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记叙文写作方法

2022-08-11

第一篇:高考记叙文写作方法

高考记叙文写作技巧

近年来考场作文多采用“三自”原则,即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每年各省的中、高考作文中诞生了不少的优秀作文甚至满分作文,为各界人士交口赞誉。但在那些高考满分作文以外的大部分考生作文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考生把“文体自选”兑现成了“文体自创”。当然,真能够创造一种新颖的文体那倒是一件可喜之事,可惜的是我们看到的不少数量的考卷属于“四不象”文体,写出的多是一些“散体文”、“杂交文”。记叙文是学生从小学三年级起步学写作文时就开始练习的文体,应该是一般考生最能得心应手的文体。然而,很多高考记叙类作文,记事不知事件经过,难懂来龙去脉;写人让人难见其人,更别说凸现人物形象。其实,生活中那么多活生生的人,各具千秋的形象,只要我们细细观察,艺术再现,作文就可以写得极具个性神韵。下边我们来谈谈人物描写的一

(一)以形传神写肖象

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肖像刻画一般来说,是刻画人物不可缺少的。肖像主要指人的容貌、神情、姿态、衣饰等方面。形神兼备的肖像刻画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结合情节的发展,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肖像刻画更要以形写神,形神俱似,不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有的同学平时不太留心观察他人,提起笔来作文时,就全是些陈词滥腔儿,美人都是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都是瓜子脸儿,柳叶儿眉;写坏人则离不开尖嘴猴腮,贼眉鼠眼,满脸横肉……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要把人物写活,写真,谨小慎微须写出他有别于他人的个性来。先看下边的例子: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谁?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豆腐西施杨二嫂”。鲁迅先生从头到脚却又不平均用力,突出其最富特征的部分,使这个被人世的污水弄脏,可鄙又可怜的女市民形象浮雕般地冒现在读者的面前。使春成为典型,成为唯一的人。可见,要写好人物肖像,就“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艾芜语)。下边举例介绍几种基本的肖像描写方法,以待启发。

1、从作者观察的角度写

“果真红衣人,振袖倾鬟,亭亭拈带。望见生人,遍室张皇。”(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短短数语,把一个绝色少女的温柔、深情、差涩以至于手足无措的神情举止描绘得形象生动。

“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赵树理《小二黑结婚》秃了顶的老婆子的滑稽打扮,寄寓了作者辛辣嘲讽。)

2、从其他人物观察的角度写

“庞统入见孙权。施礼毕,权见其人浓眼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

那么,常用的语言描写技法有哪些呢?下边示例说法。

1、只言片语勾轮廓

有时塑造人物只选其三言两语,就能勾勒出他的性格特征,袒露他的内心世界。如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笔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从小就怀有远大的抱负。这里,通过他和佣者的对话,寥寥几笔,就把他的“鸿鹄之志”表达出来了。孙犁《荷花淀》:“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一贯积极向上,这次又第一个报了名要上前线,女人的识大体,生小怨的复杂心理活动一句话便写出:先是一个陈述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然后生出一疑问,表面是说家庭的重担将一个挑,实则骤别的依恋油然而生。人物质朴鲜活,栩栩如生。这类例子,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阅读时你去细细体会。

2、间接描写人景物

有时写人物,不从正而或直接描写,而通过他人的言语,现出人物形象。如汉乐府《陌上桑》中罗敷为应付太守的企求,尽情夸耀勾勒出一位风度翩翩,地位显赫的夫婿形象。罗贯中《三国演义》写诸葛亮四擒孟获后,放回了孟获。孟获求救朵思大王。朵思献计的一大段话,间接而全面地介绍了山阴洞的地理环境:山险岭恶,道路狭窄;毒蛇恶蝎,烟瘴毒泉遍布。因而鸟兽俱无,人迹罕至,这是借人物的语言在描写诸葛亮五擒孟获的险恶环境。

“变色”嘴脸现原形同一个人物在前后说出了不同的话来,表现出判若两人的形象。如契诃夫《变色龙》中的奥楚篾洛夫对同样一只狗而前后大相径庭的言语描写,这就这样方法。还有《范进中举》中胡屠夫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言语及态度,《制台见洋人》中媚外欺下的制台变脸谱式的语言和表演等等。

3、一样言语多样说

针对同一事物,不同身份地位,经历个性的人在传达自己的情意时,语言各具千秋,各显个性。如《水浒传》中写众人拥护宋江做寨主时各自的语言就极富个性。卢俊义:“兄长枉自多语,卢某宁死,实难从命。”吴用:“兄长为尊,卢员外为次,人皆所伏。兄长右是再三推让,恐冷了众人的心。”李逵:“我在江州舍身拼命,跟将你来,众人都饶你一步。我自天也不怕!你只会让来让去,做甚鸟!我便样将起来,各自散伙!”武松:“哥哥手下许多军官,受朝庭诰命的,也只是让哥哥,如何肯从别人?”鲁智深:“若还兄长推让别人,酒家们各自撒开!”这些人,有的委婉含蓄,有的显露火暴,即使鲁莽也各不相同。

4、用叙述的方法写语言

这种间接手法笔墨经济,省却烦琐对话,用精炼语言突出人物特征。如鲁迅《祝福》中:“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朱自清《背影》:“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也变对话为直接叙述。

此外,还有与其他描写配合运用进行语言描写的方法,辅以说话人的语调、神态、肖像等,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在语言描写中,有三种引用的形式,不可总是“某某说”、“某某说”地一说到底。下边举个例子,一并注意标点的变化。

1、小战士批评似地说:“这可不行,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2、“这可不行。”小战士批评似地说:“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3、“这可不行,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儿就晒爆皮了。”小战士批评似地说。

请你学会让自己笔下的人物灵活说话。

(三)举手投足见性情

一部《水浒传》因精彩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鲜活典型的人物形象被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誉为从先秦到明清中国文学史上的“六大才子书”之一,与《史记》、《离骚》等并列。倘若没有类似“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样极富魅力的支伤描写,整部小说就会顿时暗然失色,一个个梁山好汉也都英雄不再了。可见,行为描写与肖象、语言、心理描写相比,在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上更具有特殊作用。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更表现在怎样做。”足见举手投足直接关系人物性格、形象。

下边举例谈谈行为描写的一些技法。

1、具体描写人物的连贯动作

《水浒传》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武松打虎”:“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晴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一半在手里。……”这里写虎亦即写人,虎越厉害,越显武松勇猛。打折哨棒直叫人惊出汗来,直到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才叫人松下一口所来,看见武松的勇猛无比。

2、人物行动对比着描写

鲁迅先生的《药》用对比描写的方法把刽子手和华老栓的动作摹写得生动、亲切,让人一见难忘:“‘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象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地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两相对比,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华老栓胆怯、麻木、和善的神态,康大叔凶顽横暴、贪婪的嘴脸。

3、运用特写镜头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写老孙头被选中的马摔了又恨又爱的复杂心情,就是通过影视剧中类似特色镜头的方法完成的。“老孙头起来,跑到柴垛子边,担根棒子,撵上儿马,一手牵着它的嚼子,一手狠狠地抡起木棒子,棒子落到半空,却就扔在地上,他舍不得打。”再看冈察洛夫在《奥勃洛摩夫》中对懒惰成性的奥的特写:“他足足躺了半个钟头,为这个打算而苦恼,后来觉得喝了茶再干也还不迟,可以照样在床上喝茶,况且躺着思索也并不碍事。他就这么办了。喝了茶,他坐起身子,差一点就要下床,他向拖鞋望了几眼,甚至从床上伸下一只脚去,中是立刻又把脚缩了回来……”令人发笑的懒汉形象就这样定格似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4、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谓写得有声有色,却只写了三拳。第一拳从味觉方面设喻:“似开了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从视觉方面设喻:“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从听觉方面设喻:“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罄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三个比喻贴切、生动,鲁达的力大勇猛和嫉恶如仇淋漓写出。又如《骆驼祥子》中写暴雨下的样子:“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象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仿佛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逆风拉车中的样子健壮勇猛,却又悲苦艰辛,通过几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贴切道出。

5、矛盾冲突中写行为

老舍先生说:“说一个人勇敢,须在放炸弹时试试他。”写武松勇猛无比,就得让他过景阳岗,遇上猛虎。否则,写他如何遇上一只恶狼,也难写武松神威。何九叔处于西门庆和武松两大力量的夹缝间,谁也不敢得罪,所以他给武大验尸时:“大叫一声,望后便倒,口里喷出血来。”他胆小、事故、机智、善变,关键时刻他不惜忍痛咬舌来装病避祸,其性格在这场尖锐的斗争中展露无遗。

6、侧面烘托写人物

《三国演义》写关羽斩华雄时,避开刀光剑影,先写华雄败孙坚、斩祖茂、便涉、潘凤,及关羽出战时,写关内诸侯的听闻、惊恐等,而关羽提着华雄归来时“其酒尚温”的细节,使关羽顶天立地起来。又如《陌上桑》写较敷之美,不写其容貌仪态,却写从使君达官到下里巴人,从老者到少者,人见人惊,人见人爱。他们的行为使罗敷在人们的想象中有多美便有多美。学着这些方法,你也试试吧。

(四)洞幽烛微绘心理

人生活在矛盾重重的社会中,人、物于己,悲喜各异: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有睛、耳、鼻、舌、身、意“六欲”。这种种心理反应,支配着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精神。于是,开发人类的精神大陆,探索人物的心灵奥秘,成为写作的基本要求。

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有着许多独特的作用。它可以表现人物的面貌,如:“‘夜里写文章’。奥勃洛摩夫想,‘那他什么时候睡觉?……尽写尽写,要把一个人的思想和精神全消磨在鸡毛蒜皮的事情上,要改变一个人的信念,要出卖一个人的智慧和想象,要戕害一个人的天性……要象一个车轮子,象一架机器一样,尽写,尽写,明天写,后天写;假期快到了,夏天临近了——他还非写不可!什么时候他才可以休息呢?真是不幸!’”冈察洛夫用铺陈心绪的手法,给我们刻画了一个天天无所事事、苦思冥想和懒惰成性的寄生虫形象。他认为夜里写文章真是不可思议,真是“不幸”。心理描写还可以透露人物的心灵变幻,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交待人际关系情节发展趋向,和反映生活本质,突出作品主题等作用。比如鲁迅先生用心理描写刻画阿q的“精神胜利法”这一典型的性格特征:他分明穷困潦倒,却幻想着“先前阔”过,“我的儿子会闹得多啦”(其实连丈母娘出生与否尚未可知);他分明生了丢人的癞疮疤,却偏偏心里说人家“还不配”;他分明被人家痛打了一顿,却偏偏自嘲解痛,“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儿子打老子……”下列示例介绍几种常用的心理描写技法,希望对学写作的人有所裨益。

鲁迅先生《阿q正传》中阿q临刑前画圆圈的细节,更不人见不忘。一个死刑犯人要画押,被逼无奈画上一笔也就算了。可阿q是独一无二,一方面是“使尽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而另一方面却是“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他开始为自己画得不圆而感到羞愧,而后来却又一想:“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这一传神的细节,把阿q的麻木无知和精神胜利法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并得以鲜明到极至。可见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

其次,细节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心情也具有重要作用。钱种书先生《围城》中写方鸿渐收到唐小姐的信时欣喜若狂:“临睡时把信看一遍,搁在枕边,中夜一醒,就开电灯看信,看完关灯躺好,想想信里的话,忍不住又开灯再看一遍。”这样的细节描写,把方鸿渐当时的心情细腻,带真地再现出来了。

此外,细节描写还有助于推动作品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等。细节描写的一般方法是:

1、摄取细小动作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细小动作,不是克制或是做作出来的话,是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习惯和修养的。如《我的老师》中蔡老师“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敲在石板上”的细小动作,极富情趣地表现了蔡老师假怒实热的品性。《分马》中老孙头要打儿马的情节异曲同工:“他狠狠地抡起木棒子,棒子落到半空,却扔在地上。”形象画出老孙头恼怒而又十分心疼的心理。巴尔扎克笔下葛朗台把金路易“摔”给太太,又“拈”着玩,旋即“装到口袋里”一系列动作,活画出一个一毛难拔的守财奴形象。鲁迅小说中如杨二嫂顺水拿走灰中的盘子及手套之类东西的动作,阿q画圆圈的动作,孔乙己用手罩盘子让人过目难忘的细节,更是比比皆是。

2、抓住细微的痕迹

相同的事物总是在细微的痕迹上显出分别来。如《鞠躬尽瘁》中写焦裕禄克服病痛忘我工作的精神,就有一个相当典型而传神的细节,他办公的藤椅右边的扶手上被顶穿了一个洞(肝痛时用外物给顶住)。再如果戈里《死魂灵》中写地主泼留希金的形象:“脖子上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是旧袜子、是腰带,还是绷带呢,不能断定。但决不是围巾。”这一形象便因其典型而独一无二。

3、勾勒细小的景物

前边我们说了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作用,这里我们来看一看细小景物如何勾勒出典型的环境。伏契尼《二六七号审房》中“我”被打得脓血淋淳动弹不得时,“老爸爸”利用放风的时机采来了一小朵雏菊和一根青草,又使“我”看到了生命和希望,“泼留希金”中泼氏桌子上墨水瓶干透了,酒杯里浮着三个苍蝇。可谓景物细小,却正是这细小的情节生动显现着主人公的僵化了的灵魂。

4、描摹个性神态

《三国演义》中赤壁一战,曹操大败,奔逃途中三笑一哭,前后呼应,相应成趣。第一笑,曹败心犹不服,可见其刚愎自用,引出赵子龙,再损一仗。因第一笑决算便有了他自我解嘲的第二笑,第三笑。再引出张飞和关羽军,连连遭败。最后的真情痛哭,一表哀悼,二表责怪。几个哭、笑的细节,相当典型地表现了曹操奸诈、狡猾和自负等性格。另如写鲁建军先生的《一面》中“隶体‘一’字似的胡须”的肖像描写;朱自清《背影》中父亲越过铁道翻爬月台的细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身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等,都是相当成功的细节画人的方法。鲁迅《祝福》写沦为乞丐而不忘魂灵有无的祥林嫂的神态细节:“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可以说是“画眼睛”的绝妙之笔。

捕捉语言细节我们仍以《祝福》为例,遭受接二连三的打击的祥林嫂在小说中先后四次不变地重复一段话:“‘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这个细节把一个失去惟一所爱的孩子阿毛后的近乎崩溃的精神面貌鲜明地凸现在我们面前。

人上一百,种种色色。要使笔下的“他”有别于任何一个另外的“他”,请用独有的个性化细节吧。

(六)正面侧面两烘托

写人记事可正面描摹,以见真形;也可侧面烘托,以显神韵,正面描摹,即对作文中要写的人物、事件、环境等具体、生动、形象的刻画。侧面烘托,则是借他人他物或环境,以帮衬此人此物此景显出精神的一种方法,这产,写事件则场面活现,写人物则栩栩如生。下边我们结合典型的例子,来做些品析。

先看看叶君健先生的《看戏》。作者为了写出首都人民对京剧艺术的热爱,对梅兰芳大师的膜拜,从环境和场面上进行着力的描绘:“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落下,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的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但不是没有人:“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近效来的农民,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发散出来的热力和空气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京剧艺术作为国粹的魔力,梅兰芳大师作为国宝的魅力,不著一宇,已全然烘托而出。如此,还嫌不够,再写“穆桂英”出场时:“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这时彩云托出圆月:“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样,侧面烘托,正面勾画,满场热情的观众和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已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

我们再来看看刘鹗《老残游记》中“明湖居听书”的精彩描写,先看正面:“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转之后,又高一层,接连三四叠,节节高起……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聘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又如一条飞蛇在黄山36蜂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极力刻画王小玉唱书的高超技艺时,不忘从侧面渲染烘托:“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一个绝世的说书唱书艺术家,巍然而立。

再看《口技》写“京中有善口技者”:“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侧面烘托)。“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即而儿醒,大啼……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正面描绘)。接着:“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再从侧面渲染)“忽一人大呼‘火起’,……俄面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正面再度刻画)。“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扇、一抚尺而已”(侧面烘托中结束)。正面反复的描摹、刻画,侧面再三的烘托、渲染,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由上边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正面描摩与侧面烘托有面结合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李广田在《花潮》中写观花人如潮如疾的情形,只从正面直接描写,也情意动人:“有人走累了,拣个最好的地方坐下来,不一会儿,又感到这里不够好,也许别个地方更好吧,于是站起来,既依依不舍,又满怀向往,慢步移向别处去。多数人都在花下走来走去,这棵树下看看,好,那棵树下看看,也好,伫立在另一棵树下仔细端详一番,更好,看看,想想,再看看,再想想。有有很大方,只是驻足观赏,有人贪心重,伸手一枝花来摇摇,或者干脆翘起鼻子一嗅,再嗅,甚至三嗅。‘天公斗巧乃如此,令人一步千徘徊。’人们面对这绮丽的风光,真是徒唤奈何了。”汉乐府名篇《陌上桑》写美女罗敷的容貌之美则主要从侧面突出:“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一个令行人,农民都看忘形了的女子,你便可以想她有多美,便有多美。这就不仅侧面烘托了罗敷貌美惊人,更主要的还调动了读者的想象,融入了读者的再创造、再加工,文章也因此而具备了神韵。

概而言之,你如果能让读者对你笔下的人物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经其事的感觉的话,就证明你的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相当成功了。

话题作文审题“四推敲”

众所周知,近几年高考出现的话题作文有一重要的特点,就是大大淡化了审题。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一度盛行的供材料作文,都对考生的审题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考生一旦审题失误,则全盘皆输。纵使所写作文文采飞扬、构思独特,也必被打入“冷宫”。话题作文则淡化了审题。试题中一般没有那种弯弯绕、别别窍的迷惑、干扰因素,题意一般都是显豁的、直露的;而且,试题只规定写作范围而不规定具体内容,考生写什么东西,表达什么样的思想,一般不受什么限制,只要符合话题就行。这样,大多数考生再也不必为吃不透题意而焦急。审题难度的降低,目的是给考生搭建一个施展写作才华的舞台。

但是,话又说回来,淡化审题不等于不要审题,并不意味着写作时可以天马行空。事实上,这几年来,还是有不少考生在审题上出了差错。我们应该有一种意识,任何类型、模式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审题这一关,我们应该主动地带上无形的“镣铐”,再去“跳舞”。

话题作文上的审题,主要在四个方面进行仔细的推敲:

一、推敲材料

材料是引出话题的由头,这就意味着材料与话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审题时就不能不仔细推敲材料。读材料时不能匆匆“扫描”,应该一个字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清楚,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尤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因为关键词句往往就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载体,抓住了它,审题就有了依托。

如XX年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青年在人生路上必须有所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对于人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怎么可以抛弃呢?尽管这个故事并没有结论,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很清楚的:诚信不可抛。要按这个道理立意,才切合材料的寓意,切合命题者的用意。XX年高考江苏卷作文的材料是: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这个材料告诉人们,事物具有多面性,应全面地看问题;事物处在动与不动的对立统一之中,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事物往往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应保持并张扬个性。读懂了材料,明白了这样的中心,写作时才不至于走题。如果选择写议论文,在分析材料和话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应果断地确立主旨,然后围绕这一中心,摆事实、讲道理。如果选择写记叙文,就可以确立“灵动”“沉稳”“张扬个性”等中心思想,然后通过叙写故事、观照景物、回顾历史等手法,引出文章的中心。也可以写成杂感之类,漫谈“动”与“不动”的辨证关系,抒写自己的独特的感悟。全国卷作文的材料是: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很显然,哲学家的最后一句话是理解材料的关键句子,好好揣摩它,才可能对材料有个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二、推敲“提示”

这几年话题作文,都有一段提示性的文字,它往往在材料的后面、“话题”的前面。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地利用。利用好这些提示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理解话题,从而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来。

如XX年高考作文,在引出“话题”之前,有这样一段提示: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对问题的看法、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这里面包含着很多信息。如,它提示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命题的认识论、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如果要写成议论文的话,这个提示中的有关内容就可以成为文章的分论点。为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因为“世界是千变万化的”(客观原因),人们“对问题的看法、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主观原因)。在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里,有这样两个分论点,完全能够把道理说得比较透彻了。再如,这个“提示”实际上还告诉我们,写关于这方面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都是符合题意的。

三、推敲“话题”

话题作文,总要提供给考生一个话题,我们首先要吃准这一“话题”的含义。一般说来,“话题”中总会出现一两个对理解题意有重要影响的字词,把握住这些关键字词,也就掌握了准确理解题意的钥匙;反之,就会造成审题上的失误。

如1999年高考试题,要求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这个话题中的“移植”、“记忆”等词语是需要我们认真琢磨的。在当年的高考中,就有不少考生将“移植”与“恢复”混为一谈,将“记忆”与“身份”“地位”“品格”“相貌”等瞎牵扯起来。XX年高考题,有不少考生对“诚信”一词理解出现了偏差。有的把“诚”理解为“诚恳”,把“信”理解为“自信”、“信仰”,这就搞错了。“诚信”一词只能理解为“诚实守信”。另一些考生把“诚信”理解为“忠诚”、“信任”,虽未出大错,但也只能视为勉强切合题意。XX年高考作文题“心灵的选择”,是一个偏正短语,定语“心灵”缩小了“选择”的外延,丰富深化了“选择”的内涵,“心灵”的内涵是指内心、精神、思想等,故“心灵的选择”实际上是指“内心、精神、思想上的选择”,排除了物质上的选择,同时要写出人物内心灵魂的大碰撞。XX年高考作文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明明是关系型的题目,但是就有相当多的考生在写作时,撂下“对事物的认知”,仅紧揪着“感情亲疏”,大谈特谈什么“与邻为善”“好心得好报”。XX年高考全国卷(山东等地用)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全国卷(吉林等地用)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全国卷(广西等地用)话题“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全国卷(宁夏等地用)话题“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浙江卷话题“人文素养与发展”、重庆卷话题“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广东卷话题“语言与沟通”、江苏卷话题“水的灵动,山的沉稳”等,也是关系型的作文,如果不明白这一点,也会顾此失彼,造成审题上的失误。

四、推敲“注意”

在引出话题之后,都有一个“注意”(有时写作“要求”),对写作作一些限制,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篇幅等,这些内容我们自然不能忽视。

如1998年的试题要求考生“举出自己心理承受方面的实例”,那么你就一定要联系自己来写。又如XX年高考的试题,“注意”中说: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如果你仅仅抱住“四个图形”不放,或者以图形类比不同性格的人,或者以图形类比国家与民族,甚或只是对原来材料进行简单地扩写,都是不切合题意的,江苏省有一考生的作文《图形人生》,就是由四个图形联想到四类人,说什么圆形代表“滑头滑脑”之人,三角形“代表削尖了脑袋钻的人”,半圆形“代表那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一生踏实做人的人”,第四种图形“代表了那种令人捉摸不透的人”,不但联想本身较牵强,而且其内容“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相背离,严重跑题,难怪该文判为不及格。近几年在写作字数上都有“不得少于800字”的要求,那么写作时就不能少于800字,低于800字就要扣分。“不得抄袭”,则是要求考生写作时引述材料要特别小心,不可去“穿靴戴帽”进行套作,更不可完整地搬用别人的文章。

总之,话题作文虽然淡化了审题,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不是不要审题。我们写作时,一定要绷紧心弦,认真揣摩题意,千万不能马马虎虎、掉以轻心。

第二篇:记叙文写作方法

三.记叙文的行文思路概括提炼的方法:

(1)抓住时间标志。有很多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对于这种文章,我们要抓住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分出不同阶段,从而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抓住地点转移。有很多文章是按地点转移来安排材料的,对于这种文章,我们要抓住表示地点转移的词语,分出不同地域,从而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3)抓住情节转换。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思路来分析;也可以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思路来分析。

(4)抓住角度变化。有的文章,会按描写对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描写角度,这时,把握了角度变化,也就把了作者的行文思路了。

(5)抓住情感变化。有的文章,在行文的过程中,都或隐或显地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能理清作者情感的变化,行文的思路也就被我们抓住了。

8.说明文的行文思路概括提炼的方法:

(1)时间顺序。就是以时间先后为序,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与事物和事理发展进程相一致。如果是以时间顺序写作的说明文,我们就要学会把握标志时间变化的词语。其中,程序顺序也是时间顺序的一种。

(2)空间顺序。就是按照空间方位转移安排顺序,视力所及,笔触所致,上下左右,远近前后,都是其表现形式。如果是以空间顺序写作的说明文,我们就要学会把握标志时间变化的词语。

(3)逻辑顺序。就是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来安排说明的先后顺序,这种顺序常常从六个方面展开: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主要到次要,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到特殊。通过这几类小点的分析,常常可以判断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

9.议论文的行文思路概括提炼的方法:

(1)横式结构。这种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

(2)纵式结构。就是先提出论点(论题),而后步步深入,逐层阐发,最后再次强调结论或得出结论。

10.写作特色概括提炼的方法:

所谓写作特色,一般指文章在结构形式、语言风格、表达方式及其其他手法上的运用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个性特点。要弄清文章在写作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可以从结构上考虑,是否前后照应,是否线索清晰;可以从修辞上考虑,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可以从技法上分析,有没有使用悬念,有没有运用对比、欲扬先抑的手法;可以从语言上考虑,是生动形象,还是朴素平实,或是含蓄优美;可以从刻画人物的方法上考虑,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等。

第三篇:高考记叙文写作要点.资料

高考记叙文的框架结构

常州市北郊中学语文组

依然清晰地记得,紧张的高考阅卷结束之后,南师大文学院教授骆冬青在阅卷结束总结会上谈到2010年高考作文阅卷很动情地说:学生老师在高考前认真准备了些华丽词句但很糟糕,但没有把心放进去写!没有思想深度,无病呻吟!

这些,确实让我们阅卷老师特别是一线的语文老师倍感悲凉。十二年的语文学习,换来的竟然是一篇什么都不是的应试文章,用“面目可憎”形容丝毫不为过。而优秀的记叙文更是在考场中少之又少,大多数学生的记叙文要么选材大而不当,脱离生活实际;要么主题牵强附会,虚情假意;要么行文平铺直叙,清汤寡水,食之无味。这次主要结合平时的训练从记叙文的结构这个角度谈谈记叙文的写作。

一、完整情节型。

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综合运用各种手法,如细节描写、悬念设置、一波三折等等。其次在文章的关键之处借助精辟的抒情议论来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十字路口

高三(3)班

莫燕萍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站在那个留下笑也洒下泪的十字路口,我做出了一个艰难却无悔的选择。

今年暑假,爷爷经过八个月的病痛折磨离开了人世。按照农村的习惯,要在十字路口“奠茶”表示对死者沉痛的悼念。

站在那个十字路口,看着爷爷的遗像,他笑着,而我们却哭了。小时候,我把爷爷的宠溺看作理所当然,每天拉着他去小店买零食。小时候的我,总是喜欢跑在前面,让爷爷追着我。去小店的路上,这个十字路口是必经之路,路不宽,只有三米左右,车也不多,可爷爷却总在马路这边拉住我,让我骑在肩头,一直把我扛到马路对面。爷爷的肩很宽,坐在上面很稳很舒服。那时候,一天中最享受的时刻,除了在妈妈怀里,就是骑在爷爷肩头穿过十字路口——

喇叭的奏鸣声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站在爷爷的灵柩边,我仿佛感觉到爷爷的手在我头上宠溺的抚摸,仿佛再一次坐上他的肩膀,感受到它的宽厚与温存。如今,这只能化为泡影,因为爷爷已经躺下了,永远起不来了,在这个十字路口,我将与他永别,这个爱我的人即将离我远去。我的心像被掏空了,呆呆的站在那儿,涕泗横流。

送葬的队伍启程了,悲痛欲绝的奶奶紧紧拉着爷爷的棺材。我轻轻地走过去拉过奶奶,把她揽在怀里,任她在我肩膀上痛哭流涕——就在那一刻,我掏空的心被填满了,奶奶,这个一下子失去依靠的女人。此刻的我,觉得肩头的责任重了。我不能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我要坚强起来,接过照顾奶奶的责任。现在的我,虽然没有经济实力让奶奶享受生活,但我可以用爱温暖他,让她在往后一个人生活的日子里,不会感到孤单。

送葬的队伍一直往前走,我扶着奶奶转弯返回家中。死者已矣,我的心中固然万分悲痛,但我不能让活着的人因过度伤心而有所损伤。在未来的日子里,让奶奶幸福便是我的责任。 在这个十字路口,我没有选择跟随爷爷的方向,没有选择过度伤心难过,沉迷往事;我选择了另一个方向,选择了一份责任——让奶奶幸福。

十八度春秋,如一片片轻羽在纸上滑过,沉淀下来的,有爷爷对我的爱。在这个十字路口,我选择将爱延续,回报亲人。

【简评】亲情,永远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临行密密封,意恐迟迟归”,是亲情;“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也是亲情;摒弃丧亲之痛,安慰在世至亲,更是亲情。作者选择了为爷爷送葬这件事,把十字路口作为背景,很巧妙地化实为虚,在自己伤心和安慰奶奶这个十字

路口,毅然决定承担责任。

二、横向展开型

围绕文章主旨,选择若干个片段,从各个方面丰富主旨内涵。

人生的遗憾

高三(15)班

张袁光炎

年级大会上王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内心波涛汹涌:“人的一生中总要有一些让人一想起就泪流满面的日子”。惊闻此言,填塞我内心的是不安和害怕。是啊,对我来说这日子就是高三的岁月,当我跋涉在黑暗中,迎接黎明的到来时,品尝了太多的酸甜苦辣。但愿我回首高三时,流下的是感动和喜悦之泪,而不是因遗憾而后悔莫及。

寒窗苦读十二年,相伴而行的同学有一部分中途辍学了,无奈地与高三说再见了。这是一种多大的遗憾啊,看着这些同学依依不舍的神情,一步三回头的牵挂,我知道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此生最大的遗憾。人们常说:不经历高三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因为失去高三的经历,他们就失去了与同学挥斥方遒的激情,失去了超越时间的快感,失去了与老师切磋难题的亲昵。他们更失去了与难题决战的拼劲,失去了越挫越勇的韧性,失去了久旱逢甘霖的畅快。因此在他们人生的经历中,总有那么一种遗憾,即使竭尽全力来弥补,但终究有些失落。

但我更为之遗憾的是一些同学身在高三却缺乏应有的高三品质。他们空有高三人的名分,没有高三人的行动。君不见,每天到班最晚的是他们,上课眼睛似睁非睁的是他们,面对老师的精彩讲解袖手旁观的是他们,作业面目难辨的是他们,考试成绩垫底的是他们。他们虽然身在高三,但仍然缺乏明确的目标,缺少自觉学习的动力。因此他们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用自己的懒散与无知在浪费美妙的时光,难道真的要到白首之时才会空悲切吗?

回望自己走过的高三之路,不觉也有一种毛骨悚然之感。我轻轻地问自己,我真的尽全力而为了吗?班主任时常教导我们:“尽力做只能及格,用心做才能优秀”。在高三的学习中,我用心了吗?我不禁汗颜了,浓浓的遗憾之意涌上心头,我其实还有许多漏洞。我有远大的目标,我也为之努力过,但有时理想只是短暂的美丽的肥皂泡,目标也只是失败过后的兴奋剂,明明发誓要今日事今日毕,但完成不了时会寻找借口原谅自己,明明错题要好好归纳整理但事情一多就放弃了,明明准备阅读一些好文章,但以作业多而故意忘掉了。因此,高三的我时常感到疲惫不堪,无他人所说的拼命三郎的啃劲,成绩也是时上时下极不稳定,情绪也极易受成绩的影响。这些是高三状态吗?我幡然醒悟,我要的高三不是虚弱的,带有遗憾的,从现在起,我要让我的高三春暖花开。

还有不到200天,我们就要结束高三生活了,因种种原因与高三失之交臂的同学,真的不愿你们失去了高三还失去了整个人生,事在人为;目前还处于混沌状态的同学们赶紧清醒过来吧,世界上最难买的是后悔药;我,更需要踏实、冷静。因为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生命中的黄金。我相信,当我们白发苍苍回忆高三生涯时,会因我们的辛勤付出而了无遗憾,会因我们的执着努力而泪流满面。 【简评】:身处高三的学子,总有酸甜苦辣,总想寻找一个倾诉的缺口,总想找到一种精神寄托,让自己拥有披荆斩棘的勇气。面对高三众生相,作者思考很多,从三种不同人的表现中坚定地告诉自己以及同伴,高三,不能留下遗憾;人生,更不能留下遗憾。

高三(4)班

陶丽君

每次考试最令我头疼的不是那密密麻麻的数学题,也不是那八九百字的作文,而是班主任例行的“考后一谈”。这对于我来说是最痛苦最难过的一关。

每回卷子发下后,没过多久便会听到那句“XX,你出来一下。”随后一位同学便会快步

走出教室,顺便关上了门。几分钟后,这位同学便会神色凄楚地归来,并传唤下一位待刑者。几节自习课后门被开开关关了一百多次,考差的同学个个如坐针毡,噤若寒蝉,只能紧紧裹住衣服,作埋头认真状。想到这我不寒而栗。

不幸的是,这次考试我班同学再次大规模英勇就义,而我也自然没有“苟活于世”。 拿到成绩的那一瞬间,我的心颤了一下,仿佛又一次听到“XX,出来一下”的地狱之音。 怎么办呢?束手就擒?坐以待毙?不可能!咱虽无力反抗,可怎么着也得奋力抵御一下。先试着混过这一关吧。

第一招:低调。所谓低调便是尽可能不要引起班主任的注意,于是乎,上课更加认真,绝不走神!假装时时与她目光交汇,作心领神会状。下课,迅速伏案休息,不然就去室外某僻静角落避避风头。洗澡,加速;吃饭,加速,总之一定不能比她到的晚。果然,第一天平安无事,我很得意。

第二招:以不变应万变。考后第二天,班主任有些动静了,先是用自己的课上时间来声讨我们,再是在自习课上频繁走动。对此,我的态度是沉默是金。看来鲁迅先生该伤心了,因为我选择了在沉默中灭亡。不过还好,这天虽有些提心吊胆,但还好也有惊无险地度过了。 我窃喜。

第三招:借口。班主任教导我们要未雨绸缪,于是我便在闲暇时想像她来找我时可能问的问题,然后再想好如何回答。而这些回答也无非是些借口。不过,咱总不能说是天资愚钝吧。外因总是有的,我们应该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不是吗?

当我以无比缜密的构思部署完一切之后,班主任却不走寻常路,她这回竟只找了几个退步极大的同学,而对于我这种有些小晃动的人居然放过了。虽逃过了这一关,可我却仍不停地猜测:老师不关心我们了吗?难道是传说中的哀莫大于心死?总之,我有些不安。

看来,每次考试后最难过的还是自己这一关。 脚踏实地,认真努力,才能坦然度过每一关。

【简评】对于每一个高三学生而言,考试是一个关,而考试结束,让许多退步的学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为他们将面临的最大关口是老师的谈话,自责、愧疚……百味杂陈。小作者就是抓住这一复杂的心理,细腻地刻画了以“我”为代表的许多学生的心态,读来不仅让人深思,更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患得患失以及幡然醒悟。

目光

高三(16)张蓉

晨曦微露时分的公园总是最轻柔的。饱满的露水压弯了细草的身板,仿佛只需微风拂过,就能打落一大片珍珠。晨光中走来一位年轻的母亲,怀抱着幼小的娃娃,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目光中尽是初为人母的喜悦。“走、走。”孩子不安分地踢着小腿,探出半个身子,指向公园的空地,年轻的妈妈小心地将孩子放下,又向前小跑了几步转过身来,“来。”她像鸟儿一样张开双臂,呼唤着孩子来到自己的怀抱,目光里浓浓地满是关爱。孩子却久久不能挪动,望着尽在咫尺的妈妈,双手不停地挥舞,目光中满是恐惧和迷茫,“来呀!”妈妈鼓励着孩子,孩子怯怯地望着妈妈,像在请求、像在躲避,眼神忽闪忽闪像在回避着这道难关。年轻的妈妈忽然弯下腰去,“弯镰刀,镰刀弯,镰刀弯弯割麦穗。”一阵悠扬的歌声飘来,她慢慢挪动着自己的脚步,双眼注视着自己的孩子,那目光里是坚定、是鼓舞,仿佛诉说着:孩子,来吧,人生的路上妈妈和你风雨无阻。孩子咯咯地笑着,眼中的胆怯、畏惧荡然无存,小腿微微一颤,迎着妈妈的目光,迈开了她人生路上第一个坚实的脚印。

我觉得母亲的前世一定是戏剧家,不然,她如何将千言万语都融化在温柔的目光里。 周末回家,天气骤冷,还下起了小雨,车厢里挤满了归家的各色行人,你的伞他的伞挤在狭小的空间里,到处都是湿漉漉的、阴沉沉的,一不小心,伞上的雨水就会掉进鞋中,

平添几分烦恼。车内没有喧哗,却处处飘荡着茫茫然的目光,或呆滞、或沉闷、或冷漠,一如车外的寒风冷雨,“还要走一段路呢!”我心中暗暗嘀咕,目光中更多了一份焦躁与不安,车窗外闪过或红或绿的灯火,是冷笑是戏谑吗?这城市的目光何时也笼上了一层冰冷的翳了呢?我的目光越发不安了。下了车,阵阵寒风袭来,我加紧了自己的脚步,向家的方向奔去。远远地看见了灯火,从高高的楼宇射下,是的,是我家的灯光,多像爸妈的目光啊!我急急地迎上前去,猛一抬头,妈妈已站在了门口,她的目光准确地落在了我的身上,关爱而又急切,似乎在问:怎么这么晚?没发生什么事吧?瞬间,周围的一切都模糊了,只有妈妈那双清亮的眼睛在闪烁着,它融化了我周身的寒冷,驱散了我心中的不安。我蹦跳着上前,牵起妈妈的手,融化在妈妈的目光里。

我觉得我的妈妈前世也一定是一位戏剧家,她把岁月的历练都柔和在她那双清亮的眼睛了,不然,她的目光怎么就能一下化解了我一路的忧愁和烦恼,心中的不快和埋怨呢?

泰戈尔说:母亲的目光最神奇,那是慈爱、那是高尚、那是无私。我相信。 【简评】: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她们用极其挚爱的目光注视着自己的孩子,自始至终,从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作者选择了两个经典画面为我们展示了母爱的熠熠闪光。

三、纵向展开型

一般按时间顺序,围绕文章主题,串起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历程或具体表现,也可以是一个物在各个阶段的具体特点。

高三(3)班 倪皓男

我是一个喜欢张扬个性的男生,浑身上下,对自己的头发最为关注。“头可断,血可流,发型不可乱。”我的原则就是保护头发,顺利渡过学校检查的那一关。 一放假我就去把头发挑染了一下,每天看着镜子里不一样的自己,感觉自己充满着朝气,倍儿神气。而当我翻开日历的那一瞬间,如同泄气的皮球——瘪了,明天回校。我仿佛看到了头上那几撮黄毛壮烈牺牲的样子。“嗯,我不能束手就擒。”想到明天校门口检查的那一关,我用了过关的第一招,装。

我赶紧去超市买了毛笔和墨汁。回到家经过一番折腾,一头乌黑的秀发“出炉”了。来到学校门口时,觉得自己特有信心,我昂首挺胸地迈进学校,还特意甩了甩那乌黑的秀发。门卫有检查的人,虽眯着眼在看,但我安全过关。“这群人真笨,这样就被我混过去了。”我暗自偷喜。 “同学们,下面播送一则通知,本次回校的重点检查学生仪容仪表,男生头发不能过长。。” “啊!”我一下子叫了出来,还好声音不是很响,要不然就暴露目标了。“怎么办?怎么办?”我一直自言自语,突然灵光一闪,“有了。”我还有过关的第二招,哄。 检查人员如期而至。我仔细一看,他在里面。“嗯,不错。”我对他使了个眼色,他走了过来。我轻轻地说道:“哥们,不用多说了,你懂的,今天晚饭我请了。”他脸上露出了会意的笑容,转过身对其他人员说:“这个班男生仪容工作很到位,我们走吧。”刚想走,一个与他同行的女同学指了指我:“他这头发这么长怎么能过关?”所有人目光一下子集中到了我头上。此刻我坦然地使用了过关的最后一招,骗。

“我答应他晚上就去学校外面剪掉,所以他没登记我名字。”检查人员离开了,我终于送了口气“剪?怎么可能,我还没留够呢。”

我在学校里神气活现地走着,为自己机智过关而高兴。突然一只手抓住了我的肩膀:“同学,你是哪个班的?”“我是”我转头一看“校长好!”“你头发怎么这么长?”“我,晚上就剪。”“不行,现在就要剪。”“可是……”“没什么可是,我带你去。”

伪装被清洗掉了,头发也壮烈牺牲了。

精心设计的过关招数悉数告败,看来,无论做什么事,靠坑蒙拐骗是绝对过不了关的。 【简评】:爱美之心人兼有之,更不用说追逐时尚的年轻人了。为了一头称心满意的头发,作者可谓挖空心思,使尽招数,但仍惨遭滑铁卢。结尾一语惊醒梦中人,无论做什么事,坑蒙拐骗行不通。以小见大,妙哉!

四、前后对比型

在鲜明的对比中,主题豁然开朗。

目 光

高三(16)孙娜

教室里灯火通明,笔尖在纸页上划过的沙沙声此起彼伏。我不由自主地又把目光投向了同桌,心里不由得一咯噔,天哪!她的数学已经在做最后一题了,我暗暗惊叫,赶忙收回目光,重又聚集在自己的试卷上。不多会儿,就听到了她演算完结时特有的重重一顿。唉,不用看也知道,她的进度又要远远超过我了。

我的目光又黯淡下来,一直以来,我总是很努力的想追上她,不论是跑步还是写作业,不论是在高一还是行走在高三,我的目光一直紧紧地聚焦在她的身上,她做题我也做题,她休息我也休息,她做什么课外习题我也做什么课外题,甚至吃饭、睡觉、沉思,我的目光从来都是在她的身上轻轻地凝聚,然后又重重地落下。因此,在外人看来我们这一对坚守三年的同桌有许多相似点,有时,我也在想,也许是这种几近依赖的目光,才让我俩会拥有这么多细细琐琐的共同之处吧。

可是又有谁知道我在这目光里活得多焦虑不安呢?我几乎一刻都不能停止地观察她在干什么,虽然十分清楚十分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却总也改变不了将目光投向她的习惯。这也许是缺乏自我的体现吧!

不能这样了!我忽然狠狠地对自己说道,行走在属于自己的高三,每个人要做的就是沿着自己选定的道路前进。及时的调整固然重要,但如果目光一味追随着他人,必然导致目标的迷失和错乱。有的人可以边走边唱,怡然自得地欣赏沿途风景,而有的人却如拓荒牛一般艰辛地前行。不要被事物的表象迷惑而忧虑自己选择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前者也许能影印出一套唯美的相片,而后者则会收获满目金黄的秋天。

学习更是如此。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因一样,每一个学生的先天后天条件参差不齐,如果一味追求快速而忽略了细节,始终不能将目光汇聚到自己的专项上来,那么无疑使自己迷惘以至于自寻烦恼,难有进步更别说成就。文科薄弱就不能因为其他同学都在狂啃数学5+3而盲从;正确率不高就不能因为他人飞驰的落笔声而只求赶完作业了事。目光,应该始终汇聚在自己前方。

想到这儿,我如释重负般舒了一口气,目光里少了游移与不定,心中却多了一份沉稳与坦然,耳膜处依然回想着笔尖跳跃的旋律,可我的目光却稳稳地落在自己面前的试卷上,没有了忐忑和焦虑,没有了慌张和不安,我把目光聚焦在了远方的自己,因为我知道,只有按照自己的节奏,遵循自己计划,目光才能放得更高、更远、更新,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 【简评】:见贤思齐焉,跻身高考大军中的每一位学子,除了总结中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之外,他们在观察,在模仿。但太多关注别人,只能迷失自己,处于惶恐不安之中。作者通过前后对比,终于恍然大悟,学习必须走自己的路。

当然,文法无定,但眉清目秀的文章向来受人青睐,清晰的思路,规范的布局,再加之以丰富的内容,这样的记叙文怎能不让阅卷老师莞尔一笑呢?

第四篇:初中记叙文写作方法

记叙文是用来描述事物的文章.时间,人物,地点,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的6要素。.描写物体的就要从

运动状态,物体形态或变化上来说了。

记叙文写作,是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

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总的说,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记叙文写作,伴随自然流露的适当议论和抒情。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正因为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所以一定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的特点就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时间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写记叙文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交代明白。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

第二,线索清楚。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关联材料、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第三,人称要一致。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记述,都要通篇一贯。

第四,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第五,要有条理。一篇好的记叙文,首当其冲的就是条理。乱七八糟的文章,就算是字字珠玑、妙语连珠也不受青睐。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不可能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形式灵活、记叙事件的文体.

记叙文的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一面》。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白杨礼赞》。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虚构的真实并不比真切的真实效果差。总言之:

1. 观察生活,用心体会。

2. 随身携带笔记本,不错过任何一个小小的灵感,任何一个感动你,让你震惊的瞬间。

3. 从阅读中模仿人物的刻画,从阅读中汲取材料。

第二步:确定好中心

既然是写人的文章,同学们一般会选择自己熟悉的人来写,那么选择哪一个人不会成为问题,会成为问题的是,怎样描写这个人,很显然,按照我们老一套的写法是不行的。写人通常都是为了表现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特点,更深入,可能是为了赞颂或者批判这个人,表达对这个人的怀念;又或许,通过对这个人物的描写,来以小见大地反映社会背景,比如说《孔乙己》就是这样。因此,我们写人的记叙文可以确立这样几个中心:

1、 单纯表现某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 赞颂或批判这个人的品质特征;

3、 通过回忆“我”与这个人的交往,表达“我”对他的怀念;

4、 通过对某个特定人的描写,来表现这个社会上和他具有同样的特征的一群人,反映一个社会背景。

通常来说,我们选择前三种中心比较多,第四种中心如果可以写出来,便是十分出彩的,但因为主题较大,很难把握。

第三步,确定几个人,几件事

写人记叙文可分为写单个人、写两个人和写群体的。写单个人可以“以一事写一人”或“以多事写一人”。写群体的文章就像是《谁是最可爱的人》,实际上是写一个团体的共性,我们不主张大家写群体。其余的几种模式是各有千秋的,也有其要注意的重点。

(1)一事一人

 这样的记叙文通过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来表现一个人,要求事情具体、生动,因此我们要选择能够表现人物的最典型的事件,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最能使自己感动的事情来写,要求这个事件表现的是这个人物最典型的特征,或者这个人的多个特征在这个事件中慢慢呈现出来。就好像,我们摄影的时候,镜头慢慢推进,人物在叙述的过程中慢慢丰满起来。

(2)多事一人

初中记叙文要求的字数是600字,因此我们用多事写一人,也是有限制的,通常是两三事,如若超过四五事,那么这样的文章就让人生厌了,因为写的事情太多,只能匆忙一笔带过。这样的文章要求详略得当,段落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写多事通常也就代表着多角度,一个人身上的不同的几个特征;当然,并不排除用相互联系的几件事情来写一个人的某一方面典型性格。

(3)两人文章

通常都是为了体现两人之间的某种情谊或人物间的新型关系,写这类文章之前要弄清两人之间的联系和主次地位,意识到两个人物之间应相互映衬,相互影响。我们谈到这个步骤是因为只有确定了要写几个人,怎样写,知道写的重点应该是什么,才方便我们真正动笔的时候有备无患。请同学们参考下篇,我们将谈到正式动笔时该如何下手。

[编辑本段]

写好记叙文——写人篇(中)

在上篇中,我们讲了动笔之前应该准备的步骤,包括素材的准备、中心的确定、人物和事件的确定。这篇我们将要主要讲到的是审题、拟题、选材、结构四个步骤,把这四个步骤完成,等于把这篇写人的文章的整体框架搭建起来了,本文将告诉你怎样做好这四个步骤。

第四步:审题。

审题是个老掉牙的话题,但是我们在这里依然强调出来,是因为很多同学还是不厌其烦地犯着不切题意的毛病,关键在于我们同学缺乏审题能力和正确的审题方法。正确的审题应该做到三点:

1、 看题目要求是写人还是写事,如果是要求写人的文章,叙述的重点就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来表现人物;如果是写事的文章,人只是其中的主角,主要是通过整个完整的事件来突出主题。

2、 看题目限定的范围。在题目中也许已经限定了写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人。如《我的辅导员》就限定了必须使用第一人称;有的在材料中要求写你身边的人;有的材料要求写在学校和在家里,一个人的不同表现;有的题目是《爸爸变了》就要求你写以前和现在爸爸的不同样貌。

3、 看题目有没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指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比如说一篇文章叫做《我最喜欢的一个人》,题眼是“喜欢”,你不可以大量笔墨来写我多么崇拜这个人,喜欢和崇拜是不同的情感。《奶奶的微笑》题眼在于微笑。第五步:拟题

一般来说鲜明的要求写人的记叙文都已经给出题目,大部分是命题或者半命题,当然也存在让你拟题的可能。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拟一个好题目,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怎样拟好写人记叙文的题目呢?

1、 通常我们以写的人为题,这样可以一目了然让人了解你是在写人,在题目中,也可以加入一些修饰语,把这个人的主要特征写入,如《可爱的老爸》;或者把我对一个人的情感写入《难忘的他》,这里面“我”基本上是不对人物进行议论的。

2、 如果你在文章当中要强调你对这个人的主观感受,可以在题目中表现,用上“我最尊敬的……”,“让我感动的一个人”等。

3、 如果你在文章当中要强调一个人的变化过程,你可以写“他变了”,“张小宝新记”、“浪子回头金不换”等。

4、 如果你强调两者的关系和交往,可以写“一起走过的日子”,“最好的朋友”、“永远难忘的情谊”等。

人物角度的作文题形式多样,除常见的直言式外,还有比喻式:如《我身边的雷锋》;倾诉式:《老师,您听我说——》;赞叹式:《他是好样的》;陈述式,如《我最了解他》等。这里我们只是谈到了一些传统的拟题方式,是为了避免同学们单纯地求新求异,而最后以文题害文。要做到文题创新,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请同学们继续关注我们的巧学网。

第六步:选材

在上篇中我们提到了同学们在选材的普遍问题,可以说选材是写人记叙文的一个坎儿,很多同学就摔倒在这里了,我们说选材创新不能只是塑造完美的人物,当然也要注意选材创新不等于描写社会阴暗面,总体来说,我们的文章都是要积极向上的。审卷老师讨厌那种大而空,而且不切生活实际的材料,如写父亲冒风雪骑着自行车送我去医院,这样的事情发生在21世纪几乎是不太可能,打的已经变得非常便利了。那么,我们怎样选材呢?

第五篇: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记叙文

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分类

1.从内容及表达方式分:

①简单记叙文。

②复杂记叙文。

2.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分:

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② 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③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④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3.六要素

一般的看法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4.写作方法

1).确定中心,写出深意。我们要着于挖掘所写事件中含有的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反复思考,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善于从普通的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2)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

3).言之有序,条理要清楚。根据所述时间选择合理的顺序来安排材料。一般叙事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4).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一般事件的材料有主次之分,能体现文章中心的材料是主要材料,这部分要详写,次要内容可略写或不写,主次分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5).要把事情写具体。能不能把事情写具体,那就看你是不是善于把事情一层层展开记叙,即把事情分为几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写出事情的发展变化。这样,文章的内容才会具体、生动。

6).渲染环境,生动感人。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环境,抓住环境的特点来写,会很好的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

一、为何叙

记叙文一般可分为记人、叙事、写景、咏物等几种。记人,要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叙事,要写出事件所蕴涵的意义,这些意义可以是政治思想方面的,也可以表达某种哲理,或某种情趣;写景,要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个人某种感情或深刻的感悟;咏物,或透露出世间人生的某种乐趣,或托物言志,表现对社会上某种人某种现象的情感。因此,我们写记叙文总会有一定的目的,总要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感情,实际上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它像一根红线贯串于文章的始终。没有明确主题的记叙文,只能是一篇流水帐,所以要写好记叙文,就必须要明确“为何叙”,即主题要明确。要主题明确可注意三点:第一,要有积极意义,即确定的主题思想感情必须是健康的,有意义的。

B,要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全文要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有的同学作文时,既想写这,又想写那,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不是漫无中心,就是几个中心,多中心则无中心。

C,可含蓄一点,不一定直露。主题要蕴涵在具体的记叙和描写之中,一般不宜用明显的话语揭示出来,如表现人物勤劳的品质,要通过具体的事和生动的细节来表现,不宜将 "勤劳"二字当成标签贴在人物身上。又如要记叙一件有意义的事,也不宜空洞抽象地把其“意义”说上一大通,而应在具体的情节中自然地显示出来。恩格斯说过,事件的意义、人物的性格写得越隐蔽,作品的艺术魅力就越强。

二、叙什么

叙什么,就是写什么内容,在写记叙文时就要考虑选择哪些材料。选材时,要坚持三个标准,一是典型性,即选择出能充分表现中心的材料;二是真实性,即选出真人真事真景,包括来自现实生活的艺术真实;三是现实性,即选出有现实积极意义的材料。在选材具体操作时,最行之有效的选材方法是展开联想,联糸生活,即选材时可通过联想,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任意一个方面选出自己熟悉、感动的人和事。如在写《谢谢您给我的爱》(南京市95年中考作文题)时,我们不妨展开联想,从家庭生活方面选出祖辈、父辈给"我"爱的材料,从学校生活方面选出老师、同学给"我"爱的材料,从社会生活方面选出邻居、路人、警察等热心人给"我"爱的材料。材料选好,还需认真剪裁,做到详略得当,所所以还要注意两点:第一,要剪去雷同的材料。有些记叙文表现中心时不止用一个材料,那么这些材料应从不同侧面表现中心,如果从同一方面表现中心,那么其中的有些材料则属于“雷同”"的材料,应该删掉。第二,要注意详略得当。与中心关糸不大的材料要略写、与中心关糸极为密切的材料要详写。

三、怎样叙

怎样叙,就意味着怎样把一篇文章具体地写出来,这就牵涉到文章的结构、表达的方式、遣词造句等表现形式。

先说文章的结构,即所要写的这篇记叙文用什么结构来表现出来。它包括这篇文章分几层写,哪些材料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如何安排过渡,于何处伏笔,在哪里呼应,如何开头,怎样结尾,等等。从整篇记叙文来看、常见的结构有顺序、倒叙、插叙。顺叙,就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叙述。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其一,按时间的推移来叙述;其二,按事情的发展来叙述;其三,按认识发展的过程来叙述;其四,按作者的行踪来叙述。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精彩片断提到前边写,然后再按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倒叙的运用有四种类型:一种是把事件的结局提前,造成悬念,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情的发生与发展;一种是把事件中最精彩的或最紧张的片断截取下来,写在前面,震动和吸引读者,然后按时间的顺序叙述事件的起因、发展与结局;一种是先写眼前的事物,由此及彼,引起回忆,再追叙往事,形成倒叙,一种是先写当前情况,再回忆过去的情况,以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插叙,是在文章的叙述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插叙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有种种不同:有的是追叙,对过去事件片断进行回忆,有的是补叙,对有关人和事作必要的补充、解释;有的是逆叙,对有关内容由近及远、由今及古地回溯,灵活多样的插叙,可以使主题开掘得更深刻,情节展开得更充分,内容表现得更充实,人物形象刻画得更丰满,避免了平辅直叙。

再说表达的方式。记叙文一般以记叙这种表达方式为主,但记叙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往往需要描写。对人物和环境作适当的描写,可以把人物、事件或景物写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叫人看了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描写的类型很多,从描写的对象划分,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人物描写中包括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方式。从描写的角度划分,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这要在具体的写作中灵活运用。另外,在记人叙事的记叙文中,为了突出人物的高贵品质或突出事件的意义,有时要进行抒情和议论。再则,有时作者为抒发自己的感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情,直接表露感情,或寓情于记叙之中,在记叙的过程中处处渗透着情感。这样综合运用好表达方式,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摇曳多姿,绚烂多彩。

最后说说遣词造句。一篇记叙文最终是靠一句句话组成起来的,因此,大家在语言表达上要注意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准确就是指用词合适、恰当;鲜明指一个词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表示出的意思清清楚楚,明明白自,一点不含糊。生动形象,就是把词用得活泼,有声有色。这一点,就要多注意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夸张、反问、设问等多种修辞方法。

上一篇:国际旅行社实习报告下一篇:国家励志奖学金理由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