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财务分析的重要性

2023-01-16

第一篇:论述财务分析的重要性

论述职场礼仪的重要性

前言:现代社会的商业活动中,企业与个人的形象将越来越对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而职业形象的塑造也将被人们所重视。而职业形象是对一个企业、一个人内在、外在信息的评价。礼仪与行为表现就是这种被评价、被接纳、被喜欢的前提条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竞争就是服务的竞争。怎样把客户服务放在首位,最大限度为客户提供规范化、人性化的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是现代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对于窗口行业的工作人员来说,如果做好服务工作,不仅需要职业技能,更需要懂得礼仪规范:热情周到的态度、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灵活、规范的事件处理能力。掌握必要的职业礼仪必定会让人在职场中更上一层楼。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可谓历史悠久,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专家孔子就认为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礼仪:礼者,敬人也,是做人的请求,是尊重对方;仪,是方式,是要把礼仪表现出来的方式,两者相辅相成,在国际活动接待中缺一不可。礼仪三要素包括:礼仪是交往艺术,交往强调互动,互动看结果;礼仪是沟通技巧,沟通强调了解;礼仪是行为标准,标准就是规范。

中国人讲礼仪是一种自我修炼,是律己行为,管住本人,独善其身;而国际礼仪讲的是交往艺术,是待人接物之道。礼仪请求人和人打交道坚持恰当间隔,间隔产生美感,恰当的间隔是对对方的尊重。国际交往中,拉开间隔假如恰当,有助于交往的顺畅;换言之,不要随意套近乎。人际交往要运用称谓,国际惯例是运用尊称,而尊称的一个根本技巧是“就高不就低”。

职场礼仪,是指人们在职业场所中应当遵照的一系列礼仪标准。学会这些礼仪标准,将使一个人的职业形象大为进步。职业形象包括内在的和外在的两种主要要素,而每一个职场人都需求树立塑造并维护自我职业形象的认识。理解、控制并恰当地应用职场礼仪有助于完善和维护职场人的职业形象,会使你在工作中左右逢源,使你的事业江河日下,做一个胜利职业人。礼仪是普通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的基础,是一个领导者治理好国家、管理好公司或企业的基础。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以礼待人,有时侯礼的作用不可估量,从某种意义上讲,礼仪比智慧和学识都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超市行业也是越来越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公司能否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独树一帜,不断发展壮大,因素固然很多,其中,良好的品牌形象无疑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的市场竞争是一种形象竞争,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因素很多,其中高素质的员工,高质量的服务,每一位员工的礼仪修养无疑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服务中,只有把优质的商品和优良的服务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客户满意的效果。

优良的服务与人的举止行为有关,与人的技能技巧有关,更与我们的礼仪修养有关。员工的礼仪修养不仅体现了一个职工自身素质的高低,而且反映了一个公司的整体水平和可信程度。

如果每一个公司人都能够做到接人待物知书达礼,着装得体,举止文明,彬彬有礼,谈吐高雅,公司就会赢得社会的信赖,理解,支持。反之,如果大家言语粗鲁,衣冠不整,举止失度,接人待物冷若冰霜或傲慢无礼,就会有损企业形象,就会失去顾客,失去市场,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人们往往从某一个职工,某一个小事情上,衡量一个企业的可信度,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礼仪能够调节人际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调节器,人们在交往时按礼仪规范去做,有助于加强人们之间互相尊重,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缓和和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一般来说,人们受到尊重、礼遇、赞同和帮助就会产生吸引心理,形成友谊关系,反之会产生敌对,抵触,反感,甚至憎恶的心理。

礼仪具有很强的凝聚情感的作用。礼仪的重要功能是对人际关系的调解。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在平静中会突然发生冲突,甚至采取极端行为。礼仪有利于促使冲突各方保持冷静,缓解已经激化的矛盾。如果人们都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就容易使人际间感情得以沟通,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种事业的发展。

职场礼仪不仅体现个人的形象,它还体现在企业形象上,一个企业重视员工的职业礼仪,那么就会使企业体现出不一样的素质水平和企业管理理念。在今天世界交流日益频繁,不仅服务行业重视职场礼仪和企业形象,许多企业都重视职场礼仪的培养,对于一些工业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已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所以提升服务和形象的竞争已经成为现代竞争更重要的筹码。职场礼仪是提高个人素质和单位形象的必要条件;是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现代竞争的附加值。职场礼仪是表现企业对客户人性化的服务和关爱的重要途径,服务和形象的竞争力是企业走向世界的国际通行证,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而服务和形象需要人来体现,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学习职场礼仪、应用职场礼仪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比如在一些售后服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感受到企业的真诚,员工面带微笑,为顾客端杯倒水,对顾客遇到的问题,他们会耐心的解答并处理好问题。这些体现的也是一些职场礼仪,他们能与顾客很好的沟通,并且在沟通的过程中传达了企业的形象、服务态度和管理理念,从而提高了企业的信誉度、服务质量、企业形象。

“不学礼,无不立”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内墙个人素质,外塑单位形象”,正是对职场礼仪作用恰到好处的评价。我们只有把所学的职场礼仪应用到实践中,它才会在职场中起到非凡的作用。所以职场礼仪将在我们的工作职场中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论述家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

从家乡变化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

小的时候,我们县的老城区还是和古代一样,有一条环绕全城的护城河,周围是护城墙,说是护城墙,其实已经住满了人,那时的护城墙,早就已经被政府改造成了四条街,东南西北各一条,和护城河遥相呼应,我们家就住在其中的东门北街。

由于门前就是河,所以小的时候和水玩的时间也就最长,从我生下来足足有十年是在水边度过我那早已不记得是什么模样的童年,虽然现在早就搬离了那里,但是每到一个地方看见河水或者湖水的时候,心里还是很欢喜,只要闻见那水的潮湿腥气味就感到很是亲切,那时的我经常同伙伴们去河的对岸玩,对岸是东关渔民们的河塘,还有点好玩的是那不知道是不是野生的芦苇荡,里面的鸟蛋是我们儿时最主要的渴望,经常趁下午家里人睡午觉的时候三三两两的约好去对岸掏鸟蛋,那时的路还都是土路,基本上回来之后每个人脚上都是泥泞一片,因为芦苇荡里淤泥还是不少的,而且还有水蛇出没。

住在河边的好处就是吃鱼不用愁,好像每天都有鱼主动送上门来一样,每天早上起来,总是先把鱼竿撑上钓一会,然后中午下班以后也要钓一会,再者就是晚上当然也要钓一会,想像一下,在炎热的夏季,在河边撑起鱼竿,一边钓鱼一边和人聊天,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现在的人生活在水泥钢筋之中,早就忘了放松一下自己,而且夏天的时候还时不时的“翻坑”,用俗话说就是鱼受不了天热,总是会从下面泛上来,而此时对我们来说就是收获的季节,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赚的盆满钵盈,个把星期不会愁没有鱼虾吃,每当傍晚的时候人们总会聚集在河岸边畅聊。

那个时候,家家自行车都很普遍,但是都好像还是在政府部门上班,就是俗话说的铁饭碗,只有很少的人是自己做生意。三十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的家乡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 还说原来我们家门前的那条河吧,原来的人们对河的开发没有什么概念,可由于县里面主打的是旅游产业,来我们县里的人开始越来越多,而且我们县的地理环境是整个老城区是被一大片湖水所包围,从卫星上看老城区更像是一个小岛,所以每个来我们县的客人都会想去划船游玩整个县城,这就给那些有船的人带来了巨大的利润,附带着餐饮业也跟着发展起来,那片凝聚着我童年记忆的芦苇荡也被开发了,到了90年代中期,县里老百姓手中的积蓄多了,一栋栋楼房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从此,“别墅”、“商品房”、“装璜”等新鲜词汇代替了傍晚家乡老百姓口中的热门话题。如今,儿时所看到的“开阔视野”早已被一座座高大的楼房所遮挡。从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小轿车,从书信到电话再到手机,从电影到电视再到电脑。从传统的农业型城市到现在的旅游型城市,造就了现在家乡巨大的变化,由此可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

由我们县这些年的变化可见,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是一个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现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全面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现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解决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通过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低成本、低代价的经济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主导型发展观的辨证扬弃,是对可持续发展观及以人为本发展观的升华与提炼,是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是解决过去因发展的粗放型所导致的发展不协调、不公平、缺乏可持续性等诸多问题的需要,也是为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了思路,为人类争取在和谐的前提下推进人类文明进程指出了道路。

希望我们县顺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希望十年过后又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第三篇:结合工作实际,论述行政复议制度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做好行政复议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写入宪法,确立了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核心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行政复议制度,是保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法律制度。行政复议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就要认真贯彻实施好行政复议法的各项规定,严格依法办事,不断提高行政复议工作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行政复议 制度 重要性

做好行政复议工作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要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做好行政复议工作是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具体实践。各级行政机关,尤其是各级政府领导必须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加强行政复议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化解行政争议、促进法治政府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一、我国推行行政复议制度的意义

1、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这是行政复议所要实现的直接目的。复议活动是一种依申请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进行审查的制度,对不合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要加以撤销和纠正。

2、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这是通过复议、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具体行政行为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我们的行政机关是人民政府的组成部分,它的一切活动都应该是为了人民,行政复议制度作为一种防止和纠正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侵权的救济制度,目的当然在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3、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行政机关是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机关。行政权是一种法定权力,是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度的法律授予行政机关行使的。行政机关必须严格依法行政。为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就必须建立对行政管理权进行监督的各种制度。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会走向腐败。行政复议制度正是这些制度中十分重要的一种。

二、行政复议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第一,行政复议是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行政方法

行政争议是行政活动实施中的一种障碍、阻塞和不畅,在一定时期内还使行政关系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这种争议解决不好,或者会影响行政效率,影响对国家事务的行政管理活动,或者会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所以必须通过建立良好的法律制度加以解决,使合法。正确的行政决定得以贯彻执行,违法、不当的行政行为得以撤销或者废止,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的损害得以恢复,从而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良好的救济。

第二,行政复议是以具体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的行政审查制度

行政复议机关对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进行行政审查,从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除了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外,按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通过行政复议制度还可以启动对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

第三,行政复议作为一种重要的行政救济方法,及时纠正行政机关的错误,既能够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使其免受不法行政的侵害,并使受到侵害的权益得到恢复,又能够维护行政活动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保障行政活动顺畅进行,提高行政效率。

第四,行政复议可以促进上下级之间的监督。行政复议机关的行政复议的权力来源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59条的规定,即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改变或者撤销所属各工作部门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下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通过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的撤销或者改变,可以促进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监督,增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促进他们依法办事,减少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违法的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

三、关于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制度作用的几点建议

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程中,做好行政复议工作,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整体进程。各级政府都应当将行政复议工作作为做好新形势下政府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第一,提高认识,扩大宣传

各级行政机关领导要始终做到“四个牢牢把握”,即:牢牢把握行政复议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制度;牢牢把握坚持“以人为本、复议为民”是行政复议制度的核心价值;牢牢把握积极受理行政复议申请、畅通行政复议渠道是解决老百姓“告状难”的重要措施;牢牢把握提高行政复议质量、努力实现“案结事了”是行政复议制度取信于民的根本目标。行政机关和新闻媒体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以及公告栏、宣传栏等各种媒体,以贴近人民群众的语言和方式,广泛宣传,引导舆论,把行政复议制度普及到千家万户,努力营造依法解决行政争议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行政复议工作的领导,全面掌握行政复议工作信息,认真履行行政复议职责,按照法定时限及时负责地签署法律文书,推动建立并完善重大行政复议案件集体讨论制度;建立健全行政复议工作责任制,并将行政复议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考核体系;加强对所属工作部门和下级政府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的监督;建立、完善重大行政复议决定备案制度;定期总结行政复议工作,对在行政复议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依法办案,树立公信力

各级行政复议机构首先要依法充分保护人民群众的行政复议申请权,疏通进口,敞开大门,积极主动地受理行政复议案件,决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把合法的行政复议申请挡在大门之外,切实解决行政复议“告状难”的问题。对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的,可以先行督促其受理,经督促仍不受理的,责令限期受理。严格依法办案,还要注重不断提高行政复议案件的办理质量,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要区分案件的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审理方式。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要运用简易程序或者书面审查的办法解决;对事实不清、争议较大的案件,可以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当面审理的方式向双方当事人调查核实;对重大复杂、社会关注的案件,可以通过公开听证的方式解决。要依法运用《实施条例》规定的各种结案方式,大力提倡依法采取和解、调解的方式结案,努力实现“案结事了”。要坚持“以人为本、复议为民”原则,从实际出发,努力把握好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与维护

公共利益、公平与效率、原则性与灵活性、合法性审查与适当性审查、实体法与程序法等五个方面的关系;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公正裁决,把案件办成“铁案”。

第四,强化监督,务求实效

要依法做好行政复议专项检查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职责权限,通过定期组织检查、抽查等方式,对所属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工作进行检查,并及时向有关方面反馈检查结果。检查工作要同推广典型经验、推广示范点结合起来;要同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起来;要同对市县政府行政复议工作状况集中调查摸底结合起来。要在检查工作中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重点研究提出推进市县政府行政复议工作的具体措施。

四、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前瞻

瞻望21世纪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需要在以下若干方面进一步完善:

1、营造行政复议制度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行政复议制度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从某种角度而言,没有良好的社会环境,行政复议制度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因此,我们需要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法治意识等方面来营造行政复议制度发展的肥沃土壤。

第一,要进一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为行政复议制度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法治环境。行政复议制度是维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一项制度,如果没有完善的民主制度为基石,人民不能有效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如果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为支撑,宪政制度、行政法律制度和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不能得到严格实施,建立完备的行政复议制度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第二,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建立法治的基础,也是建立完备的行政复议制度的基础。因此,只有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确立公民、法人独立的主体地位和利益关系,完善各项市场经济制度,才能推动行政复议制度逐步完备。

第三,要进一步培养民众的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在现代国家,公民应该有较强的权利主体意识和法治意识,这是法治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法律“治民不治

官”、“官本位”等观念,至今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普通民众、国家公务员、甚至部分领导干部。因此,要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就必须培养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公民的权利主体意识。一方面,要注意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使其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增强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观念,改变其怕当被告的心理。要通过普法、宣传、公正执法和司法等各种手段,将法治意识传播于社会各个层面,渗透于千家万户,使法律成为权利的根本保障。

2、增加行政复议的公正性

为了进一步增强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公正性,我国行政复议法有必要借鉴英美的自然公正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自然公正原则是英国的一个古老原则,是支配行政机关活动的程序法规则,而不是一个实体法规则。由于普通法不严格区分公法与私法,公法关系与私法关系往往适用同样的原则;所以,自然公正原则不仅支配行政机关和法院的活动,而且一切其他行使权力的人和团体,包括行政裁判所和某些社会团体,在其行使权力时都不得违背这一原则。

3、扩大行政复议的范围

《行政复议法》虽然在行政复议范围上有较大的突破,并首次规定了可以对部分抽象行政行为进行有条件的复议。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行政复议范围仍然较小。首先,在我国内部行政行为不得申请复议;其次,大部分抽象行政行为不得申请复议;再次,对于可以申请复议的抽象行政行为,也不得单独提起复议申请,而是必须与相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一起提起复议申请。此外,主张将内部行政行为纳入复议范围的学者也不断增多。 从西方国家的行政复议制度演变历史来看,行政复议范围都有个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我国行政复议制度也必将顺应这一历史趋势,随着我国法治建设步伐的加快而不断扩大。

4、建立和完善律师参与行政复议的制度

现代社会,由于法律、法规、规章很多,申请人法律知识一般有限,不会太熟悉行政复议的实体和程序法律问题,不善于通过行政复议制度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律师精通法律,熟悉复议程序,并享有比一般委托代理人更广泛的权利,更善于找出行政行为的违法或者不当之处。因此,法治国家的建设需要律师的积极参与,行政复议制度功能的发挥也离不

开律师的介入,这是各国的通例。我国应该尽快立法明确律师在行政复议中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律师介入行政复议的程序和方式。

参考文献

[1] 袁曙宏:《十年磨一剑──我国行政复议法正式颁布》,载于《中 国机构》1999年第9期

[2] 袁曙宏《行政复议概论》,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

[3] 应松年《行政法学新论》,方正出版社1998年出版

[4] 应松年《外国行政程序法汇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出版

[5]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7] 马怀德 《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复议范围》,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2期。

第四篇: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心得体会

承前启后,全面深化改革

----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心得体会

今天,通过对贯彻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学习,深刻认识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展开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入新时代的改革果敢抉择、指引方向。科学发展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才能更快地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今天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三点:

一、把握决定主题,深刻领会改革理论和政策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

二、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三、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

首先,把握决定主题,深刻领会改革理论和政策的过程中出新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如敢于动利益,敢于直面问题,敢于动关系等。在以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改革的目的是让多数甚至全体民众共同富裕共同享有改革成果。所以,在改革的过程中就要敢于动既得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使改革的目的深入人心,才能使百姓全力支持改革。敢于动关系就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改革司法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快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健全国家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和完善自然资源监管机制、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这次改革中,对于关系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市场将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

其次,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改革开放对于我们中国社会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它是我们中国的面貌彻底改变,人民的生活条件、医疗条件、就业条件等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我们同样也面临着一些难题,如进一步发展的难题以及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难题。这就要求我们把握时代背景,要紧紧抓住发展的内外部的机遇与挑战,继续深化改革。 最后,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一系列的部署。但不论从哪项措施看都是以民生为主。群众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和根本路线,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在整个部署中,充分突出了人的重要性。六个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其实就是六位一体的总布局,在以往的六位一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内容,那就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这说明生态环境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是发展的重中之重。一个重点: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指国家经济组织的形式,它规定了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各经济部门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来调控或影响社会经济流动的范围、内容和方式等。可见,经济体制在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国现有的经济体制制约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想使中国的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改革经济体制,使经济体制能促进经济发展。四条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是深化改革最基本的原则。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思想上应该遵循的原则,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成千上亿的变化,如果固守思想,不能紧跟时代步伐,则必将被时代所淘汰,又何谈发展?何谈改革?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才能在思想上指导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近几年来,我党我国的发展对更注重人的发展,以人为本的原则,也是在整个继续深化改革的部署中所体现的一个特点。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一直以来在发展过程中所强调的,改革是目的,发展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所以这三者的关系也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所谓三性方法: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改革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而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改革只有循序推进才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推进改革应从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着手,实现三维度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深化改革。

第五篇:历任国家领导人对法治的重要论述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1940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世界上历来的宪政,不论是英国、法国、美国还是苏联。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根本大法去承认它,这就是宪法„„

论政策

(1940年12月25日,这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对党内的指示)

„„关于政权组织。必须坚决地执行“三三制”,共产党员在政权机关中只占三分之一,吸引广大的非党人员参加政权。在苏北等处开始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地方,还可以少于三分之一。不论政府机关和民意机关,均要吸引那些不积极反共的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代表参加;必须容许不反共的国民党员参加。在民意机关中也可以容许少数右派分子参加。切忌我党包办一切。我们只破坏买办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阶级的专政,并不代之以共产党的一党专政。

„„关于劳动政策。必须改良工人的生活,才能发动工人的抗日积极性。但是切忌过左,加薪减时,均不应过多。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八小时工作制还难于普遍推行,在某些生产部门内还须允许实行十小时工作制。其他生产部门,则应随情形规定时间。劳资间在订立契约后,工人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必须使资本家有利可图。否则,工厂关门,对于抗日不利,也害了工人自己。至于乡村工人的生活和待遇的改良,更不应提得过高,否则就会引起农民的反对、工人的失业和生产的缩小„„

„„关于人民权利。应规定一切不反对抗日的地主资本家和工人农民有同等的人权、财权、选举权和言论、集会、结社、思想、信仰的自由权,政府仅仅干涉在我根据地内组织破坏和举行暴动的分子,其他则一律加以保护,不加干涉„„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1954年6月14日)

„„这个宪法草案所以得人心,是什么理由呢?我看理由之一,就是起草宪法采取了领导机关的意见和广大群众的意见相结合的方法。这个宪法草案,结合了少数领导者的意见和八千多人的意见,公布以后,还要由全国人民讨论,使中央的意见和全国人民的意见相结合。这就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领导和广大积极分子相结合的方法。过去我们采用了这个方法,今后也要如此。一切重要的立法都要采用这个方法。这次我们采用了这个方法,就得到了比较好的、比较完全的宪法草案„„

„„这个宪法草案所以得到大家拥护,大家所以说它好,就是因为有这两条:一条是正确地恰当地总结了经验,一条是正确地恰当地结合了原则性和灵活性。如果不是这样,我看大家就不会赞成,不会说它好„„

„„这个宪法草案是完全可以实行的,是必须实行的。当然,今天它还只是草案,过几个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就是正式的宪法了。今天我们就要准备实行。通过以后,全国人民每一个人都要实行,特别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带头实行,首先在座的各位要实行。不实行就是违反宪法„„

„„我们的宪法草案公布以后,将会得到全国人民的一致拥护,提高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用宪法这样一个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固定下来,使全国人民有一条清楚的轨道,使全国人民感到有一条清楚的明确的和正确的道路可走,就可以提高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它是一个过渡时期的宪法。我们现在要团结全国人民,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和应当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个宪法就是为这个目的而写的„„

邓小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13日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例如工厂法、人民公社法、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外国人投资法等等,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国家和企业、企业和企业、企业和个人等等之间的关系,也要用法律的形式来确定;它们之间的矛盾,也有不少要通过法律来解决。现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很不够,因此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的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总之,有比没有好,快搞比慢搞好。此外,我们还要大力加强对国际法的研究„„

民主和法制两手都不能削弱 (1979年6月28日)

„„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我们吃够了**的苦头。前一段时间上海发生冲击领导机关的事,那是不能允许的。这实际上是属于“四人帮”打砸抢、武斗的思想体系。 我们好多年实际上没有法,没有可遵循的东西。这次全国人大开会制定了七个法律。有的实际上部分地修改了我们的宪法,比如取消革命委员会,恢复原来的行政体制。这是建立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必要保障。没有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搞四个现代化就不行。这次会议以后,要接着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我们的民法还没有,要制定;经济方面的很多法律,比如工厂法等等,也要制定。我们的法律是太少了,成百个法律总要有的,这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现在只是开端。民主要坚持下去,法制要坚持下去。这好像两只手,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

会见瑞士友人,指出同国外交往政策要用法律形式制定

(1979年3月19日 )

„„我们政策的连续性是没有问题的。我们还要制定同国外交往的一些法律,如投资法,把政策用法律形式肯定下来了,国际上也可以放心一点„„

立法需先设立法机构 (1978年10月3日)

„„现在这个稿子很平淡,没有鼓动性,稿子应有新内容,要回答和解决一些问题。因此,稿子内容应包括实现现代化、发扬民主、贯彻按劳分配、加强工人阶级内部的团结、教育工人爱厂如家、反对派性等内容。现在关于民主问题的讨论不够,这个问题很重要,要展开讨论。民主和法制实际上是一件事情。法制确实需要建立和健全,民法、刑法要搞,但都没有搞成。没有法,他就乱搞,确实不行。现在是领导人说的话就叫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违法,这种状况不能继续下去了。除了搞刑法、民法、诉讼法以外,还要搞经济立法,如工厂法。要搞立法,总得有个立法机构才行„„

要搞一个投资法 (1979年5月1日)

„„过去我们搞补偿贸易,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现在还考虑合资经营,甚至让外国厂商在中国投资设厂。我们准备搞一个投资法。这个立法本身就表明中国的政策没有变。有关的专利法、国际贸易法、国际经济关系法,以后都要逐步搞出来。没有这些法,今后如果打官司,我们总会输,而且还有一个国际信用问题。最近,我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要讨论这些问题„„

细述民主和法制问题 (1979年3月27日 )

„„四个坚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现在该讲了。民主和法制问题,要展开讲。要讲民主与集中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讲民主,要结合分析几个非法组织的活动来讲,讲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结论是,不搞四个坚持行吗?不严肃对待社会上的坏人行吗?这样讲可能比较有力量,针对性较强。空泛的语言多了,针对性就不突出,也缺乏说服力,缺乏动员的力量……受蒙蔽的群众大多是青年人……要教育他们在处理个人的问题、个人的困难、个人的利益时,应该从大局着眼。他们的困难,国家一下子解决不了,应该给国家时间,先把经济调整好,这样才有希望。不然,国家就要延缓建设速度。要发扬民主,充分发挥人民的智慧,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只有在民主的基础上,才能克服官僚主义、长官意志。但是,没有民主基础上的高度集中,就不能做到这些。讲党的领导,强调要有统一领导,要有权威。没有党的统一领导,就没有效率。有了党的统一领导,只要这种领导是正确的,我们的调整会快,建设速度会快。不统一,一事无成。列宁非常强调集中统一,强调纪律。我们的革命战争,也是在高度集中、高度纪律下打胜的。没有党中央、国务院,能解决全国性的问题吗„„

会见英国友人时,提出我们要加强法制建设

(1979年3月21日)

„„我们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过去一个时期,确实发扬民主不够,不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因此,在一个时期内,要着重强调发扬民主这一面。这方面也会出现问题,而且已经有些问题,这是预料到的,并不奇怪。我们不能因为出现这些问题就不发扬民主。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加强法制,做广泛的教育工作。任何一个国家没有法制是不行的„„

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用法律的形式解决

1981年8月16日

„„要把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用法律形式规定下来,要从法律上解决这个问题,要有民族区域自治法。新疆稳定是大局,不稳定一切事情都办不成。不允许搞分裂,谁搞分裂处理谁„„

接受南斯拉夫记者采访,指出我国要提倡民主,加强法制

1980年11月7日

„„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同时也要加强法制。中国在历史上是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家,也是缺乏法制传统的国家。只讲民主,不讲法制不行。中国有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经历,在青年一代中,发展了无政府主义,发展了极端个人主义,所以我们在提倡社会主义民主的同时,也要加强法制„„

对民主,集中,自由,纪律进行分析

1979年10月

„„我们要民主,也要集中,要自由,也要纪律,要个人心情舒畅,也要统一意志。我们说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就是要使这两个方面都得到保证。现在的情况是,既缺民主和自由也缺集中和纪律,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更缺集中和纪律;既缺个人心情舒畅又缺统一意志,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更缺统一意志。林彪、“四人帮”毒害了一代人。对于这一代人,特别是一些青年,有个再教育的问题。各级干部,包括老干部,也有个再教育的问题。教育的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要他们尊重集中,遵守纪律,顾全大局,先公后私,并且在全国人民中逐步恢复和发扬我们曾经有过的好的道德风尚。讲话稿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要加进去。要讲加强纪律性、组织性,强调批评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现在有的从“左”的方面,也有的从右的方面,来助长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两个方面,都值得注意。要分析当前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讲问题,进行教育和再教育。批评群众中的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要讲究方式。对多数人的教育工作做好了,就要坚决打击那些专门扰乱社会秩序的极少数人,坚决制止他们的各种不法行为。对于这些人,我们不能允许他们借口保护自己的什么人权,侵犯广大人民群众和国家的利益。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对于人权问题,历来有自己的看法。我们批评“长官意志”,是说历史发展有自己的规律,经济发展有自己的规律,这些规律是客观的,而不是凭某个人或某个“长官”的意志,就可以改变和决定的„„

在五届人大第二次党内负责人会议上强调民主与法制问题 (1979年6月25日 )

我们制定法律的步伐要加快。确实要搞法制,特别是高级干部要遵守法制。以后,党委领导的作用第一条就是应该保证法律生效、有效。没有立法以前,只能按政策办事;法立了以后,坚决按法律办事。我们这次大会要认真立法,大会以后还要立一系列的法。这是很严肃的事情。国际上认为中国有个新的开端,不但指四个现代化,还有加强民主和法制。总之,我们这次会议不要纠缠过去历史上的个别事件,不要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另外一面,放松了我们集中解决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各个方面的问题,概括起来,一个是四个现代化,一个是民主和法制。要集中解决这些问题,顺利地把这次代表大会开好。

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 (1986年6月28日)

„„导致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不够。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 „„

搞法制靠得住些 (1992年南巡讲话)

„„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

江泽民

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90年3月18日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我们党长期进行人民政权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党对国家事务实施领导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符合我国国情,既能保障全体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国家政权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当然,这个制度还需要继续完善,人大的工作也需要改进和加强。特别是要根据我国的国情认真研究如何更好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更好地发挥人大作用的问题。„„

„„党要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也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渠道。各级党组织都要尊重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重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作用。党中央关于国家事务的重大决策,凡是应该由全国人大决定的事项,都要提交全国人大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地方也应如此。我们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同时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人事任免权。各级党组织推荐需经人大选举、任免的干部时,要重视人大的意见。推荐的人选确定之后,人大党组应努力做好工作,使党的决定得到实现,并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对于由人大选举、决定的政府组成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各级党委要把人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人大党组的汇报,讨论、研究人大的工作,关心人大的建设。人大党组要建立和健全向同级党委的请示报告制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人大工作中贯彻落实。„„

„„作为人民代表机关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也应该进一步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使人大更好地代表人民,并接受人民的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组成人员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反映各方面的意见,这样才能使制定的法律和作出的决定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引导不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就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就会影响社会的安定。这就需要保证民主渠道的畅通,把群众的正确意见集中起来,作为党和国家决策的依据。人民代表大会应该成为联系群众、反映民意、解决矛盾的主要民主渠道。当好人民代表,第一,要联系群众;第二,要善于把群众正确的意见带到上面来;第三,对明显不正确的意见,要敢于坚持原则,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去进行耐心解释和说服。现在全国各级人大代表有近四百万人,这是一支很重要的力量,要充分发挥他们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作用。党要加强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的工作,通过人大代表,广泛了解各方面群众的要求,倾听群众的呼声和批评。„„

„„我们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和法律,也要领导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党员遵守宪法和法律就是遵从人民的意志,服从党的领导。所有的党组织、党员尤其是负责干部的言行,都不得同宪法、法律相抵触。加强党的领导同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是一致的„„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法制,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一再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兴利除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民主的旗帜„„

„„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已经基本上有法可依。但是,我们的法律还不够完备,立法任务还很繁重。当前要抓紧制定和完善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安定和人民正常生活的法律;抓紧制定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宏观调控方面的法律,以及有关发展农业、交通、能源、教育、科技方面的法律;还要抓紧制定和修改有关惩治犯罪和促进廉政建设方面的法律。为了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对选举法、地方组织法进行必要的修改。对于法律的实施,要加强监督„„

在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七届四次会议党员 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

1991年3月 23日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了我们国家的根本性质。这是我们的国体。那么,政体呢?就是基于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它是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把它作为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重要途径。真正按照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本制度办事,对我们国家保持社会的安定和良好秩序,有效地组织各项社会主义事业,经受住各种风险,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大意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991年7月1日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必须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不能削弱和放弃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能搞西方那种议会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削弱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不能搞西方那种多党制。我们应该牢牢把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这些基本要求,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和国家长治久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地位。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制度,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工作、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要改进和完善选举制度。各级人民代表要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呼声。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体现人民利益的,应该通过法定程序和法律形式,把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要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要支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职权„„

领会和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精神,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搞得更快更好

1992年6月9日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我们将继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继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同时,我们将通过实现干部队伍“四化”等措施,增强党政机关和领导班子的活力;通过机构改革和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提高决策效率和办事效率;通过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权力下放等措施,充分调动各行各业和基层群众的积极性。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的目的,就是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取得和保持一个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

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92年 12月 16日

„„十四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除了需要加快立法进程外,当前突出的任务是要严格执法,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威。 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模范地执行宪法和法律,防止和纠正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干扰执法的现象。同时,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坚持秉公执法。要坚决清除执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 政法部门和广大干警要严格依法办事,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公正清廉,铁面无私,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要把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从党委的领导与严格执法统一起来。加强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对执法工作的监督、检查并逐步使其制度化。同时,政法部门也要建立和完善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要逐步使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经常化和制度化。 政法战线各部门都必须从大局出发,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工作中加强合作,密切配合,相互支持,依法制约,形成一个拳头,发挥强有力的人民民主专政机器的作用;绝不允许不顾大局,相互掣肘、拆台、抵消力量„„

„„要从严治警,提高政法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我们的政法队伍应该永远是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不畏艰苦、不怕牺牲、有战斗力的好队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将会出现许多新情况,以及我们过去没有处理过的新问题,政法队伍无论是政治素质还是业务素质,都需要大大提高,否则就无法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除了要大力加强教育培训外,还必须严格组织纪律。要始终注意保持政法队伍的纯洁性。要认真查处少数干警中的严重违法乱纪问题,绝不允许执法犯法、询私枉法的行为存在。要伸张正义、打击犯罪分子、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利益,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增进与群众之间的鱼水之情„„

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党员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

1993年3月13日

„„各级党委要重视人大的作用,善于把党的意志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变成国家意志,以便动员全体人民去遵守和执行。这是按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办事的问题,也是一种领导艺术。建国后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领导方式与战争年代不同,不仅要靠党的政策,而且要依靠法制。凡是关系国家和人民的大事,党要作出决定,还要形成国家的法律,党的领导与依法办事是一致的。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章明确规定,党的组织和党员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是一条极其重要的政治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要有法律作保障。法制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依托。没有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制,只有法制完备,社会和经济秩序井然,才能使经济发展快、效益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得住脚„„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加强经济立法作为第一位的任务,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本届任期内尽快出台一批重要的经济法律。国务院和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也要抓紧制定经济方面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在本世纪内,努力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初步建立起来。同时,还要对过去制定的已不适应深化改革开放的法律、法规,抓紧进行清理。立法工作要很好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同时还要大胆借鉴国外的立法成果和经验„„

在第十四届亚太法协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1995年8月17日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法制的健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呼唤着法制的完善;反过来,法制的完善,又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建设符合本国国情的完备的法制,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我国人民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法制建设,把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作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

前进中的中国与世界 1995年7月13日

„„在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人民民主,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是我国政权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在中共中央举办领导同志法制讲座上的讲话

1996年2月8日

„„坚持依法治国,保障 国家的长治久安,就是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就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化、法律化。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同时从两个方面着手:既要加强立法工作,不断地健全和完善法制;又要加强普法教育,不断地提高干部和群众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素质和自觉性。二者缺一不可,任何时候都不可偏废。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到2010年的跨世纪发展蓝图,到那时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将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世界经济的实践证明,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并且有比较完备的法制。市场经营活动的运行,市场秩序的维系,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以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法律的引导和规范。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也需要按国际惯例和国与国之间约定的规则办事。这些都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也必须按照市场的一般规则和我们的国情,健全和完善各种法制,全面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集约型经济所必需的法律体系„„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地出现,解决问题的新经验也会不断地产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法制建设也必然是一个不断地深化、加强、健全和完善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有了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经过研究和总结,就要适时地制定新的有关法律和法规。这样才能避免新问题出来了而仍然陷于用老的办法去处理问题的很不规范也很难从容行事的被动局面。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就是在立法方面,除了制定各种基本的法律和法规以外,为了保障这些法律和法规的顺利实施,还必须在积累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搞出实施各种基本法律和法规所需要的具体条例来,没有这种条例,基本法律和法规的贯彻落实就会遇到许多的困难„„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一个重要任务是要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公民自觉守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权益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依法治国的进程。实践的经验说明,法律不健全,制度上有严重漏洞,坏人就会乘机横行,好人也无法充分做好事。实践的经验也说明,有了比较健全和完善的法律和制度,如果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淡薄,思想政治素质低,再好的法律和制度也会因为得不到遵守而不起作用,甚至会形同虚设。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同时从两个方面着手,既要加强立法工作,不断地健全和完善法制;又要加强普法教育,不断地提高干部和群众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素质和自觉性。两者缺一不可,任何时候都不可偏废„„

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

1996年8月 12日

„„搞好法制教育,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普及法律常识教育,已经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党和国家决定继续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三个五年计划,这是坚持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的重要措施。抓好这项工作,对继续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深入开展反腐倡廉,维护社会稳定大有好处„„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1997年9月12日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维护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要深化改革,完善监督法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部门要实行公开办事制度。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加强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贯彻的监督,保证政令畅通。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滥用权力,严惩执法犯法、贪赃枉法„„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我们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规律,不断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它在二十一世纪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个根本政治制度,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这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民民主具有决定意义„„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加强立法和监督工作,密切人民代表同人民的联系。要把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决策同立法结合起来。逐步形成深人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建立冤案、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97年12月25日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教育等方面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实行依法治国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确定工作的重点,既立足于现实,又着眼于长远,扎扎实实地加以推进。 当前,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要继续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特别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二要保证政府机关坚持依法行政,保障公民权利,坚决制止政府机关中存在的滥用权力、违法行政的现象。三要保证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坚决纠正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有领导地加快司法改革的步伐,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司法体制。对执法中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对一些领导干部以言代法、干预司法部门独立办案的行为,对一些司法人员执法犯法、贪赃枉法的活动,要依照党纪国法严肃查处。同时,要继续建立和健全有关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严肃、公正执法。四要继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首先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在青少年中加强法制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带有长远性、根本性的工作,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在党的十五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1998年2月26日

„„坚持党的领导同坚持依法治国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党的主张,我们国家的法律,都是代表和体现人民的意愿与利益的。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项法律,把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这样就把党的领导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了。依法治国,有利于从法律上制度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落实,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在我们这样一个有十二亿人口的国家里,开创和推进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需要依照统一的法律和制度来加强领导和管理,以保证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有规范有秩序地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邓小平同志所提出和要求的“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对于保证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不懈努力„„

„„依法治国,就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通过推进依法治国,切实保障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和各项权益,保证人民对政府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支持„„

„„依法治国,要求切实加强执法监督。要加强各种形式的执法监督,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在执法监督中的作用,不断改善执法环境。要坚决维护国家的法制统一,坚决克服执法领域存在的执法犯法、贪赃枉法以及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等现象。要继续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这是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

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98年7月17日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处理好党的领导、发扬民主、依法办事的关系。党的领导是关键,发扬民主是基础,依法办事是保证,绝不能把三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以为发扬民主、强调法制就不需要党的领导,这是错误的。同时,各级党委要学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领导同志要敢于领导,善于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998年12月18日

„„世界上的民主,都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抽象的、绝对的。任何一种民主的本质、内容和形式,都是由本国的社会制度所决定的,并且都是随着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全国各族人民享有的最广大的民主,它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和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护人权„„

„„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作出的重要决策。我们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人民民主,健全国家法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领导制度和干部制度,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体制改革要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有步骤有秩序地向前推进„„

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98年 12月 23日

„„政法部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机关,必须带头反腐倡廉,必须狠抓自身建设,真正做到从严治警。这是保持政法部门良好声誉,提高政法队伍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保证„„

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0年6月28日

„„为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同时也必须在全社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应该相互结合,统一发挥作用。有了良好的道德素质,就能使人们自觉地扶正祛邪,扬善惩恶,就有利于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努力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须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落脚点。全党和全社会要共同行动,努力把上述内容和要求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国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当前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2000年11月 28日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求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而且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围绕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行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规范。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要在全社会强化信用意识,加强公民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

2001年1月 10日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两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在四川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2002年 5月 21日

„„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有自己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同时要充分发挥以德治国的重要作用。法治和德治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的工作都抓好,并使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紧密配合,才能保证社会的良好秩序,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胡锦涛

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02年12月4日)

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取得的新的重大认识,也是我们继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完成好的重大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同时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政治和法律保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把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进一步凝聚起来,意气风发、团结一致地去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落实党的十六大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工作作出的部署。

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是完成党的十六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的必然要求。

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长期抓下去,坚持不懈地抓好。

进一步增强人大监督实效

(2004 年9 月15 日,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发表

重要讲话)

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进一步密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建设,努力提高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把提高立法质量摆在突出位置

(2004 年9 月15 日,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发表

重要讲话)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要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特别是要适应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进一步突出经济立法这个重点,着眼于确立制度、规范权责、保障权益,全面推进经济法制建设。

同时,要抓紧制定和完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法律,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安定的法律,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法律。国务院和有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要抓紧制定和修改与法律相配套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出自己的贡献。要把提高立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提高立法工作水平。制定和修改法律法规,要坚持以宪法为依据,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坚持科学发展观,从法律上体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要坚持把立法同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紧密结合起来,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服务。

坚决纠正以言代法以情枉法

(2004 年9 月15 日,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发表

重要讲话)

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的目的,在于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确保行政权和司法权得到正确行使,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积极改进和加强监督工作,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行为,坚决纠正以言代法、以情枉法、以权压法的问题,维护国家法制的尊严。要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完善监督制度,增强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工作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支持和督促它们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办事,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2004 年9 月15 日,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发表

重要讲话)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依法治国,前提是有法可依,基础是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关键是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正司法。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证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党执政兴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全党同志、全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全国各族人民都要认真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在全社会的贯彻实施。

政府要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2006年8月,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讲话) 重大立法在提交全国人大审议前听取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进行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重要形式,也是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保证。大家在发言中对制定监督法提出了许多很 好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研究、吸收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制定监督法,要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大局出发,把握好重大原则问题。一是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二是人大对政府、法院、检察院进行监督,包括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是宪法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人大监督的目的,在于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确保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正确行使,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三是人大监督工作应该坚持民主集中制,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监督重点,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执法检查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的监督,进一步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各级人大常委会要依法加强对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监督。政府、法院、检察院要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水平。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模范遵守和执行法律,严格依法办事,支持人大依法开展监督工作。

开展民主监督,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一项基本职能,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监督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政治监督。切实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作用,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希望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紧紧围绕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切实搞好民主监督,使民主监督渠道更加畅通、程序更加规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促进公平正义是新时期法制建设的主旋律

2008年3月,胡锦涛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我们要始终遵循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

一、尊严、权威,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就民主而言,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须努力扩大人民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扩大人民民主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立法的公民民主参与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体现。要重视充分发扬民主、扩大公民对立法工作的有序参与。值得一提的是,在立法机关的支持和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公民积极参与民主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曾先后将物权法草案、劳动合同法草案、就业促进法草案和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全文向社会公布,广泛听取各方面尤其是基层群众的意见。劳动合同法草案收到了各方面意见19万多条,其中65%来自基层劳动者;物权法在审议过程中,全文公布草案征求意见,收到了1万多件意见,召开了上百次的座谈会,并召开了论证会,直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另外,全国人大常委会还举行最高权力机关历史上第一次立法听证会,就修改个人所得税法涉及的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问题,直接听取公众和有关方面意见,立法听证会为促进公民有序参与立法创造了重要途径。

就法制而言,要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

一、尊严、权威。“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新时期法制建设的主旋律。胡锦涛同志在“6·25”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弘扬法治精神”的要求,在十七大报告又首次将“弘扬法治精神”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首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提出了“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命题。在会见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时,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要“弘扬法治精神”。在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又一次强调要“弘扬法治精神”。可见,“弘扬法治精神”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命题。

弘扬法治精神,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全面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公民行为和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等各个方面上,全面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谐。弘扬法治精神的提出和践行,意味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落实进入了新的阶段,确立和实施11年之久的依法治国方略正在从法律制度的层面深入到法治精神的内核,从法制体系的构建升华到法治文化的培育。我们要更加致力于培养公民崇尚法治、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观,把尊崇和信仰法治的精神融入全体公民的血脉之中,融入党和政府的政策文件,融入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也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尊重权利和遵守法律为荣,以滥用权力和违反法律为耻。对于行使公权力的国家机关而言,弘扬法治精神,就是要以人为本,以法为尊,尊重和保障人权,对约束公权力的的法律要有一种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应有的敬畏之心。只有如此,法治精神才能内化为政府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政府才能真正赢得民心和树立威信。

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2011年3月28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讲话) 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党的十七大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推进依法治国进程而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认真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以事关依法行政全局的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为着力点,为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更大作用。要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有利基础上,继续通过完善立法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着力抓好促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保护资源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政府建设等方面所急需法律法规的制定或修改工作,力求体现规律要求、适应时代需要、符合人民意愿、解决实际问题。要更加注重行政执法,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加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行政监督和问责,完善监督体制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要更加注重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完善行政调解制度,提高行政调解效能,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完善信访制度。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对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基础性作用,必须把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基本实践,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各级党委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带头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

一、尊严、权威,坚持依法办事,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和执行宪法和法律。要加强对全体人民的普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特别是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加快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推进依法行政,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依法行政作为保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的重大举措,加强领导,抓好落实,深入研究解决依法行政面临的突出问题,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和良好法治环境。

上一篇:粮食烘干服务售后服务下一篇:粮食抽样调查工作小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