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雷雨说课稿一等奖

2023-04-08

第一篇:小学雷雨说课稿一等奖

小学语文雷雨说课稿

《雷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写的是一个封建大家庭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和必然走向毁灭的故事,从而批判那个充满罪恶的社会。以下是小学语文雷雨说课稿,欢迎阅读。

我今天所说的课文是《雷雨》。它所处的单元是高中第四册第四单元。这个单元是高中首个戏剧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培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而《雷雨》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而本文又位居单元之首,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将对单元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知识目标: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及作品梗概。走进作品,走进大师。学会鉴赏解读戏剧。

能力目标:

1、尝试网络环境中解读经典文本,充分凸现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

2、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询、分析、辨别、筛选、整理、积累、利用信息。最终实现网络与学生互动、学生与教师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无缝整合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情感目标: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培养人文情怀。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怎样利用网络环境解读、把握经典作品。

难点:以人文意识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1、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戏剧常识、作者、作品、相关背景等。

2、借助网络互动方式整合学生自由探究成果。

3、深入研读文本,利用实时网络讨论,探究教学难点。

4、拓展课堂,结合课文进行多元化研究性学习。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雷雨》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渲染情感,创设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之后,我指出七十年前的今天,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以他在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一声叹息。在幻想、憧憬、挣扎、嚎叫之后。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火热人生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雷雨》,除了生命毁灭的沉默和黑暗之外。究竟还有多少个难解的迷,究竟还能告诉今天的我们多少些人与人性的启示。

接着,我与学生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平等的走近被称为“中国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进《雷雨》。

1、 设问提示,提出问题

我采用换位思考。由学生主体积极、自主的给自己提出学习任务。也就是假设学生是老师,在首次接触戏剧这一文学形态,在教学戏剧单元第一课《雷雨》时。他们会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并让每位同学设计一个问题,发布在网络讨论区。

2、 信息收集处理

⑴聚焦问题

就是将学生刚才提出发布于讨论区的问题。进行整理、筛选、总结、提炼出两大问题。

a、 戏剧常识(定义、分类、鉴赏剧本的要素等)

b、 曹禺简介,《雷雨》故事梗概,创作背景

⑵资源搜索

教师将全体学生分为两大组。各组负责其中一个问题。之后,教师提供给学生解答问题的途径。

收集课文和课外资料上的信息

利用网络,使用关键词在网络上搜索有关信息的网站。访问其中一个获几个站点,收集相关的信息。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参考网址和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google;新浪;雅虎;百度等。

在这一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分工和合作,使每位学生都有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享受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 交流、汇报、讨论

接着,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把整合好的资料发布于他们自己的讨论区。

之后,教师让一些学生讲解、展示自己的成果。期间,教师作适当重点点拨。

之后,教师作简要小结。并补充《雷雨》人物关系图,使学生更清晰的把握《雷雨》的复杂人物关系。为下面教学做好准备。

1、 在了解戏剧要点,大体把握了《雷雨》之后。回归文本,通过对文本的研究达到解读戏剧的目的。培养学生鉴赏戏剧的能力。我选择课文节选部分的第一场戏,也就是周朴园和鲁侍萍三十年后的重逢。作为研读的重点。

2、 插播电影《雷雨》此部分的片断,并提出思考题。

a、 这场戏的戏剧冲突是什么?这场冲突最引人入胜的戏是哪一段。

b、 分析人物性格。

3、 在观看完电影后,学生结合电影和课本解答思考题a。

以此得出,鲁侍萍身份确定使这场戏剧冲突的点。之后,让学生课堂口头回答以下问题。

⑴周朴园在不知是鲁侍萍之前,周对鲁是什么态度?找到依据。

⑵两人围绕三十年前在无锡发生的事件展开对话,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周朴园几次问鲁侍萍的姓氏和身份?这些问话和动作展现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⑶周朴园在知道是鲁侍萍之后,周对鲁的态度有何变化,哪里体现?

(学生简要口头回答)

4、在把握了戏剧冲突和戏剧人物语言的基础上。接下来,教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和自由讨论的权利。利用网络讨论区,深入解读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两个人物。

(教师在网络讨论区发布讨论问题)

a、 周朴园爱鲁侍萍吗?他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吗?你觉得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

b、 鲁侍萍对周朴园及其三十年的情感纠葛持什么态度?你认为鲁侍萍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之后,教师援引曹禺的原话“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的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能以一种悲悯的眼光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指出,曹禺是站在悲悯的角度上看待《雷雨》中的人物。鼓励和要求学生尽量多角度、多方位,以自己的观点解读人物、读出自己。

学生在网络讨论区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广泛的、深入的讨论。(其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有关资料的网址)

5、 讨论完毕。教师选择其中精彩观点进行集体赏析、点评,以深化学生的认知。

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研究范围,拓展课外研究性学习。

1、教师示范性的提出有关《雷雨》和《雷雨》拓展而出的研究性的命题。如:a、《雷雨》的命名

b、曹禺创作《雷雨》的前后历程

c、周萍和繁漪、四凤的感情纠葛

d、周朴园和他的三个女人

e、《雷雨》和《原野》比较谈

2、 鼓励和要求每位学生在自己的讨论区发布一个研究性命题。并让他们选择其中较有价值的一个命题。作为课外研究性学习的作业。

3、 要求学生课外以doc格式记录成果。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老师的电子信箱。

我的结束词是这样的。

同学们。今天,在曹禺先生建构的一个“人的舞台”上。我们以自己的方式自觉、自主而平等的去感悟、去揣摩,走进《雷雨》。现在走出《雷雨》。在网络环境中,老师希望大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解读更多的名家名篇名作。

第二篇:小学语文优质课《雷雨》说课稿(范文模版)

小学语文优质课《雷雨》说课稿

导语:我们很多的时候都会写小学语文优质课《雷雨》说课稿,但小学语文优质课《雷雨》说课稿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雷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写的是一个封建大家庭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和必然走向毁灭的故事,从而批判那个充满罪恶的社会。这个单元是高中首个戏剧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而《雷雨》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本文又位居单元之首,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将对单元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知识目标:了解戏剧常识和戏剧语言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特点。

2、分析人物语言

情感目标:

关注人的情感与阶级地位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难点:分析人的情感与阶级地位和环境的矛盾

教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这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表演法——深入文本,理解人物

2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3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4、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我认为,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采用了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为了使我根据教材特点而设计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的突出与突破,达到最大化的展示境界,同时也为了配合以上我选择的三种教法得以完满实现,我决定采用“多媒体展示平台”的教学手段进行全程教学。

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1、我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顺利地拿到打开鉴赏戏剧之门的金钥匙。

2、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以形成常规;

3、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一、 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雷雨》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渲染情感,创设氛围。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

上世纪三十年代,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在清华读书时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一声叹息。一个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雷雨》

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手段简介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曹禺。

表演擂台,学生表演后请演员代表和观众代表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自由讨论

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

1、剧中的主要人物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根据教学重点我设计了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对人物对话及潜台词的分析认识人物。教师在学生发言时适时板书总结:

周朴园:残忍、自私、冷漠、卑鄙的资本家

鲁侍萍:善良、正直、刚毅、倔强的下层妇女

2、你如何看待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它是真实的吗?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思考时联系周朴园的家庭婚姻生活。从而认识到周朴园在抛弃了侍萍后,他的婚姻生活及家庭生活是不幸福的,他对曾经的初恋保持怀念是真实的,因为那一段时期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不过他怀念的是年轻貌美、知书达理、温柔贤惠的梅小姐,而不是眼前的鲁侍萍。所以当侍萍站在他面前时,他害怕侍萍对他的名誉、家庭构成威胁,他露出了自己资本家的丑恶嘴脸。他对侍萍态度的转变恰恰是由他的阶级地位和生存环境所决定的。通过这一问题很好的解决了教学难点。

假设周朴园重新接受了侍萍,他们会幸福吗?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维

我想让学生意识到,因为两人的性格及阶级地位他们并不会幸福。再次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束语:悲剧是一个民族在某一个时期历史的苦难,它不应该是某一个人制造的,而应该是民族悲哀的时代显现。《雷雨》悲剧,其实就是一个封建民族的悲剧。剧作者借周朴园的一家将一个完整而有一定长度的行动展示给读者,让他们去感受这个充满罪恶的制度,跟作者一起去发泄被压抑的愤懑,抨击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剧本在周朴园去精神病院探望两个疯了的女人,侍萍和繁漪中结束,你能为剧本写一个不同的结局吗?

对于这篇传统的戏剧教学篇目,我重点总结了了本课教学中的创新点

传统的戏剧鉴赏,习惯于按剧本语言逐句分析,胡子眉毛一把抓,费时但又难以突出教材的特点,关键是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雷雨》这一课,我向传统说“不”,主要设计了“表演擂台”“自由论坛”“表演点点评”等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解决教学重难点。

以上就是我本课的教学设想,谢谢。

第三篇:《雷雨》说课稿

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雷雨》一篇是看图学文课。本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本课我从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

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感受雷雨前、雷雨时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后的景象。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雷雨前、雷雨时的情景。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联系生活感知,感情朗读雷雨前、雷雨时的描写。

二、说教学过程

《雷雨》一课描写的是夏天下雷雨时景物变化的内容。对这一课的教学预设,我预设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进行导入并组织学习生字词。第二环节组织学生初读课文并给课文分成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三个部分。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欣赏关于雷雨前后的一些图片,然后紧紧抓住了“乌云、大风、闪电、雷声、雨、彩虹”这几个词语,通过引领让学生给“雷声、乌云、雨、大风、彩虹、闪电”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从而让学生对下雷雨的整个过程有个更清晰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把课文按雷雨之前之时之后的顺序分成三部分。第三第四环节是对每部分内容进行精细的解读,引领学生抓住其他一些景物以及文本中的一些经典字词和句子,如“压、垂”等字和“雨越下越大……”等句子来赏读全文,读懂全文。这样的设计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难度,思路也很清楚。

三、说教学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看图与读文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雷雨的特点。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究识字、同桌合作检查、多形式的朗读感悟,从而获得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简约识字环节。由于本文涉及的生字不多,只有四个生字,而且“压、乱、垂、虹”四个生字识记简便,可以利用学过的生字通过加一加或减一减的方法识记,所以在识字这一环节,我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读准字音说出识记方法再读相关词语既“一读二说三再读”的形式展开教学。从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文本的理解中。

2.图文结合,朗读感悟。本教材中安排了两幅插图,在此基础上我又补充了几张关于乌云、闪电、雨、彩虹的特写图片,力图用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在初读课文之后,我安排学生对雷雨之前之时之后的一组图片进行课件展示,在赏完图片之后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些景物,从而再让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先后次序的排列,以此来理清课文的脉络,把课文分成“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三个部分。又如:课文第一段“黑沉沉”这个词学生不容易理解,要让学生通过看图,知道雷雨前的云很黑、很厚,所以看起来“黑沉沉”的。总之,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雷雨时的情境,使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感悟。

3.引导想象,加深体验。通过想象,加深学生对雷雨前后景色的感悟。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使学生边读边思,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再看课件。而不是采用图解文字的方法。如:在读到“……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不叫。”以及“……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两个句子时,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通过议论“叶子为什么不动,蝉为什么不叫?”“如果是你,当时你会怎样?”以及“蜘蛛逃走了,他可能去了哪里?”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让学生感悟出此时此刻天气的闷热。

4.体会悟趣,训练词句。这篇文章在运用词句方面非常准确、传神,值得细细体会。教学中我以各种形式唤起学生对词语的直观理解,体会这些词语的精妙。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一句中“压”字就用得很妙,满天的乌云是怎样压下来呢?我通过展示图像,然后追问:①从图中看“压”字怎样理解?天上的乌云压地面这么近,人们感受怎样?学生经过训练,不仅会弄清了“压”字具体含义,而且会揣摩出了人们当时的感受。又如“蜘蛛从网上垂下来……”一句中,对“垂”字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给“垂”字换个字,即找找近义词的方式从而得到正确解读。再如“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中“越…越…”就用得极为准确,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边看图边听雨声,学生自然体会领悟出雨是从小到大,慢慢变化的,从而会说出了很多“越…越…”的句子。并且以“乌云越来越( )风越来越( )闪电越来越( )雷声越来越()……”的词组练习加深对课文第一部分的理解(即雷雨前的理解)。可见,紧密联系视觉听觉效应等方式,在此基础上去体会词语读懂句子,学生自然会学得有趣,用得正确。

四、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分三个方面设计: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然后在精读课文的时候,分别整理并板书雷雨前有乌云、大风 、闪电 、雷声;雷雨时雨量由小到大,大到小来板书。整个板书简洁,条理清晰。

《雷雨》说课稿

河嘴小学 二0一四年四月

第四篇: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一、说教材

《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描写大自然景物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老课文,在新课程改革之后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课文之一。这一组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启示我们多注意身边大自然发生的变化,做生活的有心人。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由两幅图和一篇文章组成,用精练的文字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本文用字精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有表现力的文章。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具备如下特点:

(一)求知欲强

(二)喜欢空间感强的物体和颜色丰富的图案

(三)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应注重课文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于是我拟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认4个二会字,会写会用12个四会字;能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过程与方法:能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写好汉字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第二课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雷雨现象已有感性认识。因此,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知识与能力:复习巩固本课生字、词;图文结合,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2过程与方法:学习抓关键词理解课文的方法,感悟本文用词的精准;在品味的基础上感情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四、说重难点 (第一课时)

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感知课文的写作顺序,理清文章思路。

(第二课时)

重难点:

1、图文结合,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2、学习抓关键词理解课文的方法,感悟本文用词的精准。

3、在品味的基础上感情朗读课文。

五、说教法、学法

这节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我综合运用了 “教授法”、“启发式方法”、“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拓展法”等方法。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一)收集信息,延伸学习

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收集有关雷雨的课外资料,对理解课文有帮助,有助于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

(二)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老师作为参与者,给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变化。

(三)自主学习,同伴互助

让学生首先自主观察和发现,然后再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老师的主导。

学法:

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这节课我主要让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读,读中思,思中悟,体会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创设情境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直观可感的画面,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在开始激趣导入时,我先播放一段与雨有关的声音,让学生说听到了什么,并给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从而揭示课题。设计意图: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唤醒学生对以往感知的回忆,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生活,从而进入课文中雷雨前的特定情境,使丰富的感知成为学生体会课文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学词识字。

字词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无论什么题材的课文,认读生字,积累运用词语都是不可丢失的。由于本课涉及识记的生字不多,且识记简便,所以我用较少的时间,通过鼓励同伴互相合作,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自主识字,如:

1、借助拼音自读。2 、同桌互读,并进行字形分析、组词、读句子。

3、小老师带读。

4、开火车读„„设计意图:将识字和积累语言、发展思维结合起来,提高识字效率,培养识字能力。

(三)指导写字

首先让学生整体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后让学生选出一到二个最容易写错及不易写漂亮的生字。然后老师综合选出二到三个生字,先让同学们观察发现,再由小老师进行提醒指导,最后老师进行补充,并在黑板的梯形格中进行范写,学生在写字练习册上进行描红和临写。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学完字词之后,让学生再次走入文本,老师课件出示填空,让学生边读边完成填空。设计意图:通过填空理清的课文思路,有效突破了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拓展阅读

1、通关我能行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首先阅读识字通里的内容,巩固对本节课的字词的

3 掌握。

2、闯关我最棒

识字通里的内容全部读完之后,可以让学生读资料城中的第一部分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拓展视野。

(六)课堂打写

让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的生字生词编写小故事,加强对四会字的掌握和运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本课生字词

出示第一课时所学词语,让学生开火车读。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的难点知识进行复习并检查。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教师指导图文结合,感受雷雨前的景象。)

1、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感受到的,说说雷雨前大自然是怎样的?

2、课件出示课文中雷雨前的画面,让学生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图中有哪些景物。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让学生学会抓住主要部分,按顺序观察。

3、品味句子,学习抓关键词理解课文的方法,感悟本文用词的精准。 第一组: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黑沉沉”这个词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我要让学生通过看图,雷雨的云很黑、很厚,所以看起来“黑沉沉”的。)

第二组: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忽然”说明风来的快而急。对“垂”字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给“垂”字换个字,即找找近义词的方式从而得到准确解读。)

第三组: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越来越”说明闪电亮度和雷声响度随着时间而增大。教学时,为了能让学生的口语得以训练,我先用“越来越„”说一个完整的句子,然后再让学生学说,这样他们就能说出了很多“越„越”的句子。)设计意图:借助生动的画面,捕捉关键的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让重点突出,使难点分散,让学生体会本文用词的精准。

4、感情朗读1---3自然段。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4 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通过自主性的阅读来感受雷雨前的景象。

5、归纳学习方法。看图观察、画出关键词、重点品味句子、感情朗读。设计意图:为第二部分同伴互助学习提供方法,真正实现课堂上老师的由扶到放。

(三)用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同伴互助学习第二部分。

1、学生根据第一部分老师指导的学习方法,同伴合作学习第二部分。设计意图:合作学习能力和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朗读感受出雷雨前的景象特点。

2、指导朗读4——6自然段。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读和老师的指导读,让学生从听觉、视觉上感受雨大。

(四)合作学习第三部分

1、课件出示雷雨后的图片,边观察,边出示句子,感悟本文用词的精准,品味句子。

2、指导朗读,注意读出句子间的停顿。吐字要清晰,读出对雨过天晴后景象的赞美之情。

(五)总结全文

大自然中有许多美景需要我们细心地观察,本文的作者就是做到了留意观察: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所以才能写出如此美的一篇文章,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全文,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也让孩子们懂得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

(六)拓展阅读

一、通关我能行

二、闯关我可以

设计意图: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补充了课堂教学,真正达到了拓展阅读的目的,也为接下来的打写做了相应的准备。

(七)课堂打写

4月23日,一场沙尘暴给同学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把你看到的、闻 5 到的、感受到的按照沙尘暴前——沙尘暴中——沙尘暴后的顺序写下来。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写作除了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还要细心观察,让学生模仿本课的写作方法进行打写。

七、说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所以本节课我的板书主要是梯形格的书写,此板书直观、形象,有效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第二课时的板书设计我是按照三部分进行的,即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在精读课文的时候,分别整理出雨前、雨时、雨后的景物,整个板书版面整洁,条理清晰。

八、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做的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体现重点性

紧紧围绕本单元训练目标展开教学,让学生了解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并能认真观察、用心思考,突出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2、体现创新性

这是一篇老课文,我选择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播放一段与雨声相关的音频,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通过合作学习解决,还是不能解决的教师作适当的点拔,如:在识记生字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精读课文时,让学生同伴互助学习,小组汇报。

4、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在朗读中感悟

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让我觉得遗憾的有以下两点:

1、在同伴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时,学生的语言不够精炼,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2、课堂中对学生的点评不是很到位,这一点是和自己的课堂反应能力及语言功底有关。

第五篇: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说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8课,这一篇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课文之一。这一组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本文用字精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词语,会认、能写本课压、乱、垂三个生字。

2、能从“压”“乱”“垂”等字中感悟到雷雨前乌云的厚,天气的闷,风的大。

3、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说重点】:

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词语,会认、能写本课压、乱、垂三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说难点】:

能从“压”“乱”“垂”等字中感悟到雷雨前乌云的厚,天气的闷,风的大。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说教法】:

为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和本班学生基本情况,本文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文的语言特色,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象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2、演示法:在缺乏多媒体的情况下,我借助色彩鲜明、对比性强的课文插图向学生展示并且图文结合来理解课文。 【说学法】:

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能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我出示课文中的雷雨中、后两幅插图,让学生结合生活,通过“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等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对文本展开自主阅读。通过读,课文规范的语言储藏在了学生的头脑中;通过看和想,学生在文本和挂图的接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的感觉。

【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这节课进行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检查预习,掌握字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学习雷雨来临前的景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雷雨天气吗? 雷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雷阵雨,谁能说说雷雨情景?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叫做《雷雨》。(板书课题)

二、看图学文

1、对照课本两幅图,指导学生一幅一幅地观察。这两幅图中都画了哪些景物?

2、比较两幅图:哪些景物是只在第一幅图中有的?哪些景物是只在第二幅图中有的? 两幅图分别是什么时候的景色特点?

三、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读课文,圈出课文的生字及组成的词语,并用自己的方法学会它。

2、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3、不要忘了读完一节在前面标上节号。

(二)学习生字:压、乱、垂、虹。你认识他们吗?

1、加拼音指名读生字

2、不加拼音读(边读边贴)指导“虹”:怎么记住虹字板书“红”对比 。

3、写字:(1)“垂”横多,注意长短、 压:压字要注意什么?与“庄”作比。

四、朗读感悟

(一)读课文第一小节,主要写什么?——乌云(板画)

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A朗读:“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1、从这句话中你感觉到这压下来的云怎样? 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的?

黑沉沉:黑、多、厚、沉 满天:多

指导词语朗读后再放入句子。

2、这么多的云都“压”下来(板书) 知道压下来是什么感觉吗?——重、沉、透不过气来

B朗读:“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过渡:这么沉的云压得你是透不过气来,压得树上的叶子,是一动不动,压得蝉是一声也不叫啊!

1、读句子

2、蝉:见过蝉吗?就是“知了”。被称为爱唱歌的蝉为什么不叫了?——引出:闷(板书)

(二)、读第二小节,主要写什么?——风(板书) 朗读:“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1、指导朗读:读了这句话,你会在风前面加什么字——狂。

从哪个字中感受到的——乱

2、引导感悟:风好狂哪,吹得树枝乱摆, 这样的风吹到了蜘蛛身上吗?

3、句式训练:风仅仅只吹到了大树和蜘蛛吗?还吹到了谁? 大风吹得 树枝 大风吹得 蜘蛛 大风吹得 花儿 大风吹得

小结:用一个字说说此时场面:乱

(三)读课文第三小节,主要写什么?—— 闪电 朗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过渡:是呀,此时的乌云越积越厚,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又席卷着大地,更可怕的是闪电和雷声也来凑热闹了。 闪电是一道比一道亮,雷声是一个比一个响。

用一个成语说就是:电闪雷鸣

五、课堂小结:

乌云压、狂风吹、电闪雷鸣,天气的闷,场面的乱,雷声的响都告诉我们谁要来了。——雨。但是现在来了没?那我们就说这是雷雨前的景象。(板书前)

过渡:雷雨中和雷雨后又是怎样的一副景像呢?咱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板书设计:

雷雨 前:乌云压

狂风刮

电闪雷鸣

上一篇:学校领导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