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工作总结

2022-08-28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在这时光静走的岁月中,唯有工作留下的成绩,让我们感受到努力拼搏的意义。无论是什么行业的工作,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可能曾面临众多的困难时刻,那就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勉励自己,吸取经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潍坊日报社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潍坊日报社工作总结

潍坊学习总结

一天的潍坊学习受益匪浅,,现结合自己的感想总结总结如下:

一、成绩分析:(8707)

线上一本平均分比较高,但与理综总人数比较少,说明四点问题:

1、上线人数化学成绩比较理想;

2、边缘生较少;

3、化学对理综贡献不如物理和生物;

4、评分标准不同是否也存在偏差。 通过成绩对比,后期化学复习不容乐观,找成绩背后的问题、找复习环节隐含的问题。

二.报告中的提示和思考

诸城教研室宋金聚、寿光中学袁志文、安丘青云学府张丽三位老师关于二轮复习的经验总结和做法。三人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视角介绍了自己的做法和观点。所站得层面不同,看法有区别。我自己有如下几点想法:

1.要抓好教学重点和主干。哪些是重点和主干?

(1)加强考试说明的研究,不能仅限于知识内容的浏览、能力要求、题型示例都需要了解研究;

(2)研究6年山东考题与考试说明同等重要,高考题才是考试说明具体的考察形式和呈现形式。

(3)必须对高考题进行分类、总结回扣考试说明内容要求和能力要求。只有将二者的有机结合考试说明才是具体的实用的,比如酸碱中和滴定,考试说明没有具体要求,但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并不低。08(30)若测定溶液中NaOH的浓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09(30)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时应选用滴定管(填“酸式”或“碱式”);10(12) C.酸碱滴定时,若加入待测液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12(11) A.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考试说明中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了解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理解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综合应用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一些化学问题。所以离开具体的高考题考试说明是非常抽象的。

(4)注意2013年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变化的考点及13年高考样题的变化。新增部分一般在当年的考题中或以后的考题中出现。从山东6年高考看变化,从07年到现在,考试说明及试题的变

1化大体趋势是趋向简单化。所以考试说明中新增部分“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我个人认为的处理方式是在以后的复习中渗透配平的基本方法和理念,以后的训练中适当涉及这样的题目。没变过拿出可是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个人预测如果考得或难度不是很大,一定很基本。依据就是“常见”两个字,也就是说他不会单纯的考配平,如果要体现该考点无非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中体现,而且是很简单的方程式或者是看似陌生但比较基本的方程式配平,也就是起点高落点低。

会议中潍坊教科院的李景照老师提到前一段时间省招生考试院的专家到潍坊调研也提到考试说明的变化同时提到13年的理综试题难度与12年持平。我个人认为13年高考理综的难度要略高于12年,因为12年的理综化学试题太过于简单,在这个基础上创新很难,没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就没有一定的能力考查,但结合山东的素质教育精神,难度不会过大,因为最后一年自主命题力主平稳过渡,同时要接受社会的监督,不过个人认为难度会加大一点,从这次的济南一模理综试题难度也能看出这一点。对比山东考试说明与全国新课标卷氧化还原反应的要求13年完全一样。个人认为是从形式上与全国新课标卷衔接。因为二者的明显不同就四个考点①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②中和热和燃烧热;③电子式,12年以后也删掉; ④化学方程式书写山东考全国不考。你能够在高考复习中能够渗透的也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这样不会再社会上造成很大反响。

2.充分用好不同版本的教材

这点我一直这样做得,真正作为知识考察的是三种版本的交集,这样可以减少复习内容,少做无用功,但也要注意有些内容可能作为信息呈现在试卷上,以前见过和考场上第一次见对学生的陌生度是不一样,举例说明。复习中人教版有的而鲁科版没有的以作为信息或图片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了。可惜只有必修1和必修2,原理与有机在搬家时丢掉,希望在高一就备齐三种版本的教材,这样从高一到高三可以少走老多冤枉路。

3.抓好学案设计和课堂设计

会议中提到一轮复习与二轮复习的区别,个人认为二轮复习一定要突出知识的整合与能力的提升这一重点,其实说起简单但做起来难度很大。其实知识是显性的容易把握,但能力是隐性的,把控起来就不那么容易。所以有时就感觉二轮复习无从下手,不知如何上课,如何命制

学案。在很大程度上就认为二轮复习就是做题、讲题,所以学案上堆积题目,上课几乎直入主题,以讲题为主。我感觉这样做很危险,以题带知识点可以,但就题论题二轮复习的效果大大折扣。会议中提到“二轮复习要抓一轮复习的薄弱环节,查漏补缺,避免司机硬背,注意变式训练”,这句话对我们复习学案命制指导性很强。所以二轮复习学案习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通过题目能够强化什么、落实什么。目的要明确,没必要面面俱到,同时要针对考试说明。特别是习题选取时,外地的高考题要慎用,一定要结合考试说明和历年的高考题,否则只能起到负面效果。如果用外地高考题最好进行改编或改造,切记照搬全用。课堂设计,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要求,但总之一点,知识可以反复但不能简单重复,要使课堂保持新意,有一定的思维容量。特别是不能把二轮复习上成一轮复习的浓缩版,要抓好主流和主体,特别看到有些同学这也记不住那也记不住,就认为基础不扎实,反复地重复基础知识,学生听起来乏味,无任何思维容量。其实这部分学生复习到高考有些知识该记不住还是记不住,所以不要让这种现象模糊了我们的视线。个人认为同一知识点在不同时期的复习一定要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同一知识点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多角度,多层面,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灵活性。比如说平衡标志判断,一轮复习呈现形式与二轮复习形式完全不同,这一点源于2012年高考题。

4、抓好讲评课,做到精评精讲

目前我们的讲评课往往见错就讲,从头到尾,一节课到头老师声嘶力竭、学生身心疲惫。很大程度上是就题论题,最后了却的只是老师的心愿,学生的收获与效果可能也仅限于这套试题。所以讲评课应该把重点放在研究讲什么、怎么讲,试题的改造与学生出错背后的问题。切记把知识教死,其实学生错题重错的原因,不是学生落实不到位,而是我们把学生教死了,学生丧失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所以我们在讲评或复习时要透视化学反应的本质与化学原理,做到做一道会一类,这样学生错题重错的可能性就小了。同时处理好教师的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不要错误的认为留给学生几分钟就是学生活动多,如果目标不明确,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学生的无管理的放纵。

5、强化规划答题,养成良好答题习惯

这一点不多说,学生学好不容易,学坏难度不大。学生的不良习惯,是老师惯坏的、老师教坏的。一方面是作业及考试批改不够严格,老师惯学生;另一方面老师讲课不规范的表达或

板书,不学生教坏了。例如水溶液写成aq、盐酸写成HC1等。要求学生规范,应从教师自身做起,也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

二、三节示范课受益颇深,可圈可点

27日上午听了三节二轮复习课,分别是昌乐一中姜永春《化学工艺流程图题》、安丘一中张立霞的《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和诸城实验中学王云辉《氧化还原反应》。从

11、12及13年,这种活动的课听了接近10节了,包含一轮复习课、一轮讲评课、二轮复习课、二轮讲评课等,可以说每节都是精品课,节节都有新看点。当然平时上课与这样的课有区别,而且很大,但我感觉还是应从示范课上学习我们需要的东西。几点感受如下:

1、上课的学生,训练有素,能力高。学生回答问题条理清晰、板书规范、书写工整、评价有板有眼。这点感觉压力很大,所以课堂教学,把时间还给学生至关重要。

2、课堂设计结构紧凑合理,突出能力目标。从老师上课表现及学案设计可以体会到①教研有时效;②老师功底扎实、备课充分;③明确二轮复习的目的,吃透考试说明及高考题。④用好经典题,敢改敢造敢嫁接,为我所用有新意。

3、以练代讲,重在归纳总结。二轮复习离不开讲题,但重点不在题目本身,而是通过题目总结出方法,归纳成规律。这是我们上课所缺少的一个环节。

4、课堂设计体现探究性。这是对备课较高能力的要求,同时也破除一个陈旧的观念,认为只要探究就是实验。

5、课堂教学敢于放手。

三、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提高学案的实用性,切记习题堆积。

2、教研活动,明确教什么、研什么。教研就是教学研究,是不是就是纠正几个错别字、标点符号,还是增减几个习题?这只是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怎么教,教什么的研究,中心备课人不只是编制学案,还要备好这个学案课堂的实施思路。

3、课堂教学中加大改造题,创新题的实用力度。我们要强化某个知识点,现成的习题不可能完全符合,所以根据自己的意图,大胆改造,当然要注意严密性。

4、听课听什么?年级倡导听课,咱们组听课风气比较浓,不能只听知识,知识没有不会的;也

不能只听他怎么讲,要听他为什么这样讲;要品他这节课的设计意图;要评他的优点和不足。听、品、评三个环节下来才有效果。

5、不同层次的班级可以互助共赢。在课件制作上可以相互合作,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工作量。

6、二轮与三轮界限不够明显,

四、五月份除了理综训练讲评外,其余的时间该怎么干,应该考虑。

7、充分利用好济南一二轮统考题的指导性。

第二篇:淄博潍坊文化调查总结

博物馆

淄博博物馆位于淄博商场西街与西五路的交汇地带,是一座地标性的建筑,我们很容易就找到了这里,在这里我们见到了许多从未见过的景象,比如殉狗坑、各种古代枪械以及青铜器等历史文物。在这方天地里,我们切身感受到淄博人民辛勤耕耘所带来的成果,体味着这一片片的历史沧桑感,一边感叹古人的智慧与精巧,一边又为现代人民对古文物保存得如此完整、逼真而折服。我们的确有理由相信,在淄博人民的努力下,不但会将这份历史赐予的荣耀保存得更加完好,也会使淄博精神发扬光大,淄博人民也会更加奋发图强!

陶瓷馆

淄博陶瓷馆给我们带来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现代与过去的强烈冲击,过去与未来迸发无限憧憬。各种古代陶器、瓷器相继映入眼帘,引发了我们对这些曾经产生遐想。惟妙惟肖的陶瓷报纸、古代战马令人震撼。而现代的陶瓷作品也是十分精美。淄博享有“当代国窑”的美誉,世人也许很难想到,在这座工业重镇上,居然有陶瓷这样一道沁人心脾的风景线。陶瓷给淄博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收益,也吸引了许多陶瓷爱好者、专家前来参观。淄博的明天必将会有无数更加精美的陶瓷产品,这些智慧的结晶也会为这座城市增添活力!

风筝

潍坊风筝享有世界美誉,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8届风筝节,吸引着人们前来欣赏、放飞和许多风筝世家前来追根溯源。风筝,早已成为潍坊的名片。我们在这里见识到了各式各样的风筝,有筝翅薄如蝉翼的无骨风筝,也有几十米长的巨型风筝。老艺人们精巧的手艺令我们赞叹,却也引发了些许担忧:从事风筝制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老艺人们膝下弟子较少。手艺虽好,却也不能无人传承。我们的队员们见到这种尴尬现状都暗下决心,要向更多的人介绍潍坊风筝,使大家都能了解,我们也愿意向有关部门反映这种现状,提高风筝制作者的经济报酬。我们坚信,潍坊风筝一定能够飞得更高、更远!

杨家埠年画

与我们之前参观的其他文化场地不同,杨家埠年画具有更加浓郁的地方气息。年画所描绘的都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但其并不同于我们印象中西方油画的那种浓墨重笔,简单的勾勒亦会让人感到其传神。杨家埠给我的感受就像是穿越了历史的重重叠嶂走向了我们现代的怀抱。的确,在了解了其历史之后,这种感觉缘何而来就了然了。如今,虽已是21世纪,可是广大中国人民对这些能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艺术品仍具有浓厚的情结。越来越多的国人深深地喜欢着这些艺术精品,我们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对其加以保护。杨家埠年画以其独有的魅力屹立于艺术历史上!

第三篇:暑假日报社实习总结

暑假实习,株洲天气很热。穿梭市内各大街小巷,人变黑了,也瘦了。虽如此,仍很快乐,高兴。在那里,收获颇丰,认识了许多人,和他们相处很融洽。也学到很多东西,对新闻采编写的基本规律以及市级媒体的运作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第一次暗访

“暗访”一词,于记者而言,是兴奋、刺激的,又是充满挑战、危险的。上个学期,《南方都市报》记者龙志曾给我们讲述他颇具刺激而危险的暗访经历。他的勇气、智慧、心细迎得了一片掌声。当时,已对拥有无穷魅力的暗访迷惑。

XX年.8.1.离奥运开幕式只有7天。那日,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暗访。

“北京奥运,百年盛世。不少准新人应该会在奥运期间结婚办酒席”。拥有新闻敏感的罗老师将奥运婚庆状况调查任务交给了吴仪辉(实习生)和我。在办公室,我们拨通了仅有的喜得龙婚庆公司的号码,告知对方采访目的,“暂时情况还不知”一句回应过来,接着“嘟嘟嘟”声响起。虽后又得知几个联系方式,但结果一样。既然公开调查不行,于是我和吴决定暗访。

在《株洲日报》和《株洲晚报》的广告栏上,我们知道了他们的地址。下午4点,吴、刘朝勇(实习生)及我三人来到喜得龙婚庆公司。刚进门,特别紧张,万一露馅了咋办。咬了咬牙,硬着头皮走进了大门。几人寒暄一阵,并没有想象中的恐怖。“我哥要结婚了,想到你们这里了解一下情况”我开门见山的说道。由于职业敏感,老板问我哥准备结婚的时间。办公室静下几秒,“9月份”老板向椅背一靠,大笑道。“这是天方夜谭了,哪有8月准备,9月就结婚的。至少要提前

2、3个月”突如其来的失误,让我不知所措。你哥现在哪儿,他怎么没来?老板好奇的问道。“还在长沙工作,我家是常德人,我嫂子是株洲的”未来得及反应,话已出口了。随着慢慢的交流,我们了解到现在的婚庆现状并不是很好。“准备了很多奥运婚庆活动,但来者渺渺无几”。2个月下来,他们只接待3对准新人。担心亲朋好友观看奥运不来,是准新人不愿在8月份结婚的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他们更加现实了,虽说8月8日,一个吉祥,吉利的日子,但高额的消费让他们退步了。相对以前,因奥运婚庆活动、车费、人工费等成本的上涨,每对准新人得多花400—500元。酒席费用也涨了。但是否存在酒席倒卖的现象,喜得龙老板认为没有。可不少市民反映存在。为了了解事实真相,我们决定采访我市各大酒店。只可惜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准备离开公司时,“你能介绍一下其他婚庆公司的号码吗”吴问道。“怎么可能,说了不是砸自己生意吗”老板直截了当的说。出身的牛犊不怕虎,可还是害怕了,出了错误。

虽此稿最后未能见报,但采访中的经历让我不遗憾。作为一名记者,对市场规律、人物、事件、行业等采访对象的背景资料的了解,应是不可或缺的。一旦露出破绽,采访就可能无法继续,甚至生命安全会受到威胁。虽此次暗访,并不怎么波澜壮阔,触及生死,但还是蛮刺激,有趣的。其实,背景资料的充分了解,不仅方便于采访,而且会提高新闻作品的深度。暗访,刺激有趣,细细品味,乐在其中。暗访,危险恐怖,回头一看,仍胆战心惊。有时,揭开事件真相的唯一途径就是暗访。博学多识、处变不惊、明察秋毫应是记者该具备的素质。

寻找那一点

每一次出去采访,老师都会强调注意细节。细节有时不仅是问题的所在,而且是作品可读性、趣味性的添加剂。总编室的黄老师借了我一本名叫《如何成为一名顶级记者》。里面就讲述了美联社记者是如何把握细节,注意细节,以及重视细节。细节丰富了新闻的内容,提升了问题的深度。

实习期间,曾多次出去调查,跑过医院、网吧、超市、酒吧……但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区的一次采访。

7月15日,接到家住佳苑小区的唐先生打来投诉电话。“住在小区都2年了,水电还未到位,都还是临时的”自以为了解情况,可我错了。“什么是临时水电,什么叫水电未到位,具体状况是如何?”李老师一语道破,惊醒了我。幸未挂电话,否则,只是瞎猫一个,什么也不知。那天,我们约好周末见面。星期六9点,来到佳苑小区.。一根根木柱组成的电线杆立在黄色的头上,上面架着错综复杂的电线,最低的只有3米,这是我的第一印象。风一吹,尘土飞扬。不看房子,就如一个贫民窟。“因供电不稳,电线经常烧断。”姓王的居民指着一根已有

6、7个结头的电线。居民的困扰不仅仅是用电,吃水也相当困难。天一热,小区用水就非常紧张。家住5楼的唐先生,因龙头的水都是一滴滴的往下落。为解决吃水之困,小区每栋房前都挖一口井。而当时居民介绍井时,我未在意。

星期一将写好的稿子交给了李老师。“但写得很乱”这是老师第二句评价。“‘防用水不足,该小区的每栋房前都挖了一口井,作为备用水。’这个就具是新闻点,你瞧哪个小区还自家挖井”。一语道破。其实,自己也清楚,那篇稿子小区水电问题都有,但写的都不是很清楚,缺少一个点。于是“住在城区还要挖井取水佳苑小区居民好无奈”便成了稿子的标题。

听不同的声音

记者应忌讳闭门造车,把有限的资料作为稿子的来源。他们应该出去,应该与他人交谈,看他们的动作和表情。唯一这样,写出来的稿子,才是生动,有生命的。

8月3日,朱老师让我改一份《本埠印刷企业遭遇“寒冬”》的报告。初看内容,觉很棘手。写了几次,但都是已不满意而告终。虽里面讲述了株洲市印刷业整体遭遇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布局和规划,但缺少各印刷老板的“牢骚声”,企业具体遭遇的困难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等信息。

至8月7日,因没去采访,此稿还是未出。之后,在家呆了一段时间。8月25日,再回到《株洲日报》。“印刷稿子还没完成,明天去弄”,刚见面,老师告诉我。奥运期间,因朱老师要弄奥运题材,没能采访印刷企业,最终该稿子推到现在。就近原则,老师决定先采访《株洲日报》印刷厂邹厂长。在那里,我们了解到纸张上涨的缘由以及印刷成本的上涨。因有《株洲日报》报业的支撑,印刷厂压力很小,并不是举步维艰。采访结束后,想联系“美彩印刷厂”的周老板,但一直占线,未能联系上。后得知,拉业务,学技术,周老板最近忙的不可开交。从事20多年印刷的周老板认为,印刷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见到他时,他的背全湿透了,额头上流下豆大的汗珠。采访期间,不少人来找他,采访时断时续。

他认为,株洲市印刷的“蛋糕”很大。芦淞服饰市场、醴陵的陶瓷及烟花的存在,本埠印刷业不应是现在的状况。而事实却不容否定。30家印刷企业倒闭,大部分企业暂时停业。因利润微薄,小企业又选择减少业务,图苟延残喘的生存。另外,他强调我市印刷企业“宁做鸡头,不愿做凤尾”的心理,使得我市印刷厂存在技术不足,设备不强,只能做低端的业务。千金、太子奶、唐人神等大企业的高端高利润的印刷业务都流失到广东、长沙等地。现在他正筹办网上交易平台来减少成本,以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科发印刷有限公司”在这场“寒冬”中,选择了被动。为拓宽市场,“科发”本预备购入一台全自动胶装机。现在,公司取消了这个决定。为保证公司正常运转,公司负责人希望劝临近退休的员工提前退休。“科发”负责人表示茫然无措。“我们只能等待,静观整个行业的走向。”另外,和印刷老板观念完全相反的包装与印刷学院唐院长认为,包装印刷以轻工业产品为主,我市产品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包装印刷量需求不大,市场有限。构建印刷工业园或许是本埠印刷业的出路,大多厂家的不愿意最终无法实现。历时2个多星期,终于“本埠印刷业现状”庐山真面目亮相。

然而上述资料,不是报告上能找到的。只有亲自去采访了,聊了才知道他们的真是情况,他们的想法。甘地曾说过,当他去往天堂时,第一个见的就是美联社的记者。美联社就是凭着不断与别人聊天、不断走访,走出了一批出色的记者。正如书本所说,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记者的身影。

其实,《株洲日报》实习不仅只有上面所述的采访经历和心得。新闻有这样一个规律:稿子越长,它的生命可能就越短。黄编辑也有一个口头禅“写得这么啰嗦,一句话就可以搞定吗!”每次改稿时,都会豪不留情的删除累赘、复杂以及没有必要的语句。短短一个多月的耳闻目睹、亲身力行,收获颇丰,懂得了实践中的采访技巧、党报写作的注意点以及记者不同场合表现的身份等等,同时也认清了自己的一些缺点。相信路虽远,行则必至。实习回来,认清缺点,去除缺点,补自己不足,扬自己之长。

第四篇:日报社网络中心2016年工作总结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兴媒体蔚然成风。在大数据时代微信、微博、APP客户端、直播平台日益壮大使我们在新媒体的路上受益良多。在网络中心成立这6年多的时间里,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从最开始的门户网站建设,到后来的移动终端,从文字到图片到视频再到直播,我们不断完善自己,迎接更多的挑战。现将2016年呼和浩特日报社网络中心工作,总结如下:

一、 思想方面:

重视理论学习,坚定政治信念,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能够针对自身工作特点,学习相关文件、报告和辅导材料,通过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用以指导我们的工作。2016年社里开展的各项业务学习,我们每一位同志都积极参加,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按照社领导的要求深入学习其内容,掌握其精髓,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二、工作方面:

外网:

中国用户的特点是移动化和标签化。在拥有7.68亿网民的中国,有着5.94亿的手机用户,而其中每天使用移动终端不低于3小时的用户占比大约是89.4%,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是巨大的,而媒体在其中移动端的表现更是证实了这一现象。54.9%的受访者会选择用移动新闻应用来获取新闻,相比下用PC端新闻网站来获取新闻的用户只有16.9%,同比电视只占13.5%。主要的用户大多都来自移动端。在互联网中的用户会被媒体贴上了各种标签:比如95后的喜爱个性化、订阅内容,80、90后的喜爱民生、经济类内容,偏好定制原创内容,70后的喜爱被推送、转发和分享,偏好时政和生活类内容等。 所以在我们在移动终端上采用了,文字、图片、视频、直播多角度呈现首府新闻满足各个年龄群体的喜好。

1.数字化平台(数字报):网络中心在PC平台为塞北新闻网、呼和浩特新闻网以及自治区各大媒体提供呼和浩特日报、呼和浩特晚报、乳业时报、土默特报、托克托报、和林格尔报、武川报、新赛罕报的数字化服务。编辑、记者、以及市民都可在线阅读、拷贝相关内容,数字报在6年多的发展中不断创新。从最开始的纸媒转化到现在的PDF阅读,从开始的简单阅读到现在的文章选取、拷贝,从开始的有限时间阅读到现在的跨时间摘取,已经达到了国内纸媒先进阅读平台的水平。

2.微信():以独特的角度,简洁生动的标题,新鲜丰富的内容吸引读者。我们不仅用国内、国际的热点新闻吸引读者,还在首府建设、创城、惠民工程等专题上做了系列报道,而且我们还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党代会、“两学一做”等党政类新闻报道,所以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就达到14789的关注度,并且以裂变的方式不断增加。

3.APP客户端():在面临着媒体融合的环境下,传统媒体以用户思维为变革起点,一方面发展APP,抢占移动端的入口;另一方面拓展数据新闻,优化形成过程与表达,同时伴以与自媒体的融合共生。社领导带领着我们紧跟时代步伐,在2016年6月,将全新APP客户端(掌上呼和浩特)改版上线映入读者眼帘,以最新颖的方式将新闻呈现给读者,不只是在新闻的本身做文章,还添加了拓展阅读,相关知识点、趣图等一系列延伸。在APP平台我们添加了客户端数字报阅读,方便大家及时关注新闻;在拓展方面我们做了在线便民服务,包括:旅游、美食、水电费、快递查询、地图、手机充值等;并且在入秋之时,我们尝试了在线图文直播,带着读者观赏万亩草场的金秋美景,领略首府新农村的变化,老百姓们安居乐业的生活,得到了网民积极的参与与好评;就在上个星期我们又直播了“孩子的心愿2017点赞内蒙古童星演唱会”,现场发图实时直播,用独特的方式进入读者视线。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们会逐渐推出淘城、在线购物、在线活动等一系列改进;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中,不到半年时间APP装机量达到19000次,这样的数字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最夯实的回报,虽然中间我们遇到了各种困难,但我们坚信我们可以做的更好。

内网:

1.保障采编服务器(双机备份服务器)、文件共享服务器的稳定运行和数据备份。

2.维护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保障外网和采编内网的正常运行。

3.监控外网和采编内网的使用情况,建立外网和采编内网的使用和管理的制度并贯彻执行。

4.每天巡视机房内服务器运行情况,定期对社内办公电脑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软硬件问题并做出相应处理。

5.管理服务器、网络设备、业务软件的使用密码,严禁外泄,保障信息安全。

6.制定服务器的防病毒措施,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及时下载最新的病毒库,防止服务器受病毒的侵害。

7.保障新华社卫星接收系统的正常运行,如遇天气恶劣或硬件损坏影响接收信号,及时帮助编辑使用新华社互联网补稿系统选稿。

2016年对于我们网络中心来说,是跨越的一年是紧张而有序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虽然部门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忙碌而充实,在领导及各部门各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的完成了本的工作。

近一年来,部门的同事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努力,在自己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但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了不足之处:

1.简单的问题重复出现重复解决,是因为对一些新的微信、图片合成制作软件认识不够,没有汉化版本,只能不断的摸索。

2.我们的思路还很窄对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认识的不够全面,自己对新技术掌握速度还不够快,必须加强对新事物的学习。

3.对于一些好的想法、好的活动缺少资金支持显得有些乏力,或许在运营这块还需要增强,需要时间的磨合。

总结了过去,方能展望未来! 最后说说明年的工作计划,辞旧迎新,在总结本工作的同时,针对自己不足之处,我对明年工作也提出了初步设想:

1.在继续完善单位网络的同时,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把工作做到更好。

2.领导交办的每一项工作,分清轻重缓急,科学安排时间,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3.在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壮大自身、拓展思路、勇敢面对。

4.内网对单位所有电脑设备进行统一计算机名称,和IP实现远程管理,维护。提升工作效率。

5.内网在硬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装,网络流量检测软件,对局域网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网络故障和排错,使网络快速高效的运行。

在大数据新媒体时代,我们将新闻更真实、贴心的送到读者眼前,让老百姓更方便直接的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了解更多的惠民工程、了解更多的青城大小事,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第五篇:日报社通联工作状况调研思考

日报社通联工作状况调研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日报社通联工作状况调研思考2010-06-29 18:58:27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日报社通联工作状况调研思考日报社通联工作状况调研思考(2)

新闻特约记者、通讯员是媒体记者和编辑最亲密的战友,是媒体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长期以来,他们为**日报投送了大量的稿件,其稿件采用率占了很大的比重。然而,在新闻传媒日益快速发展的今天,特约记者、通讯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已渐渐跟不上新闻发展的需要。特约记者、通讯员如何在新闻传媒中保持以往的地位优势,如何适应新形势下新闻传媒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已是当前各家媒体和通讯员值得研究思考的一

项课题。

结合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科学观学习实践活动,笔者于4月21日开始,先后到盐池、同心、红寺堡开发区工委等地宣传部门,采取了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就如何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通联工作,如何加强特约记者、通讯员的培训工作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积极探索适应新的管理体制的工作运行机制,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做好各项工作、促进改革发展中,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成果。

一、现状

特约记者、通讯员队伍,是基层党组织宣传党和上级方针、政策的喉舌;是各级新闻媒体联系基层的纽带。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不管那家媒体,都离不开特约记者、通讯员队伍的支持和帮助。据统计,在省、市级报纸中,通讯员的发稿量占报纸总发稿量的30-40%。

目前,媒体尤其是报纸十分重视特约

记者、通讯员队伍的建设。报社大都加强与特约记者、通讯员的联系。各县(市、区)也十分重视通联网络建设工作,将特约记者、通讯员队伍建设作为宣传报道日常工作的有机载体和重要环节,不断提升宣传报道工作力度。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目前,各县(市、区)为**日报撰稿投稿的特约记者、通讯员队伍大致有这么几类:一是宣传部门的新闻宣传干事;二是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文秘人员;三是社会上的自由撰稿人。以上几类人员构成了特约记者、通讯员队伍的主流,形成了庞大的通讯投稿网络。

但在实际编采运作中,这支队伍近几年来已开始有所萎缩。主要表现在: 一是通讯员数量在锐减。就日报来讲,全市通讯员数量现在正在逐年锐减。长期坚持写稿的、能叫出名和姓的、常联系媒体也不过几十人,过去常来报社投送稿件的一些老特约记者、通讯员,现在这些人有的改了行,有的又忙于其它

事务,放弃了写稿。

二是新一代通讯员还没有成长起来,老一代通讯员从事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报道工作相当吃力。媒体竞争提升了新闻工作专业化、技术化程度,老一代的通讯员在现代科技操作中,不会电脑打字,现代通信条件的便利化、快捷化不会利用,书写稿件速度慢,赶不上新闻事业飞速发展的需要。通讯员发稿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加之媒体实行稿分制考核,记者有考核任务,就出现了重记者,轻通讯员现象,疏远了与通讯员联系。 三是由于文化娱乐的多元化,人们了解信息的渠道拓展了,读书看报的人少了,而网民在迅速增加,年轻网民开博客的很多,自娱自乐的多、年轻人写稿的少,他们就没有给媒体投稿的意识。通讯员参与报道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更多的人转到给媒体提供线索,以热线电话联系较多。

二、原因

出现这样的状况,笔者认为主要有

这么几点因素所致:

一是**日报经过多年的打造,编采队伍已逐渐壮大。特别是在各县(市、区)基层设置的记者站,使新闻采编调控能力大大增强。

二是领导干部对宣传工作的态度有失偏颇,通讯员难作为。大部分通讯员都是在各地各部门搞宣传的,他们写稿的动力受领导的态度和重视程度左右:有的领导虽然重视宣传,但为了突出政绩,追求写“大块”,通常是时机成熟时请报社的记者去写,没通讯员什么事。与工作联系不大的稿子领导们不“感冒”,通讯员认为写了也白写,索性不写了。

三是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通讯员淡出新闻写作。过去通讯员都把能在党报上发表篇稿件视为一种荣誉,现在通讯员却更加务实,这种荣誉感渐渐淡化,对写稿兴趣不大了。过去通讯员写新闻稿除了兴趣爱好使然,许多人还把挣稿费视作补贴生活的一种手段,现在他们已不太在意靠写稿挣那点微不足道的稿

费了。

四是培训、沟通等机制滞后,通讯员上稿难。现在各地区通讯员除少数人以外,大多是兼职的也就是业余的,对当前新闻写作没有一个系统、全面的学习研究过程。多数地区的情况是老通讯员基本上都退了,新通讯员却空有一腔热血:质量高的稿子写不出来,质量低的稿子发不出去,投稿数量高而命中率低。报社方面又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培训,通讯员写稿质量提高缓慢,投稿“中签率”低,产生了畏难情绪。再有,近年来报社在不断改革,机构、人员、版面都发生很大变化,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联系与沟通,通讯员对报纸改革情况所知甚微,不知报社的机构设置,不知稿件怎样投递,不知报纸需要什么样的稿件。有的通讯员投出的稿子如同泥牛入海,稿子写得对不对路,能不能用,什么原因,写稿人全然不知,久而久之便丧失了信心。

五是编辑、记者的工作

上一篇:五好基层党组织申报下一篇:文化产业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