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预测下届领导人

2023-06-18

第一篇:2022年预测下届领导人

2018-2022年中国盐业市场发展预测分析

2018-2022年中国盐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盐业体制改革有序进行

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方案》提出要强化食盐专业化监管,完善食盐专营制度;推进盐业管理综合改革,完善食盐储备制度;加强食盐管理制度建设,保障食盐供应安全;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改革任务。

为进一步落实《方案》精神,保证食盐安全,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释放市场活力,2017年4月,发改委和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落实盐业体制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出,一是全面准确落实盐改精神,抓紧完善地方涉盐法规体系;二是加快推进政企分开,完善食盐专业化监管体制;三是落实盐改跨区经营政策,积极释放市场活力;四是开展食盐质量安全专项检查,确保人民群众食盐安全。此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也纷纷发布盐业改革方案,盐业改革正有序进行中。

2017年12月,修订后的《食盐专营办法》发布,增加了“科学加碘”和“确保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要求,为《方案》的落地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为人民群众安全用盐筑牢了制度笼子。

(二)行业将建立安全信息追溯体系

2018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食盐批发企业规范条件》,明确了食盐定点企业应当建立食盐电子追溯系统并有效运行。

2018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食盐安全信息追溯体系规范》标准,对指导国家食盐行业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对盐业体制改革后推动行业健康安全发展、维护消费者利益、支撑政府监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截至2018年6月,全国共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2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在平台注册;18家食盐批发企业在平台注册。食盐定点生产企业25家正在使用全息防伪二维码标志;平台累计发码18亿枚;企业追溯系统已经建设完成24家;正在建设的有44家;企业追溯系统已经完成招标3家,企业追溯系统准备招标36家。

(三)积极开拓电商等渠道 当前,“互联网+”的概念成为时尚,而作为市场化程度较低的食盐行业,其电商化道路作为传统经销渠道的有益补充,已为越来越多的盐企所利用。例如,云南盐业已经与邮乐网开始合作,将在京东、天猫等网站开展电商布局。另外,包括广盐、中盐、苏盐在内的多家盐业已经在京东、一号店等电商平台设立了专营店,开始在网上销售。

另一方面,中盐积极开拓新渠道,推进跨界合作。截至2018年8月,中盐已与中国邮政在16个省正式开展业务合作,充分利用中国邮政的物流优势,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农村市场。

(四)或形成行业巨头

对于省级的盐业公司和中盐公司,他们由于多年的垄断已占据了非常丰富的渠道资源,近几年为了备战盐改,很多盐业公司已经提前布局上游的生产企业,为今后实现产销一体做好准备。所以实力强劲的盐业公司在产销一体后会最有可能成为市场竞争的巨头。

二、不利因素

(一)政策过渡期

从2017年盐改政策正式实施以来,全国多个省份发生了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跨省卖盐被当地盐业管理部门查扣的现象。种种问题,表面上看是食盐企业与地方盐业管理部门的冲突,但更深层次的矛盾是由于政企不分导致。对于盐业管理部门来说,一些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为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抢占市场,将食盐转卖、再批发给没有资质的企业或个人,增加实质上的食盐批发企业数量,违背了国家不再新增食盐批发许可证的规定,这是多地查扣食盐的真正原因,如果不对这种销售模式进行规定,可能出现很多批发企业,对市场监管造成很大的难度。

(二)可能出现供给过剩

先从食盐生产企业来看,一般会认为盐改实行后,价格和产量放开限制,制盐企业会获得更多利润。但目前我国原盐产能过剩较多,食盐的产量放开后,更多的原盐会被用于制备食盐,那么盐改之后,食盐的供给将会过剩。而制盐企业虽然被允许进入销售环节,但由于之前不允许生产企业直接销售,今后如果再建销售渠道的话,成本会很高,而如果想利用原有的销售渠道,就必须要和之前建立这些销售渠道的食盐批发企业合作。所以对于制盐企业来说,面对今后食盐产品的竞争加剧,产品品牌影响力强、附加值高且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将会占据优势;另一方面能否拥有更多销售渠道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三)价格战影响行业利润

目前盐产能过剩,这种情况下,盐业企业为抢夺市场份额,把价格战作为主要竞争手段,既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也无益于消费者。目前,盐业企业整体利润下降比较快,从2017年开始,有一些传统的批发企业亏损,2018年亏损面还在不断加大。

(四)问题盐影响公信力

2017年5月,全国多地发现了“脚臭盐”的踪迹,即食盐在手中一搓就会产生“脚臭味”。本次涉事食盐品牌均来自河南平顶山市的两家企业“神鹰盐业”和“中盐皓龙”。河南省盐务管理局回应表示,“脚臭盐”发出异味是由隐藏在岩盐矿床中极少量的丙酸、丁酸、异戊酸、己酸等短链脂肪酸形成,不会对健康造成伤害。工信部回应称,涉事企业的食盐生产许可证、批发许可证、工商许可证已被要求暂扣,暂停一切食盐生产、经营活动。问题盐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盐改的公信力。

2018-2022年中国原盐产量预测

2016年,中国原盐产量为6,309.5万吨,同比增长1.0%;2017年,原盐产量为6,266.6万吨,同比增长3.8%;2018年1-8月,原盐产量达到3,707.2万吨,同比减少0.9%。

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原盐产量将达到6,310万吨,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0.86%,2022年将达到6,530万吨。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原盐产量预测

8,0006,0004,0002,00006,3106,2106,4006,3706,5302018E2019E2020E2021E2022E中国原盐产量(万吨)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2018-2022年中国原盐消费量预测

2014年,中国原盐消费量为9,690万吨,同比增长8.27%;2015年,原盐消费量为9,312万吨,同比减少3.9%;2016年,中国原盐消费量为9,254万吨。

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原盐消费量将达到9,000万吨,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68%,2022年将达到9,620万吨。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原盐消费量预测

12,0009,0009,0006,0003,00002018E9,2709,7209,8109,6202019E2020E2021E2022E中国原盐消费量(万吨)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2018-2022年中国食盐销量预测

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食盐销量将达到1,015万吨,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71%,2022年将达到1,220万吨。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食盐销量预测

1,5001,20090060030002018E2019E2020E1,0151,0651,1301,1701,2202021E2022E中国食盐销量(万吨)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第二篇:2018-2022年中国保健品行业预测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利好 2015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版)正式实施,新法明确了保健食品的法律地位,对保健食品的监管作出了相关要求,从严规范保健食品市场。新法对保健食品、食品实施“四个最严”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有利于整体市场的规范。 2016年7月1日,《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办法》规范和加强了保健食品注册备案管理工作。

2017年1月,发改委和工信部发布了《关于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了营养保健品的发展方向,加强营养保健品的研发。

2017年6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计划》从我国国情出发,立足我国人群营养健康现状和需求,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内国民营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策略和重大行动。《计划》的颁发也预示着未来20年间,我国健康产业和营养产业形势利好。

(二)国民购买力增强 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购买力快速增长,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也随之增长,国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从2013-2016年的数据来看,一方面,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2016年达到2.38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16%;另一方面,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也快速增长,2016年增长到1,307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74%。

(三)刚性需求增长

《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中,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有望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规划中,整个医疗卫生行业以及大健康产业将进入蓬勃发展期。结合人们的健康需求,都将激发保健食品市场持续不断发展的是我国健康需求的巨大刚需。当前保健食品的市场格局、营销模式要求企业研发的技术和方法不断增加,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来满足不同需求提供更多的手段。在营销手段上,除去传统商超和直销等渠道外,微信营销、电子商务等也渐成主流,销售手段日趋多样。

(四)发展空间大

我国保健品品牌和发达国家品牌发展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品牌、质量、服务价值和竞争力等方面均与国外品牌有差距,消费者对于国外保健品品牌的倾向性也反向刺激国内品牌加速改革和提升,用市场力量倒逼行业转型升级,从需求端促进保健品行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拉动行业空间放量增长。

二、不利因素

(一)存在行业痼疾

在保健食品安全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的情况下,行业痼疾仍存。突出表现在仍有部分企业未经许可生产经营和进口保健食品,利用网络、会议、电话、电视等进行虚假夸大宣传、违法营销、欺诈销售,产品标签虚假标识功能声称,违法违规发布保健食品广告等,特别是针对中老年人、病人的欺诈行为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二)竞争激烈

1、大健康产业的概念异常庞大,一方面任何企业都可以进驻和标榜大健康概念,并且人人都想从中分得一杯羹,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未明确指出大健康的具体含义,所以将导致后续市场对于大健康产业的概念混淆,竞争将会变得异常激烈。

2、随着人们对于健康饮食的注重和意识的提高,人们对保健品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促使保健品企业必须规范、科学运作。

3、保健品企业的成本日益增加,在各个环节中如:原料价格、申报体系流程、广告宣传、人员培训等都对企业的成本构成了高额负担。

(三)监管不到位 “不敢买”“不会买”“买不到”的消费三不现象仍是中国保健食品市场的突出特征和发展障碍,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产业管理法规滞后和市场竞争不充分且秩序混乱。分析行业发展缓慢的深层次原因是严重的“空中楼阁”现象,即行业发展缺少科教体系、产业规划和商业生态的支撑,使得一个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民生产业始终挣扎在发展的初期。

市场规模预测

受益于经济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保健品行业在我国迅速发展。我国保健品行业规模从2002年的442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2376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超过10%。 我们预计,2018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将达到2,614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8.12%,2022年将达到3,572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预测

4,0003,0002,0001,00002018E2019E2,6142,8493,0773,3233,5722020E2021E2022E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第三篇:2018-2022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预测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府重点扶持环保产业的发展 2016年12月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到要加快发展先进环保产业。大力推进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动区域与流域污染防治整体联动,海陆统筹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促进环保装备产业发展,推动主要污染物监测防治技术装备能力提升,加强先进适用环保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和集成创新,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环保产品,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全面提升环保产业发展水平。 2016年12月发布的《“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政府也明确提出了主要目标,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高效节能环保产品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有利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制度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2017年10月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到,要强化技术研发协同化创新发展,推进生产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推动产品多元化品牌化提升发展,引导行业差异化集聚化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国际化开放发展。同时,加强行业规范引导,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二)政府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近年来,绿色金融正逐步成为环保融资的机遇和亮点。“十三五”时期,绿色金融制度将进一步完善,继续发展绿色信贷,支持有条件的银行探索绿色金融专业化经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将碳排放权、排污权、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特许经营收费权等纳入贷款质押担保物范围。强化直接融资,支持绿色债券规范有序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建立绿色发展基金、投资节能环保产业。探索发展绿色保险、绿色担保等新金融产品,逐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绿色金融的发展将有利于快速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三)环保产业市场环境得到优化 针对地方保护行为,中央政府正在逐步清理废除地方自行制定的影响统一市场形成的限制性规定,严肃查处设立不合理招投标条件等行为。针对恶意低价竞争问题,中央政府也在探索改革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招投标机制,建立质量优先的评标原则,大幅增加技术标权重。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严重违法失信的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实施跨部门联合惩戒。环保产业的市场环境正在得到优化。

二、不利因素

(一)行业法规不健全,尚未形成统一的产业标准体系 节能环保产业涉及很多领域,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节能环保行业法规及产业标准体系。地方政府已出台的关于促进清洁生产、节能、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存在可操作性差的问题。同时,由于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导致行业内部出现恶性竞争。另外,由于政策法规不完善,使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化发展受到限制。政府既是节能环保产业政策的制定者,也是节能环保行业的“大客户”,政府对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直接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但由于行业法规不健全,尚未形成统一的产业标准,使政府在环保领域进行决策时,面临想放手又不敢放手的尴尬局面。

(二)中游融资能力较弱,产业运营模式有待完善 由于投资周期较长、资金需求较大、投资回报较慢和受政策影响较大,而且现阶段服务市场秩序尚不规范,大多数节能环保服务企业的规模较小、服务水平较低,因此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

(三)节能环保产业高端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目前节能环保上游设备领域是一个接近充分竞争的市场,大量中小型企业围绕价格、产品和服务质量展开竞争。我国节能环保上游设备领域的行业集中度总体较差,市场化程度较低。节能环保常规技术产品已经相对成熟,但在高端技术产品方面仍较为欠缺,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低水平运营现象较为普遍。

节能环保产业产值预测

“十二五”以来,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值由2010年的2万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55万亿元。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6.8万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25%,2022年将达到12.0万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预测

12.012.09.19.06.03.00.02018E2019E2020E2021E2022E7.96.810.5中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万亿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第四篇:2018-2022年中国检测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监管加强

2018年8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分工方案》明确了市场监管总局牵头涉及的重点任务,涉及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治理各种中介服务乱收费、健全“双随机、一公开”,检验检测监管等方面。市场监管总局牵头,2018年对投诉举报涉及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专项检查,逐步形成规范的检查程序。对重大突发事件涉及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排查。2018年底前在全国推广使用检验检测机构移动APP,2019年底前建成全国检验检测机构监管大数据系统,实现各级监管数据互联互通。

(二)未来前景不可估量

检测行业作为社会发展催生的新兴服务业,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基于全社会对使用产品的质量、对生活健康水平、对生产生活的安全性、对社会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检验检测行业随之兴起并快速发展起来。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发布了《2017年上半年检验检测机构认可分析报告》,对2017年上半年检验检测机构认可总体数据、初次申请、审定、认可资格处理、机构变更处理等情况进行了公布和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CNAS累计认可检验检测机构8865家,同比增长12.1%;累计暂停检验检测机构认可资格1289家,累计撤销检验检测机构认可资格601家。

为了充分发挥协调检验检测技术机构的枢纽作用,搭建起政府、生产企业、检验检测机构和社会之间合作互信桥梁,多省都纷纷出谋献策,加快省市检测机构行业发展。接下来还需不断通过在战略研究、前沿技术、成果转化、创新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布局,共同促进检验检测行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从而为实体经济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支撑。

(三)互联网+检测

检验检测产业作为高技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提质增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互联网+”浪潮的洗礼下,检验检测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国家有关部门也非常重视利用互联网促进检验检测企业商业和服务模式创新。

2017年,科技中心试验测试技术所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2.0)上线运行。依托“互联网+”,实现检测全流程、全要素在线无缝管理,是LIMS2.0系统建设的初衷。这一系统实现对检测任务的全方位管理和监控,使实验室随时了解每项检测任务的状态,了解人员工作完成情况,随时查询委托单位实验委托量、款项结算情况,实现检测全方位监控。

二、不利因素

(一)检测机构发展不均衡

在我国,检验检测行业主要由国有机构、民营机构和外资机构三部分组成,但是发展却很不均衡。近年来,外资机构凭借经验丰富、专业性强、涉及领域较宽、公信力高,抢占了我国很大的检验检测市场。而国有检验检测机构和民营监测机构因为自身和所处的环境因素影响,还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民营的检验检测企业,严重存在着散、乱、弱、小问题,行业总体服务能力和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国有机构资金雄厚、装备先进、服务项目齐全、服务项目范围广,但是一直承担的都是政府强制性、垄断性的质量检验检测任务,灵活性也相对缺失,对于更广泛的市场需求也还有一定的差距。

而民营机构由于灵活的体制机制和经营模式,很容易了解到市场的需求,所以有服务效率高、发展快、更灵活多变等优点。但是从整体检验检测行业的水平来说,有技术实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难以做强做大的特点,同时对于现在频频出现的安全问题,并不能做到大而全,大多只能服务于中小企业。

(二)门槛低

由于检验检测“门槛”低,所以很难形成全球性的品牌和检验检测机构,有的企业甚至为了利益弄虚作假,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严重影响整个行业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检验检测收入预测

2016年,我国检验检测实现营业收入2,065.11亿元,较2015年增长14.73%。截至2017年底,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共计36327家,同比增长9.30%;检验检测服务业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2377.47亿元,较2016年增长15.13%。

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检验检测营业收入将达到2,734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25%,2022年将达到4,658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检验检测营业收入预测

4,6585,0004,0002,7343,0002,0001,00002018E2019E2020E2021E2022E3,5843,1314,086中国检验检测营业收入(亿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预测

2016年,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达到468亿元。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将达到731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0.98%,2022年将达到1,567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预测

1,5671,6001,20073180040002018E2019E2020E2021E2022E1,1068991,328中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基因测序市场规模预测

2017年,中国基因测序市场规模约为72亿元。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基因测序市场规模将达到96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0.49%,2022年将达到278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基因测序市场规模预测

3002502001501005002018E2019E2020E2021E126961672172782022E中国基因测序市场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第五篇:2018-2022年中国园林景观行业预测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促进园林绿化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2017年12月,住建部印发了《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管理规定》。《规定》的发布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要求,做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核准取消后市场管理工作,以及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事中事后监管,有利于园林绿化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二)市政园林绿化需求增大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政园林主要是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城市主题公园、公共休闲场所、生态湿地等园林工程或事业单位附属的园林工程项目。近年来,各级政府已经认识到园林绿化建设有着巨大的生态、社会效益,纷纷加大了对园林绿化的建设投资,全国城市园林绿化固定资产投资额从2003年的321.9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817.6亿元。

(三)地产园林需求增长为行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在新增城镇人口的住房需求、城镇人口改善型购房需求、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以及产业政策等因素的促进下,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受经济下行、调控延续和住房需求透支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周期。但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仍将推动房地产行业中长期向好发展。

(四)生态环保意识推动生态园林景观建设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内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土地荒漠化、沙尘暴、水资源短缺等生态危机频发,已严重威胁社会经济发展。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生态修复、环境治理领域的投入,生态园林景观建设行业景气度将持续提升。

(五)PPP模式为市场园林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与传统的项目整体完工验收后建设方再逐年回购的模式相比,采用PPP模式后,PPP项目中涉及政府付费部分需通过地方政府的人大决议并纳入财政预算及中期规划,可以使园林企业在地方政府现金流不理想的情况下仍能实现市政园林业务的持续稳定增长,降低回款风险,同时通过项目公司的项目融资加速工程款回款、提高资金周转率。随着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PPP政策文件的发布,PPP模式在园林绿化行业将得到广泛的应用。PPP模式有望化解城镇化融资困境和当前地方融资平台窘境,成为环保行业面临的新模式,给环保、园林等行业公司带来机会。

二、不利因素

(一)标准化体系不健全

一个行业的制度是否标准、健全关乎行业未来的健康发展,近20年来,虽然风景园林行业标准化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与其他领域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行业标准体系结构不合理、系统性不完善、标准体系总体发展不平衡、标龄过长、技术含量低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行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行业的发展壮大,风景园林行业的作用也越来越被市场所重视,行业标准的落后已经成为行业的短板,制约了行业的规范发展,建立切实可行的标准评价体系成为风景园林行业的当务之急。

(二)绿化建设及养护管理队伍整体水平低

目前,由于园林绿化行业的薪资福利水平较低,无法吸引综合素质高、技术水平过硬的人才加入管理队伍,很多一线绿化工人均是经过简单培训即上岗的农民临时工,其业务素质普遍偏低,养护工作按部就班,缺乏专业的绿化管理知识,如养护技术、修剪技术、培育技术等,尤其是一些新品种植物的养护更是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直接影响到绿化工程的养护工作效率。

(三)宏观经济增长放缓

近年来,我国GDP增长速度放缓,2015年、2016年我国GDP增速分别为6.9%、6.7%,宏观经济呈现下行态势。尽管政府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依然保持高水平,但增长速度明显回落;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217亿元,比上年同口径2增长5.8%;2016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552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4.5%。2015年度、2016年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为562,000亿元、606,4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7.9%,增速均有所回落。受政府财政收入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下降的影响,行业的增长速度存在放缓的可能性。

市政园林市场规模预测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预计,2018年中国市政园林市场规模将达到2607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6.93%,2022年中国市政园林市场规模将达到3408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市政园林市场规模预测

4,0003,0002,0001,00002018E2019E2020E2,6072,7842,9893,1903,4082021E2022E中国市政园林市场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地产园林市场规模预测

地产项目配套景观园林投资占地产总投资额度的1%-4%,其中高层、小高层住宅投资比例为1%-3%,别墅类和酒店的比例略高,达到2%-4%。2017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达到109,799亿元,按照房地产投资额的2%用于园林投入且占比逐年增长计算。

我们预计,2018年中国地产园林市场规模将达到2343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6.65%,2022年中国地产园林市场规模将达到3031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地产园林市场规模预测

4,0003,0002,0001,00002018E2019E2020E2021E2022E中国地产园林市场规模(亿元)2,3432,5012,6772,8523,031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上一篇:2015游戏公平教学反思下一篇:年度十大英语新词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