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个案跟踪观察记录

2023-03-20

第一篇:小班个案跟踪观察记录

幼儿个案跟踪观察记录一

观察教师: 幼儿姓名:彤彤 幼儿情况:

彤彤小朋友极其好动,上课两三分钟注意力就会转移,容易受身边的事物所影响,窗外的脚步声就能转移他的注意力。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种习惯性小动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抠鼻子等,做什么事大都半途而废,有头无尾。有点口吃,与老师小朋友语言交流有障碍。

个案观察记录:

2013年5月10日 上课

在上分享阅读课时,小朋友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彤彤老是站起来,咬着手指头,一下又望望黑板,一下又望望其他小朋友,或是望着地板,神情游离不定,又像关注某个东西,又似在沉思,但他什么也没做,也不说一句话。其他小朋友在朗读时他并没有读,而且常常被外面其他事物所吸引,总把一只腿搭在旁边小朋友的椅子上,一下又去与旁边的小朋友嬉戏,或是打扰其他小朋友,当我提醒以后他才停止嬉戏,但眼神还是没有关注老师和黑板。

2013年5月15日---- 2013年5月18日 就餐

彤彤吃饭比较快,但是喜欢做些小动作,例如用勺子靠近旁边陈卓立的头发,有时把不爱吃的东西放在别人的碗里,他还是习惯性地到处望来望去,饭粒经常掉到桌子上、衣服上、地上。

2013年6月9日----2013年6月12日 游戏

彤彤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做游戏,但是常常注意力不集中,一下就到处望望,打扰其他的小朋友。在玩玩具时,其他小朋友都是安静的靠墙坐着玩,他总是喜欢一个人站着在窗前把玩具摆上去。每次收玩具时他从不会主动交过来,而且老师叫了很多次他就是不肯交,后来不想玩了他就随便乱放个地方跑了。

分析研究:

1.小动作多,为手脚不停让其安静下来难度较大。

2.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举止行为缺乏思考和判断,意识不到到处乱跑的危险性。

3.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学习困难,还有语言障碍—-口吃,讲话少。 教育对策:

1.对父母的指导方案:

孩子多动不是有意的顽皮而是对自己的行为难以控制,因此要对孩子有耐心,对缺点要反复帮助改正,对优点要及时表扬巩固。不管工作多忙都不能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平时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也要关心孩子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尤其是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方面。要营造一种温馨、祥和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心理产生安全感。同时及时的与老师联系多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听取老师的意见。

2.对教师的指导方案:

老师的教育应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仔细耐心的帮助他,对他微小的进步要加以肯定。不时的鼓励会让他对自己充满自信,也会渐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心,这样会让他慢慢与老师和小朋友接触,也会逐渐知道做任何事都要顾及到周围人,而不会孤僻行事,任自己乱**跑,最后在老师的监督下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教育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创造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合作的机会,多鼓励他去自由的交谈,这样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对策实施: 1.爱心交换信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我关注着彤彤的一言一行,常常主动与他交流,后来我发现他其实是很喜欢老师的,和他交流得多了他也会主动与我讲话了,慢慢我发现他有时也能讲出几 句完整流利的话,这是我成功的第一步。后来当我在开展活动时发现他开小差乱动时,只要走到他身旁,或是微笑的与他讲,他还是能够尊重我,马上不乱动了。

2、细心发现亮点:

每个孩子都有好的方面,都有“闪光点”。在每日的观察与交流中,我发现彤彤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每次他需要什么东西时总是亲热的叫:“老师,我想„„”而我们班其他的小朋友几乎都没有叫“老师”的习惯,而且每次我给他发水果他都要回答一声“谢谢!”而其他大多数孩子都做不到这一点,每当这时我总是很感动,我也会利用这个教育机智,表扬他同时教育其他孩子要懂礼貌,经过多次以后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越来越有礼貌了。

3.用耐心期待蜕变:

好动的孩子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自控能力差,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经常会出现反复动摇现象,因此幼儿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次教育或辅导就能奏效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与家长加强交流。我把彤彤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多沟通,通过家园双向对他进行教育。

(2)教育目标要切合实际,适度。对好动孩子不应苛求过分安静,不要制定过多的清规戒律,而是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 (3)加强自制力的训练。在一日活动中,我利用一切机会训练其自制力。彤彤经常把书本和玩具乱丢,不懂得归位放好,我就带他捡起来并整理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他扔东西的毛病也改善了很多。

(4)加强注意力的训练。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时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活动,因此我把他的座位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培养他的注意力,督促他集中精力完成任务。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个案转化效果:

通过一个学期的家园配合训练,彤彤各方面都有了一些进步:开始知道去习惯集体生活,上课坐姿有所改善,动作协调性有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当然对一般幼儿来说,这些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了。对好动幼儿的改变是需要一个很长时期的,短短一个学期是不够的。我想,只要家园继续配合,针对情况适时调整教育目标,相信彤彤会成为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

幼儿个案跟踪观察记录二

一、幼儿基本情况

贝贝:女,4岁半,幼儿园中班幼儿,该幼儿自出生后一直由其奶奶抚养,一直到入园前不久才由其父母领回家中,该幼儿文静、内向、胆小、性情孤僻、不合群。

二、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20

13、9 行为表现:每天来幼儿园总是哭哭啼啼,拉着妈妈的手不愿放开,到班上后总是一个人静静的坐,不和小朋友一起玩

问题的分析:该幼儿由于幼儿是插班生,因此和其他小朋友不太熟,有时,想加入到他们的游戏行列,但是没有人主动地请她,每一次都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加入游戏,比较被动,所以不能很好地投入游戏。据调查,该幼儿自小到大,一直由奶奶带着呆在家里,极少出去玩,更难与其他幼儿交朋友。

教育措施:加强爱心教育通过谈心和故事,启发引导幼儿,使幼儿能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勇敢、主动地和小朋友一起玩,在此基础上,教师时刻和她保持亲密的关系,并让其他幼儿感觉到,从而使其他幼儿自内心发出想和该幼儿交朋友的愿望,私下里,教师发动几位能力强的幼儿和该幼儿做好朋友,带好做游戏,经过三周的努力,该幼儿变得活泼多了,也开口说话了,能和别人一起做游戏。

观察时间:2013年10月

行为表现:上课时,小朋友齐声唱着歌,我发现她边唱歌边表演着可当她发现我在注意她时,马上害羞地低下头,我装成没看见,过了一会她又跟着唱了起来,她的声音好听且节奏感强。

问题的分析:父母关系不和,母亲经常在外玩,父亲较孤僻,不太爱讲话,只要该幼儿不顺她母亲的意,她妈妈就又打又骂,造成幼儿心理紧张,这就造成了家庭气氛沉闷,缺少轻松、愉快的氛围,幼儿缺乏鼓励,没有自信心。

教育措施:

通过游戏活动等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的愿望,充分发挥该幼儿的语言、音乐才能,增强她的自信心,经过多次活动,该幼儿的脸上出现了笑容,也能主动来幼儿园了,为了稳定幼儿的情绪,我通过家庭将矫治计划、方案告诉家长。使家长明确,并积极支持配合教师进行矫治。和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配合,协同教育。

观察时间:2013年11月

行为表现:在绘画活动中,只见她一会功夫就换了好几张纸,然后开始四处张望,见没人理会她,开始把椅子弄得“吱吱”响,我走了过去,,她赶紧捂住画纸,我摸了摸她的头说:“你为什么不画?”她从嗓眼里发出了蚊子大的声音:“我不会。”说着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问题的分析:虽然该幼儿对能力较强的方面有了一定的自信,但她碰困难的时候对自己还是缺乏自信,没有足够的信心克服困难

教育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请该幼儿多做一些工作,诸如:小组长、检查员、值日生等,多给她一些锻炼的机会。在幼儿唱歌比赛中,该幼儿声情并茂的演唱获得大家的赞赏,从而奠定了她在其他幼儿心目中的地位。

观察时间:2013年12月

行为表现:体育活动前,小朋友照例自告奋勇地表示要帮助拿活动器械,她也举起了小手,并悄悄走上前使自己靠的更前,让老师看到她,我请到她,她很兴奋,去拿了器械,并主动帮助分发器械,活动结束后,她还这招呼伙伴们把器械放到篮子里,带回班上。

问题的分析:该幼儿主动帮助班级做事,做事情有始有终,能指导他人把物品放到指定的地方,对自己有了一定的信心,要逐渐巩固其良好行为。

教育措施:

逐渐巩固良好的行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渐渐减弱强化行为,使幼儿在自然情境中自由和幼儿交往,并教育家长努力克制自己,改变教育方法,从而使幼儿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并乐于和同伴交往。

三、矫正结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矫正,贝贝小朋友基本上改变了孤僻的性格。现在这个孩子情绪稳定,乐观积极,能主动来幼儿园,上课积极,乐于和同伴交往,在同伴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家长反映,现在我的孩子活泼可爱多了,各方面能力提高很快,为此他们多次感谢老师的关心、教育使孩子健康成长。

幼儿个案跟踪观察记录一

2014年

涵涵很聪明,记忆力非常好。老师讲过的故事,他只要听一遍就能复述;上课回答问题都能答到要点;他情感丰富,会时不时地过来亲一亲老师,表示对老师的喜欢„„

镜头一:小朋友一起坐好等爸爸妈妈来接,可涵涵一会儿摸摸玩具架子,一会儿看看衣柜里的东西,一会摸摸小朋友的头发,一刻都闲不着。

镜头二:老师请他帮助扔一张废纸,涵涵嘴里说着“好吧”,然后像小鸟一样飞着在教室里绕个大圈跑到垃圾桶前,慢慢地把那张废纸撕扯一番,直到集体活动的音乐响了很久,才把废纸放进垃圾桶。

镜头三:户外活动时,涵涵跑到我身边,说有悄悄话要和我说。当我低下身子听他说悄悄话时,他却亲了我一下说:“我喜欢你。”然后就跑走了。

涵涵调皮的原因

1.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必然特征。学龄前儿童身心发育很快,生长需要多运动,涵涵的很多调皮现象都是运动的外部表现。从这个意义讲,调皮是涵涵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必然特征。

2.想得到老师的关注。调皮的孩子有时更想得到老师的爱和关注。为此,他就用调皮捣蛋或者恶作剧式的淘气行为引起老师和同伴的注意。

3.好奇心驱使的淘气行为。涵涵的好奇心是很强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爱到处乱跑,看见什么都想摸一摸;爱问为什么;看到同伴有些新奇的举动,也爱模仿。

对策一:平等地对待

普林格尔探讨了个体在儿童期的需要,第一种就是爱及安全感的需要——需要感觉到自己是在被他人关心、爱护着,感到自己处在一种安全有保障的物质环境与人际关系中。因此,在平等地把表扬和关注送给涵涵的基础上,每天集体晨谈后我都和他个别交谈几分钟,告诉他自己长大了,应该如何自己管好自己,让他感受到老师给予他的特殊的爱。

对策二:发现闪光点

涵涵是个很有爱心的孩子。我们班的一灿因为身患白血病.不得不暂时离开我们去治疗。当我们向小朋友讲述了一灿的事情后,第二天涵涵就带着自己的压岁钱要我们转交给一灿.并告诉一灿希望他能坚强勇敢。 马卡连柯说过:每一个儿童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及时发现涵涵的优点,放大他的优点,希望能打开他的心灵之门,与他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让他成为和谐集体中的一员。

对策三:呵护好奇心

从涵涵的故事中我们看出,涵涵的调皮行为在很多时候是因为他有探索新事物的欲望。涵涵妈妈经常说一架漂亮的玩具车到了他的手中,不到半小时,就变成一堆支离破碎的小零件。其实,这只是他因为好奇心的驱使,他希望知道玩具的“真相”罢了。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说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在平时的活动中,我有意让他多参与探索性比较强的活动,如自主游戏中的“探索屋”。在那里,他总是能发挥他的奇思妙想,成为大家追捧的“领袖”人物。

对策四:家园共携手

对于涵涵的教育,我注重从家庭人手,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不和谐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与家长坚持每天进行交流,相互交流涵涵在园和在家的行为表现,家园共育形成最佳合力。孩子的调皮行为中蕴涵着一定的智慧。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和谐的教育手段,使孩子的调皮行为变为智慧发展的动力。

第二篇:小班个案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第一周

观察地点:小三班教室

观察对象:明明

观察老师:赵玉华

观察记录:

“老师,老师,帮我提一下裤子嘛!”我停下手中正在整理的卡片,循着声音一看,原来是明明上厕所出来请苏老师给他提裤子。见此情形我跟苏老师建议道:“教明明自己解决嘛,他都3岁多了,可以学着自己做了。”哪知我的话音刚落,明明立刻就拒绝了,连连摆手,嘴里喊道:“老师,我不会,我不会!”“不会老师可以教你啊,只要学会正确的方法,多练几次,自然就学会了。”明明听了后,低着头一言不发而且僵在那里也不做动作,见我的鼓励并没有激发起明明学着自己整理的兴趣,我只好让苏老师先帮他整理了。

午餐时,为了配合锻炼明明的独立能力,我把以前老师给小朋友端饭,改成了一组一组的自己来端,当轮到明明那一组时我见他排在队列中犹豫着,便鼓励他说:“明明好棒勒!自己端饭嘛!”明明伸出手端起了饭碗,可能是有点紧张,也有可能是独立活动的能力有点弱,只听见“咣”的一声,明明的饭碗掉在了地上,我没有责怪他,重新舀了一碗饭,并叮嘱他小心一点,把碗捧好慢慢的走,并告诉他刚刚只是个小意外没有关系的,明明听了一个劲的点头。

令人惊讶的是,接下来的几天,明明竟然自己主动学着提裤子了,有时见他没整理好,老师帮着纠正一下,明明竟然还不让老师帮忙,自己有模有样的调整着,有此表现老师真想说:“宝贝你真棒!”

分析措施:

其实孩子自立愿望还是很强烈的,什么事还是想自己去干,可能是在家锻炼的机会少,家长怕孩子遭受委屈而过度的呵护,也可能是尝试自己做时,把事情办遭过受到了责怪,令孩子缺乏自信,因而孩子久养成了依赖他人的习惯,而作为教育者、引导者、援助者的我们,应该给孩子创造环境、创造条件,指导她们去克服困难,凡是在孩子能力之内的事情,都要鼓励她们自己去尝试 ,并培养孩子从中学习经验教训,锻炼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她们就会摆脱成人的照顾,向着自主迈出一大步,变得越来越独立了。

第三篇:小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

本周重点关注健康领域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发展。根据《幼儿发展指南》的规定。

1号宝宝每天中午都能按时午睡.能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吃东西时能够细嚼慢咽。但宝宝吃饭速度很慢,经常需要老师喂。宝宝能够主动喝水。宝宝书写姿势不是很规范,喜欢爬着写字。

家园共育:1.在计算方面需要加强。2.让宝宝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号宝宝每天中午都能按时午睡.能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吃东西时能够细嚼慢咽,能够很好的进餐。宝宝也能主动喝水。坐、立、写字姿势正确。知道保护眼睛。学习上进步也不小。

家园共育:希望家长带孩子多看些课外书,增加识字量。

3号宝宝每天中午都能按时午睡.能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吃东西时能够细嚼慢咽,能够很好的进餐。宝宝也能主动喝水。写字时宝宝总是把本子歪放着身体也随着倾斜。宝宝在本周学习有些下降,计算和写字都不太好,不过宝宝非常聪明,只要稍微努力,肯定会有很大进步!

家园共育:1.坚持正确的写字姿势。2.在学习上加强练习!

第四篇:幼儿个案跟踪记录

幼儿个案

梁骏乐

四岁半

家庭成员

爸爸、妈妈

评估方法

观察记录法

观察目的

帮助幼儿改掉乱扔东西的习惯,建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常规意识。

观察者

罗翊丹

观察主题

喜欢扔东西的乐乐

观察时间

四周

解决方案

鼓励和奖励、转移注意力、家园沟通

【观察与记录】

时间段

观察情况

情况分析

采取措施

2019

9.4

9:15—10:15

(区域活动)

今天,小朋友们正进行着区域活动,突然有个小朋友从教室外面跑进来说:“老师,梁骏乐把玩具扔下去了。”

梁骏乐是这学期刚转过来的新生,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好奇,而且和小朋友不熟悉,大家游戏的时候他自己一个人觉得不好玩。

1.

重新跟乐乐讲了一遍班级活动的流程以及介绍教室周围的环境,着重强调了在走廊活动的注意事项,尤其不能扔东西下楼。

2.

向全班重新介绍了乐乐,加深幼儿对乐乐的了解;集体活动的时候注意引导他与其他幼儿的交往。

3.

班主任通过微信向家长反映乐乐的情况,引起家长的注意。

2019.9.9

12:10-12:20

(午检时间)

午饭后散完步回来,孩子们都陆陆续续换拖鞋准备上床了,我正帮孩子午检的时候,有孩子又跑来跟我说乐乐把拖鞋扔下去了。我赶紧走出去,乐乐看到我迅速就举起手上的另一只鞋子抛了出去,完了还很高兴地说:“老师,你看,我可以把鞋子抛这么高。”我把他拉到身边,问他:“上次老师已经告诉你一楼下面有弟弟妹妹,扔东西下去会怎样?”“弟弟妹妹会受伤,会流血”。“那要怎么了?”“要去看医生,要打针。”我继续问到:“那你为什么还要扔下去呢?”“因为我就是想扔东西咯。”

1.

通过与乐乐的问答,发现他对老师的教育仅仅是停留在感知阶段。理解认知水平相较于其他同龄幼儿稍有落后。

2.

通过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到乐乐转学前所在的幼儿园只是一个早教机构,人数少,氛围放松,老师较少对幼儿的常规意识进行培养。家长觉得乐乐有这种行为发生是因为对环境的不适应。

1.

密切关注他的行为,尽量让他留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对他的常规严格进行要求。

2.

在班上专门进行了一次《高空抛物的危害》的安全教育活动,通过播放视频和照片,让乐乐更加直观深入地知道该行为的危害,加强安全意识。

3.

放学前找乐乐谈话,针对当天表现好的行为进行表扬,指出继续需要改正的地方,强调“不能扔东西”的要求。

4.家长在家配合教育,

2019

9.16

11:15—11:30

(户外活动结束后)

户外活动回来,其他小朋友都放好水壶进教室换衣服了,而乐乐还站在栏杆上迟迟不进来。突然,趁老师转身的时候他就把手上的水壶给扔了下楼。他看到老师发现后,没有像之前那样还表现得很兴奋,而是赶紧跑回了教室坐好。我把他叫到身边问他怎么又扔东西了。他吞吞吐吐地说:“我不记得了。我下次不扔了。”

乐乐事后的行为表现(从之前的兴奋到现在的害怕以及主动认错)可以看到乐乐的意识是有了转变的,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对他的要求和行为培养需要继续坚持和强化。

1.

针对他喜欢扔东西的兴趣,在户外活动的时候让他进行扔沙包的活动。

2.

转移他的注意力,给他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午饭后当值日生、帮忙其他小朋友脱衣服、帮忙摆鞋子,尽量让他有事可做。

3.

批评与鼓励相结合。对其犯错行为及时指出,并采取惩罚措施,比如停止他喜欢的游戏五分钟;放学前的谈话除了语言肯定,还增加了实物奖励,每天奖励不同的折纸。

4.

再次与家长进行面谈,希望家长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五篇:幼儿个案跟踪记录

2004年2月----2004年6月

幼儿姓名:吕俊杰

班级:大(2)

教师:金奕凤 情况分析:

俊俊是全园闻名的“新闻人物”,相对于同龄儿童来说他确有不少特别之处,如:无缘无故打人,抢玩具,欺负同伴,不爱学习,常搞破坏,等等。尽管他母亲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了多种教育手段,但收效甚微。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俊俊在一岁时,被开水烫伤,光医药费就用了将进十万。他的父亲没有什么工作,整天在社会上混,三天两头不回家,即使偶尔回来也是从不管孩子。孩子基本上由母亲一人抚养,由于妈妈也没有工作,再加上身体不好,孩子因此就缺少管教,逐渐使他养成了“没有人能管我、惟我独尊”的性格。 学期总目标:

通过创设“小老师”“小帮手”等机会,逐步增强俊俊的自控能力,培养他的坚持性;在活动中,正确对待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积极发挥他的长处、肯定他的优点,使俊俊成为小伙伴都喜爱的好朋友、好榜样;通过家长交流、取得家园教育一致,并能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 第一阶段目标、措施:

1、 通过老师对孩子的观察、正确对待俊俊的攻击性行为。

2、 逐步增强他的自控能力,培养他的坚持性。 第二阶段目标、措施:

1、不在同伴面前损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闪光点”。

2、通过运用各种方法,有意识地树立俊俊在集体中的威信,让同伴真正亲近他、接纳他。

幼儿个案追踪记录 第一阶段:(3月17日)

俊俊是我班的淘气鬼,也是全园闻名的“皮大王”,手脚一刻不闲,屁股坐不住小椅子。上课时,爱做小动作,一会儿碰碰积木,一会儿又惹惹小朋友;活动时,更是横冲直撞,蛮无约束。一天之内,告他状的小朋友接连不断:“老师,他打我”,“老师,他抢我玩具”,“老师,他推我”„„只要有他在,教室便不得安宁。 这一天吃点心时俊俊又管不住自己,用喝剩的牛奶将别的小朋友洒得满头满脸。被洒的小朋友委屈得大声哭泣,他却瞧着自己的“杰作”,直乐得大笑。我又气大恼,真想狠狠训他一顿,然而理智迫使我按捺住心中怒火,耐心地说服教育:“牛奶是营养品,是工人叔叔,阿姨饲养奶牛挤出牛奶,经过辛辛苦苦劳动才得到的,能浪费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友爱„„”他默默地低下头,看似有所触动,我也暗喜这一次终于收到成效„„ 4月3日

俊俊非常敏感,他往往会对外界的各种刺激作出过度反应。他的攻击性行为一方面是为了引人注意,一方面似乎是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如:饭菜太烫时,他会莫名其妙地抠别人;散步时,他会突然去撞前面的同伴;画画时,他会冷不丁地到别人脸上画一条线;高兴时,他会突然打别人一拳„„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1 他说不知道。问他对不对,他会承认不对。

第一阶段小结:

看到孩子这段时间的表现,我认为他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而表现出来的无意识的失控行为。针对他的这一特点,我认为如果过分关注他,只会扩大他的问题和缺点。如果就此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反而会使他感到自己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是个不好的典型,从而更加导致他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因此,在他出现无意识失控行为时,我会设法加以阻止,但决不斥责他,也不实施压服教育,以免因自己的主观臆断而伤害他。然后,再找适当的机会,了解他的行为动机,耐心地告诉他同伴间的相处之道,暗示他努力改正缺点。当他稍有进步时,我便马上大张旗鼓地予以表扬、鼓励,让他逐步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和信任。另外,我认为

俊俊表现出来的许多行为特征可能与成人的过多关注有关。他已习惯于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一旦别人注意他,他就会感觉被忽视,就会作出一些过激反应(包括侵犯行为)以引人注意。所以,我常常"故意"不去关注他的举动,逐渐使他也"忽视"自己。

第二阶段:(5月9日)

今天户外活动时,俊俊站在台阶上挥动着手臂,很神气地学交警指挥车辆。我走过去对他说:“你做的真好,真象一个小警察。现在,老师和几个小朋友扮司机和乘客,你当警察,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他听了我的话,用兴奋的眼神望着我,然后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鼓励他说:“你看小朋友都在等着你做游戏呢,我相信,你一定是一个能干的交通警察。”他在我的鼓励下,很快地投入了游戏。在游戏中,我以角色身份不断给他以鼓励,直到游戏结束时,他都始终坚守岗位。对他的表现,我及时地给予了表扬和鼓励,孩子们也纷纷鼓掌向他表示祝贺。 6日5日

俊俊的攻击性行为使他同伴之间的关系不太协调,小朋友常常出于害怕而疏远他,满足不了交往需要的他便只好以新的攻击性行为来引起同伴的注意,如此这般形成“恶性循环”。

为此,我尽量不在同伴面前损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闪光点”。如当他带来蜘蛛侠玩具时,我就专门请他介绍、演示玩法并指导同伴玩;当他把散了好久的拼图整理好时,我便夸他手巧,让全班小朋友向他学习;当他从家中带来自己做的手工作品时,我就立即把它装饰在教室里。通过种种办法,使他逐渐树立自信,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

学期小结

通过我的计划的实施,这个孩子渐渐地变了,他不仅渐渐地改掉了以前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而且还经常帮助老师拿送各种游戏教具、摆放桌椅、主动帮助阿婆收拾碗筷等。由此可见,老师通过种种办法可以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可以让他在孩子们中间拥有一定的威信、让大家真正地亲近他、接纳他。 个案分析一个调皮孩子的转变 案例:

2 高阳是我班一个很调皮的男孩,平时他的表现就很“突出”,一直笑嘻嘻的。如果老师批评他,他就会一脸无所谓的样子,好像批评的不是他,过一会老毛病就又犯了。经常有孩子来告他的状,因此有一些幼儿就不喜欢跟他一起玩。

镜头一:在集体活动时,孩子们都按老师的要求在动手操作,高阳却像疯了似的满教室到处跑,还破坏其他孩子的操作成果,使得那些孩子手足无措。

镜头二:班里一位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熊宝宝的玩具,高阳非常想玩,但是由于很多孩子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他只好一个人做在旁边。等了一会儿,他有点等不及了,就伸出手一把抢过来,结果把熊宝宝玩具扯坏了。带玩具的小朋友气愤地骂他:“你干什么呀?我不给你玩了。” 镜头三:吃点心的时间到了,小朋友们一个个排好队在做着吃点心之前的准备工作——洗手。只见高阳一个人在旁边,满地打滚,要不是老师即使制止,他还会一直滚。 分析:

1.父母对孩子管束没有限度。高阳的父母平时对他比较放任,等到一旦做坏事之后,就把他暴打一顿,慢慢地使孩子内心产生紧张和压抑感,而这种情绪在幼儿园就会有意无意地爆发出来。

2.缺少沟通。高阳的父母由于工作比较忙,很少照顾他,更别说和他交流了。这使得孩子内心比较孤独。家庭是孩子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他的第一个学校,没有良好的环境,孩子自然会有些反常。

3.好奇心很强。这时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强,不管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动画片里经常出现的一些人、物、动物,对他们的吸引力非常强。他们总想弄个明白,想个究竟,因此他们会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坏。事实上,孩子所表现出的恶作剧、小破坏有时并非真的坏行为,但却是一种不利于他人的行为。

对高阳这样的孩子,我们曾多次教育他、批评他,但效果不佳。后来,我们尝试着采用鼓励、激励的方法,孩子的行为明显有所好转。 方法:

1.体验成功。高阳在活动时不是很积极,但有一次,他上课听得比较认真,还举手回答了问题,我及时表扬了他,并给他贴上了小红花,他开心极了。这以后,他每次上课都非常认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2.赏识激励。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高阳也有他好的地方。如他喜欢帮助老师做事情,我就以赏识他的语气对他说:“高阳,你真是个勤劳的孩子。如果以后你一直听老师的话,和小朋友好好相处,上课认真举手,那老师小朋友会更喜欢你。”他点了点头,认真地说:“我会听老师话的,我会的。” 爱哭的园园

小班上学期的孩子,由于年龄小,对于离开自己的家庭进行集体生活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他们在幼儿园中的环境与在家里的环境是完全两样的。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人,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完成,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在这样一个适应的过程中,有很多孩子都会表现出不一样的态度。有些孩子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对于家庭的依恋比较弱,但是也有一大部分的孩子对于这段适应的过程却读过得比较“痛苦”。

3 园园就是这样一个小男孩,从开学到现在,园园每天都要哭。他已经是我们小小有名的“哭大王”了。 故事一:园园哭了! 开学第一天,早上的亲子游戏热热闹闹的开始了。只见有一个高高个的小男孩在活动室的娃娃家里玩的正欢。看着他投入的表情,我猜想他肯定是为活泼,开朗的孩子。

过了一会儿,只听见活动室里“哇”的一声,园园正站在娃娃加里大声地哭呢! 可能原因 应对策略

(1)找不到妈妈,着急了。

(1)亲切地来到园园身边,摸摸园园的小脑袋,把园园包起来。 (2)询问园园哭的原因。用亲切的语气让园园有安全感。 (3)带园园找妈妈,和妈妈一起安慰园园。 (2)和同伴抢玩具,输了。 故事二:园园又哭了

下午:园园正在吃午饭。其他的小朋友都在津津有味的吃着,只听见“哇”的一声,园园又哭了! 可能原因 应对策略

(1)不会自己吃饭

(1)察看园园有没有不舒服,比如:肚子疼等。

(2)老师帮助园园进餐。老师可以先安慰园园,抚平他的情绪再进行喂餐。 (3)向园园说明幼儿园的饭菜是很好吃的,有很多的营养,吃了可以更加健康。 (4)向家长了解园园的饮食情况,了解园园有么有特殊的饮食习惯。 (2)饭菜不好吃。

(3)和小朋友发生争执了,把餐具掉了。 故事三:园园还在哭

开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班级里孩子们的情绪都已经稳定了下来。

一大早,园园的爸爸送园园来幼儿园,园园抱着爸爸的腿,又哭了。班级里的小朋友看见了,纷纷说:“园园,你怎么还在哭呀?幼儿园里可好玩了。不哭了好不好?”有几位小朋友过来安慰她,可是园园还在哭。其实,园园也只有在早上爸爸把他送来的时候哭一会,爸爸一走他就会不哭了。 可能原因 应对策略

(1)对爸爸的依恋很强,舍不得爸爸走。

(1)对家长进行指导,做好园园来园之前的思想工作。

(2)平时多关心园园,帮助园园找到朋友,感受到班级集体的温暖。

(3)正确引导园园,让老师和阿姨喜欢有别的方法,哭的孩子我们不喜欢。 (4)故事,情景表演’做个快乐的好娃娃“。 (5)创造机会,鼓励园园为别人服务。

(2)对幼儿园里的伙伴和老师不满意,不喜欢。害怕来幼儿园。

4 (3)哭了能引起老师、阿姨的注意。

(4)来幼儿园之前,在路上(在家里)发生了不愉快的事。 故事四:园园不哭了

这一天,园园一点儿也没有哭。快回家时,园园因为自己的进步而得到了一颗五角星。

“园园,今天你开心吗?”老师关切地问正在贴五角星的园园。 “开心。”

“你知道,为什么今天你会有五角星吗?”老师意有所指的问园园。 “因为我今天乖呀,进步了。”园园很高兴。

“对呀,你今天没有哭,进步了。明天要不要进步?明天还哭不哭了?” “不哭了。”园园保证。

第二天早上,园园来幼儿园石头上还贴着昨天的“五角星”,我马上在旁边又贴了一颗新的。这一天,园园也没有哭。 教养笔记:她能大胆走路了 她能大胆走路了 观察记录:

慧慧小朋友高高的个子,看起来应该是个很能干的小朋友,但刚入园时,她从不敢和小朋友一起走路、上厕所,看到前面有跑的小朋友就吓得停下来大叫,害怕别人撞到她,总要等到别人进教室后,才敢慢慢地走到厕所。

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因为慧慧小时候摔了一跤,手臂骨折,从此以后她的家人就不敢放手让她一个人走路,总是有人扶着她,久而久之,她也从不敢一个人走路了。

教育方法及效果:

对于她这种长期形成的依赖及对单独走路的恐惧情绪,我知道不是一两句话或一两天就能消除的,而需要耐心的引导和细心的帮助。 首先,要消除她的紧张情绪。下课时,我拉着她的手,带她和小朋友一起上厕所,让她知道别人是不会故意撞她的,我又请几位能干、细心的小朋友带她一起玩,鼓励别的幼儿关心、爱护和帮助她。其次,我们和家长达成协议,在家尽量放手让她一个人走路。最后,对她的每一点进步,我都给予热情的赞扬,在周五的小红花评选中,给她贴上一朵漂亮的小红花,她高兴地笑了。

在以后的时间里,我总是用鼓励的目光关注她的一言一行,适时地表扬她。渐渐地她变得放松了,脸上的笑容多了,还能和小朋友一起跑跑跳跳,参加游戏了。 爱的情感需要用爱来培养

幼儿园个案分析 更新:2007-1-25 阅读:

爱的情感需要用爱来培养

晟煜是在全家人的溺爱中成长起来的,全家人对他是百依百顺,所以养成了特自由甚至有点任性的性格,玩起来就像一匹小野马:玩玩具时抢玩具,同伴不顺着他,他就偷偷欺负人家;滑滑梯时争第一,从不知道排队和谦让;吃饭时把自己盘子里的肥肉、肉骨头,放到别的小朋友的盘子里;这样的性格和同伴相处不合,起冲突是难免的,抓人、咬人、推人是常事,我提醒他,他就白我一眼很不服气的样子,有时气得我真想喊他一声“刁民”。

有一次,午餐后,我把他叫在身边,问他:“你喜欢陈老师吗?”

“不喜欢!”他脱口而出。

虽然这也是我预料中的事,但是我听了心里还是有点难以接受,但是还是接着问了:“为什么呢?”

“因为你不喜欢我!你要骂我的。”

……

孩子的话深深地震撼了我:原来在我认为对孩子行为的指正或提醒,孩子却认为是“骂”,好刺耳的一个字。于是我开始反省„„

自从开学到现在,我对晟煜给予过多少爱和关心,给予过多少理解?想想一个从小缺少互爱、互让意识的孩子,不懂得如何与同伴相处也不足为怪,而我只是一味地批评他、否定他,甚至有时还会嫌他,这样无形中使小朋友们更加反感他、不喜欢他,增加了他与大家之间的隔阂,甚至产生对立情绪,使一颗本来就缺少爱的心灵,对“爱”字更加淡漠了,更无从说老师对他的另一种爱了。

我应该用爱去感化他,通过对他的关心与帮助,启发与鼓励,使他感到爱的存在,体会到爱的温暖,认识到爱的高尚引起爱的共鸣,产生爱的情感。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放弃严格要求,但必须把严格要求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希望我的爱能使他幼小心灵里的“爱之花”开放。

幼儿在运动中的个案

今天的挑战活动我们安排了“救小鸟”的主题活动。教师事先设置了一系列的障碍,例如:爬竹梯,过小河(走梅花桩),爬山坡(平衡板),过山洞(钻爬)等最后救得小鸟完成任务。孩子们看到这个场景个个异常兴奋,跃跃欲试。胆大的孩子冲在前面,胆小的跟在后面。陈昊云小朋友在竹梯面前停了下来,他看了看,用脚踩了一下竹梯试了试,感觉有些犹豫。后面的小朋友不停地催促他:“你快一点呀。”昊昊在同伴的催促下只得鼓足勇气前进。在竹梯上的他战战兢兢,每走一步都要回头看一下。别的孩子都是手脚一起前进,可他几乎是横着前进的。也许是因为后面同伴的催促也许是太紧张,昊昊在爬到竹梯一半的时候一脚踩空从梯子上滑了下来。

分析:

陈昊云小朋友是我班比较内向,胆小的孩子。在平时的来园户外活动中,家长总是帮他挑好运动器械在旁边看着他玩。在其他的运动中,他不是在一旁看着就是选择一些相对简单安全的活动,带有冒险性的游戏或者是没有尝试过的器械他都不会去玩。在今天的挑战活动中,他没有完成任务。活动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管是心理上还是行动上。虽然他终于敢尝试,但由于缺乏活动经验,不知道如何攀爬竹梯,也缺乏活动中的自我保护意识,最终没有成功。

启示:

在冒险运动中,我们关注比较多的是一些大胆的孩子,一些胆子比较小的孩子在活动中并不现眼,他们很容易被我们遗忘忽视。对于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我们要更加重视。我试想了一下几点措施:

1、通过各种途径,如教学活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我带你等,激发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帮助幼儿养成基本的运动能力,走,跑,跳,平衡等,发展其动作的协调性。

2、鼓励幼儿参与活动,培养其大胆自信的品质。

3、做好家园联系工作,和家长多沟通,

6 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不打无准备的仗! 现象:

今天组织孩子参观小学。到达中心小学后,孩子们兴奋不已,东看看西瞧瞧,对一切都很新奇,看得十分仔细。

进了教室,正值课间休息。在老师简单要求后,孩子们纷纷当起了小记者。丁和铃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采访纸和笔,向老师提问:“老师请问您叫什么名字?教小朋友什么本领?班上有几位老师?几位小朋友?有几位男老师、几位女老师?„„”听到老师的回答后,她马上在采访纸上作了记录。

戴琎一组则采访起了哥哥姐姐:“你们早上几点起床上学?一天上几节课?每节课几分钟?作业多不多、难不难?上小学辛苦吗?„„”哥哥姐姐们十分配合,认真地予以答复,戴琎也在纸上记呀记。

上课了,我们的孩子和小学生一起认真地听着,还不时地观察老师和学生。 回园后,孩子们对这次参观活动做了小结,既有环境方面的,如小学的厕所和幼儿园的不一样,座位不一样,操场上有跑道等等。也有关于学生、老师、时间方面的,并把采访纸贴张贴在教室。孩子们个个发言踊跃,可以看出收获颇多。

分析:

本次参观活动,事先我们做了较充分的准备,组织幼儿讨论:“参观小学你想知道什么?”,帮助归纳、分类,并组织幼儿分组,设计采访计划书等,使幼儿在心理、知识等都有了准备。孩子们能从自己内心需要出发去思考问题,真正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从而加强了孩子参观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同时分组讨论采访、设计计划书等又让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

反思以前我们的参观活动,似乎只是带孩子到那儿看一看,回来说一说,孩子看得都比较片面、零散,只是沉浸于“游玩”之中,真正的收获及活动意义不大。

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的仗!”比较这次的参观活动后,我更深切地感到活动前的准备是多么重要。不论是教学活动还是参观、游戏活动都是一样。只要能根据活动特点,精心设计组织准备,一定能使活动取得更好效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矫治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性和行为习惯发展的关键期。然而,幼儿园的很多幼儿存在任性、脾气暴躁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今后发展的隐患。《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因此,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是当今幼教领域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观察、分析、记录,以幼儿邢为例,浅谈一下任性幼儿的行为矫治。 个案

邢,男,3岁半,小班幼儿。姥姥、姥爷带大,该幼儿任性、暴躁、易发脾气、习惯指挥他人、语言过激、爱哭等。开始时,不愿来园,待老师答应满足一些条件后,他才肯让爸妈走。后来,能顺利来园,但经常是瞪大眼睛、满脸怒气、大摇大摆地进班。与小朋友在一起,他经常无故推打小朋友,损坏他人的作品,

7 胆小的幼儿经常被他弄哭,胆大的幼儿被他招惹后引发对立情绪,他便说一些过激的话,还大嚷大叫,大哭大闹,老师问原因,他不理,仿佛很冤就是个哭。在班里,常常情绪暴发,有时说出“我拿菜刀砍了你、拿菜刀剁了你”等过激的话。 不过,邢独立性很强,善于发现和观察事物的不同与变化,反应快,能自信的对自己的发现做出肯定的判断,懂得关心比他小的小朋友,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

一、

家长性格脾气的遗传和影响

在平时与家长的接触和交谈中了解到,家长脾气不太好,遇事好急,易急躁发脾气,稍不如意就吵架,说话声音大而且含不文明之语。在很大程度上对邢有负面影响。

二、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对儿童的影响

全家视邢为掌上明珠,关爱过度、疼爱有加,特别是姥姥、姥爷对邢百依百顺,让其为所欲为,不愿听到别人说邢的“不”字儿,甚至“遮丑护短”,“隔辈亲”演变成“隔辈溺”。父母有时脾气一上来就要求孩子必须听从家长,便强制使孩子听命,信奉“棒头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这样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过度包容孩子的行为和要求,致使孩子易形成任性、幼稚、反抗、神经质等不良行为。

对策

1.采取游戏活动进行矫正。针对邢的情况,我在班上设计了一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邢提高认识,积极协调自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减少任性行为的发生。如,语言

活动“我长大了”,通过观察、讲述,使邢对自己以前和现在进行比较,知道自己长大了,更懂事了。 以及语言活动 “到×××家做客”。在活动中邢对小家庭产生兴趣,积极参加表演,在表演中,既当主人又当客人,学习了不少的礼貌用语,而这些礼貌用语正是他学习热情待人、互助友爱的基础之一。又如,音乐活动“找朋友”,小朋友都喜欢找与小朋友友好的孩子,通过有幼儿不想找他,使邢明白以前的许多做法是不对的。通过坚持不断的进行这些活动,使邢学会用推理的方式去思考问题,提高对自己的认识,领悟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减少任性、过激语言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2.实行短时间“冷处理”。有时候,老师有必要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故意忽略,特别是对容易冲动的邢,必要时可以实行短时间的“冷处理”。例如一次午睡他故意捣乱、出怪音不想睡觉,老师说了一句:“别出音儿了,小朋友一会儿就被闹醒了。”邢便大声说:“我告诉我爷爷去,拿菜刀砍了你。”说完,便大哭起来。当时我想去安慰他,可以前的几次告诉了我,那样只能火上浇油,小朋友醒的会更多。于是我没理睬他,渐渐的他的声音变小了,见他基本冷静了,我悄悄对他说:“好孩子知错就改,老师格外喜欢。”当再活动时遇到他的任性行为,可暂时剥夺其参加某项活动的权利。几次下来,邢有了很大的进步。

3.抓住时机,及时鼓励。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日常生活中有价值的教育契机,进行随机教育。一次,郭小朋友做手工时因丢了自己的一个小动物而大哭,老师给他一个,他还不要,这时,邢也来安慰郭:“别哭了,老师再给你一个,不也可以做完吗?哭也没有用,下次保管好自己的手工别再丢了。”我立即说:

8 “瞧!邢说的多好啊,像个大哥哥,邢以后也不会为一点小事儿而哭鼻子了,对不对,邢?郭,别哭了,我们要向邢学习。邢能做到吗?”从此,邢一旦要哭,我就以此事鼓励他,果然进步很大。

4.创设适宜环境进行疏导。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幼儿在家、在园、在社会都能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积极健康的情感和行为,这就需要教师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我与家长商议在家里设置一个“美劳角”,提供彩笔、剪刀、颜料及各种结构的拼插玩具。让其尽情的施展,然后家长给予鼓励。这既是一种心理疏导,又是一种注意力的转移。同时,以榜样示范、强化邢的正确行为。要求邢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的错误要事先了解原因,不要用打来解决问题,教会他正确解决冲突的办法和技能。引导与他人相处时要和气,有礼貌。

5.建立“邢的故事”家园联系册。邢爱看书、爱听故事,特别爱听自己的故事。针对这一兴趣点,我为他建立了“邢的故事”家园联系册。即,将他一日进步点和不足以故事的口吻写下来,然后配上简单的简笔画,交给家长,家长回家读给邢听。使邢感受故事的快乐,增强自信,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家长再将邢在家的表现写下来,第二天,我再读给所有小朋友听。为了听到好听的故事,邢尽量做的更好。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矫治,邢的任性行为减少了,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他能高高兴兴的来幼儿

园,活动中情绪稳定了,与妈妈的要求也减少了。变得爱画画,有耐心。懂得与同伴友好地玩。懂得遵守规则,不随意动手打人,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同伴对他也很认可,经常推荐他当组长,这不断促使他努力控制自己不良行为。但要使其完全消除任性行为,尚需幼儿园、家庭协同努力,循循善诱,逐步实现。邢小朋友定会成为一个天真活泼全面发展的孩子。

个案分析:“接下来干什么”

观察对象:托班幼儿(王苏立)

月龄:36个月 观察实录:

(一)

早晨来园。 苏立:(跟妈妈再见后)“老师,现在我们去干吗呀?” 师:“现在是晨间游戏时间,你可以和小朋友去游戏,一起去玩。” 苏立:“那玩好游戏又去干吗呢?” 师:“玩好游戏我们就要去做操了,要去锻炼身体呀,还要吃点心。” 苏立听完我说的话后,走向了位子,和小朋友一起去玩游戏了。

(二)

中午吃饭、睡觉时间。 地点、时间:在盥洗间洗好手 苏立:“老师,我们现在要去干什么?” 师:“我们现在要去洗手吃饭啊。” 苏立:“那吃好饭我们在去干什么啊?” 师:“吃好饭我们就看一会儿电视,就要去小便睡觉了。” 苏立:“那小好便又要去干吗呢?” 师:“苏立宝贝,那你来告诉老师我们接下来要干吗呀?” 苏立:“是不是应该去午睡房睡觉了啊,对了,我们还应该把衣服、鞋子脱

9 掉,对吗?”

师:“是的,真棒!苏立宝宝真聪明!” 分析与反思:

苏立宝宝是我班年龄较小的一个男孩。没有自信、做事不肯定是小年龄幼儿的一种表现形式。我根据托班幼儿年龄特点小的性质,分析了王苏立的一系列反映。王苏立常常会用询问的口气来征求教师的意见,最主要的目的是因为他想在老师的嘴中得到老师的肯定,从而来证实自己所想的是否正确。其实他已经了解在幼儿园生活的每一个步骤,但是往往是因为他对事情的不肯定,所以对老师产生了一种感情的寄托,他希望通过老师的鼓励、肯定等积极的态度来增加对自己的不自信,从而来满足自己的一系列疑问。面对这类幼儿,我们应该采取“反问”的形式来激励幼儿,对幼儿可以多提一些“你认为呢?”“你想的是怎样的?”等问题来锻炼这类幼儿。可以让这些疑问从他们自己的嘴巴里说出来,让他觉得自己说的也是对的,来逐步锻炼幼儿的表现力、语言的组织里,更加

幼儿园幼儿个案记录模板

幼儿园个案记录

班级:

姓名: Mary

出生年月:

性别:

行为记录

Mary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在家由阿姨带领,所以依赖性较强;在班级时很少主动找同伴、老师聊天。自理能力方面比较懒惰,自己动手比较差,动作很慢,吃饭、穿衣等也少不了老师和妈妈来帮忙。妈妈、爸爸忙着工作、做生意,对孩子学习、生活不太管,对孩子的物质要求都会尽可能满足,所以造成她独立性较差、对食物很挑剔的性格。

原因分析

Mary是一名小班年龄的孩子,性格腼腆。家长的父母对她十分的宠爱,要什么给什么。在吃饭的时候,孩子吃得很慢,一顿饭一般要一个小时,在进餐过程中常有玩、说话的现象。对于自己不喜欢吃的菜,她常常挑出来,借口是“这是不能吃”“妈妈说我不能吃这个菜”“老师,这个菜我吃了会吐的”等等,对于老师的提醒,孩子不听,坚持已见。

培养目标

1、让Mary知道各种食物都有它的营养,挑食会让身体会差、个子长不高,还会影响智力的发展,是不好的

2、鼓励幼儿不挑食,每餐按时吃完,并做到一静三光

实施措施

1、帮助家长认识到孩子挑食的危害性,向家长介绍幼儿营养平衡知识,帮助幼儿家长建立起正确的营养观念。

2、请保健老师为其讲解挑食、进餐时讲话、玩闹的危害,让Mary明白进餐时讲话是很危险的,挑食是不好的。

3、经常向孩子介绍各种食品的营养,了解它们对我们的重要性。

4、在日常生活中,注意Mary的进餐情况。可适当减少孩子的饭、菜量,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再逐渐增加食物量。

5、注意孩子的饮食。平时不能给她多吃零食,对于那些她不太喜欢的菜

10 注意变换菜式、口味,以便引起幼儿的食欲。

6、抓住机遇,对其进行教育。 调皮的涵涵个案分析

涵涵很聪明,记忆力非常好。老师讲过的故事,他只要听一遍就能复述;上课回答问题都能答到要点;他情感丰富,会时不时地过来亲一亲老师,表示对老师的喜欢„„

◆镜头一:小朋友一起坐好等爸爸妈妈来接,可涵涵一会儿摸摸玩具架子,一会儿看看衣柜里的东西,一会摸摸小朋友的头发,一刻都闲不着。

◆镜头二:老师请他帮助扔一张废纸,涵涵嘴里说着“好吧”,然后像小鸟一样飞着在教室里绕个大圈跑到垃圾桶前,慢慢地把那张废纸撕扯一番,直到集体活动的音乐响了很久,才把废纸放进垃圾桶。

◆镜头三:户外活动时,涵涵跑到我身边,说有悄悄话要和我说。当我低下身子听他说悄悄话时,他却亲了我一下说:“我喜欢你。”然后就跑走了。

涵涵调皮的原因

1.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必然特征。学龄前儿童身心发育很快,生长需要多运动,涵涵的很多调皮现象都是运动的外部表现。从这个意义讲,调皮是涵涵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必然特征。

2.想得到老师的关注。调皮的孩子有时更想得到老师的爱和关注。为此,他就用调皮捣蛋或者恶作剧式的淘气行为引起老师和同伴的注意。

3.好奇心驱使的淘气行为。涵涵的好奇心是很强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爱到处乱跑,看见什么都想摸一摸;爱问为什么;看到同伴有些新奇的举动,也爱模仿。如、何对待调皮的涵涵

对策一:平等地对待

普林格尔探讨了个体在儿童期的需要,第一种就是爱及安全感的需要——需要感觉到自己是在被他人关心、爱护着,感到自己处在一种安全有保障的物质环境与人际关系中。因此,在平等地把表扬和关注送给涵涵的基础上,每天集体晨谈后我都和他个别交谈几分钟,告诉他自己长大了,应该如何自己管好自己,让他感受到老师给予他的特殊的爱。

对策二:发现闪光点

涵涵是个很有爱心的孩子。我们班的一灿因为身患白血病.不得不暂时离开我们去治疗。当我们向小朋友讲述了一灿的事情后,第二天涵涵就带着自己的压岁钱要我们转交给一灿.并告诉一灿希望他能坚强勇敢。

马卡连柯说过:每一个儿童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及时发现涵涵的优点,放大他的优点,希望能打开他的心灵之门,与他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让他成为和谐集体中的一员。

对策三:呵护好奇心

从涵涵的故事中我们看出,涵涵的调皮行为在很多时候是因为他有探索新事物的欲望。涵涵妈妈经常说一架漂亮的玩具车到了他的手中,不到半小时,就变成一堆支离破碎的小零件。其实,这只是他因为好奇心的驱使,他希望知道玩具的“真相”罢了。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说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在平时的活动

11 中,我有意让他多参与探索性比较强的活动,如自主游戏中的“探索屋”。在那里,他总是能发挥他的奇思妙想,成为大家追捧的“领袖”人物。

对策四:家园共携手

对于涵涵的教育,我注重从家庭人手,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不和谐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与家长坚持每天进行交流,相互交流涵涵在园和在家的行为表现,家园共育形成最佳合力。

孩子的调皮行为中蕴涵着一定的智慧。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和谐的教育手段,使孩子的调皮行为变为智慧发展的动力。

自闭儿个案分析:敞开你的心扉

我们班有一个特别的小男孩,名

字叫高宸。他在家与在外面的表现简

直就是判若两人,在家能说会道,与家

人相处得很好;而面对陌生的环境,特

别是陌生人,会心理紧张,并表现出沉

默、异常、拒绝等消极的情绪体验,在

幼儿园与老师和小朋友相处也有很大

障碍。

一、分析原因

宸宸的妈妈在他1岁的时候,就到国外工作了。虽然每年都会回来住一个多月,但母爱还是有一定的缺失。宸宸的爸爸又由于工作繁忙。把他交给爷爷奶奶来照顾,宸宸从小就很少有与爸爸妈妈亲密接触的机会。然而早期亲子依恋的状况恰恰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的性格和情感发育.亲子依恋不足的孩子往往表现得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内向、自我封闭等等,宸宸就属于这个类型。

宸宸的爷爷奶奶对宸宸百般呵护,对宸宸自己能做的事情也大都包办代替,而且也很少带宸宸参加户外活动,很少见陌生人,这样过度的保护必然使宸宸缺少与人交往的机会和能力,同时也遏制了他独立自理能力与社会性的发展。

二、采取措施

1.教师的教育共识。

三位教师的教育目标要保持一致。三位教师角色不同,但都共同承担了对孩子的保教责任,大家可以在团结和谐的氛围中,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走近宸宸,进而改变宸宸。

进行相关个案分析.在已有经验中成长。我们每个老师都努力搜集一些有关交往障碍或改变自闭倾向的成功个案来研究,希望可以从已有的经验中获得理论与策略方法的提升,从而推进自己的工作。

正确引导其他幼儿与宸宸友好相处。教师特意引导班里性格较为开朗的小朋友主动接触宸宸,和宸宸一起游戏,丛而减少宸宸的孤独感,让他感受到小朋友之间的友情与快乐。营造一个和谐、轻松、快乐、互助互爱的班级环境对于宸宸的改变很重要。

2.给家长的建议。

尊重孩子,建立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新型家庭关系。宸宸的爸爸妈妈每天要有一定的时间跟孩子交流。在国外的妈妈需要常常打电话或通过网络视频与孩子进行互动,引导孩子说说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形成合群的性格。

家庭成员间教育理念与方法要一致。宸宸爸爸要与孩子的爷爷奶奶多进行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孩子发展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不要过分庇护孩子,应

12 该放手让孩子去接触身边可以接触的人,开阔视野,丰富经验。当孩子出现拒绝和不配合的时候,要尽量鼓励孩子。在讲话方式上.尽量引导孩子与自己对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的交流可以打开内心的世界.逐渐培养孩子正确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耍。节假日要多带孩子去公园玩耍或者多参加亲朋好友的聚会,为孩子提供交往的环境和游戏。这样,不仅有益

于孩子和同伴之间的交往.还有助于

帮他把心中的不快与压抑释放出来。

逐渐变得豁达、开朗。

有针对性地增加亲子游戏或亲子阅读。我们专I]向宸宸的家长介绍了一些可以调动孩子情绪情感、释放自我的游戏,特别推荐了一些激发孩子的交往愿望、培养良好交往技能的优秀读本,如《害羞的贝贝》、《到处都是好朋友》、《小乌龟上幼儿园》等等,希望通过轻松又温馨的亲子互动.唤醒宸宸对交

往的渴望。

多与老师及时沟通。老师会把宸宸在幼儿园的表现及时告诉家长。家长也要配合老师一起讨论引导的方法或策略。教师与家长的和谐关系。可以感染孩子,使孩子尽快排除对老师的陌生感。

三、改变过程

1.突破——适当引入话题,他终于肯说话了。

表现:经过一个月的关注和引导,宸宸能对老师的一些指令性语言进行正确地反馈,比如喝水、回座位、入厕、到老师身边来等等。这些表明。他已经从封闭的世界里渐渐开始接纳老师.产生了最初的信任。

我们每天坚持抽出时间与他单独交谈。朱老师尝试问他:“宸宸,晚上谁来接你啊?”“我爸爸!”“你爸爸怎么接你啊?”“那个,有时候开车,有时候走路。”这是我们第一次听见他说话,发现其实他有很强的表达能力,连“有时候„„有时候„„”这样的短语都可以运用得很准确。

家园共育:当天我们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宸宸家长,要求宸宸的家长在家和孩子交流时也增加一些幼儿园的话题。我们希望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引导,比如幼儿园是个幸福的家园,老师像妈妈一样喜爱每一个小朋友。大家在这里都很快乐。同时,我们在网络上还开通了班级论坛,里边有许多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活动照片,还有家长写的教育心得。家长可以通过这个论坛了解班里的最新动向和活动.也可以与其他家长相互沟通,吸取经验教训,宸宸的家长通过这个论坛与班级走得更近了。

2.困惑——话题仅限于和“家”有关。

表现:有了第一次的突破,我们便开始尝试与宸宸有更多的交流。但我们发现,宸宸与老师简单的对话,都只局限在“家”的话题上,而对于“家”以外的话题,宸宸仍然只字不提,拒绝交谈。比如,我们问他:“幼儿园的饭好吃吗?”他不回答。然后又接着问他:“家里的饭好吃吗?”他会很快回答:“家里的饭好吃。”老师继续问“那幼儿园的饭好吃呢还是家里的饭好吃呢:?”宸宸立刻回避,不再回答。

家园共育: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和宸宸的家长一起想出了一个帮助宸宸熟悉并喜欢幼儿园的办法。老师用相机把宸宸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拍摄下来.家长在家播放这些照片时,引导宸宸根据这些直观的照片,谈论一些有关幼儿园的话

13 题。果然,宸宸对这些照片非常感兴趣,每天都会要求爸爸放给他看,虽然他不和爸爸交流幼儿园的事情,但能感觉到他在关注幼儿园的点点滴滴。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宸宸逐渐开始主动给爸爸讲照片上的人和事,他已经开始喜欢这个集体,开始喜欢他的老师和小朋友们。

3.僵持——仍然拒绝参与集体活动。

表现:宸宸渐渐地开始主动选择区域进行活动了,但还仅限于单独活动。比如,他进图书区自己静悄悄地看书:进益智区自己默默地操作材料;小朋友主动与他玩耍,他也置之不理;集体活动时,他只是坐在那,什么也不参与.特别是小朋友都高兴地做操的时候.他仍然像木头人一样伫立在那儿,越发显得与集体格格不入。有一次,我着他的肩往下用力,他借着我的力量开始有了蹲的动作,在蹲了一半的时候,我松开了手,以为他可以借着惯性地完成这个动作,可是我错了,只见他停止在我松开的那一刻,撅着屁股,半蹲着,一付很难受的样子。

家园共育

:通过半日开放活动,宸宸的爸爸很认真地把每一个细节都录了下来。回家后,他与宸宸一起观看,一起讨论。为什么在学英语的时候,宸宸不张嘴?为什么在做操的时候,宸宸一动不动?宸宸是不是不喜欢学本领,不喜欢做操,不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宸宸摇头,他告诉爸爸自己其实会一些.只是不愿意做,不好意思。于是,爸爸就和宸宸一起玩老师和小朋友的角色游戏,希望帮助他熟悉老师的角色。同时,我们把幼儿园学习的儿歌和歌曲为他录下磁带,在家里循环播放,开始他只是听,后来便能伴随一些语言上的附和,最后甚至开始出现肢体动作。在幼儿园集体活动的时候,我们尽量让宸宸坐在离我们最近的地方,可以比较容易与他进行眼神交流;在区域活动时,我们也注意引导他来娃娃家玩,尝试多种角色扮演,从而增加与其他小朋友的互动。

4.发展——各方面开始进步。

表现:“家”是宸宸与我们交谈的第一步,此后,我们从开放式的问题,回归到比较容易回答的选择性的问题,希望能从难到易,帮助他梳理更多的交流经验。比如,我曾经问他,我是什么老师?但他总是低着头不回答。后来调整策略,问他“我:是孟老师、赵老师.还是朱老师?”宸宸略微抬起头,竖起一根手指头,告诉我,是第一个!这是他第一次对其他的话题做出反应,虽然他最后还是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但不得不承认孩子聪慧,他能变换着形式来回答我的问题。在我们看来很简单,但对于他来说,真的是一个跨越。确实在这之后,宸宸可以很自如地回答我们这些比较简单的选择性问题.而且语言也越来越丰富了。不仅如此。对一些他比较感兴趣的活动,他也不再是完全排斥,而是有了不同程度的参与。

圣诞节的时候,我们进行音乐游戏.音乐响起的时候全班小朋友都要轮流拥抱,开始我拉着他的双手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拥抱,后来就放开手,想看看他的表现。结果,当一个女孩子微笑着拥抱他的时候,他主动跟了上去。渐渐地,宸宸可以和我们一起做操,一起参加亲子运动会,并很成功地完成了“六一”演出。

家园共育:家园双方的积极努力,终于使宸宸有了实质性的变化。教师鼓励家长为孩子创造更多的与同伴接触的机会,如宸宸爸爸主动约彬彬一家周末去科技馆,宸宸和彬彬一路有说有笑,玩得很开心。渐渐地,宸宸在班里也有了好朋友,在老师、家长(包括其他家长)、小朋友的一起关注下,宸宸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

14 的进步。

一路走来,这个曾经有交往障碍的孩子渐渐敞开了心扉,而在宸宸一点点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感觉到,教师与家长一定也在与宸宸一起成长。三位教师对这个孩子实施的教育策略与方法.家长对这个孩子的正确引导与鼓励,教师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与有效合作,均起到了不同的推动作用。教师和家长就好比孩子起飞的一对翅膀,只有同时用力,才能帮助孩子飞得更高更远。

“幼儿拿别人的东西”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冯淑鑫是刚刚入园的小朋友,比较淘气。一天,几个孩子都说自己的彩笔不见了,也有的说铅笔不见了,在对附近几个小朋友的询问中得知:原来是冯淑鑫小朋友拿的,最终这些东西真的在他的书包里找到了。

案例二:孟鲁宁小朋友带来了可比克饼干,饼干盒里是一个包装精美的金属圆筒,孟鲁宁吃完饼干后把圆筒放入了书包,可是在进行过户外游戏后,圆筒却不翼而飞了。当我问起圆筒跑到谁的书包里去了,千万抓好啊,要不然,圆筒还会往外跑的,见刘文琪小朋友神色有异,原来圆筒被她拿去了。

案例三:园内安排有一顿间餐,每次孩子们都会带来不少好吃的。带孩子们如厕时,活动室内有几个孩子没去,间餐时孩子们都纷纷说:老师,我的蛋黄派不见了;我的巧克力不见了;我的火腿不见了。想必是让那几个孩子拿去了,可这又如何去找呢?

以上三个案例均是在幼儿园里小朋友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如果这样的行为发生在成人身上就是名副其实的偷窃,可当这些事情发生在四五岁的孩子身上时,我们能说他是偷吗?当然不能,非但不能说,还要慎之又慎地处理。

案例分析:

深究孩子出现上述行为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一、孩子年龄小,“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的概念尚未形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玩,好奇心强,见到新奇的、喜欢的东西总是爱不释手。加上孩子们的思维总被想象所左右,不能够清楚地区分“自己的”和“别人的”这两种概念,一不小心就会把别人的东西藏起来据为己有。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这种行

为也就不足为奇了。

案例二就是这种情况。包装

精美的金属圆筒十分好玩,刘文

琪小朋友特别喜欢,因此便把它

放入自己的书包里,并没有任何

别的复杂动机。在见到刘文琪的

神色有些慌张后,我就和她讲道

理:“文琪,孟鲁宁丢了东西多着

急呀!圆筒是孟鲁宁的,你要是

喜欢,就让妈妈去买,好吗?要是

你喜欢的东西也丢了是不是也

着急呀?你帮他把圆筒送回家

吧。”通过一番讲道理,孩子也逐

渐明白了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的

道理,并把圆筒送还了回去。

二、孩子的合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只好拿别人的

这种情况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同时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也十分重要。

案例一中,冯淑鑫小朋友刚刚上幼儿园,妈妈还未曾给他买彩笔、铅笔和本子,自己没有而别的小朋友有,而别人的正是自己想得到的。别人可以写字、画画、涂色,自己却不能,孩子一定会想“那要是我的该多好”,所以把想要的东西统统放人自己的书包,愿望终于得到满足了。在与冯淑鑫的妈妈交谈后,他也有了自己的彩笔、铅笔,这种现象就再也没有发生过。

三、家长迁就、娇惯孩子,使孩子任性自私不合作,对别人的东西想要就要、想拿就拿

这类情况十分严重,案例三就属于这一种。

现在每个孩子都生长在蜜罐里,是家中的小太阳,处于中心位置。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不论合理不合理都会盲目满足,致使孩子习惯了想要什么便来什么的生活,养成了自私任性、心中没有他人的不良习性。别人的东西我现在没有,但我想要就拿了;别人带了好吃的我想吃,于是就给吃了;他的玩具好玩我喜欢,就放进自己的书包里带回家了

。这就属于一种非常霸道的行为了,这与孩子在家中处于中心地位是有着很大关系的。因此我们必须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请家长不要一味地迁就、迎合孩子。俗话说“惯子如杀子”,这样下去对孩子是没有好处的。

针对“小朋友拿别人东西”的行为,认真地总结出原因,然后对症处理,想必一切就会迎刃而解了。但在处理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处理方法

(一)因事而异

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事情发生了先要看严重程度如何,能自己处理的尽量自己处理,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要事事都与家长沟通,因为孩子在园有了问题尤其是像这种事情,家长总是有些避讳。

(二)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每个家长的文化层次、素质水平也不尽相同,一旦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方法。对素质高、明事理的家长,可以开门见山地说,并一起讨论处理办法;对文化层次低、态度强直的家长,可以委婉地讲明事情,并以商量的口气征求他们的意见。

二、家长的处理态度

(一)通过教育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麻烦,千万不要对孩子说“偷”这个字眼,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和“别人的”这两种不同的概念。

(二)不能大发雷霆,夸大严重性,给孩子心中留下阴影,带来心理压力。

(三)不能不管不问,听之任之,助长其不良行为。孩子小时候的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长大后很容易铸成大错。

(四)不能碍于面子,漠然处之,使孩子认识不到自己已经做错事了,子不教父之过,长大后再出现问题则追悔莫及。

“老师,××拿我的东西了。”这样一句看似很平常的话,其实里面隐藏着很大的学问,不可忽视。作为老师,要以敏锐的眼光洞察孩子的行为,用专业的理论研究孩子的心理,春风化雨般地化解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种种问题.润物无声地帮助孩子逐渐树立正确的观念,力求让孩子健康快乐、积极向上地成长。

幼儿个案记录和分析 个案记录

(二) 时间 实录

教师策略与措施 分析与调整

5、9

午餐时间到了,孩子们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进起了餐,只有琪还坐在一边不动,我看着琪,并提示她请她过来吃饭,等我的话音刚落,她慢慢的走了过来,只见她手拿勺子不是盛饭吃,而是把勺子放在嘴里,一会儿朝上仰,一会儿又往桌子底下钻。我提醒了好几次,她似乎也是无动于忠,直到其她的孩子都陆续吃完了,她的碗里还是满满一碗菜和饭。

1.与琪个别谈话,了解她不喜欢在幼儿园进餐的原因。并根据起原因找出相应的对策。

2.及时发现她在进餐中的进步,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励进餐积极性。 在集体中表扬进餐优秀的孩子,让她们知道并了解进餐对人体的重要性。并激发孩子们自觉进餐的积极性。

个案记录

(二) 时间 实录

教师策略与措施 分析与调整

5、12 今天的伙食似乎有些配琪的胃口,只见她一坐下来便大口的吃起来了,于是我马上抓住这个机会在集体的面前表扬了她,她也是听的很得意,可是没过多久,她的勺子又停了下来。只见她的碗里

只剩下一个菜了,我估计也是她不爱吃的菜,于是我便想尽办法让她一点一点的尝试,但她还是一点也不动,知道进餐结束她还是没有全部吃完。

1.和家长及时联系,了解在家的进餐情况。针对她的挑食情况和家长有一个沟通,并一起商量对策。

3.循序渐进的让她尝试一些平时她不爱吃的菜,加强鼓励和表扬,逐步培养起良好的进餐习惯。

请保健老师来上一堂关于幼儿挑食的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挑食的弊端,并且要避免挑食。

个案记录

(二) 时间 实录

教师策略与措施 分析与调整

5、16 小朋友刚起床,琪就在一边叫我,原来是她的衣服不见了,我先让她自己找找,并回忆一下睡觉前是放在哪里的。她这边找找那边找找,还是找不到。忽然在她边上的一个幼儿叫了起来:“琪,你的衣服在玩具箱里。”这时她才几起来她在游戏的时候就

把衣服脱下来放在玩具箱里了。

在午睡前请幼儿将自己的衣物摆放整齐,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请幼儿一起来做个游戏:找衣服,让幼儿在游戏中增强记忆力和责任心,对

17 自己的物品要保管好。

个案记录

(二) 时间 实录

教师策略与措施 分析与调整

6、3 今天是英语活动课,当英语黄老师一进教室,孩子们便都主动的和她打起了招呼,只见琪坐在座位上东张西望。接着黄老师就针对今天的学习进度开始了活动,在活动中,琪的眼睛始终没有肯过老师,黄老师也很了解她的情况,于是便用游戏的形式去引导她共同参与活动,当她走上台时,却露出一副怪脸,引的其她的孩子哄堂大笑。课堂进度也只好暂时停了下来。

1.及时组织课堂纪律,将孩子们的注意力回到英语活动中,继续学习活动。 2. 活动结束后,与琪个别谈话,了解她对英语活动的兴趣所在。 在集体中讨论英语对我们的帮助和有利的地方,让孩子们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个案记录

(二) 时间 实录

教师策略与措施 分析与调整

6、7 今天的活动安排是音乐活动,结合现在的主题活动与时节的开展,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欣赏歌曲:春雨沙沙。幼儿一边欣赏一边情不自经的哼唱了起来。看到孩子们这么有兴趣,于是就安排孩子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班里的孩子们都是很起劲,于是请孩子们到教室前面来唱,孩子们都是兴奋不已,只有琪做在座位上不上台来。其她的幼儿都在叫着她的名字,可是她还是做出那副怪脸的样子。我也不好硬逼着她上来。我们只好先唱了起来。

活动结束后与她个别谈话,了解她对音乐的看法,并激发她对音乐的兴趣。 针对她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的加以鼓励和表扬,让她感受到她也是集体中的一员。

在集体中多组织一些音乐游戏,让她在游戏中接触音乐,提高她对音乐的兴趣。

个案记录

(二) 时间 实录

教师策略与措施 分析与调整

6、14 今天,我让孩子们比赛.看谁说得海洋动物多.于是,在老师的组织下,一场擂台赛开始了,你一来,我一去的,孩子们都很大方,只有琪没有参加竞赛,

18 虽然她也站在了台上,可是我一直在观察她,她的嘴始终没有动过。

1、个别提醒她,让她知道她也是集体中的一员,应该做出一份努力。

2、在活动结束后对表现好的幼儿加以表扬和鼓励,激发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在集体中激励她的积极性,帮助她在集体中的表演,让她对自己充满自信。

上一篇:王者荣耀背景故事大全下一篇:小班户外体育游戏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