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复习题纲范文

2022-06-02

第一篇:下册复习题纲范文

初中音乐复习题纲

一、基本乐理知识、

1、音符

全音符

全休止符

二分音符

二分休止符

四分音符

四分休止符

八分音符

八分休止符

十六分音符

十六分休止符

三十二分音符

三十二分休止符

2、4/4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为四拍

3、附点表示延长前面音符的一半。

4、自由延长记号

5、反复记号

6、重音记号

7、力度记号:渐强

渐弱

很强

稍强

稍弱

很弱

8、四二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

四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弱

四四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

二、综合知识

基础部分

(一) 

1、乐曲的音乐结构分为一段体A、二段体AB、三段体ABA或ABC例如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为一段体《新世纪的新一代》、《青藏高原》为二段体《歌唱祖国》为三段体

2、《中学生序曲》是一部描写学校校园生活的管弦乐曲胡海林作曲在1998年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文化部、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全国中学生优秀新作品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是我国第一部属于中学生自己的交响曲。此曲为回旋曲式由同一主部和不同的插部多次循环交替而构成的曲式结构图式引子+A+B+A+C+A+B+A(其中A为主部,B为第一插部,C为第二插部)

3、大调式音阶1 2 3 4 5 6 7 小调式6 7 1 2 3 4 5 6 音名 C D E F G A B

a b c d e f g a

五声调式我国的民族调式1 2 3 5 6 音名宫 商 角 徵 羽

4、《歌唱祖国》词曲作者王莘 音乐结构三段体A+B+A

5、《祖国颂》乔羽词 刘炽曲

旋律线就是按照音的高低次序而画出的线条

6、演唱形式独唱、齐唱、合唱、重唱等形式

音乐形象

1、抒情、叙述性

2、欢快、活泼积极向上

3、热情、奔放

4、坚定有力地或庄严、神圣地

演唱风格指

1、民族风格

2、通俗风格

3、美声风格

7、《祖国歌》原名《校园夕歌》是以民间乐曲《老八板》的曲调重新填词写成自20世纪20年代广泛传唱于校园。

8、《在希望的田野上》主题音调是从河北梆子唱腔中提炼出来的。

9、艺术范畴听觉艺术、视觉艺术、语言艺术等

10、艺术形式音乐声乐、器乐、美术、摄影、文学等。

1

11、中国民族乐器分类

一、吹奏乐器笛子、箫、唢呐、笙、葫芦丝、管子等。

二、弹拨乐器琵琶、古筝、扬琴、古琴、冬不拉、阮、三弦等。

三、弓弦乐器二胡、高胡、京胡、马头琴 小提琴等。

四、打击乐器大鼓、小鼓、大锣、小锣、云锣、大钹、小钹、板鼓、木鱼、碰铃、铙钹等。

12、、蒙古族民歌大体可以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旋律形态。长调民歌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有独特的装饰音。短调民歌节拍律动鲜明、结构句法清晰。

13、无伴奏合唱没有伴奏乐器由人声不同音色通过不同方式进行组合的演唱方式。

14、蒙古族的代表乐器马头琴弓弦乐器因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马头琴。

15、哈萨克族人酷爱唱歌谚语中有“歌和马是哈萨克族人的两只翅膀” 哈萨克民歌具有典型的游牧民族热情奔放的音乐风格包括牧歌、颂歌、情歌、婚礼歌等冬不拉弹拨乐器是哈萨克族的代表性乐器。

16、藏族民歌具有典型的高原风格包括山歌、劳动歌、爱情歌、风俗歌、诵经歌等。

17、《樱花》日本民歌日本传统音乐包括神乐、雅乐、伎乐、能乐、歌舞伎等形式大都为歌、舞、戏剧的综合体。日本传统音乐传统吹奏乐器尺八。尺八与筝的重奏是具有日本特色的一种合奏形式。

18、日本独具特色的都市调式1 2 3 4 7 基础部分

(二)

1、《渴望春天》曲作者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被誉为“音乐神童”

2、八六拍子强弱规律强弱弱 次强弱弱

弱起小节最后一小节整小节

3、《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 聂耳曲聂耳代表作《毕业歌》、《卖报歌》、民乐合奏《金蛇狂舞》等

三连音 重音记号

4、《红旗颂》管弦乐合奏乐曲一开始由小号吹出庄严的国歌音调中间加入《东方红》曲调尾声渗入了《国际歌》的音调。

5、《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的一首著名的古代琴歌。“三叠”指同一曲调唱三次。

6、古琴有七根弦由粗到细自外而内排列一般按照五声音阶定弦。演奏方法同古筝相似。

7、编钟将大小不同的钟悬挂在支架上组合而成。是古代大型金属乐器。常用于各种仪式与庆典活动。属于打击乐器。在西周时期就有编钟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编钟数目就逐渐增多了。

8、《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光未然词 冼星海曲 其代表作《黄河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共有八个乐章《保卫黄河》是第七乐章

9、轮唱是合唱形式之一可分为二部、三部、四部轮唱等。

10、《乡村花园》是一首英格兰民歌。

11、《玛祖卡》曲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被誉为“钢琴诗人”

12、影视音乐通常有主题歌、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头曲、片尾曲等。

13、《送别》是20世纪初我国的一首学堂乐歌。由李叔同弘一法师填词。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有李叔同、沈心工

14、《好汉歌》曲调素材来自山东、河南等地的民间曲调《锯大缸》。

2 七年级上册

1、《青春舞曲》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结构简洁、富于动感曲调欢快而跳跃速度为中速稍快。其中衬词的运用增加了歌曲的活泼性。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打击乐器手鼓

2、《手拉手》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会歌。原文中出现“阿里郎”的词句“阿里郎”是朝鲜半岛人民最熟悉的民歌在这首歌曲中为虚词象征这届奥运会在韩国举行。

3、《共青团员之歌》创作于前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歌曲抒发了共青团员对“妈妈”和“故乡”的深厚感情表达了他们誓死卫国的决心以及必胜信念。

中国民间舞蹈的特点是歌、舞、乐三者结合其表演形式以跳跃、鼓舞、、以乐伴奏为主。

4、《小鸟小鸟》拍号为八六拍子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六拍第一小节为不完全小节。强弱规律为强弱弱 次强弱弱音乐结构为

5、前奏又称引子是为演唱者和听众提示情绪、意境和营造气氛、色彩的。

6、《蝴蝶》是一首性格鲜明、生动的钢琴小品描绘了穿梭于花丛之中活泼可爱的蝴蝶形象。由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创作。

7、《百鸟朝凤》唢呐独奏是一首著名的山东民间乐曲流行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乐曲利用唢呐模仿许多动物的叫声有布谷鸟、百灵鸟、小燕子、黄雀特别是模仿蝉鸣是乐曲最精彩的一段还模仿了母鸡下蛋、公鸡打鸣等等。

8、《动物狂欢节》法国作曲家圣桑作于1886年。

9、八音中国古代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类材料制成的乐器的统称。后来人们将民间器乐的演奏形式也称为八音。

10、《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两方在垓下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或楚汉相争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

11、《姑苏行》是一首采用昆曲音调素材创作的富于浓郁江南色彩的笛子独奏曲。

12、《光明行》作者刘天华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

13、《一枝花》是流行在山东省西南地区的一首优秀民间器乐曲。曲调的素材来自山东“柳子戏的唱腔和曲牌经常用于农村喜庆节日的场合。

14、《行街》是“江南八大曲”之一“江南丝竹”是流行于苏南、浙西、上海一带的民间器乐形式音乐柔美秀丽曲调流畅委婉。

15、《小放驴》曲调轻快诙谐具有浓郁的北方音乐风格。演奏形式生动活泼表现了富有生活情趣的放驴情景。

16、吹打乐以唢呐、管子和打击乐器为主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之一声音响亮风格粗犷豪放善于表现热烈的气氛渲染节日欢乐气氛。

17、《十番锣鼓》是江南一带民间器乐种。旧时用于婚、丧、喜、庆等场合。“十”是多的意思“番”是翻花样的意思。

18、《青藏高原》是由作曲家张千一创作的。

19、《黄土高坡》在音调上继承了陕北民歌高亢、粗犷的音乐特点节奏上突出现代生活气息歌颂了中华民族发源地的黄河文明流露出对故土的深深爱恋。

20、《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吕远词曲吕远著名的歌曲家兼词人祖籍山东海阳其代表作有《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一个美丽的传说》等。

《青藏高原 》《太行颂》《黄土高坡》《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 地方风格 藏族 山西汉族 陕西汉族 蒙古族

3 感情气质 高亢嘹亮 雄伟舒展 激情朴实 辽阔热情

曲式结构 二段体 二段体 三段体 二段体

21、《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民歌。第

一、

二、三乐句采用了“鱼咬尾”的旋律手法即下一乐句的起音与上一乐句的结束音相同。

22、《当太阳降落》是一首典型的非洲民歌。

23、丰多姆佛罗姆是非洲加纳的一种宫廷式舞蹈其中模仿了战斗的情景乐器以鼓为主加上铁钟。演奏中贯穿着固定节奏型。

24、冬哥非洲博茨瓦纳的一种“拇指钢琴”常用来为歌唱伴奏。

25、电声乐队通常由电吉他、电贝司、电子合成器、架子鼓等电声乐器加常规乐器组成。

26、《西班牙斗牛舞曲》表现了激烈奔放、扣人心弦的西班牙斗牛场面。斗牛是西班牙独特的民俗活动。 选自法国作曲家比才《卡门》

27、《圣火》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会歌。歌曲采用管弦乐队与电声乐队混合编制气势宏伟充满激情充分展示了作为全人类团聚的重要节日――奥运会的风采。

28、电声乐器不是通过物理振动发音而是借助电能发声因而它们的发声原理与常规乐器不同音色独具特色。

29、喜多郎日本电子音乐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覆盖很多方面,其中以中国的地理、历史为题材的作品《丝绸之路》《敦煌》《宋家王朝》等是他代表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30、《潜海姑娘》由王立平作曲其代表作有《少林寺》《戴手铐的旅客》《红楼梦》《聊斋》等。

七年级下册

1、《茉莉花》江苏民歌曲调委婉流畅。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它最初叫“鲜花调”叙述了《西厢记》中张生崔莺莺的故事。

2、《茉莉花》河北民歌曲调较为高亢该曲被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引用到他的歌剧《图兰朵》中。两首民歌均为五声调式。

3、《梅花三弄》“三弄”指乐曲主题在不同音区出现三次。古琴曲。古琴又名七弦琴音域宽广音色丰富。演奏时以左手按弦右手弹奏。

4、《唱脸谱》脸谱颜色的不同代表人物性格的不同。如红色表示忠义英勇如关羽黑色表示肃穆刚直有正文感如包公、李逵黄色表示勇猛彪悍像典韦白脸表示阴险狡诈如曹操。

5、京剧是在清朝末年形成于北京的一个戏曲剧种是中国最大的剧种。伴奏乐器文场有京胡、京二胡、月琴被称为京剧三大件、小三弦、唢呐、笛子等武场主要有板鼓、大锣、小锣、铙钹等。主要代表人物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程砚秋四大名旦

6、京剧的行当把舞台上的人物按照性别、年龄、性格、身份的不同分为生、旦、净、丑四个类型。

7、其他主要戏曲剧种有:浙江 越剧楼台会《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红楼梦》选段等 代表人物袁雪芬、茅威涛 河南 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花木兰》选段、《朝阳沟》、《李双双》等。代表人物常香玉。安徽 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天仙配》选段、《女附马》等。代表人物严凤英 马兰 韩再芬;山东 吕剧《李二嫂改嫁》、《借年》代表人物郎咸芬

8、西洋乐器的分类

A、弦乐组小提琴乐器之后、音色优美接近人声音域宽广表现力强、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B、木管组长笛、短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

C、铜管组小号、长号、大号、圆号

D、打击乐器组定音鼓、镲、大鼓、小鼓、军鼓、铃、三角铁、锣、木琴等。

F、其他乐器钢琴乐器之王、竖琴、电子琴、手风琴、吉他等

9、《查尔达什舞曲》小提琴独奏是一首匈牙利民间舞曲。乐曲由两个交替段落组成第一段慢而忧郁第二段快而活泼。

10、《梦幻曲》大提琴独奏为德国作曲家舒曼的钢琴小品《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

旋律:曲折优美用大提琴演奏更突出了乐曲的旋律性深沉的音色进一步加深了“梦”的意境。

11、《西西里舞曲》长笛独奏八六拍子弱起旋律优美、流畅。西西里舞曲是一种音乐体裁大概起源于意大利西西里的舞蹈、歌曲或器乐曲

12、《拿波里舞曲》小号独奏选自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作曲的著名舞剧《天鹅湖》第三幕。前一半为小号独奏音乐处理细腻、柔和音色富于舞蹈性单纯而轻快。后一半乐队其他乐器的加入是越来越热烈的群舞。

13、《单簧管波尔卡》单簧管独奏波尔卡是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左右的波西米亚地区的一种圆圈舞后迅速风靡全欧洲。这是一种快二拍子的舞曲二二拍子速度较快使人感到简洁明快、轻松活泼。

14、《在中亚细亚草原》交响音画俄国作曲家鲍罗丁创作于1880年。交响音画属交响诗的范畴一种单乐意的标题交响音乐一般以绘画作品为题材音乐形式灵活多变。

15、《舍赫拉查达》交响组曲由俄国作曲家、教育家、指挥家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作曲。

16、交响组曲指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乐意在统一艺术构思下排列、组合而成的交响乐套曲。

17、《山林之歌》交响组曲属于标题性音乐马思聪作曲。

18、《北方森林》主题是从鄂伦春族民歌发展而来旋律轻快节奏跟踪表现出林区人民的爽朗、欢悦和对生活的热爱。张千一作曲。

19、《剪羊毛》、《理发师》是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为二段体《理发师》为一段体

20、大洋洲音乐体裁从表演形式看可以明确地分为由集体来完成的艺术如合唱、合奏、群舞由一个人表演的独唱、独奏、独舞。有效地运用拍打身体的声音是大洋洲音乐的一大特色。如两手互拍的手打拍子不仅是自己的手也包括他人的手。另外膝、大腿的内侧和外侧、胸、腕、肘的凹处等用于掌拍击时手的形状可区别使用平手和凹的打法产生出各种各样的音色。

21、《六月船歌》是俄国作曲家、指挥家被誉为“旋律大师”的柴可夫斯基创作的钢琴套曲《四季》中的一首抒情小品。乐曲刻画了辽阔土地上的俄国人民宽厚、深沉、诚挚的性格表现出作曲家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以及他那独特的略含伤感的情绪。

22、《仲夏夜之梦》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作品其代表作还有《乘着歌声

5 的翅膀》《无词歌》等。

八年级上册

(一)《二泉映月》二胡独奏曲阿炳华彦钧作曲。

(二)曲艺音乐又称说唱是说说白、唱唱腔、表表演动作三位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包括唱腔和器乐两个部分。主要特征音乐与语言完美结合。

1京韵大鼓流行于北京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曲艺艺术形式主要用鼓来伴奏由演员边打鼓边演唱再加上三弦、四胡为伴奏乐器。作品《贺新春》《重整河山待后生》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旋律采用了京韵大鼓的音调作为素材进行创作并由京韵大鼓的表演艺术家骆玉笙演唱。

2单弦牌子曲流行于北京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曲艺艺术形式伴奏乐器以大三弦为主演唱者手拿八角鼓击节演唱。作品《风雨归舟》

3四川清音流行于四川省的一种曲艺艺术形式音乐分为大调、曲牌、小调三类作品《布谷鸟咕咕叫》

4苏州评弹又称弹词是流行于江苏、浙江、上海一带的重要的曲艺艺术形式用苏州方言演唱由演员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以小三弦、琵琶为主。作品《蝶恋花-答李淑一》

5山东快书演唱时用鸳鸯板伴奏它由两片半圆形的铜板制成。用山东方言演唱。

(三)、咏叹调一种声乐体裁通常指歌剧中抒发情感的独唱部分。

(四)、《G弦上的咏叹调》巴赫作曲巴赫德国作曲家欧洲“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德语中巴赫是小溪的意思贝多芬曾说“他不是小溪它是大海”

(五)、《哈里路亚》选自大型声乐作品《弥赛亚》第二幕的终曲。由德国作曲家亨德尔作曲,1743年在伦敦首演时在场的国王乔治二世首歌曲《哈里路亚》的情绪所感染激动的突然起立全场观众也随之站起听完全曲从此欧洲许多地方都保留着听众站立听《哈里路亚》的传统“哈里路亚”一词的含义是赞美上帝

(六)、欧洲音乐的发源地是古希腊和罗马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6世纪中心是意大利17至19世纪音乐中心转向了德国和意大利先后出现了“巴洛克音乐”、“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等不同音乐风格流派。

(七)、《蓝色狂想曲》由美国作曲家格什温作曲这是一首把爵士乐运用于交响乐中的乐曲源自美国黑人的爵士乐发祥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市。

格什温他将美国黑人民间音乐语言与专业创作技巧密切融合是爵士乐登上严肃音乐的大雅之堂。

(八)、《月儿高》琵琶古曲描绘了晴朗夜空、明月高挂的情景

(九)、《弯弯的月亮》李海鹰词曲 《月夜》德国舒曼曲

(十)、《花好月圆》民族管弦乐曲以吹、拉、弹、打四个乐器组表现了圆月之夜百花盛开、人们欢悦的生活情景

(十一)、《大海啊故乡》故事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王立平词曲。

(十二)、《海滨音诗》小提琴独奏曲

八年级下册

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郑律成曲原名《八路军进行曲》。郑律成原朝

6 鲜籍1950年加入中国国籍。代表作品有《延安颂》《八路军进行曲》《娄山关》以及歌剧

《望夫云》等。

2、《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江西民歌流行于第一次国内革命年代的江西绝色革命根据地。

3、《十送红军》江西民歌曲调是采用大革命时在江西中央苏区民间流传的“长歌”加工整理的。所谓“长歌”就是江西民间在差别亲友时演唱的和中叙事性体裁民歌。其语言质朴深情词中穿插“里格”、“介支个”等衬词更突出了地方语言特点。

4、《四渡赤水出奇兵》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是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创作的。这首歌曲采用了云南民歌的音调。

5、《游击队歌》贺绿汀曲。

6、《英雄赞歌》是故事片《英雄儿女》的插曲作于1958年。在这部影片中描写了一位志愿军班长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为保卫阵地孤身与敌人殊死搏斗最后拉响爆破筒和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的故事。音乐结构二段体

7、《猎人进行曲》选自德国作曲家韦伯著名歌剧《自由射手》第三幕。

8、《卡门序曲》法国作曲家比才。

9、《威廉退尔序曲》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

10、《今夜无人入睡》选自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图兰朵》这部故事发生在中国特别是1998年这部歌剧在北京故宫太庙上演以后几乎在中国变得家喻户晓。其中选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音调。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经常选它作为音乐压轴节目。《图兰朵》剧情北京的皇宫前图兰朵公主给向她求婚的人出了三个谜语,谁猜中了,便招为驸马猜不中便处死。被废黜的突厥王的儿子卡拉夫猜中了谜语图兰朵不愿嫁给他经过卡拉夫的努力终于征服了一颗冷酷的心。

11、歌剧音乐可分为声乐、器乐两大类其中声乐部分包括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等器乐部分包括序曲、幕间曲、情景音乐等。

12、《放马山歌》是流行于我国云南的一首汉族民歌。是牧童在山上放牧时唱的一种山歌。只有四个音6 1 2 3歌曲中插入“喔噜噜的”、“呦哦”既表达了牧童欢乐的情绪也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13、《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一首云南撒尼族民歌。

14、《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作曲家施光南根据云南傣族少数民族音乐素材创作的一首佳作。

15、《母女夜话》是朱践耳交响组曲《纳西一奇》的第三乐章。音乐柔美、抒情以大提琴音乐代表母亲形象以小提琴音乐代表女儿形象。

16、《苗岭的早晨》陈钢曲描绘苗族山寨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的秀丽景色。

17、《瑶族舞曲》刘铁山、茅沅作曲。以我国南方瑶族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而成的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热烈场面。

18、《快乐的罗梭》是根据彝族民间舞曲音乐改编的弹拨乐合奏曲。曲调简朴、短小精悍、旋律优美、流畅表现了彝族人民轻歌曼舞、歌唱美好生活的欢快热烈的场面。彝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月琴。

19、施光南当代中国作曲家代表作品有《打起手鼓唱起歌》、《祝酒歌》、《周总理你在哪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多情的土地》等。

20、印第安人的音乐特点没有半音的五声音阶节奏比较单纯传统乐器是笛、

7 埙、鼓、摇响器等非洲黑人音乐的最大特色是他们的良好而丰富的节奏感以伦巴、桑巴为代表,今天作为“拉丁节奏”而广受世界欢迎的音乐几乎都是以非洲黑人音乐节奏为基础接受了西班牙节奏影响而发展成的。

21、《卖玉米饼》是一首智利民歌。以民间集市叫卖音调为素材的歌曲音调为口语化风格。

22、桑巴起源于巴西是巴西民众喜爱的一种舞蹈音乐形式。伦巴起源于古巴

23、《乘着歌声的翅膀》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独唱歌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歌词为海涅的一首抒情诗。全曲为流畅的旋律、柔美的伴奏描绘了一幅幅充满诗意幻想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图景。

九年级

1、 词牌词的曲调的名称如西江月、水调歌头、蝶恋花、菩萨蛮等

2、 我国古代诗歌历来和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这三部分的划分标准就是音乐的归类。

风: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民间音乐多为简单的重复

雅西周王畿之乐周王朝统治的地区分为大雅和小雅。

颂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3、先秦流行音乐为“雅乐”、汉魏以来流行“清乐”、隋唐之际流行“燕乐”

4、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分四个乐章前三个乐章是器乐曲第四乐章加入人声淋漓尽致的揭示以《欢乐颂》为核心的音乐主题。

贝多芬德国“乐圣” “集古典之大成开浪漫之先河”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与海顿、莫扎特并称“维也纳三杰”。

5、《军民团结一家亲》选自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幕具有海南岛的地域风情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故事情节琼花因不堪忍受地主南霸天的压迫逃离虎口巧遇红军洪常青经他引路参加了红色娘子军成长为卓越的革命战士。

6、《那不勒斯舞曲》选自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三幕柴科夫斯基作曲。这部舞剧是一部具有高度交响性的舞剧音乐是作者对芭蕾舞剧进行重大改革的结果从而成为舞剧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

剧情魔法师把奥杰塔公主变成了天鹅只有忠诚的爱情才能使她摆脱魔法师的通知齐格弗里德王子发誓永远爱她王子在奥杰塔和众天鹅的帮助下战胜了魔法师与奥杰塔终于结合在一起。

7、《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约翰-施特劳斯作曲“圆舞曲之王”由序曲、五段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

圆舞曲又称“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一种民间三拍子舞蹈分快、慢步两种

9、《彝族舞曲》王惠然创作的琵琶独奏曲取材于云南彝族《海菜腔》《烟盒舞》殷飚将它改编成吉他独奏曲成为一首吉他名曲。

10、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是“新北京、新奥运”。理念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11、 奥林匹克运动的五环标志由法国的顾拜旦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设计象征五大洲运动员以公正、坦诚运动员精神在奥运会上欢聚一堂体现“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团结主题。

12、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是“鸟巢”游泳馆是“水立方”会徽的

8 名称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14《晓风之舞》丁善德所作的钢琴组曲《春之旅》的第四首组曲写作年代正值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交接之时国内政治极为混乱这部组曲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向往坚信一切苦难终会过去。

15、《献给爱丽丝》是贝多芬献给他的女学生特雷泽的著名钢琴小曲。

16、《c小调革命练习曲》是波兰作曲家肖邦在德国听到波兰起义失败后在万分悲愤的心情下写的表达了肖邦对祖国灾难的悲痛和号召人们斗争的心情

17、协奏曲一件或数件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既有对比又互相交融的作品用一件乐器者又称“独奏协奏曲”用几件乐器者又称“大协奏曲”

18、《Moon River 》是电影《第凡内的早餐》的主题曲获1961年第34届奥斯卡最佳电影歌曲、格莱美最佳歌曲奖

20、《Ys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现)最早在中国传唱的英文歌曲也是

七、八十年代美国乡村歌曲著名演唱组合“卡朋特兄妹小组”的经典曲目。

21、《We Are The World》为救援非洲难民进行赈灾募捐而作这是一首号召性极强的歌曲表达人们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荣获格莱美音乐大奖

22、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乘坐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顺利升空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州六号飞船再次驶入太空

23、《飞天仙子》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序幕“飞天仙子舞”的音乐

24、《木星——欢乐使者》选自管弦乐合奏《行星组曲》《行星组曲》由七首乐曲组成分别以火星、金星、水星、土星、天王星、木星、海王星命名

26、布鲁斯的音乐特点大调音阶上降第三级和第七级音旋律多含切分节奏

27、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爵士乐之父”

28、摇滚乐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以黑人的布鲁斯音乐为基础加上摇摆乐和钢琴音乐的成分。

29、《老人河》是20世纪著名摇滚音乐剧《演艺船》中的插曲是杰若米-科恩的代表作品

30、Beatles乐队是来自英国利物浦的著名四人摇滚乐队组合在我国Beatles乐队由两个都十分流行的译名披头士乐队和甲壳虫乐队。

31、埃尔维斯-普雷斯利被称为“猫王”是第一位将乡村音乐和布鲁斯音乐融进摇滚乐中的白人歌手是流行音乐历史上唱片销量最高的艺人

32、《难忘今宵》乔羽作词王酩作曲

33、合唱声部S女高音 A女低音 T男高音 B男低音

第二篇:党培复习题纲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复习提纲

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什么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3、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什么?★★

4、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5、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6、党的信仰是建立在什么之上的?

7、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8、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

9、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几年举行一次?是由什么召集的?

10、申请入党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11、党员的义务和权力是什么?★

12、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什么阶段?我国走的是什么样的道路?必须从什么出发?

13、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什么?

14、什么是党的纪律?党的纪律处分是什么?★

1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16、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关系?★

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18、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什么?★

19、党的领导主要是什么领导?

20、什么是党的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21、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风斗目标是人类历史上什么样的社会制度?★

22、什么是正确的入党动机?★

2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什么?

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谈谈其内在联系?★

25、发展党员工作的基本方征和原则是什么?党的基本组织原则是什么?

26、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何时?第一次党代会何时何地召开?代表全国多少党员?第十七次党代会何时何地召开?代表全国多少党员?★

27、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先进积极分子的规定年龄为多少?

28、中共十四大何时何地召开?会议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了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29、中国共产党都由什么组成?

30、我们党执政的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31、实事求是的含义?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是什么?这种地位是由什么决定的?

32、中共一大何时何地召开?会议主要内容是什么?

33、党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34、对新入党积极分子一般要进行多长时间的培训?要进行哪些方面的综合考察?

35、对入党积极分子来说最大的幸福是什么?

36、每名要求入党的人必须先在什么方面入党?

37、中国共产党以什么样的根本宗旨作为党的建设必须实现的基本要求之一?党的根本宗旨的的体现? ★

38、党的双重使命是什么?党的重要历史地位是什么?

39、对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来说哪两者是同等重要的?

40、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及其意义、地位是什么?

41、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包括那几个方面?它的内容是什么?★

42、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关键、本质在于什么?

43、科学的发展观的内容是什么?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 ★

4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45、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

46、党的指导思想有哪些?党在任何时候都把什么利益放在第一位?★

4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有哪些?什么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什么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48、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什么

49、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现任领导人由哪七人组成?

50、党的最高机关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象征标志是什么?

51、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受党中央委员会领导,共青团的地方各组织受什么领导?

52、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什么?

53、党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几年内不得重新入党?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是指什么?

54、有关全国性的重大政策问题,执行什么样的原则?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执行什么样的原则?

55、党章规定的共产党员必须履行的第一项义务是什么?

56、中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是在什么时候?

57、“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何时提出的?

58、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始是什么?什么时候什么人发表的?

59、党在现阶段的两个奋斗目标是什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6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和重点是什么?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目标是什么?

61、我国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什么时候?

62、两型社会是指什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什么?

63、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树立什么样的理念?坚持什么样的基本国策和方针?

64、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提高全民族的哪些素质?必须弘扬哪两个精神?

6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哪三者的统一?保证人民依法实行哪些权利?必须坚持与完善哪些制度?必须更加注重什么?

66、消灭三大差别是指哪三大差别?共产主义是指什么?

6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是指什么?

68、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6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包括几位一体?要充分认识实现共产主义的什么特性?

70、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71、培育“四有”的公民是指哪四有?

72、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什么? 什么是党的生命?

73、争取入党的首要条件是什么?共产党的党性是什么的最高体现?

74、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四个服从”是指哪四个?

75、预备党员转正的相关要求?党员与一般群众的根本区别在于什么?

76、“入党”的重要含义是什么?党员的党龄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

77、党员不交纳党费而自动退党的期限是多少?

78、党的作风是什么及其要求?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委工作中的具体化就是指什么?

79、共产党员的基本党性在于什么?党的十七大关于民生问题提出的“五有”目标是指什么?党的纪律处分有哪五种?

80、十七大党章中党的基本的新表述增加的内容是什么?提出党的哪些新要求?

81、党章规定留党察看最长不超过多少年?实践“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82、民主集中制在实际操作中分为哪两个阶段先后实行?

8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

84、受到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在留党察看期间,没有什么样的权利?而什么样的权利继续享有?

85、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什么?

86、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从什么时候算起?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多久? 简答题

1、党员的八项基本权利是什么?★★

2、党员的八项基本义务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

5、五四运动是什么时候爆发的?

6、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7、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8、“两个务必”是什么?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总布局?

10、么是党的组织生活会制度?

11、如何正确行使党员权利?

12、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为什么要提出“两个先锋队”?

13、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14、为什么要让科学发展观成为一切活动的行动指南?

15、结合实际试论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

16、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17、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方针是什么?

18、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19、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0、我国的政治制度包括哪些?

21、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2、一个核心”“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的具体表述分别是什么?

2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什么?

24、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起义是什么?

25、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6、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7、积极分子应该如何端正入党动机?

28、党章规定党员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29、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涵义是什么?

30、红军长征是何时开始、何时胜利结束的

3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3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工人阶级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否会改变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33、怎样理解党的先进性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

34、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共产主义的涵义是什么?

35、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内容?

36、“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何时提出的?

37、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什么含义?

38、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9、如何正确履行党员义务?

40、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41、什么是“五反”运动?

42、预备党员的义务和权利与正式党员有何异同?

论述题

1. 怎样做到自觉地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

2. 《新民主主义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实际,谈谈怎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2、结合自己实际,谈谈新时期如何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3. 大学生党员怎样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4. 青年大学生如何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 结合学习和生活,谈谈如何保持和加强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6.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标注★★为必考题,标注★的为重点)

第三篇:语文现代文复习题纲

八下系统复习资料

1 藤野先生 一 文学常识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首次使用“鲁迅”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先后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本文选自他唯一一部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

1 未识藤野——与藤野相识、相处、离别——怀念藤野 2 中心: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为中心选材 3 线索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暗线:爱国情 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憎恶,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途径的日墓里的水户(爱国思乡,学医的主要动机)

仙台的职员对自己的优待(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正面衬托。) 日本“爱国青年”寻衅(为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 写课堂上看电影(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4 以事写人——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添改讲义——工作认真、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尊重科学

关心解剖实习——诚恳热情、热情无私 了解裹脚——认真求实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

5 人物描写 外貌、动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生活俭朴、治学严谨 6 情感:感激(无私的帮助、学术的影响);敬重(伟大);怀念(收集讲义、挂照片、写文章);愧疚 三

1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生动地表现上野的樱花鲜艳而美丽的特点。

2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讽刺清国留学生盘辫子的丑态,表现作者对他们的厌恶、鄙夷、反感之情。

3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讽刺清国留学生解散辫子的丑态,暗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之情。

4“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在全文起了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与“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相呼应。

5 作者写1—3段的用意是什么?追述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为下文见到藤野先生埋下伏笔。同时,活画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揭露其腐朽灵魂,表达作者的憎恶之情与爱国之情。

6 作者写清国留学生庸俗不堪的生活,主要抓住看樱花、盘辫子的细节来进行形褒实贬的描写,其描写角度,除视觉外,还从听觉角度进行,如“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7 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用很多篇幅写清国留学生的生活,写了到仙台途中想到的事,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和看电影的事件,这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径的日墓里的水户表现作者的忧国之情,这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的志愿对自己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正面衬托。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8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厌恶失望——爱国(忧国忧民——痛苦根源)

9 “爱国青年”:运用反语手法,讽刺了狭隘的民族主义,与藤野先生形成对比 10“正人君子”:运用反语手法,讽刺了走狗 11“物以稀为贵“:自嘲——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12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双重否定表强调,突出了中国人精神的麻木不仁,反映了作者的爱国(痛苦根源) 13 如何表现爱国情?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也主要是因为他能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把怀念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行动,写些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4 我看到先生改讲义吃惊的原因是什么?藤野先生是医学教授,批改讲义上的专业知识是他的职责,而他还帮助订正

文法上的错误,所以我“吃一惊”,这更能突出先生高度负责的精神 15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能否删去?不能。一来它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来也表达我深深的自责之情。删去不能达到这种效果

16 改讲义事件中,我对“过了一个星期,大约是星期六”的时间还记得这样清楚,原因是我尊重先生,被他的没有民族偏见的精神所感动,所以对藤野先生给我修改讲义的印象非常深刻 17 “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对作者后来弃医从文有什么影响?“匿名信事件”写弱国人民受歧视,作者希望祖国强大。“看电影事件”写中国老百姓愚昧麻木,不觉悟,这正式造成我们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

18“我的意见”指学医救国,变化的内容指弃医从文,变化的原因是指要救国,先要救治人们的精神,唤醒麻木的人们,而善于改变精神的,首推文艺。 19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中国人”前面加上“所以”,后面用“当然”强调,表达了作者什么也的情感?这是议论的话。“中国是弱国”和“中国人是低能儿”之间并无关系,用“所以”表示因果关系说明这种逻辑的荒谬性。“当然”在平静语气中显示了作者的气愤和心痛。“也无怪他们疑惑”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被诬蔑的愤怒与国弱受欺的悲伤心痛 20 结尾最能表现我对藤野先生怀念之情的词语有“总、时时、长长、永久、至今” 21 “良心发现”指爱国思想和与反动文人的斗争精神受到触动。

22对藤野先生进行高度评价的句子是: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23 藤野先生的精神可用文中的六个字概括:为中国、为学术

24 作者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行为:收藏讲义;悬挂照片;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2 我的母亲 一文学常识

胡适,原名胡洪馸,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诗人、学者 二

1 我对母亲的感情:怀念、敬爱、感激 2 母亲其人——慈母、严父、恩师 三

1 文章的过渡段是第四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 课文写了母亲三方面的事:对我的管教严而有方;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性子好,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有刚气

3 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在前三段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意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前三段既写了自己的惋惜,也为后文写母亲的教诲、母亲是我的恩师这一中心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4 “我听了羞愧的面红耳热,觉得太失了“先生”身份!”“我”羞愧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我觉得这样大失“先生”的身份

5 在“组织戏剧班”一段中,用“居然”一词写出作者怎样的心态?“居然”写出儿童天性的不可泯灭,终于能够冲破层层束缚“活泼”一回的惊喜之情。

6 第二段说“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可后文又写到十一二岁时做戏的情景,这样写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前句中“可算是”并不表示绝对,是“可说是”的意思,而且“我”做戏通常也只是文角,所以不矛盾。

7 为什么花大篇幅写家庭琐事:母亲以身作则的身教 8 极大极深的影响——学习努力、守时;做人要仁且刚

9 “严父”和“慈母”是否矛盾?不矛盾。作为母亲,她首先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料我,父亲死后,她不得不也担任起父亲的指责教育我。这更能表现出母亲对我的爱与关怀。

10 如何理解第七段中的“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以及深深怀念之情。 11 第六段和第七段的关系:总分关系。第六段说母亲对我影响之大及教育态度,第二段举具体的事例 12 母亲对我的态度是“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用一个词来说明母亲对我的管束:严厉。 13 母亲责罚我却不让我哭出声音来,说明母亲有刚气的性格。

3我的第一本书 一 文学常识

牛汉,原名史成汉,我们曾经学过他的诗歌《华南虎》,他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 二

1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父亲是一个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的人。 2 “人不能忘本”的“本”在文中指什么?“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指课本,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主要指后者。

3 “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对你有什么启发?说明乔元贞从此失学了,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我们对生活在苦难中的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思考着生活与人生。 4 父亲弄清课本的原委后,没有批评我,只是深深地叹气,父亲的叹气包含什么含义?父亲是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深表同情

5 谈谈你对“弄不成”这位教师的看法:“弄不成”的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村邻有好淳厚的情义。而且他尽自己的努力为孩子们找课本,是个负责的老师

6 从与狗玩乐的事件中可以看出“我”是个怎样的人:我是一个与狗建立了深厚感情的小孩子,是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小孩子,在当时学习条件多么恶劣、生活处境何等窘迫的情形下仍不忘寻求一份乐趣

7与狗玩乐的事件在全文所处的位置不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来编排,有什么作用:这一段是补叙,能突出作者念念不忘的情趣。

8 读了“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来历后,你能从中感受到哪些感情?对童趣、自然之趣的怀念之情;朋友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生活的辛酸;父爱的温情

9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既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追忆。 10 “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4 列夫托尔斯泰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茨威格,奥地利作家,犹太人,评论家,小说家,传记作家,他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成功的秘诀》

托尔斯泰,俄国作家,出身名门贵族,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二 先抑后扬、夸张、比喻

1 面部特征(1—5) (1)须发—多毛(像摩西与天父)【最大特点】——

(2)脸部—粗劣、失调、崎岖、平庸、粗鄙(像田野村夫)}先抑后扬——比喻 (3)表情—忧郁、消沉、愚钝、压抑} 对比反衬、突出眼睛——

(4)长相—平平、普通大众脸(像俄国普通大众【与大众同呼吸共命运】—夸张 (5)形象—矮小敦实(像侏儒)【对比】

2 眼睛(6—9) 表层(1)犀利 (2)富于感情、观察力、敏锐性(有一百只眼珠) 深层(3)才气、清醒、无情 (4)幸福又不幸 三

1 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他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后半部分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通过写他那犀利的目光,眼睛的威力,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感情来写对他的敏察,深刻,写他作为伟大作家的杰出才能,写他是时代的透视镜和多棱镜。 2 作者着力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目的和作用:写托尔斯泰脸相平庸既是对他外貌作真实的刻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联系全文看,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眼睛的精美绝伦

3从文中找出能够一语道破前后两部分所描写对象之间内在联系的语句: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

4 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大量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特征突出,喻意深刻,韵味无穷。例如描写他的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这些描写,不禁使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5“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托尔斯泰的眼睛具有人类面部最丰富的情感,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情感

7 前文写他的外貌近乎丑陋,这对写眼睛有什么作用:先抑后扬,写胡子、眉毛、头发反衬富于洞察力的眼睛,能够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8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从修辞和内容评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特征突出;作者不仅在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而且含蓄地揭示了他作为伟大的现实主意艺术节,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9“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比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把陀斯妥耶夫斯基非凡的外表与托尔斯泰进行对比,从反面衬托出托尔斯泰面孔的“忧郁、消沉、愚钝、压抑”

10 如何理解“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把托尔斯泰丑陋的面孔比喻成“悲凉之地”,“悲凉之地解冻”是指“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晚年托翁以高尚的灵魂、人格,才华,得到世人的崇敬。

11 刻画托尔斯泰丑陋的面部特征,是为了反衬托翁高尚的精神世界,伟大的灵魂,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翁的崇敬、赞美之情。 5 再塑生命 一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有14部作品。 二

1 “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在本文,它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身上”;莎莉文老师上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莎莉文老师教我懂得什么是爱

2 “我”是一个怎样的女孩?“我”是一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女孩。她虽然是一位盲人,但她的心灵比常人敏感而丰富,她在心灵深处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

3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情:莎莉文老师是再塑海伦生命的人,通过作者饱蘸感情之笔,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感激、崇敬之情。

4 举例说明老师对海伦的热爱,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文中讲到莎莉文与作者的初次接触,首先让作者感受到的是关爱,玩洋娃娃后,教拼写单词,并模仿着画画,可见老师教育的用心良苦。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莎莉文老师换一种方式教育我

5 “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这指什么眼光:我懂得了每样东西都有名称,而且似乎都有了生命 6 莎莉文老师教育的特点:借助作者自身的体验使其了解并理解外界事物,其实是耐心的寻找时机,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例如帮助作者区别“水”和“杯”的过程 7 转变前:我整天处于黑暗寂静的世界之中,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转变后: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 6 雪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鲁迅,选自《野草》、 二

1 开头为何写雨?用雨的单调和不幸对比衬托出雪的冰冷、坚硬、灿烂

2 写了什么雪?各有什么特点?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孕育生机(小孩、虚景、花草、雪) 朔方的雪:昂扬向上,孤独不羁

3 有哪些情感? 对比:南——对故乡童年生活的怀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未经磨砺的美好事物易逝的失落惆怅 北——赞美(“精”)雪的冰冷、坚硬、灿烂、昂扬向上,孤独不羁

4 末句含义: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雪以死完成升华,成为了雨,成为了具有坚硬内核的精魂。写出了作者勇于投身革命、勇于献身、勇于斗争战斗,愿做民族精魂的精神。 5 “闹”能否换成“叫”?不能。“闹”写出了蜜蜂数量之多和忙碌之状,写出了勃勃生机。 6 1—3:描写江南的雪与雪野,书法渴望美好生活的感情(实景+虚景+人) 4—6:描写朔方的雪,表现了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7 朔方的雪“奋飞、旋转、升腾”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朔方的雪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在孤独的环境下独自抗争,俨然一个生命的都是,体现了一种不妥协与张扬的个性精神。

8 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它更欣赏的是哪里的雪?对比,作者更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是未经磨砺,不能保持长久,而北方的雪俨然是一个生命的斗士,在孤独的境遇下奋力抗争,这正是作者的精神的体现。 9 在奋飞之际,北方的雪似乎也有点儿振臂一呼却应者寥寥的寂寞,显示出鲁迅怎样的精神?正是这种寂寞,更凸显出坚守自身的可贵,这也是鲁迅不同于一般作家的地方:敢于不被理解,义无反顾,决意向死而生,“从无所希望中得救”

10 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欢喜,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战斗中得到升华。

11 第四段“但是”有什么作用?此处“但是”不表示转折,而是表示作者更喜欢北方的雪。

12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13 “隐约着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指江南的雪孕育着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9 海燕

一 文学常识

高尔基(1868--1936):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二 重点字词 翡( )翠 飞沫( ) 胆怯( ) 呻吟( ) ....掠起( ) 苍茫( ) chǔn 笨 飞cuàn ..火yàn 蜿yán 寂mî zhân 怒 三 写作背景

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它塑造了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四

1、海燕最为渴望的是什么?从哪里看出? 暴风雨的到来。

2、暴风雨象征了什么?

暴风雨——推翻一切反动腐朽势力的革命斗争

3、文中还写到了哪些事物?

大海、风、云、雷、电、海鸥、海鸭、企鹅

4、结合课文的内容,它们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 大海——俄国广大的人民群众, 海浪—革命高潮是人民群众的力量 风、云、雷、电——反动势力

海鸥、海鸭、企鹅——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5、描写海鸥、海鸭、企鹅的词语

(呻吟、飞窜、恐惧、掩藏;呻吟、吓坏;胆怯、躲藏)。

6、这些词语表现了这三种海鸟怎样的共性?

海鸥、海鸭、企鹅的共性是害怕革命、逃避革命。象征了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7、 文中既是写海燕,为什么还要写海鸥等水鸟?

对比手法。文中分别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刻画了海鸥、海鸭和企鹅、呻吟、飞窜、恐惧、躲藏,活现了它们在暴风雨到来之时,惊慌失措的丑态。以此与海燕对照,从而突出了海燕的英勇、乐观形象。

8、这样描写海面景象——风云雷电,以及大海、暴风雨有什么作用?

这样描写展现出俄国革命前夕,阶级搏斗急速趋向白热化的壮丽景象,为海燕提供特定活动的典型环境,对刻画海燕的形象起着烘托作用。

9、分别举出运用比喻、拟人、反复修辞的例句,并体会其作用。

比喻:“海燕„„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去”,海燕“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突出了海燕的敏捷、矫健。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分别写出乌云的浓厚、猖獗和闪电的垂死挣扎。

拟人:如“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写出了大海的强大力量。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表现了风的猖狂嚣张。 文章中还处处赋予海燕人的性格特征。

反复:如“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突出了海燕必胜的信念,光明必将到来的胜利信心。 在描写其他海鸟时,三次重复“呻吟着”这个短语,强调了他们恐惧、痛苦。

10、中心主旨 中心思想:《海燕》是一首著名的散文诗,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20世纪初俄国急剧发展的革命斗争形势,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将取得胜利的前景

11、这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散文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以时间为序,文章着重刻画了几个场面?在不同的场面中海燕都有些什么样的表现?

课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画面。 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 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

暴风雨即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12、象征手法的运用

“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 “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这一组意象群象征了反革命的黑暗势力

13、重点句子赏析

A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这几句写暴风雨即将来临,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苍茫”,表现大海的磅礴气势。“像黑色的闪电”,从形、色上描写海燕,表现它矫健、勇猛的雄姿。“高傲”,表现它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B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越„„越„„”写暴风雨逼近的情景,象征黑暗势力如黑云压城,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日益激化。“暗”,显示云块浓重;“低”,形容直逼海面。“歌唱”、“冲”、“迎接”显示了波浪的乐观精神与战斗雄姿。

C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飞舞”写出了海燕的欢快,“像个精灵”展示海燕的形象。第一个破折号表示追加注释,突出海燕的本质特征。第二个破折号表示意思的延续与跃进,海燕从“大笑”到“号叫”,更显示了它的乐观精神与大无畏的气概。 D最后一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这句话用在篇尾,掷地有声。这是海燕的战斗宣言,体现了一种豪情与力量之美,表达了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是对革命群众的召唤,号召人民行动起来,投身革命之中。

14、写作特色:

(1) 重点之二 :象征象征手法的运用 (2) 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

这篇作品为了表现海燕的勇敢、乐观和对暴风雨的渴望,除了对海燕作直接描写外,还通过暴风雨来临前夕大海海面变化的描写来烘托,并以海鸥、海鸭、企鹅等来作对比

第一部分写海鸥、海鸭、企鹅的呻吟、飞窜、恐惧、躲藏与海燕那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海燕的英勇、乐观。

第二部分写海浪与狂风生死拼搏的激战场面,正是以壮阔背景来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

第三部分写风、云、雷、电一齐出动,以此背景来烘托海燕那战斗号召的豪迈激昂,振奋人心。 (3)语言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作为散文诗,《海燕》的语句不分行,但它精练、形象、优美,有一定的跳跃性,节奏感强。例如“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短短一句,以“叫喊”写声,以“黑色的闪电”写形,以“飞翔”“穿过乌云”“掠起波浪的飞沫”写一连串的快速敏捷的行动;有比喻、有夸张(“箭一般地”,比喻中兼有夸张),形象特征鲜明;较多的句中停顿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琅琅上口。全诗语言充满激情,使人振奋,如结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既是期盼,呼唤革命的风暴,又是对人民的战斗召唤。比喻、夸张、拟人(如“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优美而有气势,增强了表达效果。 11 敬畏自然

一、文学常识

1本文为议论性散文

2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 论证方法:正反论证、比喻论证、事实论证、道理论证

4 议论文基本结构:总(提出问题——论点)——分(分析问题——论证)——总(解决问题——结论)

二、整体感知

论点(1段):人类要征服自然,这是不自量力的举动(论点必须是陈述句,不能有正反词,疑问词。) 论证(2——10段):(2)人类狂妄无知(角度:智慧 方法:正反、比喻) (3)人类挖矿,自掘陷阱

(4)宇宙古老,人类年幼(角度:历史 方法:正反) (5)万物智慧,自然创造 (6——7)天人合一

(8——10)生命(宇宙万物皆有生命,存在形式不同,都是人类的弟兄) 结论(11段):人类要敬畏自然) 三 1 “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的含义:这句话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

2 “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的含义: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3 “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考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其深意是什么?大自然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4 为什么说“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因为人类能思考,能理解,有自我意识。

5 为什么说“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因为人的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宇宙借人类的眼睛来观看自己,借人类的嘴来表达自己。人类的智慧就是自然的智慧,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也就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人类的思维就是宇宙的思维,人类的痛苦、欢笑等各种感受也就是宇宙自身的感受。 6 “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借我的嘴来表达她自己,说出她亿万年来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括号内的文字有什么作用?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大自然人格化,更明确了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只相当于身上的一个器官而已。括号内的文字就是括号前面“宇宙”一词的另一种说法,是同一个概念,提醒读者,避免混淆。

7 为什么说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①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它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人类就是大自然创造的杰作②人类活动的空间与整个宇宙相比,还非常狭小③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④人类自认为是在改造世界,其实所做的很多所谓改造自然的事都是为自己挖掘陷阱。人类的智慧在大自然面前根本算不了什么。 8 反问句:

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与陈述句相比,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更加突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人类更应谦虚。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这样能激起读者思考。

②“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原句语气更强烈,更加突出了对宇宙生命里的赞美。 ③“谁能断言那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原句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 ④“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原句语气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判断+反问句必然作用+强调突出了„„+“陈述句不能达到这种效果】

9 如何理解“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用拟人的手法,说宇宙的一切都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区别只在于高级与低级之分,低级生命形态,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隐藏着生命”,也有“生命的萌芽”。 10 “敬畏自然”的含义:敬畏是又敬重又畏惧。“敬畏”一词既包含着敬重、崇拜,还有一种因畏惧产生的爱护。敬畏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1 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育成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12 如何理解“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就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危机人类自身。

13 为什么作者要提出“敬畏自然”?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4 用“小草”比喻人类,说明人类只是自然的一个极普通的小部分。“小水滴”比喻人类,“大海”比喻自然,生动形象地说明人的智慧再高也超不过自然智慧。“鲲鹏”“斥雁”“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和“蓬蒿之间”,让人联想到孙悟空和如来佛,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和手掌,比喻精当,巧妙。形象地现实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15“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这个复句说明了人体上“一万亿多个细胞”的神奇,从而说明了“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16 “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即是宇宙在欢笑”运用排比句,强调突出了人和自然宇宙的关系,为下句推论“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做铺垫。 17 “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它们”是本段提到的“其他生物”。作为人类不应该敌视其他生物,应当把它们看作是和人类一样平等的生命,这样才不会把自己和自然对立起来,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 18 “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窃私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中“这种”指什么:人们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19 “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就本质说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的理由:我们的太阳系只有四十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二百亿年的历史了,在那些比我们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原文) 20 “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窃私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结合文段概括人类的“无知”表现在哪些方面:①虽然人类的作品飞上太空,但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②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③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④作者认为,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智慧就算不得什么。 15 喂——出来

一、文学常识

1 星新一,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以微型小说著名,构思巧妙是其作品的最大特点。 2 科幻小说三大内容:科学事实;科学预见;科学想象 二 文章结构 开端(1—13)庙塌洞现

发展(14—37)测洞探洞:年轻人、老人、村民(好奇);记者、学者(名);商人、村长、村民(利) 高潮(38—51)填洞

结局(52—56)工人听到叫声看到小石头

1 结尾的小石头和叫声是从哪里来的?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叫声和小石头都从那个深不可测的黑洞里来,叫声是最初年轻人叫的,小石头也是他扔的。可能会发生的事是所有被扔进洞里的东西都会从天而降,飞到这座城市居民的头顶上,让他们饱尝自己酿成的苦果。

2 为什么以“喂——出来”为题?以此为题可引起读者的好奇和兴趣,在开头出现埋下伏笔,在结尾出现照应前文,使读者恍然大悟,启发读者: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时候一到,结果就来。环境污染的因素不断积累,到时就会造成眼中的公害。世上什么事情都是这样,不断积累,量变到了质变,结果就“出来”了。鉴于此,负面的事做不得,小错误要及时纠正,正面的事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3 “洞”寓指什么?“洞”实指的是地球,具体可以理解为大地,海洋和大气层。

4 作者借这个故事告诉读者什么(主旨)?这篇科幻小说讲述了台风吹到了一座古庙,庙底露出个无底洞,于是洞里成了藏污纳垢之所,终于有一天,东西又都飞出来了的故事,告诉读者,①不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自食其果,破坏大自然,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报复。②保护生态环境,需要的是长远的眼光,不能只顾一时,不考虑将来。③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盲目冲动,要善于听取大家的意见,三思而后行④任何事情都是由量变到质变,因此,负面的事做不得,小错误要及时纠正,正面的事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5 “这可千万不能扔下去呀,说不定会受到什么可怕的惩罚的”(18段):这句话起到暗示的作用,这位老者的话在后文得到了应验。

6 “每个人都显示出一副极其渊博、无所不知的神色,镇定自若地朝洞里张望着”:用“极其渊博”“无所不知”具有讽刺的词语来揭示科学家和学者的虚伪和无知。

7这句话写出了当今社会的问题与困惑。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成为最大的公害。而治理公害确实很难。但并不能因此就回避这个问题,否则就无法保护环境。这段话实际也是提醒人们思考,如何去保护环境。不要只生产垃圾,而不去处理垃圾。这个洞不能解决问题,这里环境污染,需要政府和人们的长期努力,不然早晚有一天,人们将被自己所生产的垃圾所淹没。(45段)

8 从商人与村民的语言和行为可以看出他们想到的都是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

32、33段) 9 断了的绳子和可以吸声的特点都增加了洞的神秘性。 10 “满头大汗”写出了投机商人的急切心情。(28段)

11 村民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他们担心的事情不久就会真的出现,但商人为利益所驱使,村民就爱难道眼前利益也不再坚持(40段)

12 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工作人员,都悠闲轻松地把废物扔进洞里,没有人意识到即将到来的灾难。(42段) 13 叫声让工人觉得奇怪,你觉得奇怪吗?为什么?不奇怪。因为这是当初那个年轻人向洞内喊的话,隔了一段时间,回音传回来了,预示着抛向洞内的一切都会再倾泻到人们头上。

14 作者描写工人“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的神情和对城市“越来越美好”的赞美,有何用意?“他”代表的是我们人类。为了表现人类的麻木不仁,他们只为美化城市而沾沾自喜,意识不到“无底洞”带来的严重后果,不知破坏环境终将自食其果。 15 “小石头”象征什么?“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小石头”象征着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小小报复,说它“微不足道”是说人类对这种最初的小报复并不在意。人类只注重眼前利益,根本未考虑长期利益。

16 破坏生态环境,去追求经济利益,也许会带来表面的暂时的“繁华和美丽”,但这“繁华和美丽”背后潜伏着严重的环境危机。一旦隐患爆发,将造成更大的损失。(

48、49段) 17 结尾告诉人们,不从根本上根治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终将危机人类的生存。 16《云南的歌会》 一 重点字词

迤(yí)西 譬(pì)喻 糯(nuî)米 蹲踞(jù)忌讳(huì)酬(chïu)和铁箍(gū)熹(xī)微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譬喻:打比方。 忌讳:因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生面别开: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为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二 文学常识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三 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第一部分: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这部分主要写唱歌人,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第二部分:山路漫歌。这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这部分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鸣如此婉转动听,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这是以优美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

第三部分: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这部分场面宏伟,气势壮观。写唱歌的场面。更是盛况空前。写场面,有全局描绘,有细部刻画,宛若电影画面中的全景与特写。 四

(1)第二段中“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

“多是情歌酬和”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它内容,因此一“多”字用得准确精当,无可更易。 “种种不同方式”有总领作用,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问;互嘲互赞。

(2)第三段的人物描写结合课后练习二,比较两种人物描写在写法上的不同。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及其原因。 文中的第三段,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态度隐藏在字里行间。这段文字用一系列短句,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写面容、写牙齿、写衣饰,笔笔如在眼前,着色浓重、艳丽。

《边城》中对主人公翠翠的描写,重在描写人物的神韵气度,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为了写出人物内在的精神风貌,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意在写出人物空灵动人的精神之美。因此这段文字显得飘忽灵秀。 这两段人物描写各有千秋,文中的二小节以写实为主,工笔描绘,写出了人物的面目神态,真实自然;《边城》中对小翠的描写侧重写虚,写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空灵动人。

(3)第四段作者用很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的一路景色。路上的景色、小鸟的歌唱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呢? 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但是作者并没有直奔主题来写这些内容。首先是一种写实:云南确实有着如此美丽的风光,也有如此动人的赶马女孩,作者此时所做的只是据实而录——慢慢描绘,为读者画出了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然后再自然地写到女孩的歌唱。其次为“赶马女孩子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鲜花烂漫,山鸟齐唱,这是何等的生机活泼,而生活在其间的女孩儿日日领略,潜移默化,在性格气质上早已渐渐沾染了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第三,山鸟或悠扬或朴质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互为呼应,交织成一片动人的田园交响曲。

用环境描写作背景,渲染了诗情画意,衬托人更美。

(4)通过第五段学习场面描写。文章中的场面,一般是指情节发展过程中的某一时间和环境中,人物同人物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画面,即“一个或多个人物,在某一境界中,占若干连续的时间而有所活动”。因此,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等描写手段的集中表现。它要求通过人物的活动写出全场的气氛。它既有全场的鸟瞰也穿插有个别人或事的特写。 找出第五小节中所写的人物及人物活动,区分哪些是对全场的鸟瞰,哪些是对个别人或事的特写。

全场鸟瞰的句子有:“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的屋檐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各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特写的句子有:“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边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 17《端午的鸭蛋》 一 重点字词 门楣(mãi)苋菜(xiàn)籍贯(jí)硝药(xiāo)腌腊(yān)络子(lào)大襟(jīn)车胤(yìn)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二 文学常识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 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七种风俗,娓娓道来,精彩纷呈,显现了乡土生活的多姿多彩。

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 四

1、本文题目是“端午的鸭蛋”,可是为何要从端午的风俗写起?这样是不是离题了? 1:不离题。从文章的思路来看,作者谈“端午的风俗”也属必要。文章题目是“端午的鸭蛋”,因此,有必要先写端午的风俗,由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

2:是赘笔。因文章要保证详略得当,结构严谨。 3:自然随意。这是作者作品的风格。

2、和别处的咸鸭蛋相比,高邮咸鸭蛋有什么特点?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别处的咸鸭蛋是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高邮咸鸭蛋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最大的特点是“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3、品味语言: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我们以第

二、三段为例,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1)口语色彩浓厚:首先表现在好用短句,有时一句一段,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例如:“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其次,文中时时穿插十分朴素的“大白话”,这使文章生活气息更浓。如:“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一句“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活现了作者的那份纯朴厚道又憨倔可爱的神情。

(2)古汉语点缀更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淡雅之美。例如:“高邮咸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3)善于运用语言“造型”。作者有时只用一两个字,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和神韵。如:“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个“吱”字就写出吃咸鸭蛋时的快感和动感。 18《吆喝》

(3)

一 文学常识

萧乾,原名萧炳乾,北京人,著名记者、作家、文学翻译家。萧乾和夫人文洁若着手翻译了英国著名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文题理解:“吆喝”就是大声的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1、文章要写的是“吆喝”,开头为什么要用相当长的篇幅介绍英国诗人奥斯伯特·斯提维尔写的《北京的声与色》? 本文记录北京的“吆喝”声,其实是为了记录一种文化,一种珍贵的而随着时代发展行将消逝的文化,而作者记录这种文化,既反映了他善于发现、欣赏日常生活中的美,富有生活情趣,又隐含了对往事的追念、对民族文化的自豪之感。明确了这一点,开头部分为什么从英国诗人关于北京的文章写起就显而易见了。英国人所记录的“器乐”与吆喝所代表的“声乐”都是小贩为招徕顾客而做出的,又都是老北京的一种文化代表,用它来引出本文主要描述对象——吆喝,不仅水到渠成,而且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中国文化,连外国人都关注呀!

2、“吆喝”是一种“声乐”,但读本文,却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些声音犹如在耳畔回响。仔细品味这些“吆喝”声,归纳一下,作者是用了哪些技巧将声音文字化并起到如此效果的。 仔细分析这些“吆喝声”不难发现,作者在三个方面下了功夫: 首先,作者采用文字实录的方式来描摹“吆喝声”,完全方言化、口语化是突出的特点。例如“小玩艺儿赛活的”一句,“儿”化音是北京方言的一大特色,一个“赛”、一个“活的”都是典型的口语化、方言化词语。 其次,作者善用标点来写出“吆喝”中语气的停顿、延长、疾缓、语调等变化。 例如“馄饨喂——开锅!”一句,破折号表示语气延长,使人“听”到拉得很长的一声;“开锅”后面的感叹号则显得干脆利落,声音戛然而止。这样两个标点,就使吆喝声如在耳畔了。 另外,作者还通过旁白式的补充说明,使人体会到吆喝声的变化。 例如写乞丐的吆喝声,先交代“他几乎全部用颤音”、“挑高了嗓子喊”,然后描摹声音——“行好的——老爷——太(哎)太”,接着又交代时间的停顿“过了好一会儿”,并用括号的形式补充“好像饿得接不上气儿啦”,又用语气的变化“用低音喊”引出乞丐吆喝的后半句:“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这样的补充交代配合乞丐的乞讨声,使人真真切切地“听”在耳中,同情在心里。

4、写“吆喝”的过程中,作者不时插入“我”的心理活动,请找出这些语句,分析其作用。

①我心想,多累人啊!(对“大冷天背了一具沉甸甸的留声机和半箱唱片”及“一张片子从头笑到尾”的真切感受。)我最讨厌胜利公司那个商标了:一只狗蹲坐在大喇叭前头,支棱着耳朵在听唱片。那简直是骂人。(“恨屋及乌”,由洋人的唱片想到洋人的“胜利公司”的广告商标。“最讨厌”,可谓儿童天真直率的真实写照。) ②我心想:“怎么不先替你自己算算!”(能为别人“算灵卦”的盲人,自己的命运却如此凄惨,真叫“我”想不通——这里并非纯粹的鄙夷,而是孩童率真心理的反应。) ③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这可真是儿童富于想象力的见证了!)

综观以上语句,无不充满童真童趣。作者在写“吆喝”的同时插入这些心理感受,不仅表明文中所写的吆喝都是童年的记忆,又使得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那些随着时间逝去的吆喝声和童年的点点滴滴,是怎样一种美好的回忆啊!

5、本文写了很多吆喝声,却并不显得混乱,反而有条有理,丝毫不乱,请你找一找作者在介绍这些吆喝时遵循了怎样的思路。 时间顺序。按“从早到晚”的顺序,作者介绍了“大清早卖早点的„„然后是卖青菜和卖花的„„白天就更热闹了„„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按“一年四季”顺序,作者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种不绝于耳的吆喝声。最后,作者又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这吆喝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经过作者如此一梳理,纷纭杂乱的各种吆喝声顿时“秩序井然”,文章的思路就显得十分清晰了。

6、在作者记忆深处对老北京的吆喝饱含着怎样的感情呢?

作者在对老北京的吆喝声的介绍中饱含着深厚的喜爱和怀念,也饱含着对老北京民俗风情的美好记忆,以及对无忧童年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美好的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

7、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个马趴?这一定是夸张吗?

写实的成分较多。因为上文已有交代“我怕听那种忽高忽低的”,对卖荷叶糕的吆喝“特别害怕”。所以,当有人在背后突然发一声喊,自然很可能会“吓了个马趴”。

当然,作者在文中也有一些幽默调侃的用意。“等我站起身来,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荞麦皮耶’”一句就十分幽默风趣。

也许,当初这一声“哟”在儿童内心确实是一种惊恐,引来一阵颤栗,但事过多年后,作为成人的作者回忆起来,便只剩下有趣和怀念。

8、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介绍了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及音韵节奏等。介绍时充满了美好的怀念之情和

浓郁的情趣。

9、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相互交流,体会其中的意味。

10、文章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独到之处?

全文从两个方面人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最后,又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这吆喝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文章的思路十分清晰。

11、作者在写吆喝声时为什么掺杂进一些自己的经历?

写吆喝声以自己为鉴赏者说明吆喝在生活中的常见和重要作用,自己内心的感受说明自己对这吆喝声的在意,更能体现作者对吆喝声的回味不尽,显示了对往日生活的怀念,也增添了文章的情趣。 如对卖硬面饽饽的给予肯定赞扬“一点也不吹嘘什么”,通过吆喝体现人的质朴;写听“洋人哈哈笑”,不禁感叹“多累人啊!”写出了过去东西的简单,带有一点幽默;写盲人敲钹算卦,心想:“怎么不先替你自己算算!”有一点促狭与刻薄;写乞丐行乞“叫得多么凄厉动人”,表现了作者的同情;写“卖山里红(山楂)的靠戏剧性来吸引人,‘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有点戏谑和调侃;尤其写卖荷叶糕和卖荞麦皮的,“我”害怕,被吓了个马趴,起来了,“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荞麦皮耶’”,更是令人捧腹。 通过加入自己的这些感受,使形形色色的吆喝声更富情趣,有着更浓郁的民风民俗特色。

八下系统复习资料之文言文

21 与朱元思书 一 文学常识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本文选自《艺文类聚》,与陶弘景、丘迟被成为梁代最优秀的三位山水诗人。本文是一封书信,也是一篇写景小品文(书信体) 二

1 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的风景的总特征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 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奇”和“异”的?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 异水: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高峻(高山、寒树、负势、成峰——视觉)生机勃勃(泉水、好鸟、蝉猿—听觉) 3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叙述):恬静豁达,闲适随意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描写):热爱自然,赞颂生命力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议论):蔑视世俗、功名利禄 6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议论):厌恶官场、避世归隐

7 主旨:热爱大自然;厌恶追求名利、官场世俗;希望避世归隐

8 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深层意思的理解:这两句只要写人们在这高山、泉水和草木鸟兽的奇景中的感受。这是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这样的世界,使人意气风发,精神高尚。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那些被世俗事务缠得晕头转向的人,到这里来看一看这雄奇的景象,也会被它所吸引,可以冷静一下头脑,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暂时的休息,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

9 第三段的写景顺与从高到低,从远到近。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来描写

10 本文与《三峡》思想感情的差异:《三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本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含蓄表达了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22 五柳先生传 一 文学常识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东晋著名诗人,自号“五柳先生” 二

1 五柳先生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淡泊名利、率真自然 兴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安贫乐道

生活——环堵萧然,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隐士

2 否定词(“不”)体现了作者与世俗格格不入,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3 表达的感情:厌恶追求名利、官场世俗;希望避世归隐 4 作者以幽默的笔调,着重表现了自己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

5 文中最能突出五柳先生安于贫困,乐观豁达性格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 6“不求甚解”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7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中的“志”是什么?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回归自然 23 马说 一文学常识

1 说: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常以托物寓意的手法,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2 韩愈:字退之,人称“韩昌黎”,唐代诗人,散文家,曾与柳宗元一同倡导“古文运动”。居“唐宋八大家”之首 二

1 伯乐重要(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为论点服务——伯乐重要)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讽刺执策者“不知马”(中心句:其真不知马也) 2 比喻 千里马——人才

伯乐——发现、赏识、任用人才者

食马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统治者

3 主旨:本文托物寓意,借千里马难遇伯乐,终被埋没,揭露并有力地嘲讽鞭挞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现象,表达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寄寓了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充分利用人才的道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文中没有直接体现,问答题可答

4 一食——吃一顿 不以千里称也——用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策之——用鞭子打(不能写鞭打) 执策——鞭子 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标志,不译 鸣之:补充音节、不译

5 本文论证的中心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 最后一段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用了排比、引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把“食马者”的愚妄写得淋漓尽致,点明了全文主旨:其真不知马也 7 千里马的特点:一食或尽粟一石

8不以千里称也(B)A称赞 B称呼 C物名 9 其真不知马也(C)A知道 B识别 C懂得 24 送东阳马生序 一 文学常识

1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谥号文宪。明初著名散文家,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与刘基、高启并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2 序,一种文体。分为书序(前言后记)和赠序(文人之间以言相赠,相当于议论性散文)(本文是赠序) 二

1 借书抄录的故事(勤奋、毅力、求知欲强——遍观群书)(矛盾:嗜学—家贫)(致书之难) 请教先达的故事(获有所闻))矛盾:未尝稍降辞色、叱咄—色恭礼至)(求师之艰) 学社生活的故事(略无慕艳—中有足乐者【精神富足】)(对比:緼袍敝衣【贫苦】—衣饰 华丽【富贵】)(求学之苦) 2 作者主要的求学方式是借书抄录

3 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

4 从文中可以得到那些启示?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学习要敢于发问;学习要有主动性;学习要勤奋刻苦‘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5 “略无慕艳意”“ 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6 最后一段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7 结合文章,谈谈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这是宋濂的切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8 作者学有所成的三个原因: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

9 作者“緼袍敝衣”处在同学中间,却“略无慕艳意”“ 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作者贫寒的生活与富家子弟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它表现了作者不为饥寒生活所动摇,不为富家子弟所诱惑,潜心研究学问,终于学有所成。既说明了求学的不易,也表现了作者的意志和毅力。作者以学得只是为最大乐事,这种高洁志趣,让人敬佩,值得学习。

10 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作法可取吗?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弃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1 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求“会意”,目的是自娱。宋濂借书、抄书、求师,目的是观群书,求上进。 25 诗词曲五首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酬赠诗。“酬”的意思是以诗相答 2.“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一联是如何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的?

答:“巴山楚水”写出了被贬之地的偏远,“凄凉地”写出了作者的悲凉与无奈;“二十三年”写出了被贬时间之长,“弃置身”写出作者的愤懑。

3.“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用了两个什么典故,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1向秀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这个典故抒发自己对亡友柳宗元的怀念和自己的寂寞孤独以及对统治者迫害自己旧友的不满;○2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这个典故暗示贬谪时间的长久,抒发作者对人事全非的感慨生疏与无限怅惘。 4.请对“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的艺术手法与情感内容进行赏析。 答:

展现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此句运用比喻修辞,把自己比作“沉舟”“病树”,前面却是生机勃勃的“千帆过”、“万木春”的美好前景,知道在他之后必定有新人新气象。揭示了社会进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表明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说明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5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23年,包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应为22年】

二 《赤壁》(咏古诗)

1 杜牧:常有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抑郁情怀,怀古伤今是他的诗歌的一大主题。 2 本文借题发挥,慨叹英雄成名机遇,抒发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 3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联对历史有眼光独到的反思,告诉读者一个什么道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英雄成功靠的是机遇。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抑郁不平。

4 诗的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说起?因为这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同时,也是为了引出后文对历史事件的咏叹。

26 小石谭记 一 文学常识

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致以,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并称“韩柳”。被成为“游记之祖”,其山水游记的著名代表是“永州八记” 二

1 顺序:发现石谭——谭中景物——小潭源流——谭中气氛

2 观鱼和结束时的不同心情:观鱼和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为一乐一忧,乐其实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凉忧伤才是本文感情的主调。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排遣抑郁,但这种自然带来的环境之乐和生机之乐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凄凉忧伤的心境又流露出来。 3 本文属于散文。

4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用了白描手法。作者对小石谭的整体感受是:幽深寂静,凄凉忧伤。课文始终

贯穿一个“清”字。

5 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突出了小石谭水清、石奇、鱼活、溪水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抒发了作者被贬后的凄凉忧伤悲愤。

6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全文的作用:不仅高度概括了谭中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凄凉忧伤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7 “谭中鱼可百许头”可否改成“谭中鱼百头”?不能。尽管谭中水很清,但是鱼是在游动的,人不可能把谭中鱼数清楚,只能用“可”“许”,不能用确数。 27 岳阳楼记 一 文学常识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诗文收集于《范文正公集》。本文主要用了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二

1 (1)第1段:写作缘由——叙述 描写 抒情

(2)第2——4段:描写岳阳楼景观 ①气象万千 前人感受 迁客骚人 ②淫雨霏霏 忧谗畏讥(悲) ③春和景明 心旷神怡(喜)

(3)第5段:政治抱负(议论)【劝勉&自勉】

2 洞庭湖全景可以用“胜状”“大观”概括,特点是壮阔浩渺。

3 对“微斯人,吾谁与归”的理解:用反问句式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强烈地表达了自己要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与抱负

4 二三段在写法上的共同特点:先写景再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5 “若夫”“至若”对全文结构的作用:这些词解作“像那”“至于”,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文章结构更完整圆润。

6 作者写“悲”“喜”的目的是将这两类情感同下文的“古仁人之心”对比,引出议论,突出主旨

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作者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乐于奉献的精神。无论环境有多艰苦,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表现了他旷达的胸怀和伟大的抱负。

8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互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互文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借代&对偶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对偶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拟人&夸张

9“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和前面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分别指什么内容?“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是指迁客骚人看到不同自然景物所抒发的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是指古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最后一段主要的表达方式是什么?从中可看出作者的政治抱负是什么?怎样理解这句话

议论。作者的政治抱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含义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

11、范仲淹与欧阳修的行为模式不同,但其精神实质是一样的,请谈谈他们不同与相同之处。 范仲淹是“进亦忧,退亦忧”(或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是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其精神实质都是体现了以民为本,勤政爱民的思想。

12、写出本文保留至今的成语并解释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形容国泰民安。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悦。 29 满井游记 一 文学常识

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公安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公安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主张“独抒性灵” 二 1第一段:描写城中早春气候 2 第二段:描绘满井春色 3第三段: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情怀 三

1 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

2 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

3 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作铺垫

4 第二段层意:①交代出游日期、气候、同行者及出游路线②描写满井盎然的春色③表现作者欢快的心情 5 感情变化:①去满井前:局促(无奈郁闷)

②去满井时:脱笼之鹄(喜悦、自由)—景物描写(白描、比喻):植物、动 ③去满井后:自此始(欢愉)————物、山水土地、游人——大自然和春天

6“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的表达效果:运用比喻修辞,将初春被融雪洗过的山峦比作干净美丽的新妆倩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表现了作者对暖和明媚春光的喜爱之情

7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放在段末的作用何在?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在段末起到了收束全段、抒发郊游感受的作用,为下段表达作者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情山水之心志作铺垫。 8 课文第二段写景层次分明,作者先用“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写出满井全景。接着分四层写出各种景物的细节①写水光山色②写柳条麦苗③写游人欢欣④写鱼鸟之乐

9 “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除了自我安慰外,还蕴含着失意的酸楚和抑郁不快。(自嘲与自得) 10.请说出以下句子所用之修辞手法:

(1)鳞浪层层(比喻)(2)呷浪之鳞(借代)

11.作者写水“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绘出初春水光;写山“娟然如拭,鲜妍明媚”。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白描手法(写景时不堆砌辞藻,而是用极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形象却鲜明如画) 30 诗五首 一 饮酒

(一)

1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闹中有静(心静—不奔竞于仕宦之途)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境高远脱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闲适自得(高洁、脱俗、隐逸的意象)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在大自然中获得人生真谛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谛—闲适脱俗;高洁;闲适自如;回归自然

(二)

1写作者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自由,厌恶官场的虚饰和狡诈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为什么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4 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恬静(悠然、闲适、恬淡、欢愉)的心境

5 怎样理解“心远地自偏”这句诗?它蕴含了怎样的哲理?意思是只要内心远离尘俗,就自然会觉得所居之地偏僻幽静。蕴含的道理是,只要没有追名逐利的思想,即使居住在喧闹的地方,也会觉得幽深僻静。

6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大意: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偶尔抬头,悠闲自在地遥望到南面的庐山,心境愉悦闲适。

7 写作者面对良辰美景,神往不已悠闲自得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8 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9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中”指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就是隐居生活。“真意”指诗人从自然与人和谐的景象中所领悟到的自然意趣,它包含着大自然淡泊闲逸、自由适性、各有所归的意趣,也包含了物我合

一、人与自然融会于一体的意趣。

10诗中的“心远”一词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有何作用?

答:“心远”指的是心灵超脱尘俗,心志高远,是这首诗的“诗眼”(关键),表现了作者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后面的内容都是承此词而来。

1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诗中写到了菊花、南山、山气、夕阳、飞鸟等景物。用菊花与南山这两个意象表现作者高洁脱俗的节操以及恬淡闲适的心情,用鸟的知倦而返表现作者愿意离开尘俗,隐居田园的愿望。 12“真意”指的是什么,请从文章自然理趣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答:“真意”指的是诗人从自然与人和谐的景象中领悟到的自然意趣,它包含着大自然的淡泊闲逸、自由适性、各有所归的意趣,也包含了物我合

一、人与自然融会于一体的意趣。 13 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句与杜甫《望岳》中的“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都是借归鸟写出诗人陶醉于自然不想在尘世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中的“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璞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世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成了君子美好品德的象征。他们都是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二 行路难

(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夸张—极言酒席好话丰盛 苦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对比反衬—内心愤懑迷茫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道路艰险—仕途不顺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明对仕途的信心,委婉地道出了希望得到皇上的重用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反复咏叹仕途不顺 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勉(虽壮志难酬但雄心不泯)—豪情

(二)

1品味“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妙处:本联巧用比喻手法,用“冰塞川、

雪满山”比喻人世现实,以路途艰险比喻仕途的艰险,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作者当时无法施展抱负的苦闷抑郁状况。 2 第二联中能体现作者当时心情的动词是“停、投、四顾”,表现了作者未能实现理想的苦闷抑郁及不知前路如何的茫然。

3 说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思:总有一天,我将顺乘大风之便,冲破巨浪阻隔,高挂云帆横渡沧海,到达我理想的彼岸。

4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

5 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表现了诗人自信乐观、纵横豪迈的气概。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诗人相信,即使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乘长风,破万里浪到达理想的彼岸。

6“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用了夸张的修辞,突出了宴会的奢华,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氛围。与下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形成强烈的反差,衬托作者心中的悲苦。

7 黄河”与“太行”在诗歌中被赋予了象征意义,表现仕途上走投无路,四处为难。

8 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到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的变化。 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

1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其作品被称为“诗史”,作品特点是沉郁顿挫 2 第一段用连续动词和拟人手法写秋风抱茅,表现了作者的无奈焦灼 叙 3 第二段写群童抱茅,表现了作者的怨愤无助 4 第三段写夜雨难眠烘托了作者的凄苦 述

5最后一段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抒发了美好的社会理想,反映了作者的忧国忧民,推己及人。

(二)

1反映诗人一家贫寒起初的生活状况的语句是: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2 表达诗人美好愿望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3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比喻

4 诗人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作者以自身经历和感受叙写了安史之乱所造成的民不聊生的痛苦生活,直抒胸臆,抒发了自己大济苍生的博大胸襟和理想。

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寒早,狂风之猛(正侧面描写,炼字法—“即”)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夸张、比喻(以花喻雪,以春喻冬)—壮美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侧面描写:奇寒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过渡,景(冷)情(愁),烘托愁情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室内热闹与室外寒冷形成对比。热情送别与惆怅心情形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成对比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前四联写奇寒,后四联含蓄地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二)

1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2“雪上空留马行处”的“空”既是写景,又表现了作者因与友离别恋恋不舍而内心失落空虚的感情 3 说说“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的意思:弓箭冻硬,无法拉开;铠甲冰冷,难以穿着

4 联系全诗体会“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诗在全文的作用及它表现的复杂情感:这是文章的过渡句,将诗从歌白雪转入对百丈坚冰的环境描写,并在愁云浓重的氛围中引出送别之事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即将与友分别的难舍之情也有自己有家难回的惆怅落寞的思乡之情。

5 结合全诗说说“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忽”好在哪里?“忽”写出了塞外天气突变的情形,也传达出诗人的惊奇之情。

6 送别场面的描写是按怎样的顺序展开的?诗的末联隐含着怎样的情感?军帐饮别—辕门送别—雪中惜别。末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友人的深深依恋之意和因离别而产生的伤感惆怅之情。 7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对偶、互文 8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对偶、夸张 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

10 本诗抒发了作者因朋友返京与自己有家难回而产生的无限惆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11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画面: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12“卷”从正面“折”从侧面烘托风势之猛;“即”写出风雪来得早。

13诗中写“狐裘”“角弓”“锦衾”“铁衣”有何作用?以边疆展示身边的用品来侧面烘托气候的寒冷,同时也写出了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

14请赏析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忽如”二字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想象奇特,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无限的温暖与希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

15、分析“风掣红旗冻不翻”中“掣”的妙处。“掣”字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

16、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

1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何种艺术手法?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感? 借景抒情。表现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以及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五 己亥杂诗

(一)

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用夸张手法,日暮让人联想到离愁 吟鞭东指即天涯:“即天涯”表现了无法回京的失落惆怅 落红不是无情物:比喻,自喻为“落花”(积极) 化作春泥更护花:“花”指国家民族

(二)

1 表达作者忧郁孤独和悲壮豪迈等复杂心情的两句诗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借代

3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者以“落红”“春泥”自喻,表明自己虽辞官还乡,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4 “吟鞭东指”的“吟鞭”指鸣鞭、挥鞭

5 诗人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思为国效力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 全诗写出了哪三种心境?

离别的愁绪,回归的喜悦,积极的人生态度 《藤野先生》

1、爱国青年:讽刺。指当时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 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2、“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的含义?在结构上的作用?

这是激愤时的反语,揭露了他们荒唐的逻辑,表达了鲁迅先生极为愤慨的感情。在结构上起过渡的作用。

3、“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划线的词语反映了什么?作者的情感? 反映了中国民众麻木的精神状态,对此作者深表痛心和愤恨。

4、“我”放弃学医并离开仙台的原因是什么?

“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深深刺激了鲁迅,他认为要改变中国国民的精神,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于是萌发了弃医从文的思想。

5、“每当夜间疲倦„„深恶痛疾的文字。”含义?作用?

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思想结合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政治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6、“呜呼,无法可想!”是针对什么情况而言的?作者为什么认为“无法可想”?

“无法可想“是针对中国群众闲看枪毙犯人而言的,作者深切地认识到当时中国国民的思想愚昧、精神麻木的程度,要改变他们的精神是很不容易的。

7、如何写出“藤野先生的形象更高大了”?

正面描写藤野先生的语言、添改讲义的情形,直接表明他认真负责的精神。用“爱国青年”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无私、心胸广阔的精神品质,通过对比反衬,藤野先生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8、本文的线索?

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写了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别离,最后写离开仙台后的怀念。暗线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9、“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前后句序能否调换?

不能,添改讲义是分内事,改文法是分外事。原文是递进式表达,更能突出藤野先生工作极端认真负责。

10、“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作者为什么“不安”、“感激”?

“不安”是因为自己当时太不用功,讲义上的错误太多给先生添了那么多麻烦。“感激”是因为先生帮我认真添改讲义,给了我太多关心。

11、读下面几段话,回答问题

㈠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这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与态度?从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这帮清国留学生留着辫子,以示是大清国的臣民,而且“盘得平”“油光可鉴”,表明他们精心打扮,“扭几扭”写出他们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

㈡他的性格„„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等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我的母亲》

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

写母亲对“我”的管教,表现了母亲对“我”既严格又慈祥,即她“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写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表现了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写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表现了母亲“刚气”的一面。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上,而更多的体现在母亲平是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一生示范随“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3.品味划线词语的分寸感

㈠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

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儿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一能愿动词的双重否定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㈡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说自己“混”了20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又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20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㈢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示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4.文中写“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是否离开了中心? 没有,这从侧面体现了母亲对“我”的严格教育。 5.为什么母亲选择在夜深人静时责罚“我”?

作者母亲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促使孩子自我反省,而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这就保护了孩子的尊严。 6.作者说母亲是他的“慈母”“严父”“恩师”,具体表现在哪里?

主要从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上的训导两方面来表现。在学习方面,天刚亮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在做人方面,除写了每天早晨对我的教育外,重点写了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的重重则罚。 7.说说下列语句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质。

Ⅰ“每天天刚亮时„„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从侧面写出了母亲每天都很早醒来,持家教子,十分辛苦。作者深感母亲不容易。 Ⅱ“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一万分之一二。”

质朴的语言表现出母亲承受的痛苦之深,流露出作者心疼母亲、理解母亲的感情。 Ⅲ“但她有时候也有刚气„„侮辱。”

刚直有气节,为捍卫名节,不受一点人格的侮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崇敬。 《海燕》

1、文中的象征意象

“海燕”象征勇敢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

“狂风”、“乌云”、“雷声”象征反革命势力和黑暗的社会环境。

“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形形色色的害怕革命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怯于革命、不革命和假革命者。

2、文中多次用“高傲”形容海燕,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这里是形容其对敌人的藐视,因为它知道,狂风乌云只是在作垂死前的挣扎,他们的最终灭亡马上就要到了。

3、这篇散文诗要塑造的是海燕的感人形象,中间为什么要大段描写海鸥、海鸭、企鹅?

描写海鸥、海鸭、企鹅是为了对比烘托海燕的勇敢、执著、不畏强暴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写其它海鸟惊恐万状的丑态,通过对比反衬出海燕非凡的勇气和威猛的形态。

4、品味以下语句

21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勾勒出海燕矫健、敏捷、高傲、锐不可当的雄姿。

“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胜利的信心”渲染了海燕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气概。

“这个敏感的精灵„„遮不住的!”揭示了海燕怀着必胜信念的精神源泉。他的勇气来自与她对无产阶级革命前途的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运用拟人、反复的手法,突出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强调了革命风暴就在眼前,历史潮流不可逆转,抒写其豪迈的战斗情怀。

“这是勇敢的海燕„„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写出了革命战斗的进一步激化,大海与闪电的斗争,在斗争中显示了大海磅礴的气势和力量,沙皇反动势力必将葬身于人民革命的汪洋大海中。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说明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表现了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海鸥„„掩藏到大海深处。”“掩藏”表现了海鸥惧怕暴风雨却又要掩饰自己的恐惧。 “看吧,狂风„„摔成尘雾和碎末。”运用拟人和比喻,写出了风的猖狂气焰。

5、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文中赞美海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海燕是勇敢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作者在文中赞美的事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战士,鞭挞的是“海鸥”“海鸭”“企鹅”式的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以及以“乌云”“狂风”为代表的反革命势力,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6、描写乌云风雷等形象,对表现海燕的形象起什么作用? 反衬出海燕的战斗英姿和乐观的革命豪情。

7、将海燕放在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大海场景中写,能收到什么效果? 从正面衬托了海燕勇敢无畏的战斗形象。

这些都行吧

22

第四篇:新闻写作期末复习题纲

1. 新闻背景:

一、定义:关于新闻背景,可以从事物发展与新闻写作两个层面来理解。就事物的产生和发展而言,新闻背景是对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任何事物都不是突然出现、孤立存在的,它们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渐变过程,与外在的各种相关事物都有一定的联系。抛开这些纵向与横向的联系,很难认识和反映事物的真相。这是宏观意义上的新闻背景。狭义的新闻背景,简言之,一般消息写作中的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

二、新闻背景的任务、作用 (1)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

(2)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 (3)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的特点,显示变化程度 (4)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 (5)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 (6)用背景材料介绍新闻中的人物,满足读者的好奇心,阐释人物行为的合理性

(7)累加同类事实,开阔读者视野

2.故意失实 这类失实是指媒体或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但却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 3.直接引语 用事实说话的第四种方法:借助直接引语说话。直接引语是指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在报道中直接引用原话已经成为现代新闻写作不可或缺的手法,西方教科书把它称为“新闻写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并皮有专门的章节论述其重要性以及引用的具体技巧。直接引语有以下几个作用:第一,直接引语是新闻报道中不同身份、不同个性人物所说的话,不拘一格的引用它们,可以是报道具有现场感,富有变化和人情味有助于克服新闻写作中容易出现的单调乏味与概念化。第二,直接引语一般都有出处,即消息来源,有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第三,它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就是记者可以利用新闻报道中的人物之口,讲出自己希望说出又不便直接出面说出的话。

4.橱窗式导语 如橱窗展示样品,由典型事例构成的导语,为橱窗式导语。橱窗式导语多用于综合性新闻。其特点在于:它不是靠描写或议论,而是靠讲故事吸引读者。写作这种类型的导语,关键是注意故事的典型性、人情味及趣味性。

5.解释性消息 解释性消息也称背景新闻,它是典型的分析性新闻,也是典型的深度报道。解释性消息的特点在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重点回答“为何”。解释性消息有时也会论及事件的后果、影响,——写作中并无不可逾越的界限——但其侧重点还是在于解释新闻事件或问题产生的必然性。

6服务性消息 服务性消息的特点:从宏观来看,整个新闻传播活动后都带有服务性的特质,是一种新闻信息方面的服务。此处说的是狭义的服务性报道,其特点是“直接可用”,亦即。这种消息以提供切实可用的信息、方法、忠告为己任。 服务性消息的作用: (1) 可以从生活角度关注科技发展,为大众提供参考性消息 (2) 在经济领域指导消费、捍卫消费者利益

(3) 提供信息、方法、建议,满足大众提高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需要 服务性消息的写作: (1) 服务性内容要新鲜、适时 (2) 着力写好实用部分,增强可操作性 (3) 说明信息源的身份,增强可信性 (4) 亲切、自然

7.导语 研究导语这一概念,以下几点是不容忽视的(1)它是新闻——消息体裁所特有;(2)它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3)与任何文章的开头不同,它是结果、提要,或者高潮。

上述三点揭示了导语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由此可说,导语是消息开头用来揭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 导语的任务:

(1) 开门见山,尽快地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使人一眼便知 (2) 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 (3) 导语为全篇定音

8.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的特点:动态消息是报道“事件”的主要方式,是消息体裁的正宗。一般谈论消息,主要指动态消息而言。 (1)动态消息大多一事一报,一篇消息只写一件事 (2)动态消息更强调“客观笔法”

(3)与其他类型的报道相比,动态消息更加注重时效

动态消息的写作:

(1) 善于捕捉动态新闻的报道题材 (2) 客观记述,增强可信度 (3) 传达现场气氛,使新闻更具动感

9.新闻跳笔 所谓笔法,西方叫做叙述学,我们指的是运笔技巧,行文叙述的方法。新闻写作所使用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新闻跳笔这种笔法有两个主要特点: (1)在文体结构上它是多段体。

(2)它与一般文字作品所要求的注意上下文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起承转合等不同,它主张“跳”,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跳跃。 为什么新闻写作要用“跳笔”? (1) 吸引读者并适合读者快速阅读的习惯 (2) 便于记者快速写作并形成明快的新闻文风 (3) 加大新闻信息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如何运用新闻跳笔? (1) 短段落,多分段 (2) 断裂行文

(3) 借用电影“蒙太奇”结构 (4) 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 10.新闻语言的特征

(1)准确、简洁、鲜明、生动 (2)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 (3)新闻语言应有不同的风格 (4)“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点

11.新闻报道是否都在说话 这里的“说话”特指有目的的传递信息,通过报道表达某种意见、观点。从宏观的角度定义,是要达到某种传播目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舆论导向。 (1)传播的目的是说话 (2)选择就是在说话 (3)新闻与说话无法分家

综上所述,“事实”是客观存在,“说话”是主管意图。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形成了新闻写作的基本矛盾。“用事实说话”正是解决这对矛盾的方法。

12.简讯

一、简讯的特点、地位

简讯是压缩的产物。简讯的原型大多是一般的消息,因为当天报纸版面的限制,有时是因为新闻价值判断的差异,而被压掉了一些内容,成了简讯。为这样一个形成过程决定,简讯的基本特点就是一个“简”字。

(一)特点

(1)简讯文字简略,内容简单 (2)结构单一

(二)简讯的地位

(1)简讯是传播信息的有效手段

(2)简讯篇幅短小,可以多发稿,从总体上增加媒体的信息含量 (3)多发简讯可以活跃报纸版面

(4)简讯栏是信息集中之地,它还可以为记者提供能够再利用的新闻线索

13.非事件性消息

一、非事件性消息的特点 非事件性消息的特点是由它的题材的特殊性决定的。事件性新闻关注的是事物的最新变动,是凸显的“事件”;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者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它们与事件不同,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细的时间和空间界限,缺少具体的发生、发展过程。 二。、非事件性消息的特殊价值

(1)以消息体裁报道非事件性事物,可以进一步拓宽新闻的报道面 (2)非事件性消息有助于发挥媒体的“主体意识”

(3)一些非事件性新闻具有“读物”的性质,有欣赏价值和“抚慰”作用

(4)非事件性消息可以为媒体采制独家新闻创造条件

14.消息 消息是各种新闻体裁中用的最多、最活跃的一种体裁,在新闻报道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人们又称它为新闻报道的主角。特点:(1)简括

简要、概括的反映新闻事实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本质特点。

(2)消息更加注重用事实说话

(3)消息有特殊的结构方式。

消息的结构是倒叙,俗称倒金字塔结构。 (4)消息有自己的外在标志。即电头或“本报讯”,有人称为“消息头”。

消息体裁的优势:(1)消息适用范围广,多用消息,可以增加媒体的信息承载量。

(2)消息发稿速度快,是一种灵活迅捷的新闻体裁 (3)消息为不同的读者所接受 (4)消息的新闻冲击力更强 14.记者的修养

一、加强政治修养

(1)记者的政治修养首先表现在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2)记者的政治修养还表现在强烈的正义感

二、加强知识修养

三、加强思维修养

15.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要学好新闻写作,首先要明确一个前提:新闻写作必须以采访为基础,采访决定写作。在学习新闻写作时,我们强调采访决定写作基于: (1) 先有采访,后有写作

(2) 采访的质量直接关系写作的力量

当然,采访决定写作,同样写作也会反作用于采访。一个记者掌握了新闻写作的规律和技巧,反过来可以指导他的采访活动,有助于增强他的采访意识与提高他的写作能力。

因此,既不能重采访轻写作,也不能重写作轻采访。采访与写作是记者的基本功。二者辩证统一。 16.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一、文体特征

(1)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于情节,可以满足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

(2)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生动、更形象,它以感性的素材还原生活的原生形态,使这种问题更具感染力。 (3)通讯的文体较为自由。 (4)通讯的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5)通讯体现出作者较强的主体意识和个人风格。

(6)消息多用概括性手法叙述事实,通讯则多用详述和描写手法表现事实。

(7)与消息相比,通讯时效性较差。

二、功能区别

(1)消息以最简洁的语言、抢眼的文体结构快速传播着最重要的信息,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通讯虽然也传递信息,蛋它篇幅长,时效稍差。但是可读性强,可读性一般指具有可感受性。通讯这种载体在传播过程中更类似文学作品,即它有两条传播的信道:既像消息那样传播信息,还有一条看不到的信道---------情感的传播。

18.写作题 拟标题

对材料评析

写消息(校园新闻)

第五篇:《中国近现代史》复习题纲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

2、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

3、中国近代社会是如何一步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试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4、评述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试分析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性质、历史地位、失败原因及教训。

5、何谓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简评洋务运动。试将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思想作一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

6、何谓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试对戊戌变法运动作一评述(性质、历史地位、失败原因及教训)。试将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运动作一比较,分析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7、试述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分析其的意义、失败原因及教训。综述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中的伟大功绩。

8、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9、简述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10、试述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及意义。结合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11、简述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及其意义。

12、概述新文化运动(时间、代表人物等)。分析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意义、局限。

13、试比较新旧三民主义。试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二大”时期的纲领)的异与同。

14、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事件及其原因、教训。

15、试述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6、试述20世纪20-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出现三次“左”倾错误的倾错误的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总结其教训。

17、何谓中国革命新道路?简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新道路的成功探索的理论意义

18、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9、红军长征的意义。

20、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如何看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21、试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较,分析他们的异同。

22、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23、简述解放战争时期具有决定性意义几次重大战役。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基本经验。

上一篇:五中全会精神范文下一篇:现场活动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