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防灾减灾总结

2022-07-05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一段工作完成后,或是一个项目结束后,回首工作与项目的过程,从中反思不足之处,可获得宝贵的成长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写一份工作报告,但如何写出重点突出的总结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加强防灾减灾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加强防灾减灾总结

气象局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大讨论活动工作总结

按照省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大讨论活动”的通知》(川气发〔193〕号)的安排部署,南充市气象局在全市气象部门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深入组织开展了“防灾减灾大讨论”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周密部署,深入动员,全面组织学习

收到省局文件后,**市局党组高度重视,迅速研究成立了以**副局长为组长、**、**和**为副组长,各内设机构和业务单位领导为成员的 “气象防灾减灾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此次活动的组织领导;市局各业务单位均建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工作小组,结合工作职责、围绕各自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大讨论活动;各县(市、区)气象局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讨论活动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9月上旬,**市气象局和各县(市、区)气象局均结合地方防灾减灾工作实际和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了“防灾减灾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细致安排部署活动的实施步骤和操作办法,明确了指导思想、讨论主题和各单位在活动中的具体职责。

9月12日上午,**市气象局在全市气象局长研讨会上向各县(市、区)气象局和市局各内设机构、直属单位领导宣讲省局《关于开展“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大讨论活动”的通知》精神,安排部署具体的贯彻落实办法。市局要求各单位会后迅速组织单位内部的分层动员工作,务必将此次活动内容和要求传达到每一位干部职工,并结合各自工作的具体情况,按照市局安排部署积极组织开展大讨论活动。

此后,按照省局的安排,市局结合工作实际分阶段、分重点地制定了学习计划印发各单位,通过党组会、局务会、职工大会、各单位内部会议和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重点组织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6月23日“两院”院士大会上和在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而广泛地学习了省局下发的所有学习材料,各内设机构和业务单位还有选择地组织本单位职工重点学习相关业务知识。接省局通知活动延期后,再次动员和组织广大气象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国气象局长研讨会会议”和“第五次全国气象服务工作会议”精神。

二、深入讨论和查找问题,共同谋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新发展

在前期各单位已分别组织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全市气象部门所有在职干部职工均认真撰写了学习心得,市局办公室在编发了多期“防灾减灾大讨论活动专刊”的同时,组织了开办了3期学习心得交流专栏,刊载市局领导、科级干部和各单位推荐的优秀学习心得。各县(市、区)气象局也分别在单位醒目位置开办了“气象防灾减灾大讨论”学习专栏,及时张贴各类学习材料和所有在职职工的学习心得,在全市气象部门范围内掀起了气象防灾减灾大学习和大讨论的热潮。

市局于9月22日组织了市局副科级以上干部大型集中学习交流和讨论活动。市局和各单位组织的所有集中学习讨论活动均通过个人自主发言和互动提问的方式,结合南充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谈认识,说体会,深入查找问题和差距,研究对策,共同寻求南充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全体气象干部职工结合各自工作岗位实际,通过详实的数据、生动的事例对比分析查找全局性、长远性和关键性问题,积极阐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在前期动员和学习过程中大家都已认真学习和思考,作了精心准备,在讨论中发言都很积极踊跃,探讨内容广泛、充实而深入,气氛热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延期后,结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的新的战略部署,市局再次通过局务会议和职工学习小组两个平台认真组织各单位开展了热烈的学习讨论活动,积极探索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水平的新路子。

通过学习讨论,广大气象干部职工均深刻认识到:**是我省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高温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大风、大雾、低温冷害、连阴雨等重大气象灾害频繁发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日趋严重。大家都对近年来气象服务工作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作出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客观地查找了当前气象工作与防灾减灾工作新要求的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气象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气象部门的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提高;二是气象服务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气象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三是**气象事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科技型单位的形象和优势没有很好的显现出来。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市气象工作在防灾减灾中职能和作用的发挥。

要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切实发挥好气象在防灾减灾中的重事作用,关键是要提升服务能力,突出服务重点,并扎实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气象宣传,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包括向地方党政领导的宣传、干部职工的宣传教育和向社会各界的宣传。二是抓好项目实施,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要抓好综合改善项目建设、业务系统建设和人才规划的实施。三是突出服务重点,提高防灾减灾效益。要围绕“大农业”加强决策气象服务,围绕“大城市”开展公众气象服务,围绕“大项目”发展科技气象服务。

总之,**市气象部门以此次“防灾减灾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在认真总结近年来**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市防灾减灾工作特点及防灾减灾工作对气象服务的新需求,全市气象干部职工集思广益,认真思考,突破创新,增强了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心和主动性,通过加强业务学习进一步提升了个人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工作力和水平,为全面提升气象服务水平和效益,切实增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综合防御、应急防御、应急处置和救助能力夯实了基础

第二篇:重视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灾害种类较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因各种自然灾害导致3亿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多亿元。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政府社会协同,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这是从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出发作出的重要部署。把防灾减灾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转变观念思路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同时,随着社会财富的相对丰裕,广大人民群众对防灾减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新的防灾减灾理念,以先进理念引领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防灾减灾工作实现新的跨越。

树立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自然灾害是对人类生存发展的严重威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在防治与减轻自然灾害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效能,已经成为评价其施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我国来说,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根本要求。我们必须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做到防灾减灾工作常抓不懈,不断提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能力。

树立变被动救灾为主动减灾的思想。自然灾害往往是突如其来的,但也有一定的发展变化规律,且常伴有一定的预兆。面对自然灾害,有意识和无意识大不一样,有准备和无准备大不一样,准备好和准备差大不一样。灾害防治的基本对策是预防、避让和治理。其中,预防是上策,避让和治理都要付出较高代价。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救灾思维模式,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把被动应对自然灾害变为主动防灾减灾,把更多的资金投到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上,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树立科学防灾减灾的思想。无论是灾前的预防还是灾后的抢险,都必须坚持依靠科学、尊重科学。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发挥科技的力量,通过科技发展来提升防灾减灾水平,充分应用先进科研成果和技术装备,确保各项工程、各项措施、各项工作都经得起重大自然灾害的考验;始终坚持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开展防灾减灾,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自觉把握自然规律,努力减少工作的主观性、盲目性。

树立系统防灾减灾的思想。防灾减灾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生态各个领域并影响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通力合作。我们应当坚持综合防治、系统防治、全面防治,积极推进并确保监测、预报、评估、防灾、抗灾、救灾等工作协调一致。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协调机制和保障机制,最广泛地动员全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加强防灾减灾力量资源整合和协调配合;做好预案制订、专业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灾害预警、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工作,健全完善防灾减灾体系;重视研究不同类型自然灾害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防灾减灾措施的综合效用,开展灾害及其防治知识教育、宣传、培训。

二、抓住重点要害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灾害种类繁多。抓住要害,重点突破,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必然选择。当前,应突出抓好四种灾害的防治。

地震灾害防治。地震是地球上经常发生、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和人员伤亡最多的自然灾害,全球每年发生地震500多万次。20世纪以来,我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800多次,以占世界7%的国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在全国因各类自然灾害死亡的人口中,地震死亡人数占54%。作为我国地震最多的省份之一,云南省从开始,累计投入资金100多亿元,实施了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十大能力建设,即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中小学校校舍安全保障能力、农村民居抗震能力、抢通保通能力、水利设施抗震能力、救灾物资保障能力、专业队伍应急能力、全民防范能力以及紧急救援能力建设。经过努力,以来云南省地震速报时间比以前减少了一半,改造、建成的中小学校校舍和农村民居经受住了多次地震考验,救灾工作反应也更为迅速、有序。 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有关的灾害。我国有65%的国土面积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受威胁人口近3500万人。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是我们开展

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作为我国受地质灾害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云南省对地质灾害防治进行了大胆探索,确立了“以预防滑坡泥石流为主、以预测预报为主、以灾前避让为主”的“三为主”方针以及“防治结合、群专结合、单项治理与

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三篇:重视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灾害种类较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因各种自然灾害导致3亿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多亿元。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政府社会协同,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这是从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出发作出的重要部署。把防灾减灾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转变观念思路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同时,随着社会财富的相对丰裕,广大人民群众对防灾减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新的防灾减灾理念,以先进理念引领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防灾减灾工作实现新的跨越。

树立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自然灾害是对人类生存发展的严重威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在防治与减轻自然灾害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效能,已经成为评价其施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我国来说,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根本要求。我们必须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做到防灾减灾工作常抓不懈,不断提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能力。

树立变被动救灾为主动减灾的思想。自然灾害往往是突如其来的,但也有一定的发展变化规律,且常伴有一定的预兆。面对自然灾害,有意识和无意识大不一样,有准备和无准备大不一样,准备好和准备差大不一样。灾害防治的基本对策是预防、避让和治理。其中,预防是上策,避让和治理都要付出较高代价。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救灾思维模式,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把被动应对自然灾害变为主动防灾减灾,把更多的资金投到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上,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树立科学防灾减灾的思想。无论是灾前的预防还是灾后的抢险,都必须坚持依靠科学、尊重科学。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发挥科技的力量,通过科技发展来提升防灾减灾水平,充分应用先进科研成果和技术装备,确保各项工程、各项措施、各项工作都经得起重大自然灾害的考验;始终坚持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开展防灾减灾,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自觉把握自然规律,努力减少工作的主观性、盲目性。

树立系统防灾减灾的思想。防灾减灾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生态各个领域并影响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通力合作。我们应当坚持综合防治、系统防治、全面防治,积极推进并确保监测、预报、评估、防灾、抗灾、救灾等工作协调一致。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协调机制和保障机制,最广泛地动员全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加强防灾减灾力量资源整合和协调配合;做好预案制订、专业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灾害预警、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工作,健全完善防灾减灾体系;重视研究不同类型自然灾害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防灾减灾措施的综合效用,开展灾害及其防治知识教育、宣传、培训。

二、抓住重点要害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灾害种类繁多。抓住要害,重点突破,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必然选择。当前,应突出抓好四种灾害的防治。

地震灾害防治。地震是地球上经常发生、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和人员伤亡最多的自然灾害,全球每年发生地震500多万次。20世纪以来,我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800多次,以占世界7%的国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在全国因各类自然灾害死亡的人口中,地震死亡人数占54%。作为我国地震最多的省份之一,云南省从开始,累计投入资金100多亿元,实施了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十大能力建设,即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中小学校校舍安全保障能力、农村民居抗震能力、抢通保通能力、水利设施抗震能力、救灾物资保障能力、专业队伍应急能力、全民防范能力以及紧急救援能力建设。经过努力,以来云南省地震速报时间比以前减少了一半,改造、建成的中小学校校舍和农村民居经受住了多次地震考验,救灾工作反应也更为迅速、有序。

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有关的灾害。我国有65%的国土面积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受威胁人口近3500万人。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是我们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作为我国受地质灾害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云南省对地质灾害防治进行了大胆探索,确立了“以预防滑坡泥石流为主、以预测预报为主、以灾前避让为主”的“三为主”方针以及“防治结合、群专结合、单项治理与综合治理结合、重点建设规划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的“四结合”原则。去年,又研究部署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10项重大举措,力争用时间,投入100亿元,解决好68个重点地区的地质灾害治理问题。自以来,云南省已成功预报地质灾害730多起,避免人员伤亡近4万人,避免经济损失5亿元左右。

气象灾害防治。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害,包括暴雨洪涝、台风、干旱、大雾、沙尘暴等7大类20多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气象灾害造成

生物灾害防治。生物灾害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不当、破坏生物链或在自然条件下某种生物过多过快繁殖(生长)而引起的灾害事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生物灾害跨区域、跨国界传播的风险增加。云南省边境线长达4000多公里,与3个国家山水相连,容易遭受外来生物入侵。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云南省一直坚持把做好生物灾害防治作为防灾减灾工作的一个重点。一是加大生物多样性的系统保护。实施滇西北、滇西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把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拓展到全省50%的州(市)和34%的县(市)。二是建立农业有害生物应急防治队伍。大力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建立健全省、州(市)、县、乡、村五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系统,建成中国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云南分中心。三是针对不同情况的林业有害生物暴发态势,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力度。四是 加大对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防范。开展外来入侵物种监测

预警及可持续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编制云南口岸入境植物检疫截获有害生物名录。

范文网【】

三、完善体制机制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在全球气候剧烈变化的大背景下,防灾减灾工作面临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引发的双重压力,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推动防灾减灾工作从侧重技术管理向侧重社会管理、从侧重微观管理向侧重宏观管理转变,全面提升灾害防治水平。

完善灾害应急能力建设机制。加强专业抢险队伍、专家队伍抢险救援能力建设,推进“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构筑应急管理后勤保障体系,加强紧急运输保障能力建设。特别是要增强群众灾害防治应急能力,广泛推广“三小措施”,也就是发放“一个小本本”,宣传防灾减灾知识;配备“一个小包包”,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开展“一个小演习”,提高群众临灾条件下的自救互救能力。

完善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完善综合协调机制、灾情信息共享机制、灾情会商机制、信息发布机制、灾(险)情评估机制和评估标准、救灾监督机制等,夯实防灾减灾基础,做到科学防灾减灾。

做好灾情监测预报。进一步加大对灾情监测预警能力建设的投入,提高监测预警科技装备水平;完善重大灾情预测预报体系,努力提高预报精确度;加强气象、水文、地质情况监测系统建设,提高灾情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水平。

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完善资源配置机制,统筹安排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完善群测群防制度,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增强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难自救能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第四篇:加强社区防灾减灾建设 提高社区综合应对能力

加强社区防灾减灾建设

提高社区综合应对能力

中南路街静安社区位于武昌紫阳东路与静安路的交汇处,主要由四个小区组成,辖区面积0.6平方公里,有居民2240户,6879人,居民房屋多建于90年代初,是一个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老旧社区。近年来,在区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积极开展减灾工作制度建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预案制定和演练以及减灾设施和避难场所建设,社区居民减灾意识,避灾自救能力不断提高。近三年来,没有发生因各种灾害造成的较大事故,为创建幸福社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做法如下:

一、加强领导,搭建队伍,健全减灾工作机制。 一是成立社区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社区书记、主任担任,成员由物业公司负责人、管段民警、安保队长、楼栋门栋长及社区班子成员等组成。社区分管民政委员具体抓。社区领导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主持召开减灾工作例会,听取制定工作规划和工作制度,要求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确保做到发生灾情能及时动员和处置。

二是建立以社区工作者、安保队员、物业公司、门栋长为骨干的应急救援队和组织网格。组建招募减灾信息员,志

——中南路街静安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愿者,做好灾情排查信息上报,协助灾害发生时居民的紧急救援和转移。

三是对社区独居老人、残疾人、病患者等弱势群体建档,落实对口帮扶救助人员和具体措施。

二、广泛宣传、教育培训,增强居民自救能力。

一是,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泛宣传防灾减灾常识,设有四块固定宣传栏,累计出刊3期12块,悬挂横幅6条,建立防灾减灾示范楼道一个,在示范楼道走廊安装十余块合金铝宣传框,做到家喻户晓掌握防灾减灾知识,增强自救防范能力。

二是在楼道醒目处粘贴安全出口标识牌。使居民在灾情发生时,能安全及时疏散到指定避难场所。

三是用社区市民学校,组织社区居民、青少年学生开展防灾减灾培训活动。针对用电,用气容易引起的火灾事故,邀请武警消防总队专业人士到社区举办消防知识讲座,邀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讲解煤气中毒、心脏病突发、外伤处置等救护知识。增强居民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受课人数达240余人次。

四是建立社区QQ群。通过现代化通讯手段及时发布防灾减灾信息。

三、排查隐患,实战结合,完善减灾应急预案。

一是在夏、秋和“两节”期间,组织开展防火安全大排

查,对隐患部位,易发区域登记在册,限时整改。对独居老人上门宣传叮嘱,使其安全使用电、气。组织物业公司及时疏通下水管网,预防渍水发生。

二是每年两次组织社区安保队员、物业公司进行防火,灭火演练,增强实战能力,防患于未然。

三是绘制灾害避难逃生图,安装在社区宣传栏,中心地段等醒目处。

四是制定突发时间工作对策。形成社区、单元楼栋,居民家庭三级应急组织网格和流程,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四、加大投入、注重实效,完善减灾设施建设。

一是建立防灾减灾设备室。备有灭火器、消防水带、消防柱、扳手、应急救生灯、喊话筒、安全帽、消防斧、手电筒、铁锹、榔头等,保证灾害发生时能够应急和开展救助使用。

二是在社区两个广场一个地下车库设立为避难场所,设固定指示牌,在楼栋外墙醒目处粘帖安全出口标识牌,每年对避难场所进行必要维修,增设座椅板凳,使老人、儿童得到妥善安置。

静安社区居委会

第五篇:某县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总结

临漳县教体局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宣传周

活动总结

今年5月12日是全国第六个“防灾减灾日”,为进一步提高全县广大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广泛普及各类灾害预防基本知识,我县各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在5月4日接到市教育局通知后,我局立即召开了由各学区(校)一把手和安全校长参加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动员会,并下发了《关于在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第六个“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宣传周、防灾减灾月活动和做好<河北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宣传贯彻与应急管理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单位以人为本,本着对学校安全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把防灾减灾安全教育作为学校安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力争使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在认真总结去年学校开展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的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防灾减灾日”和“防灾减灾宣传周”,把学校安全教育推向新的高潮,并把这一主题活动贯穿于全年学校安全工作的始终。

二、周密计划,认真落实。

为确保安全教育活动顺利开展,一是我局把教育部《中小学 - 1 -

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河北省学校地震应急演练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进行了重新发布,供各单位参考。二是各单位紧密结合实际和学生认知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方案,明确安全教育目标、措施、实施方法步骤等,确保了主题教育活动有人抓,不脱节。三是各单位围绕安全教育主题,认真分析安全现状,特别是针对防震、防火、防雷电以及校园伤害、拥挤踩踏、交通、溺水、用电等薄弱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使学校的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 2 -

上一篇:九年级组工作总结下一篇:加强两新组织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