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四调2019历史答案

2023-06-20

第一篇:衡水四调2019历史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高三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某项制度时说:“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一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郡县制

2.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工部尽速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单位执行。最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的朝代是(

)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3.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近臣参与军大事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 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 A、选拔方式日益公开

B、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C、适应了阶层关系变动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5.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曾下令立了一块“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但事与愿违,明王朝却成为历代宦官干政最强烈的王朝之一。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明朝皇帝懦弱无能

B、明朝推行特务统治 C、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D、明初废除了丞相制度 6.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D、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7.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制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帝国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C、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性

D、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8.《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9.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10.《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1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12.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13.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14.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15.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16.据清代《畴人传》统计,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清初,在天文历算方面有一定成就的共收录243人,其中自西汉至明中叶约150人中,出身于官学的“司天学生”和“星历生”仅有2人;出身于“司天官属”和“司天役人”的也只有2人。这一数据反映出 ( ) A.科技教育成为私学的主要内容 B.官员选拔标准制约官学教育内容 C.理学成为官学主要教育内容 D.封建儒学教育扼杀士子创新思维

17.“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18.下列关于明代内阁制和清代军机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朝设置军机处用来取代内阁制度

B.内阁无权向六部发令,军机处则有权发令 C.两者都无权向六部或各省发布命令 D.内阁首辅等于宰相,军机处是临时性机构

19.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官员上朝的礼仪,体现着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B.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C.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20.有学者统计,在民主的雅典,没有一个真正的贫穷的公民能够成为民主政治的领袖,几乎所有的政治领袖都出自富人阶层。这说明雅典( ) A.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贫民无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C.民主实际上还是精英政治 D.公民有平等的政治参与权

21. 某学者认为,在古代希腊,白由完全是一个政治概念,与此相适应,他们承认个人对社群权威的绝对服从是与这种集体性自由相容的,可以说“个人在公共事务中几乎永远是主权者,但在私人关系中却是奴隶。”这表明该学者认为古希腊( ) A.公民个体的自由受到限制 B.公民只有形式上的自由 C.存在着绝对权威势力 D.排斥私有财产制度

22.希腊先哲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这主要表明( ) A.柏拉图时代的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的精神 B.当时雅典尚没有法律来约束公民

C.柏拉图因为恩师苏格拉底被判有罪而诋毁雅典民主政治 D.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使他们面临体制性的危机

23.公元6~7世纪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成熟时期,而同时期的中华文明也取得了重大发展,这里的“成熟”和“重大发展”分别指的是 ( ) A.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B.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 C.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D.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

24.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 ) A. 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 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 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D. 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25.一位法学家说:“无论我们多么轻视,多么痛惜这种接受,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如果欧洲主要国家没有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接受罗马法,那么政治理论和制度,工业和商业组织,公法和私法的规则„„都不会像今天这样。”以上评价论证了( ) A.罗马法是维护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 B.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 C.西方国家的司法原则起源于罗马法 D.罗马法系统完备,影响广泛而深远

二、材料题(本题共3小题,第26题25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1分,共50分)

26.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两千多年超稳定政体的主要原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材料

二、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分析》

材料

三、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4分)

(2)结合秦汉、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9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6分)

2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权和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1)写出材料一漫画图一“通途”中交通禁行标志指哪些人?结合材料一漫画图一和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理解“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

(8分) (2)依据材料二,苏格拉底所评论的是雅典怎么样的民主形式?他的态度如何?理由是什么?(6分)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有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

——黑格尔《历史哲学》

材料

二、海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者也。陆居者以怀土之故,而种种之系累生焉。试一观海,忽觉超然万累之表,而行为思想,皆得无限自由。彼航海者,其所求固在利也。然求之之始,却不可不先置利害于度外,以性命财产为孤注,冒万险而一掷之。故久于海上者,能使其精神日以勇猛,日以高尚。此古来濒海之民,所以比于陆居者活气较胜,进取较锐……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

请回答:

结合古希腊与古代中国的相关史实,分析二人的说法是否合理。你如何认识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11分)

高三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一一5 ADCCC

6一一10 DBACA

11一一15DCABB

16一一20 BCCCC

21一一25 ADACD

二、材料题: 26.(1)变化:从分权到集权;从世袭到任命。(4分)

(2)说明:秦朝:实行朝议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或宰相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汉朝:儒学成为正统,“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起到制约作用。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一定制约。(9分)

(3)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部分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理。(6分)

(4)官僚政治为中国古代社会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运作机制,有利于稳定政体;官僚政治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和抑制暴政;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6分) 27.(1)交通禁行标志含义——奴隶、外邦人、妇女、未及年龄的男子,这些人都被排除在雅典民主政治殿堂之外。(4分)狭隘——是指享受民主权利的人数太少(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是少部分的公民,仅占总人口的9%左右。(2分)充实——是指全体公民在立法及治理公众事务上有直接与平等的权利。(2分) (2)直接民主形式;(2分)批判态度,(2分)理由: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这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2分) 28.基本合理。(1分)古希腊人多从事航海业,工商业发达,殖民扩张频繁(3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发达,安土重迁(3分)。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关系密切,人类文明受其影响;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发展不起决定作用。(4分)

第二篇:2018-2019(含答案)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13)

2018-2019(含答案)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13) ………………………………………………………………………………………………………………2018.10.1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将正确答案写在下面,否则不计分.)

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2.巨大的司母戊大方鼎最能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 A.铁器铸造业发达 B.畜牧业发达 C.青铜器的工艺高超 D.原始农业文明发达

3.1987年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世界遗产”清单,该古人类遗址位于今天( ) A.北京附近 B.天津附近 C.山西附近 D.云南附近

4.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会不会制造工具 B.会不会使用火 C.会不会使用工具 D.会不会做熟食

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和蔬菜的国家,最先种植水稻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6.我国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黄河流域的典型代表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7.国家是一种拥有治理一个社会的权力的机构。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 A.商朝的建立 B.商汤执政为民 C.夏朝的建立 D.启继承父位

8.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始于( ) A.夏朝建立 B.商汤灭夏 C.启继承父位 D.武王伐纣

9.在夏、商、西周时期,出现了桀、纣、周厉王等三个有名的暴君,在他们统治期间的共同特点是( )

①贪图享乐 ②统治残暴 ③百姓怨声载道 ④治国有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下列内容不符合西周历史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分封制

11.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墨子

1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霸主是( ) A.齐桓公 B.秦孝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13.晓明看电视剧《封神榜》时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他由此回忆起哪一个历史事件?( ) A.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14.据《史记》记载,一位诸侯国的国君为了报仇雪恨,“苦身焦思,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位国君是( ) A.吴王夫差 B.齐桓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15.今天中国民间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民俗是为了纪念( ) A.孔子 B.屈原 C.商鞅 D.姜尚

16.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主持修筑的( ) A.商鞅 B.李悝 C.李冰 D.诸葛亮

17.“知彼知已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是哪个军事家的名言( ) A.庞涓 B.孙武 C.韩非 D.孙膑

18.《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受爵赐田

19.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处于战国时期的( ) A.齐国 B.楚国 C.赵国 D.秦国

20.在中国古代史上,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

A.这是一种进步 B.无所谓进步与退步 C.这是一种退步 D.进步与退步交织在一起

二、材料解析题(共60分)

21.阅读材料:

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材料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材料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回答:

(1)以上三段材料是我国古代什么时期哪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说的?他的言论,被他的弟子编入哪部书中?

(2)根据上述三段材料,分别说明他对学生是怎样要求和教育的? (3)他是我国古代哪一家学派的创始人?

22.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请回答:

(1)材料表明商鞅的什么思想?

(2)根据这一思想,商鞅采取了什么行动?包括哪些具体措施?

(3)商鞅的行动有什么重大意义?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材料二: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材料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李太守指的是谁?伯禹指传说中的谁?

(3)材料三是对________水利工程的评价,它使得________ 获得了 天府之国的美称。

24.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谁?

(2)是哪两个部落联合起来平定了蚩尤部落?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这个人物对人类做出哪些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25.材料一:夏朝的国王把人当做坐骑,还把自己比为太阳,人们对他恨之入骨,纷纷咒骂他。

材料二:后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意思:收赋税,用以充实鹿台里的钱物,充盈巨桥里的。

注:鹿台、巨桥都是商纣王建造的建筑。巨桥里放米粟,鹿台存放黄金。 历史背景:征收很重的赋税来充实国库。

(1)材料二出自哪部书?(提示:出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材料一中所描写的“夏朝的国王”和材料二中所描写的“商朝的国王”分别是谁?

(3)他们的所作所为最终导致了怎样的后果?给你的启示或者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答案

1.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解答】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这一远古人类就是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故选. 2. 【答案】C 【解析】本题以“巨大的司母戊大方鼎”为切入点,考查了青铜文明的代表司母戊鼎的知识. 【解答】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它体现了商周时期我国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故选. 3.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北京人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但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迄今为止,考古学家们已经发掘出代表40多个尸体的头盖骨、下颌骨、牙齿等化石和丰富的石器、骨器、角器与用火遗迹.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该古人类遗址位于今天北京附近. 故选. 4.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解答】会不会制造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劳动创造了人类. 故选. 5.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 故选. 6.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半坡人是我国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黄河流域的典型代表. 故选. 7. 【答案】C 【解析】本题以“国家产生的标志”为切入点,考查夏朝的建立.

【解答】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华大地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也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至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故国家产生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故选. 8.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故“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是指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故选. 9.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夏、商、西周史实.

【解答】治国有方不是桀、纣、周厉王三个有名的暴君统治时期的特点,否则不能称其为暴君,因此 ④不符合题意.依据所学可知,①贪图享乐、②统治残暴、③百姓怨声载道是桀、纣、周厉王三个有名的暴君统治期间的共同特点. 故选.

10. 【答案】A 【解析】本题以禅让制的历史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夏朝的建立的知识.

【解答】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而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选项都与西周有关. 故选.

11. 【答案】B 【解析】本题以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为切入点,考查孔子.

【解答】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故选.

12.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公元前651年,齐桓公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故选.

13.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牧野之战.

【解答】周文王死后,继位的儿子武王,决心乘商朝政治混乱,伐纣灭商.他联合西方和南方的小国、部落,向商纣进攻.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牧野大战.商军在阵前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纣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故选.

14.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争霸的相关内容.

【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春秋末年,越王勾践在吴国忍受了三年各种屈辱的生活后,被遣送回越国.勾践立志雪耻,发愤图强,在室内悬挂苦胆,坐卧都要舔尝,以激励自己,最终灭掉吴国,称霸一时.故题干描述的国君是越王勾践. 故选.

15.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屈原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今天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等习俗都是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 故选.

16. 【答案】C 【解析】本题以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其修筑者.

【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

17.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武的思想主张.

【解答】孙武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是兵家的鼻祖.其军事巨著《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故选.

18.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

【解答】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因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 故选.

19.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

20.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世袭制的建立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相传,尧年老时,征求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夏朝建立后,禹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启,这样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有利于当时统治的巩固.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从历史的发展角度看这是一种进步. 故选.

21. 【答案】(1)春秋晚期;孔子;《论语》.; (2)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他教育学生要谦虚好学.; (3)儒家学派. 【解析】(1)本题考查孔子及其《论语》.; (2)本题考查的孔子的教育方法.; (3)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派别.

【解答】(1)据材料中的观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结合所学可知,三则材料描述的是春秋晚期的孔子的思想.他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的学生有3000多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72人.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 (2)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要机会,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映的是孔子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反映的是孔子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反映的是孔子教育学生要谦虚好学.; (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的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

22. 【答案】(1)根据时代变化、时代需要进行改革、变法的思想.; (2)进行变法运动.主要措施:废除原来土地的疆界,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3)通过变法,秦国废除了奴隶制度,建立起了封建制度.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逐渐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解析】(1)本题考查商鞅的变革思想.识记商鞅的变法思想.; (2)本题考查商鞅的变法措施.准确识记商鞅变法的内容.; (3)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影响.识记理解商鞅变法的重要影响. 【解答】(1)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说治理国家不一定用一种办法,只要有利于国家,不必沿袭古代的制度,这体现了商鞅变革的思想.; (2)战国时期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衡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便国不法古”的措施,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开始变法.; (3)商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 【答案】(1)屈原;《离骚》.; (2)李冰;大禹.; 都江堰,成都平原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和李冰主持修筑都江堰及作用.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今天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等习俗都是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都江堰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 【解答】(1)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出自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生活在战国末期楚国的屈原,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被称为“楚辞”,代表作是《离骚》.; (2)材料二“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中的李太守指的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伯禹指传说中治理洪水的大禹.; (3)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国”.

24. 【答案】(1)黄帝.; (2)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 ; (3)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农耕,开辟集市,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人文初祖”.

【解析】(1)本题考查黄帝.; (2)本题考查华夏族的形成. ; (3)本题考查黄帝的贡献. 【解答】(1)据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轩辕”指的是黄帝.; (2)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 (3)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农耕,开辟集市,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他的妻子养蚕缫丝,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因其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被尊为“人文初祖”.

25. 【答案】(1)《史记》.; (2)夏桀、商纣.; (3)国家的覆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或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解析】(1)本题以商纣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其资料的出处.; (2)本题以“夏朝的国王”“商朝的国王”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夏桀、商纣.; (3)本题以夏桀、商纣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他们的所作所为最终导致的后果及启示.

【解答】(1)据材料二“后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出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知,材料二出自《史记》.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据材料一“夏朝的国王把人当做坐骑,还把自己比为太阳,人们对他恨之入骨,纷纷咒骂他.”可知,材料一中所描写的“夏朝的国王”是指夏桀.据材料二“后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可知,材料二中所描写的“商朝的国王”是指商纣.;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夏桀、商纣的所作所为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覆亡.据此得到的启示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三篇:2018-2019(含答案)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5)

2018-2019(含答案)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4) ………………………………………………………………………………………………………………2018.10.19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________;距今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_______;生活位置:________ 流域________村;使用工具________石器;半坡居民种植________。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3.约禹建公元前 世纪,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国号________。

4.商朝建立者是________,他任用有才干的________等人做大臣。

5.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文化代表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6.经过商鞅变法,________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我国封建国家形成了。

二、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7.生活在距今约

万年,保留着猿的某些体质特征、能够打制粗糙石器的我国境内远古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8.下面这些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北京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B.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C.并将吃剩下的野兽肉放入陶罐内,待明天食用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9.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其中以水稻为主要种植作物的是( )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半坡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山顶洞人

10.下列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使用骨针缝衣 ②使用天然火 ③种植水稻 ④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11.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位于我国___ 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 ) A.淮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12.我国商代制造的造型奇特的青铜精品是(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象尊 D.牛尊

13.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有名的暴君是( ) A.桀 B.汤 C.纣 D.厉王

14.在南非召开的第二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 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我国古代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 A.夏朝 B.商期 C.西周 D.东周

15.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 A.铲除商的残余势力 B.保卫镐京 C.发展社会经济 D.巩固统治

16.战国初期,分晋的三家是( ) A.齐、楚、燕 B.韩、赵、魏 C.赵、魏、秦 D.燕、韩、赵

17.商鞅变法实行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 A.多生产粮食布帛

B.去经商发财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C.去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D.大力开垦荒地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18.今天汉字的渊源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大篆 D.小篆

19.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得益于水利工程( ) A.治理黄河 B.兴修灵渠 C.大禹治水 D.都江堰

20.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青铜器 ②陶器 ③石器 ④铁器.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21.请简要叙述长平之战及影响。

2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对秦国的影响是什么?

四、材料分析题:本题1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 ,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 ,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文中的公孙鞅指的是谁?他在材料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公孙鞅在谁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他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他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1. 【答案】元谋人, 万年,云南省元谋县

【解析】本题考查元谋人.生活于距今约 万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也是在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早期直立人遗存中,最为著名的远古人类遗址.

【解答】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这一远古人类就是生活在距今约 万年前云南省元谋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故答案为:

元谋人、 万年、云南省元谋县.

2. 【答案】距今 年前,黄河,陕西西安半坡,磨制,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距今 年前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故答案为:

距今 年前;黄河;陕西西安半坡;磨制;粟. 3. 【答案】夏

【解析】本题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为依托,考查的是夏朝建立的知识.

【解答】公元前 年,即公元前 世纪,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故答案为:夏.

4. 【答案】商汤,伊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商汤任用伊尹.

【解答】约公元前 年,商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建立商朝.商朝的建立者是汤.商汤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任用有才干的伊尹等人做大臣,要求臣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他关心百姓,农民和商人都各安其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故答案为: 商汤;伊尹.

5. 【答案】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星堆”青铜文化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商周时期,我国成都平原盛行着一种独特的“三星堆”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故答案为:

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6. 【答案】秦国

【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公元前 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商鞅变法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 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商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封建国家形成了. 故答案为: 秦国.

7.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解答】题干给出了时间:距今约

万年和保留着猿的某些体质特征、能够打制粗糙石器等信息,设问考查对应的原始人类,北京人生活在距今 万年

万年,他们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仍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会使用天然火并能保存火种,几十人群居,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故选 . 8.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北京人.

【解答】 .一个北京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不正确,当时没有弓箭.

.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不正确,北京人不会人工取火.

.并将吃剩下的野兽肉放入陶罐内,待明天食用,不正确,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没有陶罐.

.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正确. 故选 . 9.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原始居民.

【解答】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较早种植粟的原始居民是位于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他们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 故选 .

10.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关史实.

【解答】①使用骨针缝衣的是距今约三万年前的山顶洞人,②使用天然火的是距今约

万年前北京人,③种植水稻的是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人;④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的是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人. 故选 .

11.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知识点.

【解答】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今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反映的是我国古代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状况. 故选 .

12.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四羊方尊.

【解答】青铜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商朝的青铜器制造规模大,技艺精湛,品种多,其中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故选 . 13.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商朝灭亡的知识点.

【解答】商朝最后一个王是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曾使用炮烙之刑等,镇压人民. 故选 .

14.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商朝盘庚迁殷相关史实.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殷墟可知是商朝.因为水患和政治**,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故选 .

15. 【答案】D 【解析】本此题考查分封制的目的.

【解答】由教材知识可知,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是为了巩固政权,众诸侯拱卫周室,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又能开拓疆土. 故选 .

16.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三家分晋的相关史实.

【解答】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 故选 .

17.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

【解答】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有规定: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所以商鞅变法实行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去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故选 .

18.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商朝甲骨文.

【解答】商朝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 故选 .

19.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都江堰的作用.

【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故选 .

20. 【答案】C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聚落(半坡原始居民),夏商周的青铜冶铸技术、青铜艺术等考点的理解.

【解答】③元谋人是我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 万年.北京人又称北京猿人,距今约

万年.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 万年,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他们均使用打制石器.②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 年,属新石器晚期,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①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增多,商朝是灿烂时代,西周时用于祭祀.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广泛使用. 故选 .

21. 【答案】公元前 年,秦在长平大破东方六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解析】本题以长平之战为切入点,考查战国七雄.

【解答】公元前 年,秦国与赵国在长平展决战.由于赵军主帅赵括只会纸上谈兵,结果不听部下劝告,陷入秦军重围,赵军全军覆灭.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22. 【答案】主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对秦国的影响:经过商鞅变法,春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了商鞅变法.

【解答】公元前 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3. 【答案】 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主张变法).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秦孝公,措施: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奖励军功;迁都咸阳,推行县制;严明法令.; 商鞅变法使得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公元前 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商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解答】 据材料“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 ,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 ,不易礼而亡.”结合所学可知,文中的公孙鞅指的是商鞅.他在材料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主张变法).他举了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结合所学可知,公孙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了变法,他变法的主要措施有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奖励军功;迁都咸阳,推行县制;严明法令.; 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 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商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2018-2019(含答案)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8)

2018-2019(含答案)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8) ………………………………………………………………………………………………………………2018.10.19

一、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3分,共60分)

1.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途径是( )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2.南方地区气候潮湿闷热,在远古时代有哪一远古人群建造干栏式房屋,为自己提供一个比装舒适的居住环境(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3.“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半坡居民 ④河姆渡居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如果拍摄一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的电视连续剧,能够出现的情节是( ) A.炎帝发明指南车打败蚩尤 B.尧发明了文字

C.年老的禹经过考察让位于舜 D.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5.舜当上部落首领的方式是( ) A.通过部落战争,战胜其他部落 B.凭借家族特权,继承首领位置 C.治水建立功业,人民拥戴上台 D.通过禅让制度,大家推荐继位

6.“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文中“轩辕”指的是( ) A.黄帝 B.禹 C.启 D.汤

7.“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 A.分割诸侯的兵力 B.保证国家的兵源 C.巩固周王的统治 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8.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长平之战 ②盘庚迁殷 ③牧野大战 ④国人暴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④①③②

9.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如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10.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 A.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 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

11.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式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 ) A.晋 B.齐 C.楚 D.秦

12.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 A.奖励耕战 B.承认土地私有 C.废除旧贵族特权 D.建立县制

13.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4.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是( )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15.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 ) A.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顺其自然,以柔克刚 D.严刑酷法,中央集权

16.李白在《古风》中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李白描绘秦王( ) A.自称皇帝,君临天下 B. 年征战,统一全国 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 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17.都江堰是世界著名的水利工程,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该水利工程主要有哪些功能( )

①军事 ②防洪 ③灌溉 ④水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1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19.从修建骊山陵墓、长城和驰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地表现在( ) A.徭役繁重 B.赋税沉重 C.刑罚残酷 D.战争频繁

20.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源于“楚汉之争”。“楚汉之争”指( ) A.楚国和汉朝之间的战争 B.项羽和刘备之间的战争 C.楚国和秦国之间的战争

D.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战争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某校初一学生开展“先秦诸子百家”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图说历史】

图中以这几个人物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中国古代思想界掀起了一次解放风潮,它是什么?

对号入座,将图片人物写在相应位置上 ①“兼爱”、“非攻”________ ②以法治国________ ③民贵君轻________ ④顺应自然与民心________ 【理解学习】

–摘自蔡志云《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3 该漫画反映了孔子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学以致用】

在你的班上,有同学上课讲话,造成班级纪律混乱。面对这样的情况,你会用“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的方法来教育他,帮助他改掉上课说话的坏习惯,请说说你的具体做法。

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的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

材料三: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图一中的人物是谁?

图二反映了秦朝开创的什么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

3 图

三、图四分别反映了秦朝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什么措施?

材料二中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根据材料

二、材料三,结合所学,你如何评价秦始皇? 答案

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知识点.

【解答】考古发掘是指为了科学研究,经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根据发掘计划,对埋藏文物的地方、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进行调查、勘探和发现、挖掘文物的活动或工作.是掌握历史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生活于远古时期,因此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途径是考古发掘. 故选 . 2.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原始农耕的知识点,应把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建造干栏式房屋”,结合所学知识: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约七千年的浙江地区,由于当地气候潮湿闷热的,因此他们建造了干栏式的房屋. 故选 . 3.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远古居民使用石器的知识点.在远古居民中,元谋人、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的技术,但仍然使用打制石器;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

【解答】①元谋人打制石器;②北京人打制石器;③半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④河姆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 故选 . 4.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尧舜禹的禅让.

【解答】在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发明指南车打败蚩尤的是黄帝,黄帝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因而 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 5.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禅让制的知识点.

【解答】在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故选 . 6.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解答】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炎帝和黄帝在涿鹿打败蚩尤部落,汉族的前身华夏族是由炎黄部落结成联盟后不断发展形成的,炎帝和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中国历来称为神州大地.而轩辕指的是黄帝,因为黄帝名叫“公孙轩辕”姓公孙名轩辕,是公孙少典的儿子.故正确答案是 . 7.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作为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考查频率较高.

【解答】材料中“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意思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起一些诸侯国,让它们作为周王室的屏障,以维护周王室的统治.被分封的诸侯国在封地内有相对独立的权利,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故选 . 8.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先秦的重要史实.

【解答】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末年的公元前 6 年;盘庚迁殷发生在商朝;牧野大战发生在公元前 6年周武王伐纣,灭掉商朝,建立西周;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后期. 故选 . 9. 【答案】B 【解析】由图中甲骨文和司母戊鼎可知考查的知识点是商朝的相关知识.

【解答】右图文物是甲骨文,它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左图文物是司母戊鼎,它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所以通过图中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商朝的历史. 故选 .

10.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时代的特征.

【解答】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到战国时,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竞相争霸;故 符合这一时期的特征;随着诸侯争霸,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少. 故选 .

11.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国七雄的知识点.

【解答】春秋时期,晋国曾经称霸诸侯.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因此在《战国形式图》上找不到晋国. 故选 .

1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

【解答】商鞅变法推行县制,也就是把乡、邑、聚合并成县,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以后历朝历代都保留了县这一地方行政单位,一直到现在,说明影响深远. 故选 .

13. 【答案】C 【解析】由题干“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可知,本题主要考查老子的有关知识.

【解答】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互相转化.故选 . 14.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百家争鸣相关知识的识记.

【解答】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兼爱”就是反对人对人的压迫,主张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尽力帮助别人.“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 故选: . 15.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韩非的思想主张.

【解答】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是孔子的主张; 是孙武的主张; 是老子的主张. 故选 .

16.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相关知识的掌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赞扬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丰功伟绩.

【解答】从公元前 3 年至前 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赞扬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丰功伟绩. 故选: . 17.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

【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还可以水运.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 .

18.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建立的新制度.

【解答】解题关键是理解秦朝虽然二世而亡,但它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它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属于经济方面, 属于思想文化方面, 属于军事方面, 属于政治方面. 故选 .

19.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秦的暴政.

【解答】从题干“修建骊山陵墓、长城和驰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地表现在徭役繁重.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 故选 .

20.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楚汉之争.

【解答】秦灭亡后,从公元前 6年–公元前 年,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项羽战败,刘邦建立了汉朝.楚汉之争的实质是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战争. 故选 .

21. 【答案】 百家争鸣.; 墨子,韩非子,孟子,庄子; 3 以德治国或“为政以德”.; 仁.; 儒家:思想教化,先制定一套班级纪律规范,加强对该同学的教育;道家:顺其自然,不特别处理,让环境改变该同学的错误行为;法家:严明法度,用严厉的手段对上课讲话的同学进行惩罚,并跟踪督促其改正.(指出哪个学派,具体做法,酌情给分,只需要选择一个学派)

【解析】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各家的思想主张.; 3 本题考查孔子的政治主张.; 本题考查孔子的核心思想.;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对社会的影响. 【解答】 依据图片“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判断是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随着当时社会的急剧变化,众多学派对春秋战国时政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的一种学术繁荣局面,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是指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不同政治思想派别.; ①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要求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坚决反对以大欺下、以强凌弱的战争;②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法治.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③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统治者要以“仁政”治国,并强调治国要遵循“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原则;④庄子的思想是以老子的学说为基础而发展的,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一切顺其自然,不可强求.; 3 结依据题干图片中的关键信息“治理国家要以德来感化人民,则人民将都来归附”判断是以德治国或“为政以德”.; 孔子的理论的核心是“仁”,孔子重视道德教育,特别是个人修养,强调关爱别人,用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结合诸子百家的各派主张可知,儒家主张以德教育感化别人,先制定一套班级卫生的礼仪规范,加强对该同学的思想教育.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一切顺其自然,不可强求,所以此事与我无关,不与置否,让环境改变该同学的行为.法家主张“用刑罚加强统治”的思想;用严厉的手段对该同学进行惩罚,如罚款等方式,并跟踪督促其改正错误.墨家思想代表普通学生的愿望,主张“兼爱”(消除贵贱分别,同等的去爱所有的人)、“非攻”(谴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提倡该学生自己把纸屑捡入垃圾桶中,以维持教室的整洁.

22. 【答案】 秦始皇.; 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以后两千多年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3 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钱作为标准货币;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肯定秦始皇的功绩,认为他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我认为秦始皇功大于过.功绩: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我国以后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础;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过失:统治残暴,赋税繁重,刑罚苛刻,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焚书坑儒,摧残文化.秦始皇一生功过分明,但总的来说功大于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始皇和秦朝的有关内容.; ; ;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人物是秦朝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分析图二,可以看出该制度包括皇帝、三公级地方上的郡县制,由此可知该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该制度奠定了以后两千多年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3 分析图三可以看出,图三反映的是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钱作为标准货币;分析图四可以看出,图四反映的是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根据材料二中“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可以看出,翦伯赞肯定秦始皇的功绩,认为他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可以看出,秦始皇是有功也有过,我们要客观公正的评价他.我认为秦始皇功大于过.功绩: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我国以后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础;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过失:统治残暴,赋税繁重,刑罚苛刻,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焚书坑儒,摧残文化.秦始皇一生功过分明,但总的来说功大于过.

第五篇: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含答案

单元综合训练(三)

一、选择题

1.(2018·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28)1840年11月18日,迫于形势,负责在广东交涉的琦善在致英国代表义律的照会中同意:此后英国写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察”等字样。这表明(

) A.中国主权的丧失 B.天朝体制逐步崩塌 C.中西方地位平等 D.西方凌驾于清政府之上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英国写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察’等字样”可以看出天朝上国的观念受到了冲击,天朝体制逐步崩塌,故B项正确。

2.(2018·北京新东方高三联考模拟,16)中国茶叶输英总值在1781~1790年间是9 626万元,英国毛织品等货物输华总值在1781~1793年间是1 687万元,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1/6。因此,英国必须以大量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国(

) A.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 B.操控三角贸易,发展制造工业 C.协定中国关税,控制中国海关 D.推行鸦片贸易,改变贸易格局 答案 D 解析 这一时期英国对外扩张的方式是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扩张主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A项错误;三角贸易指的是黑奴贸易,不涉及中国,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协定关税,控制中国海关,时间不对,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得中英贸易中,英国商品销路不畅,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故D项正确。 3.(2018·北京精华学校高考考前测试,16)1853 年末,清朝户部下文:“凡川、粤盐斤入楚(湖北),无论商民,均许自行贩鬻,不必由官借运……令四川、广东各督抚招来商贩,远赴邻村。”清政府允许“私盐”入楚,主要是因为(

) A.四川广东两省的食盐价格便宜 B.清政府开始实行官盐民营政策

C.清政府对太平军实行经济封锁 D.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了官盐贩运 答案 D 解析 题干信息并不能体现出四川、广东的食盐价格就一定便宜,故A项错误;题干中只提到清政府允许“私盐”入楚,并不能说明其开始实行官盐民营政策,故B项错误;1853年太平军的活动范围波及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因而允许“私盐”入楚,并不能起到封锁经济的作用,故C项错误;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可知,1853年太平军在长江流域活动频繁,从而影响了官盐的贩运,所以清政府允许“私盐”入楚,故D项正确。

4.(2017·赣州二模,26)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那种表面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而且,新的帝国主义危机产生了瓜分中国的危险。此处的战败指的是哪一场战争(

) A.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答案 C 解析 材料表明侵略国家已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故时间应当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材料提及该事件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故C项正确。

5.(2018·河北衡水金卷高考模拟一,28)李鸿章在马关谈判时曾对日方说:“这次战争证明,欧洲海战陆战的方法不仅白人能用,黄人也能用;贵国非常之进步,最使我惊醒,我们中国长夜迷梦,会因为贵国打击而破灭,然后大步进入醒悟阶段。”这说明李鸿章(

) A.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迷梦 B.开始认识到西方的优势 C.丧失了对日本的优越感 D.改变了学习西方的方向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未体现天朝上国的观念,且不能得出李鸿章放弃的结论,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前李鸿章开始认识到西方的优势,故B项错误;材料中李鸿章认可日本对中国的优势,故C项正确;《马关条约》签订后,先进中国人开始改变学习西方的方向,故D项错误。

6.(2017·江西五市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9)下图是1912年3月时任中国邮政总办的法国人帛黎主持印制的奇特的邮票。上面有“大清国邮政”“临时中立”和“中华民国”字样。下列关于这组邮票说法正确的是(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A.反映法国对中华民国政权的承认 B.说明当时中国内政外交全盘失手 C.迎合了国民对旧政权的怀念心理 D.暗含列强对中国政治变动的观望 答案 D 解析 该项与“大清国邮政”的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该项表述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该邮票由法国人主持印制,体现了他的意图,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912年”可知,政局变动中,该法国人在“大清”和“中华民国”之间,保持“临时中立”的观望态度,故D项正确。 7.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材料中所提及的“军”和事件指的是(

) A.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 B.湖北新军和国民革命 C.国民革命军和北伐 D.八路军和抗日战争 答案 C 解析 1926年到1927年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与材料中“民国十六年一月”即1927年相符,故C项正确。

8.(2017·荆州高三模拟)1927年9月26日,中共陕西省委举行第一次扩大会议,会议决议强调加强军事工作和农运工作:坚决反对冯玉祥,发动群众破坏其军事设施;党到农村去,在土地革命政纲之下,加紧农村阶级斗争,准备总暴动,建立农协政权。该决议反映了(

) A.“八七会议”精神的贯彻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工农武装运动蓬勃发展 D.中共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答案 A 解析 材料体现中共加强军事和农运工作,反冯玉祥,实行土地革命,发动农民运动,这符合“八

七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故A项正确;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共会议的决议,没有体现工农运动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9.(2017·揭阳二模,30)“我们是无产阶级的军队!”“红军是抗日的武装!”“蒋介石是卖国贼!”“打倒国民党政府!”“工人组织起来,改良待遇!工人农民加入红军实行土地革命!”某一历史时期这些宣传标语口号(

) A.服务于红军战略转移的需要 B.已摆脱“左”倾路线的束缚 C.突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来看无法看出其已经摆脱了“左”倾路线的束缚,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逐步转变为民族矛盾,材料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无关,故D项错误。

10.(2018·河南高考诊断B卷,30)1939年2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其后又颁布《游击队整顿办法》《游击队整顿训练大纲》等文件,分发给各战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此举意在(

) A.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为持久抗战调整作战方法 D.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答案 C 解析 1939年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此时国民党进行游击干部的培训与游击队的整顿与训练,说明国民党为持久抗战进行了作战方法的调整,也开始重视游击战法,故C项正确。 11.(2017·泸州高考冲刺诊断,28)下图为中共创立的一份报刊。据图中信息,推测胡考所绘制漫画的主题是(

)

A.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B.工农革命,北上抗日 C.解放南京、解放全国 D.巩固团结,抗战到底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报刊发行时间为1938年,国民革命的时间为1924~1927年,故A项错误;工农革命和北上抗日的时间大致为1931~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故B项错误;解放南京、解放全国的时间为1949年,故C项错误;全面抗战爆发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抗日,故D项正确。

12.某影视作品中,国民党指挥官杜聿明制定作战计划时说:“一旦抓住共军一部,即迅速猛攻,将其包围消灭。……我们可以阻击华野(华东解放军)于微山湖以东,配合黄维部先击破刘伯承部。”这一场景应发生于(

) A.战略反攻时期

C.平津战役时期

答案 D 解析 该战役国民党指挥官是杜聿明,时任徐州“剿总”司令部副总司令,人民解放军的参战部队是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微山湖在山东境内,由此可以判断该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7·大庆一模,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凡外国商船只允许在广州一地通商贸易。凡外国商人来广州贸易,只能同商行打交道。外国商人买卖货物、交纳商税皆为行商代为办理;凡外国商人一切居住行动,皆由行商负责管束、担保;凡清政府有所宣示或外国商人有所陈请,皆由行商居间传达。此外,清政府又有许多条例和章程,如外国商人到广州,必须住在洋行附近的商馆(或称夷馆)内,不得擅自外出。又外国商人不得携带妇女居住商馆,不得在广州过冬,不得在广

B.渡江战役时期 D.淮海战役时期

州乘轿子;不得雇用中国人服役,不得雇人传递消息等;清政府还规定,凡出海商船装载不得超过五百石,如有打造装载五百石以上的船出海者,一律发到边境充军。又规定船上一切人员都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貌、履历、籍贯等,以供官府稽查。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驻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今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摘自中英《南京条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对外交往的相关信息并指出其政策。

(2)根据材料

一、二,指出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对外交往的变化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该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 (1)信息:限定一口通商;严格约束外商活动;限制中国商民出海;公行垄断;政府不与外商直接通商。(任意3点) 政策:闭关锁国或海禁政策(或限制与外国往来等)。

(2)变化:由开放广州一口通商口岸到开放五口;由自主开放到被迫开埠;由官设公行管理到自由贸易;由西方居民居住受限到允许自由居住;由存在索贿到明确税费;由与公行接触到与官府打交道。(任意答出5点) 影响:五口通商后,中国被逐步纳入世界市场之中,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或答出中国逐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原料产地和产品输出国;从分散孤立到形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促进了中国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或答出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劳动;商品经济逐步取代自然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推动近代化进程等。言之有理即可。) 14.(2017·邵阳三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一封日本“劝降书”(节选)

大日本海军司令官中将伊东祐亨致书与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军门汝昌麾下:

时局之变,仆与阁下从事于疆场,抑何不幸之甚耶?然今日之事,国事也,非私仇也;则仆与阁下友谊之温,今犹如昨,仆之此书岂徒为劝降清国提督而作者哉?大凡天下事,当局者迷,

旁观者审……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北之因,苟使虚心平气以察之,不难立睹其致败之由。以阁下之英明,固已知之审矣。至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谙通变之所由致也。夫取士必以考试,考试必由文艺,于是乎执政之大臣,当道之达宪,必由文艺以相升擢。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耳,岂足济夫实效?当今之时,犹如古昔,虽亦非不美,然使清国果能独立孤往,无复能行于今日乎?

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实行急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今贵国亦不可以不去旧谋新为当务之急,亟从更张。苟其遵之,则国可相安;不然,岂能免于败亡之数乎?与我日本相战,其必至于败(亡)之局,殆不待龟卜而已定之久矣……

谨布上文 伊东祐亨顿首

明治二十八年一月二十日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对这封劝降书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 角度一:伊东祐亨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清朝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理由:他认为中国社会固守传统、不思进取;科举考试落后;重视不实用的文艺,不重视科技;闭关锁国、腐败落后;不能像日本一样进行彻底的改革等。(任意写出其中四点) 总结:以上对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比较客观。(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角度二:伊东祐亨的信是日本军国主义、殖民主义思想厚颜无耻的体现。

理由:他以强凌弱;盛气凌人;目空一切;薄情寡义;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典型体现等。(任意写出其中四点) 总结:他回避了日本侵略战争的本质。

(其他从日本取得胜利原因、对丁汝昌等北洋海军将领的讽刺、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见证近代中国的屈辱血泪史等角度分析也可以酌情给分) 解析 先选一个角度,如果从清朝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评析,具体原因包括,材料“盖其墨守常经不谙通变之所由致也”,中国社会固守传统、不思进取;“考试必由文艺”,科举考试落后,重视不实用的文艺,不重视科技;“我国实行急去旧治”,日本明治维新较为彻底,清朝不能像日本一样进行彻底的改革等,以上对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比较客观。也可以从战争性质角

度分析,揭示他回避了日本侵略战争的本质。

上一篇:入团申请书3000字左右下一篇:快速记住3000英语单词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