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论文范文

2022-05-11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节水灌溉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我们现阶段的资源问题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水资源尤其缺乏,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利用水资源,在节水灌溉的设计中,一定要发现已有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权衡使用灌溉方式的优劣点并进行优化组合,使得用最少的水达到最大的利用率。

第一篇:节水灌溉论文范文

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摘要】眾所周知,我国现在缺水问题日益严重,而大水漫灌、渠系渗漏等因素导致国农田用水效率低下、浪费严重。而根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的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5左右,而农业发达国家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只在0.7至0.8之间。除了水资源利用率低外,渠系渗漏也是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

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中国现有常用节水灌溉方法包括渠道防渗、喷灌、微喷灌、渗灌和滴灌等,均为人为控制灌溉时机和灌水量,属于“被动式”灌溉模式。以色列滴灌技术被公认为目前效果最好的节水灌溉技术,中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引进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滴灌灌水器为了实现更小流量的灌水以及长距离铺设,就必须不断地减小流道尺寸,由此带来了流道易堵塞及制造难的问题。而滴灌技术则来源于世界上著名的缺水国家以色列,因为水源问题引起中东战争下的以色列,对于水的珍贵性更能体会得到。

【关键词】节水灌溉 存在问题 完善措施 推广

一,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1喷灌技术仍为大田农作物机械化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其研究方向是进一步节能及综合利用。不同喷灌机型有各自的优缺点,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绞盘式喷灌机及管道移动式喷灌比较适合我国国情。

2地下灌溉已被世人公认是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应用推广速度 较慢,但随着关键技术的解决,今后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

3地面灌溉仍是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灌水技术。随着高效田间灌水技术的成熟,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4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应用专家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技术资源数据库、模拟模型等技术的集成,达到时,空、量、质上的精确灌水,是今后攻关的重点。

5节水综合技术的开发利用,是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

6节水灌溉新技术:

滴灌、膜下滴灌、中心支轴式喷灌、平移式喷灌、微喷灌等都是灌溉水利用系数较高的灌溉形式,其中滴灌、膜下滴灌在我国部分地区技术已成型。

二,我国目前节水灌溉推广仍存在很多问题难以解决:

1.没有健全的节水法规,水市场尚未形成 目前,中国节水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水市场机制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尽管最近一些年来,中国出台了许多包括节水部分在内的节能减排条例,但是从总体来看,中国在节水法规的建设方论节水灌溉中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北京农业 2012 年 3 月下旬刊181农田水利面还存在着很大的欠缺,其中,农村水价过低,没有有效的手段来进行调节和改变,统一水市场的形成难度较大,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2.

2 缺乏节水观念 一直以来,农村都维持着这种灌溉状况,即“有河就有水,挖井就有水”,“一条土渠一把掀,开个豁子随便浇”的传统灌溉,这充分显示了农民缺乏节水观念,丝毫没有意识到水资源危机和水资源缺乏的现状,由于这种传统灌溉意识已经深深根植于老百姓心里,这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和运用变的非常困难。此外,有些地方政府也严重缺乏节水观念,不仅不主动积极的去为节水灌溉的发展做一些有利工作,甚至一些地区为了获得国家资金,竟然不惜以节水灌溉为名,在工程修完后就不再理睬,最终以不了了之收场,这不仅伤害了当地人民的心理,而且没有发挥出一点节水灌溉工程应有的作用。

3地方混乱的管理 因为节水灌溉工程的技术方法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特别是一些节水灌溉技术更为复杂,如果在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极易出现地方各自为政、多头治水、系统间产生矛盾的现象。另外,在一些地方有管理上权责不明、政事与政企不分、重建轻管的现象。以上这类现象的发生,给节水灌溉的普及与运用带来了很不好的后果,使节水灌溉工程应该有的经济效益没有很好的得以实现。

4 缺乏充足的相关技术支持 节水灌溉工程对技术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能够顺利进行,需要相关的技术来支持,特别是在其运行的后期,更需要对相关的技术进行培训来为节水灌溉工程提供技术服务。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由国家投资建设的节水灌溉工程常常由于缺乏有关的技术培训以及技术支持,使节水灌溉工程应该有的功能得不到丝毫的发挥,特别是对于亲自使用此技术的农民来说,如果缺乏有关的技术支持做保障,那么节水灌溉工程一点用处也没有。

三,解决中国农业节水灌溉问题的办法

1 结合实际、选对技术,充分发挥节水技术应有的效益 。 在这方面,水利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应发挥作用,在其指导下,应结合当地实际,包括气候、土质、经济等因素,针对不同的作物选取不同的适应的灌溉技术。如黄河滩地,土壤沙性较大,不论何种作物均应以选择喷灌技术为宜,而在其他土壤黏性较强的地区,则需针对不同的作物选取不同适应性的节水技术,如密植型作物以选喷灌为宜,大田宽行作物、大棚蔬菜等则以选滴灌、沟灌为宜,果树作物以选微喷、滴灌、涌泉灌为宜等等。只有选对了技术才能做到投资、技术、效益三方的有机结合,也才能发挥出节水技术应有的最大效益。

2加强宣传力度,树立节水意识,迅速建立水市场。首先,要加强宣传力度。在特殊的日子里可以在各个乡镇以及农村举办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如“世界水日”,来增强人民群众的节水意识,使他们深刻意识到水资源的严重缺乏,改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观念,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不足的国家,从而积极主动的为节水灌溉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其次,建立和健全节水法规制度已变的刻不容缓。节水灌溉的主要环节包括调整管理体制,控制成本等都需要健全的节水法规制度来作保障,健全的法规制度有利于“以水养水”良性循环的实现,从而更加有效利用水资源。国家还实施了一些针对农民的优惠政策,对农民进行良性引导,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主动参与节水灌溉工程的推广与普及。最后,应迅速建立水市场。要想建立水市场,那么就必须进行水价的变革和水权的认定,它们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通过水市场的建立,一个良好的用水习惯就会产生,一个有效合理的补偿机制得以形成,农民会更加积极主动的节约用水。

3以国家投入为主,在灌溉条件差的地方进行优先推广。目前,中国农民相对而言还是比较贫困的,尽管收入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对于节水灌溉这种需要巨大投资的工程,如果要农民自己进行投资来改变灌溉方式是很不切实际的,特别是节水灌溉是以社会效益即生态环境效益的改善为效益的工程。从现阶段的国情来看,发展大规模的节水灌溉,还应以国家投资为主,在一些温室大棚或经济作物的节水灌溉工程投资上。灌溉条件差的地区,通常粮食产量较低,灌溉模式 较落后,应优先在这些地区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将会有良好的带头作用,可以有效利用这些地区不太充足的水资源来使农业产量提高,从而成为区域内在节水灌溉方面的领头羊 。

4 有关节水灌溉技术的创新研究要加强 。 应该积极组织调动一些力量来为有关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服务,需要注意的是,不仅仅只是注重经济实用方法和技术,也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要建立一些这样的技术服务公司,它以 设计,规划以及咨询为一体,围绕节水灌溉来实施服务,同时采取把培训与营销结合在一起的经济实体等形式,通过这些众多形式来使节水灌溉产业化技术支持系统得以形成。

作者:李乾坤 贾梦迪

第二篇:节水灌溉设计中节能节水的优化设计研究

【摘要】我们现阶段的资源问题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水资源尤其缺乏,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利用水资源,在节水灌溉的设计中,一定要发现已有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权衡使用灌溉方式的优劣点并进行优化组合,使得用最少的水达到最大的利用率。

【关键词】水资源;节水;灌溉方式

1.前言

现今社会,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阻碍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因为我们要想发展就离不开资源这一基础,它是促进我们的生活不断发展的动力根源。但是,我国目前的资源现状不容乐观,除了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的严重不足外,我国的水资源也十分匮乏,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资源,水的缺乏已经成为长久以来困扰我们生活生产的主要原因。

基于此,我们了解到,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已经不容乐观,水的短缺已经是十分棘手的环境问题。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我国的灌溉率十分低下,与水资源贫乏的现状及其不协调,数据表明,西方国家的水资源灌溉率高达百分之八九十,而在我国只有百分之四十左右。所以,我们一定在节约水资源,优化灌溉设计,在设备和灌溉过程中进行节水的设置和调节,这是最根本的节水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节约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可持续的发展。

2.节能节水的优化设计

2.1节水灌溉当下存在的问题

就拿我们生活中的城市绿地灌溉来说,经常会出现水洒到人行横道上的情况,这不仅浪费了本应该浇灌给花草的水,还妨碍了行人的正常通过,还造成一些绿化缺水的情况,造成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喷头的设计问题,所以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的关注。另外,由于缺乏专业的设计人员的施工人员,导致虽然有良好的灌溉技术却得不到很好应用的情况,目前,我国的灌溉技术正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但是还没有一个非常完整的规模。因为缺乏规划工作者和熟练的技术人员,反而会使灌溉设备受到损坏,灌溉的过程中又浪费了水资源。具体来说有这些问题:首先,由于对灌溉的场所没有全局的把握和勘查,使得灌溉系统发生过喷以及漏喷的情况;其次,一些材料的选取不当,在增加成本的同时还不利于灌溉;再者,对过滤系统的忽视容易使喷头发生堵塞,严重的情况会使整个灌溉系统无法工作。

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水平的不断进步,灌溉水平也随之发生了明细地变化,自动化的灌溉系统也逐步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但是需要提醒的是,目前我们对于如何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的水平还有所欠缺。自动化灌溉系统可以自动收集风速,雨量等各方面的数据,然后进行自动化处理,得出应该灌溉的时间和具体的灌溉量,所以它可以大大提高灌溉的效率,使每一滴水都发挥最大的作用,一旦有设备发生故障,自动监控系统就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从而维护整个系统的稳定工作。在加强对自动化系统的进一步认识的同时,还要注意设备的后期管理工作,现阶段我们缺乏对设备的管理,这也就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出现,所以应该注重这方面的缺陷。

2.2节能节水优化设计的原则

首先,需要考虑到应该采取哪一种灌溉技术,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设备,当然这还是需要由实际情况来决定的。要提高灌溉效率,满足灌溉的需要,就应当系统的研究对节水灌溉系统,结合实际条件做出可行的选择。

其次,还需要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而忽视对环境的破坏,在设置灌溉方案时还应该考虑到不破坏环境,保持一定的社会效益,这样才是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的。

最后,要详细的分析影响灌溉系统的一系列因素,由于这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负责系统,所以一定要做全面的考虑,一定要把整个系统看做一个有机整体,对各个部分都进行合理的设计,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高效运作。

2.3节水灌溉的具体方式

研究城市的绿化灌溉,首先我们应该清楚,不同的灌溉手段造成的灌溉强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实施不同的灌溉方式,灌水利用率应该是我们最关心的一个部分,不同的技术利用率也不同,相比之下,微灌的利用率最高,可以达到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的是节水的时候还要保证灌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要保证灌溉的目的的实现还有整个灌溉过程的人员操作的安全性。

下面我们来看看节水灌溉的具体类型:

第一:喷洒灌溉,它的工作原理是借助设备的压力把水喷洒到空中,然后由水自由降落到地上。绿地喷灌是参考土壤的条件,气候的情况针对不同的植物进行的灌溉,能够减少灌溉水的流失和渗漏,提高灌溉率,提高水的利用率,而且它的适用范围广,没有什么特殊的限制,所以被广泛的应用。此外,它还能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形成一些特殊的景观效果,改善小范围的气候,改变空气的湿度。这种方式对于灌溉密植的低矮植物特别合适,能够达到节水的效果。城市绿地喷洒灌溉的适应性较强,省时省力,还能有效的达到灌溉的目的,维护灌木的水分,但是它的前期投入比较巨大,对于设计的要求十分严格,而且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

第二:微灌。这是一种较为新型的灌溉方式,它是根据需水量的不同,通过一种特制的灌水装置,把水和一些养料以合适的流量强度直接均匀的输送到植物的根部。微灌比较适合农作物的灌溉,农作物需要的养分和水都能够及时地补充,而且浪费的要少。在园林灌溉中也开始不断尝试运用。微灌的灌水率要比喷灌高的多,高达百分之九十多。微灌不同于喷灌与地面灌,它只是局部的灌溉,但是水的利用率要高的多。它的劣势是工程投资比较高,所以并没有被广泛的投入使用。所以要想使其发挥作用就可以将其和喷洒灌溉结合使用,这样既可以节水又降低了成本投入,同时还可以形成不同的景观效果,一举三得。

微灌还可以分为滴灌和渗灌。滴灌就是一滴一滴这样的灌溉,它比较节水节能,将管网延伸到地面上,这样就有效的保持了作物在需要水和养分的时候能够及时送到而且不浪费。大大提高了利用率,损耗也比较少。现阶段,滴灌技术主要用于名贵植物的灌溉,在其他地方运用是比较少的。还有一种就是渗灌,这是现今大家所认可的最经济、最节水的灌溉方式,它是把透明管道埋在地下,然后通过这个管道把水和养料输送到植物的根部。它不存在其他灌溉方式的水土流失和水的浪费问题,与此同时,渗灌还能促进土壤的疏松,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所以这种灌溉技术得到大力的推广,不断增加其在农业灌溉中的运用。但是在城市灌溉中还没有大规模的实施,以后可以有这方面的拓展,增加这种灌溉方式的覆盖面,达到节能节水的目的。

3.结语

因为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特殊阶段,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都需要大量的水,所以必须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灌溉方案的设计时,一定要优化节能节水的功能,最大程度发挥水的灌溉作用。节水灌溉的能力不断增强,设备不断更新,方法不断进步,选择专业的人员进行优化设计和施工操作,从而提高灌溉系统的灌溉率,提高水的利用率,也缓解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从而保证灌溉的预期效果,最主要的是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芳.城市绿地节水灌溉设计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

[2]凌虹.浅论建筑给水设计中节能节水的优化设计[J].建筑设计管理,2011,08:76-78.

作者:刘辉

第三篇:推广先进节水灌溉技术 加快节水高效农业发展

摘要:文章概述了宁波市农业用水和农业节水的现状,总结了农业节水经验和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节水 节水灌溉技术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文献标识码:A

宁波市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城市,据计算,宁波市水资源总量75.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浙江省平均水平的57%,全国平均水平的50%左右。加上城市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宁波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农业历来是用水大户,由于全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较薄弱,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不够高,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55,,节水潛力巨大,因此农业发展走节水之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宁波市农业用水和农业节水现状

1.全市农业用水状况。农业用水主要包括农田作物(种植业)灌溉用水、林业(茶、桑、果等)用水、畜牧业(猪牛羊及家禽等)用水。农作物灌溉是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除了天然降水还不能够满足正常需要而进行补给的灌溉用水量。其大小不仅受气候的影响,而且还受作物种类、土壤种类及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是用水大户。1980年全市农田灌溉用水量为12.02亿立方米,占全市年用水总量13.96亿立方米的86%,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种植结构的调整,节水技术的推广,农田灌溉用水量在社会总用水量中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尽管农业用水量逐年减少,占总用水总量的比重逐年下降,但工业用水量、城乡生活用水量却快速增长,而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限制了农业用水量的进一步增加,这也决定了农业发展必须走节水、高效之路。

2.全市节水灌溉设施现状。目前,全市水利工程供水能力已由解放初期的3亿立方米,增加到23.7亿立方米(含河道),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已达到269.4万亩,占农田总面积的93%;旱涝保收农田达到177.8万亩,占农田总面积的61.1%。各县(市)区在低产田改造、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农田建设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建设了一大批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重点开发并推广应用了管道灌溉、渠道防渗、灌溉用节水阀门、泵站节能改造、排水降渍、喷灌、滴灌等节水增效工程技术。到2010年底,全市节水灌溉总面积已达249万亩,其中渠道防渗面积187.6万亩,低压管灌面积5.7万亩,喷微灌面积23.4万亩。

3.全市农业节水技术主要应用模式。(1)节水灌溉工程性技术。渠道防渗。其糙率小、流速快,可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85,比原来的土渠提高50%~70%。低压管道输水灌溉。输水管道常用的管材有混凝土管、塑料管等,虽一次性投入较高,但综合经济性能仍优于明渠。喷灌。喷灌是利用管道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通过喷头分散成细小水滴,以均匀地喷洒方式对作物进行灌溉,水的利用率可达80%以上。至2010年底宁波全市喷微灌累计受益面积已达到23.4万亩。微灌。微灌是比喷灌更省水的灌水技术,到2006年末,全市喷微灌设施累计受益面积已达10万亩。(2)节水灌溉非工程性技术。水稻薄露灌溉技术。简单说就是“薄灌水,常露田”。这种方法,使水稻田有一半时间湿润而无水层,使水稻根系既有水分,又有氧气,促进水稻生长,并在增产前提下实现节水、节能。水稻无水层灌溉技术。1998年开始,全市进行水稻无水层灌溉技术试验示范。根据水源和地形条件不同,形成水种湿管、直播湿管和旱种旱管三种方法。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进入21世纪,各地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宁波实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推广高效新型种植模式,把大面积高耗水农作物退出种植结构。而以蔬菜、瓜果、豆类等耗水较少、高效经济作物取代。早、晚稻由1990年的448.1万亩稳定调减到目前的180万亩左右。而耗水量较少的经济作物面积有较大幅度增长,节水增收明显。

二、高效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高效农业节水技术基础研究滞后。高效农业节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利用各种农业节水措施的技术集成。宁波市过去对单项节水工程技术研究、应用较多,对农业工程节水与非工程技术(农艺生物节水技术、节水管理技术等)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技术研究欠缺,难以形成高度集成的综合农业节水技术体系。特别是至今缺少适合宁波市特点的规范标准、衡量和度量节水效益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虽然结合本地特点提出了几种农业节水的模式,并在前几年进行了试验,但面对农业结构多样性的特点,尚难提出全面规范的技术标准,导致技术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够;节水灌溉设备的生产和产品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节水灌溉的发展需要,节水灌溉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不高,节水灌溉设备的技术监督和质量检测工作亟待加强。

2.高效农业节水技术投资力度不足。目前,节水推广的资金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补助外,农户自己要负担三分之一,负担较重。近几年宁波市虽然非常重视高效农业节水工程建设,资金投入逐年加大,但地方配套资金往往不到位,由于投入不足,一些灌溉工程设施老化失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水灌溉的推广。

3.小规模种植管理模式制约喷微灌发展,先进灌溉设施建设速度偏慢。宁波市以往建设的农业节水工程主要以渠道防渗为主,与效益农业、设施农业相配套的先进农业节水灌溉设施较为缺乏,现有噴、滴灌等高效、先进节水设施灌溉面积仅占节水灌溉面积的8%。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土地规模经营的比例还不高,全市尚有近40%的农田由大量农户分散经营,面积小而不成片,节水产生的经济效益较小,相互制约,喷微灌推广使用面临较大困难。

4.推进高效农业节水政策不完善。各地对农业节水的配套扶持政策研究不够,如节水灌溉方面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不健全不配套;农业节水灌溉用水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要求;如何用经济政策鼓励和调动农民的节水积极性,政府对发展节水农业和推广节水灌溉应采取哪些保护扶持政策,以及对粗放用水应实施怎样的约束机制等方面都缺乏有效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节水灌溉的推广发展。

三、加快节水高效农业发展的建议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高效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支撑体系。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把推广农业节水工作纳入到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日程,要坚持开展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扩大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以农业生产节水、增产、增收为总目标,建设持续、高产、高效相结合的现代节水型农业,建立健全节水高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包括技术推广应用体系,技术与信息服务体系及高效用水管理体系。各地要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导、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建设一批区域性农田水利示范镇(乡)和一批生态观光农业、高效特色农业,以推进高效农业节水发展上规模、上水平。

2.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积极推行高效农业节水灌溉技术。(1)针对灌区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灌溉水利用率低等问题,要加大灌区节水技术改造力度,以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田间配套、更新改造为重点,完善农田灌排体系,提高灌溉水利用率。(2)加快高效节水设施灌溉工程建设,以高新节水技术推广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喷、微灌等工程建设,把高新节水技术推广应用作为引领节水农业发展,提升传统农业档次,适应节水农业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来抓,因地制宜发展露地固定喷灌、露地(设施)滴灌、露地(设施)微喷灌、设施微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新节水技术工程建设。(3)大力推广农艺、生物节水技术,以高效、高产、节水为目标,以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为重点,积极调整节水高效型作物种植结构,优化种植模式、种植技术及配套技术,探索作物水肥高效利用的联合调控技术,加快节水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加快建立低耗水、高效益的节水型农业结构,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新方法、新技术。

3.研究制定扶持高效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优惠政策。要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或实行低息、无息、贴息贷款金融政策和经济补贴,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农民群众投资兴办节水灌溉工程。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办水利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地筹集建设节水灌溉工程资金,逐步形成国家支持、地方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高效农田节水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完善配套政策,将推广高效农业节水作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建设计划,保障地方配套资金落实,使节水灌溉走上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的轨道。

4.开展高效农业节水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提高农业节水科技含量。科技创新是高效农业节水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节水科技创新,要认真总结宁波市和国内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加快节水灌溉发展的对策和措施。要进一步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的设备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进行节水灌溉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引进、试验与推广,为农业节水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技术、资金等支持,科技部门要加强高新节水技术的研发,研究、生产符合宁波市农业节水实际需要的技术、产品,提升农业节水水平。

5.建立完善高效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随着高效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任务也越来越重,对其建设和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做到建设与管理并重,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使节水灌溉工程充分发挥效益。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技术培训,制定有关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规程,做好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管护工作。新建的高效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都要明晰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按照职能清晰、权责明确原则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要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运行机制改革,因地制宜建立专管与用水户组織相结合的水管理队伍,建立行之有效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管理运行机制,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保证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宇.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农业产业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9

2.李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唯实,2007(1)

(作者单位:浙江慈溪四灶浦水库管理局 浙江慈溪 315400)

(责编:李雪)

作者:房利挺

上一篇:网络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姓氏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