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知识讲座小结

2023-05-03

叹岁月流逝太快,转眼间便到了年底,一年的辛苦工作中,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难忘时刻,也在不断的工作积累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为了记录这一年的工作成长,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预防接种知识讲座小结》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预防接种知识讲座小结

预防接种小结

堰塘乡卫生院2018年免疫规划工作

培训小 结

为抓好2018年的免疫规划工作;做好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防控。按照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召开此次免疫规划知识培训会,现将我乡免疫规划知识培训工作小结如下:

刘娟院长作2017免疫规划工作上级考核情况通报,同时对本次培训会纪律作强调。

堰塘乡2018年免疫规划年初工作安排会现场 田景良副院长针对他负责的工作情况进行通报,针对免疫规划工作出现的问题,是大家对免疫规划工作不负责,前期要求大家来完善,至今没有人来做,所有考核肯定会有问题出现。2017年以考核,是好是坏不能改变了。在此宣读《堰塘乡2018年免疫规划工作计划》希望大家接下来在2018年里,按照乡党委政府的要求,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村级免疫规划工作。

贾晓敏(免疫规划主要负责人医生)对免疫规划知识进行系统规范培训,主要讲到以下知识要点:

1、对《免疫规划资料管理规范》(1)免疫规划资料的 类型:统计表、非统计表及资料收集。重点为村级资料

2、《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及《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 等免疫规划内容作培训,宣读《堰塘乡卫生院2018年免疫规划工作计划》,签订《堰塘乡卫生院2018免疫规划工作目标责任书》;

3、培训后对村医生进行了测试。

最后刘娟院长作此次培训总结,希望防保医生、各村医生加强工作责任心,共同努力为辖区内每一个免疫规划儿童服务,做好免疫规划疫苗针对性传染病防控工作。

堰塘土家族乡卫生院

二0一八年一月二十九日

第二篇:儿童预防接种小结

沙依巴格社区卫生服务站“儿童预防接种

日”咨询活动小结

4月25日是第27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接种疫苗,家庭有责”。今天,社区服务站开展了儿童预防接种知识宣传活动,为前来的群众讲解国家免疫规划政策,让群众明白接种疫苗对保障儿童健康、维护家庭幸福、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向过往群众发放宣传单、宣传册、悬挂宣传横幅、1块宣传展牌等。活动当天发放宣传单50张、宣传册20份,开展现场咨询45人次,受益群众达万余次。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的有效手段。通过接种疫苗使许多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随着预防接种工作的不断深入,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等曾经严重影响儿童身体健康的传染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中国免费为儿童接种的疫苗由有卡介苗、乙肝疫苗、糖丸、百白破、麻疹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三联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和甲肝疫苗,用于预防结核、乙肝、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腮腺炎、流脑、乙脑和甲型肝炎等疾病。

沙依巴格社区卫生服务站2012年4月28日

第三篇:份预防接种卡整理小结 (1)

余字乡2018年8月预防接种卡(电子版)整理小结

根据“余字乡(镇)2018年8月儿童预防接种卡整理记录表”和“儿童变迁登记簿”及“新生儿信息”等相关信息统计,并对客户端的预防接种卡变迁情况进行了核查,全乡2018年8月份共迁出8人,其中迁县里8人,外地0人;迁入3人;新出生3人。无漏种儿童。儿童电话号码更新2人。新填身份证号2人,儿童出生证明编号1人。修改儿童个案信息8人。

余字乡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

2018年6月30日

第四篇:最全预防接种知识

1

预防接种家长必读

一、儿童为什么要进行预防接种

婴儿出生后,离开了母体,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受细菌、病毒感染的机会增多,特别是易患麻疹、流脑、结核、百日咳、小儿麻痹症、白喉、乙肝等各种传染病。而婴幼儿身体各器官的机能发育还不完善,抵抗疾病的能力很低。染病后,不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甚至还能危及生命。接种疫苗可使儿童体内产生抵抗相应疾病的抗体,增强免疫力,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所以,儿童必须进行预防接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

二、家长怎样配合接种工作

孩子出生后或从外地迁入,要在30天内到所在镇卫生院防保科登记建簿,免费领取《儿童预防接种证》和《儿童预防接种票据》。然后按照免疫程序携带《儿童预防接种证》和《儿童预防接种票据》,按时带孩子去打预防针,防疫医生凭证给孩子接种疫苗。有些疫苗需要多次接种,应按预约的时间打针或服糖丸,只有按免疫程序全程接种,才产生理想的免疫效果。预防接种证要妥善保管,丢失后要及时补办。儿童入托、入学时幼儿园和学校将查验每位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

2

三、预防接种后要过多久才能产生免疫力

预防接种后,人体产生免疫力需要一段时间,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疫苗的种类、接种次数、接种途径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一般疫苗初次接种后约需1-4周才能产生免疫力,但免疫力弱,维持时间短,而再次接种后,可在一周左右产生有效的免疫力,且免疫力强,维持时间较长。因此一定要按规定完成接种次数。

四、如何减少预防接种后副反应的发生?

一)、打“预防针”之前,家长应主动向接种门诊的检查医生提供儿童近期健康状况及既往免疫情况。

二)、打“预防针”之后,家长应使自己的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1)要好好休息,不要跑跳过多。 (2)保护打针部位的清洁,不要用手抓。 (3)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如大蒜、辣椒等。 (4)多喝开水(除服脊灰糖丸外)。

五、疫苗接种后有什么反应吗?

预防接种就是将疫苗等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使机体产生抵抗感染的有益的免疫反应,以达到预防相应疾病的目的。但是,各种生物制品对于人体来说,毕竟是一种异物,接种后机体在产生有益反应的同时,有时也会产生一系列副反应。这些副反应大多无害,为一过性,2~3天可自行恢复。

多数情况下,一些人接种疫苗后会出现发热、注射部位红肿、疼痛或出现硬结等炎症反应,我们称之为一般反应,也叫正常反应。

3

这类反应往往不需处理,一般 2~3天可自行恢复。

极个别人由于个体差异(如过敏体质者),接种某种或某些疫苗后可能发生与一般反应性质及表现均不相同的反应,如无菌化脓、皮疹、颜面部水肿、过敏性休克等变态反应,我们称之为异常反应。这类反应症状有时可能很严重,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治疗。 无论一般反应或异常反应,在大规模的人群接种中客观上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六、您的宝宝在什么时候不能接种疫苗?

假如您的宝宝出现了以下情况时,专家建议不宜进行预防接种: (1)空腹即饥饿时,血糖过低,可引起严重反应。

(2)有活动性肺结核、活动期风湿症、过敏性疾病,或者患有高血压、肝炎、肾炎等症的病儿,也不宜预 防接种。 (3)患有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时。 (4)接种部位患有皮肤病时。

(5)正在感冒发烧的病儿不宜接种,以免加重病情。

(6)脑或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孩子,不宜注射乙脑和百白破预防针,以免引起抽风。 (7)有免疫缺陷的孩子,不能接种疫苗。

(8)腹泻孩子不要吃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等病好后两周才能吃。

4

七、流动儿童怎么打预防针

流动儿童已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中,流动儿童与常住儿童享有同样的权利,享受与本地儿童同等的免疫服务。接种疫苗的种类也与常住儿童一样。凡未在原居住地接种过疫苗的儿童,可到就近卫生院补种有关疫苗。流动儿童应妥善保管预防接种证。接种证是预防接种的有效证明,全国通用,在预防接种、入托、入学、出国时均要求出具接种证。流动儿童居住地发生变动时,应携带接种证或向原接种单位索取接种证明,并到新居住地就近的卫生院防保科建立卡、册及安排预防接种。

八、宝宝出生后 家长怎么做?

当您的宝宝出生后,若没有接种禁忌症,将在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和首针乙肝疫苗,同时产科将发给您一张《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红联),您要凭此卡在1个月内携带儿童到居住所在地的接种门诊办理接种手续,接种门诊将为您的宝宝建立接种卡片和发放《儿童预防接种证》。以后,接种门诊将根据您提供的登记信息,按免疫程序预约儿童接种。 每次接种,务必带上《儿童预防接种证》,以便门诊打印接种信息,同时不要折叠、揉损和丢失此证。接种证记录了儿童所有接种资料,宝宝须凭此证办理入托、入园、入学手续;若要出国,对方国家则要您书面提供本国的预防接种情况。

5

全国预防接种日宣传材料(二)

一、儿童出生后即可接种卡介苗,用以预防结核病。卡介苗接种2-3周局部可出现硬结、红肿、继而破溃,最后形成疤痕,此为正常反应,不需处理。

二、儿童满2个月后服第1次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第一次服苗后间隔1个月服第二次,再间隔1个月服第3次,4岁时再加强服苗1次。服苗后无明显反应,服后半小时请勿喂奶或饮热水,如有呕吐请补服。

接种脊灰疫苗需注意哪些问题

人体感染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病毒后,绝大多数为隐性感染,临床上无任何症状,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脊髓灰质炎,会导致肌肉麻痹,俗称“小儿麻痹症”。 儿童服用脊灰疫苗(俗称小儿麻痹症糖丸),是预防此病的重要手段。满

2、

3、4月龄的儿童,各服糖丸一粒,一岁以内共服3次,满4岁再服一粒。糖丸采用直接口/嚼服或溶于凉开水送服,服苗后半小时内不要喝热水及哺乳,以免降低疫苗活性。 目前,我国是无脊髓灰质炎病例的国家,但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仍然有脊灰流行,特别是与我国接壤的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等国家仍然有脊灰的暴发流行,发生输入性病例的危险始终存在,因此各个国家仍旧对适龄儿童接种脊灰疫苗,直至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

6

三、儿童满3个月后开始接种第一次百白破混合制剂,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儿童传染病。第一次接种后间隔1个月接种第二次,再间隔1个月接种第3次,1岁半到2岁时加强接种1次,6岁时再加强1次白破二联制剂。接种后少数儿童出现局部红肿热痛、发痒,接种部位出现硬结、全身微热,不适等,此种状况不需处理,可自行消退。硬结可用热敷(避免烫伤)。

四、儿童到8月龄时应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接种后少数儿童可出现短暂性发热或一过性皮疹,不需处理,可自行消退。

五、乙肝疫苗儿童出生后24小时内即可接种第1针,预防病毒性乙型肝炎。间隔1个月接种第2针,再间隔5个月接种第3针。接种后少数儿童有轻微发热,不需处理。

及时接种疫苗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传播

我国是乙肝大国,约有93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经血传播。在无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40%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可将病毒传染给孩子。婴幼儿感染乙肝病毒后,90%~95%发展成慢性携带病毒状态,而成人仅为10%左右。

2002年,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为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可受到保护,并且效力持久。

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按照0、

1、6月龄的接种程序,全程接种3次乙肝疫苗。由于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在怀孕、分娩及产后,有可

7

能将乙肝病毒传染给新生儿,所以乙肝疫苗接种更强调首针的及时性——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应立即接种第一针。如果孕妇已经明确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新生儿的接种时间越早越好,同时还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提高阻断病毒传播效果。

预防控制乙肝宣传教育知识要点

1、乙肝是一种危害大的严重传染病,但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和其他措施预防。

2、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3、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并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

4、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已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管理,免费接种。

5、推广新生儿以外重点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6、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使用安全自毁型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杜绝医源性传播。

7、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由于乙肝传播途径的特殊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构成威胁,可以正常学习、就业和生活。

8、目前,乙肝病毒感染尚无理想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医学科技领域亦尚未攻克有些媒体广告宣传的“转阴”“根治”等难题。

8

9、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定期接受医学观察和随访。乙肝患者要规范治疗、定期检查。

10、乙肝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预防乙肝是全社会的责任。

六、让流行性乙型脑炎不再流行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感染乙脑病毒所致。乙脑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猪是乙脑最重要的传染源。蚊子叮咬了感染乙脑病毒的猪后,再去叮人,可以造成乙脑在人群中的传播。乙脑常见症状是发热、头疼、喷射性呕吐等,病死率高达5%~35%,约30%的幸存者有神经系统后遗症,主要有失语、肢体瘫痪、痴呆等。

给儿童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手段。2008年起,我国将乙脑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儿童要及时全程接种乙脑疫苗。我国目前使用的乙脑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全程共打2针,分别在8月龄和2周岁接种;灭活疫苗接种全程共打4针,分别在8月龄打2针(间隔7~10天打第2针),2周岁、6周岁各接种1针。从非流行区到流行区的人,也最好在来流行区前1个月完成接种。另外,除了接种乙脑疫苗,还要积极灭蚊、防蚊,预防乙脑传播。

9

2008年国家扩大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麻腮风、乙脑、A群流脑、A+C群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

入国家免疫规划。

婴幼儿接种HIB结合疫苗,可降低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脑膜炎、肺炎、败血症等严重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高致残率;接种水痘疫苗,可预防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在儿童中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水痘、水痘患者康复多年后的带状疱疹,降低皮肤感染、脑炎、肺炎等水痘并发症的发生;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可预防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出现的发热、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防止出现严重脱水甚至死亡,有效保护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接种麻-腮-风三联活疫苗,可同时预防麻疹、风疹、腮腺炎三种呼吸道传染病及其相关并发症;接种肺炎双球菌疫苗,可降低由此菌引起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预防接种是一种预防相应传染病,保护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可节约因孩子患病后付出的昂贵的经济负担,减轻家长巨大的精神压力,减少儿童的痛苦,因此,我们应让儿童适时接种。

第五篇: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

主讲人:卓晓勤院长

为什么要给儿童打预防针?

婴儿出生以后,随着一天天长大,原体内由母体传给的免疫力(即抵抗疾病的能力)就逐渐减弱或消失,因此,必须适时地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增强儿童防病能力,维护儿童健康成长。 哪些孩子不宜接种疫苗?

由于各人的体质不尽相同,接种疫苗后出现的反应轻重也有所不同。为减少或减轻接种反应,应在接种前掌握儿童体质情况,如发现儿童有过敏史,有癫痫(羊癫疯)等脑病史,或有免疫缺陷症(疫苗接种后体内不能产生免疫力)等“禁忌症”,就不能接种。如儿童患有湿疹、疥疮等皮肤病,正在发高烧,患有其它疾病尚未痊愈,营养不良,体弱等,暂时也不要接种,等恢复健康以后再接种。建议家长多了解一些疫苗相关的说明书,积极协助预防接种的医生进行接种。

预防接种前后应注意哪些问题?

(1)接种前,家长可给孩子洗一次澡,保持接种部位皮肤清洁。换上宽松柔软的内衣,向医生说清孩子健康状况,经医生检查认为没有接种“禁忌症”方可接种。

(2)接种完毕,应在接种场所观察15-30分钟,无反应再离开医院。孩子打过防疫针以后要避免剧烈活动,对孩子要细心照料,注意观察,如孩子有轻微发热反应,一般在1—2天就会好的,

(3)服脊灰糖丸后,半小时内不宜进食热食及哺乳。

(4)接种疫苗后,少数儿童接种局部会出现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如反应加重,应立即请医生诊治。有些疫苗接种后还会出现轻度硬结,可采用热敷的方法加快消散,用适宜温度的干净毛巾,每天3-5次,每次15-20分钟。

(5)接种卡介苗后3-4星期,接种处会出现红肿,逐渐形成一个小脓疱,并自行溃破,流出一些分泌物,以后溃破处结成痂皮后自行脱落,留有一小疤痕,这是接种卡介苗后的正常反应,不必惊慌。

(6)极少数儿童接种后可能出现高热,接种手臂红肿、发热、全身性皮疹等过敏反应以及其它情况,应及时向防保科人员咨询,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什么预防接种能防病?

当细菌侵入人体时,身体就产生一种抵抗这种细菌的物质,叫做抗体。病好后,这种特异性抗体仍然存留在体内,如再发生有这种细菌侵入人体,人就有抵抗力而不再得此病。如麻疹、水痘、腮腺炎、百日咳等传染病,患过一次后,就不会再患二次,就是这些特异性抗体在起作用。预防接种就是根据这个道理进行人工预防,具体方法是将被特殊处理过的细菌、毒素或病毒做成各种特异的预防针,然后接种到人身上,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如再有这种病原体侵入人体,人就有足够的抵抗力去消灭他们,因而不发病或发病很轻。 预防接种后的儿童都能终身免疫吗?

预防接种后免疫效果持续长久与否,要看每种制剂不同而定,与被接种者的年龄亦有一定关系。例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死疫苗(简称乙脑疫苗)产生的免疫期只有1年,而且年龄越小消失越快,所以流行地区需要每年接种。麻疹疫苗接种一次成功后,免疫效果可维持几年甚至十几年,但在出生6个月以内的儿童接种效果就不明显。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的效果也可以维持几年,但百日咳菌苗的效果就不够理想,即使间隔6~8周连续注射3次,效果也不能持久。所以有的疫苗每隔一定时间就需要再加强接种。卡介苗的效果虽比较持久,但有接触结核病人可能的儿童,到7岁或12岁时就需要再接种,这样才能保持较持久的免疫能力。

预防接种毕竟与天然免疫的情况不同,因为预防接种主要是靠人工的方法把死的或对人体无毒的或减弱了毒力的活细菌、病毒或毒素接种到人体,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抗体)。对人体的这种刺激虽然比自然感染的毒性远远为低而且较为安全,但免疫力的持续时间也就没有天然免疫时间长久,所以目前还不可能做到预防接种后终身免疫。 为什么预防接种要有始有终?

我们知道,预防接种可以增加孩子对传染病的自然抵抗力。但在预防接种后,不是马上能产生抗病能力(俗称抗体),需经一至二周或更长时间,才能起预防疾病的作用。一般来说抗体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如,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期四至六年,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免疫期一年。过了这个时期抵抗力就会逐渐降低,又有感染这种传染病的可能。因此,为了获得较长时间的有效作用,保持人体自然抵抗力,就必须按规定的期限复种或加强接种。此外,由于各种疫苗的性能不一样,有的只需一次接种,有的需经2~3次接种后才能产生抗体,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所以,不论是注射或口服疫苗,都必须按规定的次数进行,否则是无效的。总之,预防接种要有始有终,坚持把需断续几次的接种按时按次做完,并且还要坚持完成间隔数年一次的加强接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预防的目的。 几种预防接种可否同时进行?

过去认为,几种预防疫苗同时接种可能互相影响,甚至使接种后反应增强,因此有些地方规定,两种死菌苗或死疫苗的接种之间必须间隔2周,两种活菌苗或活疫苗的接种之间必须间隔4周。但是,新的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疫苗都不能同时接种。例如,在服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的同时接种卡介苗或“百白破”类毒素混合制剂,非但不会影响免疫力的增加,而且还可使反应不加重。但为了保证安全,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剂不能同时应用在同一部位。 小儿在哪些情况下不能进行预防接种?

有下列情况时不能进行预防接种:

(1)空腹即饥饿时,血糖过低,可引起严重反应。

(2)有活动性肺结核、活动期风湿症、过敏性疾病,或者患有高血压、肝炎、肾炎等症的病儿,也不宜预防接种。

(3)患有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时。

(4)患有皮肤病时。

(5)正在感冒发烧的病儿不宜接种,以免加重病情。

(6)脑或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孩子,不宜注射乙脑和百日咳预防针,以免引起抽风。

(7)有免疫缺陷的孩子,也不能接种任何预防疫苗。

(8)腹泻孩子不要吃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等病好后两周才能吃。 儿童预防接种后有哪些正常反应?

接种任何一种疫苗,对人体来说都是一种外来刺激。活疫苗、活菌苗的接种,实际上是一次轻度感染;死菌苗、死疫苗对人体是一种异物刺激。而人体生来就有“排斥异己”的本能,因此,接种后就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反应。这种反应的轻重,与疫苗种类、质量、使用方法以及接种对象的身体素质有关。应正确认识,并注意与疾病相区别。

以局部红肿为主的反应:一般在接种疫苗后24小时左右局部发生红、肿、热、痛等现象,又称为局部反应。局部红肿直径在2.5厘米以下者为弱反应,2.6~5厘米为中等反应,5厘米以上者为强反应。强反应有时可引起局部淋巴结肿痛、淋巴管发炎等。局部红肿及疼痛多数在1~2天、少数在3~5天自行消退。卡介苗接种的方法不同,其反应也有所不同。采用皮内注射后,2~3周后出现反应,局部可有硬块、脓疱、溃疡、结痂的过程,一般要持续2~3月。采用划痕法接种,1~2周出现反应,局部出现红、肿、疱疹,3~4周逐渐结痂并脱落。这种局部反应一般不必处理。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止孩子搔抓后形成局部感染。

以发热为主的反应:又称为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一般在接种死疫苗一天内出现,体温在37.5℃左右为弱反应,37。5~38。5℃为中等反应,38。6℃以上为强反应。除体温升高外,还可有头痛、恶心、腹泻等症状。一般在1~2天内消失,很少有持续3天以上的。接种活菌苗或活疫苗时全身反应比较晚,一般在5~7天才出现。如麻疹疫苗,一般在接种后一周左右出现。目前所用的预防接种制剂,大多数反应都是轻微、短暂的,不需做治疗处理,1~2天即可恢复正常,中度以上的反应极少。全身反应严重的需去医院就诊,对症处理。局部红肿可用热毛巾热敷。由此可见,接种后出现局部红、肿、疼痛以及出现发热等是人体正常疫苗反应的结果,都是正常的,不必担心。当然,也有极少数人出现如晕厥、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及神经方面异常和局部化脓、淋巴结化脓等情况,则属异常反应,必须尽快请医生处理。

儿童预防接种后出现的异常反应有哪些?

1.晕针:在疫苗注射后即刻或几分钟内发生。患儿可以突然丧失知觉,呼吸减慢。多见体弱儿童。常与空腹、疲劳、室内空气不好、精神紧张或恐惧有关。应立即使患者平卧,头放低,保持安静和空气新鲜,并喂些开水或热茶,一般过会儿就可恢复。

2.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表现复杂多样,主要有:

(1)速发型过敏反应可有下列不同表现: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神经系统过敏症。

(2)血清病:可发生在一次大量注射动物血清制品后2~12天,局部出现红肿、淋巴结肿大,低烧,皮疹,眼睑水肿及关节痛等。需注射肾上腺素等,并要精心护理,不过,这种血清病目前已极少发生。

(3)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在接种含脑组织的疫苗(如狂犬病疫苗),过7~30天后,病人出现手足麻木,四肢酸痛、无力及上升性麻痹等,或有发热和脑部症状。发生此症者常留有后遗症,致残甚至死亡,需立即送医院治疗。 3、接种后全身性感染:原有免疫缺陷或医源性(如长期使用激素)免疫功能不全的儿童,在接种后可发生全身性感染。必须立即注射特异免疫球蛋白或输血,并迅速送医院治疗。对于这类儿童应严禁接种活疫苗。

4、诱发潜伏的感染:如夏季接种百、白二联疫苗,可能诱发小儿麻痹症;伤寒菌苗可诱发单纯疱疹,种痘可诱发脑炎等。

除了上述的一些原因及表现外,还有一些人为的因素,如没有严格掌握禁忌征,接种途径、部位的错误,接种剂量过大、消毒不严及误种等,均可引起不良反应。但这与接种制品无关。实践证明,预防接种引起的不良反应是极少的。只要医务人员认真负责,家长密切配合,在各个环节上把好关,是完全可以减少副反应发生的。

预防接种后发生反应怎么办?

免疫制剂在人体接种以后,除了少数没有反应外,大多数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一般均属正常现象。如卡介苗接种1个月左右局部出现红疹、脓疱、结痂等,这是正常的。注意不要用手抓挤、脓水多时可涂点紫药水,待脱痂后即愈。预防接种后常出现的反应有:

①局部反应。局部的红肿、疼痛或接种的附近淋巴结有肿大现象,一般不需要处理。

②全身反应。发冷、发烧、全身不适、头痛等,出现这种情况时要适当休息,多饮水,反应会逐渐消失。如果体温过高,可进行对症处理,但最好用物理降温法。

③过敏反应。预防接种引起过敏反应者极少,如果发生面色苍白、心跳加快、脉搏可能摸不到或很细弱,手足发凉、口唇发紫、抽风、昏迷等症状。哪怕是其中一部分症状,都要立即让病人平卧,如有条件可注射肾上腺素,并尽快请医生救治。

为了安全起见,患有结核病及心、肝、肾疾病者,一般不要进行预防接种;有过敏性疾病也都不宜接种。在患急性传染病及其恢复期、感冒、发烧、急性扁桃体炎等过程中暂不要接种。

疫苗接种培训资料

主讲人:吉双

1、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反应较轻微,免疫持久性良好,婴儿出生后按期接种,可以预防麻疹。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剂量】0.2ml 【反应】注射后局部一般无反应。在6~10天时少数人可能发热,一般不超过2天,偶有散在皮疹。

【禁忌】患严重疾病、发热或有过敏史(特别是有鸡蛋过敏史者)不得接种。

【注意事项】用75%酒精消毒皮肤,要待干后再注射;注射过丙种球蛋白者接种本疫苗至少间隔6周以上,接种麻疹疫苗至少2周后方可注射丙种球蛋白。

2、脊髓灰质炎疫苗(简称脊灰糖丸):

脊灰糖丸是一种口服疫苗制剂,白色颗粒状糖丸,接种安全。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接种部位】口服。

【剂量】糖丸剂型1粒,液体剂型2滴

【反应】只有极少数婴幼儿服用脊灰疫苗后发生一过性腹泻,可不治自愈。 【禁忌】有免疫缺陷症禁服;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禁服。对牛乳及牛乳制品过敏者禁服糖丸型疫苗,可服液体疫苗。

【注意事项】本疫苗只供口服;该品系活疫苗,切勿加在热开水或热的食物内服用;偶尔超剂量多剂次服苗对人体无害。

3、百白破制剂:

是将百日咳菌苗,精制白喉类毒素及精制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接种部位】臀部外上1/4或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剂量】0.5ml 【反应】①局部可出现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疲倦头痛等。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即自行消退。偶见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②无菌性化脓。多系注射过浅或疫苗未摇匀,硬结不能吸收而形成注射部位化脓。③若全身反应较重,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禁忌】有癫痫、神经系统疾患及抽风史者禁用;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暂缓注射;儿童免疫制剂,成人禁用。

【注意事项】使用时必须充分摇匀;制品不能冻结,冻结后出现凝块,不能使用;采用肌内注射,局部可能有硬结,可逐步吸收,注射第2针时应更换另侧部位;应备有1:1000肾上腺素,供偶有发生休克时急救用;注射第1针后出现高热、惊厥等异常情况者,不再注射第2针。

4、卡介苗:

采用无毒牛型结核杆菌制成,安全有效。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接种,是预防结核病的一项可靠措施。

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菌疫苗,目的是用来预防结核病的发生。一般在结核病病例较多的国家,主张新生儿在还没有感染时接种卡介苗,以便产生对结核病的抵抗力。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皮内注射。 【剂量】0.1ml 【反应】接种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侵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可用1%龙胆子涂抹,以防感染。一般8~12周后结痂,为正常反应。如遇淋巴结肿大,可用热敷处理。如已软化形成脓疱,可用灭菌注射器抽脓,不要切开。如一次抽脓未愈,还可重复抽脓,直至痊愈为止。如已破溃,则愈合时间较长,可扩大创口引流,并同时用异胭肼或对氨基柳酸软膏外敷,每2~3天换敷料一次,这样可缩短治疗和愈合时间。

【禁忌】凡患有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湿疹、免疫缺陷症或其他皮肤病者均不予接种。

【注意事项】严禁皮下或肌肉内注射;接种含有吸附剂的制品后4周内同臂不能接种卡介苗,接种卡介苗后4周内同臂不能接种其他疫苗。

何时不宜接种卡介苗? 1.发高烧。

2.患有严重急性症状及免疫功能不全者。 3.出生时伴有其它严重之先天性疾病。 4.新生儿体重低于2500公克。 5.可疑之结核病患,勿直接接种卡介苗,应先做结核菌素测验。 6.严重湿疹。 接种卡介苗后的反应

1.接种后7~14天在接种部位有红色小节,微有痛痒。 2.接种后4~6周可变成脓泡或溃疡。

3.接种后经2~3月溃疡自然愈合,有时同侧腋窝的淋巴腺会肿大。 注意事项

红色小结点形成的脓泡或溃疡不可挤压或包扎,只要保持清洁即可。 如接种部位肿胀的厉害有感染情形时,则请医师检查。

5、乙脑疫苗:

乙脑疫苗系将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地鼠肾细胞,培育后收获病毒液冻干制成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1、乙脑灭活疫苗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剂量】0.5ml 【反应】大多数人接种无反应,仅个别儿童注射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1~2天内消退。少数有发热,一般均在38°C以下。少数有头晕、头痛、不适等自觉症状。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随接种次数增多而增加。一般发生在注射后10~30分钟,很少有超过24小时者。此类接种反应多见于反复加强注射的对象,尤以7岁以上儿童加强注射较为多见。

【禁忌】发热及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病;脑及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既往对抗生素、疫苗有过敏史者。

【注意事项】疫苗混浊、变色(变黄)、安瓿有裂纹、有异物者均不可使用;疫苗注射后在现场休息片刻,以防副反应发生;应备有1:1000肾上腺素,供偶发休克时急救用;10岁以上人群已普遍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故无必要再接种疫苗。

2、乙脑减毒活疫苗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剂量】0.5ml 【反应】注射后一般无反应,少数人局部红肿,偶有发热和过敏性皮疹。 【禁忌】发热;急性传染病;中耳炎;心、肾及肝脏等疾病;活动性结核病;有过敏史或抽风史者;已知有免疫系统缺陷,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治疗者。

【注意事项】启开安瓿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疫苗溶解后有摇不散的凝块、安瓿有裂纹、不可使用;疫苗溶解前变色(红),不可使用。

疫苗的制作可以经由化学合成,由特定的蛋白质为引,制作出微妙的变化型态,使其能够与淋巴球进行生化反应,影响抗体的制造;但它也可以是直接透过生物体制造的产物,以活体的病原为起始,借由实验控制的特殊环境下使其复制,或是使用死去的病原作为诱引,可以在不伤害其他细胞的情况下只刺激淋巴球。尽管一般认为活体疫苗的效果较好,但相对也较不易保存。因为涉及基因工程,引发研究伦理的问题,目前化学合成的疫苗则较为少用。

米心镇卫生院 2015年11月15日

上一篇:运维部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业务技术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