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洼地区油藏地质研究及其发展潜力

2022-09-21

小洼地区丰富的油矿产量对于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及促进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对小洼地区油藏地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要以地质学为理论基础, 并综合应用了野外地质调查、地质勘探、数据分析等技术, 对各项相关数据进行了收集和处理。

1 油藏地质特征

1.1 地层特征

小洼地区的地层主要可分为三层, 分别是太古界、中生界和古近系。这些土层通常都是盆地下陷后形成的, 因此形成了较厚的一层砂体, 并且与粉砂岩相互沉积, 构成了灰绿色的一层泥岩。在泥岩中具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 上面主要有渤海藻、细网海藻等生物化石以及介形类化石。油藏地质的地层厚度较大, 通常可以达到200-500米左右。

1.2 构造特征

小洼地区通常位于大的断裂带附近, 受到地壳水平位移的作用, 形成一定的皱褶或断裂带。盆地是形成小洼地区油藏地质的基础。在盆地的形成过程中会发生大规模的断裂地层, 从而使地下的油气产生了集聚和沉淀。在盆地的边缘地带这种油气聚集的现象尤为明显, 并且会形成油气运输的通道。在不断的演化过程中, 这些油气通道会产生闭合, 从而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油气储存空间。

1.3 沉积特征

当盆地进入快速沉降的状态时, 就开始了盆地发育的深陷期。在这个阶段中, 盆地内的水位会明显上升, 并形成一定的湖泊。与此同时, 岩石风化的现象加剧, 沉积层开始变厚。在重力的作用下, 土质较为疏松的地区会发生塌陷, 碎裂的石块会随着水流被冲到水深的地带, 在深水层形成扇形的沉积层。

1.4 砂体分布特征

小洼地区地层的砂体成分通常较低。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 小洼地区的地层一般以碎屑颗粒为主, 其含量通常可达到40%左右。其次含量较高的是石英和碎石。随着深度的增加, 地层中稳定成分的比重开始增加, 相应的不稳定成分的比重有所下降, 因此地层的下层以屑砂岩为主, 其含量可以到达7%左右, 其次是碳酸盐, 含量在3%左右。

2 油藏基本特征

2.1 油气分布规律

地质结构是影响小洼地区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小洼地区的油层主要分布在较高的断层和断块内, 并沿着断裂带呈背斜的轴向分布。而砂土的分布状态则影响着油层的厚度。通常情况下, 砂土厚度与油层厚度成正比, 而砂土较少的地区油层的厚度也较小。储层的物性则决定着油层的饱和程度。同样的, 物性的质量也与含有饱和程度成正比, 在物性高的地区, 油层的饱和程度大, 而在物性差的地区, 即使砂土厚度较大, 油层的饱和程度也较低。

2.2 油藏类型

油藏类型主要有纯油层、水层、边底水层、油水界面、纯油层和气顶等几种类型。不同油藏的类型由地质、土质等多种因素结合影响形成, 并且在同一地区可能形成多种不同的油藏类型。

2.3 流体性质

小洼地区的流体主要指油气。油气的主要类型是天然气, 属于干气, 密度相对较小, 其中甲烷的含量占到95%以上, 乙烷的含量在2%以下。不同地层中原油的性质差异较大, 并且油层时常发生位移变化。

3 油藏开发效果分析

油藏的开发主要有直井开发和水平井开发两种方式。直井开发的方式产量较高, 并遵循一定的产油周期规律。从统计数据上看, 直井采油的方式在第一周期内的采油量较高, 并且维持在2000吨左右的水平。到了第二个采油周期, 采油量开始逐渐的下降, 由起初的2000吨下降到了1500吨左右。同时, 油气的利率也在不断的下降, 根据递减的速度又可以将其分为初期缓慢递减和中期递减这两个周期。影响直井开发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油藏参数、流动系数注汽参数、注气速度等。通常, 注入的蒸汽越多, 产油量就越高, 流动性越强则表明油层的密度越低, 产油量也越低。

水平井的采油效率则与直井有所不同。其采油效率的变化在图表上反映出来是呈现抛物线状的变化的。在第一个采油周期内, 采油的效率逐渐上升, 到第二个周期达到峰值, 随后又开始逐渐的降低, 并且在四、五个周期内达到稳定的状态。油层厚度是决定水平井采油效率的主要因素, 油层厚度越大, 累计的产油量也越高。从周期生产时间上看, 周期生产时间普遍较长, 前6周期均在280天以上, 第2周期生产天数达505天, 体现了特稠油生产的特征。

4 结语

研究结果表明, 目前直井井间仍存在较富集剩余油, 剩余油饱和度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油层厚度较大的区域。这些区域虽然单井累产油多, 但剩余油量也较高。因此从剩余地质储量及剩余可采储量的资源量分析, 油层进行水平井井间加密实现整体二次开发有很大潜力, 可获得较高的产能, 从而提高采油速度。

摘要:我国的小洼地区主要位于辽河一带, 并构成了南北走向的断裂背斜。小洼地区通常蕴含丰富的油矿资源, 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工业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我国小洼地区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分析了其油藏地质研究的意义, 并从数值计算、油田分布、研究区段部署等方面对其发展潜力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洼地区,油藏地质研究,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 于民凤.临南洼陷营子街地区沙三下隐蔽油藏的勘探成功启示[J].化工管理, 2014 (09) :77-81.

[2] 王振宇, 张金功, 钱强, 梅艳.油藏地质研究现状分析[J].地下水, 2014 (03) :23-27.

[3] 张波波.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特点及油藏地质研究方法[J].化工管理, 2013 (18) :45-49.

上一篇: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下一篇:论信息技术与高职英语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