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学期末考试

2022-07-05

第一篇:经济法学期末考试

宪法学 期末考试

绪论

一、宪法的研究对象

1、 研究宪法的有关理论;

2、 研究宪法的历史;

3、 研究宪法的内容及其在实际中的运用;

4、 研究本国宪法的同时研究外国的宪法与宪政制度;

二、宪法定义

宪法学是以宪法理论、宪法历史以及由宪法所规定的国家根本制度和原则以及宪法的实际运行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三、学习宪法学的意义

1、 有利于形成宏观思维习惯;

2、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3、 有利于推进体制改革;

4、 有利于学好其他的法学课程;

四、宪法学研究的方法

1、 理论联系实际;

2、 本质分析;

3、 历史分析;

4、 比较分析;

5、 系统分析;

6、 价值分析;

7、 实证分析;

8、 规范分析;

五、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1、 宪法确认现有社会关系中的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力量的合法存在,并为其力量的此消彼长提供合法制度框架;

2、 宪法是现代国家的“出生证明”;

3、 宪法是划定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界限;

第一章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理解宪法的概念、法律地位;掌握宪法的本质特征)

一、宪法最基本特征(宪法是调整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国家机关之间相互关系的国家根本法)

1、 限制国家权力;

2、 保证公民权利;

二、古代,近代,现代宪法的区别

古代意义的宪法仅是法的一种表现形式,与保障人权毫无关系;近代意义上的宪法不仅是法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是国家根本法。同时,它也是人权保障法,具有宪法制定的正当性和宪法功能的合理性;现代宪法与近代宪法唯一的不同就是它具有反映福利化国家的倾向;

三、原始意义上的宪法:国家组织法

基本功能:作为一种调整国家组织的法而存在;

由其规定国家机关的构成、职权及相互关系,包括中央与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分配及相互关系;

四、立宪主义意义上的宪法:人权保障法、实质意义上的宪法 实质:通过制定法律来限制国家权力而保障人权;

定义:指一个国家存在的通过限制国家权力来保障人权的法;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属于立宪主义意义上的宪法。它可以是统一的成文法典,也可以是分散的一系列法典;地位上,它可以居于一切法律之上,也可以与其他法律的地位相同;

只要是在本质上是对国家权力限制的法,且核心价值是保障人权则为立宪主义意义上的宪法;

五、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所有调整国家与公民关系的规律规范的总和 特点:以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为标准,将法律划分为不同的部门;

范围:既包括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又包括具有一般效力的法律(宪法性法典);

宪法主要以国家与公民这一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采用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合理分配和保障国家权力的运行;

六、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成文宪法典,体现立宪主义精神,居于最高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定义:是调整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国家机关之间相互关系的国家基本法;

绝大多数的国家的宪法都属于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通常所说的宪法就是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

七、宪法的法律地位

1、宪法是国家根本法(规定了国家最根本性的内容,有着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是一个国家各种政治力量对比的全面集中表现(本质特征);

注:

1、宪法规定的是一个国家有关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一些最根本、最重大的问题,其他部门法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问题;

2、宪法必须从宏观上平衡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寻求一种宏观上的平衡与相互制约,是宪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3、宪法特征:具有独特性:调整的社会关系是独特的;内容是独特的(最根本的内容才能入宪);制定修改的程序独特;法律效力独特;

八、宪法规定了国家最根本性的内容

1、涉及各方面的重大原则性问题,涉及国家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和基本制度(单一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2、从根本上保障了人民主权原则、国家权力制约原则基本人权保障原则和法制原则;

九、宪法有着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理由:内容根本性,效力最高性,平衡权威性;

表现:

1、在制定上更为严格:制定宪法要成立一个专门机构;宪法草案的通过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

2、在修改上更为严格:只有宪法规定的有限的特定主体才能提出修改宪法的有效议案(在我国,宪法修改只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修改宪法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宪法的某些内容不得修改或者在宪法通过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不得修改;

十、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宪法是一切法律之母;

2、一般法律规定与宪法相抵触的无效;

3、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 十

一、宪法的本质特征

1、是对一定社会集团胜利成果的确认、记录和总结,在条文上有着较强政治色彩;

2、宪法规定,作为主权者的人民与代理者的政府之间是一种授权与被授权的关系;

3、宪法是一国各种政治力量对比的全面集中体现(宪法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宪法规定了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宪法随着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政治力量对比关系首要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

第二节 宪法的分类(了解宪法的传统分类和实质分类)

一、宪法的形式分类(传统分类以及新的分类)

传统分类:

1、成文法与不成文法:以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为标准;(最早成文宪法是1787美国宪法和1791法国宪法,英国宪法是典型的不成文宪法)

2、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以宪法的法律效力与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的不同为标准;(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属于刚性宪法)

3、钦定宪法、民定宪法与协定宪法:以制宪主体为标准;

新的分类:

1、近代宪法(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与现代宪法(20世纪初以来):以宪法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为标准;

2、平时宪法与战时宪法:以宪法适用时间为标准;

3、君主宪法与共和宪法:以国家政体为标准;

4、原始宪法(在内容上具有创制性)与派生宪法(模仿性宪法):以宪法是否具有创制性为标准;

5、规范宪法(宪法具有最高权威性)、名义宪法(宪法只是一种法的形式)与语义宪法(被掌权者作为宣传手段以及点缀物);

二、宪法的实质分类

1、 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资产阶级私有制基础)与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共产主义公有制基础):以宪法所依赖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的性质以及国家政权的性质为标准;

2、 法定的宪法(统治阶级通过法律程序制成的书面形式的宪法)与现实的宪法(一个国家现实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关系,以及现实的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原理为标准;

第三节 宪法与宪政(了解宪政的概念,理解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一、宪政(以民主事实为政治内容的宪法的实施)

基本前提:制宪;

基本内容:民主事实的制度化;

宪政的水平和程度归结于一国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发展程度; 保障人权是宪法规定的出发点;

二、宪政与宪法的关系

1、宪法是一国宪政运动的结果,又是一国宪政的规范形式和依据;

2、宪政是宪法的实施;

第四节 宪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了解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及其发展;掌握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及其与西方国家宪法基本原则的异同;了解我国宪法基本原则的发展)

一、我国宪法指导思想及其发展

1、1982年修宪时总的指导思想是四项基本原则;

2、1993年宪法修正案第3条确认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基 本路线为宪法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

3、1999年宪法修正案第12条,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宪法地位;

4、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序言;

5、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二、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或民主集中制原则)

1、含义:指宪法所确认和包含的根本方针,是指导宪法制定、修改和宪法实施的基本准则;

2、体现制宪的指导思想;

3、通过宪法规范表现出来,为宪法实施提供一般准则;

4、是宪法原则的核心部分,决定和影响其他宪法的内容;

三、人民主权原则(起点)(宪法第

2、

27、41条)

1、定义: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归人民所有(如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

2、主权:指国家对内的最高统治权和对外的独立自主权;

3、人民: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一切拥护祖国统一的炎黄子孙;

4、人民主权: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国家的一切权力源于人民,属于人民;

5、人民主权的保障:国家机关应由普选产生;被选出的国家权力机关应能真正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权力结构应建立权力制约机制;人民应当充分的享有知情权、参政权、议政权和监督权;

四、基本人权原则(终极目的)(宪法第33至56条)

1、定义:指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必不可少的权利(如《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等);

2、范围:生存权;发展权;人身自由权;政治权;经济权;社会权;文化权;

3、为现代人之所必须;为大多数国家宪法所确认;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4、人权是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一个人满足其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应当享有的权利(道德上的权利;法律上的权利;实有权利)

五、法治原则(根本保障)(宪法第

5、33条)

1、定义:严格按照法律治理国家的主张和学说;

2、法治: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执行;

3、法治核心内容: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法大于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司法独立;

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

各国家机关职权由宪法和法律授予,权力要依法行使;

六、权力制约原则或民主集中制原则(基本手段)(宪法第

3、

41、7

7、135条)

1、近代分权学说由英国的洛克首先倡导,孟德斯鸠系统阐述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2、言论自由受到法治原则,公共利益和其他基本权利的限制;

3、权力制约原则的体现:

社会主义:监督原则(成本过大)

资本主义:分权原则(成本较小)

七、我国与西方西方基本原则的异同

同: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

异: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在理论上一般不把“权力制约”看做宪法的原则,而是普遍确认权力的统一和民主集中制原则;但民主集中制也不排斥行使国家权力的各部门之间的分工,也不排斥监督制约机制;

第五节 宪法结构(了解宪法结构的构成部分;理解宪法序言的法律效力;了解宪法规范及其构成要素、基本特点;掌握宪法的主要渊源)

一、宪法结构的构成部分

1、宪法序言;

2、宪法正文;

3、附则;

二、宪法序言地位及法律效力

地位:宪法序言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基本政策,对宪法制定权的来源给予了说明,是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效力:全部有效力说

三、宪法规范及其构成要素

概念:是指调整宪法关系并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各种规范的总和;

构成要素:假定(即指明法律规范使用的条件);处理(即行为规范本身的基本要求);后果(即指明符合法律规范的积极后果和违反法律规范的消极后果);

四、宪法规范的基本特点

1、宪法规范的根本性和最高性;

2、宪法规范的广泛性;

3、宪法规范的原则性;

4、宪法规范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五、宪法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点(与部门法相比较)

1、宪法关系主体的一方主要是国家或者国家机关;

宪法关系的四个方面: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国内各民族、社会团体、企

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组织的关系;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包括中央国家机关与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级国家机关与下级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统计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2、宪法关系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原则性;

六、宪法的主要渊源(即宪法的表现形式)

1、宪法典(宪法的主要表现形式)

定义:以法典形式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

优点:内容明确具体,便于实施,同时一般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有利于保障线法的稳定性;

缺点:因宪法修改程序较为严格和复杂,宪法规范适应社会实际变化的能力不是很强;

2、宪法性法律

定义:指有关调整宪法关系内容的法律,是从部门法意义上按法律规定的内容所作的一种法律分类;

两种含义:一是指不成文宪法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宪法国家一般规定为宪法内容的法律;二是指在成文宪法国家有关调整宪法关系的一般法律;

3、宪法惯例(与宪法具有同等效力但不具有法律条文的国家强制力)

作用:第一,宪法惯例可以使宪法条文成为具文,实际上不具有法律效力;

第二,宪法惯例可以使宪法规定更易于实施;

第三,宪法惯例可以弥补宪法规定的不足,绝大多数宪法惯例都能起到这一作用;

4、宪法判例

形成的条件:一是普通法院的宪法解释权;二是先例约束原则;

5、宪法解释(与宪法具有同等效力)

6、国际条约与国际习惯

注:成文宪法的外部表现形式:宪法典(包括宪法修正案);宪法惯例;宪法解释;国际公约;

第六节 宪法制定(了解宪法制定的含义及与宪法修改的区别;理解制宪机关的概念;掌握制宪的基本程序)

一、宪法制定概述

1、含义:又称制宪或立宪,指宪法制定主体依照一定的程序并通过立宪机关创制宪法的活动;

2、制宪权概念:又称宪法制定权,是指创制宪法的权力;

3、制宪权理论:归属主体:全体人民;

行使主体:立宪机关;

行使主体的形式:制宪会议和国民会议; 行使的要求:民选代表组成制宪机关;

制宪权部分保留给国民自己(如全民公决); 制定草案时公之于众并说明理由; 逐条表决;

制宪、起草机关的区别:制宪机关是常设的,是国家机关,有权批准

宪法;

起草机关是临时的,是制宪机关的一个部门,只可起草;

制宪权不需要任何实定法上的依据,具有原创性;

4、制宪权理论是人民主权原则的体现;

5、制宪权的界限:受宪法目的的制约;受法的理念的制约;受人民认识能力局限性的

限制;受国际法的制约;

二、制宪机关的概念:是接受宪法制定主体委托具体制定宪法的机关;

三、制定程序

1、设立制宪机关;

2、提出宪法草案;

3、通过宪法草案;

4、公布;

四、我国宪法的制定

1、起草工作在毛泽东的直接主持下进行;

2、制宪行使机关: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唯一一次制宪);

第七节、宪法修改(理解宪法修改的含义、必要性与宪法修改的限制;掌握宪法修改的主要方式;了解宪法修改的程序)

一、宪法修改含义

宪法修改是指宪法修改机关认为宪法的部分内容不适应社会实际,而根据宪法规定的特定修改程序删除、增加、变更宪法部分内容的活动;

注:修宪权地位低于制宪权;当宪法解释权运用到极致时,行使修宪权;

二、修宪必要性(我国共修改过九次宪法)

总的来讲,修宪是为了解决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的冲突;

1、 客观上,制定宪法所赖以存在的社会条件在不断变化;

2、 主观上,制宪者在认识上存在局限;

3、 法治上,为了法制的统一,使普通法律与宪法一致,必须修宪;

三、修宪限制

1、内容上的限制

禁止变更宪法的根本制度、根本原则和基本精神;

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条款不得作不利于公民的修改;

禁止全文废止或停止生效;

2、时间上的限制

规定宪法颁布一段时间后不得修改(消极限制);

规定定期修改宪法(积极限制);

规定国家处于非常时期时不得修改宪法;

规定被否决的宪法修正案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再提出修改;

四、宪法修改的方式

1、全面修改

定义:在国家政权的性质及制宪权的根源没有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宪法修改机关对宪法的大部分内容进行调整、变动,通过或批准整部宪法并重新予以颁布的活动;

基本特征:宪法修改活动依据原宪法所规定的宪法修改程序,这是修宪与制宪的主要区别;宪法修改机关通过或批准整部宪法并重新予以颁布,这是全面修宪与部分修宪的主要区别;

2、部分修改

以决议的方式直接在宪法条文上以新内容代替旧内容,修改之后,重新公布宪法;

以决议方式直接废除宪法条文中的某些规定 ,修改之后,重新公布宪法;

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增删宪法的内容;,凡与新条文相抵触的旧条文一律无效;

3、无形修改:又称宪法变迁,是指在宪法条文未作变动(包括修改、解释或者由宪法惯例加以补充)的情况下,由于社会的发展、国家权力的运作等,宪法条文本来的含义发生了变化;

五、宪法修改程序

1、提案

2、先决投票;

3、公告;

4、议决;

5、公布;

第八节、宪法解释(理解宪法解释的概念;掌握宪法解释的机关和体制;了解宪法解释的分类和原则)

一、宪法解释的概念

1、含义:是指宪法解释机关根据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对宪法规定的含义、界限及相互关系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

2、宪法解释的原因

宪法的条文文字简明扼要,其表述的含义常常不具体;

宪法存在不完备和缺漏;

维护法制统一和法律公正,需要统一解释国家的法律;

宪法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宪法解释的机关和体制

1、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社会主义国家)或立法机关(厄瓜多尔和泰国等)解释宪法;

2、由普通法院(英美法系)解释宪法;

3、由宪法法院或宪法委员会解释宪法;

三、宪法解释的分类

1、以效力,分为有权解释(宪法解释机关的解释)和无权解释;

2、以目的,分为合宪解释、违宪解释和补充解释;

3、以方法,分为语法解释、逻辑解释、系统解释和历史解释;

4、以尺度,分为字面解释、限制解释和扩充解释;

四、宪法解释的原则

1、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

2、符合制宪的根本目的;

3、与宪法的整体内容相协调;

4、与社会实际相适应;

五、我国的宪法解释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宪法解释机关;

2、经常性宪法解释工作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承担;

3、我国宪法解释的形式:主要通过立法进行间接解释;一般采用的在进行违宪审查时

进行宪法解释的形式却极少使用;

第九节、违宪审查(掌握违宪和违宪审查的概念,区分违宪审查与相关概念的不同;了解违宪审查的起源和基本功能;了解违宪审查的体制;掌握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宪法的适用

宪法的适用,是国家专门机关依照法定的方式和程序,将宪法规范实施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活动,具体包括立法适用、解释适用和违宪审查;

二、违宪与违宪审查

1、违宪概念:违宪是指违反宪法,包括违反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就宪法文本而言,包括违反宪法的序言、正文和附则。违宪只存在于具有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的国家;在具有柔性宪法的国家不存在违宪问题;

2、违宪与违法的区别:性质不同;主体不同(违宪主体是公权力的行使者,主要是国家机关和政党组织);审查主体不同;制裁不同;

3、违宪责任:撤销;宣告无效;拒绝适用;罢免;弹劾;取缔;

4、违宪审查的概念:指具有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行为是否符

合宪法进行审查和处理的制度;

5、违宪审查制度的基本内涵:

主体:特定的国家机关;

具有特定的程序和方式;

对象:宪法行为;(宪法行为是指国家机关和政党组织直接依据宪法所进行的行为,包括规范行为和具体行为)如:规范性文件;国家机关及领导人是否依宪履行职责;国家机关之间的权限争议;政党等组织的行为;

结论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作出违宪判断,则:产生违宪责任;违宪的结论是终极性的,不可以上诉,不可以再由另一机关复审)

6、违宪审查是宪法实施的一种制度

违宪审查与宪法保障;违宪审查与宪法监督;违宪审查与司法审查;违宪审查与宪法诉讼;

7、违宪审查的起源

8、违宪审查的基本功能:保证宪法的根本法地位;保证统一的宪法秩序;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三、现代违宪审查体制

1、最高代表机关审查制;

2、司法审查制;

3、宪法法院审查制;

4、宪法委员会审查制;

四、中国的违宪审查制

1、宪法序言规定了宪法的最高地位和最高效力;

2、现行宪法第五条规定了违宪审查的目标;

3、现行宪法第五条规定了违宪审查对象;

4、现行宪法规定了我国违宪审查主体;

5、现行宪法规定了协助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进行违宪审查的机构;

6、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

7、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批准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违宪审查;

8、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对提交备案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

第二章

第一节、近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了解近代宪法的产生和过程;了解近代宪法的发展历程和当代宪法的发展趋势)

一、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

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自由、平等、个人利益至上的经济权利需要更高权威的法律保障)

2、政治条件: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

3、思想条件: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与人权等宪政思想观念的提出和深入人心;

4、法律条件:法律部门划分的出现、法律部门的增多和法律体系的完善,法律教育的发达,立法技术的提高;

二、近代宪法的产生

1、英国宪法的产生(1215年《自由大宪章》,1688年“光荣革命”)

特点:内容上,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把国王也纳入了必须受法律约束的范围,但同时又保留了以国王为代表的封建贵族的部分特权;形式上,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宪法法典,而是由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反映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相互妥协的事实,成为典型的不成文宪法;

2、美国宪法的产生(1776年《独立宣言》,1777年《邦联条款》,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特点:美国独立战争使“天赋人权”思想成为宪法的思想基础,彻底的共和制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美国的邦联制克服了《邦联条例》建构体制的缺点;美国宪法是资产阶级完全控制了国家权力后制定的,而州宪法的制定奠定了文本基础;

3、法国宪法的产生(1789年《人权宣言》:主权在民学说、法制主张、人权理论;1791年宪法)

特点:法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主权原则、保护公民权利和自由原则、三权分立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废除封建等级特权和贵族爵位、称号,赋予公民迁徙、集会、请愿和宗教信仰等自由;法国宪法经历了从一般原则到君主立宪再到共和宪法的过程;

三、三次宪法的发展

1、三次立宪高潮

19世纪初至19世纪40年代(宪法普及时期的开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后(宪法社会化时期的开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后(宪法民主化时期的开始)

2、德国宪法的产生及发展

1850年普鲁士宪法

魏玛宪法(现代宪法确立的标志之一)

现行基本法

3、日本宪法的产生及发展

明治宪法

日本国宪法

4、 社会主义宪法的发展

1919年苏俄宪法:现代宪法

突破资产阶级宪法的局限;第一次系统的规定了经济制度;推动

了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发展;使宪法成为世界文化现象;

苏联宪法:1924年宪法和1936年宪法;(社会主义宪法的代表作) 一系列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

5、 当代宪法的发展趋势

宪法类型上的发展趋势(资本主义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将长期共存,相互斗争,相互借鉴;

宪法形式上的发展趋势(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宪法渊源的多样化趋势;宪法修改较为频繁的趋势;宪法修改程序简化;

宪法内容上的发展趋势:重视保障人权,扩大公民权利;重视宪法实施保障,维护宪法权威(违宪审查机关专门化,如:德国宪法法院、法国宪法委员会;违宪审查范围广泛化;违宪审查机关权威性强化);重视国际协作,维护世界和平;

第二节、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了解旧中国宪法产生的历史背景;了解旧中国产生的不同类型的宪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一、历史背景

1、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3、文化心理:民本主义思想;

4、社会实践:西方宪政制度开始传入中国;

结论:中国缺乏社会变革的经济政治力量,宪法产生的条件尚不具备;清王朝不能再按照原来的方式统治下去,就用“伪宪法”的方式企图维护反动统治;

二、清王朝制定的宪法

1、《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9月):以1889年日本宪法为蓝本;

2、《十九信条》(1911年11月):模仿英国宪法;

三、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四、北洋军阀时期的宪法

1、《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简称《天坛宪草》,1912年10月31日):肯定现任内阁制;扩大国会权力;限制总统权力,并规定总统任期五年,连选连任一次;

2、《中华民国约法》(简称《袁记约法》,1914年5月1日)

3、《中华民国宪法》(又称“贿选宪法”,1923年10月10日)

4、《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又称“段记宪法”,1925年12月11日)

五、国民党政府制定的宪法

1、《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5月12日通过,同年6月1日正式公布实施;

2、《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简称“五五宪草”,1936年5月5日;

3、《中华民国宪法》:1946年12月25日通过,1947年1月1日公布;

六、人民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

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简称《宪法大纲》,1931年1月7日;

2、《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11月;

3、《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1946年4月;

第三节、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简称《共同纲领》;

二、1954年宪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三、1975年宪法;

四、1978年宪法(最大特点:过渡性);

五、1982年宪法;

六、现行宪法的修改

1988年4月12日七大通过了2条宪法修正案;

1993年3月29日八大;

第三章

第一节、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理解国家性质的概念与宪法之间的关系;了解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了解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和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的发展;掌握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一、国家性质概述(即国家阶级本质,又称国体,是宪法的最基本内容之一)

1、国家性质方面的制度,它包括:

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如人民民主专政);

国家政权的政党制度;

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即宪法所确认的各种经济的规则、原则和政策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产品的分配形式、经济体制和基本经济制度);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制度即宪法所确认的三大文明和富强、民主、文明的和谐社会建设;

2、国家形式方面的制度,它包括:

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

3、国家的其他主要制度:选举制度;立法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

4、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

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在我国的确立;

1、1948年12月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公开使用;

2、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对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作了系统阐述;

3、《共同纲领》把人民民主专政确立为国体;

4、1954宪法正式确认;

三、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

第二篇:经济法通论期末考试

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调整对象:组织管理关系,市场管理关系,宏观调控关系,社会保障关系。经济法特征:1经济法具有经济性和专业性2经济法具有经济政策性3经济法具有干预性4经济法具有整体性5经济法具有综合性。

3.经济法基本原则:1经济持续发展原则2经济效益原则3经济公平原则4经济安全原则。 企业是指依法成立并具备一定的组织形式,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从事商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商业服务的经济组织。 企业法律形式是指企业依不同的法律标准和条件所形成的组织形式。主要有1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公司企业三种。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特征:①合作经营合同是企业成立并发展的基本依据②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既可以是法人企业,也可以使非法人企业③投资外方可以先行回收投资,且在合作期满时将企业的全部财产和利益留归中方④企业的管理既可以是董事会制也可以是联合管理委员会制⑤利益的分配和亏损的负担不可依投资比例确定,由双方通过协商,有书面合同加以规定。普通合伙设立的条件:(1)有符合要求的合伙人(2)有书面合伙协议(3)有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4)有合伙企业的名称和生产经营场所。

普通合伙企业利润的分配与亏损承担。 特殊的普通合伙:指一个或数个合伙人对于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或者无限连带责任,而其他的合伙人以其财产份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的普通合伙企业。 除名退伙是指经其他合伙人的一致同意,将严重违反合伙协议约定义务的合伙人予以除名。 有限责任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异同及组织机构:相同:1股东责任的有限性。2股东人数的有限性。不同:1公司资本的封闭性。2公司资本的股份性。3出资转让的限制性。4资本募集的公众性。5公司资本的封闭型。6公司经营的公开性。组织机构:1有限。①股东会②董事会、经理③监事会、监事。股份。①股东大会②董事会、经理③监事会④监事合伙企业的设立:有符合要求的合伙人 2有书面合伙协议3有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4有合伙企业的名称和生产经营场所。 合伙事务执行的决议的办法:1合伙协议约定2合伙人一人一票并经全体合伙人过半数通过3全体合伙人一致通过。 合伙人的权利:1财产上的权利。2企业管理权利。个人独资企业: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者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个人独资企业特征:1由一个自然人投资,其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2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3依照个人独资企业法设立,并且依照个人独资企业法4个人独资企业须在中国设立。 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条件: 设立条件:(1)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2)有合法的企业名称(3)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4)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地生产经营条件(5)有必要的从业人员 入伙与退伙:1.入伙是指在合伙企业存续期间,原来不具有合伙人身份的公民经其他合伙人同意而取得合伙人资格的民事法律行为。2.退伙是指已经取得合伙人身份的公民使其本人合伙人身份归于消灭的法律行为和事实。退伙一般分为任意退伙、法定退伙和除名三种。当然退伙情形:作为合伙人的自然人死亡或依法宣告死亡;个人丧失偿债能力;作为合伙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被宣告破产。 公司是指由股东共同投资,以法定程序设立,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团法人。公司的种类:1无限公司、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两合公司

2、人合公司、资合公司、人合蒹资合公司 3母公司、子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4本公司、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异同及组织机构:相同:1股东责任的有限性。2股东人数的有限性。不同:1公司资本的封闭性。2公司资本的股份性。3出资转让的限制性。4资本募集的公众性。5公司资本的封闭型。6公司经营的公开性。组织机构:有限:①股东会②董事3经理4监事会。股份:①股东大会②董事会、经理③监事会④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 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是指债务人不能清偿到债务时,为满足债权人正当合理的清偿要求,在法院的指挥和监督之下,就债务人的总财产实行的以分配为目的的清算程序。破产的程序:破产原因→破产申请→法院审核.受理→实质(成立债权人会议)→清算小组→偿还→终结程序。

24.破产清偿顺序:1所欠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2所欠税款3其他债务。 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它组织之间设立、变更、中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使用其他法律的规定。合同常见的主要有:劳动合同,行政合同,民事合同。 合同的特征:①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②均以设立,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谜底。③均属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④均以债务发生的根据。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间交易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有关合同的法律。特征:①合同法是任意法②合同法是财产法③合同法是交易法。调整对象:①合同法只调整民

事合同②合同法并不是调整所有的民事合同。原则:①平等的自愿原则②公平诚心原则③公序良俗原则。 合同的主要条款:1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2标的3数量4质量5价格或者报酬6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7违约责任8解决争议的办法。合同订立成立的一般程序:①要约②承诺二合同订立的竞争程序二合同订立的竞争程序①招标程序②拍卖程序。 寄送价目表,拍卖公告,招股说明书,一般的商业广告的等均为但商业广告如果符合要约的规定,亦视为要约。要约在发生法律效力前可以撤回,但是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下列情况要约不能撤消:①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表示要约人不可撤消②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消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要约生效后有如下情况失去效力: ①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②要约人依法撤消要约③承诺期届满,受要约人来作出承诺④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的更变。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有效的承诺具备以下条件: ①承诺须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②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内容作出实质性更变。合同订立的竞争程序是指竞争方式多当事人中确定承诺人确定承诺人的订约方式。 以竞争方式订立的合同有两种方式:一是拍卖二是拍卖。前者是秘密竞争的方式,后者是公开竞争的方式。拍卖是以竞价方式订立合同的程序,其成交过程一般经过开拍,竟价,拍定三个阶段。招标的程序是以招标方式订立合同的程序。其般包括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和定标五个阶段。合同的形式是指合同当事人签定合同时意思表示的方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合同的内容主要有:①当事人必须明确②合同目标必须明确③标的数量必须明确。合同成立的条件:①有合格的订约主题(基本条件)②有一致的意思表示(核心条件)③经要约,承诺两个阶段(必须程序)。缔约过失失责任是指当事人因故意或过失违反了合同义务,使另一方遭受损失时,依法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相比,具有如下特征:1缔约过失责任虽未犯的是一种先合同义务,即当事人则订立合同时没有履行诚信原则所要求的义务。2缔约过失责任所造成的损失主要是另一方的信赖利益损失。3缔约过失责任的方式只有赔偿损失一种。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1须缔约方违反了先合同义务。2须缔约对方遭受了信赖利益损失。3须违反先合同义务与对方的损失有因果关系。4须违反先合同义务者有过错。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具体类型:1擅自变更或撤销和约,致人损害的行为2缔约之际未尽诚实善意通知协助保密保护及其他诚信义务的行为3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及其他过错导致合同未成立的行为 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1缔约费用。即当事人为签订合同而支付的差旅费,邮寄费等必要的费用2准备履约所支付的费用。其包括车辆租赁费贷款利息以及为履约已支付的其他一切必要费用3返还费用。如合同已经履行因无效后应当返还财产,仍需支付相应的费用。有效合同是指符合法律条件,能产生当事人预期法律后果的合同。 合同的效力,又称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指有效成立的合同依法所具有的约束合同当事人和第三人的强制力。合同一般生效要件主要包括:主体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合同的内容合法、意思表示真实。 有效合同的法律效力表现:1在合同当事人之间产生民事权利义务关系2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强制约束力3合同条款是处理合同纠纷的依据。效力不定合同是指欠缺有效要件,其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的合同效力不定合同的种类:(1)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2)可补正,可完善的合同。无效合同是指不符合法定有效要件,不能在当事人之间产生预期法律效力的合同。其主要指内容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合同的特征:1无效合同均具有违法性2无效合同均具有确定无效性3无效合同均具有当然无效性 4无效合同均具有自始无效性。无效合同的种类:1一方以欺诈威胁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利益的合同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1)返还财产(2)赔偿损失(3)收缴财产。抗辩权是指阻止对方当事人请求权的对抗权 合同的履行:1同时履行抗辩权2先履行抗辩权3不安抗辩权4合同履行性的的代位权5合同履行中的撤销权。 合同的转让:是指合同主体的变更,即当事人一方将合同的权利义务转让给第三人。 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约定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承担违约责任的原则:1严格责任原则2补偿性和惩罚性相结合的原则 抗辩权是指阻止对方当事人请求权的对抗权不当得利是指法律上或合同上的根据取得利益而使他人受到损失的事实。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1一方面取得利益,及财产增多2造成他人利益损失,即财产减少3受益与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4没有合法根据 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行为。 无因管理的构成条件:1须无法定或约定的义务2须为他人管理事务3有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 合同保全是指为防止债权人以积极或者消极方式较少财产从而给债权人造成危害,债权人为保全其债权实现而依法采取的法律措施。包括代位权制度和撤销权制度。合同制度是指当事人在制定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因违反诚信原则,不履行先合同义务,合同义务和后合同义务而依法产生的法律责任。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依法应负的合同责任。担保是为使债权人的债权得以实现,通过法定或者约定的方式,用特定人的信用或者财产,保障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法律责任制度。担保的法律特征:1.从属性2.资源性3.保障性担保法是调整担保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担保法的特征:1.地位上的从属性2.价值上的保障性3.功能上的促进性担保的方式即担保人用以担保债权的方法,可分为:1.法定担保与约定担保2.人的担保与物的担保保证是指第三人为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而与债权人订立协议,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第三人按照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担保行为。保证的法律特征:1.信用性2.相对独立性3.从属性和补充性4.债权性抵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对特定财产的占有而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质押是一种物的担保方式,包括动产质押与权利质押两种。质押合同属于实践合同。质权作为一种物权,具有法定性,优先性,支配性,排他性等物权特征;作为担保物权,又具有从属性,不可分性,优先受偿性,物上代位性等担保物权的特征。质物主要是动产和权利;抵押主要是不动产。留置权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当债务人不履行约定的给付义务超过一定期限时,债权人可以留置该动产,并依法定条件将其变卖,从所得价款中优先受偿的权利,抵押,质压,留置属物的担保。定金是为保障债的履行,由双方当时当事人约定一方预先支付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定金的特征:1定金的担保作用为定金罚则2定金担保具有双向性3定金制服后即转移所有权4定金合同是实践性合同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调整政府对经营者违反商业道德的竞争行为进行规范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不正当竞争的行为:①仿冒行为: A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B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行为C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引人误以为是他人商品的行为D仿冒他人的产品质量标志和产地,引人误解的行为②虚假广告行为:a产品质量的虚假表示b价格的虚假表示c引诱性广告宣传行为d变相广告e诋毁性的广告行为 ③商业贿赂行为:a回扣b佣金c折扣d附赠④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a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商业秘密b恶意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以违法行为获得的商业秘密c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商业秘密的行为d第三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⑤不正当促销行为:a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b不正当低价销售行为

第三篇:厦大微观经济学本科期末考试期末考题1

厦门大学《微观经济学》课程试卷

主考教师: 试卷类型:(A卷)年级:2004 专业:经济学院全院各专业

[注意:答案按序号写在答题纸上,答毕后试题与答题纸一并上交]

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消费者剩余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风险溢价

4.规模报酬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6. 折拗需求曲线

7. 沉淀成本8. 价格歧视9. 价格领导10.纳什均衡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以下那一选项不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分析范畴( )。

A. 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行为;

B. 研究微观经济单位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更大的经济单位,如市场和行业;

C. 提示行业和市场如何动作和演变;

D. 研究国民总产出的水平和增长率、失业及通货膨胀等经济问题。

2. 如果商品的需求弹性为0.6,供给弹性为1.5,刚销售税( )。

A. 主要由消费者承担

B. 主要由生产者负担

C. 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平均地负担

D. 全部由生产者负担

3. 在短期生产函数的曲线中,当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时( )。

A. AP曲线递增

B. AP曲线递减

C. AP最大

D. MP最大

4. 当吉芬商品价格上涨时,应该有( )。

A. 替代效应为正值,收入效应为负值;目前者小于后者的绝对值

B. 替代效应为正值,收入效应为负值;目前者大于后者的绝对值

C. 替代效应为负值,收入效应为正值;目前者的绝对值小于后者

D. 替代效应为负值,收入效应为正值;目前者的绝对值大于后者

5.以下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

A.成本不变的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直线,该线的价格等于产出的长期最小平均成本。

B.在成本递减的行业,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C.在成本递增的行业,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D.以上均不正确。

6.假定政府对红酒征收附加税,每瓶征税1元。受征税影响,市场价格出每瓶12元升至12.63元。根据以上信息,可得出结论是( )。

A供给曲线较需求曲线更缺乏弹性

B需求曲线较供给曲线更缺乏弹性

C需求价格弹性等于供给价格弹性

D销售者承担了全部税负

7.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的所得( )。

A.小于边际成本部分

B.等于边际成本部分

C.超过边际成本部分

D.超过平均成本部分

8.假如某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从水平线变为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说明( )。

A.既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该行业

B.不完全竞争被完全竞争所取代

C.只有厂商进入而无厂商退出该行业

D.完全竞争被不完全竞争所取代

9.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取决于( )。

A.SA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B.SM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C.LA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D.LM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10.以横轴代表劳动要素L,以纵轴代表资本要素K,如果等成本线围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 )。

A.要素L的价格上升了

B.要素K的价格上升了

C.要素L的价格下降了

D.要素K的价格下降了

11.完全竞争厂商短期生产中的停止营业点为( )。

A.P=AVC

B.TR=VC

C.企业总亏损等于FC

D.以上都对

12.找出下列实践不符合搭售原理的一例( )。

A.中国青年施行社推出的昆明-大理-丽江四日游项目,价格560元。

B.某食堂推出套餐服务,包括三菜一汤苹果两片,每客15元。

C.阳光卫视推出包括5个电影频道、3个新闻频道、2个时装频道、1个动画频道的阳光卫视节目套餐,每年收费1200元。

D.某游泳馆对外开放,门票价格大约是其他泳馆的一半(假设市价为20元),但规定一律不得自带泳衣,而只能以每件20元的价格向游泳馆租用。

13.下面关于成本的阐述哪项是不对的( )。

A.经济成本与会计成本都考虑了显性成本

B.经济成本中包括计算机会成本

C.平均成本比边际成本要大

D.平均成本由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组成

14.在古诺模型中,厂商假定其对手的_________是固定的;在伯特兰德模型中,厂商假定其对手的______是固定的( )。

A.价格,价格

B.产量,产量

C.价格,产量

D.产量,价格

15.垄断厂商利润最大时,以下哪个条件成立( )。

A.P=MR=MC

B.P>MR=AC

C. P>MR=MC

D. P>MC=AC

三、计算与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 若厦门电视台能发射TV电视给厦门和金门两地,厦门市的需求曲线为Qxm=50-1/3Pxm;金门的需求曲线是Qjm=80-2/3Pjm;其成本为C=1000+30Q,这里Q=Qxm+Qjm

(1)以目前的情况,当利润最大时,厦门和金门两地市场的价格和需求量多少?

(2)如果将来厦门电视台与金门的电视台联网,使人们可以选择收看厦门和金门两地的节目,它们新的均衡价格和需求是多少?

5 2. 设张三的效用函数为u(I)=y,其中I代表以千美元为单位的年收入。张三面临两个

工作岗位的选择:(1)年固定收入10,000美元;(2)收入与业绩挂钩,收入为16,000美元的概率为0.5,收入为5,000均的概率为0.5。试问:

(1)张三会选择哪一种工作岗位?

(2)如张三会自愿或被迫选择第二种工作岗位,他是否愿意为收入的稳定购买保险?

(3)他愿意支付的最大保费将是多少?

3.一垄断厂商能够以常数平均和边际成本AC=MC=5生产。该厂商面临一市场需求曲线Q=53-P。试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该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价格和产量,并得出它的利润。

(2)假设第二个厂商加入该市场。Q1为第一个厂商的产量,Q2为第二个厂商的产量。市场需求现在由Q1+Q2=53-P给出。设第二个厂商与第一个厂商有相同的成本,计算古诺均衡,求出的市场价格和各厂商的利润是多少?

(3)若利用斯塔克博格模型进行分析,假设厂商1先于厂商2之前作出它的产量决策,那么各厂商将生产多少,且利润为多少?

四、问答题(第

1、2小题各8分,第3小题10分,共26分)

1.为什么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呈U型,它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有何联系?

2.在两个相互隔绝的市场各有一个完全垄断的企业A和企业B,两企业的边际成本相同,但面临不同的市场需求曲线,请画图说明双方的价格和产量差异。当市场开放后,在价格必须相等的前提下,市场的价格会有何变化,双方的产量有何变化?

3.试回答下列问题:(1)“即便对不同的消费者出示同样的价格清单,厂商也可能是在实施价格歧视策略;即便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厂商也可能不是在实施价格歧视策略。”请对这句话作简要的评论。

(2)一个边际成本为零的垄断厂商面对两组消费者。起初,该厂商无法防止套利,所以它通过对不同消费者购买的单位产品收取单一价格来最大化自己的利润。第一组消费者无一个购买。现在,该厂商能够防止套利了,它决定通过对两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来实施价格歧视。总产出会扩张吗?为什么会或为什么不会?利润和消费者剩余将如何变化?

(3)一个边际成本为零的垄断厂商面对具有相同需求曲线的消费者。起初,该厂商只能通过对不同消费者购买的单位产品收取单一价格来最大化自己的利润。现在,该厂商能够采取两总收费策略并能够防止套利。总产出将如何变化?利润和消费者剩余又将如何变化?

第四篇:经济法期末考试重点总结版

名称解释:

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公司的发起设立是指由股东或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的全部出资额或股份而设立公司。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指公司股东滥用公司的独立责任和股东的有限责任时,否定公司的法人资格,而由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制度。

物权的公信原则,又称公示的效力。是指当事人在变动物权时依法定程序公示后,该物权变动就具有完全的法律效力,即使公示有瑕疵,善意受让人基于对公示的信赖,仍能取得物权。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一方当事人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致使相对人的信赖利益受到损害的,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缔约过失责任是违反先合同义务应承担的责任。 所有权是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任意性规范是规定的权利、义务具有相对肯定形式,允许当事人之间相互协议或单方面予以变更的法律规则。

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不包括未经加工制作的矿产品、初级农产品、初级畜禽产品、水产品等,也不包括未投入流通的生活自用产品、赠予的产品、试用产品、加工承揽的非标准产品等。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法。建筑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配件和设备,属于前款规定的产品范围的,适用本法。军工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另行制定。

连带责任则是指,每个合伙人都对全部债务负责,债权人可以请求全体、部分或个别合伙人清偿,被请求的合伙人应予以清偿,不得以超过自己负担比例为由拒绝。承担连带责任的合伙人对超出其负担比例的部分可以向其他合伙人追偿。

合同是合意之协议。合同又称契约。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

简答题:

1.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照《合同法》规定的推定规则适用的情形? 答: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合同的有关条款仍不能确定的,适用:

(1)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2)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

(3)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4)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5)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6)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

(7)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在合同约定的交付期限内政府价格调整时,按照交付时的价格计价。逾期交付标的物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原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照新价格执行。逾期提取标的物或者逾期付款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新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照原价格执行。

2、股东权利主要有哪些?

答:股东的权利又称股东权或股权,是股东以放弃出资的所有权为对价,依法从公司取得的权利。公司对股东的出资享有所有权。股东权利主要有:(1)参加股东(大)会。(2)选举公司的董事、监事等。(3)制定、修改公司章程。(4)获取红利权。转让出资权、优先受让出资权。(5)公司增加资本时的优先认购权。(6)知情权。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大)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公司拒绝提供查阅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阅。(7)剩余财产分配权。

3、我国《合同法》规定的合同无效和合同的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情形?

答:无效合同是指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合同的要件,而没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可变更或可撤销的合同,因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使其法律效力不确定,受损害方可请求变更或撤销。

1.重大误解。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为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

2.显失公平。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而订立的合同。

3.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胁迫是指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行为。乘人之危是指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行为。

4、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义务

答: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义务:

《公司法》第148条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占公司的财产。

《公司发》第149条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1)挪用公司资金;(2)将公司资金以其个人名义或者以其他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3)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同意,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公司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4)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与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5)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6)接受他人与公司交易的佣金归为己有;(7)擅自披露公司秘密;(8)违反对公司忠实义务的其他行为。

《公司发》第150条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上述规定所得的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发》第151条规定,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要求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会议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列席并接受股东的质询。

简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7分)

1、简述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不同特点。

答:

(一)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二)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不同特点

1.募集资本的方式不同。有限公司不能公开募集资金,其资本只能全部由发起人全部认缴。股份有限公司则可发起设立,也可向社会公开募集资本。

2.出资凭证的名称、能否上市流通、是否划分成等额股份不同。有限公司出资凭证称出资证明书或股单,不能上市流通,出资不划分成等额。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凭证称股票,能上市流通,出资划分成等额股份。

3.体现国家干预的程度不同。有限公司有较多的规定适用“契约自由”原则,国家干预相对少。中小型的有限公司股东往往参与管理,所有权和管理权结合在一起使有限公司有一定的人合公司的性质,这就要求股东有相当的相互信任。国家就不必进行过多的干预。如对有限公司的表决权是否按出资比例行使,责任和收益是否按出资比例承担或分配、章程中关于重大事项的规定或修改、出资转让等,只有公司没有约定时才适用法律的规定,公司是否设经理、规模较小或股东人数较少的公司是否设立董事会都可由公司决定。有限公司的许多事项是可以约定的。而股份有限公司因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投资人和潜在的投资人影响也很大,国家干预、监管更多、更严格。股份有限公司的表决权除累积投票制外按所持有的股份行使,收益分配以持有的股份来行使,且必须设立董事会和经理,公司没有选择余地。

4.股东人数和发起人的住所的限制不同。有限公司有股东人数上限的限制,最多为50人,发起人的住所没有限制。而股份有限公司没有上限的限制,只有下限为2人以上,其中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5.股权转让限制不同。有限公司出资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没有约定的,则适用法律较严格的限制转让,因为有限公司有人合性质,要求股东相互信任。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除了发起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股份转让受到一定限制外,绝大多数股份可自由转让。

6.设立程序的繁简不同。有限公司设立程序较简单,机构设置也较灵活和简单。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程序较复杂,机构设置也较复杂。

7.是否公开经营的要求不同。有限公司的经营对社会的影响往往不大,法律不要求公开其经营。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募集资本,在社会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法律要求它公开经营状况。

2、简述债的特征。

答:债的特征

债权与物权两者关系密切,同属民法所调整的财产权利,但是债权与物权相比具有的许多显著特征:

1、反映的财产关系不同。物权反映的是静态财产关系,即财产权属关系。物权关系是商品交换的基础和前提。债反映的是动态财产关系,即财产流转关系。债的关系是商品交换的规则和信用。

2、权利的对外效力不同。物权是绝对权,是对世权。物权关系的权利主体具有特定性,义务主体具有不特定性。物权的义务主体的义务是不作为,除物权人以外的所有人均负有不得侵犯物权人的物权的义务。物权有物上请求权效力,指当物权被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物权人有权排除妨害、请求救济的效力。它是物权的根本效力的体现。除善意取得之外,无论物转到何人手中,物权人可追及物之所在,直接行使物权。排他性不仅指物权具有不容他人侵犯的性质;还指同一物之上不得同时成立两个内容不相容的物权,在同一物上,数个物权并存时,先设立的物权优先于后设立的物权。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受让人善意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的,原所有权或其他物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债权关系是相对法律关系,债权是对人权。债是特定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债权人只能向特定的债务人主张权利,对于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债权人是不得主张权利的。债权具有相容性,即在同一标的物上可以成立不止一个内容相同的债权。

3、物权优先于债权,买卖不破租赁是例外。

4、权利客体的内容不同。物权客体具有特定性,通常只能是特定物,否则无法由权利主体

直接管领、支配,而且在物权转移时,也无法登记和交付。此外,作为物权客体的物必须是独立物和有体物,而不可能是行为。债的客体具有多样性,可以是物也可以是行为,可以是特定物也可以是种类物。债权的标的因债权的种类不同而各不相同。在债权关系存续期间,债权人一般不直接占有债务人的财产,只有在债务人交付财产以后,债权人才能直接支配物。但交付以后往往导致债权的消灭和物权的产生。

5、权利的内容不同。物权的内容是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斥他人干涉。物权的权利人享有对物直接支配,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但他人因占有时效或善意取得制度而取得,对该物的所有权时,先前的所有权将因此而消灭,并不得对抗后一个所有权。债权核心权能是给付请求权,请求债务人依照债的规定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债权还包括受领权、选择权和解除权等内容。债权也具有不可侵犯性,在第三人侵犯债权(如第三人阻止债务人履行债务),给债权人造成损失时,债权人也可以请求该第三人赔偿损失。但是债权不能像物权那样可以产生排他性效力。在同一物之上,可以设立多个债权。

6、权利是否有期限不同。物权尤其是所有权,法律上并无期限限制,只要所有人存在,则所有权将必然存在,如果所有物发生转让,尽管原所有人丧失了所有权,但新所有人取得了所有权,所有权是具有永久性的权利。而债权是有期限的权利。首先,债权一般是具有请求期限的,在请求期限未到时,债权人不能随时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债务人也不负履行债务的义务;其次,债权是有一定存续期间的,期间届满,债权即归于消灭。在法律上不存在无期限限制的债权,即使在一些合同之债中没有规定合同的存续期限,债权人享有的债权与债务人所应承担的债务,也应受到时效的限制。

7、权利设定的不同。物权设定时必须公示,动产所有权以动产的占有为权利象征,动产质权、留置权亦以占有为权利象征。而不动产则以登记为权利象征,地上权、地役权、抵押权等亦以登记为权利象征。公示常常伴随着物权的存在。而债权只是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存在的,它并不具有公示性,设立债权亦不需要公示。因此当事人之间订立合同设立某项物权,如未公示,可能仅产生债权而不产生物权。

8、权利创设的不同。物权的设立采法定主义,即物权的种类和基本内容由法律规定,而不允许当事人自由创设物权种类及其内容。然而债权特别是合同债权,主要由当事人自由确定。当事人只要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和公共道德,则可以根据其意思设定债权,同时又可以依法自己决定债的内容和具体形式。

第五篇:2018经济学百年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

1“在生活中,一个人是为了他事业才生存,而不是为了他的生存才经营事业。”出自()。 A、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B、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C、

《经济分析史》 D、

《经济学与公共目标》 我的答案:B 2关于明治维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它推翻了德川幕府 B、

它使大政归还天皇 C、

它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 D、

它是一场政治、经济、文化革命 我的答案:D 3经理人员,甚至包括高级雇员拥有的权利是()。 A、 所有权 B、 支配权 C、 经营权 D、 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C 4亚当斯密认为()是唯一和谐的体制,只有它能够使国家富裕起来。 A、 商品贸易 B、 市场经济 C、 计划经济 D、 社会经济 我的答案:B 5()是最早研究企业的,研究原始意义上的企业。 A、 凡勃伦 B、 钱德勒 C、

伯利和米恩斯 D、 李斯特 我的答案:A 6李斯特认为西班牙、葡萄牙等工业、权力的奔溃是与()的丧失共同发生的。 A、 民主 B、 自由 C、 独立 D、 创新 我的答案:B 7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里假设每个人都是()。 A、 自私自利 B、 理性的经济的 C、 大公无私 D、 注重集体 我的答案:B 8现代股份公司的优点是()。 A、 聚集资本 B、 分散风险 C、

管理的专门化 D、 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9李斯特认为一国的最大部分的消耗应用于()。 A、

当代生产力的促进 B、

未来生产力的促进和培养 C、 当代生产力的创新 D、

未来生产力的创新 我的答案:B 10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于()出版。 A、 1867年 B、 1876年 C、 1869年 D、 1872年 我的答案:A 11根据加里·贝克尔的婚姻经济学理论,()的婚姻较稳定。 A、 知识分子 B、 富人 C、 穷人 D、 农民 我的答案:B 12()认为市场经济能够促进财富的极大增长。 A、 恩格斯 B、 马克思 C、 亚当斯密 D、 刘易斯 我的答案:C 13“交易费用”的概念是由()提出的。 A、 凡勃伦 B、 钱德勒 C、 科斯 D、 李斯特 我的答案:C 14马克思主义的来源不包括()。 A、

马克思主义哲学 B、 社会经济学 C、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D、

科学社会主义 我的答案:B 15钱德勒关于企业管理提出了()概念。 A、

管理成本和市场费用 B、

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 C、

管理成本和交易费用 D、

内部成本和教义费用 我的答案:C 16李斯特认为()是落后国家获得与发达国家统一地位的唯一方法。 A、 培养人才 B、 自由贸易 C、 保护制度 D、 开放市场 我的答案:C 17凡勃伦认为企业家的功能在于把握企业前进的方向,包括()。 A、

创新性工作发展的方向 B、 组合资源 C、

激励具有盈利功能的创新 D、 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18“起飞理论”认为,起飞时期的特点是()。 A、

首次诞生高增长率的关键性产业部门 B、 带来新的生产函数 C、

对经济规模产生根本的扩散效应 D、 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19李斯特认为()比财富本身更重要。 A、 财富的价值 B、 财富的来源 C、

财富的生产力 D、 财富的使用 我的答案:C 20在企业制度的历史上,按照企业发展的进程,先有()。 A、 自然人企业 B、 法人企业 C、 股份制企业 D、 私人企业 我的答案:A 21凯恩斯对经济危机所开出的药方是()。 A、 货币政策 B、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C、

降低通货膨胀 D、 刺激内需 我的答案:B 22李斯特理论中的“生产力”是()。 A、 静态的 B、 动态的 C、 狭义的 D、 特定的 我的答案:B 23马克思认为()的更新是资本主义走出危机的契机。 A、 劳动力 B、 社会制度 C、 固定资本 D、 生产方式 我的答案:C 24()是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第一人。 A、 哈耶克 B、 萨缪尔森 C、 费尔巴哈 D、 黑格尔 我的答案:B 25马克思将()称为亚细亚社会国家。 A、

中国、日本、韩国 B、

中国、朝鲜、俄罗斯 C、

中国、韩国、俄罗斯 D、

中国、印度、俄罗斯 我的答案:D 26现代工商企业诞生的标志是()的结合。 A、

股份制和私有制 B、

大型股份公司和董事会 C、

大型股份公司和职业经理人 D、

职业经理人和私有制 我的答案:C 27“最好的政策,还是听任事物自然发展,既不给于津贴,也不对货物课税。”的观点出自()。 A、 《国富论》 B、

《道德情操论》 C、

《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 D、

《国家竞争优势》 我的答案:C 28通常认为,()对企业拥有更长期的行为。 A、 投资者 B、 股东 C、 总经理 D、 员工 我的答案:C 29信息化、网络化战争发生于()。 A、

第一次工业革命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第三次工业革命 D、

第四次工业革命 我的答案:C 30钱德勒认为企业联合可以降低(),提高效率。 A、

生产材料成本 B、 人力成本 C、 交际费用 D、 经营成本 我的答案:C 31下列关于马克思及《资本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犹太人家庭 B、

《资本论》共四卷 C、 马克思把《资本论》第一卷叫做历史部分 D、

马克思把市场经济叫做商品经济 我的答案:C 3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西方经济学发生条件的是()。 A、

资产阶级革命 B、 工业革命 C、 文艺复习 D、 土地革命 我的答案:D 33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罗纳德·哈里·科斯教授创立了()。 A、 社会经济学 B、 法律经济学 C、 市场经济学 D、 国际经济学 我的答案:B 34《经济学与公共目标》的作者是()。 A、 列宁 B、 康芒斯 C、 克拉克 D、 加尔布雷斯 我的答案:D 35中国经济体制现在的状况是()。 A、 政府投资 B、 支持垄断 C、

低层次的重复建设 D、 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36产生大型企业的要求是()。 A、 技术的创新 B、

投资规模庞大 C、 管理专门化 D、 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37西方经济学形成于工业革命的后期,时间大概是()。 A、 十九世纪初 B、 十八世纪末 C、 十八世纪初 D、 十九世纪末 我的答案:A 38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程度总要受()的限制。 A、 交换能力大小 B、

社会经济制度 C、 劳动力大小 D、

生产要素多少 我的答案:A 39企业通过内部管理来协调生产和流通,比靠市场机制的协调更能带来()。 A、

更大的生产力 B、 较低的成本 C、 较高的利润 D、 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40股民的财产取决于()。 A、

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国家状况 B、 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社会认同状况 C、

社会认同状况和股民认同状况 D、

社会认同状况和国家状况 我的答案:C 41阿玛蒂亚·森认为()国家基本上没有发生过饥荒。 A、 农业 B、 资本主义 C、 社会主义 D、 民主 我的答案:D 42()曾经成功预测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A、 凯恩斯 B、 费里德曼 C、 克鲁格曼 D、 斯蒂格利茨 我的答案:C 43“《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这句话出自()。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D、 亚当斯密 我的答案:B 44凡勃伦认为企业是基于()原则的结果。 A、 所有权 B、 盈利 C、 剩余价值 D、 集体化 我的答案:A 45下列关于熊彼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他是美籍奥地利人 B、

他是美国第一任经济学会会长 C、

他著有《经济发展理论》 D、

他著有《经济增长理论》 我的答案:D 46()是率先研究股份制度的。 A、 凡勃伦 B、 钱德勒 C、

伯利和米恩斯 D、 李斯特 我的答案:C 47熊彼特认为创新的内容是()。 A、

新产品和新技术 B、

新市场和新制度 C、 新材料 D、 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48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的原因是()。 A、

资本主义制度出现问题 B、 生产力不足 C、 购买力不足 D、

有效需求不足 我的答案:D 49李斯特的保护贸易观点认为()。 A、 先自由贸易,后保护贸易 B、

完全拒绝自由贸易 C、

先保护贸易,后自由贸易 D、

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一起进行 我的答案:C 50亚当斯密认为当交易的盈利高于通常情况时,()就会变成一个普遍性的错误。 A、 通货膨胀 B、 过度交易 C、 欺瞒消费 D、 不公平交易 我的答案:B

二、判断题

1《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的作者是亚当斯密。() 我的答案: ×

2李斯特认为家庭是典型的私有产权的产物。() 我的答案: √

3凡勃伦认为资本在工业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 我的答案: ×

4舒尔茨认为农业劳动人力成本的提高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条件。() 我的答案: ×

5中国进行股份制改造,是将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支配权相分离。() 我的答案: ×

6凯恩斯主义负面效应的理论研究有货币主义和滞涨主义。() 我的答案: ×

7费里德曼认为凯恩斯主义的互换前提错误,因为大家有理性预期。() 我的答案: √

8熊彼特认为创新应当靠直觉。() 我的答案: √

9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是人对人、人对物的依附,是人的依赖关系。() 我的答案: ×

10凡勃伦认为企业在法律上的原则是契约精神。() 我的答案: √

11横向联合要想成功,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高效组织。() 我的答案: √ 12里根执政期间采用了“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 我的答案: √

13美国凡勃伦的企业理论是最早研究企业问题的。() 我的答案: √

14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中的二元分别是传统农业和市场经济。() 我的答案: ×

15亚当斯密认为市场经济是人类唯一可以和谐致富的康庄大道。() 我的答案: √

16在加里·贝克尔认为,一个人只有在通过配偶关系获得的预期收益超过预期婚姻成本时才结婚。() 我的答案: √

17哈耶克、熊彼特、庞巴维克都是奥地利经济学家。() 我的答案: √

18一个地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在于体制,而不在于资源的多少。() 我的答案: √

19凯恩斯认为如果持续不断地发国债,时间长了会使人们丧失对未来的信心。() 我的答案: √

20边际消费倾向理论认为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他们的钱更多是用来消费的。() 我的答案: ×

21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在一个平坦的世界里,一个理想的国家是没有任何资源的。() 我的答案: √

22凯恩斯主义的依赖症是指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依赖。() 我的答案: √

23熊彼特强调发展不是从外部强加的,是内在自行发生的变化。() 我的答案: √

24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的基本框架来自于亚当斯密。() 我的答案: √

25丹尼尔·贝尔认为所谓的“后工业社会”是一个注重知识经济的信息社会。() 我的答案: √

26刘易斯认为冒险精神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相当重要。() 我的答案: √

27迈克尔•波特认为现代社会是初级的、静态资源的比较优势。() 我的答案: ×

28《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的作者是加里·贝克尔。() 我的答案: √

29现代经济学本身是研究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因此发生在西方。() 我的答案: √

30中国是典型的重商主义国家。() 我的答案: √

31“起飞理论”认为,起飞对社会经济的要求决定了起飞要相当长的时间。() 我的答案: √

32费里德曼和凯恩斯观点一致,他主张个人自由高于经济政策。() 我的答案: ×

33凡勃伦是美国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 我的答案: √

34《国家竞争优势》一书的作者是迈克尔•波特。() 我的答案: √

35阿玛蒂亚·森认为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也是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我的答案: √

36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威廉配第、马克思当年都是研究劳动价值论的。() 我的答案: √

37所谓的“纵向联合、横向联合”实际就是现实生活中企业之间的兼并和重组。() 我的答案: √

38迈克尔·波特认为断言哪个国家、地区创新难,断言哪个企业创新较容易。() 我的答案: ×

39李斯特强调社会制度和社会环境对个体生产力的影响。() 我的答案: √

40亚当斯密所说的“固定资本”和现代人力资本的概念差不多。() 我的答案: √

41李斯特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 我的答案: √

42资产阶级革命的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 我的答案: √

43在李斯特的学说中,他所强调的“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学中的“生产力”内容一致。() 我的答案: ×

44在西方经济调节下长期实行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会发生滞涨。() 我的答案: √

45企业家的创新需要社会的支持,包括舆论、社会环境等。() 我的答案: √

46《反杜林论》的作者是马克思。 我的答案: ×

47刘易斯认为欠发达的国家不能太自由。() 我的答案: √

48企业发展史上,大型企业首先产生在铁路系统。() 我的答案: √

49发展经济学对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适用。() 我的答案: ×

50加尔布雷斯认为经济学应当注重对人的关怀和公共目标的追求。() 我的答案: √

上一篇:讲解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纪检监察队伍建设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