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2022-08-14

第一篇: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2017会计基础练习题-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单项选择题

1、某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的减少,则可能引起( )。

A、负债增加

B、所有者权益增加

C、收入增加

D、费用增加

2、某公司2014年初资产总额5 000 000元,负债总额2 000 000元,当年接受投资者投资500 000元,从银行借款1 000 000元。该公司2014年末所有者权益应为( )元。

A、2 500 000

B、1 500 000

C、3 500 000

D、5 000 000

3、收入、费用和利润三要素是企业资金运动的( )。

A、静态表现

B、动态表现

C、综合表现

D、ABC均正确

4、( )是复式记账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A、会计科目

B、账户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D、收入-费用=利润

5、关于利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B、企业实现了利润,标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 C、利润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指标之一

D、企业发生了亏损,所有者权益不一定是减少的

6、下列各项会引起企业收入增加的是( )。

A、销售原材料

B、出售专利技术

C、出售无形资产

D、取得银行长期贷款

7、会计计量属性反映的是( )。

A、资产金额的确定基础

B、负债金额的确定基础

C、收入金额的确定基础

D、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

8、下列不属于期间费用的是( )。

A、管理费用

B、制造费用

C、销售费用

D、财务费用

9、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要素是企业资金运动的( )。

A、静态表现

B、动态表现

C、综合表现

D、ABC均正确

10、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 )。 A、现时义务

B、潜在义务

C、过去义务

D、未来义务

11、下列项目中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是( )。

A、长期股权投资

B、应付股利

C、盈余公积

D、投资收益

12、下列项目不属于流动资产的是( )。

A、货币资金

B、交易性金融资产

C、存货

D、固定资产

13、某企业6月初的资产总额为15万元,负债总额为5万元。6月份发生下列业务:取得收入共计6万元,发生费用共计4万元,则6月底该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为( )。 A、12万元

B、17万元

C、16万元

D、10万元

14、企业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 )。

A、企业流动负债减去长期负债后的差额

B、企业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差额 C、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差额

D、企业长期负债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差额

15、银行将短期借款转为对本公司的投资,这项经济业务将引起本公司( )。 A、资产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B、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 C、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D、负债减少,资产增加

16、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的会计计量属性是( )。 A、历史成本

B、重置成本

C、公允价值

D、现值

17、下列不属于企业非流动资产的是( )。

A、交易性金融资产

B、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C、长期股权投资

D、无形资产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会计要素变动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资产增加,费用增加

B、费用增加,负债减少

C、费用增加,负债增加

D、费用增加,资产减少

2、下列属于会计等式的有( )。

A、资产=权益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C、收入-费用=利润

D、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

3、下列各等式属于会计等式的有( )。

A、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B、本期借方余额合计=本期贷方余额合计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D、收入-费用=利润

4、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 )的利得或损失。

A、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B、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 C、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D、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5、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 )。

A、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总额增加

B、资产与负债一增一减,总额不变 C、资产内部同时减少,总额减少

D、权益内部的一增一减,总额不变

6、下列关于重置成本表述,正确的有( )。

A、重置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B、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C、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D、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7、下列关于收入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可能带来资产的增加

B、可能使负债减少

C、一定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D、可能会引起费用的减少

8、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包括( )。 A、管理费用

B、销售费用

C、财务费用

D、制造费用

9、下列会计科目中,( )属于流动资产。

A、原材料

B、库存商品

C、预付账款

D、持有至到期投资

10、下列属于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的有( )。

A、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

B、资本溢价

C、盈余公积

D、实收资本

11、下列属于流动负债的有( )。

A、预收款项

B、预付款项

C、应交税费

D、应付职工薪酬

12、下列各项属于会计要素的是( )。

A、利润

B、利得

C、费用

D、损失

13、下列项目中,属于费用要素特点的有( )。

A、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B、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C、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D、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14、下列关于负债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B、负债表现为债权人对企业净资产的索取权

C、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D、负债按流动性分类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三、判断题

1、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式,企业资金运动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下出现的,如果考虑收入、费用等动态要素,则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必然被破坏。( )

2、如果资产要素不变,则必然发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的情况。( )

3、收入减去费用后的金额如果为正数,则代表盈利,如果为负数,则代表亏损。( )

4、“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的理论基础,是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

5、企业承担了现实义务,但是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很小,也应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

6、如果根据编制财务报表时所取得的证据,判断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那么就应当将其作为资产予以确认;反之,不能确认为资产。( )

7、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后的净值。( )

8、收入等于商品销售收入与提供劳务收入之和。( )

9、损失即费用,计入损失即入当期费用。( )

10、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

11、权益就是指所有者权益。( )

12、会计要素是对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 )

13、“收入-费用=利润”这一会计等式,体现了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

14、企业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持续取得并可靠计量。( )

第二篇:会计科目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财政总预算会计科目表

一、资产类 101 国库存款

102 其他财政存款

103 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 104 有价证券 105 在途款 111 暂付款

112 与下级往来 121 预拨经费 122 基建拨款

131 财政周转金放款 132 借出财政周转金 133 待处理财政周转金

二、负债类 211 暂存款

212 与上级往来 213 已结报支出 222 借入款(计息)

223 借入财政周转金(计息)

三、净资产类 301 预算结余

305 基金预算结余 307 专用基金结余 321 预算周转金 322 财政周转基金

四、收入类

401 一般预算收入 405 基金预算收入 407 专用基金收入 411 补助收入 412 上解收入 414 调入资金

425 财政周转金收入

五、支出类

501 一般预算支出 505 基金预算支出 507 专用基金支出 511 补助支出 512 上解支出 514 调出资金

524 财政周转金支出

行政单位会计科目表

一、资产类 101 现金 102 银行存款 103 有价证券 104 暂付款 105 库存材料 106 固定资产

107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15 财政应返还额度

二、负债类 201 应缴预算款 202 应缴财政专户款 203 暂存款 211 应付工资

212 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 213 应付其他个人收入

三、净资产类 301 固定基金 303 结余

四、收入类 401 拨入经费

404 预算外资金收入 407 其他收入

五、支出类 501经费支出 502 拨出经费 505 结转自筹基建

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表

一、资产类 101 现金 102银行存款

103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05应收票据 106 应收账款 108 预付账款 110 其他应收款 115 材料 116 产成品 117 对外投资 120 固定资产 124 无形资产

125 财政应返还额度

二、负债类 201借入款项 202 应付票据 203 应付账款 204 预收账款 207 其他应收款 208 应缴预算款 209 应缴财政专户款 210 应交税金 211 应付工资

212 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 213 应付其他个人收入

三、净资产类 301 事业基金 302 固定基金 303 专用基金 306 事业结余

307 经营结余

308 结余分配 309 专项结余

四、收入类

401 财政补助收入 403 上级补助收入 405 事业收入

406 财政专户返还收入 409 经营收入

412 附属单位缴款 413 其他收入

五、支出类 501 拨出经费 504 事业支出 505 经营支出 509 成本费用 512 销售税金 516上缴上级支出 517 对附属单位补助 520 结转自筹基建

第三篇:企业会计制度与新会计准则会计科目对照表

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表 新会计准则会计科目表

变动情况顺序号 编号 会计科目名称 顺序号 编号 会计科目名称

一、资产类

一、资产类

1 1001 现金 1 1001 库存现金 更名2 1002 银行存款 2 1002 银行存款 不变

3 1009 其他货币资金 5 1015 其他货币资金 不变 4 1101 短期投资

取消

5 1102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取消

9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 新增 6 1111 应收票据 11 1121 应收票据 不变

7 1131 应收账款 12 1122 应收账款 不变 8 1151 预付账款 13 1123 预付账款 不变 9 1121 应收股利 14 1131 应收股利 不变 10 1122 应收利息 15 1132 应收利息 不变 11 1133 其他应收款 21 1231 其他应收款 不变 12 1141 坏账准备 22 1241 坏账准备 不变 13 1161 应收补贴款

取消

27 1321 代理业务资产 新增

14 1201 物资采购 28 1401 材料采购 更名

29 1402 在途物资 新增 15 1211 原材料 30 1403 原材料 不变 16 1232 材料成本差异 31 1404 材料成本差异 不变 17 1243 库存商品

32 1406 库存商品 不变

33 1407 发出商品 新增 18 1244 商品进销差价 34 1410 商品进销差价 不变 19 1251 委托加工物资 35 1411 委托加工物资 不变 20 1221 包装物

36 1412 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 合并 21 1231 低值易耗品

合并 22 1241 自制半成品

取消 23 1261 委托代销商品

取消 24 1271 受托代销商品

取消 26 1281 存货跌价准备 42 1461 存货跌价准备 不变

27 1291 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取消

28 1301 待摊费用

取消

递延收益-未实现融资收益

44 1501 持有至到期投资 新增

45 1502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新增

46 150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新增 29 1401 长期股权投资

47 1511 长期股权投资 内容改变 30 1402 长期债权投资

取消 31 1421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48 1512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内容改变 32 1431 委托贷款

取消

49 1521 投资性房地产 新增

50 1531 长期应收款 内容改变

51 1541 未实现融资收益 升级

33 1501 固定资产 53 1601 固定资产 不变 34 1502 累计折旧 54 1602 累计折旧 不变 35 1505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5 160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不变

36 1603 在建工程 56 1604 在建工程 不变37 1601 工程物资 57 1605 工程物资 不变38 1605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58 1609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不变39 1701 固定资产清理 59 1606 固定资产清理 不变43 1801 无形资产 66 1701 无形资产 不变

67 1702 累计摊销 新增44 1805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68 1703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不变

69 1711 商誉 升级45 1815 未确认融资费用

科目号变46 1901 长期待摊费用 70 1801 长期待摊费用 不变

71 1811 递延所得税资产 新增47 1911 待处理财产损溢 73 1901 待处理财产损溢 不变

二、负债类 48 2101 短期借款 74 2001 短期借款 不变

81 2101 交易性金融负债 新增49 2111 应付票据 83 2201 应付票据 不变50 2121 应付账款 84 2202 应付账款 不变51 2131 预收账款 85 2205 预收账款 不变52 2141 代销商品款 2314 代销商品款 不变53 2151 应付工资 86 2211 应付职工薪酬 合并54 2153 应付福利费

合并55 2171 应交税金 87 2221 应交税费 合并56 2176 其他应交款

合并88 2231 应付利息 新增57 2161 应付股利 89 2232 应付股利 不变58 2181 其他应付款 90 2241 其他应付款 不变

96 2314 代理业务负债 新增

97 2401 递延收益 新增59 2301 长期借款 98 2501 长期借款 不变60 2311 应付债券 99 2502 应付债券 不变61 2321 长期应付款 104 2701 长期应付款 不变

105 2702 未确认融资费用 科目号变

106 2711 专项应付款 新增62 2211 预计负债 107 2801 预计负债 不变108 2901 递延所得税负债 新增63 2191 预提费用

取消64 2201 待转资产价值

取消65 2331 专项应付款

取消66 2341 递延税款

取消

四、所有者权益类67 3101 实收资本( 或股本) 115 4001 实收资本 不变68 3103 已归还投资

取消69 3111 资本公积 116 4002 资本公积 不变70 3121 盈余公积 117 4101 盈余公积 不变71 3131 本年利润 119 4103 本年利润 不变72 3141 利润分配 120 4104 利润分配 不变121 4201 库存股 新增

五、成本类73 4101 生产成本 122 5001 生产成本 不变74 4105 制造费用 123 5101 制造费用 不变124 5103 待摊进货费用 新增75 4107 劳务成本 125 5201 劳务成本 不变

126 5301 研发支出 新增

六、损益类76 5101 主营业务收入 130 6001 主营业务收入 不变77 5102 其他业务收入 136 6051 其他业务收入 不变138 6101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新增78 5201 投资收益 139 6111 投资收益 不变79 5203 补贴收入

取消80 5301 营业外收入 143 6301 营业外收入 不变81 5401 主营业务成本 144 6401 主营业务成本 不变82 5405 其他业务支出 145 6402 其他业务支出 不变83 5402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46 6403 营业税金及附加 不变84 5501 营业费用 156 6601 销售费用 更名85 5502 管理费用 157 6602 管理费用 不变86 5503 财务费用 158 6603 财务费用 不变 159 6604 勘探费用 新增

160 6701 资产减值损失 新增87 5601 营业外支出 161 6711 营业外支出 不变88 5701 所得税 162 6801 所得税费用 更名89 5801 以前损益调整 163 6901 以前损益调整 不变

第四篇:新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科目设置异同

由于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会计科目作了较大改变,本文试对新会计科目体系中除涉及金融和生物类特别科目外的其他科目与《企业会计制度》(2001)中相关科目作一比较分析。

一、未作任何改变的科目

这类科目主要有:①资产类:“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②负债类:“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未未确认融资费用”等科目。③所有者权益类:“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科目。④成本类:“生产成本”等科目。⑤损益类:“利息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主营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等科目。

二、科目名称改变但实质内容未改变

这类科目主要有“库存现金”和“所得税费用”两个科目。制度中的现金是指库存现金,但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是包括库存现金及可以随时动用的银行存款,从这一点来看科目涵盖的内容是不一致的,因此将“现金”科目改为“库存现金”科目是合理的。更改后的“所得税费用”科目与制度中的“所得税”科目核算内容相同,均为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只是名称改变而已。

三、科目名称改变且实质内容发生改变

1.资产类。“材料采购”科目,制度中“物资采购”科目用来核算企业购入的材料、商品等的采购成本,商品流通企业购入的商品也通过本科目核算。而“材料采购”科目只用来核算工业企业购入的材料,商品流通企业购入的商品一律通过“在途物资”科目核算,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2.损益类。其他业务成本,本科目用来核算企业其他业务成本,不核算其他业务发生和税费及销售费用,与“其他业务支出”科目有一定的区别。

营业税金及附加,本科目不仅核算主营业务产生的税金及附加,也核算其他业务产生的税金及附加。这反映了我国淡化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区分,因为不管是主营业务还是其他业务都属于日常业务,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作为费用,不再区分。

销售费用,本科目用来核算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与“营业费用”科目相比核算内容减少。

四、科目名称未变但实质内容发生改变

1.资产类。应收票据:制度明确规定不得计提坏账准备如有确凿证据表明企业所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坏账准备。新会计准则取消了这一内容,在“坏账准备”科目中明确应收票据也要计提坏账准备。

预付账款:本科目的核算内容主要有以下变化:第一,预付工程款也通过本科目核算,不再直接记入“在建工程”科目。第二,制度规定,预付账款不能计提坏账准备,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的性质,应将其转入其他应收款并计提坏账准备。新会计准则规定只要是预付账款均可计提坏账准备。第三,科目的位置由原来放在坏账准备之后调整到坏账准备这前。

坏账准备:本科目的核算内容主要有以下变化:第一,计提基础由制度对“应由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扩大到对全部的应收款项和预付账款等。第二已确认为坏账的应收账款又收回,可直接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第二,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不再是余额百分比法、赊销百分比法和账龄百分比法,百是对于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应当单独进行减值准备。也可以与经单独测试后未减值的应收款项一起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划分为若干组合,再按资产负债表日这些款项组合余额的一定比例计算确定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长期股权投资:本科目的核算内容主要有以下变化:第一取消了“股权投资差额”明细科目。因为,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份额的差额应调整资本公积、留存收益(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商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的份额不调整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的份额则将其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权益法)。第二,“股权投资准备”明细科目改为“其他权益变动”明细科目。第三,将制度中

“被投资单位因增资单位因增资扩股而增加的所有者权益,按持股比例增加长期股权投资”改为“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其他权益变动),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第四,未对因改变持有目的而重新分类的会计处理做出规定。

固定资产:本科目增加了两个核算内容:第一,建造承包商的临时设施以及企业购置计算机硬件所附带的、未单独计价的软件也在本科目核算。第二,固定资产原价中要考虑弃置费用的内容。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能转回。

在建工程:本科目的核算内容主要有以下变化:第一,企业预付的工程款先记入“预付账款”科目,期末按合理估计的发包工程进度和合同规定结算的进度款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预付账款”等科目。第二,在建工程进行负荷联合度车发生的费用,借记本科目(待摊支出),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度车形成的产品或副产品对外销售或转为库存商品的,借记“银行存款”、“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待摊支出);结转在建工程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本科目(XX工程)。第四,设置了“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在安装设备”、“待摊支出”以及“单项工程”等明细科目,取消了“技术改造工程”、“大修理工程”、“其他支出”三个明细科目。

工程物资:取消了“预付大型设备款”明细科目,并且未明确规定其预付款该如何处理。

无形资产:本科目的核算内容发生了如下改变:第一,商誉从无形资产中分离出来单独核算。第二,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其开发成本先归依在“开发支出”科目,应予以资本化的金额则转入“无形资产”科目。第三,无形资产的摊销分为可以合理确定年限的在受益年限内摊销,不能合理确定年限的采用减值无形资产,这样更能够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规模及摊销情况。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不能转回。长期待摊费用:本科目取消了以下项目:第一,开办费,企业发生的开办费在发生当期直接记入“管理费用”科目第二。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则在发生时直接让入当期损益。

2.负债类。长期借款:本科目核算内容的主要改变是:第一,借入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本金)。如存在差额还应借记本科目(利息调整)。第二,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长期借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而不是按借款本金和实际利率计算。

应付债券:本科目核算内容的主要变化是:第一,将“溢(折)价”明细科目改为“利息调整”明细科目。第二,计算每期利息费用时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实际利率与票而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票面利率。三制度规定,发行可转抽象公司债券应单独设置“可转换公司债券”明细科目核算,发生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发行以及转换为股票之前,应按一般债券进行账务处理。新会计准则规定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该项可转换公司债券包含的负债成份的面值,贷记本科目(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按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第四,债券到期的会计处理也发生了改变:制度规定直接冲减应付债券就可以了,但新会计准则指出如果“利息调整”科目有余额还要调整“财务费用”、“制度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

长期应付款:增加了“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的核算。

专项应付款:制度将专项应付款定义为国家拨入的具有专门用途的拨款,拨入时记入“专项应付款”科目,项目完成后,形成各项资产的部分,则转入“酱公积——拨款转入”科目。新会计准则规定,专项应付款是企业取得政府作为企业所有才投入的具有专项或特定用途的款项,同时也明确了只有形成长期资产的部分才能转为“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预计负债:新增了资产弃置义务的核算。由资产弃置义务产生的预计负债,应按确定的金额,借记“固定资产”或“油气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在固定资产或油氯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计算确定各期应负担的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3.所有者权益类。实收资本:本科目新增了以下项目:第一,企业(中外合作经营)在合作期间归还投资者的投资,应在本科目设置“已归还投资”明细科目核算。第二,因购股票在冲减实收资本的同时增加“库存股”。

资本公积:取消了“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和“接受现金捐赠”明细科目,接受捐赠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应用指南规定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外币应采用交易当日即汇率折算,不得采用合同汇率或近似汇率,不产生折算差额,因此取消了“外币资本折算差额”明细科目。同时,也取消了“股权投资准备”和“拨款转入”明细科目。

盈余公积:增加了中外合作经营根据合同规定在合作期间归还投资者的投资,应按实际归还投资的金额贷记本科目(利润归还投资)。

4.成本类。制造费用: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在管理费用核算,而制度规定在制造费用核算。

5.损益类。主营业务收入:制度规定按实际金额确定收入,而新会计准则对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营业收入采用按应上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折现值)计价。

营业外收入:新会计准则增加了原记入“资本公积”科目的有关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捐赠、政府补助等。

管理费用:本科目新增了以下项目:第一,企业生产车间(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的核算;第二,开办费在发的当期直接记入“管理费用”科目。原计入管理费用的存货跌价准备和坏账准备等统一在“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

五、将同类型的科目合并

周转材料:包括了制度中“包装物”和“低值易用品”两个科目的核算内容。

应付职工薪酬:第一,包括了制度中“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其他应付款”中的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属于“其他应交款”核算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第二,新增原来不作为负债核算的内容,包括发放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和股份支付。

发出商品:包括了制度中“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发出商品”的核算内容,也就是核算商品已发生但未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业务。

应交税费:包括了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中的教育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河道维护费等。

六、取消和新增的会计科目

1、取消了一些科目。①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②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其核算内容根据金融资产的分类分别由“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核算。③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如果是持有至到期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转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其他短期投资应作为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价不再计提减值准备。④应收补贴款:其核算内容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⑤自制半成品。⑥受托代销商品、代销商品款、委托贷款、待转资产价值。⑦已归还投资:其核算内容转入“实收资本——已归还投资”科目核算。⑧补贴收入,其核算内容转入“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⑨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科目表中未单独设置这两个科目,但是在解释“在建工程”科目时提到,如果在建工程发生减值也可以设置“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科目。⑩递延税款:其核算内容转入“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两个科目核算。

2.新增了一些科目。(1)交易性金融资产;(2)买入返售金融资产;(3)持有至到期投资;(4)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6)投资性房地产;(7)长期应收款;(8)未实现融资收益;(9)未担保余值;(10)累计摊销;(11)商誉;(12)递延所得税资产;(13)交易性金融负债;(14)递延收益;(15)递延所得税负债;(16)租赁收入;(17)库存股;(18)研发支出;(19)工程施工;(20)工程结算;(21)机械收入;(2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3)资产减值损失等科目。另外,还新增了共同类科目包括“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待科目。

第五篇:预算会计的会计要素

预算会计(Budget Accounting)概念

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货币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会计按其核算、监督的对象及适应范围划分,可分为企业会计(也叫营利性会计)和预算会计(也叫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两大体系。预算会计是现代会计中与企业会计相对应的另一分支,是适用于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和各类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体系。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不以营利为目的,一般不直接生产物质产品,而是通过各自的业务(服务)活动,为上层建筑、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

预算会计是以预算(政府预算和单位预算)管理为中心,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为目的,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用于核算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领域中的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非营利组织预算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的会计体系。

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相比,在核算主体及客体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 适用主体的范围不同

预算会计适用于非营利组织的各级政府部门、各级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适用对象具有明显的非营利性。企业会计适用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经营活动的各类企业。

(二) 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

会计核算的基础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类。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它确定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是以款项的应收应付为标准,或说是按照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来确定收入和费用。在这种会计处理基础下,凡属本期应获得的收入,不论其现款是否在本期收到,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属本期应负担的费用,不论其现款是否在本期支付,均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应归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在本期已收到和支付现款,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来处理。针对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由于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和经济业务的差异性,所以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基础。一般而言,企业类以营利为目的的会计主体往往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基础;非营利组织一般不以营利为目的,往往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基础。

预算会计针对核算主体经济业务的特点,将其划分为非经营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对于非经营性业务实行收付实现制,以当期款项的实际收付为依据来确定本期收入和支出,核算资金的收支和结余。如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中非经营性业务均采用收付实现制,而对于事业单位会计中经营性业务则可采用权责发生制来进行核算。 企业会计为正确地核算企业各会计期间的损益,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

(三)会计对象的分类不同

预算会计对象的基本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企业会计对象的基本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预算会计的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又称会计报表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结构的基础。

预算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5大类,其中,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个要素构筑资产负债表,所以也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和支出两个要素构筑收入支出表,所以也称为收入支出表要素。

1、5大要素的含义

资产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负债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包括借入款项、应付帐款、其他应付款、各种应缴款项等。

净资产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所拥有的资产净值,从数量上等于会计主体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

收入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在业务活动中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支出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单位按照批准的预算发生的各种资产耗费和损失。

2、资产负债表要素(资产、负债和净资产)

在资产负债表三个要素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中,资产、负债是所在组织(营利组织一企业、非营利组织一财政、行政和事业单位)共有的会计要素,而净资产是预算会计中特有的。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在预算会计中,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企业会计中称为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有着不同于在企业会计中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通常不使用“拥有或控制”这一企业会计常用的确认标准,而使用“占用或使用”这一标准来确认资产。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具有取得的无偿性和使用的非经营性或非盈利性的特点(除开事业单位的附属企业和已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事业单位),特别是行政单位的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通常由政府直接提供的,而不需由行政单位用其业务收入去购买。

第二,预算会计中资产有限定性和非限定性之分。资产的限定性,是指资产的提供者(包括拨款人和赠与人)对所提供的资产规定一定的限制,拨款人和赠与人通常是以通过法规、行政命令或协议等方式对其所提供的资产附加限制,接受资产的非营利组织必须给予以遵守。从时间角度看,限定性有暂时性限定和永久性限定之分。与此相对应,其他资产可归为非限定性资产。资产的限定性是非营利组织区别于营利组织的一个独特方面。

第三,非营利组织的负债主要表现为流动负债。如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负债主要表现为高信用的国债以及因财政周转金的融通而形成的借入财政周转金和因体制结算而形成的与上级往来等流动负债;由于国家规定行政事业单位都不得以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筹集长期资金,同时银行也一般只对其提供短期借款而基本上很少提供长期货款,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负债主要是流动负债。因而非营利组织基本不存在资本结构问题及利用杠杆作用问题,但是这却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性组织-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第四,预算会计中资产与负债的差额采用“净资产”称谓,这与国际通行的用法一致。企业会计中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所有者权益”,它是各种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同时,它也是与债权人权益相联系的概念,它们共同构成“权益”概念。显然预算会计中的这个差额没有上述明确的所有者权益特征。因而在预算会计中采用“净资产”命名以区别于企业会计的“所有者权益”命名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合适的。

具体地说,与企业所有者权益相比较,非营利组织的净资产要素,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非营利组织不存在现实的所有者,其净资产不体现企业那样的所有者权益。

2、出资者,如拨款人、捐款人,是非营利组织净资产名义上的所有者,他们不要求出售、转让或索偿其所提供的资财,也不要求凭借其所提供的资财获得经济上的利益。

3、实际上,非营利组织由于不以营利为目的,客观上也无法为其资财的提供者带来经济上的利益。

4、现实中,非营利组织的一些资财提供者通常对其所提供资财的使用、维持规定某些限定,即非营利组织的某些净资产具有限定性。同资产的限定性一样,对净资产的限定也可分为暂时性限定与永久性限定。

3、收入支出表要素(收入、支出)

预算会计中收入支出表的等式关系为:收入-支出=结余。其中,收入要素与营利组织的收入要素有着显著的差别,而支出要素是其特有的,“结余”没有作为一个会计要素。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具有以下特殊性:

从性质看,非营利组织取得的收入是为了补偿支出,而不是为了营利;提供产品或劳务等活动的价格或收费标准不完全按照市场经济价值规律来决定,甚至无偿提供或免费服务。即非营利组织就其所提供的产品或劳务通常取得较低的收入或者甚至不取得收入;政府拨款一方面是为非营组织的存续发展,另一方面含有补贴性质。即有些拨款属于对低价格、低收费服务的一种弥补。从口径看,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是大口径的而完全不同于营利组织小口径收入概念。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不仅包括业务收入,还包括投资利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和政府性的各类拨款等。

从限定看,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有限定性与非限定性之分。如,接受的捐款,若捐款人关于这笔款项有规定的使用要求或期限,那么这笔接受的捐赠收入就属于限定性的收入。

第二,非营利组织的支出要素在设计上,需要与收入要素相配合。同时支出与企业会计的费用相比在许多方面有特殊性。

从功能和目的看,非营利组织的支出有着财政资金再分配以及按照预算向所属单位拨出经费的性质。

从口径看,与收入的大口径相一致,非营利组织的支出也是大口径的。非营利组织的支出不仅包括费用性支出(狭义费用),还包括资本性支出。

从限定看,与限定收入与非限定性收入的区分相一致,非营利组织的支出也可分为限定性支出和非限定性支出,这也是资财提供者的规定要求使然。

从确认看,非营利组织的支出的确认有的采用权责发生制,有的采用收付实现制。而费用的确认基本采用权责发生制。

从成本核算看,非营利组织的产品、劳务、项目等,需要单独核算成本的,可以另外单独核算处理,这并不否认支出要素的内涵与外延。

第三,结余是非营利组织在一定期间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差额。由于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与支出的确认口径与企业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口径有着明显的差别。非营利组织的结余与企业利润相比,有着明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如下:

1)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与支出通常也有差额,这个差额并不表现为利润(或亏损),而表现为结余(或负结余)。但非营利组织并不追求这个余额,而是客观以予以反映,以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2)在性质上,非营组织的结余表现净资产的变动,其属性为净资产,而企业的利润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变动。

3)企业利润存在分配问题并且(正)利润必须履行纳税义务。非营利组织的结余一般不存在分配问题。非营利组织正结余不需履行纳税义务,负结余实质上是对净资产的冲减。

4)非营利组织的结余没有明确的方向性,而企业利润表现为贷方余额。

5)非营利组织的结余有限定性与非限定性只分。限定性结余是限定性收入与限定性支出相抵后的结余,非限定性结余是非限定性收入与非限定性支出相抵后的结余。

正因为如此,结余是否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一个独立会计要素,存在不同观点。

赞成把结余作为一个独立会计要素的观点认为,如同企业会计的收入、费用和利润三要素构成企业“损益表”的基础一样,收入、支出和结余三要素构成了预算会计的第二等式:收入-支出=结余,可以作为“收入支出表”的基础,以系统完整地反映非营利组织的收支情况及其结果。而且关心非营利组织收支情况及其结果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当然希望能提供有关结余的信息。

不赞成把结余作为一个独立会计要素的观点认为,其一,结余的本质属性为净资产,其作为独立要素的经济意义不大。其二,对非营利组织来说,重要的是预算的执行情况。结余作为一个要素,平时无法反映出收支结余情况的真实结果,即没有实际的内容。其三,结余作为预算的执行结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可能是贷方余额,也可能是借方余额。那么连余额的方向性都无法确定,作为要素是不合适的。

当然,最终结余没有作为独立要素。而实际上,不将结余作为独立会计要素并不影响预算收支以及结余的核算和对预算执行的检查分析。

上一篇:会计继续教育题库下一篇:会计基础易错知识点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