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积极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和表现

2022-09-12

1 引言

近年来, 随着对自身国际地位的期许不断上升, 德国逐步转变较为保守的外交政策立场, 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治理, 其外交政策积极性持续上升, 对于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

2 德国“积极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长期以来, 德国外交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未能体现其领导作用, 仅停留在构建或倡议行动, 且这些行动通常还是在极度犹豫状态下所做出的选择。对此, 德国执政联盟签署的《联合执政协议》中明确提出:德国愿意积极参与到构建国际秩序的队伍中并成为维护国际秩序的好伙伴。通过分析《联合执政协议》的内容发现, 当前的德国不但承担着“欧洲政策责任”, 而且愿意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在联合国层面, 德国也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 包括接受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等。

此外, 从《联合执政协议》上, 我们能发现德国所采取的“积极外交”政策在本质上具有两面性:一方面, 预示着德国将推进欧洲一体化作为国家的重要使命。认为自身若能成为欧洲众国可依赖的伙伴, 则将进一步促进欧洲一体化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 突出了德国的“野心”。德国正致力于欧洲武装力量联合体的建立, 而该联合体极有可能成为议会监督制度下的一只欧洲军队。当然关于欧洲武装力量联合体的建立, 《联合政治协议》中也做出了如下解释, 其表示建立的欧洲武装“实则为一只联邦国防军, 并且在将来, 该力量极可能投入到海外行动上”。对此, 时任总统和外交部部长施泰因迈尔也与社民党之间存在不同的意见。如社民党认为:武装力量的建立, 实则就是德国预防危机的外交手段。通过分析施泰因迈尔的话, 其虽不排斥将军事手段作为最终的外交处理方式, 但同时也表示德国也将一如既往的保持克制, 但所谓的军事克制并非意味着自身便置于事外, 而是要“以更富创新、更勇敢的态度去利用外交政策”, 以便行动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当属基民盟, 呼吁联邦国防军也参与到国际行动中去并在海外相关国家驻军, 以切实提升德国在危机地区的管理效率。对此, 前总统高克也表现出了支持的态度, 并2017年2月19日慕尼黑安全会议上阐述了相关意见并表示, 若有破坏如今的国际秩序或有违国际基本规范, 那么德国则可以采取相应的行动, 当然, 所谓的行动并不排除动用军事力量。此外, 德国社民党与基民盟的立场差异还在于, 基民盟想要重新获取到联邦众议院授予国防军外派权, 而社民党则坚决予以反对。

3 德国“积极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3.1 充当积极的危机协调人和冲突斡旋者

在德国前外长韦斯特维勒的执掌下, 德国始终采取着保守的外交政策。面对冲突日益加深的中东、伊朗、叙利亚等重大危机, 德国既未能采取相应的行动, 也未能发挥自身在欧盟及世界中的影响力, 以至于德国不仅国内民意支持率急速下降, 连同欧美众多盟国也对此深感不满。对此, 总理默克尔致力于改变德国在外交事务上“无所作为”的形象。默克尔曾在2014年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时表示:“德国将以崭新的姿态去面对国际危机, 并将主动介入并帮助同盟国家共同摆脱国际危机。”时任德国外交部部长施泰因迈尔也表示:“德国要想获得有效发展, 便不能仅是以观众的角度来对国际事务‘评头论足’, 而是要以主人翁的身份介入, 方能对国际形势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当然, 即便是积极介入, 德国也并不赞同美国的做法。众所周知, 战后的德国始终奉行着“和平主义”。然而美国却披着“和平主义”的面纱, 实则始终奉行着“单边主义”, 且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 美国也一直采取这“强制介入”的方式, 因而德国的介入应当是要让世界诸国重新审视此次的危机重点, 以往能在解决危机过程中促进各国之间的平衡, 推动各方合作, 避免爆发矛盾与冲突。前总统高克也曾经提到:德国的介入并非要向外界展示德国的“强势”。而是要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 以达到化解各国矛盾的目的。德国在面对延续至今的乌克兰危机中, 很好地表现出了其“斡旋者”的外交定位。首先是在面对乌克兰危机中, 德国总理默克尔曾以电话或直面的方式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过三十余次的沟通, 甚至在局势紧张时, 几乎没两天便会经历一次电话交流, 此频率远远超出了与其他国家的交流频次, 而在电话会晤中, 默克尔主张将为数不多的能与俄罗斯直接对话平台“八国集团”保留下来, 并提出在欧安组织中设立国际联络小组。在默克尔的努力下, 俄罗斯总统普京最终也表示赞同, 进而成立的国际监督组织也成了阻止乌克兰危机进一步爆发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 时任外交部部长施泰因迈尔也曾领衔开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 其目的均在于促进国际形势的稳定。在施泰因迈尔所开展的外交活动中, 曾三次邀请美、法、俄、乌外长于柏林会晤, 建立了各方对话平台, 从而有效缓解了当时的紧张局势。

由此观来, 德国目前所奉行的“和平主义”原则均在实际行动中得到了突出体现。德国在面对冲突时的主要解决思路是要通过对话达成和解, 并积极发挥自身的“纽带”作用, 如此方避免了国际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对此, 德国外交部主持、著名智库“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 (GMF) 和“德国国际与安全事务研究所” (SWP) 联合撰写的研究报告也指出:“德国正是因尝试并理解了多元化的利益诉求, 才能维护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长期投资关系。”

3.2 适度强硬, 不再避讳经济制裁和军事干预

面对如今这种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以及日益积累的地区冲突, 德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斡旋并非均能起到理想的效果。因而, 德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手段, 以望形成威慑效应。对此, 施泰因迈尔也曾提到:“虽然, 德国面对冲突仍是以采取外交手段为主, 但并不表示德国将置身于事外, 若政治手段无法发挥其效果时, 德国亦将采取强制性手段, 包括经济制裁、甚至是军事行动等。”对此, 为强化德国于国际社会中的印象, 德国先后于三个层面进行了政策调整。首先是在外交层面上, 德国将采取更加强硬的手段。如在2014年7月11日, 当德国联邦情报局与国防部先后发现美国在其境内有安插间谍的行为后, 随即便要求美国联邦情报机构驻德代表必须立刻停止相关行为, 否则将采取强制性的手段予以扣押。而在同年的7月16日, 德国政府再次发表声明, 声称对以色列无视平民伤亡并向加沙地带发射火箭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由于此前的历史原因, 德以之间关系始终较为“微妙”, 即便德国对以色列给予“无底线”式的支持, 但也依然受到以色列的谴责。故而德国政府发声对以色列表现谴责实属罕见, 第二层则是实施经济方面的制裁, 对此, 德国认为, 若普通外交手段无法发挥其效用, 实施经济制裁, 将是介于政治对话与军事行动之间的最有效“武器”, 因此, 关于西方制裁伊朗的行为, 德国也表示支持, “以严厉的制裁来促进西方更好的发展”。

总之, “积极外交”政策是德国自20世纪50年代的“融入西方”以及70年代的“新东方政策”后又一次的外交战略规划, 其主要内涵是要在国际社会上强调自身的国际地位与作用。虽然, 从目前看来, 德国虽采取了积极的外交政策, 但实行外交的手段与目标却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因而对于制裁、打击手段的使用依然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因此, 德国要想努力成为独树一帜的“政治大国”, 依然任重而道远。

摘要:长期以来, 德国外交政策以本国利益为出发点, 关注重点集中在“危机管理”“国际秩序变化”及“德国在欧洲的作用”三个方面。过去数年, 德国开始逐步调整其外政策, 实施更为积极的外交路线。本文就德国实施“积极外交”政策主要动向进行梳理归纳, 为了解其发展演变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德国,“积极外交”,主要情况

参考文献

[1] 杨娜.战后德国的文化外交政策及其启示[J].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6) .[1]杨娜.战后德国的文化外交政策及其启示[J].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6) .

[2] 旦赛男.德国在解决乌克兰危机中的作用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6.[2]旦赛男.德国在解决乌克兰危机中的作用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6.

[3] 维尔讷・魏登菲尔德, 彼得・瓦格纳, 埃尔克・布鲁克.德国统一史:争取德国统一的外交政策:决定性的年代 (1989~1990) .第4卷[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3]维尔讷・魏登菲尔德, 彼得・瓦格纳, 埃尔克・布鲁克.德国统一史:争取德国统一的外交政策:决定性的年代 (1989~1990) .第4卷[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实践——“引导探索、自主学习”式教学的构想与实践下一篇: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对通识教育的贡献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