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家风从我做起

2022-07-09

第一篇:廉政家风从我做起

传承好家风从我做起发言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很荣幸有机会参加这次座谈会,“弘扬家风、传承家训”是落实县委县政府创建文明家庭这项活动的有力举措,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手段。下面我谈一下对“弘扬家风、传承家训”的认识:

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

我认为一个家庭良好的行为标准就是家训,一个家庭独有的风尚就是家风,良好的家风能够体现家庭成员的家教和素养,这就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遵守,好的家风能够熏陶出有教养的家庭成员,家长的言行对于孩子非常重要,这应该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从小我的父母总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引导我努力学习,使我在学习生活、为人处事方面受益匪浅。我也会将这些好的传统教给我的子女,代代相传。

好的家风是一个家族兴旺发达的法宝。

一个家族的兴旺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走向成功者所立下的家训和家风,家风与家教的形成要经历几代人的积累和沉淀,它总结了无数家庭的得失与经验,结晶为独一无二适合本家族实际的法宝,的确在养育我们的这片土地上,我们的父辈经历了太多苦难的日子,现在我们时常还可以听到他们说“旧社会”、“大锅饭”、吃不饱饭等等的话,这就渐渐形成了“勤俭持家”、不铺张浪费的家风,即使现在条件好了,这种好的家风也不能丢弃。

好的家风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古国。古有孔子提出“仁者爱人”,今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我想每个家庭都应该有适合自己的家风家训,作为家庭的一员我们责无旁贷担负起这一重任,凝聚家庭合力、助力社会新风尚的形成,用千家万户淳正的家风为“中国梦”添砖加瓦,让全社会都充满正能量。

第二篇: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浅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安化实验高中李杰才

当我看到,刚刚清扫的校园,就有我们的学生扔下垃圾,食品袋的时候;当我看到,课堂上,一些学生心不在焉,萎靡不振的时候„„我认为很有必要对我们的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要求他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古往今来,凡事业成功的人都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如范仲淹、周恩来、张海迪、福特等。

在教育实践中,我有很多成功的实例。如培养学生拾金不昧的优秀品质。今年三月末,我在回家的路上拾到人民币100元。作为政教处主管学生学生工作的老师,第二天,我就在全校学生大会上讲了,并归还了失主。此后,我校就涌现了很多拾金不昧的事迹。光四月份就有十多次;少的几元,多的100多元;更令我欣慰的是一个曾有小偷小摸现象的学生,将拾到的人民币135元和一张银行卡归还了失主。这得益于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还有,如培养学生尊敬老师与长辈的优秀品质。本学期市物价局领导来我校检查,由于几个学生的一声“老师好!”,而使我校受到表扬。我随即在大会上表扬全校学生,说尊敬老师是我们实验高中学生的长处。每天,我遇见学生,都能得到他们的问好。这一声声:“老师好!”真令我陶醉。这也得益于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那么,我们怎么实现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呢?我认为:简言之,就是注重学生的一言一行,踏实做好每一个细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关注,去落实。

第一、努力培养卫生习惯

上级领导来学校检查,卫生就是“面子”,卫生一好,就是学生的素质好;可见,卫生问题,十分重要。学校如此,班级是如此,家庭是如此,社会亦是如此,现在农村也开始实施卫生清洁工程。

因此,随手拾起一片垃圾,按时打扫教室、寝室、清洁区卫生,定期清理垃圾桶内垃圾;不乱丢乱扔,不带方便面、盒饭、麻辣或食堂食品进教室、寝室等工作;班主任及政教处人员要常抓不懈,并且还要对违纪学生要进行适当处罚。譬如本学期,自从我对乱丢乱扔者实行“卫生责任承包”以来,我们的校园清洁了许多。

第二、切实增强守纪意识

好的纪律是搞好学习的保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纪律,是学生成才的保障。

为了学生的未来,切实增强他们的守纪意识。让他们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随意使用手机,不恋爱、不偷盗、不打架等,都需要老师们花大量的精力去做。

在我当班主任期间,为了让学生养成按时进教室的良好习惯。每天早上,我比学生来得早,要求铃声一落,只要一只脚未踏进教室的,即算迟到。对于迟到了的给予适当处罚。这个办法虽然很笨拙,很烦琐,但效果却很好,我班成为了全校到校最好的班级。

有的老师由于不习惯于做这些烦琐的工作,因此,也无法找到管理好学生的钥匙。 第

三、努力养成学习习惯

一个人知识与能力要靠学习来获得。我一直认为学生,主要就是学习。作为教师,就是要让学生跟着你来,一起进入学习的情境,亦或主动学习。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抓好晨读

“一日之计在于晨”,没错,晨读要注重一个“读”字。在我当班主任期间,虽然每天晨读没有我任教的科目,但我天天指导学生晨读。对于读得不好的,进行适当处罚,读得好的则进行适当的奖励。因此,我班成为了全校晨读最好的班级之一。

2、搞好组织

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高效的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保证。而搞好课堂组织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每当我看到,有人瞌睡的时候,我总会提醒他们。对不同的人则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有旁敲侧击,有幽默的笑话,有走神的提问,有榜样的激励,也有闪光点的挖掘。因此,我到每一个班上课,从未有人瞌睡。正因为我的课堂组织搞得好,因此,每年我的教学效果也很好。

3、鼓励自学

自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能学到老师所没有教到的知识。很多人说“真正的人才,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自己学出来的。”可见,自学对于成才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把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我深知日积月累的功效。我当原高一C133班主任时,要求全班学生每天默写英语单词10个,经典课文一段,看名著十名钟。并且对于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学习的学生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一年后,他们由入学时一个很普通的班级一跃而成为全校最好的班级之一。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口头上说说,一朝一夕就能成功。根据专家的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会成为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这就需要我们具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一种坚持到底的信念,一种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一种自发的责任心,一种没有任何借口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成功,才会成为强者,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从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 从现在做起

整脏治乱注重点滴

普定县马官镇杨柳小学徐大艳

点滴小事,实在不小。在现实的生活中,曾有多少令人闻风丧胆的惨祸、多少令人谈之色变的灾难、多少令人遗憾终生的痛苦,都是由于点滴小事的处理不当造成的。

我们不必例举,但我们不能不知。上世纪“泰坦尼克号”的沉浮,给多少人留下了不可抹去的阴云,让那数以千计的人们身藏鱼腹、魂无归处。虽然后人在“泰坦尼克号”的失事后给它塑造了可爱的形象,演绎了动人的爱情,但始终难以改变那血淋淋的现实和阴森森的故事啊!你知道吗?“泰坦尼克号”的失事,事故原因是那么小——一块船板的损坏,工人们没有及时修理。但小事不小啊,小事情却造成了大问题。作为一名学生,整脏治乱,首先要从讲究个人卫生开始。早晨起床,整理好自己的床铺,穿戴整洁,刷牙漱口,洗干净小脸,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其次,要注意集体卫生。我们们学校的集体卫生,在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学校的刘校长组织护校队的同学每天清早在校大门口抓骑自行车的老师和同学,不准在进校园的小路上骑自行车(因为小路又滑又窄,怕出事故),咸少了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走进校园,操场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所有的阶梯被六年级和四

(1)班的同学用拖把拖得亮堂堂的,厕所被冲洗得一尘不染。同学们还给小树和小草浇水,让小树和小草显得生机勃勃的,给人一种清新的

感觉。教室里,桌子和板凳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图书角和卫生角也很整洁„„

另外,学校还狠抓安全教育。学校安全教育包括行为方面的安全和饮食方面的安全。这两个问题,学校都把它们同等重要地来抓,每开晨训训话的领导和老师们都在强调安全卫生问题,还制定了杨柳小学安全教育十不准,并要求学生人背下来,用它来指挥自己的行动。关于饮食卫生,更是天天讲,时时讲,刻刻讲,落实到“学生不准买零食吃,不准卖东西的人拿到校园外面卖。”这样一来,学校里买零食吃的现象咸少了,学校办成了“无毒、无烟、无害”学校,可强调这个问题的老师却成了卖东西人的仇人,但教师们并没有就此而罢休,因为他们深深知道,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了我们学生的安全,学校里真是做到了“安全教育,警钟长鸣”这一步。

同学们,爱我家园,要从爱我校园开始。可以想象,一个连自己整日生活的校园都不会爱护的人,爱我家园又从何而谈起呢?

整脏治乱,爱我校园,要从讲卫生开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第四篇:文明,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萧县永堌镇吴庄小学四年级吴娇

中国向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古今往来人们向往文明,追求文明。而作为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的礼仪文明。其实,文明礼仪是通过日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来的:下课时主动向老师问好;进老师办公室前先敲门;坐公交车时主动给老人让座;不乱扔垃圾……

文明礼仪是自身的修养,它就如同一棵小树,只要你注重它,从点点滴滴的事去表现它,它就会在你的心中扎根,成长。虽微不足道,但却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缺少的。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集中体现,但是,公共文明是建立在我们每个人的道德修养之上,所以,个人文明才是根本。鲁迅曾说过:“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举。”所以首先要完善个人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古人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习“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足。这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文明礼仪是人们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它告诉我们讲究文明礼仪的人要从身边的待人接物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然而在我们学校随时可以看到不文明现象,例如,同学们把人撞到了,也不道歉,反而还骂那位被撞倒的同学;校园隐蔽的角落,随处可见垃圾,当同学们辛辛苦苦将校园打扫干净时,一些同学马上搞“破坏”,又出现“雪花”了……种种不文明的习惯,都出现在了我们校园,为此,老师们想了很多办法,依然不管用。这次,学校举办了“文明美德伴我成长”活动,激发了我们的兴趣,我们改掉了许多坏习惯,成了一个真正的文明人。你瞧,一个男生把一个小妹妹撞到了,男生将小妹妹轻轻的扶起来,还连连道歉:到了吃饭的时候,同学们不再卡位了,而是自觉地排队;当地上出现“雪花”时,同学们会自觉地捡起来……这些,都证明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了一个真正的文明人!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路,半途之中偶遇一位老者,年轻人喊道:“喂,老头,这离张村有多远?”老者脱口而出:“五里(无礼)!”年轻人听了,真的足足走了五里的路,一直没有见到张村。年轻人停下来仔细想了想,立刻恍然大悟!没错,文明礼仪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它就像阳光一样受到欢迎,因为它所到之处都带来了光明与快乐,与之相反,则会与年轻人一样得到应有的惩罚!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自古就强调“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的美德!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要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在文明礼仪源远流长的中华大地,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小学生,更应把这属于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文明礼仪要从身边的待人接物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我们作为小学生,要养成文明礼貌、尊敬师长、爱护同学、讲清洁卫生、爱护花草等良好行为习惯,成为一个品行兼优的有用之才!成为一个真正的文明人!同学们,让文明礼仪永远留在我们的身边,让文明礼仪陪伴着我们一起成长

子曰“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与文明为伴,与礼仪同行,和天空一样透明纯洁吧!文明,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五篇:小议“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朱莎莎:小议“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80年代的清华口号初探

点评:下了功夫,动了脑子,用了心思,不错,表扬! 若将笔墨更集中于口号的传播而非口号的意义则更好。 注意文章的格式,如起句空两格等。

口号提出的社会与年代背景

1966年,那一代人在一只脚刚刚迈进青年,另一只脚还没来得及离开少年时,就遇到了“文革”风暴,在半明白半不明白时就进入了社会;还没有受到完整的教育,还没有成人,就被卷入了一个非健康社会,一个无序的环境。1976年,文革结束。但“文革”已成夹生饭,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在主观感受上,没有哪个群体,自认为是“文革”的受益者。结果,理念倒了,队伍垮了,政治愿景幻灭,代之以平庸琐屑的现实。历史的路断了,人生的路窄了。

1976年,持续十年的文革结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稍显沉寂的1977年,进行的则是一场攸关国运的改革——恢复高考。1977年5月24日,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发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讲话,暗示着被废除了10年的高考有重新开科的可能。1977年8月8日邓小平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会上邓小平指出:“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1】这就是著名的“八八”讲话。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1977年10月21号,中国各大媒介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在大学的车轮重新开始滚动的时候,那样一群积蓄了十年的初高中毕业生,在冰炭同器、是非混淆的日子里长大成人。他们人生命运的剧烈转型也恰恰处在中国社会剧烈转型的弧线上。

1978年的春季,是中国高校教育史上一个令人难忘的春天。自从1966年6月,因文革中国高校停止招生考试11年后,国家于1977年冬季首次恢复高考招收的29万大学生到了入学报到的时候,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唯一一批春季入学的大学生。

同年3月3日,1017名77级新生从祖国四面八方跨进了著名高等学府清华大学。

1978年,是一个微妙的节点。一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偶像,在人们心里崩塌了;以为可以一直走下去的道路,突然转向了:就像一个信仰被冲毁了。当时的青年人会有一种痛苦,“这种不仅仅是觉得国家发生了剧烈的震荡,也是对自己青春价值的一种否定,也是对自己所有行动的根本颠覆,这种痛苦是很深刻的。这种否定对于这一代人来说是影响很大的,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否定这一代人继续往下走的话就和国家一样走向了崩溃的边缘。”【2】 1978年的5月10日,中共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刊登,由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胡福明撰写,经杨西光等人多次修改和胡耀邦最后审定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1日,《光明时报》以特约评论员文章的形式予以公开发表,新华社全文转发。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全文,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报纸也相继转载,由此围绕着真理标准问题,展开了全国性的大讨论。

1978年12月,中央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确定了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发展方针。 随着国门的不断打开,给当时77级大学生带来了一些新的思想冲击。 口号的提出

1978年3月5日,清华大学大学化工系77级2班作为一个全新的班集体成立了。当时这个班集体共有30余名同学。这些学生大致分为四类,一部分是属于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大体是9个人,第二部分是来自于工厂的10个人,第三部分是民办中学的教师9个人,还有就是应届毕业生4个人,一共是33人。青年教师谢新佑被分配到这个新的班,担任政治辅导员工作。

对于这样一个特殊年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年,文革的草草收场使政治泡沫濒于破碎,使革命叙述面临解体,而这种叙述,曾经持续几十年。就仿佛一个巨人,怀揣着一个大抱负,负重前行,结果,撞了南墙,摔了跟头。当初运动的生力军,红卫兵—知青一代,像一群搁浅的鱼,被晾在退潮后空旷荒凉的海滩上,迷惘、困顿、消沉。当年,北岛的名诗《一切》,就表达了这种虚无的情绪:“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代中国青年从狂热盲目,转向苦闷迷茫。这不是什么青春期的忧郁,而是在社会巨变中的追问和求索,而是无从解决思想上问题的混乱。

这种混乱在学习上也有所体现,他们热衷讨论社会的一些现象,而在学习上有所松懈。77级化工系2班也是这种情况。

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滕腾也看到了77级大学生的思想上出现波动。

滕腾对当时的情况做了分析,他说:“有一部分学生,文革的影响也相当深的,这些你想想看,都是红卫兵,文化革命期间,他们是造反的,对不对?很多都是造反的,所以接受所谓真理标准讨论是要纠正他们对一些,比如说一些非常简单化的,文革期间还保修下来相当一些影响。”

1980年5月,中国青年杂志在第一栏的显要位置开辟了一个新的专栏,“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并当期发表了一篇署名为潘晓的读书来信《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文中表达出来的思想困惑引发了很多77级、78级大学生参与讨论,并在那一代大学生提出了“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个严肃的问题。这个问题体现出站在改革开放时代风头浪尖的那一代人在思想上,是从那种不正常的血红色回到了真正的代表自由的红色这一时代转变。

为了解决77级2班当时的学生思想问题,1979年,新学年开始后,政治辅导员谢新佑组织召开班会,进行讨论。班会主要围绕三个问题:第一,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它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处于何种地位,有什么特征,中国社会主义有什么特点;第二,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优越性,怎样看待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第三,社会主义的胜利会不会自然而然地得到。

在讨论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成了认识事物的钥匙。此次讨论尽力做到了不回避问题,从承认我国社会上现在存在的问题入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迷惘的青年们逐步认清,我国社会当前存在的许多毛病和问题,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造成的。并搞清了三个区别:

第一,要把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同我国目前实行的某些具体制度区别开来。比如,“吃大锅饭”,干不干一个样,并不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造成的,而是由于我们没有很好贯彻社会主义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许多具体的分配制度实际上搞的是平均主义。同样,干部职务终身制同官僚主义,并不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造成的,而是由于我国的选举制度和民主制度还不够健全。

第二,要把社会主义制度同我们党在工作中的一些错误以及某些方针、政策上的偏差区别开来。例如,长期以来政治运动太多,我们不能及时把主要精力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某些经济政策和具体规定变化太多,反复太大。这些都是由于缺乏经验和党的工作上的错误造成的,而一旦党总结了经验,纠正了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便很快显示出来。

第三,要把整个社会主义制度、整个党,同一些具体单位和某些干部的错误行为区别开来。某些干部搞特殊化,甚至违法乱纪,并不代表整个党组织,更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当然,这也反映了党和国家的某些制度和工作环节中存在问题,有待改进。

这次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教育,不仅抓住了同学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也触及到许多同学不同的思想问题。同学们对社会主义制度有了正确认识以后,坚定了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团支部把集体的政治教育和个别的思想工作结合起来,采取个别谈心、座谈会、总结会等方法,引导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总结思想收获,使大家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少同学对“红”与“专”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一九七九年九月,就在主楼四层的一个会议室,王文一同学终于提出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一口号。

“我们在精神的空白里填满了音乐的交响/我们在改革的大潮中探索着民主的理念。我们高举‘从我做起’的旗帜,我们用行动实现着‘从现在做起’的诺言。”在清华大学校友总会,清华77级祁海鹰写的清华“一九七七级世纪宣言”这样写道。 口号的意义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个口号一经提出,马上在化工系77级2班全体同学心中产生了共鸣。

“如果仅仅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对此口号稍加分析,不难看出,这是一句颇为典型的具有存在主义色彩的口号。”【3】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语言的所指并无绝对的意义,只是在相对的意义上我们才能辨认它的涵义。)

这两句口号一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整体性价值观念,一反在宏观的远大目标指导下的社会实践的范式。“从我做起”鲜明地体现了对社会及整体的无奈与失望,认为个人无法影响社会及群体,能够左右与支配的只有自己,自己能够改变和支配的只有自己。这句貌似积极但毕竟要求回归自我的口号,以及“从现在做起”也都体现出青年对当时国家刚刚结束“文化大革命”、百废待兴局面的理解与无奈。这种观点的提出也意味着当时青年个人意识的觉醒和当时青年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它像一颗炸弹,且是一颗真实的、不加任何粉饰的炸弹,将人们心底里的某些东西击毁,同时又将蛰伏在他们心底的某些东西震醒。“我体会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人,不管是生存还是创造,都是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就像太阳发光,首先是自己生存运动的必然现象,照耀万物,不过是它派生的一种客观意义而已。所以我想,只要每一个人都尽量去提高自我存在的价值,那么整个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也就成为必然了。” 【4】

但是也就是这两句颇具存在主义色彩的口号,在当时被普遍地认为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得到了各方的肯定。

“我们无需讳言我们的社会还有弊病。它并不因为一些人的忌讳,或另一些人的愤世厌生就自行消失。但是,在十年**的血与火的洗礼中,在经历了种种挫折、危难的锻造之后,我们共和国的青年一代,没有背弃时代的责任,作为他们的主流是更坚强了。他们背负民族的希望,脚踏着祖国的大地,高举起新长征的火把,又顽强地挺进了!对于人生意义的思索与寻求,将成为年轻一代在人生旅程中的新起点。”【5】

1979年12月6日(此时间与中央电视台《成长的印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十)》中的1980年3月20日有冲突,但是我个人认为是1979年12月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 “清华大学化工系七二班团支部,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关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坚定了大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同学们表示,干社会主义,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1980年1月26日,《中国青年报》发表社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中国青年》杂志1980年第五期上发表评论员文章:《一代新人的崛起——谈“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时代意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一口号,充分表达了广大青年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抒发了献身祖国的豪情壮志。 随后不久,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讲话中,高度肯定了这句口号,全国许多媒体也纷纷予以转载,由此,这句口号走出了清华校园。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一首歌唱遍了大江南北,其中几句歌词是这样的:“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投身到新长征的行列中去„„我们要把握今朝,奋发努力,奋发努力。”这首歌,就是作曲家晓河的作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对于口号的实践

对于那些经历太多磨难和失落的七七级七八级大学生来说,这句朴实无华的话,对重树生活的信心,胜过了许多华而不实的豪言壮语。

学生们的积极性被极大的激励起来,绝大多数人心里想,耽误了十年没有读书,一定要抓紧时间拼命地读,拼命的学。“由于我们这一代人饱尝过失学的遗憾,一旦重坐课堂听课,真如久旱逢甘霖的禾苗一般,如饥似渴。那时学校统计过一次每人每周学习时数,绝大部分人在70小时以上。晚上有不少同学开夜车。最初,有个通宵开放的二三百座位的大教室,在主楼三层,我们称之为“不夜城”,每晚那里都坐得满满的。”【6】

为了珍惜这宗机会,很多学生们基本上早上从宿舍起床,洗涮完以后,背着书包,书包里不仅仅是装着课本和教材,还装着饭盆。学生们是直接到食堂吃饭,吃了饭以后就直接到教室,中午也不回宿舍了,中午上食堂吃了饭以后又上教室,吃了晚饭就上图书馆,图书馆关了门以后,才回宿舍,所以当时大家说这叫做“三点一线”。

“当时不只我一个,我们班上,包括77届,都觉得这个机会太难得了,就像末班车的感觉。所以上了大学以后,大家都非常的刻苦,我也非常刻苦,每天就是三点一线,包括教室、食堂、宿舍。开始我们就是搞通宵,后来学校说不行,要限制,在晚上就把灯按时关了,好象晚上是十一点左右熄灯。这样同学就提意见了,后来学校允许西区的一个阶梯教室可以24小时开灯。”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李继定在腾讯网与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一期“高考30周年人物系列访谈”节目中这样说。

在清华大学学生提出的这个口号的启发下,1982年、1983年、1984年、1985年,各高校开展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及大学毕业生志愿到基层、到边疆、到边远山区的宣传工作。

这在某种程度上属于恢复“文化大革命”前及“文化大革命”中的做法,应当说又确实起到了促使青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国情的积极作用,因为这时的青年学生多数已不是77级、78级那些具有社会阅历的学生,而是将要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所嘲笑的那从家门到校门,再到工作单位门”的所谓“三门”干部了。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后面向基层,无意中起到了促进他们在思想意识上复归社会的积极作用。

“当时的一些青年学生开始了所谓‘小我’与‘大我’关系的深入思考,从抽象的人生思辨走向具体的人生实践,从自我天地走向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同一化,提出在社会整体中去确定自我的位置价值认识。他们开始意识到:若要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有一个‘价值交换市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互换,自我为社会的贡献和社会为自我服务的互换,以及自我的‘小我’融入社会的‘大我’之中产生的‘价值增值’。”【7】

即使到了今天那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依然激励无数清华学子以及当代青年将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联系起来,来真正的做到“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参考文献: 【1】《难忘1977——恢复高考的历史实录》——教育部考试中心编 【2】《知青经历是烙在脸上的“红字”》——肖复兴 【3】《成长的中国———当代中国青年的国家民族意识研究》——房宁 【4】《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中国青年》1980年第5期 【5】《清华文革亲历 —— 孙维藩日记》 —— 孙维藩 【6】《难忘1977——恢复高考的历史实录》一书中的《没有个人功利的追求》 (作者:林炎志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77级学生) 【7】《成长的中国———当代中国青年的国家民族意识研究》——房宁 部分资料来自清华大学校友总会

部分资料来自《扬子晚报》2007年6月11日 ——高考恢复30周年纪念专题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廉政家风从我做起】相关文章:

文明修身,从我做起04-29

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04-12

保护地球 从我做起04-16

管理从我做起04-19

上一篇:民办学校调研报告下一篇:励志英语散文诗歌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