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农村建设规划

2022-08-01

第一篇:安徽新农村建设规划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工程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办发〔2006〕8号 【发布日期】2006-03-07 【生效日期】2006-03-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实施意见

(皖办发〔2006〕8号 2006年3月7日)

为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6年开始,在全省开展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从农民积极、干部主动、条件比较成熟的村镇抓起,在全省选择1000个左右的村和100个左右的镇开展试点示范。原则上每个县(市、区,下同)选择1个示范镇、10个不同类型的示范村。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达到“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的目标,创造鲜活典型,带动和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政府支持,农民自主。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又是最大受益者。既要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集中力量,强力推动,又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积极性,通过辛勤劳动建设美好家园。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因村制宜,因镇制宜,突出重点,创造性开展各项建设。坚持先易后难,分步实施,边试点,边示范。

3.规划先行,统筹发展。按照科学性、特色性和整体性要求,认真制定村镇示范工程建设规划,严格组织实施,以规划统筹各项建设,促进合理布局,指导科学发展。

4.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立足实际,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事情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措施,把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5.社会参与,整体推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生产和生活条件同步改善,建设和管理同步加强,示范工程与各项富民创建工作相衔接。

三、建设重点

1.培育特色经济,发展现代农业。这是新农村建设,实施此项示范工程的首要任务。调整农业结构,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发展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推进“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综合防治动植物病虫害,推广良种良法,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发展

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发挥城镇经济对农村的辐射、带动和集聚作用。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合理布局村镇路网,村村通公路,主、次干道实行沥青或混凝土铺装,宅间道路达到消防安全要求,完善村镇候车和客运设施。推广无塔式供水,采取打手压井、建小型自来水厂和引山泉水等形式,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卫生。改善供电、通讯、邮政、广播电视等服务设施,建立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兴办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连锁店,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中心”,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需要。

3.推进人居环境建设,改变村容镇貌。按照符合规划、量力而行、尊重民意、突出特色的原则,搞好民居建设,重点推广生态型、节能型和风俗型住宅,皖南山区要注重保持徽派建筑特征。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开展“三清”(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拆除违章建筑,完善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保持庭院清洁卫生,街巷整洁干净。以建设环状林带,开展四旁绿化,发展“三小”(小花园、小果园、小竹园),加快村镇绿化。普及户用沼气,推广清洁能源,带动农村“四改”(改厕、改圈、改灶、改院)。推广科学养殖模式,实行住宅与圈舍分离。有条件的镇,可利用水面、山坡、荒地,建设公共休闲娱乐场所。

4.发展公共事业,培育新型农民。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快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素质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提高村镇各类学校教学和管理水平。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加强村镇卫生和计划生育设施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推进村镇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扩大公共活动场所,积极开展文体活动。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贫困户、五保户、军烈属救助制度。建设“农民科技书屋”、“科技橱窗”,扩大“绿色证书”、“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范围,提高农民群众素质和就业能力。

5.加强组织建设,推进民主管理。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基层工作新机制,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健全和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坚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制定村规民约,进一步推进党务、政务和村务公开。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教育,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户、和谐家庭活动,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婚丧新风尚。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平安乡村建设,创造安全祥和社会环境。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明确目标,把握重点,精心部署,全力推动。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各市、县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建立上下协调联动的工作网络。要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合力机制。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同志要靠前指挥,各市、县党委要切实负起组织者、主导者和推动者的责任。

2.加大支持力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按照“三个高于”的要求,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示范工程建设,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和社会资源,重点用于新农村建设。各有关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开展工作试点、安排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时,应更多地向示范工程倾斜。要建立社会广泛参与的激励机制,引导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与示范村镇开展结对帮扶。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示范村镇干部群众的培训。省直各有关部门都要联系一个镇和一个村。从全省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熟悉农村工作的优秀干部,安排到村镇挂职或任职,主抓示范工程建设。

3.加强规划指导。要抓紧做好示范村镇的选点和规划编制工作。示范村镇由各县确定,市里审批,报省备案。示范村镇确定后,及时安排有资质的单位,按照立足当前、适度超前的原则,上半年编制完成示范村镇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以人为本,科学确定建设标准。要通过规划的实施,合理安排生产建设布局,引导工业向园区集聚、人口向城镇集中、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指导村镇因地制宜开展建设,不毁古建筑,不大拆大建,保持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

4.加强宣传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工作,使示范工程建设的目的意义、目标要求和主要内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各地的好典型、好经验。

5.加强监督考核。各地要结合实际,把示范工程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领导和责任人。围绕示范工程建设,制定科学、切实可行的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纳入各级各部门的目标责任考评,加强督查,严格奖惩。对各个示范村镇的建设工作,所在市、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要加强检查指导,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安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调查问卷

调查地点:问卷编号:调查人员:

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市民化现状与问题的调查问卷 尊敬的朋友:

您好!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参与我们的问卷调查。我们是铜陵学院经济学院的“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市民化现状与问题”专题调研组,为做好本次调研,特邀请您参加本次问卷调查。您的意见将是我们统计的最原始资料以及深入研究的原始依据,它对我们具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将对您的回答和您的身份保密,请不必顾虑。

铜陵学院经济学院2014年7月

一、家庭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从事的职业

A.务农B.务农兼打工C.企业务工D.个体户E.教师等事业单位或管理工作F其他 3.您的年龄

A.25-30B.30-40C.40-50D.>50 4.您的文化程度

A.本科以上B.本科C.大专D.高中E.初中F.小学G.未接受过义务教育 5.您家的人口数量

A.3人B.4人C.5人D.5人及5人以上 6.您家的劳动力数量

A.1人B.2人C.3人D.4人E.5人及5人以上 7.您家是否有外出务工人员A. 有B.无

8.外出务工人员的工作地点

A.安徽B.南京C.上海D.北京9.外出务工人员的工作行业

A.教育B.建筑C.销售D.服务业E.饮食

- 1 -

A.种粮食养活家人B.种植作物卖钱C.可以养老D.祖先流传

下来的,不能卖E.其他

19.( 1)村里的农产品有没有形成一种规模产业?A有B没有C不清楚

(2)假如形成产业有没有人来收购A 有B 没有

(3)村里有没有建设批发市场A 有B没有C 不清楚(4)产业化的初期主导这是谁A 政府 B 个人 C村上D 其他(5)现在的发展主要靠A 个人B 政府C 村上D 其他(6).您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有没有接受过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的技术指导,假如接受过对你的帮助大不大。

A.接受过,帮助很大B.接受过,没什么效果 C.没接受过 D.不知道

(7)您参加过的技能培训或农业种植技术培训是由谁主要组织的;A技术能手B 村集体 C乡镇政府D高校(西农或杨职)F其他

(8)有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经常来指导A有B 没有(9)您家的产业化面积(数量)

(10)产业化有没有形成统一的育苗、种植、销售A.有B.没有20.村里有没有农业合作社A有B 没有

21.您觉得您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A.技术B.资金C .政策D.作物品种E.其他

三、医疗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篇

22. 您是否参加了新型农业合作医疗 (标准)

A 是B 没有C 不清楚

23.您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态度

A 非常好B 比较好C 一般D 不太满意,没能真正解决农民的看病问题

28.请您在下面填写您对燕郊团委杨善啸医疗水平的满意程度

29.村上有没有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标准)A有B没有C不清楚

30.村里有没有老年人活动中心 、阅览室A有B没有C不清楚

31.您认为政府对农民的扶植重点在哪里

A 扶植农民搞好农业生产B扶植村业和养殖解决大众就业

C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D进行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E 用于社会保障F其他

32.您认为,理想的城镇化最重要的建设目标是什么?()(请选择1-3项) A、城镇的就业机会充足B、教育、社会保障、医疗等公共服务完备 C、社会安定和谐D、市民享有平等的机会 E、城镇有一定的优势产业和经济活力F、人居生态环境优美、健康 G、城镇具备特有的文化传承H、其他

33.您认为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中,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请选择1-4项) A、保证饮用水、空气质量B、制定政策稳定房价

C、完善社会福利和救助体系D、改善医疗条件

E、保证食品安全F、完善城市安全预警体系(雨洪等) G、其他

34您认为,目前小城镇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限制?()(请选择1-3项)

A、财政收入不够B、政府职能未及时向服务型方向转变 C、城镇人口数量增长过快D、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E、其他

35.您认为目前所在城市/城镇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在哪些方面成效显著?()(请选择1-3项)、

A、抓建设工程、建设示范镇,让城镇变得更现代

B、引导农民向中心城镇集中C、发展特色经济、优势产业 D、完善城镇社会服务功能E、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F、改善居住环境,保障城市安全G、其他

36、您认为目前所在城市/城镇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在哪些方面急需完善?()(请选择1-3项)

A、抓建设工程、建设示范镇,让城镇变得更现代

B、引导农民向中心城镇集中C、发展特色经济、优势产业 D、完善城镇社会服务功能E、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F、改善居住环境,保障城市安全G、其他 37.您认为,地方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应当着力提升改进哪些方面?()(请选择1-5项)

A、倡导以人为本、生态为本,摒弃唯GDF的考核办法 B、以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城镇“自我发育”

C、推行户籍改革D、加快保障体系建设 E、加快廉租房、保障房的建设F、创业、就业培训及帮扶 G、城镇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善H、加强对城乡空间的规划管理 I、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J、保证城市粮食、食品安全 K、其他您的宝贵意见及建议!

第三篇:安徽省新农村科技信息化示范县(区)申报书

试点县(区)(盖章)

所在市(盖章)

项目名称

项目联系人

项目起止年限: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制

—1—

编写提纲:

一、基本经济情况

二、农村信息化示范县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主要目标

(三)主要任务 (四)保障措施

三、农村科技信息站点配置预算

四、10个行政村名单

五、科技示范县(区)具体承担实施部门及联系人

—2—

第四篇:《安徽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2012——2016年规划》范文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2012——2016年规划》的通知

皖办发〔2012〕18号

各市、县委,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单位党组(党委),各大学党委:

《安徽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2012——2016年规划》已经省委负责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

2012年4月1日

安徽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2012——2016年规划

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一系列重要部署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抓住中央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契机,围绕“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接、学习和贯彻十八大”主题,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安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期、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和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围绕皖江示范区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加快皖北、沿淮及大别山地区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工作要求,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增强功能、激发活力、完善制度、发挥作用为重点,以实现服务科学发展和农村基层组织自身科学发展为目标,着力夯实基础,突出改革创新,更加注重统筹,着力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员干部队伍的生机活力,为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美好安徽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2.目标要求

——基层组织体系更加健全。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现代化发展要求相适应,在按行政区划设置党组织基础上,科学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注重在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流动党员中、产业链上建立不同类型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更加规范,功能型、服务型党组织作用发挥明显。村党总支(党委)与所属党支部工作运行机制健全,党支部活动经常化、多样化。

——乡村干部素质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选拔培养、教育培训、管理监督、激励保障机制健全有效,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结构不断优化,组织功能、服务功能、引领功能得到增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总体达到“一好四强”型要求;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总体达到“一好双强”型要求,大专以上学历的达到50%,平均年龄45岁以下,有致富技能的达到80%以上。乡村干部来源渠道广泛,后备力量充足,作风不断改进,推动科学发展、联系服务群众和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得到提高。

——党员队伍活力逐步增强。党员发展工作经常化、规范化,新发展党员中35岁以下和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分别不低于70%和50%。农村党建“六大载体”不断深化,争取每年每村培养5名以上带富能力强的党员致富能手,每个致富能手至少帮带5名以上党员和群众,力争5年内,50岁以下的农村党员普遍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或致富技能,40%的农村党员成为致富带头人;具有服务能力的农村无职党员每人每年争取认领1个以上为民服务岗位;流动党员双向带动能力逐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公开承诺达到100%,农村党员公开承诺不低于80%;党员议事会作用发挥明显,党员意识和主体意识得到强化,党员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全面推行,“书记抓、抓书记”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不断完善。三级联创活动深化拓展,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办法不断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不断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五个好”乡镇党委、“五个好”村党组织不断涌现。全面推广星级创评工作,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动力机制。城乡基层党建的组织、人才、信息和资源等得到有效整合、配置和利用,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逐步形成。基层党务工作力量增强,保障机制健全,办公自动化、工作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建设高素质的乡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1.选好配强乡镇党委书记。坚持重要岗位干部重点管理,严格人选标准和条件,切实把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乡镇党委书记一般应具有乡镇(街道)工作经历,优先从具有乡镇(街道)领导干部任职经历的人员中选拔。进一步改善乡镇党委班子知识、专业和工作经历结构,有计划选派省、市、县(市、区)机关部门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注重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选调生中选拔和培养乡镇领导干部。

2.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523”工程。省级抓500个村,市级抓2000个村,县级抓3000个村,进行重点跟踪指导,着力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的先进村、示范村,带动中间村晋档升级,促进后进村整顿转化。坚持德才标准,拓宽选人渠道,突出选优育强,采取从现任村干部、致富带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人员、大学生村官党员中选拔等途径,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从2012年开始,用3年时间,通过到发达地区观摩培训、基地实践锻炼、名村跟班学习等途径,分级将“523”工程村党组织书记普遍培训一遍,帮助他们解放思想,开阔视野,着力提高“双带”能力。深化拓展“素质提升”工程,以“523”工程村党员干部为重点,全省每年选拔4000名左右45岁以下的村干部和后备干部参加大专以上学历教育,组织10万名党员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为广大农村源源不断地培养大批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后备人才。同时,继续抓好乡村干部分级培训和在线学习等工作。

3.深化和完善选派、选聘工作。每两年从省、市、县(市、区)党政群机关选派2000名左右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任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有关政策,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提高选拔质量,到2016年力争三分之二的村有大学生村官。加强对选派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教育培训和考核监督。省、市委组织部每年对选派干部、大学生村官进行示范培训,县(市、区)委组织部每年对选派干部和大学生村官进行一次以上集中培训。重视做好优秀选派干部的培养使用工作,形成年轻干部到基层去、优秀干部从基层来的导向。加大对优秀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使用力度,把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选拔进入乡镇和县(市、区)直部门领导班子以及选拔为县级团委、妇联领导干部作为大学生村官成长的重要途径。经过3至5年努力,每个县(市、区)在岗的大学生村官中要有60%进入村“两委”,三分之一以上的乡镇至少有1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两委”正职;每个乡镇至少有1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有大学生村官工作经历,每个县(市、区)至少有3至5名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有大学生村官工作经历。积极实施大学生村官创业兴皖富民行动计划,加大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扶持力度。

4.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把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作为选拔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市直部门班子成员、省直机关处室副职人员的重要来源,尤其要加大从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中定向选拔市直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力度。从2012年起,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具有乡镇党委书记经历的要逐步达到50%。全面落实村干部“一定三有”要求,完善村干部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动态增长机制,建立村党组织书记业绩考核奖励制度,妥善解决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问题。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乡镇公务员和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力度,畅通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渠道。加强对乡村党组织书记履行职责的规范和约束,全面推行以“一诺双评”为主要内容的村干部实绩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健全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督促乡村党组织书记认真落实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基层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等制度。建立健全调整不合格干部的有效机制。

三、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

1.科学设置党的基层组织。打破按行政区域和单位部门设置党组织的单一模式,因地制宜设置和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符合设置村党总支或党委条件的,要于2012年底前全面完成设置调整。加大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在2012年底前应全部单独建立党组织。探索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以及“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和“村与机关事业单位联建”党组织等模式,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理顺村党总支(党委)与所属党支部关系,明确地位作用,规范工作运行,完善工作保障。

2.扎实推进后进村党组织整顿治理工作。坚持思想整顿和组织整顿相结合,选优配强后进村党组织书记,对不胜任现职的及时进行调整。实施分类建档,实行“一村一策”,通过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组织部门包村、乡镇成立工作组、城乡结对帮扶、选聘大学生村官等多种措施,统筹推进后进村党组织整顿治理工作。力争到2012年底前,使每一个后进村党组织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新的提高,普遍实现晋位升级。到2016年底前,有一批后进村跨入先进村行列。

3.开展乡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创造性地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到2012年底前,所有乡镇都要建立一套规范管用的工作运行机制。全面实施以“有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有功能齐全的活动场所、有健全完善的运行机制、有业务精通的组织员”为内容的“四有”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到2016年底,争取80%的村有集体经济收入,其中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达到50%。通过各级财政配套、党费补助、乡村自筹、共建单位支持等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整合教育、卫生、计生等资源,按照“开放式”要求,加强薄弱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到2016年底,所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其中,到2012年底前完成90平方米以下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扩建任务。支持皖北地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规范管理和使用,着力解决使用不充分、不合理的问题,真正把活动场所建设成为民服务综合阵地。坚持“三会一课”、村务公开制度,全面推行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继续深化落实村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健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每个村党组织都要明确1人相对固定从事党建工作,县、乡两级要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其业务水平。

4.推进农村社区党建工作。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和农村社区不断涌现的新形势,加大在农村社区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借鉴城市社区做法,按照由地域型向功能型、服务型转变的要求,明确职能定位,配强农村社区干部,建立财政投入、党费补助、社会赞助等多元化的党组织运行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整合社会管理资源,统筹推进社会救助、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文化体育、法律服务等公共服务,形成“党组织领导—党员主导—群众主体—社会主动”的农村社区工作机制。全省重点建设200个农村社区党建示范点。

四、推进党员教育管理创新

1.改进发展党员工作。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严把“入口关”,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着力解决农村党员队伍青黄不接问题,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把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一技之长、能带头致富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青年农民和优秀农民工作为党员发展工作重点,重视发展女党员。严格执行发展党员联名推荐制、党委预审制、记实制、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积极探索城乡基层党组织一方为主、接续培养、两地考察、相互衔接的优秀农民工入党办法。对连续两年以上没有发展新党员的村党组织及其所在乡镇党委实行告诫制度,必要时进行组织整顿。

2.整合推进“六大载体”。以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和“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为重点,以承诺制为抓手,统筹推进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双向带动”、党员议事会等载体建设。健全完善县、乡、村联动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体系,推动代理点向村民组延伸。加大对“双培双带”基地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扶持力度,加强对“双培双带”户的培育。从2012年起,省、市、县(市、区)委组织部每年分别直接联系一批“双培双带”基地,进行重点帮扶指导。 3.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坚持每年春节前后开展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认真落实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力争用3—5年时间把所有农村党员轮训一遍。充分发挥党员电化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坚持以用为本,加强教学资源整合和软件建设,提高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的实际使用率、党课音像教材的播放率和党建电视栏目的收视率。

4.探索创新网络党建工作。利用各级先锋网、政府办公网、万村网页、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手机等网络资源,创新设立“网上党支部”等网络服务平台,推动农村各种网络资源整合,为农村党员群众提供政策法规、就业培训、科技知识等信息服务,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充分发挥信息化为民服务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村建设网站,组织信息资源上网,全面宣传推介村级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断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5.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党员创业扶持资金,支持农民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采取党费补助、社会捐献、党员捐助等多种途径,筹集党内关爱资金,加强对农村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的关怀帮扶。健全党内表彰制度、党内慰问制度、谈心谈话制度,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凝聚力。

五、探索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1.深入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大力推进结对共建在城市、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双向拓展,形成以省、市、县三级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为主,国有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城市社区等党组织广泛参与的结对共建新局面。2012年底前,各地结对共建工作要实现对建制村全覆盖,到2015年底,实现对城市各类型党组织的全覆盖。按照“基层组织共建、党员队伍共管、干部人才共育、科学发展共赢、困难群众共帮、党建资源共享”的要求,丰富结对内涵,强化协调互动,增强共建效果。

2.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完善流动党员双重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和落实流动党员流入地属地管理、流出地延伸管理、流入地与流出地双向共管的职责。推进党员服务中心(站、点)建设,积极提供就业、培训和权益保障等服务。引导流动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鼓励和扶持返乡农民工党员在本乡本村带头创业。加大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地建立党组织力度,探索各种组建模式,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研究制定流动党组织活动阵地和经费保障办法。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建工作。

3.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党建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将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纳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大局中来谋划、部署和推进,创新党建工作理念、领导体制、组织设置、活动方式、干部配备和党员教育管理方式。通过组织推动、市场配置等手段,均衡配置、有效融合城乡人才、智力、教育、信息、阵地、经费等资源,建立城乡党建资源整合制度,提高党建资源的使用效益。加强对皖北地区、大别山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支持。

六、加强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建设

1.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决定重大事项,不断健全乡村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行民情恳谈会、党员群众说事等,使党组织决策充分体现党员群众意愿。对涉及本地建设和发展的重大事项或与党员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问题,探索实行党内决策重大事项前社会公示、党内听证、专家决策论证等制度,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探索完善乡村党组织重大事项决策票决制度,凡属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

2.完善党内民主选举制度。加大党员民主推荐和民主选举的实践力度,增强党员民主意识,提升党员民主素质。总结乡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公推直选”试点工作经验,改进候选人提名和介绍方式,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选举办法,规范选举程序,逐步扩大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全面实行“两推一选”办法产生乡镇党代会代表,继续开展乡镇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

3.加强基层党内民主监督。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落实好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积极发挥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示范带动作用。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建立健全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向党员代表会议或党员大会定期报告工作制度,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开放式民主生活会试点,设立党员监督岗和党员信箱,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自我监督功能,建立完善党员民主监督奖励机制。探索运用民意调查方法,完善民情民意收集系统,拓宽对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社会监督评价渠道。

七、强化对农村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1.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行“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每年市、县(市、区)、乡党委书记要就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分别向上一级党委进行专项述职;组织基层党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对县(市、区)、乡、村党组织抓党建工作情况进行评议;把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作为市、县(市、区)、乡党委和部门党组(党委)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做到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强化市、县(市、区)、乡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人职责,构建“书记抓、抓书记”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机制。建立健全工作落实责任机制,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市、县(市、区)党委常委会要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重要问题。

2.健全推进农组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三级联创”评价体系,改进考核工作方法,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总结推广农村党建工作“整乡镇推进”做法,开展农村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提高整体创建水平。省委组织部每2—3年对“三级联创”活动进行一次评比表彰。全面开展以“明确创争目标、科学考核评价、分类动态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星级创评工作,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不断提升标杆,晋档升级。同时,要积极做好星级创评工作与“三级联创”活动的有效衔接。

3.加大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保障力度。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配齐配强选派、选聘工作办公室工作力量,保证从事基层组织建设的人员达到市、县(市、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的三分之一。加强组织员队伍建设,配备从事基层党建工作的专兼职组织员。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经费保障力度,把村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充分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日常活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选派、选聘工作等正常开展。各级党费要相应加大支持力度。

4.积极营造改革创新的浓厚氛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探索创新,及时总结推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途径和办法。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抄送:中央组织部。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 2012年4月5日印发

第五篇:安徽省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 档案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为加强我省2004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的档案管理,做到准确、完整、系统、规范,并有效利用,根据农业部国债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各项目县(市、区)农村能源管理机构为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档案管理单位,负责项目档案的建档和集中保管。项目县(市、区)要确定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按照国家档案管理规范,认真做好项目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建档、归档工作。

二、建档、归档的内容和范围:

(一)项目申报材料:

1、项目申请报告;

2、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项目批复及计划下达的有关文件;

4、项目实施的有关文件、会议资料、项目责任书、实施方案等。

(二)项目村、项目户材料:以项目村为单位进行立卷建档。内容包括:

1、项目建设的公开公示材料(告示、图片、文件等形式);

2、项目建设规划,沼气池(包括“一池三改”)设计、施工图纸;

3、2004年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用户档案(附表样一)一式二份(县级农能管理机构保存一份,项目户保存一份或由项目村统一保管);

4、2004年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用户汇总表(附表样二)。

(三)灶具配件、建材等采购、发放材料:统一招标采购的沼气灶具、或集中采购的零配件、水泥、砂石等招标合同、采购合同、验收货单、发放登记表(附表样三)等资料,以项目村为单位建档。

(四)技术员建池合同、工资等资料以项目村为单位建档:

1、建池合同;

2、关于确定技术员建池工资标准的文件;

3、建池技术员工资发放登记(附表样四)。

(五)国债项目数据库资料:对已完成的建池户逐一录入数据库,录入内容要准确、可靠、完整;按要求及时上报建设进度。

上一篇:安徽省中考模拟试题下一篇:爱岗敬业的心得体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