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认识计算机范文

2022-06-16

第一篇:深入认识计算机范文

如何深入认识法治和德治的辩证关系?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将"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概括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之一。十六大通过的新修改的党章,也郑重加入了以德治国的内容,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就从理论和实践的新高度,再一次昭示全党和全社会必须充分认识以德治国的重要地位。在当前的形势下,深入认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是全面宣传、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特别是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中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点内容之一。

正确把握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相互关系,重要的是正确把握法治和德治的相互关系。自从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1月全国宣传部长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以德治国的思想以来,一些同志在思想上的疑惑,主要是在如何看待法治和德治的关系,并由此引申出如何看待德治和人治的关系等问题上面。一些观点认为法治排斥人治,而德治注重人治,因而提倡德治就会导致削弱甚至否定法治,最终会退回到人治的老路上去。对于这样一些疑惑问题,应当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力求释疑解惑。不然的话,就会妨碍真正理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一、如何正确把握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据统计,在20多年的时间内,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各部委、地方人大等制定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度已达9 000余件,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7个法律部门的主干法都已制定出台。可以说,"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正是在我国法制建设的这些成就的基础上,党的十五大庄严地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和基本目标。这一思想随后还写入了神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党的十六大再一次重申了依法治国的思想,强调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照宪法治国的思想,已深入党心、民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德建设同样也取得了重要的进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克服物质文明建设这一手比较硬、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比较软的现象方面成绩显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在全社会得到强有力地弘扬,思想道德建设成为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内容,经济社会的协调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充分反映了党在总结精神文明建设、包括道德建设的经验教训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在此基础上绘制的战略发展的总体蓝图。

然而,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相对而言,道德建设的成就仍然未尽如人意,尚未达到党和人民所期望的发展目标。正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指出的,"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执法部门也屡屡发生震惊全国的大案要案,如汕头海关重大走私案、厦门海关重大走私案等,涉案人员中有不少人是海关、公安部门的中、高级领导干部。这些人违法犯罪的一个共同原因,不是由于无法可依或不懂法、不知法,而是由于在道德上被首先打开了缺口,产生了道德防线上的"管涌",导致思想道德大堤的崩溃,最终铤而走险,以身试法。他们是明知故犯,执法犯法。前厦门海关关长杨前线在案发受审的过程中曾自述,他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确地认识到他正在走上一条违法犯罪的不归之路,但由于自己在道德防线上抵挡不住金钱美色的诱惑,最终一步步地被拉进了泥潭而不能自拔。类似的"自述",在不少违法犯罪的中、高级干部的所谓"悔过书"中,几乎都可以见到。

从这些问题中,特别是从执法人员知法犯法、执法犯法大案要案的教训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为什么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以及法治和德治的关系,为什么一定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法律和道德始终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道德作为基础,法律的威严终究会受到挑战。因此,加强法治,必须同时加强德治,没有德治的支持,法治的效用也会受到极大的削弱。

第一,德治不但不是对法治的否定和削弱,而且是对法治的进一步肯定和强有力的支持。

从一定意义上讲,法律规范也可以说是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发挥的都是行为规范的功能,但各自起作用的手段不同。法律规范主要依靠国家强力机器作后盾而发挥强制的作用,道德规范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人的良心而发挥劝导和教化的作用。由于法律规范主要是通过强制手段来发挥效用的,同时,法律的一个重大优越性,在于它可以不顾及人们对它是否赞成的主观因素,只要人们违犯法律,都可以靠强制手段来照样发挥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但由此也同时显露了法律规范的局限性,即法律一般而言主要是禁于行为的"已然",也就是对行为后果的一种惩戒,而且,任何法律都不可能没有漏洞或"盲区",正是因为这样,法律规范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不可能是万能的。要克服法律的这种局限性,必须充分发挥道德规范的作用。道德的作用主要针对行为的"将然",即靠人们的道德自律性,靠道德良心,防止越轨行为的发生。而且,道德规范的覆盖面是无所不包的,道德没有"盲区"。只要人们真心服膺道德规范,就会成为一个守德守法的合格的社会成员。一般来说,违犯法律规范,同时就意味着违反道德规范;而违反道德规范,则不一定同时违犯法律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说,法律规范可以理解为道德规范的最后防线。社会通常是把一些最基础、最重要的行为规定,用国家强力机器作后盾的法律形式加以规范化,以防止社会成员超越这道最后的防线,破坏社会的基本秩序,损害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正是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这种特殊的共性与个性兼而有之的关系,使道德成为法律的伦理基础。因而加强道德建设,同时就意味着加强法律建设,强化德治的同时就意味着强化法治。在一个正常运转的社会中,在正常的法律秩序和道德秩序相辅相成的环境下,没有道德建设加强了而法制建设反而削弱了的现象,也没有德治强化了而法治反而弱化了的现象。

第二,德治不是超越法治,而是与法治相辅相成的德治。

从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各自的特性来看,法律规范是比较确定的,具有严格的内涵,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完全可以用刚性的尺度来衡量人们是守法还是违法。因而,依法治国、法治,正是根据法律规范的确定性来治国,用法律规范严格的尺度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而道德规范则具有较宽泛的伸缩空间,人们对同一道德规范的认识程度会有层次上的差异。因此,很难像法律规范那样,由一个专业的部门(如法院)和专业人员(如法官)来对道德规范的涵义作权威性的准确定义,并用刚性的尺度来衡量人们是否遵守了道德规范。因此,以德治国,德治,更主要的是强调道德对人们的教育和感化作用,强调通过道德建设,加强社会的主流道德价值的导向,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从而使社会成员能够正确地看待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自觉地维护社会整体利益,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也包括自觉地守法,做一个守德守法的好公民。德治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在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的进程中,不会也不可能超越法治,而只会成为法治的最有效的辅佐手段,成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可以断言,如果没有德治的辅佐,没有德治作为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第三,德治不是针对法治提出的另一个新的治国方略,而是对依法治国方略在道德上的重要补充,以使人们更加重视道德的作用,更加重视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关系。

可以说,提出德治和以德治国的思想,是对法治和依法治国方略的更加深刻的理解,是治国理论的前进。从中外历史上的治国经验来看,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在百废待兴、社会秩序的整顿治理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往往首先采用的是刚性的法治手段,以求令行禁止、稳定大局,使重整社会秩序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样的时期,一般尚来不及对社会复杂的利益关系的各个方面作出细致周到的协调安排。但是,一旦社会走上了正轨,要求有大的发展和长期繁荣时,长治久安的问题便会成为社会治理的主要矛盾突出出来。德治常常正是在这样的时期受到政治家和社会大多数成员普遍关注的。只有德法并用,发挥道德和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各自的特殊优势,才能够使社会关系特别是社会的利益关系得到有效调整,为社会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已经50多年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在面对21世纪的战略机遇和严峻挑战的新形势下,社会主义中国长治久安的问题必然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面前。当前提出以德治国的思想,正是应对我国长治久安问题的一种战略思考和战略举措。因此,如果认为谈法治,谈依法治国,就必须排斥德治,排斥以德治国,这样的观点实际上是对治国方略浅层次甚至是片面的认识,是不足取的。法治、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只有包括德治和以德治国的内涵,才是成熟的、完整的和可行的。

二、如何正确看待法治、德治和人治的关系?

认为法治排斥人治,而德治注重人治的观点,实际上是简单地将历史上的德治与人治相提并论,尤其是将儒家的德治简单地等同于人治。这样的立论并不完全符合历史上的情况,甚至不完全符合儒家德治思想的情况,更不符合今天的实际。

第一,儒家的德治思想,主要是孔子和孟子的德治思想,确有轻视法治的一面,但这并不等于孔子、孟子绝对排斥法治,更不等于所有的儒家思想家都排斥法治。

孔子比较轻视法治,认为任用刑罚,只能达到"民免而无耻"的结果。但即便如此,孔子也并未完全排斥刑的作用,如他讲"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表明了他对"猛"即刑的绝非一概排斥的认可态度。孟子在讲"王霸之辩"时,既推崇"王道"、德治,也认识到了"霸道"、刑罚的作用。在儒家思想家中,荀子对法治的看法更加积极。他所持的基本上是"德主刑辅"的态度,主张"明德慎罚",强调"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荀子•富国》)荀子的"德主刑辅"思想对后世儒者的影响很大,所谓儒家的治国方略是"阳儒阴法",基本上讲的就是荀子这样的思路。汉武帝时代的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得到认可,从而使儒家的德治思想和治国方略正统化和官方化。而董仲舒的德治思想,也主要是"德主刑辅"的思想。

第二,儒家的德治理想,是把治国安邦的希望寄托在圣人贤人身上,这既是儒家的德治归结为人治的主要表现,也是儒家意欲从道德上约束帝王国君的一种道德理想的反映。

儒家德治理想的核心是圣人之治。孔子时代,儒家的圣人榜中有尧、舜、禹、文武、周公等,后世又加入孔子,并把孟子列为"亚圣"。魏晋以后,明确提出了"内圣外王"的主张,儒家圣人之治的主张更加学理化。

把天下治理的希望不是寄托在制度上,而是寄托在少数几个杰出人物身上,这确实是典型的人治模式。但是,对这样的模式,需要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分析,而不能简单地由此推导出德治必然等于人治的结论。

儒家德治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剥削阶级的专制制度。在这种专制制度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主皇帝是至高至尊、超越一切之上的,政从君出,法由君命,皇帝就是天下根本大法的象征,天下的安危祸福也由此而系于一姓王朝的总代理人身上。孔子和其他儒家思想家看到了这种制度的治理特征,也从历史王朝的兴衰更替中,看到了君主皇帝个人的道德品质对于天下兴亡的直接关系:仁君、明君治国,如文武、周公,则兴邦;暴君、昏君治国,如夏桀、商纣,则丧邦。一人以兴邦,一人以丧邦,这种历史规律折射出来的表面现象,给予儒家极大的警示。儒家提出德治方略,列出尧、舜、禹、文武、周公作为仁君、明君的楷模,列出夏桀、商纣、秦始皇作为暴君、昏君的典型,其目的确实包含着对当政者的明喻和劝戒的用意,希望当政者以仁君、明君为榜样,为政以德,厚仁亲民,率先垂范,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国理想。

说到底,儒家的德治之所以成为人治,首先是由于它赖以施行的政治制度是剥削阶级的专制制度,专制制度的基本特征就是人治,是君主皇帝的一人之治。虽然中国古代有世界史上最完备最系统的刑律体系,但皇帝是绝对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绝对不受任何一条刑律的约束。正是人治的社会政治制度,决定了为统治阶级所采纳的儒家的德治,必然归结为人治的德治。孔子和其他儒家思想家不可能超越历史发展阶段,提出民主政治的治国方略;不可能从政治制度上认识到专制制度的危害;他们在思想感情上,仍然是统治阶级的代言人。因此,他们也只能在人治的专制制度的框架内提出自己的德治方略和道德理想。儒家的德治走向人治或者归结为人治,最根本的是社会制度的原因。

第三,在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背景下,不仅儒家的德治归结为人治,就是法家的法治也必然成为人治。一般意义上会认为法治是排斥人治而注重制度性约束的,但中国古代法家的法治方略,却仍然是与人治相结合的,而且是与暴烈的人治相结合的。法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是帮助弱小的秦国变法图强,并最终由泰始皇统一中国,创立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的时期。秦始皇最欣赏的思想家是韩非,最重要的辅佐之臣是李斯,韩非和李斯均是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因而,秦始皇的治国方略正是法家的法治。可是,秦始皇施行的也是最严酷的人治,他本人是历史上最具铁腕的"暴君",秦朝因此也被后人称为"暴秦"。秦朝制定的《秦律》在当时是空前完备的,它奠定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刑律体系的基础。然而,秦始皇也是绝对凌驾于《秦律》之上的,"朕即天下",对秦始皇而言决非虚妄。秦王朝在速强之后而速灭,即所谓"二世而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没有及时地调整治国,而是一味沿用法家的严刑峻法,导致民怨沸腾,民不聊生,阶级矛盾严重激化,最后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弹指间不可一世的秦王朝灰飞烟灭。西汉之后儒家的德治思想能够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与统治阶级反思秦朝速强速灭的历史教训有紧密关联。

法家的法治思想在秦朝与人治相融合,根本的原因也是制度性的。在专制制度下,任何一种治国方略,都必然会深深地打上人治的烙印,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相对而言,法家是暴烈的人治,儒家是怀柔的人治。法家的人治由于过于残酷,从而被历史所摒弃;儒家的人治由于对统治阶级多少还有一点约束和警示作用,因而成为能够适应历史发展需要的治国方略,从而被历史所接纳。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对于儒家德治与人治的关系,就应当从历史条件出发进行实事求是地辩证分析,而不能简单地将德治与人治相提并论,也不宜对儒家的德治采取一棍子打死的彻底否定的态度。

三、如何认识古今法治和德治的根本区别?

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依法治国的性质和内涵作了精辟的阐述:"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一基本思想已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我们党和国家对依法治国方略的这些表述来看,今天所强调和施行的法治,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框架内的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中国古代法家所倡导的法治,是有法"治"而无法"制",即不是在法制社会的框架内来施行法治,不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事,不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是存在着特殊的超越法律之上的人-----君王或皇帝,存在着特殊的超越法律之上的群体------统治阶级,既有"朕即天下",也有"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样的"法治",当然要走向暴政,也当然要排斥强调获取民心的"德治"。同时,古代专制制度下的"法治",其立法和执法,更不可能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而是以维护一姓家天下的私利为基本立场的。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下的法治,其出发点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民主政治形式,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今天施行的德治,与古代儒家的德治的重大区别,不仅表现在今天的德治是与法治相辅相成、紧密结合的德治,而不是重德轻法、排斥法治的德治;不仅表现在今天的德治是在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框架内施行的德治,而不是圣人之治、从而导致人治的德治。更重要的,今天的德治如同法治一样,都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是真正厚仁亲善、政通人和的"民治"。中国古代儒家的德治,哲学理论基础是所谓的"民本"思想,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等观点,反映的正是这样的思想。但是,这种民为邦本思想的立足点,不是为人民谋利益,而是一种"治道"之术,即一种统治权术。荀子所说的"水亦载舟,水亦覆舟"的思想,代表了儒家对统治者与老百姓关系的一种基本看法。因此,建立在民本思想基础上的儒家的德治,在很大程度上是笼络民心的具体举措,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统治百姓。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将儒家的德治方略树为官方正统的治道之术,正是看中了儒家这一套学说对于维护统治的独特作用。攻心为上,是儒家德治的特点。因此,儒家德治的治道之术,也可以说是"心治",是治心之术。在剥削阶级社会中,这套学说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同时也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起到麻痹人心的作用,使人们盲目顺从统治阶级的压迫。一旦社会阶级矛盾尖锐到不可调和的时候,统治阶级就撕下假仁假义的面具,对百姓施以残酷的压迫。因此,儒家的德治在中国古代社会从来没有真正施行过。而今天的德治,不但是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而且是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人的一种具体形式,是能够真正施行的仁政。因此,今天的德治不是治道之术,不是心治,不是为了笼络民心和归顺人心,而是调整社会关系所必须的手段,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具体体现。

第二篇:计算机认识

正式名称:电子计算机简名:电脑拼音:dian zi Ji suan ji转化:我们不妨把‘大’换成‘电’,就知道把大脑转化成电脑,由于思维转化,智人把大脑与科技发展联系起来,后来就有了电脑,电脑先是打字机的进化,所以要有键盘,可是要有中间的处理,所以CPU出现了,电脑的 CPU就像人的大脑的最高命令执行者,而内存使大脑存储器,之后人们又想到必须有电源,要把信息显示出来,就要有显示屏,而连接显示屏和CPU也要个工具,所以接着就出现了显卡,但是CPU和内存等要有地方放,所以又有了主板,因为电脑之中要有直接存放的地方,所以要有物理内存,之后主板上又有了硬盘,因为电脑有些信息要有声音,所以又有了声卡。随着电脑的越来越多,必须把信息连接起来,所以有了网卡。因为CPU,主板等等东西太多,所以就要个装箱

一、“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应用软件中电脑行业的管理软件,IT电脑行业的发展必备利器,电脑行业的erp软件 。

二、“硬件部分”包括:机箱(电源、硬盘、内存、主板、cpu、光驱、声卡、网卡、显卡)显示器、键盘、鼠标。(另可配有音箱等。)电子计算机是一种根据一系列指令来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机器。所相关的技术研究叫计算机科学,由数据为核心的研究称信息技术。计算机种类繁多。实际来看,计算机总体上是处理信息的工具。根据图灵机理论,一部具有最基本功能的计算机应当能够完成任何其它计算机能做的事情。因此,只要不考虑时间和存储因素,从个人数码助理(PDA)到超级计算机都应该可以完成同样的作业。即是说,即使是设计完全相同的计算机,只要经过相应改装,就应该可以被用于从公司薪金管理到无人驾驶飞船操控在内的各种任务。由于科技的飞速进步,下一代计算机总是在性能上能够显著地超过其前一代,这一现象有时被称作 “摩尔定律”。计算机在组成上形式不一。早期计算机的体积足有一间房屋大小,而今天某些嵌入式计算机可能比一副扑克牌还小。当然,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大量体积庞大的巨型计算机为特别的科学计算或面向大型组织的事务处理需求服务。比较小的,为个人应用而设计的计算机称为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我们今天在日常使用“计算机”一词时通常也是指此。不过,现在计算机最为普遍的应用形式却是嵌入式的。嵌入式计算机通常相对简单,体积小,并被用来控制其它设备—无论是飞机,工业机器人还是数码相机。上述对于电子计算机的定义包括了许多能计算或是只有有限功能的特定用途的设备。然而当说到现代的电子计算机,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只要给予正确的指示,任何一台电子计算机都可以模拟其他任何计算机的行为(只受限于电子计算机本身的存储容量和执行的速度)。据此,现代电子计算机相对于早期的电子计算机也被称为通用型电子计算机

第三篇:认识计算机

第三课

认识计算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学生知道什么是计算机软件,了解计算机软件的作用。

3、学生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4、通过介绍国产软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设备的作用。

2、学生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教学准备:计算机及相关软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我们知道计算机又叫信息处理机,因为它处理信息的能力很强。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高性能的机器它究竟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呢?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先请同学们自己看书,边看书边思考: ①计算机是由哪两部分组成? ②计算机硬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③计算机软件有哪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指名学生回答问题①,教师补充说明并注意纠正。

学生答后,追问: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

教师说明:硬件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部件,像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软件是用来指挥计算机工作的命令语言,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离开了软件,计算机就不能正常工作。若计算机只有硬件,就好比人有身体,却没有知识和思想,还不能为人们做事,要让它“活”起来,还要让它掌握“知识”、形成“思想”——这就是软件。

4、指名学生回答问题②,你有几种分法?怎样分?

从外观上看,计算机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器和音箱等部件所组成。

从功能上看,计算机的硬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

5、指名学生回答问题③。

学生答后,教师简介常用的操作系统:DOS、Windows系列、Linux等的特点;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以及他们的作用。

6、 学们现在我们最常用的软件大都是外国人开发的,像操作系统Windows、办公软件Office、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等等,他们把这些软件的价格卖得很高,但由于中国人还没有开发出同等优秀的软件,还是只能高价买进。但是有志气的中国人已经不甘落后,也开发出了一些优秀的国产软件,如WPS、KV3000、超级解霸等,但数量还很少,还有很多优秀的软件等待着同学们学好知识去开发。

三、学生模仿硬件作“自我介绍”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计算机的硬件是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四大部分组成的,它们协调工作,各显神通。它们究竟有何神通,你认为谁最重要呢?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

一、计算机的硬件”这部分内容。然后同学们,你就是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这四部分中的一个,这样同学们就分成了四组,你要向其他同学说明自己的作用以及重要性,让其他同学觉得计算机少了你还真不行。至于角色的分配,等同学们读书后自己选择。

同学们先完整地读一下整段内容,再选择其中一个认真仔细地读,为你的发言作好充分准备,来说服其他同学,你还可以拉你的同伙来帮助你说服他们。

四、学习计算机信息处理的过程

阅读课文内容,谁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什么问题?把你的收获告诉你的同桌。 板书设计: 认识计算机

一、 计算机的特点

1、 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

2、 存储容量大;

3、 有逻辑判断能力;

4、 计算机内部的操作运算,都是自动控制进行的。

二、 计算机各设备的名称及作用

1、 计算机的输入设备;

2、 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3、 计算机的心脏;

4、 计算机的仓库;

5、 计算机的其他设备。

课后附记:学生对计算机的软件的认识还有点模糊,有待于继续渗透。

第四篇:计算机专业认识

——新闻报道篇

主持人:各位观众朋友,欢迎收看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新闻播报。今天我报新闻工作者采访了西南科技大学著名的计算机专家——Mr.Computer.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现场实况。

记者:您好!Mr.Computer.我是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新生。我希望能对你进行一次采访,请问可以吗?

Mr.Computer:OK!当然没问题。

记者:请问您当初是如何选择计算机专业的?

Mr.Computer:回想起当初为了选一个好的专业,我差点跑断了腿,到处拜访老师,请教他们什么专业好,什么专业不好,却没有一个能给我一个明确的答案。说实话,我的高考分数确实不好选择专业。最后,我一咬牙,果断填报了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

记者:你在学习计算机前对计算机是著名看待的呢?

Mr.Computer:以前的我对计算机没有想过要深入地去了解,对计算机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游戏、电影等方面,甚至认为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计算机专业只是一种单纯的技术专业。然而在选择了这个专业之后,我便不得不去了解,因为不出意外的话,它将陪我走过很长一段路。有句话说的好: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我已经选择了,就不能后悔。

记者:那么您怎么看待计算机的发展?

Mr.Computer: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电脑,已历经了60多个春华秋实,从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宣告研制成功,一直到现在的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计算机的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如今的计算机能力之强大已经是众所周知了。这也表明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是无比迅速的。

记者:的确,计算机已经完全与这个时代融合,无法分离了。现在,在您的心中,计算机是一门怎样的科学呢?

Mr.Computer:计算机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工科或理科)。计算机学科本身有着众多研究领域和分支,比如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计算机控制等。计算机与传统学科融合产生了许多新学科,如计算数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微电子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生物信息学、教育技术学等。并且,前面有说到,当今科技的发展是无比迅速的,计算机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所以,计算机是一门不断更新的科学,它需要我们不停地学习,不断地更新我们的知识库,这是一门很有挑战性,很有趣的科学。

记者: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IT行业了。您认为IT行业的发展需要的是什么? Mr.Computer: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信息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其快速发展的关键是有一大批从事IT技术创新的人才。一定数量、结构和质量的IT人才队伍是IT产业发展的支撑,一个国家的IT人力资源储备、IT人才培养及使用状况决定着该国IT产业发展的水平和潜力。所以也可以说,IT产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高水平的IT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走向IT产业大国和强国的前提条件。美国、印度和爱尔兰的信息产业发展就是最好的例证。

对计算机相关行业来说,人才大概可以分三种,或者也可以说是三个层次:

1.应用型人才,也就是编写代码的人,按照软件设计师分配下来的工作,完成某个具体功能。

2.工程型人才项目领导人,知道怎么利用各种前沿技术做出软件/系统/应用,设计整个软件应用的架构。

3.研发型人才, 他们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研究开发行业前沿技术。

记者:IT业由于技术更新换代非常的快,因而行业变化可为职场人带来很多新的发展机遇,而市场竞争激烈,也不断地为业内人士创造新的发展空间。请您谈谈计算机专业的就业情况吧。

Mr.Computer: 3G、芯片、互联网、游戏等已成为近年IT职场上的关键词,蕴藏着大量的职场机会。此外,新的商业模式也会引发新的工作岗位产生,但由于人才短缺,这些岗位也成为高薪聚集地。目前,游戏技术人员、支付平台产品策划、邮箱产品运营人员、即时通讯产品高级技术人员、无线业务媒介策划人员等新兴职位的薪情均十分红火。以游戏技术人员为例,目前游戏产业人才缺口高达60万,一名游戏公司市场经理的年薪已达到26万,而一名优秀的游戏设计师的年薪在30万元左右。

我想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担忧,计算机专业在毕业后的就业是否成问题?但,如今是信息时代,时代不能缺少任何一个计算机人才,能否找到工作的关键不是看计算机专业本身,而是看我们自己能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计算机人才。不光是计算机,其他专业也是一样。不会有哪一家企业会放弃一个让自己公司强大的机会。甚至可以说,日后自己创业也不是不可能。所以,能否成功就业,是看自己的努力程度。

记者:先生说得是,只要是人才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非常感谢Mr.Computer能接受我的采访,也很感谢先生对我的教导。我一定会认真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现在让我们回到演播室。

主持人:嗯,好的,感谢Mr.Computer,感谢我们的记者。相信我们的观众朋友们也都受益匪浅。今天的报道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观众的收看。再见!

第五篇:认识计算机教学反思

《认识计算机》反思

《认识计算机》一课是四年级学生学习电脑的入门课。在这之前,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显示器,什么叫主机……可以说这一节课的能否上好关系到以后学生对电脑是否感兴趣,是否愿意学。所以说,怎样把这节课上好,我费了很多心思。

我想四年级的孩子一定愿意猜谜语,要通过一个谜语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我给同学们讲了这样一个谜语: 没有脑袋会思考; 缤纷世界全知晓;万事一点便明了; 少了电源就睡觉。

引发了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在新授当中,我做了多媒体教学课件,介绍了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音箱、打印机这些电脑主要组成部位的作用和特点。让学生听完自己总结。在课件当中,我采用图像、声音相结合的方式。总结时,学生们都争先恐后,说得非常好。 学生总结完以后,我做小结。然后告诉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电脑家族当中的主要成员了,现在我们可以帮助乐乐小朋友了。这一部分还是在课件中完成,在回答谜底是,采取抢答的方式。通过抢答,看看谁是最乐于助人的小朋友。这样一来,不仅巩固了刚学过的知识,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 之后介绍了如何正确的开关机,不正确的方式会带来哪些问题,以及鼠标的初步认识。

最后,我问同学们,我们能用这台电脑干什么。让大家进行小组计论。这是结合实际生活,锻炼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这节结束了。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开阔了眼界,锻炼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这节课充分考虑到了一年级学生的认识特点,在教学设计上力求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创设的情境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引导,体现了新课改思想。

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完以后总结,教师小结时,可以让学生看看身边的计算机每个组成部分都是什么样的。在课件中,介绍的不全,如键盘有白色的,还有彩色的;主机箱,显示器等的作用,这些教师在小结时,应该加以补充。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避免出现这些情况,把课改的精神吃透,贯彻到教学当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上一篇:三好一满意指标范文下一篇:沙湖污水处理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