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报告课件

2022-07-06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教师读书报告课件》,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教师读书报告课件

钟楼读书课件

《钟楼读书》一课,作者通过写自己在钟楼读书的经历,与读者分享读书的乐趣,告诉读者读书会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快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钟楼读书课件,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反复的写法在感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培养正确、流利地朗读。

3、培养主动主动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在钟楼读书的经历,分享读书的乐趣,感受爱读书、乐读书的感情

2、培养主动主动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点切入点:了解在钟楼读书的经历,分享读书的乐趣,感受爱读书、乐读书的感情。

阅读点:“我”在钟楼读书的乐趣。

课时安排:

2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合作交流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2、说一说“我”在钟楼读书,享受到了那些乐趣?

四、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

1、指名读第4—6自然段,交流最感兴趣的地方。

2、教师相机教学下列句子:

①“小刺猬弟弟、小白兔弟弟、小青蛙弟弟,都坐在幼儿园的小椅子上了

师:能不能把这句改成“小刺猬、小白兔、小青蛙都坐在幼儿园的椅子上了……”?

指导学生比较、体会作者对书中小动物们的喜爱之情后感情朗读。

②“……看见小松鼠弟弟背起书包,从澳洲大沙漠跑来了;随后,看见长颈鹿小弟弟从非洲坐一条独木舟来了……”

师:熊猫生活在哪卫?看见从澳洲和非洲来的小动物,生活在中国的小动物心情会怎样?作者的感情呢?

③指导朗读该句,读出作者的喜悦。

“我看见熊猫阿姨向长颈鹿小弟弟看了一眼,长颈鹿小弟弟马上踏着舞步在草地上跳舞场。”

师指导学生休会动物们之间的默契,感受幼儿园小动物们的快乐心情。

3、说说作者从这个故事中享受到哪些乐趣。

相机指导学生从下列句子中体会作者的心情。

“我赶紧把书翻下去。”

“我好像听见书里有一阵音乐传来了……”

“我非常喜欢我们学校的阅览室,它原是一座钟楼。”

感情朗读。

4、小结:在钟楼里读书,作者认识了好多可爱的动物,被小动物们的快乐情绪感染着,这就是作者读了这本书的乐趣。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16—17自然段

1、默读第16—门门然段,说说作者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2、结合前文说说,为{卜么作者想到奥登赛去看看,为什么还想到爱斯基摩人的渔村去看看?

3、师述:读书:作者的视野不仅仅停留在家乡的大海和兴化湾;读书,使作者能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读书,使作者拥有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梦想……坐在钟楼里,看着周围那么多的书籍,对这座钟楼的喜爱之情怎能不喷薄而出?让我们一起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作者由衷的喜爱。

4、齐读文章第17自然段。

5、浏览全文,想一想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读书的乐趣。

从全文来看,先介绍学校、学校阅览室;再写自己读书享受到的乐趣;最后写我的理想。

6、读写三本书乐趣的语段,说说它们在段落组合上有哪些特点。

仿照“有一天,我看到—本书,里面有……我好像……”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读书给你带来了那些快乐?请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里面有……我好像……

第二篇:《谈读书》课件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谈读书》课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

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时数:

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1)名言警句: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2)名人论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名人读书的趣事: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列宁读书趣闻

马克思读书趣闻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

……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学生集体回答)

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

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学生通过看书迅速作答)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体会: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

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

阐述读书的方法。

(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延伸: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

(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

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明确: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

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分两个小层理解:

(1)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体会其说理方法。

明确:排比说理、归纳说理。(正面指出)

(2)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反面指出)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四、讨论与交流:(1)学习本课后,对议论文的写作的认识体会。

(2)本课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很多,以小组为讨论单位,谈谈对这些内容的看法。

五、总结、归纳:

六、布置练习:摘抄有关“读书”方面的名句扩大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经验。

第三篇:王冕读书课件

教学目标:

1、了解王冕;

2、掌握《王冕读书》中的主要文言词语;

3、理解《王冕读书》的大意;

4、掌握《王冕读书》的篇章结构;

5、了解《王冕读书》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家作品及相关资料

1、宋濂,(1310~1381)明初藏书家、文学家。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贞子、玄真道士、玄贞遁叟。金华(今属浙江)人,自幼好学,早年师从散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少负文名,后迁居浦江。元至正中荐授翰林院编修,以父老为由不赴任,归隐于东明山著书,历时10余年。朱元璋称帝后,任命他为文学顾问、官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洪武二年(1369)奉旨修《元史》,累至翰林学士、知制诰。以文著称,高丽、日本等曾愿以高价购买他的文集。晚年因涉案全家谪茂州,中途病死于夔州(今四川奉节)。正德时追谥文宪。明初,读书于青萝山中,聚书数万卷。史称“明初藏书家首推金华宋濂”。多聚善本、孤本。如《长庆集》,为北宋缕板,后经兵火战乱,复本已毁,唯独他藏有小宋版,图记宛然,古香可爱,推稀世珍本。著有《龙门子》、《浦阳人物记》、《篇海类编》、《洪武圣政记》、《宋学士全集》等。

宋濂推崇宗经。认为只有孔子之文“才称之为文”,“六籍之外当以孟子为宗,韩子次之,欧阳子又次之”(《文原》),对于违背“温柔敦厚”传统的文章一律采取否定态度。他擅长散文

创作,尤以传记文成就突出。代表作《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等文章人物形象生动

鲜活,宋濂善于抓住一些细节展现人物性格,并通过个性化语言的运用刻划人物,艺术成就

较高。他的写景散文数量亦不少,且风格近似欧阳修,文笔清新,写景状物生动,不事雕琢,

代表作有《桃花涧修禊诗序》、《环翠亭记》等。宋濂亲自经历了元末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故他的文章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往往在生动的描述中包含着寓意深刻的哲理,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明太祖朱元璋推其为“开国文臣之首”。

2、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作元肃),号竹斋、煮石山农、饭牛翁、梅花屋主等,元诸暨郝山下人。自幼嗜学,后来跟从会稽学者韩性学习,终成通儒。但屡应试不第,于是将全部文章付之一炬。行事异于常人,“时戴高帽,身披绿蓑衣,足穿木齿屐,手提木制剑,引吭高歌,往返于市中。或骑黄牛,持《汉书》诵读”,人们认为他是狂颠书生。著作郎李孝光想举荐他作府吏,他宣称:“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奈何朝夕抱案立于庭下,以供奴役之使!”遂下东吴,入淮楚,游历名山大川。游大都,老友秘书卿泰不华想要保荐官职给他,他极力推辞,回到故乡。隐居会稽九里山,种梅千枝,筑茅庐三间,题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以卖画为生,制小舟名之曰“浮萍轩”,于鉴湖泛舟,听其所止。又广栽梅竹,弹琴赋诗,饮酒长啸。朱元璋平定婺州,攻取越州,屯兵九里山,听说他的名声,派人找到他,授以谘议参军,被他拒绝。元惠宗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再次派人请他为官。他以出家为由相拒,并扩室为白云寺。不久卒于兰亭天章寺。

王冕的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如

《伤亭户》、《江南妇》、《对景吟》、《吴姬曲》、《墨梅》、《剑歌行次韵》等。有《竹斋诗集》3卷,续集2卷。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亦善画竹。求画者接踵而至。画梅学杨无咎,花密枝繁,行草健劲,生意盎然,尤善于用胭脂作没骨体,别具风格。对明代画梅高手如刘世儒、陈宪zhang、王牧之、盛行之等影响甚大。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明史》有传。

二、初读课文、解决重点文言词语

1、牧牛陇上,陇,通“垄”,田埂;

2、窃入学舍,窃,偷偷地;

3、听已,已,停止,完;

4、辄默记,辄,就;

5、蹊田,蹊,践踏;

6、挞之,鞭打;

7、已而复如初,已而,过后;

8、儿痴如此,痴,迷恋;

9、曷不听其所为,曷,通“何”,怎么;听,任凭;

10、依僧寺以居,依,投靠;以,来;

11、夜潜出,潜,偷偷地;

12、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执,拿着;策,通“册”,指书卷;映,照;

13、琅琅达旦,琅琅,清脆响亮的读书声;达,到;旦,天亮;

14、狞恶可怖,怖,可怕;

15、恬若不见,恬,安然。

三、细读课文、梳理文章

王冕,诸暨人。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进入学校,听学生们大声读书,听完了,就能在心里记住。傍晚回家,忘了放的牛,有人牵着牛来责备(他的牛)践踏了田里的禾苗,父亲生气地鞭打他,过后王冕还是和以前一样。母亲说:“孩子痴迷(读书)到这种程度,怎么不任凭他去做呢?”王冕就离开了家,投靠寺庙居住。晚上偷偷地出来,坐到庙堂的佛像膝上,拿着书卷,用庙里的长明灯照着读书,响亮地读书一直到天亮。佛像大多是泥塑的偶像,面目狰狞可怕;王冕(虽然)是个小孩儿,(却神态)安然好象没看见一样。

四、主题解说

本文记叙了王冕小时侯读书的故事,表现了他读书的勤奋,赞美了他执着、专注的品质。

五、篇章结构

全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开头-曷不听其所为)写王冕听人读书忘了放牛,突出他的执着;

第二层(冕因去-恬若不见)写王冕伴长灯读书,突出他的专注。

六、写作特点

1、写法上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笔法简洁,加以适当的渲染和描写,使文章增添了

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

2、恰当对比,突出中心。

(1)父亲的阻挠与王冕的执着形成对比;

(2)佛像的狰狞面目与王冕的安然神态形成对比。

3、选材精当,叙事简洁生动。

【板书】

王冕读书

十岁时 放牛读书

十三四岁 励志学画

十七八岁 日益成才

第四篇:冰心忆读书课件

导语:忆读书,冰心(原名谢婉莹)所著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不同于其它此类的文章大多是读书说教。更像是叙事,因而让读者不乏亲切感。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冰心忆读书课件,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设计理念】

《忆读书》是初中的第一篇课文,作者冰心回忆了幼年、少年时读书的经历,总结了多年读书的经验,旨在引导学生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这篇课文条理清晰,娓娓道来,可以采用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准确无误、流畅地朗读课文。

2.透彻理解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尝试运用,学习制作读书卡片。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的结构顺序

2、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及两个“好”字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冰心的《忆读书》。大家先把这个课文齐读一遍。(提示字词)

(PPT展示)我是校园小记者

做人物专访的过程:

首先,了解人物,他是谁?做什么?有什么成就?有什么影响?

接着,确定主题,我们想从他那里知道什么

然后,设计采访提纲,围绕我们想要知道的问题,详细地设计问题

最后,采访,并把采访到的材料写成稿子

被采访时你需要准备些什么

第一,知道对方要采访的是什么

第二,仔细回忆自己有哪些相关经历

第三,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

第四,针对这件事情,可以给别人一些什么(比如经验)

(这个尤其是被采访的准备并不是非常科学,只是为了学生们准备活动针对这节课设计的,但至少是不错的)

师: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活动——我是校园小记者。教室南侧的小组做小记者,教室北侧的小组做冰心,针对“读书”这个主题,做一个采访。现在大家准备五分钟。

(此时走下讲台,回答学生的疑问,并做提示,如何设计问题,如何从课本所给的材料中准备回答的内容。发现做的好的小组,等下作为示范。)

师:大家都准备差不多了吧?现在“小记者”们和“冰心”们分别推举一个代表出来。(估计会比较乱,可老师指定,也可以一个一个自由发问,对方自由回答,可由其他人补充。也可以教师充当记者或者老师出一部分问题,标上序号,交给小组提问。)回答问题不能使用课本上的原话,要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有点苛刻,看情况)

师:(提问小记者)对冰心有哪些了解?

生:(PPT展示)冰心(1900~1999)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师:好。现在开始采访。

(模拟采访——

1、你什么时候开始读书的?(第二自然段)

如果不算国文课本的话,是七岁开始看的。

2、你记忆中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第二自然段)

《三国演义》。

3、在什么情况下开始读这本书的?(第三四自然段)

我舅父给我们讲,讲得太慢,就自己读。

4、那时候的你上几年级?能读下来吗?

没认识多少字,只能读个一知半解。

4、这本书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三、五自然段,三次哭)

我妈赶着我睡觉,哭过一次。后来看书的时候,关羽死了,哭了一次;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次。

5、你为什么哭呢?(教师可以在旁点拨)

想知道下边都发生了啥事儿,老妈催我睡,不高兴。后来是自己喜欢的人死了,伤心。

6、你还看过其他的书吗?

嗯。《聊斋志异》。还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精忠说岳》。

7、没看过外国小说?

有,印象最深的是《茶花女》。

8、四大名著不是还有一个《红楼梦》吗?怎么没看?

看了。十二三岁的时候看的,当时很不喜欢,后来才看出滋味。

9、有人说读书的人作文都写的很好,你的呢?

呵呵,我们老师曾给我批过“柳州风骨,长吉清才“。

10、除此之外,你觉得看书还有什么好处?

独立思考。

11、你认为我们应该读哪些书?

要比较,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

12、对于读书,你对我们有什么建议?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师:采访结束。冰心老人告诉我们,读书为什么好?(再次强调)

生:对作文有帮助,让我们独立思考。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多读书。

师:读什么书?

生:读好书。

师:什么是好书?(再次强调)

生:比较一下,读情节生动、真情实感、质朴的书。

师:采访完了,如果是采访你,你会说些什么呢?大家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作为课下作业。(看课堂时间,时间充足的话可以课堂小作文,或者直接主动回答。)

第五篇:谈读书优质课件

身体和灵魂,要么旅行,要么读书,总有一个在路上。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

2、理解本文的读书观,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读书习惯。

3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培根少年时才华出众,12岁进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35岁时受聘为英国女王的特别法律顾问,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66岁时)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2、词的音形义

怡情 傅彩 藻饰 矫情 诘难 寻章摘句 咀嚼 狡黠 伦理 味同嚼蜡 滞碍 睾 阐证 吹毛求疵

3、导入语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

教师准备:

(1)名言警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名人论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苏】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瑞士】凯勒

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之高尚。 ——皮果夫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英】菲尔丁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德】马克思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3)名人读书的趣事: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列宁读书趣闻

马克思读书趣闻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

作为在座的各位,读书的目的就是求知。可能也有一些同学求知的目的不明,求知的态度不端,求知的方法不当,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求知的效果。那么,正确的求知目的是什么?正确的求知方法又是什么?,这节课我愿意跟大家一起来交流。

二、学生自学课文

1、全体同学仔细听读,看看作者围绕着“读书”,作了哪些论述?请拿起笔来,把课文中的关键的富有哲理的语句勾画出来,略加评说。

教师准备: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论述读书的正确目的的)

(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论述读书的作用)

(3)读书时不可存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论述读书的方法)

(4)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论述读书的方法)

(5)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论述读书的方法)

教师小结: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3、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自然花草”未经过人工培育,用来比喻“人的天性”,是恰当的;“修剪移接”是人有目的的行为,用来比喻“求知学习”也很恰切。“自然花草”是可以“修剪移接” 成美丽的盆景的,同样的,“求知学习”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6)小结:这一部分,作者在分析了求知的种种目的和偏向后,指出了正确的求知目的。

目的明确了,态度才能端正。那么,是不是有了正确的求知目的就一定能够求到真知呢? 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请看第二部分论叙的内容是什么?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局限于文字推求。

延伸: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

(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

明确: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1)求知会产生哪些影响?作者为什么要鼓舞人们去求知呢?

明确:①求知能塑造人的性格

②求知能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2)作者怎样论证这两方面的内容的?

①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体会其说理方法。

明确:排比说理、归纳说理。(正面指出) (结合课文讲解)

作者先列举六种特殊的学科知识的作用,然后得出一般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又叫归纳论证。如:猴子是哺乳动物,胎生;老虎是哺乳动物,胎生;人也是哺乳动物,还是胎生。一般来说,哺乳动物都是胎生。

②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反面指出)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结合课文讲解)

这一点又可以说用了类比论证。拿我们熟悉的事物作比,说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通过求知来弥补的道理,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悉。

4. 教师总结文章的论点和论证方法

(1) 围绕论题,从多方面展开论述。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一个总括全文的中心论点,而且大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集中加以论证,结构上一般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安排。而本文在写法上别具一格,全文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中心论点,而是围绕论题,按照事物内在的联系,论述了求知的有关问题,但对每一个论题又都没有展开论证。虽然这样,由于作者见解深刻,议论精辟,语言凝炼,仍然具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2)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

①归纳论证,用特殊性的论据来证明普遍性的规律的论证方式,由于列项的事物多,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结论也令人信服。

②比喻说理:“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③排比说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④对比说理: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而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而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三、齐读,深入探究课文

1、学习论证方式

象这种论证方式,叫做立论。所谓立论,就是正面提出观点,逐层论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和〈〈要有格物致知精神〉〉都是这类文章。与之相对应的一种论证方式,叫做驳论,即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张。我们即将学习的〈〈不求甚解〉〉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是驳论文,区分的关键就看在文章的开头是否有一个作为靶子的错误观点。

2、品味文章语言

黑格尔说过:“他(培根)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着当作格言。”英国文学家雪莱也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下面,就请同学们将你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读给大家听。

四、体验反思

1、学生回答练习二

2、对作者的读书观,你是怎么来评价的呢?你对读书有什么看法呢?请大家各抒己见。(练习一)

五、课外检测

1、仿照“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写一句话。

2、以“论勤奋”为题,写一篇课外练笔。

七、布置练习

1、把《谈读书》中的有关“读书”方面名言警句摘抄下来,扩大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经验。

2、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读书名言?请以它作论点,给它配上几个论据,写成一篇300多字的议论文。(练习四)

3、字词练习

4、学生交流在课外收集的读书故事和格言。

学生有可能收集到的格言: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卡莱尔)

上一篇:节日期间应急预案下一篇:教师惩罚教育现象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