有的从属关系而成为悬在半空中的“主体”吗? ——WA: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主导很关键。 “主体性”神话是在将教学中的“自学自习”理想化后,将“自我实现”或

“自我决定”等理想化之后产生出来的,即让“自学自习”、“自我实现”或“自我决定”均体现独立自学之理想。但是,在教材、学生、教师等同时介入的教学

过程中,单将其理想化是不行的。学生自立、自律的学习必须在与教师的互动中 , 在与教材、教室中的学生以及学习环境的关系中来加以认识。学习只在与教师、 教材、学生、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才能够得以生成、发展,儿童的“主体性”不 是和这一切毫无关系而独自起作用的,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等也不是在这些 关系相互作用之前就存在的。 4.应当讨论的问题

二、产生主体性假象的温床――教学中的形式主义

1、手势

2.束缚思考的东西 3.主体性的假象

日本小学教室里的特征是“闹哄哄”(发言过剩),而初中、高中教室的特征 是“静悄悄(拒绝发言)”。因工作关系,我常常陪伴欧美各国的来访者到学校去 参观,问及客人的第一印象,都谈到这两个特征。每年我去访问海外的学校,观 摩了很多的教学,比较之下也认同他们对日本教室的印象了。这究竟是为什么 呢?看来是因为在欧美小学里,学生是从小声的不甚清楚的发言开始起步的,进 入初中,高中后,越往上走越能活泼地、明确地发表意见或表现自己,渐渐地成 长起来。与此相对,为什么日本的小学里闹哄哄的发言过剩的学生到了初中、高 中后就会表情麻木、拒绝发言、沉默不语了呢?这一问题也许是重新审视我国的 教学时最大的问题之一吧。

造成这一现象有若干原因,诸如班级人数、一统化教学形式、讲究效率的课 程等等,由制度性约束而派生出来的问题相当多,但是决不仅止于此。学校(教 室)的文化,追求虚假主体性的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等,不也是很大的问题吗?可 以这样来看:如果在幼儿园、小学时代过分地强加以虚假的主体性的话,到了初 中、高中后,学生就会尽全力去反抗小学时代被驯服出来的虚假主体性,从而使 他们不可能实现自身的自由成长。如果的确是这样的话, 那么造成学生到了初 中、高中就拒绝发言,常常面无表情地坐在教室里的情景,就不仅仅是初中、高 中任课教师的责任了,幼儿园、小学的教师也必须对此负责任。

除了“手势”之外,追求虚假主体性的教师的意识和由此意识而产生出来的

教学形式主义渗透了我国教室的每个角落。上课从“起立!敬礼!”开始,到“起 立!敬礼!”结束。尽管这个“起立!敬礼!”现已演变为“从现在起,开始上第 ×节课了”的委婉的表现形式,但是其本质仍然与过去是一样的。从座位上站起 来发言的情景在欧美诸国早已基本上消失了,但在日本却还是大多数教室里常见 的现象之一。还有,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补充”这个词在日本的许多教室 里流行起来。然而,如果是表现自己的一种理解方法或者想法的话,无论其发言 怎样,应该是没有什么好“补充”的。再有,在一部分教师中正在实践着一种指 名方式,即发完言的学生一定要指名下一个学生,这也可视为虚假主体性现象的 一种表现。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其实是可以马上得到纠正和克服的。

说起来,在追求虚假主体性的教师的意识深处,有着与学习的活动或内容无 关的、想轻松方便地控制教室、维持秩序的欲望。 教师应当摆脱那种在授课中只想达到快乐目的而迁就学生的想法。允许进度慢一点,允许学生发言模糊一点。解决这个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开端是教师应意识到,自己站在教室里是在和学生一起“共度愉快的时光”。如果这样认识的话,教师就可以从单方面地要求学生发言的想法中跳出来,而转变为在组织、引出学生发言之前,仔细地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

三、以“应对”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超越“主体性”神话 1.润泽的教室

在“润泽的教室”里,教室和学生都不受“主体性”神话的束缚,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够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得到承认。“润泽”这个词表示的是湿润程度,也可以说它是表示了那种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肌肤的感觉。“润泽的教室”给人的感觉是教室里的每个人的呼吸和其节律都是那么地柔和。 2.作为“被动的能动性”的主体性 再进一步说,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能力。这看起来好像离得远些,其实却是一条捷径。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变得丰富起来,而不是相反。 3.“应对”的活动

4.以“应对”为中心的教学

能生动地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师在对学生群体讲话时,能做到与一个一个的学生展开对话,而不是以群体为对象进行谈话。因为在教室里的是一个一个的学生 ,而不是铁板一块的学生群体。

四 、“应对”的教师的身体和言语——倾听学生的发言 1.在某次研究会上

第二篇:学习笔记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

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说课

两个层面

课: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对课提出了要求 说:部分标准涉及说的内容,没有完整的要求 是对教学设计的阐述,未区分是课前还是课后

在说课过程中,需要提供证据;以事实为准,强调落实 教学设计 50%的权重

强调是一次好课 从4个方面进行评比

教学目标与内容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内容 教学目标准确、具体,可操作 符合工作、大纲要求; 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学时内能够实现,便于检测

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内容符合要求,符合认知规律;

不能照本宣科,要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序化 教学设计——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得当,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教法、学法 教法符合原则,学法指导符合学情;

教学组织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恰当运用合作学习方式,强调协作与交流 根据内容与目标选择组织方式;

学生合作与主动学习能被教师激发出来 策略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充分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1 情境创设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优化教学过程

情境符合工作实际(专业课)或贴近学生实际情况(公共基础课); 环节符合教法原则,循序渐进、自然;

信息技术与资源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合理运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服务 根据信息技术手段,调整师生角色,优化过程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2 运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或解决教学环节中的问题,作用明显,体现“做中教、做中学”

使用信息技术突破难点;

重点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结合紧密,强调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建构; 某个特定教学环节,应用信息技术方法巧妙,突出学生主体性; 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准确把握符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及职业技术操作规范的评价内容和标准,有效开展教学评价,并恰当运用信息技术 评价符合课标(大纲)要求; 评价符合职业操作要求(专业课); 评价有利于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

评价运用信息技术,反馈及时,促进学生学习

内容呈现

20%的权重

强调是课与说的结合 从3个方面进行评比 教案设计 呈现方式 媒体资源

技术应用

20%的权重

强调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为教学服务 从2个方面进行评比 技术手段 环境和平台

第三篇:初级汽车修理教学视频个人学习笔记

初级汽车修理 第三集:底盘及电气维护

二级维护的底盘维护作业

底盘是汽车的承载和行驶部分,主要包括:①离合器 ②变速器 ③转向器 ④传动轴 ⑤车轮和制动系,等。

以上部件基本都是铸件及连接件,暴露在外,振动强烈,容易受到伤害或松动。所以应该首先对这些部件进行擦拭检查。最常用的方法是用灯光进行照明,直接肉眼观察。

① 看橡胶或塑料制得保护套、防尘套是否开裂、损坏。 ② 看固定这些防护套的扎箍是否牢固有效。

③ 看各处的链接螺栓是否松动,锁销是否丢失。应检查,然后用扳手拧紧。丢失的锁销一定要补齐。

④ 看各处球头和球头座的旷量是否变大。如果旷量变大,应更换球头。

第二种方法是听。

用尖头小锤子轻轻敲打变速器壳体、离合器壳体、后桥壳体、减震弹簧等。清脆响亮的金属声表示没有裂纹或连接件没有松动。不清脆并含有震裂声的零件,应用抹布沾上洗油擦拭,仔细查看和寻找断裂处和松动处。当声音异常,目测又无法确定的零件,我们可以用探伤试剂检查。检查时先用清洗剂去除零件上的油污,将染色浸透探伤剂喷在可疑位置上。最后喷上显像剂,微小的裂纹便显露出来。

地盘应检查:①离合器、差速器的壳体。②传动轴及其橡胶护套。③横拉杆和平衡杆的连接螺栓。④减震器、转向器、制动器是否漏油。

制动系统维护

制动系统的作用是使行驶中的汽车减速和停止。减速和停止都是靠制动盘和制动片的摩擦实现的。摩擦需要损耗,所以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换。

检查前制动器时,拆下轮胎,取下制动器摩擦片。用直尺测量制动器摩擦片磨损极限值,通常包括底板,摩擦片的厚度不应小于7mm,如果小于7mm应更换摩擦片。再用卡尺测量制动盘的厚度,通常制动盘磨损极限值不应低于18mm,如果低于极限值,应更换制动盘。转动制动盘,检查制动盘摩擦表面上的径向圆跳动量,如果超过0.06mm,应更换制动盘。

检查后轮制动器时,拧松车轮螺栓螺母,取下车轮。卸下轮毂盖,卸下开口销,旋下后轮轴承上的六角螺母。取出止推垫圈,用旋具通过制动毂螺孔向上拨动楔形块,使制动蹄与制动毂放松。用鲤鱼钳拆下压簧座圈,取下回位弹簧,卸下制动蹄,取下止动杆上的驻车制动拉索。先检查制动蹄的厚度,不应低于2.5mm。最后检查制动毂的尺寸,制动毂的内径极限值不应大于200mm,否则应更换制动制动毂。检查驻车制动器时,压紧驻车制动操纵杆,调整固定螺母,直到用手不能旋转两个被制动的后轮为止。松开驻车制动操纵杆,两后轮能旋转自如即为调整合适。

制动系统应检查:①摩擦盘和摩擦片。②制动蹄和制动毂。③驻车制动器。

转向系统维护

转向器必须根据驾驶员的意愿改变或恢复汽车的行驶方向,啮合松旷和卡滞都会影响安全行驶。检查时转动转向盘,自由行程不应大于15~20mm。如果自由行程过大,应擦拭检查转向器各连接部位。如果有松动和间隙,应拧紧连接件。拧紧转向器连接部件后自由行程仍然偏大,则应调整转向齿轮和齿条。调整时将车轮着地,直线朝前。松开转向器上的螺母,用扳手转动转向器上的调整螺栓。消除齿轮与齿条的啮合间隙后,拧紧锁紧螺母。转向盘应轻便灵活,无间隙感。液压助力转向器则要检查转向器外壳有无磨损及破裂,检查转向助力油的油位应在上下标线之间,检查后应将油罐的盖子关紧。检查波轮管是否破裂,检查各密

封圈和密封环是否溢漏,如有上述现象,必须更换相应零件。检查球角是否磨损和松旷,如已磨损或松旷,应予更换。检查调整螺栓的螺纹有无乱纹、滑丝和损坏,如有应更换。检查红拉杆是否弯曲,如弯曲,应更换。检查连接支架、减震支架有无变形和破裂,如有应更换。

转向系统应检查:①检查方向盘的自由间隙。②紧固连接件。③液压助力转向器是否漏油。

检查轮胎

轮胎花纹磨损沟槽变浅时,轮胎与地面的附着力下降,失去排水性,可能产生滑行和漂浮现象,这是十分危险的。首先检查沟槽的深度,当轮胎的花纹和磨损指示条平齐时,说明已经到了使用极限,必须立即更换。检查轮胎侧壁有无划痕和裂纹,如有应及时修补或更换。清除嵌入轮胎花纹内的小石子、铁钉和金属片等。检查轮胎磨损是否均匀,如果内外侧磨损不均等,应调整前束和前轮定位操作。

检查轮胎应注意:①检查磨损指示条。②检查轮胎侧壁有无划痕或裂纹。③清除硬物。④检查轮胎磨损是否均匀。

车轮前束调整

汽车在使用中,机件松动或变形会改变前轮的定位值,不仅恶化驾驶性能,同时加剧了轮胎磨损,甚至造成行车事故。因此,定期检查和调整十分必要。

调整前束时,将车停在硬实平整的地面上。将前轮补充到规定气压,转向器置于中间位置。在两个前轮后侧花纹的中心做标记,将前束尺的指针对准标记的中心线,测出距离。轻轻向前推动汽车,使车轮转动180°,将前束尺前移,再次测量两个标记之间的距离。前侧距离应小于后侧距离,两个距离之差就是前束值。如果前束值不符合要求,则举升车辆,取下横拉杆两侧固定螺母上的开口销,旋松横拉杆固定螺母,用管钳转动横拉杆,直至前束符合要求为止。独立式悬挂的汽车,分别在横拉杆左右两侧的调整螺母上调整。最后,拧紧横拉杆螺栓。

调整车轮前束:①平放车辆、补气。②测量前胎的前、后侧。③转动横拉杆。

二级维护的电气部分维护作业

汽车的电气系统是由蓄电池、开关、起动机、用电器、发电机等部件组成。

蓄电池维护

蓄电池的维护除了清除搭铁线上的氧化物和补充蒸馏水之外,为了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还应定期检测电解液的浓度和充电。用电解液密度计检测电解液浓度时,可从浮子浮起的高度判断:液面在黄色区域,表示电解液密度低;达到绿色区域,表示密度正常;到达红色区域,表示密度过高。检查蓄电池的容量时,可使用高效放电计。将测试线连接到蓄电池的电极上,在电流110A时,电压不应低于9.6V,或指针保持在绿色区域内。若电压低于规定值,应进行充电。给蓄电池充电时,打开加液孔盖,加入蒸馏水到正常位置。将蓄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到充电机的正负极上,接通充电电流,调整充电电流。充电电流一般为蓄电池额定电容量的10%。例如54A时的蓄电池,充电时的电流应为5.4A,缓慢调整充电电压,直到电流为5.4A。在充电的过程中,应随时检查电解液的温度,如果温度超过40℃,应停止充电或减小充电电流,直到温度降低到40℃以下。每小时测量3次电解液浓度和电压,直到电压不再上升时,停止充电。蓄电池电压应在13V左右。安装蓄电池时,紧固好螺母。

蓄电池维护的内容:①检测电解液的浓度。②检测蓄电池的容量。③充电。

发电机维护

蓄电池和发电机为汽车的用电装置提供电源,蓄电池用于起动机和停车时的用电,发电机则提供行驶中的一切用电。拆卸、检查发电机时,放松发电机的固定螺栓,将发电机推向发动机,取下V型传动带,检查发电机支架和调整臂不应有裂纹和变形。如有,应焊接或

更换。清洁发电机外部,检查发电机壳体,不应有裂纹和破损。检查传送带有无裂纹和损伤,如有,必须更换。按相反的顺序安装发电机和传送带,然后检查发电机与带轮的啮合情况。传送带应略高出带轮,如果传送带与带轮平齐或低于带轮,说明传送带磨损严重,应更换。检查传送带的挠度时,用手指施加10Kg压力,传动带的挠度应为2~5mm。挠度不符合规定时,拧松张紧卡板和发电机上的紧固螺栓,使驱动带挠度符合规定数值,拧紧支架紧固螺栓。安装好发电机后起动发动机,并逐渐提高转速。当转速达到1050rpm时,用万用表测量发电机的输出电压,电压值应为12.4V~14.5V。

发电机维护的内容:①检查发电机支架。②检查传动带有无裂纹或损伤。③检查传动带的挠度。④测量发电机的输出电压。

启动机维护

启动机由电动机、单向离合器和驱动齿轮组成。打开点火开关时,启动机带动发动机运转。发动机起动后,单向离合器使启动机与发动机分离。

拆下启动机,清洗启动机外部,检查启动机壳体,不应有裂纹和破损。检查离合器驱动齿轮是否严重损伤或磨损,如有损坏,应进行更换。检查离合器是否打滑或卡滞时,将驱动齿轮夹在台钳上,在花键套筒中套入花键轴,将扳手接在花键轴上,测的的数据应大于24Nm,否则说明单向离合器打滑。反方向转动单向离合器,不应卡滞,否则更换离合器。检查电磁开关时,将启动机的外壳与蓄电池的负极连接。将蓄电池的正极暂短与50端子接触时,活动铁芯应动作,否则更换电磁开关。进行启动机性能试验时,将启动机的外壳与蓄电池的负极连接,将蓄电池的正极与30端子连接。再用蓄电池的正极与50端子接触,驱动齿轮应向外伸出,启动机应平稳运转,转速不应低于5000rpm。蓄电池的正极与50端子脱离,驱动齿轮应回位,启动机应停止运转。

启动机应检查:①检查启动机壳体和驱动齿轮。②检查单向离合器。③检查电磁开关。

点火正时调整

活塞到达上止点时,点燃混合气,汽缸输出功率最大。转速和符合增加时,点火时刻应略微提前。只要在静态时调整点火时刻,汽缸就能正确点火。检查与调整点火正时时,拆下第一缸火花塞。将一个改锥轻轻插入火花塞孔中。用摇把慢慢摇动发动机,当汽缸升到最高点时,检查分电器触点间隙。分电器凸轮应顶起活动触点臂,并处于最高位置。松开固定螺钉,将触点间隙调整到规定的距离,锁紧固定螺钉即可。

点火正时调整步骤:①找到汽缸的上止点。②松开白金触点的固定螺钉。③调整触点间隙。

第三集总结

在这一集中,我们学习了:底盘维护和电气部分维护。学习了底盘维护,我们应当学会:①地盘铸件和连接件检查。②制动系统维护。③转向系统维护。④检查轮胎。⑤车轮前束调整。学习了电气部分维护,我们应当学会:①蓄电池维护。②发动机维护。③启动机维护。④点火正时调整。

初级汽车修理 第四集:汽车小修

汽车行驶一定的里程后会出现故障或故障隐患,为了消除故障和隐患,应对汽车进行诊断和修理。汽车维护是对正常行驶的汽车进行预防性的护理,汽车修理则是对损坏的汽车进行诊断和故障排除。汽车修理可分为大修和小修。

汽车小修是用修理和更换零件的方法消除故障,恢复车辆的行驶功能。汽车小修分为发动机小修和地盘小修。

发动机小修

第三集我们学过,应更具检测结果确定维修的内容。当发动机综合分析仪检测出发动机功率低于标准值,或汽油和机油消耗显著增加时,说明汽缸磨损较大,应对发动机进行小修。

汽缸检修

活塞在汽缸中高速往复运动,磨损不可避免。当汽缸功率下降后,首先应检查汽缸筒、活塞和连杆机构的磨损情况。

检测时拆下气门罩盖,拧下汽缸盖固定螺栓,卸下汽缸盖。检查汽缸盖有无损坏或裂纹,如有损坏或裂纹,必须更换汽缸盖。

检查燃烧室有无积碳,如有,可用溶解和刮削相结合的办法,清除燃烧室积碳。

检查汽缸平面有无变形,首先清洁待测平面,用直尺和塞尺检查。将一片或若干片,插入两个被测工件的结合面中,直到抽动有明显阻力为止。再将一片或若干片的厚度相加,即得两个被测工件的间隙。当汽缸盖平面磨损超过极限值时,应送专业车间修磨。

用内径百分表测量每个汽缸的圆柱度,测量部位应选在汽缸上、中、下三个位置。当三处内径之差大于规定值时,应送专业车间膛磨或更换。

检测活塞前,先清洗活塞。检查活塞顶部、群部、活塞环和活塞销有无断裂和破碎,如有应予更换。没有破损现象,拆下活塞的连杆机构,拆下活塞环,检测活塞环的侧隙。检测时将活塞环放入相应的环槽,用塞尺测量。磨损的间隙超过极限值,应更换新活塞环。再检测活塞环的开口间隙,检测时分别将三道活塞环垂直压入汽缸约15mm处,用塞尺分别检测三道活塞环的开口间隙。活塞环开口间隙磨损超过极限值时,应更换活塞环。注意,安装前看清活塞环上的标记,油环和气环不能弄错位置。安装活塞环时要使用专用工具,使三道活塞开口错开120°。最后检查活塞,用千分尺检查活塞下缘。当几处活塞直径的差值大于标准值时,说明活塞扫堂,应更换活塞,并更换活塞销。更换活塞销时,将活塞放入热水中加热到60℃,用拇指将涂有机油的活塞销压入活塞销座孔中。更换活塞销后,必须同时更换连杆衬套。更换时先用游标卡尺测量连杆小头的内径,再用游标卡尺测量衬套外径。按照规定选择安装相应的衬套。

检查缸体上平面有无变形和裂纹,检测方法与维修缸盖相同。注意:安装汽缸时,必须更换汽缸垫。新汽缸垫光滑的一面应朝向汽缸体。

汽缸检修内容:①检查汽缸体和汽缸盖有无损坏或裂纹。②清除燃烧室积碳。③检查汽缸的缸径。④检查汽缸盖和汽缸体的平整度。⑤检查活塞及连杆。⑥更换汽缸垫。

配气机构检修

汽缸功率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气门漏气。需要检查的零件有:气门、气门导管、气门座和气门弹簧。

检查其门前,拆下凸轮轴。用专用工具将气门弹簧座压下,取出气门锁夹,拆出气门弹簧,拆下油封,拆出气门。

检查气门杆磨损情况时,用卡尺测量气门杆前端1/3处,再测量尾端不磨损处。量值对比,如果差值超过规定,应更换气门。或用手摸,如有明显台阶时,应予更换。

检查气门与气门座工作的接触面,应光滑平整。如果有磨损现象,应更换气门。 检查气门导管时,将一个正常使用的气门插入气门导管。用手摇动气门,检查有无旷量。如有明显旷量,应更换气门导管。更换气门导管前,将气缸盖清洗干净放在工作台上。更换气门导管时,用锤子敲击小于气门导管直径的专用芯轴,将导管冲出。选出比被更换导管外径大0.01~0.02mm的新导管。在新导管外径涂一层机油,用锤子和芯轴将导管徐徐敲入轴承孔,直至导管顶端距气缸盖平面的距离与原来相同。再次检查应无旷量。

检查气门座的工作表面有无出现划痕、烧蚀斑点、凹陷。如有,应进行绞销和修磨。 检查气门弹簧有无折断或裂纹,弹力有无明显减弱,有无弯曲和扭曲变形,如有,应更

换。

配气机构检修:①检查气门。②检查和更换气门导管。③检查气门座。

更换油封

油封使用一段时间后,因橡胶老化失去弹性,或因安装不妥,轴颈与油封不同心、偏摆,造成渗漏、甩油,应及时更换失效的油封。

更换凸轮轴油封时,取出油封,在新密封圈唇边和外圈涂薄油,将油封平整压入。注意,不要压到头,不要堵塞回油孔,然后安上同步轮。

更换曲轴后油封时,取下旧油封,在新油封的外圈和唇边涂薄油,使用专用工具装上油封,并压到底。

更换曲轴前油封时,取出前油封,在新油封的外圈和唇边涂薄油,用导管推入压套,将油封压到底。

更换油封要注意:①在新油封的外圈和唇边涂一层薄油。②使用专用工具安装油封。

更换正时齿带

气缸吸气行程时,进气门开,排气门闭;排气行程时,进气门闭,排气门开。这个顺序靠连接曲轴和凸轮轴的正时齿带实现。正时齿带由橡胶制成,必须定时检查、定时更换。

更换正时齿带前,先拆下护罩,再拆下正时齿带。检查张紧轮的张紧力度,检查正时齿带有无断裂,有无油污,如有,应予更换。

正时齿轮上都做有O型啮合标记,安装时这个标记一定和缸体上的Ⅰ字标记对齐。注意:为了避免正时齿带橡胶膨胀变形,正时齿带切不可与润滑油和水接触。

更换正时齿带要注意:①检查张紧轮的张紧力度。②将O形标记与Ⅰ标记对齐。

冷却系统检修

冷却系统长期使用后,内部积有许多水垢,影响冷却效果。小修中,应清除这些水垢。清除的办法如下:

将2%~3%的苛性钠溶液加入冷却系统中,行驶1~2天。放出全部冷却液,用清水冲洗,然后加入冷却液。

当冷却液温度要与98℃时,水箱散热风扇应转动降温。如果冷却液高温时风扇不转,应先检查熔断丝。熔断丝良好,拔下热敏开关插头,用一根导线将插孔直接接通。接通后风扇转动,说明热敏开关损坏,应更换热敏开关;如果风扇不转动,表明风扇电机损坏,应更换电机。

检查热敏开关的方法是:取下热敏开关并放入水中,然后逐渐加热。用万用表检测热敏开关接线端与外壳之间的电阻,当水温达到93~98℃,万用表应显示导通;当水温下降到88~93℃时,万用表应显示不导通(即无穷大)。否则,应更换热敏开关。

润滑系统检修

发动机启动后,仪表盘上的机油压力警告灯点亮,必须立即检查机油压力开关。润滑系统中设有机油压力开关,压力开关安装在气缸盖的后端。

打开点火开关,机油压力警告灯应点亮。启动发动机后,警告灯应熄灭。如果发动机怠速运转时,机油压力警告灯不熄灭,可用拔下低压开关插头的方法,检查低压开关是否损坏。如果拔下低压开关插头后,机油压力警告灯熄灭,说明低压开关内部触电烧结,应更换低压开关。

底盘小修

更换变速器摩擦片

发动机通过离合器向变速器传递动力,摩擦片起着缓冲作用,磨损较大,需要定期更换。更换时,拆下变速器固定飞轮。对角拧松离合器压盘的固定螺栓,取下离合器压盘,取下离

合器摩擦片。

首先,检查离合器摩擦片摩擦表面的平整度。如出现不平整或翘曲,应更换。再用游标卡尺变差摩擦片的磨损程度,铆钉埋入深度。如果深入<0.2mm,应更换离合器片。

再检查离合器压盘平整度。将直尺平放在压盘与从动盘的接触面上,用塞尺测量压盘的平面度。如果平面度超过0.2mm,应予更换。安装时,将离合器从动盘定位于飞轮和压盘中心。装上紧固螺栓,用规定的力矩,对角拧紧螺栓。

检查离合器的内容:①拆下变速器。②检查离合器片的平整度。③检查离合器片铆钉埋入深度。④检查离合器压盘平面度。

传动装置检修

从变速器输出的动力,经传动装置传动到车轮。传动装置包括:差速器、传动轴、万向节。

检查减速器和差速器时,拆下主减速器盖的固定螺栓,拆下差速器。检查主动锥齿轮,轮齿不应有裂纹,齿轮的工作表面不应有明显的斑点、剥落和破损。检查从动锥齿轮,齿轮不应有裂纹,齿轮的工作表面不应有明显的斑点、剥落和破损。主动、从动齿轮啮合印痕长度应为全齿长的1/2以上。行星齿轮啮合间隙不应大于0.18mm,行星齿轮轴不得有损坏或圆柱磨损。差速器轴承不应有损坏,应运转灵活。轴承与轴配合间隙不应过大。

安装时,将差速器装入变速器壳体。装上差速器盖。对角用70Nm的力拧紧螺栓。装上半轴齿轮。

更换万向节时,用钳子将外万向节金属环打开,拆下防尘套。用木槌从传动轴上敲下万向节外圈。卸下内万向节防尘套,卸下弹簧锁环,拆下内万向节。

安装外万向节时,先安装防尘罩,将G6润滑脂倒入万向节内,安装蝶形座圈。用木槌将外万向节安装到位。安装防尘套时,要防止防尘罩产生内吸的折痕,避免产生皱褶。最后,用夹箍夹住防尘罩。

安装内万向节时,将万向节的花键涂上防护剂,装上内万向节。将球销接头重新装配在原位置,拧紧螺母。在安装球销接头时,不能损坏波纹管护套。

传动装置检修的内容:①检查减速器。②检查差速器。③更换外万向节。④更换内万向节。

更换减振器

减振器承载全车的重量,当减振器发生异响时,应检查减振器上有无渗油现象。如果漏油多,应拆卸检查。拆卸时,旋松车轮紧固螺母,卸下车轮。卸下前轮制动器,卸下横拉杆与转向臂的连接螺栓。从车轮轴承壳内拉出传动轴,卸下前减振器。

用压具压住弹簧座圈,松开开槽螺母,拆下减震弹簧,检查减振器活塞有无漏油现象,推拉减振器活塞,应能感到明显的阻力。无阻力或阻力过小,表明减振器已经损坏,必须更换减振器。安装时,按相反的次序进行。

更换减振器的步骤:①拆下减振器总成。②拆下减震弹簧。③检查减振器。④安装减振器总成。

第四篇:业务学习笔记-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

业务学习笔记

时间:2009年9月23日 题目: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 记录人:葛现月 内容:

今年暑假,我阅读了《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郑教授的《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从 “课堂教学特征”、“教学方法探索”、“教师的语言”、“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突发事件”、“课堂教学环境”、“我对课堂教学变革的总体认识” 八个方面阐述了一名教育专家深入一线的教育的感悟与建议,且提出了良好的建设性意见,值得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借鉴。哲人老子曾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在许多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细节是全局成败的关键。教学细节虽小,有时毫不起眼,却是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离不开的闪光点,教师也正是通过对众多细节的把握去影响学生,这样他的教育才有可能是成功的。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悟:

第一,关于教师拖堂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当堂的教学任务没有作结,或者为了要让学生多听一些知识点、多读几遍课文,多感受一些课堂的精彩,常常会拖堂几分钟,甚至到上课铃响还不想离去。正如郑教授在书中所说的:“拖堂的几分钟,也许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种‘多余的精彩’恐怕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真正能听得进的东西也非常有限。”课间十分钟,学生喝水、上厕所、准备下节课,让紧张的身心得到松弛,以便以良好的状态进入下一堂课的学习。我们试想想,一台好的机器要想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那只有劳逸结合,何况是正在成长的小学生。作为教师,自己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调控课堂教学的节奏,合理安排教学的时间节点,既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又有可能促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二,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郑教授在书中说:“板书是学习的工具,教学的手段,而不只是展示的平台,它要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对自己板书的呈现方式进行精心设计。一个优秀的板书设计,能够把学生带进一种妙趣横生的境界,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随着老师板书的引导,踊跃举手发言,教学任务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顺利完成,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我认为要求学生一味地拼命记答案,抄写板书,不但起不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而且还会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利,限制学生的思维,死读书,读死书。在课堂上,学生看似回答流利,却丢失了学生思考的空间,缺失了思维碰撞的火花。

所以,在板书的整体设计上,在遵循逻辑思维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留白”意识,给学生留下空白,留下更多思索的机会、易懂的欢快是我们教师应该注意,也是应该学习的。 第三,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郑教授列举的“主动走到讲台上的学生”、“主动发问和被动应答”、“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均衡”、“高高举手的孩子获准回答问题的几率高”、“课堂上的沉默”、“课堂上的异口同声”、“廉价的掌声”、“无精打采的‘老师好’”、“与听课老师的‘互动’”、“闭不上眼睛的学生”„„,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问题”,但可以看出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师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积极性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主动走到讲台上的学生”“主动发问和被动应答”“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均衡”“高高举手的孩子获准回答问题的几率高”„„这是关注整体不够的具体表现。“课堂上的沉默”“课堂上的异口同声”“廉价的掌声”„„这是平时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存在一定的问题,“课堂上的沉默”是允许的,可能学生正在进行深入思考。“课堂上的异口同声”说明可能大部分同学真正会了,但也有可能其中仍然有“南郭先生”,这不能不引起教者的注意。“廉价的掌声”,其真正起到激励作用的程度值得思考。“无精打采的‘老师好’”,这要么是这类教师的课程学生不喜欢,或这类教师的教学水平存在问题,让学生在开课伊始就无精打采。„„如此等等,提醒我们作为教者一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控课堂,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上好课,我们需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要把老师当作是权威,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民主的环境,师生平等才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学生。这就需要教师以民主教学作风去组织教与学活动。这种教学作风,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内在动机,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反馈,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满足感。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敢于质疑问难,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其次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及时了解当代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特点 , 淡化教师作为教育者的角色痕迹 , 重视师生间的非正式交往和非语言交流。在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过程中,要善于发挥“情感效应”的作用,教师积极的教学情感,是开启学生智力和美好心灵的钥匙,是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动力,更是建立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可以使教学活动别开生面,生机盎然。

第四,教师能沉着对待课堂上的偶发事件。郑教授在文中列举的“飞进教室的蝴蝶”、“电源插头掉了”、“坐在地上的女孩子”„„文中的三个案例,无一不令我们深思。“飞进教室的蝴蝶”这个事例讲的是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此时一只蝴蝶飞进教室,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机智扭转了学生的注意力,将课堂秩序恢复正常;而“电源插头掉了”的事例却反映了教师的机智与能力的欠缺,致使耽误了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难以有效完成;“坐在地上的女孩子”的教师,则从了解学生做起,找到了小女孩的顽迹所在,顺势引导,教育是成功的。从这些案例中,我们不难悟出:沉着对待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是教师智慧的表现。

这样突发的课堂事件,正是考验我们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智慧,反映教师的机敏与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正如郑金洲教授所说‘课堂对教学智慧的挑战是巨大的,一个教师穷其智慧有时也难以应对来自于课堂上的压力与挑战’。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应对课堂上这些突发的事件呢?我想我们教师还是要广读书,多听课,多积累实践智慧的范例,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巧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身的教育教学智慧。

以上从几个方面谈了我的一些看法,对于其它的一些细节问题,也非常值得我们教师细致体会和借鉴。读了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我们课堂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这50个细节,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要多观察、多思考,时时刻刻关注自己课堂上容易被自己忽视的细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完成,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一点上知道一切,一切上知道一点”,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反思,努力发掘课堂教学中一些不易被发现和难以解决的细节问题,深钻研、细推敲,以一个有效的方法和正确的心态应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变有限的“一桶水”为不尽的“长流水”,共同推动课堂教学工作的向前发展。

第五篇: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的六个基本环节学习笔记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日记

一、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的六个基本环节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人们常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八个字来概括。其6个主要环节如下:

(1)提示课堂教学目标。(约1分钟)

操作:课前写好投影胶片,课上通过投影给学生看。 目的: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2)指导学生自学。(约2分钟)

操作:课前写好投影胶片,课上通过投影给学生看。

目的: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约5~8分钟)

操作:学生自学,教师通过察颜观色,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端正学生自学态度。 目的: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4)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约5~8分钟) 操作:让中差生尤其是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 目的: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5)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约8~10分钟)

操作:①学生观察板演,找错误或比较与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板演相同。②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已见。③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及更正的道理。④指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

目的:①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真正找出那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②通过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当堂训练。(不少于15分钟) 操作:①布置课堂作业。②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③批改部分已完成的学生作业。

目的: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

二、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的四个核心要点

概括起来,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点如下。 (1)让学生自学。 (2)让学生当堂训练。

(3)教师讲得比较少,教师在课堂上起组织教学的作用,在学生自学有问题的地方适当点拨。

(4)长期坚持,让学生自学和让学生当堂训练形成制度化。

三、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解决了教学中的八个具体问题。

导-展-练-评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教师们深感麻烦的8个具体问题。

(1)解决了课堂纪律问题。

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动手练习,教师巡视,督促检查,教学的目标是特别关注后进学生。课堂上所有的学生都有事可做,于是不存在课堂纪律问题。 (2)解决了学生注意力集中的问题。

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当堂训练,学生的注意力都很集中,全神贯注地学习,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相比之下,教师讲得过多,必有一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3)解决了学生认真学习的问题。

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当堂训练,所有的学生都认真。只要所有的学生都认真学习,其它什么都好办。

(4)解决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问题。

在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都认真学习,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课堂教学的效率显而易见是很高的。 (5)解决了学困生的问题。 在教师过多讲解的情况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常常听不懂,有一个地方听不懂或跟不上,后面的时间常常是白白浪费。在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下,自学和当堂训练,有什么地方不懂,可以回过来反复看,可以请教旁边的学生。在当堂训练中,有时有做错的地方,可以得到及时的个别指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全神贯注地认真学习。 (6)解决了学生间的差异性问题。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统一进度和统一要求的学习,而学习中存在着差异,这种统一性和差异性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大批后进学生越学越差。

在导-展-练-评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自学和当堂训练,具有很大的个性化学习的成份。各人自学,各人当堂训练,速度有不同,难点有不同,思维的方式有不同,各学各的,各做各的。学生间的差异不会相互影响,不会存在差的吃不掉,好的吃不饱的情况。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发展。 (7)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兴趣问题。

我们考察的导-展-练-评的课堂教学,都是以教材为本的,学生自学的是课本,学生当堂训练的是课本,即使有补充的题目,都是和课本内容相近的。这样,学生自学学得下去,学生当堂训练题目都会做。因为在自学和当堂训练中不断获得成功,所以学生越学越有兴趣。导-展-练-评中学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是在充满兴趣地高效率地学习。

(8)解决了教师的精力和时间的问题。

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当堂训练,这些都是学生的事,所有的学生都在认真学和练,于是教师得到了解放,教师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用于组织教学,用于关注后进学生,用于督促检查,用于个别指导,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生个个都在认真学,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处理各种问题。于是,导-展-练-评的课堂教学确实达到了一流的高质量的境界:没有纪律问题,所有的学生都在有兴趣地、全神贯注地认真地学习,仅就这一点而言,导-展-练-评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了教学的极大成功。

上一篇:家乡环境污染调查下一篇:绩效管理系统功能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