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本书的读后感

2022-07-08

第一篇:看一本书的读后感

看一场足球比赛的观后感

市场营销6班 高雪峰

2010世界杯决赛观后感

我不是一个足球爱好者,对足球的了解与认识是少之又少。但由于世界杯决赛前相关新闻的给力,我目睹了一场给全世界球迷留下久久回味的经典比赛。赛前对于这场比赛进球数没有奢望过多,毕竟足球运动是一场限制与反限制的较量,两支过关斩将会师决赛的球队,在规则范围内尽力去赢得冠军奖杯是第一位的目标,此过程可谓惊险刺激和跌宕起伏。

看完决赛后,为西班牙队历经艰险夺得世界杯冠军感到高兴,然而祝福西班牙队的同时,对荷兰队感到非常遗憾,不仅没有打出与它的知名度、影响力相匹配的足球内容,而且用一种近乎于粗野、蛮横甚至明显有违体育道德的“反足球”方式参与竞争,给决赛蒙上了一层浓厚的阴影。

荷兰队在决赛中的表现不尽人意,他们通过野蛮犯规试图激怒对手,干扰对手正常发挥技战术水平,试探裁判的判罚底线,然后通过个别偷袭式反击达到赢得比赛的目的。全场比赛,荷兰队大部分球员先后领受黄牌警告,全队总计黄牌数量达到了惊人的九张之多,几乎场上人人身背黄牌在参加比赛,荷兰队比赛作风的野蛮粗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荷兰队的表现让真正热爱足球运动的球迷感到不齿,它的主教练和很多球员赛前赛后的言论更是缺乏竞技体育工作者起码的风度。赛前公开扬言要踢“丑陋足球”,赛后范马尔维克在新闻发布会上公然指责裁判“抢劫了荷兰队的冠军”,斯内德等主力队员有选择性地把裁判有利于西班牙或者不利于荷兰的所有细节判罚进行放大,而对他们自己的野蛮犯规和不君子行为却只字不提,甚至反过来进行强词夺理的自我辩护,甚至还多次直接迁怒于对手西班牙的具体球员。任何一场足球比赛的过程,都充满了很多随时可能影响结果的小细节,比如失误,受伤,裁判的主观判罚带来的不同看法。但是,这些都是比赛的组成部分。失败的一方,首先要承认失败的事实,要懂得尊重胜者,如果说争胜也算一种赌博,愿赌就要服输。失败首先要检讨自己,而不是第一时间怨天怨地。

荷兰队大部分人身背黄牌,撑到加时赛有人被罚下,而导致后防出现漏洞的代价。很明显,荷兰队的失球恰恰是因为中后卫被罚下,原本司职中场的范德法特匆忙补到中后卫位置上协防,因为经验不足出现了解围失误,导致西班牙队二次进攻得手。也许,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偶尔会得逞,足球世界里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因为足球运动毕竟是有偶然性的;西班牙队的胜利,从足球规律上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荷兰队输掉这样一场决赛,从结果看,比分看,失球时间看,也许有荷兰球员荷兰球迷认为可惜的理由,但从全局和整体看,他们已经是幸运得不能再幸运了如果荷兰也像德国半决赛那样去迎战西班牙,专心致志踢自己的足球,尽量发挥自己的特长,结果会怎么样?过程会怎么样?但是,即使是这样的失败,荷兰也起码能获得道义的掌声和赞叹。

荷兰队从教练到球员为什么不谈谈罗本的能力怎么样?这么好的单刀射不进,打在倒地的,而且重心已经失去的守门员脚上,怪谁?罗本前80分钟生猛无比,后面怎么就明显跑不动了?他不是只有26岁吗?同样26岁的伊涅斯塔为什么加时赛还能带球突破?30岁的哈维为什么没有显出疲态?荷兰队主力突前中锋范佩西,120分钟只有一次射门,却领受了全队第一张黄牌,而且是全场第一个带头粗野犯规的人。

这场决赛,实际上只有一支球队在专心致志踢球,那就是西班牙队;而荷兰队,根本是在随时随地试图激怒对手,试图挑衅规则,试图要挟裁判,试图让比赛进入他们设想的“反足球”的领域。荷兰队做得比国际米兰,比穆里尼奥还要过分,因为国际米兰的被动防守伺机反击,无论如何还是在规则允许范围内的,尽管影响比赛的观赏性,可是道义上无可厚非。

虽然西班牙在决赛中不能说踢出了多么漂亮华丽的足球场面,但他们始终在坚持自己固有的风格,孜孜不倦地追求规则范围内光明磊落的胜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西班牙是必须的赢家, 他们的胜利,是正义足球的胜利,是足球本身的胜利。相比之下,国足真的要好好反省,应该向优秀的队伍看齐,切勿继续上演黑哨。

第二篇:一本书的读后感

【篇一:一本书的读后感范文】你若问我最喜欢的书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蓝色的海豚岛》。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在你心里挥之不去的故事,这个的独特的故事有着它永久的、不可磨灭的经典性。这本书曾荣获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国际安徒生奖等七项儿童文学大奖。本是为青少年读者倾心奉献的一座世界儿童文学经典宝库。

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热爱这本书吗?我告诉你,真泵书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格调健康、品味出众,是青少年读者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蓝色的海豚岛》打造了完美心灵,培养高尚情操,体味不同人生。

这本书珍贵之处之一在于它的内容。这本书藐视了一个个令人惊心动魄的故事:太平洋中有一个岛屿,形状像一条侧躺的海豚。岛的周围有海豚在游泳,有海獭在嬉戏,有海象在争雄,有野狗在决斗……以前,在这个岛上住着印度安人,他们受到捕猎海獭的阿留申人杀害,后来离开这个岛到东方居住。他们离开时,留下一位姑娘——卡拉那。她在岛上孤零零地生活了十八年,等待救援的船只到来。她独自修建住所,制造武器和捕鱼用具,与野狗斗争,历尽艰险才得以生存下来。

这本书的女孩诠释了一个生存所必须拥有的能力,她就是令我敬佩的人——卡拉那。它就是我情有独钟的书——《蓝色的海豚岛》。

【篇二:一本书的读后感范文】

最近,我读了一本著名探险故事书,它便是史帝文生所著的《金银岛》了。故事发生在十八世纪,杰夫。何金斯是一个小男孩,他渴望并且热衷於出海寻宝。有一次,他到了金银岛寻宝,与海盗、水手打交道,亲身体验到船员之间真诚、忠实、虚伪、残暴的种种现象,目睹了一幕幕令人惊心动魄的故事。

读了这本探险故事,使我感触良多。主人翁杰夫。何金斯原是一个胆小、害羞的孩子。父亲去世后,他便开始了探险。在探险之旅中,初时杰夫只是一个船舱裏的服务生,但他却勇於与敌人搏斗,后来更从海盗手中夺回大船,并自命为新任船长。虽然杰夫。何金斯经常易於冲动,但他所表现出来的非凡勇气和过人胆识,足以令我佩服不已。杰夫。何金斯凭著勇气与胆识,由一个胆小怕事的小男孩变成一位夺回大船的英雄。而我们有时遇到难题,便自乱阵脚,不努力探讨解决的办法。试想想,若我们也有杰夫那种勇於尝试和敢於探索的精神,许多难题不是都能迎刃而解吗?

在故事结尾,杰夫返航后,并没提到他分到多少财宝,他反而发誓再也不去寻宝了。还时常受到噩梦困扰,梦见大海和金币。金币令杰夫做噩梦,而不是富贵梦;一味追求物质的满足,最终只是徒劳;贪婪和欲望永远不会带来美好的生活。如果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恐怕便不会发生一些野心家为争夺名利而不择手段的事情了。

【篇三:一本书的读后感范文】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一部著作。这部书很有意思的是作者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本的形式,讲述了很小的故事,然后将“爱的教育”融入这些故事,用以培养年轻一代的思想情操。

这些日记形式的故事一篇篇都不是很长,都是孩子在读书期间一天内发生的有趣,有意义的事,孩子只是很简单的将这些学习过程,教育过程如实地记叙着,但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可以表达很多的内涵。因为读者看到小学生将他眼中的先生的教育方法,先生对学生的爱、关心,对学生的帮助,以及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友爱的情感用一些记叙性的文章记录下来,有一些简单的情感表达其中,小学生虽小,但却能深刻感受到先生“爱的教育”,感受好与坏,感受爱与憎恶,这一切复杂的感受通过这一篇篇日记表达出来,传达给读者,引起读者的一些思考,让读者能切身体会“爱的教育”,感受“童言无忌”。

当我们在阅读这本书时,可以慢慢思考些什么,这些思考使我们能够深刻体会一下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并非易事,当教师、父母能把握好这个度,那爱的教育则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而不正当处理这爱的教育,这爱就有可能成为溺爱,盲目的爱,将会起到反作用。我想这是我们大家都不想看到的。所以,这些以日记形式的小故事表现给我们看。这些日记大人可以看,以了解孩子的心灵,小孩也可以看,感受同龄人的身心状态,一切都因它没有复杂的语言,却能带来一些共鸣。

《爱的教育》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作品,鼓舞孩子能接受挑战,用爱心创造美好的世界,所以值得大家一看。

【篇四:一本书的读后感范文】

最近,我读了一本着名探险故事书,它便是史帝文生所着的《金银岛》了。故事发生在十八世纪,杰夫。何金斯是一个小男孩,他渴望并且热衷於出海寻宝。有一次,他到了金银岛寻宝,与海盗、水手打交道,亲身体验到船员之间真诚、忠实、虚伪、残暴的种种现象,目睹了一幕幕令人惊心动魄的故事。

读了这本探险故事,使我感触良多。主人翁杰夫。何金斯原是一个胆小、害羞的孩子。父亲去世后,他便开始了探险。在探险之旅中,初时杰夫只是一个船舱里的服务生,但他却勇於与敌人搏斗,后来更从海盗手中夺回大船,并自命为新任船长。虽然杰夫。何金斯经常易於冲动,但他所表现出来的非凡勇气和过人胆识,足以令我佩服不已。杰夫。何金斯凭着勇气与胆识,由一个胆小怕事的小男孩变成一位夺回大船的英雄。而我们有时遇到难题,便自乱阵脚,不努力探讨解决的办法。试想想,若我们也有杰夫那种勇於尝试和敢於探索的精神,许多难题不是都能迎刃而解吗?

在故事结尾,杰夫返航后,并没提到他分到多少财宝,他反而发誓再也不去寻宝了。还时常受到噩梦困扰,梦见大海和金币。金币令杰夫做噩梦,而不是富贵梦;一味追求物质的满足,最终只是徒劳;贪婪和欲望永远不会带来美好的生活。如果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恐怕便不会发生一些野心家为争夺名利而不择手段的事情了。

【篇五:一本书的读后感范文】

最近,我读了一本著名探险故事书,它便是史帝文生所著的《金银岛》了。故事发生在十八世纪,杰夫。何金斯是一个小男孩,他渴望并且热衷於出海寻宝。有一次,他到了金银岛寻宝,与海盗、水手打交道,亲身体验到船员之间真诚、忠实、虚伪、残暴的种种现象,目睹了一幕幕令人惊心动魄的故事。

读了这本探险故事,使我感触良多。主人翁杰夫。何金斯原是一个胆小、害羞的孩子。父亲去世后,他便开始了探险。在探险之旅中,初时杰夫只是一个船舱?的服务生,但他却勇於与敌人搏斗,后来更从海盗手中夺回大船,并自命为新任船长。虽然杰夫。何金斯经常易於冲动,但他所表现出来的非凡勇气和过人胆识,足以令我佩服不已。杰夫。何金斯凭著勇气与胆识,由一个胆小怕事的小男孩变成一位夺回大船的英雄。而我们有时遇到难题,便自乱阵脚,不努力探讨解决的办法。试想想,若我们也有杰夫那种勇於尝试和敢於探索的精神,许多难题不是都能迎刃而解吗?

在故事结尾,杰夫返航后,并没提到他分到多少财宝,他反而发誓再也不去寻宝了。还时常受到噩梦困扰,梦见大海和金币。金币令杰夫做噩梦,而不是富贵梦;一味追求物质的满足,最终只是徒劳;贪婪和欲望永远不会带来美好的生活。如果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恐怕便不会发生一些野心家为争夺名利而不择手段的事情了。

【篇六:一本书的读后感范文】

《爱的教育》是以“一个小学生的日记”形式出版的小说,共十卷,按时间顺序分为十一个月,每卷十个故事,并在每卷附加一篇《每月故事》全书站在“儿童本位”的立场,以儿童的视角,生动地记叙了一个学年中发生的各种事件,多角度地描写了小学生安利柯与同学、与双亲、与各种人物的关系,细致入微地刻绘了他周围的人们的不幸和欢乐。全书虽然事情繁多,人物各异,但在相对独立的篇章中,却始终用一个“爱”字相贯穿,以“爱”凝聚一切,这就是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爱人生、爱老师、爱父母、爱同学、爱朋友、爱穷人、爱劳动,爱一切为正义献身、为人民做好事的人。

《爱的教育》在感情上洋溢着温暖。爱的温暖表现在柔情、体贴、同情、相互体谅、相互帮助、相互尊重……

《爱的教育》是一步颇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在题材上是一部平凡小事的赞美诗。全书所记述的全是学校、家庭、社会经常碰到的,极平凡,普通的琐事。写出了凡事都以崇高美好的爱的精神,让平凡人物的内心深处随时都闪现出不平凡的光彩来,那同样可以打动我们的内心……

就像《费鲁乔的血》一样(每月的例话),费鲁乔的家庭里有他的双亲、妹妹路易吉娜和爱他的外婆。因为父亲是经营服装店的,所以经常到城里进货,母亲带着有眼病的路易吉娜一同和父亲进城看病,现在只剩下了患有脚病的外婆和费鲁乔。夜深了,屋外还下着雨,可是一直在屋内焦急等待的外婆迟迟没有看到费鲁乔回来,雨还在下,风还在刮,夜像一片死一样的寂寞,费鲁乔推开门回到家,外婆看到他狼狈的样子,就肯定知道又在外面打架了,逼着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外婆在全心全意的爱着费鲁乔,可他去辜负了外婆对他的“爱”,外婆明白了一切之后,哭泣的说:“你这个每良心的孙子!你怎么不可怜可怜你的外婆呢,你在外面闯祸,把我冷落了一天,你就着么全然不顾吗?费鲁乔站在一旁一言不发的听外婆训斥,忽然门外传出一阵声音,越来越大,“是谁?”费鲁乔大声问到,但是,没有人,“谁”费鲁乔又颤厉地问,话音刚落,冲进来,两个歹徒,他们刮走了任何财产,就当这时,外婆大喊“救命”歹徒暴露了身份,拿起匕首向外婆冲去,费鲁乔立刻扑在了她的身上,那把匕首已经叉到了费鲁乔的脊背上,外婆醒来时,费鲁乔已经离开了,她痛声哭喊……

这就是“爱”无论是骂你还是说你,你的家人都时时刻刻的深爱着你,你千万不要忘记天下的人都是爱我们的。无论是感恩还是致谢你都要关爱你的家人,只要会感恩,天下的大爱都会展现在眼前。

【篇七:一本书的读后感范文】

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书,而我喜欢的书就是《笑猫日记——保姆狗的阴谋》。它的作家是杨红樱。

本书讲的是从前有一户人家,那户人家养着一只腊肠狗,腊肠狗在那个家里非常受宠。那家里的腊肠狗具有纯种德国腊肠狗的一切优良品质,比如忠诚、机智、刻苦、坚韧,它几乎就是这家人的骄傲。后来,刚出生不久的牧羊犬帅仔来到了这个家,腊肠狗就成了帅仔的保姆狗。他全心全意的照顾帅仔,几乎寸步不离,帅仔对腊肠狗(老头儿)也是百般依恋。帅仔一天天长大了,越长越漂亮,真是人见人爱。主人们渐渐把对老头儿的爱,全部转移到了帅仔身上,腊肠狗老头儿失宠了。老头儿认为是帅仔抢走了人们对他的爱,所以他嫉妒帅仔,他要除掉帅仔。

后来,保姆狗为了除掉帅仔,在翠湖公园里制造了几起十分可怕的凶案,后来被笑猫和马小跳几个孩子依次救活。最后保姆狗死于一场奇怪的车祸。嫉妒是心灵上的一个毒瘤,它不仅使人,也会使狗,使猫丧失理智,做出一些疯狂的蠢事来。

读了这本书,我的心灵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其实,每个人、每只狗、每只猫的头上,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美丽天空,谁都可以在这美丽的天空下,好好活着。保姆狗老头儿也一样,但是他为什么一定要去争夺帅仔头上的那片天空呢?

第三篇:几本书的读后感

《韩少功评传》读后感

这本书读完了,我到底从中得到了什么?

这是我第一次在一个时期里连续的完整的读完一本书,也是第一次这么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我承认,读这些大家的或是写大家的作品,眼界和胸怀的确得到了很大的开拓,能够站在一个超越世俗的高度上去把握自己的人生航向。这些书对我到底产生了怎样具体的影响,我也说不清楚,但是我隐隐约约感受到自己确实受到了某些影响。所以,以后要坚持看这些大家之作或是写大家的作品。

韩少功的生活方式是我比较欣赏的。其实我对写作本身没有多大兴趣,对小说等文学也不感冒,我主要想看的是人物传记等写人生的书籍。

《建国大业》

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历史的复杂性、历史斗争的激烈与危险性、历史人物的气度与风范。

《从清华走出的科学家》

见识了众多大家非凡的人生,领略了他们的胸怀与气度,开拓自己的眼光。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在想,在那样**的年代,为什么他们都能够成才,并且最后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如此大的历史功绩?而现在在如此和平安定的环境,有如此好的学习条件,却鲜有他们那样的人才?

仔细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科学家有以下共性:

一.在**的年代从小都受尽苦难。

二.志向远大,都立志为国家,为民族而读书。

三.在大学都成绩优异,各方面积极发展。

四.最后都成功出国留学,并且学有所成。

最为重要的是他们都自强不息,发奋图强,拥有顽强的毅力和不懈奋斗的精神。

第四篇: [三本书的读后感]

2011年2月7日

三本书的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三本书,这三本书有个共同点,主角都是小女孩,三本书的读后感。

第一本书叫《一百条裙子》,主角是旺达。旺达是个很朴素的女孩,同学们用各种方式捉弄着她,她都能够默默地忍受着。

第二本书叫《小公主》,主角是萨拉。小女孩萨拉并不是公主,但是在困境中,她象公主一样一样保持着自尊,象公主一样爱人并且自爱。外在的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是不是有一颗美好的心灵,读后感《三本书的读后感》。

第三本书叫《绿野仙踪》,主角是多梦茜。小女孩多梦茜被一阵大风带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在女巫的帮助下,多梦茜和朋友一起战胜困难回到了家。

三个女孩的故事都那么吸引着我,从她们身上我也看到了各自的闪光点。我想起妈妈说过的话,学习他人的长处,我们就会更上一层楼!

第五篇:《一本书的历史》读后感

包君成

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出版20余年后的今天,由这本书的主要作者之一金冲及先生根据当年笔记记录整理出版的《一本书的历史——胡乔木、胡绳谈〈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披露了在这本书的编写过程中胡乔木的多次谈话概要,尤其是他对于中共党史编写方针和历史评价方面的诸多看法,极具启示意义。如金冲及先生所言:胡乔木“始终极为关心这本书的写作”;他“是公认的中共党史研究的大师。他们是党的历史中许多重要事件的亲历者,又长期领导党史研究工作,有着很高的理论思维能力,在随便谈话中也往往能对党史说出一些常人没有想到的重要看法,可以启发人们去思考。”

那么,胡乔木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的写作,究竟起到了怎样重要的作用呢?

作为资深政治家,又是中共党史研究最初的开拓者,胡乔木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写作的关注,更多地表现在那些提纲挈领、要言不烦的指导性言论中,其中他着重强调、反复强调的就是“新意”。诸如:“要使人看了觉得有新意”;“要走出一条新的路子”;“一定要有新的,过去没有着重讲述的,甚至忽略的,而现在需要解释、说明、强调的内容。”关于“新意”,他还有较长的一段言说:“老说那些说过多少遍的话,读者不会有兴趣,我们也没有兴趣。我们在观察历史,历史需要不断重新观察,每次观察要有新的内容。历史是非常丰富的,可以从许多角度来观察。人们的思想也不会像我们现在想的那么简单的几条。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想法。社会生活是复杂的,要宣传党的七十年,就要看到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不是老一套,重播一遍,要确实说出些新东西。”

胡乔木强调中共党史的研究要有“新意”,看似科学研究的常识,其实细究起来,还真不是那样简单。中共党史研究,可以说是主流学科,但是,党史研究的定位,因为种种历史的、现实的、政治的、其它的原因,又未必是那么明确的。不少党史研究者,习惯于从党的决议和文件出发诠释党的历史,结果便使得一些党史论著,或者是陈陈相因,了无新意,或者是朝三暮四,应时而变,也就成了胡乔木所言,不要说“读者不会有兴趣”,就连党史研究者包括胡乔木这样的党史研究领导者“也没有兴趣”。于此可知,胡乔木对于作为科学的历史研究的本质不能不说是了然于胸的。

既然如此,那什么才是胡乔木心目中的党史“新意”呢?

胡乔木在有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的写作谈话中,在认清党史工作战斗性的前提下,特别强调的是,“要加强党史工作的科学性”;提出“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科学的论证,来阐明有关我们党的历史各种根本的问题”。因此,在他对党史的评价,尤其是对1949年以后党史的评价中,那些被认为是不太好写,有些“敏感”的问题,胡乔木却并不避讳,直白道来,言谈确实颇具“新意”。例如,他明确提出,“‘合作化高潮’不宜用肯定的口气来讲,这是人为的高潮”;“如果这可以肯定,历史就是任意的。”“1957年以前,毛主席工作里的任意性、工作指导中的任意性,已经表现出来了。讲集体领导,很难说。”这样的认识,与那些墨守成规之见相比,应该说确有其高明之处。

胡乔木对于党史“新意”的理解,更多地可以从他对“极左”思潮和“文革”的态度反映出来。在有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写作的谈话中,胡乔木对“极左”思潮和“文革”持强烈的否定立场和批判态度。他认为,中共历史中“左”的倾向具有“历史的、盲目的惯性”,“对20年的‘左倾’要认真批评”。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胡乔木亲自动笔,对这本书的初稿提出了不少颇具意义的修改意见。例如,书中原稿有这样的表述:“文革”造成更加广泛的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迷雾。胡乔木批注说:“文革”不能称为阶级斗争扩大化,因为这斗争本身是捏造出来的。书稿据此修改为:“文革”造成到处都有阶级斗争的紧张空气。书稿中另一处的表述是:“文革”不是不可避免的。胡乔木认为:这样的表述“太软弱了,应该说这是完全错误的”。他特别强调说:“错误是深刻的,就要深刻地写,不要让读者感到我们在维护,不敢接触。”所以,胡绳认为,胡乔木“贯穿在这些修改意见中的根本精神就是,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联系到那个特定的年代,不能不说,胡乔木对党史要去陈言、有新意的突出强调,对于这本书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胡乔木对于党史研究“新意”的理解,不仅表现在写作指导思想和具体内容方面,也包括对于写作方法甚而是文字表达的重视。他提出,写书的思路和条理要清楚,不能“吞吞吐吐,躲躲闪闪”;“不能像讲课那样,讲一堂,灌一堂”。通俗地说,就是论著作者的观点和看法要明确,但是,观点和看法的表达要留有余地,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避免一种硬邦邦的强逼人接受的感觉”;“要写得让那些对党史没有多少兴趣的普通读者,读了也有所收获”;“使得党史不拒人于千里之外。你可以不是共产主义者,照样可以看得津津有味。”胡乔木身体力行,他为《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所写的题记,简洁利落,流畅可读,很不像是我们惯常所见的那些正襟危坐的皇皇之作,充分表达了他的这种写作态度。所以,著名的文史大家钱钟书先生称胡乔木的这篇《题记》写得“思维缜密,词章考究”。

上一篇:可研报告文字样本下一篇:开展活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