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习题讲解上

2022-06-27

第一篇:第五章习题讲解上

概率习题及答案_第五章_第五章习题

第五章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练习题

1. 在每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0.5 ,利用切比雪夫不等式估计:在1000次独立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次数X在400~600之间的概率.

2. 每次射击中,命中目标的炮弹数的均值为2,方差为1.52,求在100次独立射击中有180发到220发炮弹命中目标的概率.

3.设有30个同类型的电子器件D1,D2,,D30,若Di(i1,2,,30)的使用寿命服

从参数为0.1的指数分布,令T为30个器件各自正常使用的总计时间,求P{T350}.

4.在天平上重复称量一件物品,设各次称量结果相互独立且服从正态分布N(,0.22), 若以Xn表示n次称量结果的平均值,问n至少取多大,使得 P{|Xn|0.1}0.05.

5.由100个相互独立起作用的部件组成的一个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每个部件能正常工作的概率都为90% .为了使整个系统能正常运行,至少必须有85%的部件在正常工作,求整个系统能正常运行的概率.

6.某单位设置的电话总机,共有200门电话分机,每门电话分机有5%的时间要用外线通话,假设各门分机是否使用外线通话是相互独立的,问总机至少要配置多少条外线,才能以90%的概率保证每门分机要使用外线时,有外线可供使用.

7.计算机在进行加法运算时,对每个加数取整(取为最接近于它的整数). 设所有的取整误差相互独立且都服从区间(0.5,0.5)上的均匀分布.

(1) 求在1500个数相加时,误差总和的绝对值超过15的概率.

(2) 欲使误差总和的绝对值小于10的概率不小于90%,最多能允许几个数相加?

8.设某公路段过往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为00001 车辆间发生交通事故与否相互独立 若在某个时间区间内恰有10万辆车辆通过 试求在该时间内发生交通事故的次数不多于15次的概率的近似值

9.设某学校有1000名学生 在某一时间区间内每个学生去某阅览室自修的概率是005 且设每个学生去阅览室自修与否相互独立 试问该阅览室至少应设多少座位才能以不低于095的概率保证每个来阅览室自修的学生均有座位?

第二篇:第五章练习题

选择题

1. 6E-3是一个()。

(A) 内存变量(B) 字符常量(C) 数值常量(D) 非法表达式

2. 下列4个变量名中,错误的是()。

(A) 书名 (B)作者 (C) 定价 (D) A出版社

3. 下列4个表达式中,其值为“数据库系统”的是()。

(A) "数据库"+"系统" (B) ″数据库"+"系统"

(C) "数据库"-"系统 " (D) "数据库"-"系统"

4. 下列4个表达式中,运算结果为数值的是()。

(A) ″9999″-″1255″(B) 200+800=1000

(C) CTOD([11/22/01])-20(D) LEN(SPACE(3))-

15. 设有变量sr=″2002年上半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能够显示″2002年上半年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命令是()。

(A)?sr-″全国″

(B) ?SUBSTR(sr,1,8)+SUBSTR(sr,11,17)

(C)?STR(sr,1,12)+STR(sr,17,14)

(D) ?SUBSTR(sr,1,12)+SUBSTR(sr,17,14)

6. 设有变量pi=3.1415926,执行命令?ROUND(pi,3)的显示结果为()。

(A) 3.141(B) 3.142(C) 3.140(D) 3.000

7. 已知D1和D2为日期型变量,下列4个表达式中非法的是()。

(A) D1-D2(B) D1+D2(C) D1+28(D) D1-36

8. 下列4个表达式中,错误的是()。

(A) ″姓名″+姓名(B) ″性别″+性别 (C) ″工资″-工资 (D) 姓名-″是工程师″

9. 函数INT()的功能是()。

(A) 按四舍五入取数值表达式值的整数部分

(B) 返回数值表达式值的整数部分

(C) 返回不大于数值表达式值的最大整数

(D) 返回不小于数值表达式值的最小整数

10. 执行 ?AT(″教授″,″副教授″)命令的显示结果是()。

(A) .T.(B) 2(C) 3(D) 0

11.同时给内存变量a1和a2赋值的正确命令是()。

(A) a1,a2 = 0(B) a1 = 0 , a2 = 0

(C) store 0 to a1,a2 (D) store 0,0 to a1,a

2填空题

1. 数组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

2. 执行下列命令的显示结果是 。

? [东方商厦]+[滨江大厦]>[友谊商店]

3.设系统当前日期为2001年12月31日,下列表达式的显示结果是。

VAL(SUBSTR("1999",3)+RIGHT(STR(YEAR(DATE())),2))+17

9. 内存变量的数据类型在确定。

10. 数组的最小下标是,数组元素的初值是 。

11. VFP中,根据运算符可以将表达式分为 (1) (2)、

(3)、 (4)、日期型(日期时间型)等5种表达式。

12.设工资=1200,职称=′教授′,下列逻辑表达式的值是 工资>1000 .AND. (职称=′教授′ .OR. 职称=′副教授′)

第三篇:第五章 练习题答案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 1927年南昌起义的最大意义在于( A)

A.开始与国民党反动派武装对抗 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D.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最重要的意义是( C )

A.打响了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B.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C.中共开始有了独立武装力量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八七会议前后,中共发动的几次大规模武装起义均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这种情况表明( C )

A.我党在城市拥有相对强大的革命力量 B.敌人在某些大城市力量不足 C.我党的革命道路脱离实际 D.我党尚未充分认识到农民是革命的动力 4.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 A )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D.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标志 5.1927年下半年,中国革命呈现出的根本趋势是( A ) A.中共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B.中共发动武装起义夺取城市

C.中共发动了一系列罢工,反对国民党统治 D.中共党内出现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6.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主要取决于(C) A.中国农民人口多 B.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D.敌人在农村力量薄弱

7.毛泽东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确立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文章是(A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反对本本主义》 D.《井冈山的斗争》

8.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提出了( B ) A.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B.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D.实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

9.国共十年对峙前期,中共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主要是因为这一地区( B)

A.中外反动势力力量较弱 B.国民大革命时期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C.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D.地理环境适宜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10.确立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个根本原则是在(B )

A.古田会议 B.三湾改编 C.《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D.《战争和战略问题》 11.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 D )

A.武装斗争问题 B.党的建设问题 C.统一战线问题 D.农民问题

12.从1927年到1930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根本措施是(D )

A.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B.工农武装割据波浪式推向全国

C.纠正“左”倾军事冒险计划 D.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1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A) A.制定了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 B.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

1 C.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 D.消灭了土地私有制 14.中国革命历史上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是( B )

A.兴国土地法 B.井冈山土地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土地问题

15.1928年召开的中共“六大”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是最危险的敌人之一,国民党的各个派别都是一样的反革命。这一观点表明(A )

A.大会仍未肃清“左”倾思想 B.中共着力纠正“左”倾思想 C.中共认清了革命的对象与动力 D.大会纠正了右倾主义路线

16.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一次决议中说:“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区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和几省首先胜利„„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力,绝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上述材料(D ) A.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的必然趋势 B.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矛盾激化的状况 C.制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斗争的正确策略方针

D.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思想方法

17.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 A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张闻天 18.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

D )

A议会斗争

B群众斗争

C地下斗争

D武装斗争 19.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充分证明了( D ) A.良好的群众基础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 B.全国的革命形势对红色政权的影响巨大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造成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条件 D.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最重要条件

20.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是( A)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21.下列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的是(B )

A.瓦窑堡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六大” D.晋绥干部会议 2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由于它( B ) 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在军事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在生死关头妥协地处理了党内当时最主要的问题 D.保证了长征转移的胜利

23.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都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这两次错误路线产生的根源在于( C )

A.共产国际错误指导 B.错误领导人排挤毛泽东

C.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理论思想尚不成熟 D.国民党分化破坏活动

24、1936年10月,红

一、

二、四方面军在甘肃(B)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A、懋功 B、会宁 C、吴起镇 D、甘孜

25、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文章是(C )。 A、《井冈山的斗争》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反对本本主义》 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26、1935年1月,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B )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A、刘少奇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2

27、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主要特征是( C)

A、经验主义 B、教条主义 C、主观主义 D、宗派主义

28、1938年,毛泽东在(B )上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A、党的六大 B、六届六中全会 C、党的七大 D、党的七大

29、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对待富农的正确政策是(A ) A限制富农B打击富农C中立富农D保护富农

30、将以前“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的土地法是(B) 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五四指示》D《中国土地法大纲》 31. 党的( B )实际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D.洛川会议 3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最主要的意义是(D)

A.开展游击战争的尝试B.揭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序幕 C.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D.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32.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会议上集中全力解决的主要问题是(C )。 A.政治和军事问题 B.思想和作风问题 C.军事和组织问题 D.政治和组织问题

34.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文章是( B)。

A.《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井冈山的斗争》 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35.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

一、

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 D ),标志着红军长征的结束。

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36.1933年5月成立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其主要领导人是 ( A )。 A.冯玉祥 B.董振堂 C.赵博生 D.蔡廷锴

二、多项选择题。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做出了如下决定( BCD )。

A.彻底清算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B.彻底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D.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2.毛泽东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分析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著作有(ABCD )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两个基本特点是(BC ) A实行人民战争 B主要斗争形势是长期的革命战争 C进攻的主要方向是先去农村,后占城市 D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含的三个主要因素是( ABC)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农村革命根据地 D统一战线

3 5.1935年1月,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BC ) A思想问题 B军事问题 C组织问题 D政治问题

6.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几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它们是(ABC )

A瞿秋白的“左”倾盲动错误 B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 C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 D张国焘的“左”倾冒险主义 7.土地革命中所采用的正确的土地分配方法有( AB)

A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 B在原耕地的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C地主不分田 D富农分坏田

三、材料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们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

——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1930年6月 中国豪绅资产阶级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不能成为一个整个儿阶级势力,它们内部分裂冲突,而没有组织全国家中央集权政府的能力。因此,革命不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

——瞿秋白:《武装暴动的问题》,1927年2月

材料2:(1)城市是政治经济中心,假如城市工人不起来,取得城市的政权,领导农民实行土地革命,我们的力量在乡村不论如何大终难到长期的胜利。

——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信,1929年2月

(2)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3)现在就全国看来,农民运动的发展比较城市的工人运动要快得多。在这一种情势下,若我们依然是将大部分的力量都用在城市中,实不如用在农村中的为好。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之后,可以结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向城市进攻,必然可以得到胜利。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

(4)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设没有城市作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

材料3: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的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的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综合材料

1、

2、3,指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什么?(11分)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9分)

4 答案: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①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社会政治异常黑暗,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革命只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②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发动和武装农民,与其结成巩固的革命同盟。而要发动农民革命,就必须解决农民最迫切要求解决的土地问题。因此,必须实行土地革命,推翻剥削农民的封建地主阶级,彻底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③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它们统治的主要力量集中在中心城市,农村是其薄弱环节。因此,无产阶级必须把革命的重心放在农村,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那里积蓄力量,壮大自己。 “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行性:

①中国是一个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内部长期不统一。地方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统治阶级内部的长期分裂和战争,这是红色割据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客观条件。

②在经过第一次大革命影响的地区,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具备了很好的群众基础。 ③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激化,使中国革命的形势不断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必然要存在和发展的理由。

④有一支相当实力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实现红色割据的武装保证。

⑤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性,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主要的主观条件。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伟大意义:

①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指明了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继续前进的道路,对民主革命的胜利起了决定作用,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道路。

②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范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③这一理论所依据的立场、观点、方法永远不会过时。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开拓和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历史启迪作用。

四、论述题

试述中国革命新道路开辟的曲折历程、主要理论及其伟大意义。

(一)曲折历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但由于当时的历史局限,党未能根据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现实情况制定出民主革命时期的具体革命纲领。一年以后,经过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特点的初步认识,党的“二大”在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指导下,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明确的任务和方向。随后,中共三大基于对中国革命敌人异常强大、无产阶级单枪匹马无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这一现实国情的认识,制定了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正确方针。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的高潮。但是,在国民革命后期,由于党的主要领导人对中国的国情、特别是中国革命的性质产生了错误认识,主动放弃对统一战线、革命武装乃至工农运动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一味退让,最终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由此,提出了开创中 5 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要求。

2、在武装斗争总方针的指导下,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开始,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上百次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但均以失败告终。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革命的低潮时期,反动统治阶级相当牢固地占据着城市,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企图通过城市武装暴动或攻占大城市来夺取革命胜利是不可能的。

3、在挫折和教训面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率先开始了从国情出发寻找革命新道路的探索。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原定占领长沙计划受挫后,毛泽东及时正确地分析了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毅然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计划,把革命力量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开创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探索。从此,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4、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的正确主张并不是一开始就被全党所接受的,从30年代初期直到党的遵义会议之前,“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几乎断送了中国革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共产党人同教条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使中国共产党最终摆脱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俄国革命经验绝对化以及把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错误倾向。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全党的领导地位,同时也就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提出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适合国情的正确道路。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1928-1930年,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及《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内容

1、“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概念

这条道路的总概念,可以表述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依托,三者紧密结合,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先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行性

第一,中国是一个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内部长期不统一。地方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反革命统治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这是红色割据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客观条件。

第二,在经过第一次大革命影响的地区,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具备了很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激化,使中国革命的形势不断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必然要存在和发展的理由。

第四,有一支相当实力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实现红色割据的武装保证。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性,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主要的主观条件。

3、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政治异常黑暗,中国革命的敌人以绝对暴力维持着其反动统治,要推翻其统治,革命的形式不可能是和平的,也根本没有合法斗争的道路可走。因此,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第二,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发动和武装农民,与其结成巩固的革命同盟。而要发动农民革命,就必须解决农民最迫切要求解决的土地问题。 6 因此,必须实行土地革命,推翻剥削农民的封建地主阶级,彻底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它们统治的主要力量集中在中心城市,农村是其薄弱环节。因此,无产阶级必须把革命的重心放在农村,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那里积蓄力量,壮大自己。 “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

(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伟大意义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道路。

唯一正确性已无须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求证,因为后来沿着这条道路走向了胜利的中国革命的历史本身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

2、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这条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理论,从中国国情出发,开辟出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它的正确之处,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这一结合的实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初步形成。

3、这一理论所依据的立场、观点、方法永远不会过时。(现实意义)

井冈山道路所依据的基本原则,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开拓和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历史启迪作用。邓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现在我们搞建设,也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正是当年井冈山道路所揭示的伟大原则,也正是井冈山道路至今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篇: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是( C )

A、18世纪末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A )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3、垄断的形成是( A )

A、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B、生产输出的结果 C、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

D、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

4、垄断利润是( D )

A、资本家获得的总利润 B、垄断组织获得的平均利润 C、垄断组织获得的一般利润

D、垄断组织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5、垄断价格的形成和垄断利润的产生表明( C )

A、价值规律不再起作用了 B、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了限制 C、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D、价值规律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6、各种垄断组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都是为了( D )

A、避免两败俱伤 B、联合起来共同发展 C、相互之间竞争

D、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7、金融资本是由( C )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8、把一些法律上和生产上还是独立的大垄断企业在流通环节上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是( B )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9、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国家政权控制者是( C )

A、银行资本家 B、工业资本家 C、金融寡头 D、商业资本家

10、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垄断地位的资本是( B )

A、产业资本 B、金融资本 C、银行资本 D、商业资本

11、垄断资本在经济政治上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 B )

A、规定垄断价格 B、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C、掌握国家政权 D、避免两败俱伤

12、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 C )发生了变化

A、内容 B、作用性质 C、作用形式 D、作用力度

13、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A )实现的。

A、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14、金融寡头经济上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 C )

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的方式

15、金融寡头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B )实现的。 A、合作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16、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 B )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自由价格 D、市场价格

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C )

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D、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1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D )

A、国有企业的存在 B、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 C、私人垄断资本的主导地位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D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得到缓和,但无法最终解决这些矛盾

2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 B )

A、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1、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产生了( B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国际垄断同盟

C、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D、殖民地和宗主国

2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与调节是代表着( C )

A、大垄断资本家的经济利益 B、中小资本家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

23、资产阶级国家参与社会再生产的目的是( D )

A、实现供求总量平衡,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B、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社会生产力 C、实现充分就业

D、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24、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制度的性质是( C )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后资本主义

25、资本输出的实质是( D )

A、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手段 B、发达国家带动其商品输出的手段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一种互助互利关系

D、金融资本掠夺、剥削和奴役其它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

26、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A、资本输出 B、商品输出 C、对外经济援助 D、技术输出

27、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是( D )

A、自由竞争 B、垄断

C、社会化大生产 D、大量过剩资本

28、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明显加快的原因有很多,但不包括( D )

A、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向纵深发展 B、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大大提高 C、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度增加 D、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出现

29、经济全球化的内容有许多,但不包括( C )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殖民体系全球化 D、金融全球化

) B

30、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唯一途径是( D )

A、用垄断代替自由竞争

B、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替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C、用国际垄断代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用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31、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 B )

A、有利于所有国家

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

32、经济全球化带给发达国家的好处很多,但不包括( C )

A、从世界各地获得大量的利润 B、降低其生产成本 C、扩大了贸易逆差

D、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控制

33、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有许多,但不包括( D )

A、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

B、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剩余价值大量流失 C、金融风险加大

D、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

3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 A )

A、生产、资本、管理的社会化 B、全面的商品化 C、全面的市场化 D、市场的计划化

35、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 C )

A、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切改良 B、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

C、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 D、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36、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后,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D )

A、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B、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C、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D、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37、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D )

A、实现了自我否定 B、发生了根本变化 C、无任何变化

D、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二、多项选择题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ABC )

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E、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2、垄断资本要求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原因是( ABCD )

A、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参与经济调节 B、国内垄断资本需要国家支持以加强竞争的能力

C、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巨额投资,要求国家直接经营或资助

D、生产过剩问题日趋严重,需要借助国家力量以扩大国内外市场 E、从根本上解决了失业问题

3、资产阶级推动改良主义的措施主要有( ABCD )

A、通过推行福利政策,举办多种福利事业来缓和阶级矛盾

B、推行“劳资合作”、“工人参加管理”等措施,来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C、宣扬“资本民主化”、“人民资本主义”思想

D、发放小额股票,鼓励工人购买以此宣扬人人都是企业“主人” E、使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ABCD )

A、国营企业 B、国私合营企业

C、国家参与自认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D、国家宏观调节经济 E、消除生产资料私有制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有( AD )

A、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避免了垄断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深化与尖锐 C、从根本上解决了失业问题

D、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 E、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6、垄断与竞争能够并存的原因是( ABCD )

A、垄断不能消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 B、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 C、在垄断组织之外,中小企业仍然存在 D、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领域 E、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已经解决

7、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有( ABCD )

A、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B、竞争的手段中加入了更多非经济的手段 C、竞争更为激烈、破坏性更大

D、竞争的范围除经济领域外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领域 E、竞争真正消解

8、垄断价格( ABC )

A、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

B、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商品价格 C、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D、等于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9、垄断利润是( ABD )

A、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 B、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 D、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E、等于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10、垄断形成的原因( ABCD )

A、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 B、资本高度集中必然引起垄断 C、少数大企业为避免两败俱伤

D、规模经济效益促使少数大资本走向垄断 E、资本主义经济学家的高明创造

11、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主要包括( ABCD )

A、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B、生产的全球化 C、贸易的全球化 D、金融的全球化 E、政治全球化

12、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ABCD )

A、垄断价格的形成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 B、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C、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 D、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 E、垄断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13、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 ABD ) A、可能相互交往

B、可以和平共处,但也存在斗争 C、不存在和平共处的可能性

D、可以平等互利地发生经济联系 E、共同走向全球化,最后趋同

14、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 ABCD )

A、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C、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D、落后国家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国内劳动人民必要劳动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E、是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表现在( BCD )

A、工会组织日益社会化 B、管理日益社会化 C、生产全面社会化 D、资本日益社会化

E、资本的剥削性质正在消亡

16、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 ABCD )

A、为大量过剩资本寻找高额利润的投资场所 B、为商品输出开路

C、控制国外原料产地和其他重要资源 D、有利于争夺霸权地位

E、各国可以平等互利地发生经济联系

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发展的新现象有( ABCD )

A、垄断资本跨部门发展

B、大型企业间的联合与兼并加剧 C、私人垄断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

D、跨国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E、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出现

18、以下说法中正确地说明了社会福利制度的是( ABD )

A、社会福利制度是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

B、社会福利制度的推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整的表现 C、社会福利制度是以一种渐进的方式实行社会主义 D、社会福利计划力图纠正市场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具有一定的社会进步意义 E、社会福利计划将消解资本剥削

19、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之下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包括( ABC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七十七国集团 E、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跨国公司迅速发展是由于( ABCD A、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 C、资本输出的需要

D、争夺国际垄断地位的需要 E、它推进了国际经济协调机制

21、资本主义无法根除的主要矛盾是( BCD )

A、垄断资本与中小资本的矛盾

B、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E、生产与资本的矛盾

22、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ABC )

A、促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

B、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平等理念是人类的普世价值 E、推进了国际经济协调机制

23、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在( ABCD )

A、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推动了无产阶级的发展和壮大 E、经济全球化已经出现

24、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 ACD )

A、长期的历史过程 B、隐蔽的历史过程 C、曲折的历史过程 D、复杂的历史过程 E、乌托邦

)

2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 ABCD)

A、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B、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C、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D、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划 E、国际经济协调机制

26、从资本输出的主体来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 CD )

A、借贷资本输出 B、生产资本输出 C、私人资本输出 D、国家资本输出 E、消费资本输出

27、从资本形态上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 ABC )

A、借贷资本输出 B、生产资本输出 C、商品资本输出 D、私人资本输出 E、国家资本输出

28、对于输入国来说,资本输出( ABCD )

A、促进了输入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B、带动输入国建设了一些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 C、给输入国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D、有可能造成输入国经济片面畸形发展 E、是其发展的支撑

29、对于输出国来说,资本输出( BCD )

A、使得输出国在国际贸易中总是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B、为国内过剩资本找到了出路,并带来巨额利润和利息 C、是输出国控制输入国的重要手段

D、强化了金融资本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 E、是对输入国的无私经济支援

30、近

二、三十年贸易全球化加快发展的原因是( ABCD )

A、世界资本市场和国际金融体系大发展

B、各国间产业分工的深化使产品交流的必要性大大增加 C、高效率、大批量生产要求扩大国际贸易规模 D、更便捷更灵活的国际贸易方式的发现 E、发达国家无私经济支援发展中国家

31、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的概括有( ABCD ) A、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B、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C、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D、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的统治 E、政治全球化

第五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A

3、 A

4、 D

5、 C

6、 D

7、 C

8、 B

9、 C

10、 B

11、 B

12、 C

13、 A

14、 C

15、 B

16、 B

17、 C

18、 D

19、 D 20、 B

21、 B

22、 C

23、 D

24、 C

25、 D

26、 B

27、 D

28、 D

29、 C 30、 D

31、 B

32、 C

33、 D

34、 A

35、 C

36、 D

37、 D

二、多项选择题

1、 A, B, C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D

6、 A, B, C, D

7、 A, B, C, D

8、 A, B, C

9、 A, B, D

10、 A, B, C, D

11、 A, B, C, D

12、 A, B, C, D

13、 A, B, D

14、 A, B, C, D

15、 B, C, D

16、 A, B, C, D

17、 A, B, C, D

18、 A, B, D

19、 A, B, C 20、 A, B, C, D

21、 B, C, D

22、 A, B, C

23、 A, B, C, D

24、 A, C, D

25、 A, B, C, D

26、 C, D

27、 A, B, C

28、 A, B, C, D

29、 B, C, D 30、 A, B, C, D

31、 A, B, C, D

第五篇:毛概习题第五章

自测习题一

本测试题包括5道判断题,5道单选题,5道多选题。 一 判断题(5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对错

2 新民主主义的政权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 对 3 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对于民主革命必须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这一问题的认识才变得逐渐明确而坚定起来。

对错

4 根据国情,中国应走先机械化后合作化的道路。

对错

5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到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其两面性已经消失。对错

二 单选题:(5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国情是指

(ABCD)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

C.中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 D.中国处于经济文化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1950年党的七届三中全会规定的中心任务是

(ABCD)

A.向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进攻 B.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C.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D.实现国家工业化

3 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指

(ABCD)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经销代销

D.公私合营

4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BCD)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私营经济的国有化

C.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D.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5 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改变是在

(ABCD)

A.实行统购包销后

B.委托加工订货后 C.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后

D.全行业公私合营后 三 多选题(5道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 新中国建立后的头几年,中国社会是

(ABCDE)

A.社会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 D.具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因素的社会 E.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

2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份有

(ABCDE)

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C.资本主义私营经济

D.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E.个体经济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下列条件 (ABCDE)

A.国营经济控制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政权 C.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成为指导思想

D.过渡时期总路线公之于众 E.三大改造胜利完成

4 建国头三年,中国人民的任务是

(ABCDE)

A.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B.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C.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D.为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 E.完成新解放区的土改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国营经济的重要作用有:

(ABCDE)

A.决定整个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 B.担任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

C.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物质基础 D.充当人民民主政权的经济基础 E.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自测习题二

本测试题包括5道判断题,5道单选题,5道多选题。 一 判断题(5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具有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社会,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

对错

2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只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而不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对错

3 在中国,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对错 4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在中国结束。 对错 5 革命的最终目的是夺取政权。对错 二 单选题:(5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过渡时期”是指

(ABCD)

A.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B.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整个历史阶段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

2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初,我国国内主要矛盾是

(ABCD)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人民大众与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3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的时间是

(ABCD)

A.1950年6月

B.1951年7月 C.1952年12月

D.1956年9月

4 农业合作化时期,党对富农经济的政策是

(ABCD)

A.保存

B.一举消灭 C.限制并逐步消灭

D.顺其自然 5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是

(ABCD)

A.集体化与机械化并举 B.先集体化,后机械化 C.先机械化,后集体化

D.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并举

三 多选题(5道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 建国前后毛泽东关于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初步设想包括

(ABCDE)

A.先经历15—20年的新民主主义建设再开始转变 B.从现在起就开始用15-20年实现转变

C.先实现工业化,再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E.一举过渡而不是逐渐过渡

2 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

(ABCDE)

A.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C.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D.对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阶级的改造同时并举 E.集体化和机械化同时并举

3 中国共产党农业合作化理论的内容包括

(ABCDE)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有机结合、互相促进的战略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农业生产并举的方针 C.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D.由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循序渐进、逐步过渡的步骤 E.“依靠贫农(包括下中农),巩固地团结中农,限制并逐步改造富农”的阶级政策 4 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理论的内容包括

(ABCDE)

A.对所有制的改造与对资本家的改造同步进行的方针 B.和平赎买的方式

C.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

D.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 E.“四马分肥”的赎买形式

5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方式的依据有 (ABCDE)

A.马、恩及列宁关于和平赎买的设想 B.毛泽东关于区分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理论 C.官僚资本主义是民主革命对象的理论

D.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也具有两面性的理论 E.历史上形成的无产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盟友关系

自测习题三

本测试题包括5道判断题,5道单选题,5道多选题。 一 判断题(5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对错 2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之后才实际开始的。对错

3 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初的设想,中国这样的国家应该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对错

4 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对错 5 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因此不能成为国民经济的领导成份。对错 二 单选题:(5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过渡时期总路线所表述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是

(ABCD)

A.先改造后建设

B.先建设和后改造 C.建设和改造都暂缓进行

D.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

2 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是指

(ABCD)

A.1949-1950年

B.1949-1951年 C.1949-1952年

D.1949-1956年

3 新中国成立前后,党的领导人对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构想是(ABCD)

A.经过充分发展后一举过渡

B.边发展边过渡 C.先发展然后逐步过渡

D.先过渡后发展

4 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是

(ABCD)

A.1952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57年

5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ABCD)

A.社会主义体系

B.独立的社会形态

C.资本主义体系

D.带有过渡性质的资本主义体系 三 多选题(5道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形式是

(ABCDE)

A.加工定货

B.统购包销

C.经销代销

D.单个行业公私合营 E.全行业公私合营

2 建国初期,国营经济的来源主要有

(ABCDE)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原革命根据地的公营企业 C.没收旧中国的官僚资本 D.没收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E.和平赎买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3 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原则是

(ABCDE)

A.自愿互利

B.逐步过渡 C.典型示范

D.劳资两利 E.国家帮助

4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经济成分是

(ABCDE)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5 建国头三年,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所作的工作主要有(ABCDE)

A.实现大陆的解放和统一 B.镇压反革命

C.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D.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E.进行土地改革

自测习题四

本测试题包括5道判断题,5道单选题,5道多选题。 一 判断题:(5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条先建设后改造的路线。对错

2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我国从此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对错 3 建国之初,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对错

4 三大改造完成之后,党的任务就是集中精力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对错 5 在建国初期(1949-1952年),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实际上已经开始了。对错

二 单选题:(5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我国的过渡时期是指

(ABCD)

A.1949-1952年

B.1953-1956年 C.1956-1966年

D.1949-1956年

2 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互助合作组织是

(ABCD)

A.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B.常年互助组 C.临时互助组

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 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的重要讲话是在

(ABCD)

A.七届二中全会

B.七届三中全会 C.八届九中全会

D.八届十中全会

4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ABCD)

A.无偿没收

B.按实际价值购买 C.无偿调拨

D.和平赎买

5 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依次是

(ABCD)

A.初级社、高级社、互助组

B.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C.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三 多选题(5道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

(ABCDE)

A.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B.在经济上是五种经济成份并存

C.在思想文化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D.在前途上是实现社会主义

E.在社会性质上既不同于社会主义也不同于资本主义

2 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政策的成功

(ABCDE)

A.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设想 B.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 C.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一个重要发展 D.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创举

E.标志着我国已经基本上消灭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企业利润实行“四马分肥”的原则,这“四马”是指

(ABCDE)

A.国家税收

B.企业公积金 C.职工福利基金

D.资本家红利 E.个人所得税

4 没收官僚资本属于

(ABCDE)

A.社会主义革命

B.农民革命 C.新民主主主义革命

D.旧民主主义革命 E.国家资本主义

5 建国初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和

(ABCDE)

A.地主阶级的矛盾

B.资本家的矛盾 C.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

D.帝国主义的矛盾 E.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上一篇:第五届宿舍文化节下一篇:党委巡查整改报告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