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宣讲稿范文

2022-05-22

第一篇:主题宣讲稿范文

主题教育宣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很荣幸由我为大家介绍会计学院

2011-2012年度第二学期“传承共青薪火弘扬北京精神践行青年责任”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精品活动:“精神凝聚力量责任引领未来”青年成才成长践行活动。

北京精神,旗帜的力量引领思潮;肩负责任,青年的凝聚创造希望。我们精心设计了三场活动:感动微系列,真情你我他;创意模型秀,梦想新北京;爱心拍卖会,慈善大力量。

我们从北京出发,用包容之态感悟精神,践行责任的同时,将我们的理解拓展到对美好家园,对广博地球的认识,用我们的微薄之力,回报社会,让爱心行动如太阳般照亮社会,温暖人心。北京,地球,太阳,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用青年独有的活力感染身边的人,用青年的力量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时间的轮轴回转不停,此时此刻,身处古韵与现代交织的北京,我们感知碰撞,包容天地,荡气回肠。

感动微系列,真情你我他。微状态,是年轻的心的温暖倾诉,将在北京读书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微博和人人状态记录下来;微小说,是精彩故事的华丽上演,将脑海中的北京故事刻画成动人的篇章;微MV,是经典歌曲的创意改编,将心目中的经典歌曲改编成属于中财属于会院的青春之歌。我们把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融入形式活泼的微系列中,感动他人,感动自己。六朝古都北京,在时代易替的千百年中,包容万象,文化、科技、语言,无所不收;财经黄埔中财,在专业前沿的开拓路上,吞吐大荒,梦想、知识、勇气,竞相绽放;时代旗手青年,更拥有包容之胸襟,任才华尽情释放,任自由放飞天际。勇担共建和谐之重任,我们志在必行!

人类社会之进步与创新息息相关,鸟瞰我们美丽的星球,辽阔的祖国大地,创新无处不在。

创意模型秀,梦想新北京。会院学子精心制作的各种模型,有瑰美的大好河山,有逶迤的壮丽长城,有交织的地铁线路,有特色的京剧脸谱,每一个模型都展现了制作者对于北京文化的个性化认识及对北京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灵感迸发,创意汇聚,我们换旧为新,携手相聚,用开拓创新的力量融入模型以跳动的生命,以前所未有的信心构筑建设新北京的梦想。会院十个班级组成十支创意团队,发挥青年个性,凝聚大家智慧,用我们对北京精神的全新理解诠释出创新的时代意义。仰观宇宙之大,千秋基础思博古,百尺竿头再创新。身为时代青年,让我们用梦想的光芒照亮前方的道路。勇担继古开今之重任,我们志在必行!(过程中进行模型的展示)

浓浓爱心是人们心间的太阳,照亮前进的道路,用光热温暖你我。

爱心拍卖会,慈善大力量。我们收集了会计学院排球队,足球队,篮球队和辩论队等的队员合照,并将其制作成明信片;拍卖的光碟上记录了班级风采大赛,迎新晚会等大型活动的盛况,颇具收藏价值;同时,我们将代买早饭,代整理笔记,代购物等服务进行拍卖,创新性的此举,吸引了同学们激烈抢拍。一套套独具会院特色的明信片,一张张承载大学美好回忆的纪念光碟,一次次温暖贴心的义务服务,经过拍卖师神奇的双手和同学们高涨的热情,汇聚成爱的大力量。我们将拍卖所得资金全数捐赠给郭明义基金会,为那些渴望救助的人带去生活的信念。有爱才有力量,有爱才有希望。伸出你的双手,让我们一起搭建慈善行动的万里长城!勇担回馈社会之重任,我们志在必行!(过程当中有拍卖会情景展现)

生活在传承与创新齐头并进的首都北京,我们应当凝聚在北京精神旗帜的引领下,明确肩上担负的历史使命,不断感知北京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不断领悟爱国、包容、创新、厚德的现实内涵;不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青年责任,谱写青年成才成长新篇章,构筑北京美好未来新图景。精神是旗帜,责任是动力,会院学子庄严宣誓:勇担时代建设重任,我们志在必行!(进行海报展示,及最后一起喊口号)(这一页的ppt可以自己想像,创新一下,

把青年感知、青年领悟、青年践行三个部分进行递进展示、升华)

第二篇: “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宣讲稿

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来到这里,同大家一起深入学习“中国梦”,一起分享对“中国梦”的理解,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2013年5月中共四川省委发出了《关于在全省广泛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都江堰市委从5月起,率先在全市掀起“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序幕。我局结合实际,制订了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同时组织开展了宣讲活动。此次我到交警大队开展宣讲活动,就是和同志们一起学习、探讨什么是“中国梦”?什么是“我的中国梦”?“我的中国梦”和“中国梦”是什么关系?实现“中国梦”我们怎么办等具体问题。

一、 什么是“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中国梦”进行了定义——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整个二十世纪一直是中国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这就是“中国梦”。 中国梦,不仅是国家梦、民族梦,更是每个中国人梦想的汇聚!“中国梦”是一个集体概念,是中华儿女普遍的思想意识、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而这一辉煌历史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在当代中国,中国梦具体的实现形式,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伟大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任务,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把这一总目标具体分解为两个百年目标:第一个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具体勾勒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成为实现中国梦里程碑式的标志。

二、 “我的中国梦”和“中国梦”是什么关系? 中国梦,寄托着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集体记忆和昂扬向上的意志情怀,昭示着中华民族崇高的目标理想和美好的未来。”中国梦的核心是实现集体或整体价值,即通过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个人的梦想是共同理想的具体表现和组成部分。从总体上来说,我的梦就是中国梦,中国梦就是我的梦。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国人民共同的追求目标,也是每个中国人的追求目标。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每个人付出自己的努力,但每个人的能力、身份、地位、工作、环境又各不相同,其个人梦想的具体表现也各不相同。

科学家袁隆平说:“到我九十岁时,争取杂交水稻亩产能够达到一千公斤。”

功夫巨星、慈善家李连杰说:“我的一生有三个梦想,就是武术梦、电影梦和公益梦,我的下一个梦想是把中国太极推向世界。”

普通高中学生说:“我的梦想就是考个好学校,找份好工作。”

派出所的警察说:“我的梦很简单,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老百姓平平安安!”

作为交通警察,你们呢?!

我个人认为是“道路通畅,车辆有序,老百姓出入平安就好!”

其实这一个个独立的个人的梦想汇聚在一起就会形成强大的合力,就是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身的奋斗在推动国家的进步,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动力。“中国梦”不能离开单独的个体而存在,中国梦里定有我的梦,所以我的梦也是中国梦,哪怕我是其中亿万分之一。

三、实现“中国梦”我们怎么办? 光有梦还不行,我们还要千方百计的去实现它,这就要结合实际情况,落实在行动上。市局按照市委安排,积极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交警大队的干部职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好学习教育活动,将教育活动和队伍建设紧密结合,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一) 以“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促队伍思想转变。 一是加强教育学习,深化思想认识。通过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打牢全体民警的思想基础,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自觉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捍卫者,始终坚持发扬先辈们的革命传统,做到忠诚、责任、公正、民生。二是增强群众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当前我们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顽症,根源就是缺乏与群众的感情交流,没落实到行动中。特别是一线民警,天天和老百姓打交道,一言一行代表公安交警的形象,也代表着党的形象。人人关系形象,事事联系群众,只有从每一件小事抓起,才能把交通管理工作深深地扎根在群众之中。三是增强法制意识,维护公平正义。执法是交警工作的生命线、是核心,要下大决心把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好,既要做到严格公正文明,也要做到理性平和规范,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让群众真正体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四是加强廉政建设,杜绝执法犯法。要严格执行五条禁令,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设身处地为民着想,真心实意为民办事,努力打造一支纪律严明、作风优良、让群众满意的交警队伍。

(二) 以“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促队伍能力提升。 一是主动充电,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习近平同志讲“年轻的时候,记忆力好,接受力强,应该抓紧读一些对自己终身成长具有关键性作用和决定性影响的好书。中年的时候,精力旺盛,视野开阔,应该努力拓展读书的广度和深度,打牢一生的学问基础。年老的时候,时间充裕,阅历丰富,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常读常新的态度,百读不厌的劲头,在读书世界里领悟人生,乐以忘忧”。不管是干部还是民警都要多读书、读好书,提升学习能力。二是主动应对,不断提高思考能力。思考是意识,意识人脑的机能,是行动的指南,属意识范畴;实践虽然决定意识,但意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意识促进实践,反之则阻碍实践。其实简单的说就是要我们的干部在队伍管理和业务管理上多思考,多动脑筋;就是要我们的民警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多思考,灵活掌握,凡事三思而行。三是主动工作,不断提高实践能力。这就是要求我们的领导班子要为民警建立职业规划,提高队伍活力水平,以长远的眼光来对待这个集体的每个人成员,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让每个人都能得到锻炼和提升,能够有进步的空间和机会;同时加强岗位练兵,提高队伍技能水平,多创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以实战形式提高队伍战斗力。

(三) 以“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促队伍形象升级。 一是开展自查自纠,纯洁队伍。总书记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李克强总理说:己正才能正人!重树警察队伍的良好形象就要先从自身内部开始整顿,解决队伍内存在的苗头隐患,纠正某些不良风气,改变工作作风,纯洁警察队伍,先自己硬起来。二是整顿外在形象,形成标准。外在形象其实是日常工作的基本要求,我们经常说:交警是城市的窗口,形象是交警的灵魂和生命!从最简单的规范着装开始,这是第一眼给老百姓的形象感受,再一步步从规范执法语言和执法程序,以交通服务者的心态来为人民群众服务,进一步推进交通管理工作,扎实做到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为先。三是加强内外宣传,扩大影响。加强队伍内部的宣传,在队伍内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竞争氛围,打造一支善学习、敢打仗、会打仗的警察队伍形象;对外不仅是要宣传我们的业务工作情况,更要深度挖掘亲民、爱民、为民的典型人物事迹,进行大力宣传,引导群众与警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老百姓了解我们、理解我们、支持我们。

在此,希望交警大队这个集体能够以此次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结合实际工作,积极想办法,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提升队伍建设水平,打造威武文明之师,成为我局的“梦之队”。实现这个梦想需要我们交警大队每个民警、协警、劝导员、文职人员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不管你的身份是怎么样的,只要工作生活在这个集体之中,都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这个集体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的,都能够梦想成真。

谢谢大家!

2013年6月12日

第三篇:“四史”主题教育党课宣讲稿三篇

“四史”主题教育党课宣讲稿 1

中华文明源近流长,而廉政文化也在先秦百家争鸣的时代应运而生,可以说是有政权的产生便有了廉政的呼唤。《周礼》中就有了“六廉”的概念,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就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而这六个方面均以“廉”为冠,“廉则兴,贪则衰”成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一个治国之道!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鉴史问廉》通过西晋的亡国、大唐的兴盛、大宋的京华梦,包拯、狄仁杰、海瑞、于成龙等清官的名垂千古以及中国人绵延数干年“青天情节”,清官能臣和贪官乱臣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阐释的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价值追求。

为官者克己修身,重德重礼向来是民心所向,是文人士大夫几千年来塑造的廉洁、修身、勤政的思想以及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取向。这不禁让入深思,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诱惑环绕在我们干部的周围,我们干部一定要做到“清正”,守住自己的节操,用“廉”来武装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成为为人处世的依据。

学习四史,就是牢记初心使命,永葆党的先进性,传承红色基因,为了理想信念不懈奋斗的历史。

学习四史就是要领悟和思考我们党一路走来,指引我们前行、上下求索的是什么;

无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为的、靠的是什么。概括地说,答案就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即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98 年来,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新中国成立70年、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 98 年的探索实践中得来的,是植根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因此,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充满的自信是基于实践检验、人民选择、科学真理之上的具有深厚积淀和坚实根基的自信。

中国共产党立即迎来百年华诞,在近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创新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为什么说已有百年历史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年轻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经历了哪些危局困境并成功应对?百年大党为什么能带领人民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百年大党的历史和时代使命是什么?

为什么说已有百年历史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年轻的政党?原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在[为什么说百年大党依然年轻]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百年大党,之所以依然年轻,是由这个党的性质思想路线组织原则以及干部制度决定的。党的性质及其内在具有的这种动态永不止步的先进性,是党历经百年风云依然年轻的秘诀。党始终不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可以使党永恒保持思想上的年轻。党坚持不懈实行民主集中制,也使党能够保持组织上的年轻。党十分重视选拔和培养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这也是我们党能够保持年轻的重要条件。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经历了哪些危局困境并成功应对?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在[百年大党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历史启发]一文中指出,近百年来,党面临众多危局困境,经受了无数风险考验。从来源上看,既有党内国内的内生型风险,也有党外国外的外生型风险,今天更有多种风险叠加的综合型风险。从类型来看,既有疫情地震海啸风暴等自然灾害引发的风险,也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运行引发的风险。从原因来看,重大风险考验的产生,既有不可否认的自然因素,同样也有不容否认的人为因素。从后果来看,来源不同的风险考验会造成不同的影响。纵观近百年来的危局困境,无论形势多么危急风险如何重大考验怎样严重,我们党始终能够成功应对。这其中蕴含着党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秘诀”。坚持领导核心的统领作用,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根本保证;坚持科学把握时势,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熟悉前提;坚持先进理论指导,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思想基础;坚持加强党的建设,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内在要求;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力量源泉。

百年大党依然保持年轻的密码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钻研院副院长辛向阳在[百年大党依然年轻的密码]一文中认为,虽经近百年,我们党依然充满年轻的气息,依然像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守正创新,始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保持理论上的时代青春活力;二是扎根人民,始终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最强盛的力量;三是自我革命,不断清除自身的病症,锻造风华永茂的品行;四是制度立根,与时俱进地完善制度体系,使党的生命力和活力始终有科学的制度作支撑;五是赢得青年,注重接班人的培养,用日益完善的接班人制度来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

百年大党为什么能带领人民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李庆刚在[百年大党为什么能]一文中指出,中国共

产党立即成为一个百年大党,党的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立即圆满收官。短短不到百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人民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答案可归结为 4 个方面:科学理论是精神旗帜,初心使命是价值取向,自我革命是要害核心,制度建设是根本保障。

百年大党的历史和时代使命是什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副主任祝灵君在[百年大党的历史和时代使命]一文中指出,回忆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百年大党,源于始终如一地肩负时代使命的气质和品行。这个时代使命,写进了党的二大宣言,体现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写进了党的十二大报告,即“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三大任务”;写进了党的十*大报告,即“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但是,这“四史”在时间上跨越 500 多年;在内容上任何“一史”都是大部头大容量。既然如此,有效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就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花真功夫下大力气,要抓住重点区分层次。这第一步就要搞清晰“学什么”。从基本要求看,“四史”学习教育要从依次递进的历史知识历史经验历史精神历史方法这四个方面展开,大体也就是在认知情感意志行动这四个层面着力。

一学好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认知

历者过也,史者事也。历史就是过去,它可能是实存的,也可能是被记载或重构的。历史至少是文字记载的历史,通常是以时间事件人物关系环境思想影响

等知识要素对过去的叙说。“四史”也是如此,其学习教育最直接的就是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掌握和认知。

国家都不能没有历史,民族不能没有记忆,忘记历史就是背叛自己。“四史”的学习教育,首先是要学习其中的重大历史节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环境历史思想历史影响等。比如,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就少不了莫尔的[乌托邦]巴黎公社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1917 年的俄国十月革命 1956 年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建立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等;党史和新中国史的学习,就少不了新文化运动 1921 年党的创建 1935 年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胜利 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建立“一五”计划等;改革开放史的学习,就少不了党的十一届*中全会经济特区浦东开发开放 1992 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加入 wto 等。

要说明的是,“四史”虽然各有其特色有其“知识”,但不能简单认为它们是孤立的割裂的。通过学习教育,既要清晰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之间的区别,更要明白它们在历史理论实践逻辑上的密切关联。这种关联可简单归纳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推动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也就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重要条件;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历史,是以社会主义为取向建立“新社会新国家”的历史;以 1949 年为起点的新中国史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走向多种形态的历史;改革开放史既是党史新中国史,也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深入发展的历史,即一以贯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的历史。这样联系起来学习,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更进一步明白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二吸取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大势

假如说“四史”的知识是“一点一点”的,那么将点串起来,由点到线,形成“一条一条”“一面一面”的,就构成“一部一部”的历史。这样的历史从来都不是直线演进的,而是螺旋上升,在人类从民族史进入到世界史的条件下,更是如此;这样的历史是人们在不断熟悉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蜿蜒前进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四史”学习教育中,比知识重要的,是基于知识学习,更清晰地洞察历史发展中的合价值性与合规律性,更好把握历史进步规律与发展趋势。这当然是“高标准”,那“低要求”就是吸取历史教训,在前进的道路上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至少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悲剧不要再折腾再上演。

“四史”中蕴含了很多规律经验,当然也有不少教训。比如,马克思主义基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明,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也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苏联建立建设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进步,并在与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对照中彰显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但是不能随着时代与环境变化而进行适应性改革,导致体制僵化而又无力自我革新,尤其是无产阶级政党背离了人民立场,结局是政权丧失国家解体的悲剧。这被认为是 20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现代国家建设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也犯过错误,在探究中也有过失误,但善于在历史学习中总结经验熟悉规律,不断前进。这表此刻很多方面,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结合起来,适应时代变迁与社会变革,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深化熟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现代国家管理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这正是党领导人民创新“两大奇迹”,并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的要害。这样的学习教育,也就是以史明志以史为师以史为

鉴,是学习历史大道把握历史大势,是基于历史经验理性和规律把握现实,有助于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自觉性。

三传承历史精神,坚守历史使命

虽然共产党人是唯物主义者,但党历来高度重视精神力量与精神建党。历史无不沉淀为精神,精神又无不是历史的。党的精神建设与党共同发展,融汇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并成为一种独特政治优势。如革命战争年代锻造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改革开放时代孕育的小岗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精神,一道构成共产党的国家的精神谱系,要传承好发扬好。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毛泽东阐释物质与精神辩证关系指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精神力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邓小平说:“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假如说历史事件是过去的会定格的,历史经验也可能是有局限的,那么历史精神则是“永恒的”,可以传承并发扬光大的。习近平总书记也非常重视历史精神的学习传承。他强调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近期调研考察中,他又提到了“西迁精神”延安精神“右玉精神”等。可以说,真正学好历史精神,用历史精神感召人陶冶人教育人,激发党员领导干部的历史担当情怀责任信念,让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恒奋斗,这正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精髓所在。

四梳理历史观念,用好历史方法

比较而言,树立正确历史观学好历史方法论,是“四史”的知识学习经验和

规律学习精神学习的实际运用与行动,也是学习教育的最高要求。在学习教育中要逐步形成深化巩固这样的历史观:首先,历史是持续的,不是简单的“断代”史。因此,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要结合起来,并与上海地方史浦东开发开放 30 周年等“身边”的历史贯穿起来。通过学习教育,树立“大历史观”,要更深刻熟悉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等被历史证明的事实被事实证明的历史,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等新观点新论断。其次,历史是整体的多彩的,不可能完美无缺没有瑕疵,不能用现实切割历史,也不能用历史否认现实。“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通过学习教育,要反对任何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反对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英雄模范,或歪曲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人民军队历史的言行。再次,历史是合力形成的“多线的”。通过学习教育,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即使是历史失误挫折,也要在历史的环境下方位上,正确看待认真分析,尤其是对所谓的“历史终结论”等,要有清醒熟悉,做到政治清醒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邪路。最后,历史是通的,世界是“平的”。虽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具有历史必定性,但这并非是当下现实性。虽然目前世界呈现了一些“逆全球化”思潮与行动,但在世界历史条件下,全球化不可逆转,自我封闭必定落后。特殊是,在“一球两制”长期共存的环境下,要树立“长线历史观”,既反对“崇资病”,也反对“恐资病”,正确熟悉并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产党与其他国家的政党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要交流沟通取长补短,推动文明对话互鉴,充分汲取和借鉴人类文明创新的一切成果。假如通过“四史”学习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能够确立巩固并用

好这些历史观,那就是最好的成果。

“四史”学习教育,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为完成任务而学习,而要在坚持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视野增强历史担当。在学习教育中,要历史结合现实学理论联系实际学,党员领导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工作摆进去责任摆进去,能够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新环境,在上海落实“三大任务”持续打响“四大品牌”加快“五个中心”建设等实际工作中,运用历史方法历史智慧历史经验,破解发展难点民生痛点管理堵点,真正把经济社会发展得更好人民城市管理得更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这是“四史”学习教育的最“硬核”的要求,也是其落脚点。“四史”主题教育党课宣讲稿“四史”学习教育宣讲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惟独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干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干更加坚定。“四史”是一以贯之的党的思想史实践史,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一以贯之始终不变的。“四史”内容虽各有侧重,但整体讲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

战疫以来取得的各项成果,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也离不开一线所有同志的努力。党员同志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斗争,以实际行动守初心,担使命,为战疫斗争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我们深切感受到,科学思想的指引,是重中之重的任务。

思想引领要明确的是,温故而知新,吸取历史经验,才干把握历史大势,才干在历史学习中总结经验熟悉规律,不断前进。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伟大的历史无不沉淀为精神,精神又无不是历史的,即便历史事件会定格在过去,历史精神却是“永恒的”,值得我们传承并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年初的这场疫情,让所有人猝不及防。

仅仅三个月的时间,疫情从呈现到爆发到蔓延,面临着这场大考,不同国家交出了一份截然不同的答卷。各地采取“一级响应”后,如何能保证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答案是,在最危难的时刻,共产党员先上。在未知的风险之前,他们英勇无畏,这便是(初心优秀优秀优秀优秀)对初心和使命最好的践行。不管是医护人员,科研人员,教职人员,还是基层各个岗位上坚守的人,每个人都是英雄,这才是真正的“群体免疫”,一线的一般平庸人,为我们筑牢了这一道坚不可摧的保护屏。

这次疫情,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检验。成千上万个最美逆行者,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这种壮举深深感染了我,强化了我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惟独人人奋勇争先,将初心和使命牢记心头,并用实际行动去落实,才干传承历史,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实现新变革。“四史”主题教育党课宣讲稿“四史”学习教育宣讲稿

通过这次的四史学习,使我熟悉到了我们在关注着国家实事的情况下也不可以忘记历史;四史的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党性修养,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同时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创新性,最终提高自我能力。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不仅照亮了现实,也照亮了未来。通过对党史的学习,我们才干更好的了解过去,才干看清前进的方向。党的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自诞生 90 年来,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用自己的英勇奋斗和奉献精神,书写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探究史,自身建设史。这部历史,无论从什么样的高度解读,对于党和国家,对于人民大众对中华民族对于人类文明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它是中华文明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历史,它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动力,是建设学习型的党组织,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动教材。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但是,“四史”在时间上跨越 500 多年,在内容上任何“一史”都是大部头大容量。因此,有效推进“四史”学习教育,不能简单地断代,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花真功夫下大力气,抓住重点区分层次,要从依次递进的历史知识历史经验历史精神历史方法四个方面,在认知情感意志行动四个层面着力。要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四史教育,爱国情怀,从根本出发,不忘初心,培养新时代有理想有担当爱国青年。

第四篇:开展“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宣讲稿

解读中国精神——开展“„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宣讲稿

陆泉完小李敬

自2009年,全国开展了“中国魂”主题教育活动。我校安排组织了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天,我很荣幸地来给同学们做一次宣讲。题目是“解读中国精神”。共讲三层意思:

1、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2、同学们身边的中国精神。

同学们,你们生长在一个伟大的国度里,正赶上了民族复兴,国家日渐繁荣昌盛的大好时代。你们是国家未来的的建设者,所以你们在校期间,除开用功学习科学知识外,还应该了解我们的国家,特别是要认知中国精神,从小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怀,建树远大的理想。

我们祖国是一古老的文明国家,她的文明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比如说美国,他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15世纪末叶欧洲人探险新大陆之前,美国的土地上只有散落的原始土著居民,1492年,哥伦布从西班牙航海探险发现美洲大陆后,欧洲和世界各地的移民才陆续移居美洲,在随后的一百多年中,英语逐渐成为通用语言,加上移民的共同心态促成了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直到1776年,殖民地代表通过独立宣言,美国才诞生。所以,美国的国家历史只有234年的历史。而我们中国有记载的可考的历史就有5000多年。

诚然,世界上也有许多古老的文明国家,但是,能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至今仍然兴旺发达的却只有中国。正如一位西方学者说的:“与其说中国是一个政治实体,还不如说是一个文明实体——一个唯一“幸存”至今的文明。孔子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马斯顿,包括罗马的帝国,都消亡了;但是中国以持续的进化生存了下来。它受到外国的影响——最先是佛教,现在是西方的科学。但是佛教没有把中国人变成印度人,西方科学也不会将中国人变成欧洲人。”

同学们不禁要问,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够“幸存”下来,而且,变得愈发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成为世界上的奇迹呢?

答案可能有多种,但最关键的是那种能够把全民族凝聚在一起的,并不断给予自己民族以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精神。

那么什么是中国精神呢?中国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是不朽的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支撑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力量源泉。正是这种精神,才使得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中,虽然曾经历过无数次天灾人祸,遭受过无数次磨难和挫折,却从来没有动摇过中国人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意志。这种植根共同地域、语言、心理所形成的民族精神,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下面从两个方面解读一下中国精神。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中华民族在历史演进中孕育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精神: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它的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

第一、世代传承的爱国主义情怀。

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情怀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这种情感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和社会心理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于是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共识。而且,这种情感还可以化为一种道德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历史上,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怀的英雄志士举不胜举,从屈原的上下求索,虽九死而未悔的忧国忧民思想,到苏武“杖汉节牧羊”的民族气节;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历史使命感,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从岳家军精忠报国,到戚家军扫平倭寇;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历史

责任感,无一不是这种爱国精神的写照。近现代史上把中国的兴衰命运系于一身的政治家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科学家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等。还有在祖国危难时,面对凶残的敌人,为保卫祖国,毅然献身的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等。他们那强烈而神圣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英雄气概至今仍激励着亿万中国人为祖国和民族的生存、发展、强大前赴后继,奋斗不止。

随着时代的不断演进,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其内涵变得愈来愈丰富深刻。

爱国是中国人发自心底的激情,又是心中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植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那种不甘耻辱、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革命烈士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屠刀视死如归。是无数夏明翰式的共产党员用血肉之躯把我们多难的民族拖出了地狱;无数优秀中华学子,身在异国他乡刻苦钻研,为国争气,学成之后不为国外荣华富贵所动,毅然回国投身祖国的建设事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在少年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与同代人相约“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于世界之时!”这是何等远大的志向、何等坚定的信念啊!„„是的,无论何时何地在中华儿女心中价值的天平上,祖国永远是最重的砝码。如今,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滋养下,爱国的激情、爱国的信念发芽、长大,并结出累累硕果。事实说明,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历史、一部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永远伴随着我们远行。

为祖国而学,为祖国而做,为祖国而战,已成为当代青年学生,工人,农民,战士的崇高理想,奋斗目标。

第二、团结统

一、宽容忠厚的民族意识。

“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早在远古时代,以炎帝和黄帝为代表的两族融合发展,延向四方,后经不断发展,融为一个以中原部族为主体、包括四方民族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龙的形象,就是各民族融合的产物。在中华千年文明史里,统一是主要特征和内容。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和反抗精神,抵御外侮、威武不屈、维护统一,都是这种民族意识的具体体现。《周易》中的“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一语,正好归纳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精神中宽厚包容、团结友爱的精神。古时候,民间就流传着“五双筷子的故事”、晋代文人陆机的“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演化出的“紫荆花与兄弟分而复合的故事等,这些普普通通的故事,其寓意,无一不在倡导要有团结友爱的精神,宽容忠厚的胸怀,而许多活生生的实例更表明,中国人历来把团结视为力量,尤其是在外敌入侵的紧要关头,能够迅速形成抗敌的统一意志。说道宽容厚道的精神,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和锤炼,中华民族已铸就成一种无比宽阔的胸怀,正因为有了这种宽容厚道的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做到吸收外来文明,并经过改造融为我有,为我所用。比如”民族“一词,就是从外国语言中借用的。

中国传统文化倡行群体本位的价值观与和合精神。儒家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荀子主张“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这种追求“和合”的君子境界,主张社会中的人际关系要和谐的思想一直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形成了兼爱互利、扶贫济困、凝聚和合、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构成了源远流长的中华和合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所追求的崇高精神境界,做人做事的潜意识原则。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在斗争中也体会到,只有团结起来,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拧成一股绳,才能取得胜利,所以“团结就是力量”。

第三、“爱好和平,追求和谐的宽广胸怀。

中华民族具有爱好和平的悠久传统。中国人崇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哲学,热爱祖国、善待邻邦、扶危济贫,维护正义与维护人权,成为我们立国的宗旨。

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著称于世界,以“礼仪之邦”享誉于世界。追求和谐,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固有的天性。中国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无不昭示着中华民族是世界上爱好和平的民族。

对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对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是我们立国之本,是传家之宝。《管子·兵法》上说:‘和

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社会和谐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目标,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表达了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反映了十几亿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使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使改革和发展所创造的社会财富为全体人民所共享,使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使安定团结的局面更加巩固。党中央近年更是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只有讲求和谐,注重和合,团结互助,才能形成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提升社会及组织的亲和力,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

第四、“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精神品格。

中国人历来就以劳动为荣,是一个崇尚劳动、勤劳勇敢的民族,而且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远古时代,神农氏“教民农作”, “舜帝躬耕历山”的记载,就颂扬了古代圣贤以身作则、勤于劳作的高尚品德。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的传说,愚公移山世代相传的故事也都生动地表现了中华民族锲而不舍、刻苦耐劳的精神风貌。至于广大劳动人民千百年来,世世代代在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辛勤耕耘的品格,更是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

中华民族正是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商、周、秦、汉、隋、唐的辉煌文明。万里长城、南北大运河‘就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将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创业精神。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养育了人类。没有勤劳勇敢的精神,就没有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与光辉灿烂的精神文明的产生。党培育产生的南泥湾精神、时传祥精神、大庆精神、航天精神等,无不闪耀着劳动的光辉。

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提出“必须尊重劳动”。今天我们已迈进信息网络时代,但劳动精神并未过时,勤劳勇敢精神仍是我们民族精神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第五,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中国先贤历来倡导并实践着一种“先忧后乐、鞠躬尽瘁、不屈不挠、自强自立、自力更生、勤俭奋斗”的精神。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历经无数磨难,但总能几度衰微几度崛起,巍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这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韩非子》说尧的主要美德是俭朴、爱民。他虽贵为部落联盟的大首领,却住茅草屋、喝野菜汤、吃粗米饭、用土碗土钵(bo)子吃饭。儒家倡导积极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效法大自然的生生不息来勉励自己不断进步,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命题。这里的“健”是刚健、能动的意思,“自强不息”是积极向上、永不停止的意思。这句名言,道出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不断进取的精神品格。

中国历史上曾涌现出众多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仁人志士,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这种伟大精神。孟子曾列举过不少受困厄而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的人物,认为只有通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磨炼,才会有大作为。他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贪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为激励后人的不朽座右铭。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也多次赞扬历史上一些处逆境而奋起、遇厄运而发愤著书的先贤。

此外,中国历史上关于勤俭节约、视勤俭为美德的思想也很悠久,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等。我们党的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都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典范。毛泽东曾以五代梁将韦睿“不贪财”、艰苦朴素的事例教育干部。他多次号召“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等。可见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勤俭朴素,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样源远流长。

正是凭借这一精神,中华民族创造龙的文化、长城文化、黄河文化,有个德国启蒙思想家布莱尼茨曾这样赞扬中国说:“如果由哲人担任裁判的话,那么一定会把金苹果将给中国人。”

正是凭借这一技精神,黄皮肤的中国人在科学技术方面创造发明了火药、造纸、指南针、印刷术、纺织、丝绸、瓷器、茶叶„„并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航路向西方输出,给欧亚大陆带去了人类文明的福音,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也正是凭着这一精神,即使在近代中国处于落后挨打的情况下,中国人民也不曾失去民族的自尊心。古往今来,大凡仁人志士乃至平民百姓,都在执着地追求着这种精神境界。

在物质条件大为改善的今天,这一精神在不少人中有所淡化,骄奢淫逸之风有所抬头。因此,今天在全社会倡导艰苦奋斗精神,有很大的现实针对性。

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此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敬老尊贤的伦理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和合精神等等,都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思想材料。

(二)同学们身边的中国精神

前面我们讲解了中国精神,说他是伟大的,是精深的。所举的例证也是名人大事。但这绝不是说,中国精神只是教科书上的教义,高不可攀,只是大道理,离我们很远,恰恰相反,中国精神是鲜活的,每时每刻存在于普通老百姓中,当然,也存在于同学们的身边。因为,中国精神原本就是植根于中国大地上,植根于每个民族成员心里而形成的精神品格。譬如,同学们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理想,确立了奋斗目标。这“远”就是将来,这大理想就是为祖国而学,从小就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技能,将来为社会作出贡献,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而不是小理想:仅仅是为个人而学,长大有个饭碗就行了。同学们又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初中毕业后考高中,高中毕业后考清华、北大、哈工大,将来做一个袁隆平式的农学家、钱学森式的物理学家、杨利伟式的飞行家或者做一个威武智慧的现代军人等等。这种从小就萌发出的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的感情,不就是强烈的爱国情怀吗?不就是关心社稷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吗?

同学们从幼儿园开始,小学,一路走来,和同学们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共同学习,从不欺负弱势同学,从不冷落贫穷的同学,从不小看后进的同学,大家共同进步,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用心维护着班集体荣誉。这种热爱同学,热爱集体的品格,不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宽容忠厚的民族意识再现吗?

近年来,同学们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比起大城市来,比起有钱的人家来,大家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还是艰苦的,落后的。然而,我们的同学们能够在艰苦的环境里,选择了勇敢地迎接挑战,自立、自信、自尊。建树了坚定地信念。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刻苦读书,勤奋学习,哪怕学习的道路上再苦再难,也要迎头赶上。在这种精神的的鼓舞下,我们市有成千上万的学子考上了大学,成了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这不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我们中学生身上的体现吗?

同学们,你们现在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在你们的肩上,肩负着时代赋予你们的历史重任。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你们区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你们手中实现。因此,你们一定要胸怀祖国,勤奋学习,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知识,争做四有新人。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的阶梯,把自己培养成理想远大、品德高尚、知识丰富、开拓进取的一代新人。在伟大的中国精神的鼓舞下,用自己青春的激情、汗水和辛劳,把伟大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第五篇:创建文明城市宣讲教育稿主题班会教案(整理)

中华民族悠悠5000年的历史长河,闪耀着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创造的璀灿文明。中华礼仪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以“礼仪大国”、“礼仪之邦”的美誉著称于世。在礼仪源远流长的中华大地,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小学生,更应把这属于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作为在校学生,要养成文明礼貌、尊敬师长、爱护同学的良好行为习惯,成为一个品行兼优的有用之才。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在这阳春三月,春意浓浓、生机勃勃,意味着我们该有一个崭新面貌。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生礼仪洋溢在美丽的校园里呢?

小学生要着装得体,符合学生身份,穿着要朴素、整洁、大方,要按照学校的要求统一穿着校服,不要追求名牌、高档、华丽的衣着。体现出新世纪学生篷勃向上的风采,因为仪表、仪容、仪态可以让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养。还要努力学好礼仪知识,不断地运用礼仪知识来完善自己的形象。 升旗仪式,最为庄严。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围中更显得鲜艳。此时此刻,国旗下的我们要严肃认真、精神饱满、高唱国歌,不负于“礼仪之邦”这个美誉。

课堂礼仪对老师的教学影响很大,它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这个班的班风班貌。校园礼仪就更重要了,下课后的休息时间,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拿粉笔头玩、上下楼梯一律右行、见老师和客人要用普通话主动问好。大家还应该爱护花草树木和一切设施,不穿越绿化带,爱护清洁卫生,服从老师管理和接受值周学生的批评劝阻。受到老师的帮助,应主动诚恳地说谢谢。

同学是朝夕相处的亲密伙伴,携手成长的友好同路人。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因为同学之间的感情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爱护基础上的。 它就像润滑油,使粗糙的磨擦消迹,如果有矛盾,多进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宽容待人。培养较强的协作精神,这样使班级更团结、友谊更深厚。大家要对每一个同学都给予尊重。在日常生活中,要热心助人、热爱劳动、谦虚谨慎,要与周围的同学和睦相处。

全中国都弥漫着文明礼貌的芳香,而这些芳香正来自于各种花朵,你,便是他们中的一份子,相信自己,我们一定能行。我们将挑起传承礼仪的使命,无负于未来,无负于这教育我们的美丽校园。

同学们,为着同一个目标,为着同一个愿望,我们聚集在一起,迎着和煦的春风,共同为学校增添一道亮丽的色彩。让我们昂首阔步,去追赶形象的春潮;让我们解放思想,去沐浴礼仪的阳光!

上一篇:再见了老师范文下一篇:自荐信通信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