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汇报

2023-03-14

通过工作汇报,上级能迅速掌握下级的工作完成情况,遇到的障碍,以及需要的支持。同时,汇报也是下级进行自我展示的机会,各行各业都需要工作汇报,那么工作汇报要如何写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汇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汇报

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工作汇报

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工作汇报 玉山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按照县委创建全国文明县城活动工作部署和“十大整治”工作要求,结合我局实际,认真履行各项工作职责,采取有力措施,精心组织,迅速行动,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县城争创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有力,细化创建各项目标任务

为高效保质完成在全国文明县城创建中所要求的各类指标及承担的各项任务,根据县创建办统一部署,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工作调度表”和“工作任务表”,加强组织协调,分解落实工作职责。

1、制定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工作职责。按照创建工作的部署,对照”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工作调度任务表”要求,制定了《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市容环境秩序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职责分工和实施的步骤。

3、加强协调,全面推进创建工作。根据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县创建办的统一部署,定期召开专项组工作会议,及时协调落实各项工作,使创建工作任务得到有效推进。

二、突出重点,落实创建各项工作

(一)切实做好“两违”整治。执法局以创建为契机,积极策应我县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大国土和规划执法力度,分片区强化巡查。针对各类违建依然突出的现状,主要做法:

1、建立健全《玉山县违法建筑管理责任追究办法》等“两违”管控相关制度,确保“两违”管控长效化。

2、加大动态巡查,坚持24小时轮流交叉巡查制度,巡查到边到角,不留任何死角,保持对违法建设查处高压态势,坚持从严、从重、从速狠刹我县重点工程周边违法建设之风。

3、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做到“防控查”相结合,对违法建设做到“早动员、早行动、早见效”,采取“挖基时填埋,筑墙时推到,盖顶时拆除”的方法,全力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至今年十一月份:共依法查处非法占地433起,查处面积22867平方米,拆除387起,拆除面积20589平方米;依法查处违规超建356起,涉案面积25956平方米;依法强制拆除299起,拆除面积23163平方米;拆除围墙41起,长度1391米。

(二)、抓住关键,破解市容环境秩序管理工作难点。通过开展集中整治、强化日常巡查、健全督查机制、明确监管责任、建立保障机制等措施,着力解决我我县市容秩序难点区域存在的日常管理缺位、监管手段不多等问题。我们以分片市容中队为责任主体,建立“责任具体、分工明确”的路段管理责任制,为全面清理整治市容秩序难点区域提供制度保障。各分片市容中队首先对辖区内的管理网格进行责任划分,确保辖区内所有道路都有明确的管理责任人;在此基础上,细化工作方案,将问题发现处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细分,明确每个环节的掌控标准和运行方式,确保长效管理机制的有效推行。

1、针对城区部分区域“脏、乱、差”的现状,今年来,我局共出动城管执法队员7500余人次,车辆4000余车次,大力开展无证设摊、占道经营、市场(院校)周边、停车秩序、废品回收站、广告店招、店外洗车、“三乱”等各类专项整治,教育取缔占道经营、无证设摊260余起;开展市场、院校周边整治60余次;清理户外破损门店招牌286直约1600m²,拆除破损高炮6面约700m²,责令规范整改门店招牌约1270m²,清理破损围档广告约1600m²,拆除违规悬挂横幅176条,查处违规宣传车辆31辆,清理墙体喷绘广告约1260m²,拆除单立柱高炮二座约480m²,拆除乱挂灯箱广告29个。我县市容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提升。

2、集中清理整治城市“牛皮癣”。彻底清除了临街商店、饭店800余家在玻璃门上大量无序粘贴的各类宣传广告字帖5000余份,对在墙体及建筑物上乱涂写乱贴画非法小广告,发现一处清除一处,全年共清理2万余处。为方便居民信息需求,疏堵结合,我局在合适地段设置了便民广告信息张贴栏10处。通过多项措施治理,极大改善了城市立面环境。

3、一是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旅游名城的工作目标,坚持发展与规划并重,立足高起点、高标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原则,集中规范打造“沿河夜市”凸显我县夜市的人文特色。我局组织队伍负责对夜市规划区内限时占道及夜市规划区外占道经营的管理,宣传。引导原址经营户主动搬迁到新址经营,市民与游客们游玩吃喝一条龙,极大的方便和丰富了市民夜间文化生活。二是集中整治取缔扰民户外烧烤18家,彻底解决了金山大道、人民路、火车站等露天烧烤集中地段污染环境及扰民现象。规范城区夜市摊点。通知并每天检查武安西路、万柳路夜宵摊,每张桌子配置一只垃圾桶,督促摊主规范摆放并搞好门前卫生。规范夜市广告牌统一放置线内,规劝客人车辆临时停放要有秩序,必须整齐、顺向摆放线内。取缔了不适宜设置夜市的政府广场四周各类临时摊点和火车站四周夜市摊点。劝阻在夜间擅自破坏人行道行为,并责令其立即恢复原样。

4、全面加强建筑工地和建筑余土运输管理。为适应城市管理工作需要,扎实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工作的有效开展,坚决遏制施工扰民现象,我局坚持常态执法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全面加大对无证施工、无证运输排放建筑垃圾、余土运输洒漏、车轮带泥污染路面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一是强化日常监管,对在建工地实行逐一登记造册,细化管理,在做好政策法规宣传教育的同时,落实巡查监管措施(要求所有在建施工工地缴纳保证金、设水冲平台、出口处硬质化等),及时制止查处各类工地违法行为;二是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与建设主管部门紧密联系、协调联动,对违法情节严重的施工工地提请建设部门加强行政管理和实施行业制约,形成了强大的监管合力。一年来共查处车辆遗撒行为300余起,均依法进行处理。现在运送沙石、垃圾车辆均能封闭运输或平车装运,沙石遗撒现象明显减少。

2、综合化治理城市“牛皮癣”,成效明显。开展城市“牛皮癣”的专项整治。一是探索清理“牛皮癣”市场化运作模式。参照宁波等地运作模式,推向市场化运作,加大对城区内“牛皮癣”的清理力度。二是对市场化运作实施考核。以考核小组抽检为形式,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与盲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清理单位,限期改正。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实现全方位管理。三是从源头上打击制贩假证等违法行为。县城市管理机动警察大队于4月30日查获涉嫌制贩假证案,32名违法嫌疑人落网。6月29日,又查获一起贩卖假证案件。此类案件的侦破有力打击了制贩假证违法分子的嚣张气焰,从源头上遏制了制贩假证行为的继续蔓延。

3、基本遏制跨门经营、占道经营现象。县城区内有跨门经营现象的经营户九百多家,以日用小百货、水果、修理加工等经营户居多,且不同程度有占道经营的现象。通过发放宣传单、上门做宣传劝导等工作。分别开展了水果店跨门经营现象专项整治、解放西路电瓶车店占道经营专项整治、摩托车修理店占道修理污染路面的专项整治等。针对67户汽车装饰、修理店占道作业,组织开展了专项重点整治,使城区的占道作业、跨门经营现象得到有效治理。

4、开展户外广告灯箱、水泥侧坡、遮阳蓬等集中整治。经过前期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户外广告灯箱、水泥侧坡、遮阳蓬等集中整治活动。累计拆除户外广告灯箱455只,其中用户自行整改拆除有175只;清除固定式水泥斜坡506个,装运建筑垃圾8车;拆除遮阳篷358只,其中自行拆除125只,市容面貌大大改观。

5、落实学校周边长效管理措施。学校周边中午和晚上两个放学时间段,是店外出摊、无证设摊以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摆摊招生的集中点,严重妨碍道路通畅和威胁学生身体健康。为此,对城区内各中小学周边加强了长效管理措施,增加了巡查密度,提高了执法力度,使学校周边的店外出摊得到有效遏制,无证流动摊贩无可乘之机。取缔了魏塘五小、镇中心小学、魏塘镇中学、嘉善中学、实验幼儿园、魏塘四幼等学校周边的流动商贩。在中高考期间,加强专项管理,为考生“保驾护航”。

6、进一步规范城区道路两侧建筑工地管理。城区建筑工地的运输车辆存在抛、洒、滴、漏污染路面的现象,由于运输车辆的动态性较强,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推进省级示范文明县城创建在对建筑工地污染路面的行为加大日常巡查力度的同时,对城区所有的建筑工地进行了排查,对经常性存在违章行为的,主动与工地负责人进行沟通,相互配合,大大减少了城区工地污染道路现象的发生。

四、主动参与,配合开展创建整治工作

1、

3、配合社区做好环境卫生工作。深入各社区,参加社区组织的环境整治日劳动、清理楼道乱堆放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配合做好社区创建工作。

六、加强督察,做好创建工作信访反馈工作。创建期间,进一步加强督察力度,不定期进行工作督察,定期对督察工作进行通报,实现各类问题、不足在督察中及时发现、及时通报,使所涉及中队及时处理、及时反馈。进一步加强信访反馈工作,对来自人大、文明创建老干部巡访员等有关部门、个人的问题、意见,及时由专人落实,及时进行处理反馈,反馈率达 100 %。

第二篇:创建文明县城迎检工作汇报

建设文明县城,展示良好形象

——竹山县创建市级文明县城情况汇报

中共竹山县委

竹山县人民政府

2008年3月6日

自1999年竹山县城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县城以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了文明县城创建力度,坚持把竹山县城建设成为“山水园林城、生态水电城、最佳人居城”的创建思路,以“确保市级文明县城,争创省级文明县城”为创建目标,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硬件与软件结合,狠抓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市民素质不断提高,较好地塑造了竹山的对外形象。下面,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将两年来的创建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为创建文明县城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1、提高认识,准确定位,科学谋划创建之策。县城是竹山的名片,也是竹山人的脸面,县城的文明程度,直接关系到竹山的改革开放程度和对外形象。自我县开展文明县城创建活动以来,城区面貌逐年改善,县城对于人才、技术、资金、信息、产业等方面的集聚能力日益增强,群众对于物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在新的历史阶段,县城的文明程度、社会秩序、环境质量等,越来越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无形的生产要素,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本。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潘口水电站的开工建设,堵河水电大开发的号角正式吹响,我县已经步入“大开放、大开发、大招商”的黄金机遇期,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县城,怎样发挥自身优势,展示竹山独特的魅力和良好的形象?怎样发挥产业支撑作用,更好地吸引大业主,助推大发展?怎样营造出更加良好的人居环境,留住更多的客商在竹山安居乐业?这些课题都是把竹山建设成为什么样

1

城市的严肃课题。面对这些课题,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经过反复调研和论证,我们进一步廓清了文明县城创建的思路,即凭借竹山独特的地理优势,打造山水园林式城市;依托水电产业优势,打造生态水电型城市;利用良好的生态条件,打造最佳人居城市。

2、加强领导,健全文明县城创建的领导机制。为了切实加强对文明县城创建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正副组长的文明县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城市建设综合执法领导小组,明确由县委宣传部、文明办主抓县城文明创建活动、软件建设和市民道德宣传教育等工作,县建设局、水务局、交通局、城关镇等单位主抓城市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和城市日常管理,由相关部门联合组成的城市建设综合执法办公室具体抓城市建设、管理和执法的指挥、协调、督办、验收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要求,县直各单位也分别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文明县城、文明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的文明创建工作,并结合各自职能,按照县综合执法办的统一部署,切实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县城市建设综合执法办公室坚持每周一碰头,每月一小结,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每年进行一次总结表彰,充分调动各成员单位参与创建的积极性。目前,我县已基本形成“领导重视,全民参与,整体联动,立体创建,齐抓共管”的创建局面。

二、强化措施,狠抓文明县城创建的硬软件建设

1、加大投入,不断夯实城市硬件建设基础。两年来,县委、县政府通过立项争取、自筹、社会捐款等方式,筹集资金2.8亿多元,进行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实施了城镇路网畅通工程,改善了城市道路交通条件。其中,完成了投资2600万元的纵横大道一期工程,启动了总投资3500万元的二期工程;完成了投资1000万元的明清大道建设,打通了环城公路的瓶颈;完成了投资1000万元的宏发路

2

桥建设,实现了立体互通;投入1000万元,完成了鲍竹路城区段改造和千福路、永乐路、建设大道、世纪广场步行街等道路的建设工程;完成了投资600万元的明清走马岗大桥工程,启动了投资1000万元的堵河二桥建设工程;投入150万元,对城区道路路灯、路标等配套设施进行了更换和完善。目前,城区道路“四纵八横”的交通框架已经形成。二是已经完成了沿河大堤一期工程,启动在建二期工程,累计投资4300万元。三是启动、完成了一批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300万元的广电中心已经投入使用;投资2600万元的体育中心已经完成主体工程,10月1日可望投入使用;还启动了投资1500万元的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等建设工程。四是启动了投资70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和投资1500万元的垃圾处理厂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城区供水、供电设施。五是投资200多万元,兴建了公厕5个、地埋式垃圾中转站5个,购买垃圾清运车2台、垃圾桶700余个。六是投资250万元,实施城区道路绿化工程。

2、不断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建立并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文明城市创建“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我们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宣传教育与执法处理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继续加大了城市综合执法力度,在城市管理中推行了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将城市管理工作进一步引向规范和深入。一是组织开展交通秩序和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活动。交警部门采取定点执勤、电子拍摄、巡回检查等方式,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4000余起。城管部门实行经常性的巡查,出店经营、沿街叫卖等违规行为明显减少。二是加大了环境卫生执法力度,城区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进一步完善了《竹山县城镇环境卫生和“门前三包”管理办法》,经常性开展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执法活动,现场处罚乱堆乱放等违规行为600余起;环卫部门加大了清扫保洁和卫生监督力度,卫生死角逐步减少。三是组织开展了市容环境秩序综合整治活动,取得良好成

3

效。城管部门在开通“牛皮癣”追呼系统的基础上,采取聘请专业保洁公司清洗和安排专人分段负责的方式加强“牛皮癣”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印发了《关于加强犬类管理的通告》,开展了流窜宠物清理行动。卫生监督等部门加大了对街头餐饮、夜市烧烤摊点的清理,取缔了一批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饮食摊(店)和流动早点、夜市摊点。环保部门进一步加强了“三废”和噪声管理。四是加大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通过大力开展“门栋关照”等安全文明创建活动和推行治安巡查、十店联防等措施,社会治安环境明显好转。五是大力开展“禁鞭”活动并取得实效。出台了《竹山县烟花爆竹燃放管理办法》,通过经常性地开展城区燃放烟花爆竹综合执法活动,乱燃滥放行为明显减少。六是组织开展了居住小区综合整治活动,建立了《竹山县物业管理实施办法》,小区脏、乱、差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七是以网吧治理、交通安全为重点,开展了校园周边秩序综合整治活动,为城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3、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动员广大市民自觉与文明同行。自2005年4月,县委、县政府启动“文明竹山建设启动仪式——我与文明同行”活动以来,由县委宣传部、文明办、综合执法办牵头,广泛组织开展了公民道德宣传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

一是开展了 “大宣传”活动,引导市民从最基本的操行入手,提高素质。县文明办先后编印了《竹山县文明市民手册》、《公民道德建设读本》、《致竹山公民的一封公开信》等资料,分别发送到广大干部群众手中。城区各机关、企业、社区利用“市民学校”,进一步加大了文明言行、文明礼仪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综合执法办等单位采取出动宣传车、制作公益广告、开辟宣传橱窗等形式,大力宣传文明县城创建的重要意义。电视台、今日竹山网站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设“城管之窗”、“第三只眼睛看麻木”、“文明言行大家谈”、“重点工程建设巡礼”、“禁鞭”等专栏,并对文明县城创建工

4

作进行跟踪报道。两年来,共刊播电视新闻80条,广播新闻63条,报纸新闻110条,制作专题节目23个。县教育局、团县委联合开展了未成年人文明知识竞赛、争做文明小市民和义务宣传小分队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

二是开展了“大表彰”活动,营造出立德、颂德、普德的浓厚氛围。为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全县上下形成共讲文明、共享感动、共铸和谐的社会氛围,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广电局牵头,通过各乡镇、各战线申报,提名公示,公众投票等方式,先后在全县开展了两届“十大文明市民”和首届“感动竹山十大人物”评选表彰活动。道德模范和感动人物的事迹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的认同和赞扬。相关单位广泛开展了向“十大文明市民”、“感动竹山十大人物”学习和争做“社会公德模范”、“职业道德标兵”、“家庭美德榜样”等竞赛活动。

三是开展了“大讨论”活动,增强了市民的主人翁意识。针对城市种种不文明现象,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围绕“怎样建好竹山城、做好文明人”的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采取网络征集、论坛交流等形式,公开征集了竹山县市民“最应摒弃的十大不文明行为”和“最应倡导的十大文明行为”。

四是开展了“大监督”活动,营造出“陋习上街,人人喊打”的社会监督氛围。在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同时,去年全国第五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期间,县文明委聘任了50名“文明监督员”,不定期走上街头,对各种不文明言行进行友情劝导,取得良好成效。县直各单位也成立了“文明监督岗”,进一步扩大了城区的监督哨的数量,放大了监督效果。

五是开展了“大曝光”活动,让不文明行为逐步销声匿迹。在今日竹山网站、竹山电视台设立“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对“文明监督员”、市民检举和城市建设综合执法办等执法部门提供的各种不文明

5

行为进行公开曝光。两年来,对城区诸如随意燃放烟花爆竹等种种不文明行为现象进行曝光两百余件次,通过“大曝光”活动的开展,各种不文明的现象越来越少。

4、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大力繁荣群众文化,丰富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馆、图书馆、宣传文化中心、电影公司等文体单位,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组织先进文化进街道、进社区,组织广大市民开展广场健身舞蹈等活动。县委、县政府每年都要组织几次大型的文艺活动,为广大市民奉献一道道文艺盛宴和精神大餐。二是大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系统创建活动,整合社会力量,形成共倡文明新风的格局。县直各部门坚持以市民学校为阵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及家属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形成共树新风的浓厚社会氛围。三是深入持久地开展了“十星级”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安全文明创建,在城区大力开展了“十星级楼院”、“十星级居民户”评选活动;结合信用工程的实施,开展了“十星级文明企业”、“十星级个体经营户”的争创评选活动,在每年的经济工作会上,县委、县政府都要公开表彰“十大文明企业”;结合行风评议,开展了“十星级窗口行业”创建活动,各窗口单位文明办事、优质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大力开展了“十星级党员”创建活动;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了“十星级少先队员”创建活动。“十星级”系列创建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了文明县城创建的内涵。

三、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取得的主要成效

通过两年来扎实有效的工作,我县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一,营造了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促

6

进了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广大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开展,促进了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评议工作的推进,促进了各单位文明执法、规范执法、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树立了党和政府良好的形象,进一步完善了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机制,促进了政务公开和党政机关的勤政高效,使群众对县委县政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干群关系更趋融洽。

第二,营造了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使各政法机关的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公共安全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交通事故逐年减少。200

6、2007两年,我县交通事故死亡率分别为每万台车1.3人和4.21人,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发案率分别为76.49%和64.79%。维护老人、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和法制宣传,基层民主建设等工作不断得到加强。违法生育现象日益减少,全县计划生育率两年分别为95.12%和95.47%。通过道德建设的开展,营造了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虐待、不赡养老人案件发生率两年分别为每万户1起和0起,家庭暴力投诉率两年分别为每万户1起和1.2起,侵犯残疾人合法权益事件投诉率两年分别为每万户2起和1起,均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 。

第三,营造了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通过创建文明县城活动的开展,窗口行业文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县政府办、工商局、经济局、人行、信用联社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信用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工商户、诚信市场、诚信一条街等信用工程创建活动,假冒伪劣商品基本绝迹,企业信用度不断提高。我县被省政府授予“最佳信用县”称号。

第四,营造了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通过文明县城创建活动的开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深入人心,艰苦创业、发愤图强、团结拼搏、敢

7

为人先的“竹山精神”被广大群众进一步弘扬和光大,涌现了一大批文明市民。高标准建设了青少年活动中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科教文卫事业发展迅速,中小学校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质量逐年提高,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两年分别为266.04元和310.51元,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两年分别为65%和70%。科普宣传到位,科普设施完备。城区移动通讯和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市民“改陋习、树新风”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赌博抹牌、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等陈风陋习和黄赌毒丑恶现象不断减少,讲道德、讲文明、讲团结、讲奉献的社会风气正在形成。

第五,营造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主次干道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街道畅通,交通便捷,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人均住宅面积两年分别为30.46㎡和28㎡。随着人民医院门诊大楼、中医院门诊楼、疾控中心综合楼的落成和医技条件的改善,市民健康更有保障。市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3岁。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民政救济、扶贫帮困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两年分别达到100%和92.1%,城市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率两年分别达到95%和96.1%,每百名老年人口拥有社会福利床位数两年分别达到6张和7张。

第六,营造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通过文明县城创建活动的开展,各单位和广大市民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实施或参与“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工程的热情不断高涨,涌现出了一大批花园式单位和园林式商住小区,为广大市民营造出更加人性化的居住环境。今天的竹山,市容整洁,环境优美,城在山水间,人在绿荫下,城市环境更趋生态化和人文化。200

6、2007两年,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为29.3%和32.6%,绿地率分别为22.1%和

8

26.2%,人均公共绿地分别达到8㎡和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65%和70%,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40%和42%,环境保护投资指数分别为1.5%和1.2%,空气污染指数分别为93%和95%,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两年均为100%。

第七,城市空间得到拓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两年来,县城规划控制区由原来的7.5平方公里扩大到15平方公里。农村人口加速向县城转移,使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近两年县城常住人口增加 人,达到8万人。同时,县城建设对乡镇城镇化建设步伐的拉动和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加快了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第八,推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随着潘口电站的开工建设和城区小漩、明清、莲花、桥东四个工业园区建设的启动,县城日趋成为外商投资创业的热土,“走一主三化之路,建生态水电大县”的发展战略顺利推进,县域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2007年,全县财政收入13333万元,比2006年的11055.5万元增长20.6%;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亿元,增长31.7%;全年完成现价生产总值19.65亿元,增长21.2%,比上年增速提高9.5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增速快6.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884元,同比2006年的6113元增长12.6 %。200

6、2007两年我县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9.48%和49.8%,人均GDP分别为3779元和4635元,GDP年增长率分别为11.1%和13.5%,其中2007年度GDP增长率位居全市第一。

四、下一步创建打算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文明县城创建的目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加大建设投入,提升城市功能,优化生态环境,塑造城市形象,努力把竹山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水电支撑、经济发展、服务优质,管理规范、环境优美、市容整洁、秩序良好、市民文明的省级文明县城。

9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加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城市功能。加快西关大市场等各项在建工程建设,争取新上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西郭家山公园立项、开发进程,新增一批园林景点和绿地,提升县城生态文化内涵;大力培育房地产市场,规划建设一批具有现代风格的住宅小区,以“洁、亮、绿”工程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结合旧城改造,拓宽城市空间,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十一五”末,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较为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功能。

二是加大城市管理和执法力度,塑造更加良好的对外形象。制定并完善城市建设、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办法,促进城市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广大市民增强生态意识和公德意识,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习惯;继续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进一步整合机关、学校、企业、社区、门店等创建主体的力量,着力抓好公共场所、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机关、小区的保洁工作;大力开展城市道路交通、市场秩序、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专项治理活动,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三是坚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实施市民素质提高工程,努力提升县城文明程度,塑造良好形象。

各位领导,虽然我们在创建市级文明县城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虚心接受检查组的意见和建议,以这次检查为契机,再接再厉,再鼓干劲,坚持不懈地把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第三篇: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情况汇报

武义县卫生局

根据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今年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目标,我局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开展创建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全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动员大会后,我局立即召开了局班子成员会,对创建工作进行专题研究,确定了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建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局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及县属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省级文明县城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创建工作。将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内容,列入重点考核,与奖惩挂钩。

二、层层发动,落实责任

在召开局班子会、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分别召开了局机关干部会、县属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会议,传达贯彻全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动员大会精神,部署卫生系统创建工作。城区各县属医疗卫生单位、两家卫生院通过召开中层干部会、职工大会的形式进行动员发动,明确各自创建工作内容,布置创建工作任务。我局将创建工作任务逐一分解,与城区10家单位签订了创建文明县城工作责任书,各单位与科室签订责任书,落实了工作责任。

三、创建工作进展

(一)“五小”行业专项整治。“五小”行业(小餐饮、小旅馆、小理发店、小副食店、小歌舞厅等)专项整治是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十项整治内容之一,我局作为牵头单位,及时与城管、工商、文化广电、公安等部门沟通协调,制定了城区五小行业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报县政府下发实施。现已进入整改阶段。我局按照《浙江省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印制了考核标准等宣传资料,向各食品、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发放,现已发放950份,使经营业主了解创建工作要求,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6月中旬开始,组织力量对城区五小行业进行调查摸底,掌握基本情况,对存在无证经营等问题的经营业主发出书面整改通知,现已有148户补办了卫生许可证。加大日常卫生监督巡查力度,依法查处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对16起违法案件进行了立案查处。开展了餐饮具消毒效果检测,对检测不合格的餐饮单位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二)社区卫生服务。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了B超、生化分析仪、血球仪等基本设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均已纳入城镇职工医保定点单位。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组织,乡镇卫生院以上的医疗机构实现了疫情网络直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扩建工程已结顶,年内可投入使用。及时妥善地处理了一起感染性腹泻疫情。

(四)无偿献血。与金华市中心血站密切配合,每月两次开展无偿献血活动,献血工作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今年1—6月,共有1293人参加献血,献血量达448升,无偿献血量占临床用血的比例达到了124%,超额完成了规定指标。

(五)整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对调研中发现的县第一人民医院院长信箱开箱不及时的问题,积极整改,现已落实专人每周开箱,使患者的意见建议及时得到处理。

(六)其他工作。将《公民道德实施纲要》20字方针、八荣八耻、武义市民守则、武义新精神再次印发给城区各医疗卫生单位,由各单位组织职工学习。积极参加卫生包干区卫生清扫及非法小广告清除工作,卫生包干区卫生状况得到了改善。安排专人做好创建资料的收集整理,经初审后如期报送县文明办。

目前,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五小行业无证经营的情况仍然存在,部分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明。而相当一部分无证经营业主及从业人员为低收入群体,取缔难度大。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在做好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开展集中整治,严格依法查处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促进卫生水平的提升,为争创省级文明县城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七年八月二日

第四篇: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情况汇报

共青团江安县委

关于创建市级文明县城工作情况汇报

县创文办:

按照《中共江安县委 江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市级文明县城的实施意见》要求,共青团江安县委对照目标任务分解表,认真开展各项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1、未成年人、老年人权益保护工作。我委于2008年向全县直属团委(总支)下发了《共青团江安县委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实施意见》和《共青团江安县委关于要求各直属团委(总支)建立建全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通知》,至2010年,全县共40个直属团委(总支)均建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并认真开展各项活动做好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工作。

2、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截止2010年,江安县县级团组织1个(共青团江安县委),全县共建立了直属团组织40个,其中乡镇直属团组织18个,机关、医院直属团组织9个,学校直属团组织13个,新社会组织12个。我委与相关部门、社区共同整合资源,加强对团员进行团的意识教育,发挥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如:评选2008年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评选2008年省级农村青年增收带头人;2009年团委动员女青年应征入伍;每年农忙时节团委志愿者带头开展农耕作业等。

3、志愿者组织与活动。由县文明办牵头,我委成立了青年志愿

者队伍,特别成立了2008年以来的抗震救灾志愿者队伍,以团县委为领导机构,以各直属团委(总支)为成员单位,在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召集志愿者开展各项活动。我委还与县关工委成立了“网吧义务监督志愿者协会”,在全县聘请“五老”志愿者无偿加入对网吧的监督工作。我委志愿者组织自2001年成立以来,一直由县委宣传部文明办主管,由团县委一把手领导直管,团县委工作人员与直属团委(总支)书记为组成人员,每年都组织志愿者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我委每年均组织志愿者参加对孤、老、残、弱者群体进行志愿服务,特别是学校团委组织志愿者对此类群体进行服,这是一项长期性的活动,2008年至2009年末,我委提供服务的全县孤、老、残、弱群体得到志愿服务总数与全县人口之比约为2%。截止于2009年末,我委登记在册的青年志愿者约40人。2010年8月,组织西南农大的大学生志愿者到乡镇、到社区向群众宣传农业科技知识。2010年,我委每月定期组织志愿者到街头、社区开展文明劝导活动。

存在问题:

1、志愿者统计不完善,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市人口总数的比例未达到7%。

2、开展志愿者活动相对较少。

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志愿者统计工作,将全县已参与到自愿者队伍的人员登记入册。同时大力发展志愿者,借助我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立,发展一大批骨干力量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2、积极开展各种志愿者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让更多的孤、老、残、弱人员受益。

3、通过党建带团建工作,加强各级团组织建设。

4、开展各项活动做好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工作。

5、加强对青少年的文明劝导,提升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

2010年10月25日

第五篇: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情况汇报

省文明县城考评团各位领导、同志们:

正当全国“两会”顺利召开,我县人民满怀信心、同心协力争创省级文明县城之际,以省公安厅治安总队总队长张洪德同志为团长的省文明县城考评团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不辞辛苦,莅临我县检查指导,是对我县创建工作的极大促进和鞭策。首先,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对省考评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县各项工作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致以衷心的感谢。下面,就我县基本概况和创建第九届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县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南侧,九龙溪上游,东临永安,南接连城,西北与宁化毗邻,东北与明溪接壤。全县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18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4.98万,其中农业人口10.8万。

××历史悠久,古称黄莲,宋元符元年(1098年)置县至今已908年,因县城清溪环绕,碧水萦回,故名××。考古学家在沙芜狐狸洞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填补了福建省旧石器时代考古空白,把福建人类的活动历史由

六、七千年前推进到一万年以前,成为“闽人之源”。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写下“山高不碍乾坤眼,地小能容宰相身”的诗句称赞××。明朝吏部尚书裴应章、我国著名的军事防化专家黄新民、中国大提琴的奠基者王连三祖籍都是××。××是全国21个中央苏区县之一,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曾留下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1930年,毛泽东同志途经××,写下了《如梦令·元旦》,描绘出“风展红旗如画”的革命前景。

××资源丰富,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重点林业县、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和省烤烟基地县之一。全县耕地面积15.27万亩,主要农产品有烤烟、水果“三蜜”(蜜雪梨、水蜜桃、特早熟温蜜)、豆腐皮、花卉、鱼干、茶叶、精制茶油等。全县林业用地234万亩,森林覆盖率84%,木材蓄积量800多万立方米,珍稀绿化苗木产业正在兴起。全县水域面积4万多亩,盛产淡水鱼、虾,有温泉8处,最高水温84℃,最大日流量1118吨,可开发温泉浴场(现已开发嵩口夜滩、七仙御露温泉度假休闲区)。全县有主要河流6条,平均年泾流量18.25亿立方米,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7万千瓦,目前已开发装机容量7万千瓦。已探明地下矿产有无烟煤、萤石、钨、锰、铅、锌、银、大理石、石灰石、辉绿岩、石英石等20多种。现有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主要工业产品有细木工板、刨花板、无烟煤、碳铵、萤石精粉、氢氟酸、萜烯树脂、聚合松香、结晶硅、水泥、银铅锌精矿、钨精矿等。

二、创建文明县城的主要成效

2003年以来,我县在三明市委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文明委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在继承、发扬过去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基础上,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狠抓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建设,在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取得了新的成效。

——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经济发展实现了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2005年,我县地区生产总值14.05亿元,增长11%,在2005年福建省县级经济发展评价中,名列第29位,比上年前进了13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7亿元,比增6.0%;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7.66亿元,增长5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5亿元,比增47.8%;全年合同利用外资700万美元,比增53.1%,实际利用外资746万美元,比增24%;出口创汇2845万美元,增长80.9%;财政总收入6584万元,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4460万元,增长12.1%。群众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71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亿元,分别增长3.0%、8.8%和9.8%。

——政务环境廉洁高效。办事程序进一步简化。先后成立了工商局注册大厅、交警办证大厅、林业局办事大厅等审批服务中心和服务大厅。2005年组建行政服务中心,拟把行政审批事项较多且需联(协)审的政府部门入驻行政服务中心,进行联合办公,实行一条龙服务。办事更加公开透明。建立了集中政务公开栏,开辟了“点题意见箱”、“回音壁”,并通过“清风网”、“行风聚集”电视栏目等现代媒体进行公开。建立党政主要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制度,设立为群众服务的热线电话,2003年以来“县长接待日”共接待群众46批258人。廉政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

。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工作“六个机制”若干规定(试行)〉的实施方案》、《××县关于改善行政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率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廉政建设制度体系,加强了反腐倡廉工作,群众对行风满意率达90%以上。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在全县各级行政机关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活动,对不符合规定的文件坚决予以取消,至今未接到行政复议中要求审查或法院司法建议要求修改的不合理、不合法的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法制环境公平公正。社会治安安全稳定。“110”报警服务网络健全,实行“110”、“119”、“122”三台合一;各社区建立警务室,实行值班制度,接受群众报警、求助咨询和调解纠纷;卖淫嫖娼、聚众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有效控制,3年来专项行动查处赌博案件175件;开展创建“无毒社区”和“禁毒人民战争”专项行动,禁毒宣传和禁毒工作成效明显;3年交通事故死亡率平均8.45起/万台车;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6%。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网络健全。各级政府及其派出机构普遍设有未成年人的专门保护机构,劳动、司法、公安、工商等部门每年组织开展查处企事业使用童工现象,民政、教育、残联等部门保护孤、残儿童合法权益和救助流浪儿童工作形成网络,保障有力。民主建设规范化、制度化。从县委中心组带头学法、县人大对拟任命人员进行法律知识考试,到中小学生带法回家,走进千家万户,使普法宣传教育更具广泛性、针对性,全县法制教育的普及率达95%;法律援助机构健全,城区4个社区均设有人民调解委员会,县、乡设立法律服务热线电话“148”和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中心自成立以来,承办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80多件,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836余人次,解答法律咨询3100余人次,协助解决纠纷264件,免收代理费计人民币40余万元。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扎实开展。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重点,加强社区的民主法制建设,实行居委会的直选制度,城区4个社区居委会成员均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

——市场环境规范守信。诚信政府建设加快。调整充实诚信政府建设领导机构、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推动全社会“共铸诚信”活动深入开展。坚持尊重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就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教育收费调整等关系民生问题召开市民听证会。坚持为民办实事项目公开征集制度,并想方设法把实事办好、办实,切实做到件件有交代,事事有回音。2003年以来县政府及工作部门签约的市政工程项目履约率为100%。诚信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办在33个行业组织开展“诚信建设我先行”创建文明行业竞赛活动,在国税局、地税局开展诚信纳税活动,工商局开展评选信用企业、放心店活动,农村信用联社开展信贷诚信户活动,通过开展“诚实守信”竞赛活动、创建出一批“最佳诚信企业、诚信建设先进单位、最佳信用村和最佳信用户”。“12315”3年来共受理申诉250件,结案率99.85% 。加大打击走私、贩私、制假贩假力度,整规办加大市场管理,清查 “三无”产品,2003年以来没有出现影响恶劣的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事件和集中性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窝点和市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制定出台《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行为实行告诫的暂行规定》、《关于开展“治理四乱”、“两难”问题专项工作的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人文环境健康向上。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贯彻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全县上下营造了开拓创新、奋发图强的良好氛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弘扬,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建言献策,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市民文明素质全面提高,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蔚然成风。“党员奉献日”、 “送温暖、献爱心”、 “当公仆、办实事”、“志愿者行动”、“救助贫困母亲行动”、“扶残助残”、“扶贫帮困”等捐助活动吸引了各界群众踊跃参与,3年来共募捐款、物100多万元;无偿献血成为干部、市民的普遍行为,××县辖区内临床用血单位2003年至2005年由三明市中心血站提供的血液制品,100%来自无偿献血;见义勇为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层出不穷,涌现出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严必群等一批先进人物。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基础教育继续巩固,县一中学生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

一、

二、三等奖,高考上本科线395人,万人上线率前进两位。继续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2005年基本实现县、乡有线电视联网,全县各行政村和50户以上的自然村实现通广播电视,收视质量进一步提高。全面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人口出生率9.2‰,计划生育率95.1%,2003-2005年度被评为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类先进县。城乡文化品位不断提升。结合重大节庆日,举办各种内容健康、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300多次,举办开展大型广场文化30场;组织群众性体育竞赛100多项。“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常年开展,让广大群众获得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熏陶。创作的文学作品在市级以上发表100多篇;创作书法艺术作品800多幅,在全国、省、市展出发表100多幅,2幅作品分别到新加坡和日本参加国际展出,全县城乡洋溢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人居环境日益优化。城区建城区面积从1980年的0.8平方公里扩大到2005年的4.2平方公里。市容整洁,环境优美,省级卫生县城复查得到省考评组的高度评价。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5%,空气污染指数为100%,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环境噪

声达标区覆盖率达100%,县城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5.2%,建城区绿地率达29%,人均公共绿地8.2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2平方米。生态环境平衡,较好地做到了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三同步”。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县城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每季度正常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费,最低生活保障线达到省定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健全,建立了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施完善、设备齐全,人民的生命健康得到保障。

——创建活动扎实有效。高度重视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着重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构、健全运行机制入手,保证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整体推进。逐步形成社区教育形象化,社区服务网络化,社区文化常态化,社区管理规范化。涌现出长兴社区、凤翔社区、渔沧社区等先进社区。文明行业创建服务规范。各行业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呈现出你追我赶、互相学习、争先创优的良好态势,群众对行业的服务状况普遍感到满意。在每季度对参赛行业优质服务群众满意率测评中,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涌现出××供电局、农行、国税、地税、电信等一批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文明村镇创建呈现新面貌。坚持以城带乡、城乡共建,85个机关单位与85个行政村结对共建,规划新村、科技兴村、服务到村、文明进村,带动了农村社会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较好的局面,涌现出大路口村的“村会协作”、林畲乡的“诚信建设”、南岐村的“庙会新风”、田口村的“祠堂新貌”、廖武村的“尊老敬贤”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带动了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广大农村普遍树立道德新风尚,追求健康新生活,建立社会新秩序,建设富裕新农村。

三、创建文明县城的主要做法

(一)落实“五个到位”,健全运行机制,在齐抓共管上聚合力

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各级领导班子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工作机制及其考评试行原则》,逐步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运行机制,推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1、目标管理到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全局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统筹安排,协调发展。每年初县委均批转下发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认真制定“十五”、“十一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把它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做到既有长远规划、中期计划,又有年度安排。县委常委会定期听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专题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把三个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任务一起下达,措施一起到位,成果一起验收,奖惩一起兑现。每年度县委都把精神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一起表彰,把各单位创建成效作为年终目标责任考核、评选文明单位、评模选优的基本内容;组织部门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干部的考核内容,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把手”政绩的基本依据,有力地促进了“一把手抓两手”责任的落实。

2、组织领导到位。县委历来十分重视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凡因人事变动,都及时调整充实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县指导委实行领导挂片挂组责任制,做到重大问题及时决策,重要工作及时部署,使创建活动全面深入开展。同时,坚持每年召开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文明村镇和文明社区活动经验交流会,每季度召开社区理事长联席会,每季度实行文明单位动态管理,每半年进行文明单位跟踪考评,切实做到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县直各部门、各乡镇普遍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机构,做到有人管事,有人办事,形成各级党政领导和方方面面齐心协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

3、工作机制到位。县指导委制定工作职责,建立文明委例会制度、日常事务处理制度等工作制度,有效开展工作,指导、协调基层创建活动;各成员单位在指导委统一协调下,明确职责,合力创建,组织落实各项创建任务,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同时强化工作机构,县委文明办为正科级单位,内设4个股室,编制9名,保证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特别是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争创省级文明县城的奋斗目标后,为落实责任,强化督查,成立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指挥部,总指挥由县委书记担任,第一副总指挥由县长担任,常务副总指挥由县委分管副书记担任,另有12位县领导担任副总指挥,指挥部下设“八组一室”,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各工作组根据《××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制定具体实施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主要职责、工作重点、目标要求。指挥部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听取各组工作汇报,每月开展一次调研活动,及时解决创建活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发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等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点评我县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各部门认真落实责任制,狠抓落实,全面整改,取得明显成效,形成创建工作新机制。

4、投入保障到位。把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 2003年以来财政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确保创建经费需要。县委文明办业务活动经费2003年为16.31万元,2004年为17.3万元,2005年为18.54万元。在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县认真执行文化经济政策,努力探索市场化运作方法,如已举办的各种大型文艺演出实行市场化运作,建立了精神文明建设多元投入机制。同时,本着为民、亲民、利民

、便民的宗旨,县委、县政府每年确定一批群众急需办的项目,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抓紧抓实,真正做到取信于民。

5、宣传发动到位。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作为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增强县城综合实力的重中之重,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形成全民参与的热潮。县委文明办组织编制《市民文明手册》1万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传单3万张;县有线电视台、广播电台和固定电话开设“创建文明县城,建设美好××”专栏,大力宣传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目的意义、任务措施,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省、市文明单位在重要街道、重点场所设立公益广告宣传牌,增强宣传效果;县妇联开展“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巾帼志愿者大行动,3千多名各界妇女投身创建活动。团县委组织回乡大中专学生和中小学生参加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宣传小分队,分别深入社区,走上街头,进入家庭,开展文明知识宣传,便民为民服务,纠正不文明行为;各社区组织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吸引群众踊跃参与,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参与创建、支持创建的浓厚氛围。

(二)加强“三项教育”,凝聚精神力量,在提高素质上下功夫

始终把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工程来抓,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以未成年人为关键群体,加强思想理论教育、道德养成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动员全县人民振奋精神,聚智集力,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1、加强理论教育,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人。各级党委坚持把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在理论学习中,注重发挥各级领导班子学习中心组的带头作用,采取集中学习辅导、聘请专家授课、理论调研交流等形式,注重完善理论学习培训制度,依托党校,举办科级领导干部理论培训班,依托基层阵地,举办基层理论宣传骨干培训班。3年来,先后组织了4次考试,有3240人参考,举办各类培训班13期,参训人员达1600多人。注重建立基层理论宣讲制度,组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团,赴基层党委宣讲,县领导和部门领导深入挂钩联系点宣讲。注重理论宣传阵地建设,共设立宣传栏300多个,学习园地200多个,学习活动室100多个。县广播电视台开设“十六大精神在××”、“再掀‘三个代表’学习热潮,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系列报道”专题栏目。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常性的理论学习和形势政策教育,使全县干部群众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形成万众一心抓建设、齐心协力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2、加强道德教育,用高尚情操塑造人。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充分发挥思想教育阵地、革命老区传统教育阵地、文化娱乐阵地和舆论宣传阵地作用,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贯彻落实。一是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庆祝重大纪念活动为契机,挖掘教育资源,通过活泼多样的宣教形式,生动实际的宣教题材,深入开展以“爱我中华、兴我××,艰苦奋斗、建设小康”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把弘扬民族精神贯穿到各行业、各部门的实际工作中。二是大力宣传《纲要》精神。把《纲要》列入县乡党校、文明市(村)民夜校和各部门政治学习的重要内容;县广播电视台设立宣传《纲要》专题栏目,营造良好氛围;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关工委组织离退休干部深入各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宣讲《纲要》精神,真正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家喻户晓。三是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以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农村为重点,以“公民道德宣传日”为契机,扎实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拓展道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3、加强未成年人教育,用先进文化培育接班人。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社会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不断增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合力。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县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成立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办公室,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确定为未成年人办实事项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部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开展网吧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于2004年11月份在我县顺利开播,为未成年人营造了健康成长环境;组织编写××苏区乡土教材作为校本课程,在全县中小学开展“红色××”系列教育活动,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

(三)强化“六项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在优化环境上尽努力

紧紧围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改善群众生活环境这个主题,以规范城区管理为突破口,以依法管理、规范管理、长效管理为目标,不断加大城区各项管理力度。

1、强化环境卫生管理。根据新的省级卫生县城考核评分标准,不断强化巩固措施,加大卫生长效管理力度,狠抓环境综合整治,城区环境卫生进一步得到改善。一是落实创卫责任。制定下发巩固发展卫生县城工作意见和任务分解表,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定期开展全民卫生大扫除,并进行督查评比,确保卫生责任的落实。二是开展专项整治。以卫生月活动为载体,以防治“非典”、“禽流感”工作为重点,经常性组织开展规模较大的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发动全民参与,重点整治乱摆摊、乱张帖、乱倒垃圾现象,清理卫生死角、清除占道经营、拆除违章搭盖。三是加强清扫保洁。城区街道实行全日保洁,垃圾日产日清,清扫、清运和保洁率达100%。四是健全规章制度。结合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楼院、文明户的评选,进一步落实“门前三包”制度

开展评佳评优,星级评定活动,实行末位淘汰,增强了员工的服务意识;在全省率先推出了无填单式服务,推出装机预约服务,服务水平和质量得到提升。国税局开展以“五查五治”(查思想、查作风、查纪律、查职责、查廉政和治浑、治懒、治散、治软、治贪)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努力造就文明、精明、严明的干部队伍,全局干部思想作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地税局把加强行风建设、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作为创建文明行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了《服务规范》、《服务质量考核细则》、《服务回访制度》等一系列服务措施,推行“一站式”服务、“预约服务”、建立“绿色通道”的各项税收征管措施,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3、强化创新意识。各行业从实际出发,创新服务方式,认真选好具有本行业特色的活动载体,开展便民利民活动,提高创建实效。县效能办、纠风办设置“经济110”、“清风网”网站和“行风聚焦”三个平台,运作以来坚持“有诉必理、有理必果”的原则,坚持24小时受理投诉,去年受理101件,办结率95%,给予效能告诫8人次,诫免教育1人,内部通报批评9人,责令取消收费5项,清退违规收费3万元,推进了机关效能建设和纠风工作的深入开展。如县工商局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在注册大厅、“12315”投诉台和基层工商所(分局)等窗口单位推出“三零”(沟通“零距离”、国家政策“零保留”和服务“零投诉”)服务,热心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服务,取得显著成效。工商局在为元生花卉公司、福仕公司办理有关证照时,优质高效,赢得客商好评。县国税局设立流动“办税服务厅”,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纳税人,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县交警大队在开展“流动车管站”、“送证上门”等便民服务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县农村摩托车挂牌临时代办处”的做法,使农村群众不出家门就可以办理摩托车挂牌手续,农民朋友将不再为进城办理摩托车挂牌浪费时间和路费。这一经验做法,《福建日报》和《中国警务报》、《人民公安报》分别以“农村车管站真好”和“乡村车管所”进行了报道。

(七)打造“六块品牌”,利用典型辐射,在整体推进上促发展

加强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引导,积极改革创新活动载体,着力培育典型,积极培育和打造出“山海协作”、“诚信建设”、“庙会新风”、“祠堂新貌”、“村会协作”、“尊老敬贤”六块“创建品牌”。

1、开展山海协作。2003年以来,根据省文明委安排,我县与泉州市鲤城区开展结对共建,并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健全共建机制。2003年,成立区域共建领导小组,签定《结对共建区域意向书》,制定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开展结对共建山海协作、共同发展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2004年又签订《关于进一步拓宽结对共建领域,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协议书》,形成全面合作关系,促进双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2005年,双方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共建,拓宽合作领域,建立健全结对共建机制等区域共建框架方面进行了讨论。二是共建文化设施。根据我县社会事业发展的切实需要,筛选一批宣传文化设施,作为双方共建项目,按年度认真组织实施。2003年,鲤城区捐助55万元建设的××龙津广场和县医院门诊大楼两个共建项目,均已投入使用;2004年捐助55万元用于建设××一中学生公寓和县体育中心项目,其中,××一中学生公寓已投入使用,县体育中心作为2005年续建项目。2005年又捐助60万元用于建设县体育中心、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县宣传文化中心等项目,目前县体育中心正在建设中,另二个项目已完成图纸设计。这些共建项目的实施,使我县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得到加强。三是强化基层共建。选择一批省、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学校,本着自愿结对、互助共建的精神,与鲤城区选定单位开展基层结对共建活动,交流创建经验,提高创建质量。如泉州七中与××一中开展共建活动,双方定期开展教学观摩活动,泉州七中还向××一中赠送5万多元的多媒体教学仪器,增进共建友谊。四是发挥特色优势。在共建过程中,我县充分发挥苏区特色和生态优势,积极为鲤城区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等活动提供帮助;同时,利用鲤城区地处沿海、经济发达、思想解放、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我县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2、加强诚信建设。在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针对个别农民诚信意识淡薄,还贷不及时,造成信用社不敢放贷的情况,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并会同信用社开展信贷诚信户评定活动。在乡村两级成立信用评定领导小组,根据农户个人品行、历年信贷信用状况、生产经营能力和还贷能力分别评定三个等级。以林畲乡为例,从2002年下半年开展这一活动以来,贷款回收率达95%,其中诚信户联贷回收率达100%。通过开展评定诚信户活动,促进了农民明礼诚信,争当诚信户,原来一些借贷不还的农户也积极还贷,还贷率明显提高。目前,评定诚信户活动已在全县铺开,全县共评定诚信户5580户,建立了银行与农户的良好诚信关系,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倡导庙会新风。我县传统的“庙会”是农村群众走亲访友的传统节日性活动,以走家串户喝酒为主,而后的娱乐主要是“搓麻”,还时常引发酒后斗殴等纠纷。1998年起,我县东华乡南歧村率先改革传统庙会,把每年三月的四天会期改为一天,变游菩萨、宴亲友、吃喝赌博的庙会为文化科普“聚会”,邀请县、乡单位到村里开展“三下乡”活动,宣传科学文化知识。这项改革不仅杜绝了铺张浪费,而且让农民掌握更多的政策法规和科学知识,并在文化艺术宣传中,接受先进文化思想的教育。我县及时认真总结这一典型做法,并在全县加以宣传推广,如今东华乡供坊村、下戈村等地的传统庙会均成了农民学习科技、交流文化的有效载体。

4、狠抓祠堂新貌。祠堂是农村祭祀祖宗、烧香拜神的活动场所。近年

来,我们变封建迷信的场所为健康向上的文化阵地,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引导推进。如今,许多祠堂已成为新的群众性健康文化活动场所。如田源乡田口村大兴文化新风、科技新风、婚育新风、美德新风、奉献新风、卫生新风,在宗祠里设立村级农函大教学点、老人活动室、计生活动室、图书室等,每月乡镇派技术人员或邀请市、县专业技术人员到村里授课、现场讲解,形成学用科技、思进思富的浓厚氛围;在祠堂里张贴计生政策、知识挂图,开展计生协会各项活动,使婚育新观念入组入户、入脑入心;编写通俗易懂的“十劝诸君莫赌博”等诗联、歌谣,广泛开展评选“好儿女”、“好儿媳”活动。目前,祠堂已成为村民读书看报,老人、孩子传艺习武的好去处。祠堂面貌的更新,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增强了村民科学意识,促进了农村社会安定稳定。

5、深化村会协作。1998年,我县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的迫切需求,探索开展“村会协作”活动,闯出一条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新路子,受到了中国科协、省科协特别是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专题节目等中央、省、市新闻媒体都作了专题报道。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和提高,“村会协作”的形式、领域、范围不断延伸拓展,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目前,全县已有15个乡镇80个村与市县涉农学会(协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开展协作活动,协作项目达84个,有186名科技人员参与。

6、倡导尊老敬贤。尊老敬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我县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加大宣传引导,使这一传统美德进一步发扬光大。通过深入开展创建尊老敬老模范村活动,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尚。城关老年协会和嵩溪老年协会坚持每年重阳节组织“集体祝寿”,同时表彰“好儿女”、“五好家庭”,近年来已为1000多名老人举行集体祝寿,为农民节省资金近百万元。田源乡廖武村充分发挥宣传文化阵地作用,编印“尊老敬老歌”、“尊老敬老‘十要’、‘十不准’”,全村上下尊老敬老蔚然成风,被省老龄委评为“尊老敬老模范村”。

回顾三年来创建文明县城活动的历程,我们积累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很好地坚持,并不断加以完善提高。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县委、县政府的全局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年度责任目标,才能保证创建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使创建活动明于共识,敏于行动,见于实效,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核心 ,抓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不放松,抓干部的思想教育不放松,抓各项任务督促检查不放松,依靠人的高度思想政治觉悟和励精图治的事业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才能使创建活动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三是必须坚持“四贴近”原则,即必须坚持紧贴社会实际,紧贴时代要求,紧贴基层需要,紧贴经济建设,切实把经济工作的重点、改革开放的难点、群众关心的热点,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切入点,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共建活动,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才能形成创建活动的强大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年来,我县以争创全省文明县城为目标,全县上下迎难而上,奋力拼搏,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和差距,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非公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等。我们将以这次考评为新的起点,按照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提出的意见和要求,狠抓薄弱环节的整改,推动创建全省文明县城各项指标任务的全面落实,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和谐发展,实现生态经济强县目标和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加快崛起做出更大努力。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请省考评团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上一篇:文明村镇创建工作计划下一篇:唯美句子大全青春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