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老师我的教学经历

2023-03-10

第一篇:体育老师我的教学经历

我的体育老师作文400字

她长着一头乌黑光亮的长发,一对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像两颗黑珍珠,闪闪发光,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条黑框眼镜,说起话来时的声音柔柔细细,很甜美。这就是我们班的体育老师——张老师。

记得有一次,我跑步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脚上擦破了一块皮,很疼。我坐在地上面目狰狞,差点连眼泪都流出来了,张老师看见了,轻轻地摸着我的伤口,亲切地问:“怎么样,疼不疼?”我咬着牙点了点头。张老师立即慢慢地把我扶起来,又叫了几个同学一起扶着我走,她一边走还一边关切地说:“没事的,慢一点走,不着急。”

张老师和同学们把我扶到了办公室里,她从抽屉里拿出了棉球和消毒药水,用棉球沾上了消毒药水,轻轻地擦在我的伤口上,我疼痛难忍,用手用力地抓住衣角,疼得头上冒出了汗珠,心想:张老师你轻一点,我好疼啊。张老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说:“疼不疼啊,来,我帮你吹一吹。”说完,张老师用嘴轻轻地吹着我的腿,我感觉清凉清凉的,好多了,看着张老师认真小心的样子,我感动极了,豆大的泪珠从我的眼睛里滚落了出来。

涂好药水。张老师又慢慢地把我扶回了教室,让我坐在椅子上,好好地休息,还再三叮嘱我:“你坐在椅子上好好休息,不要乱跑,要不然你的腿还会疼的哦。”

这就是我们和蔼可亲,善解人意,温柔善良的张老师,我们全班都很喜欢她。

第二篇:我最不认可的一位老师的教学经历

作为一个学生,老师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是我们的良师,更是我们的益友。不同的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受教体验,更是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

已是大学生的我们似乎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已没有儿时那么密切,我们曾经每日要见的“班主任”,现在很少见到,并且跟任课老师的交流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印象中小学、中学的老师对我们更加的认真负责一些,也可能是那时候还小,不懂事的原因,他们会不厌其烦的教导我们学习、生活上的各种事情,教育我们做人做事。步入大学的这两年时光里,总感觉老师对我们充满着“不在乎”,但换个思维想想,我们已是成年人,已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和认知能力,如果再事事管着我们,那么我们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呢?

要说起来我最不认可的一位老师的教学经历,应该也是在大学中遇到的。权威性很大,上课不需要点名,班里的同学也能到齐,上课铃声一响准时站在教室里。先来说说上课流程,上课开始,让我们同学按学号起来读课本,一段一段的读,这可能是为了锻炼我们的普通话或者站起来说话的能力,但我认为很幼稚,而且很浪费时间,因为他的课同学们基本能做到认真看课本。接着让同学们自主分小组,讨论重点,接着派代表上去汇报,一开始同学们还挺认真,后来便敷衍起来,有的甚至会偷偷的开小差趁着混乱聊天,接着老师画重点,说一个题目,然后照着课本一行一行的画起来,完全没有他自己的见解。课讲得快了就让自己看课本,讲得慢了就加快步伐、追赶进度,一节课讲好多,很快就把课本画干净了,考试题目也是给出题目背过就能打高分,能让同学自己发挥见解的题目很少。

那门课程结束了,我们都感觉很轻松,因为在那堂课里我们不仅学不到什么东西还感觉有很大“压力”。相反,其他老师的课我们都比较喜欢,一是可以学到知识,二是不会认为很枯燥,开阔了眼界,而且课堂生动活泼,而不是盼望着早点下课。其实,转变一下教学方式会更好,而不是一味的应付课堂,制作一些比较易懂的资料文件,或者延伸一下课外知识,那样我们肯定比一味的画课本更喜欢那门课程了。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第三篇:我的老师教学反思

篇一:《我的老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围绕中心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2、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树立尊师爱生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传神、细腻的描写方法和质朴的语言

设计思路

这篇教材感情真挚,语言朴素,应加强朗读指导,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很多。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 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板书课文标题)

二、介绍作者、解题。(用课件打出)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 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三、教学点拨

(一)、整体感知

学生看电视散文《我的老师》及魏巍的介绍

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二)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明确:本文记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和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3.口头复迟“睡梦中找老师”的故事。

要求:说清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讨论: 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 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归纳: 明确:二者不可割裂开来,蔡老师令“我”难忘,是因为蔡老师温柔慈爱、循循善诱、酷爱学生;正是蔡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才使得“我”(我们)铭记在心,难以忘怀。

5.提问:同学们刚才找出了表达作者感情的部分词语,仅凭这些词语,能否体现作者对老师的一往深情?为什么呢? 学生充分讨论、争辩后教师归纳 :明确:这些词语确实可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离开一定的语言环境,离开具体的描述语句,就无从体现作者对老师的热爱、怀念之情。

6.那么,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是什么?你能否列举数例,加以说明? 启发学生讨论发言,教师适时点拨。明确:本文的感情线索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全文从头至尾、字里行间都充溢着对

老师的一往深情。例如,作者所记述的第一件事,老师对我的“假悦真爱”。“仅仅”一词是表示范围的,说明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好像”道出了蔡老师形似真、实是假的情态;“一迎”这一动作生动地表明了师生之间的亲近、亲热关系: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因而并不害怕老师;“轻轻地敲”、“边上”表明蔡老师并非存心打我,打的动作似重实轻,而且是“敲在石板边上”,慈母般的情怀可见一斑;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轻轻虚打的动作逗得大伙会意的笑了,老师也发出了会意的、温柔的笑声。再譬如第六件事,“不知道”、“值不值得”提它,解决同学间的纠纷,对蔡老师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幼小的心灵而言,所占的分量太大了。老师热爱学生,正确处理好学生间纠纷,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使学生终身难忘。这种事情还不值得一提吗? 7.课文中所记的七件小事,显示了蔡老师的美好的心灵,抒发了作者热爱、感激老师的情怀。请问,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乱?如可以,请试一试。如不可以,能否谈谈理由?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明确: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叙的思路,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一步步上升。可见,这种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

8.你觉得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 蔡老师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酷爱学生的好老师。

四、课后消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写训练

课上同学们已经回忆了留给你印象深刻的老师的某个举动、某件事情,那你能将你说的事情写下来吗?试试吧。

第二课时

一、预习

粗读课文,思考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我”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分析蔡老师的性格特征以及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三、正课 1.提问: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讨论并归纳:她是一个温柔而美丽的人。

2.提问:“温柔”是从什么方面写?“美丽”是从什么方面写的? 讨论并归纳:“温柔”是从老师的性格上写;“美丽”是从老师的外貌上写的。

3.提问: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篇二:《我的老师》教学反思

《我的老师》教学反思

——让学生感悟情感的价值

大丰堆镇中学 李静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表现了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美好品德。文章以一个儿童的眼睛、儿童的心灵,去观察老师,去感受老师,跳出一般赞颂老师的窠臼,使文章情意真挚,极富感染力。 良好达到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非常关键。它有利用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使新旧知识自然衔接。设计导语如下:“平凡小事见真情”是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恰恰是这句话在现代作家魏巍的回忆性散文《我的老师》中妙笔生花。本节课咱们师生共同体会“平凡小事”见“真情”。

这节课的重点是欣赏文章中的细节,让学生通过自己寻找细节描写来深入体会文章中蕴涵的深情,基本完成。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引导者、参与者,努力在作品与学生心灵之间架设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但是老问题,

一、很难调动全部的学生参与到思考中来,很多学生的惰性,是一种懒与思考的惰性!

二、学生无法将自己感受到的东西顺利的转化成语言表达出来。或者体会不深,表达不清。能基本达到要求只有20多个学生而已。还有一半的学生依旧是听甚至无法参与到课堂中来。

课堂时间把握不好,由于前面的体会语言细节环节不好,后面时间也不够了,如:让学生找出蔡老师做的哪些事反映蔡老师的哪些性格特点耽误时间过长。结果后面的一个给以前老师写明信片的拓展迁移训练环节感情调动不够。看来还是要在课堂气氛节奏的调控上多下些功夫。不过,和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相比,学生毕竟已经有了体会探究独立思考习惯,无论是好还是坏。其实课堂中自己最兴奋的时候是学生提出了许多好的句子和词语,是自己也没有想到的,和学生共同临时探讨是最快乐。这个时候才有点教学相长的意思。 篇三:《我的老师》教学反思

《我的老师》教学反思

咸丰县民族中学 彭爱华

《我的老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表现了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美好品德。文章以一个儿童的眼睛、儿童的心灵,去观察老师,去感受老师,跳出一般赞颂老师的窠臼,使文章情意真挚,极富感染力。

良好达到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入新课非常关键。它有利用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使新旧知识自然衔接。在新课之前我给学生放了一首歌《每当走过老师窗前》,在听歌的轻松愉悦的心情下进入新课的学习。听完歌我设计了如下导语:“从幼儿园到初中,我们同学接触了不少老师。可能不少老师都给我们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爱或恨,或亲近或畏惧。但其中必然有一位是我们同学印象最深刻、最难忘的。如果把他(她)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

这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字词等基础知识及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让学生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结合工具书对本文的重点字词进行正音、正意。通过自读、点读、跳读等方

式感知蔡老师这一人物形象,体会蕴涵的深情。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文中的生字词,对蔡芸芝先生这一人物形象也有了整体的把握,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到了一定的锻炼。这一节课也利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快了学习的进度,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这一节课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

一、很难调动全部的学生参与到思考中来,很多学生的惰性,习惯性为题提出之后就等待着老师的答案。

二、学生无法将自己感受到的东西顺利的转化成语言表达出来,或者体会不深,表达不清。能基本达到要求只有20多个学生而已。还有一半的学生依旧是听甚至无法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课堂时间把握不好,由于前面字词本分花的时间比较多,后面时间也不够了,结果后面的读的环节很少,很多同学没有亲自体会到语言的魅力,最后面的介绍你与老师之间的一个感人的故事也仅仅只有两个同学说了之后就没有时间了。本节课总体上给人的感觉就变得赶、紧、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引导者、参与者,努力在作品与学生心灵之间架设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还将不断的努力,争取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有效,更加有魅力。 篇四:《我的老师》教学反思

《我的老师》教学反思

辉发城镇中学 刘 翔

这一次讲课比赛,我选择的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魏巍写的回忆性散文《我的老师》。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表现了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美好品德。文章以一个儿童的眼睛、儿童的心灵,去观察老师,去感受老师,跳出一般赞颂老师的俗套,使文章情意真挚,极富感染力。

为什么选择这篇文章?主要是考虑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来到初中,结构太复杂,内容太深刻的文章他们未必能够很好地理解,并且在开学初他们的第一篇作文写的是《我的语文老师》,所以对于这篇文章他们应该会更好地理解,也能够有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篇回忆性散文,通篇结构疏密相间,取材巧妙,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也可以作为学生写人物,尤其是回忆老师一类作文的典范。选择这篇文章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体会师生的那份情感,体会到老师的爱,从而能借此加深对自己老师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能够在写作技巧上有所收获和借鉴,尤其是学会如何选择文章素材以及记叙的详略安排上。

这篇文章我设计的是两课时,而这次比赛我选择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字词,体会作者的情感,能够归纳文中主要事件并体会作者记叙的详略安排的好处。教学环节主要分为四部分——预习检测,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品读。整个环节的预想应该都是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并且紧跟课程目标要求去走的,可是良好的预想落实到实际的讲课中却出现了重大的败笔,主要原因还是在我自己,下面,我就这堂课作以下反思:

一、思可取之处:

这堂课主要突出了学生的学,从结合导学案的自主预习到实际课堂中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无一不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多的自主地学习,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都能够从中学有所得。在各个环节中针对学生的思考、回答,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中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从而实现了新课改中一直强调的教师与学生的“双主”地位。

在默读——自主学习环节中,让学生学会默读,学会在默读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去提炼文章的主要信息,其实也是为了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会读,为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做好基础准备。

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学生通过小

组讨论,寻找并归纳文中的七件事情,拟小标题,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拟标题是稍稍有些难度的,如果让学生自己拟,那也许有些困难,尤其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而且能够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来,即使是基础差的学生,在好学生的提示和帮助下,也会有所收获。

从学生的回答中也可以看出,这个环节学生的确很好地解决了学案中的问题,准确地找到了这七件事,并且都拟出了恰当地标题。最主要的是这个环节举手发言的学生明显多了起来,连那些基础较差,平时几乎一说回答问题就低头,胆怯的学生也在积极地举手,想要回答问题,调动了学生学

习的热情。

教学环节的设计,每个环节中的问题设臵,难易结合,并且紧跟教学目标,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定。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晰,符合学生的学情与实际。

二、思不足:

每堂课都是好坏兼具的。我的这堂课,毫无疑问,明显是失败的,最大的败笔就是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课没有讲完。本堂课一共应有四个部分,课文讲解学习有三个主要环节,由于时间关系,只完成了两个环节,第二个小组合作探究环节中,学生很好地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也就是找出七件事并拟小标题,可是第二个问题中,让学生体会记叙七件事情的详略安排的好处,其实是没有解决的,因为时间关系,只能匆匆地讲个大概,学生并没有真正体会到如此安排的好处在哪儿,而且我在这时的教学语言也开始没有了条理,也是有些着急的缘故。第三个品读环节,还有后面的课堂作业——说一说,写一写根本就没有讲。

反思失败原因,我想最主要的就是实际课堂教学中的时间安排不合理,或者说还是没有很好地抓住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导致这堂课前松后紧。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了对学生的预习检测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上,这些因为提前发了学案,学生都提前预习和了解了,在课堂上应该只花少量时间,而将更多的时间放到解决后面的教学重点上。

对于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我也没有掌握好节奏,一味地迁就学生,学生站起来没话说时,我仍然等着他回答,这时候应该立即叫别的举手的学生回答节省时间的。

课堂环节安排还需要灵活变通,例如发现时间有些紧张,不够用时,我仍然固执地在第二环节让学生朗读课文,又耽误了许多时间,这个时候就应该随机应变地改变教学方法,或者省略朗读部分直接小组活动,或者让学生先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整体把握下,接着小组讨论的。在这个环节,

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总是希望面面俱到,希望能够一层不变,完美地完成教学设计中的各个环节,最终却造成这堂课出现严重的失误。

课后我也一直在思考,除了时间安排上不合理之外,是否还有别的原因导致出现这个错误,我想深究起来,一是刚刚开始教语文,经验不足,实际教学太少,尤其是这样的公开课,二是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不够深刻,没有备好课,导致整堂课的设计太求全面,而忽视了点的解决,也就是对重难点的把握还是不够准确,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了,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没有得到突出。甚至我想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有些环节其实也是可以作适当调整的,例如自主学习部分,完全可以都归到学生的预习环节中去,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就解决这些基本的问题,课堂上将主要的时间都花在对事件的归纳以及详略安排,还有从事件的记叙中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上,这样重难点就突出了,而且教学的主要任务也能完成了。

此外,虽然这堂课中体现出了教师与学生的“双主”地位,也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但是我仔细想想,其实学生的学,仍然是在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是在教师设计的这个圈里自主学习,导致学生总是依赖于让教师提出问题,他们来解决教师的问题,如果单给一篇文章,让他们自发地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他们就不会了。这点让我觉得,教师在平时地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思考,也是很有必要的。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引导者、参与者,努力在作品与学生心灵之间架设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还将不断的努力,争取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有效,更加有魅力。 篇五:《我的老师》教学反思

《我的老师》教学反思

传统的教法:

(一)理清课文脉络,搞清课文写了几件事。

(二)给每一件事一个小标题。

(三)逐段讲解,分析每一件事,体现由扶到放的教学策略。

1、每一件事讲什么?(老师在课上假装发怒)

2、哪里看出教师是假装发怒。

3、同学们为什么笑?教师为什么笑?

4、读读句子体会,看哪些词要读突出。

5、狡猾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6、齐读这一节,看看如何读语速、读调?

7、归纳。

(四)用以上学习方法学习第

二、三??几件事。

(五)归纳中心。

我觉得以上教学过程,尽管已注意到问题含量、问题深度,对事件的中心把握到位,层次也清楚,但还是没有摆脱老师牵着学生学的旧教学观,学生在课堂中没有自我意识,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要在教学中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必须在备课时,备学生。教师备课时所想的应是学生如何会学会,而不是教师如何教。在教学中应运用多种策略,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我谈谈变序教学在这课中的教学中的运用。

(一)默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如何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

生:通过写事??

(三)文中写了哪几件事?

(生说出了7件事)

(四)自己选择一件特别感受深的事,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五)交流。

1、(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说出喜爱的具体事,喜爱的原因,师引导抓关键词、句体会--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插入点拨。)

2、(与发言学生有相同喜爱的同学进行补充,提出不同看法,进行课堂辩论。)

3、(师组织学生读有关句子、段落,帮助学生加深体会,理解感情。)

4、引导说说其他几件事。

(六)师:通过大家的自主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文中那浓浓的师生友爱之情。下面,我们听课文录音跟读,再次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

通过以上变序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好处:

一、通过变序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二、通过以上变序学习,为学生自主学习得到深入提供了机会。

三、通过变序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中心的领会,保证了自主学习的质量。

总之,变序学习是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它是语文自主学习的一条好途径。

《示儿》教学反思

——宋云

《示儿》是西师版五年级上册第31课,上完这课之后,我感觉问题多多。主要表现在:备课之前,忽略了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设。

备课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一篇课文有课文的眼睛,那叫文眼,一首词有词的眼睛,那叫词眼,一首诗有诗的眼睛,那叫诗眼。今天,当我们再来读这份沉甸甸的遗嘱的时候,读着读着,有一个字会突然得跳到你的眼前来,那会是哪一个子呢?

我在预设这个问题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学生除了选择“悲”字,根本不可能有别的答案。可是,在课堂上的情形却出现了两大阵营,一部分学生说是“但”字,一部分学生说是“悲”字,并且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本来,这是一个绝好的引领学生理解是个主体的机会,由于我事先没有做好预设,面对突如其来争论我就有点被动了。最后,我只从语法的角度给学生做了:讲解“只”是个副词,“悲”是个形容词,而副词是用来修饰形容词的。由于这个环节处理得不够好,影响了学生对下面内容的学习。

而后我又想到,在处理“悲”和 “只”这个问题的时候,可结合的陆游的《卜算子学生加以引导。我觉得这个处理方法是很值得考虑的。

咏梅》中的“愁”字来对

第四篇:《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的音、形、意。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学习本文用朴素的词语表达真情实感、围绕中心选择感受最深的事来写人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重点词语的音、形、意,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理解、揣摩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它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 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

二、检查课前预习

1.检查课前预习,一是课文及作者相关知识,二是重点字词的掌握。 2.多媒体显示作者资料和重点字词。

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免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了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魏巍 (wēi )

蔡芸(yún )芝 榆(yú)钱

黑痣(zhì) 察觉(juã)

睡觉(jiào)

姿(zī)势

恣(zì)情

模(mó)仿

模(mú)样 军阀(fá)

褪(tuì)色

焚(fãn)香

劝慰(wâi )

磕(kē)头

瞌(kē)睡

时辰(chen)

占卜(bǔ)

三、细读感知

1.你觉得文中的蔡芸芝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用文中的词句)

1

温柔和美丽。 爱我们。

对我的接近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2.第一节哪个词语统领全篇,展开回忆? 难忘。

“最使我难忘”突出了“我”对蔡老师的挚爱和永远的怀念。

3.作者选取了哪几件和蔡老师有关的令人难忘的往事? 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物+事件) (1)蔡老师假装发怒。

(2)蔡老师教“我们”跳舞。

(3)蔡老师让“我们” 观察蜜蜂。 (4)蔡老师教“我们”读诗。 (5)我们看蔡老师写字。

(6)蔡老师排除“我”和小伙伴之间的纠纷。 (7)“我”梦中寻找蔡老师。

4.这七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

记叙的七件事,始终贯穿着“爱”-------老师爱学生,学生依恋老师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5.这七件小事有什么关系?次序可不可调换?

这七件小事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的顺序安排,全面展示了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 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也显示了师生感情步步加深。次序不可调换。

6.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

这七件事的安排详略得当,前五件略写,后两件详写,使得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与学生强调写作时需注意精心选材、详略得当

7.揣摩下列语句,体会作者感情

(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这句话中,”好像”和”轻轻”两个词语,把蔡老师假装发怒的情形形象的写出来,而”大伙笑了,她也笑了”的”处罚”结果更是把老师的慈爱、儿童的机灵、师生间的亲密友善充分表现出来。

(2)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狡猾”本是贬义词,这里作者在它前面加了限制成分“儿童的”,这样它就具有了机灵,调皮的意思,它形象地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

(3)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 “值不值得”是委婉语,作者知道是值得写的,事虽小,但在孩子心中的份量很重,

2

表现老师对“我”的关怀及“我”的感激。

(4)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

无声的动作,静态的描写,胜过千言万语,写出孩子与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

(5)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依恋!这里换用第二人称有什么好处?

使用第二人称更便于直接抒情。行文至此,文章改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蔡老师,可见,记忆唤醒了“我”对蔡老师的强烈思念,一个“你”字,把作者对蔡老师至今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充分表达出来。

四、精读探究

1.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难忘

依恋

思念

(1)回忆——文章第一段,以“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一句开头,展开了对蔡老师的回忆。

(2)依恋——是留恋,舍不得离开的意思。文章列举蔡老师的五件小事,写出了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真挚感情。在此基础上,作者写了“我”依恋蔡老师的两件事。蔡老师成为孩子们生活中少不了的人,放假前孩子们与老师难分难舍;暑假中渴望老师返校,感到时间的漫长;作者依恋老师,甚至梦中寻找。

(3) 思念——文中最后几句“我是多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 我能再见我的蔡老师呢”,“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去学去了,从此,我和蔡老师分别了”,深情的语句抒发了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与开头相呼应。

2.联系作者对蔡老师外貌、动作、行为的描写,从总体上说说她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蔡老师年轻、美丽、善良、亲切,热爱孩子,热爱生活,多才多艺,是一位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3.文章中心:这篇文章记叙了作者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表现了蔡老师对学生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对温柔敦厚的蔡老师的挚爱。

4.讨论:

你喜欢蔡老师吗?为什么?

你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

六、拓展训练

1.作者在写过这篇文章以后,得知了蔡老师的音迅,准备给蔡老师写一张明信片,你能代他写一张,表达作者对蔡老师的思念、尊重、热爱之情吗?

温馨提示:1.通过具体的情节或细节唤起老师对自己的回忆.

2.得体地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2.请你用上至少一种修辞手法,歌颂一下你的老师。

第五篇:小班语言《我的老师》教学反思

小班语言《我的老师》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语言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幼儿围绕某一个话题进行谈话的语言教育活动。旨在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学习倾听别人谈话,围绕一定话题进行谈话,学习与别人交流的方式、规则,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

本次活动是请孩子们谈谈自己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关心宝宝的、老师教会了宝宝什么本领等等。

设计和组织活动的第一步,是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我在活动的开端,通过老师的照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兴趣,启发幼儿对话题有关经验积极联想,打开思路,做好准备。

在第二环节我引导幼儿积极围绕“小班的老师教会了宝宝什么本领?” 这个中心话题展开谈话,由于有了第一步的铺垫,又因为这是幼儿有熟悉度的话题,所以孩子们都非常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过一些宝宝说话不够完整,这需要逐步加强。总得来说这一环节孩子们有话可说、有兴趣说,并能进行交流和分享。

接着我们又围绕“老师是怎样关心爱护宝宝”这一话题展开谈话,引导幼儿说说老师在幼儿园怎样关心照顾宝宝的?这一环节我采用结伴交流的方式,放手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允许幼儿说任何有关话题的想法。教师不做示范,不忙于纠正幼儿在谈话中出现的遣词造句错误。另外,鼓励每位幼儿积极参与谈话,真正形成双向或多向的交流。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交流对象,可以是一对一个别交谈,也可以由幼儿与邻座结伴交谈。

最后一个环节是通过打电话的游戏启发幼儿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尊敬之情。,听着孩子们那一句句“老师,我爱你!”“老师,我喜欢你!”“老师、你辛苦了!”这真挚的话语,心里顿时觉得平时的辛苦都算不了什么,值得!

上一篇:体育教学中的批评艺术下一篇:统一信用机构代码查询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