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内容鉴赏的简单方法

2022-09-12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 历史悠久, 在这历史长河中, 古代诗歌犹如一颗璀璨的文化明星, 以它含蓄深沉的意蕴陶冶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写诗也会吟”, 就可见诗歌对人影响之深远。那么, 当我们面前摆着一首古诗的时候, 该用什么简单易行的方法从内容上去鉴赏它呢?

一、品标题

标题是一首诗的灵魂精髓, 是其内容的集中体现。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 单从标题看, 这里的“居”即居住, “山居”就是“居住的山中”, 而“秋”指季节“秋天”, “暝”是“晚”的意思, 所以这首诗的标题就很清楚的显示了诗人想要写的是山中秋天傍晚时间的景象。又如, 白居易的《卖炭翁》, 这里“翁”即“老人”, “卖炭翁”顾名思义就是写卖炭的老人的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标题简单明了告诉我们, 这首诗描绘的是望庐山瀑布时所见到的壮观景象。还有一些诗的标题在很多时候也会折射出作者的观点倾向。

二、观作者

纵观历史, 很多诗人诗风都较稳定, 苏东坡赞王维“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具有鲜明强烈的动感, 声音效果和形象和谐地融为一体。《山居秋暝》就是典型代表, 诗中景色优美恬淡, 形象深动, 让人回味向往。李贺素有“鬼才”之称, 最大的特色, 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 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 (部分语句套用自百度《百科名片----李贺》) 。而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竟用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北国八月飞雪之美, 使荒蛮雪封冰冻之地顿时变得春意盎然, 生机勃勃, 寒冷的天气, 依依的离情别绪, 悠悠的思乡愁思, 在诗人的笔下都着染了绮丽豪放、浪漫乐观的异彩 (《部分语句套用自《百度知道----“岑参为何成为边塞诗人”》) , 所以他的边塞诗想象奇特, 豪迈奔放, 慷慨悲凉。

当然鉴赏诗歌并非如此简单, 我们还要做到知人知世, 所谓“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 了解他们的生平, 知道他们的经历, 有关他们的史实, 甚至他们的创作风格。“知世”就是在鉴赏诗歌时要结合作者的生活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世事去对内容了解。因为每位诗人都生活在一定时代, 那个时代很自然都会在他们身上打上烙印, 因而诗人生活的年代、心境、遭遇不一样, 其创作风格也就迥然不同。他们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想要抒发的情感都会诉诸于他们的诗作中。李白生活在经济文化都很繁盛的盛唐, 当时社会稳定, 国富民强, 所以他的诗豪放不羁, 有“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壮;杜甫生活在唐由盛转衰之时, 尤其是安史之乱后, 民不聊生, 他所深切感受道的世间处处是“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所以他的诗作忧国忧民, 沉郁顿挫。同是一个人, 李清照, 南渡前, 生活优裕, 妻唱夫和, 这一时期她的诗作清新活泼, 节奏明快, 有“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的闲暇和喜悦, 而南渡后, 国破家亡, 她的词风就变得“凄凄惨惨戚戚”, 进而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它晚来风急”, 词风含蓄深沉、凄凉飘零。陆游, 南宋爱国诗人, 一生“位卑未敢忘忧国”, 他的诗作则更多表现的是要收复失地的理想, 在《示儿》一诗中还不忘告诫子女“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勿忘告乃翁”。司马光的《客中初夏》:“四月清和雨乍晴, 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 唯有葵花向日倾”。如果把这首诗单纯地理解为一首写景诗那就错了, 只有结合作者写这首诗时的背景, 当时宋神宗推行新法打算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 司马光虽坚决推辞, 但对皇上忠心耿耿, 这首诗就表明了他的心迹, 告诉人们他不是随风飘忽不定的柳絮, 而是时时向阳的葵花。由此看来, 在品标题的基础上, 适时通过对作者所处时代背景的了解把握, 所读之诗的内容在心中就大致有底了。

三、析内容

鉴赏诗作正文时, 不妨这样:第一步:疏通文字。也就是说首先从字面上, 用翻译文言文把单音节词用双音节展开的方法, 用意译的方法, 给每句话润色, 使它形象、丰满、生动起来, 这种疏通文字的方法通常要与文尾的附加注释结合起来一起完成, 因为注释中往往会对文中关键字、生僻字、关键句子作必要阐释, 这都有助于我们对诗文内容的了解。如司空曙的《江村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从字面上不难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在一个夜晚, 诗中主人钓鱼回家, 船也懒得去栓, 因为这时候, 江村月亮已即将落山, 这里的“堪眠”指月亮即将落山, 犹如人要睡觉一样。一夜的捕捞, 人显得太太疲劳, 就放放心心睡上一觉吧, 纵然一夜江风要把船儿吹走, 最多也只是吹到长满芦花的浅水边。这首诗“不系船”是全诗的诗眼, 表明归钓后的那份懒懒的闲散的好心情。这首诗只是短短的四句话21个字, 我们用意译把每句话展开, 给每句话润色, 再调整一些语序, 那它的内容不是非常清晰明了了吗?所以疏通文字是我们鉴赏诗歌内容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二步:把握诗中意象。意象即意中之象, 也就是一首诗中所描绘的形象。在疏通文字后, 这首诗写了什么时间, 哪些人, 哪些事, 哪些景, 抒了什么情, 揭示了什么理, 我们心中都会有底了, 当然这一切也还可以通过诗中意象去把握。诗歌意象很多都有它共通之处。“杨柳”在古诗中往往有惜别怀远之意, 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 黄藤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诗人以“宫墙柳”暗喻唐琬, 抒发两人离别后再度相见甚难, 可望而不可即的悲伤。

四、悟注解

这一步实质上与“析内容”这个环节密不可分, 因为一首诗的注解往往会对诗作的字、词的用法意义进行分析解释, 有时还会对某些句子进行解释说明, 同时还会对诗人创作本诗时的背景作介绍。如, 有些诗作会在注释中标明此诗作于作者被贬到何地所作, 由此大致可以知道诗人所要抒发的该是被贬的心境:要么乐观向上, 要么失落沉郁。

上一篇:2型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的临床探讨下一篇:应用SCL-90评价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