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管理控制程序

2022-06-24

第一篇:车辆管理控制程序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医疗投资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XXX-QP5.6-2016

版本号

B/0

文件名称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3

1目的

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2范围

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全面相关事宜均纳入审查范围。

3权责

3.1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活动,批准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

3.2管理者代表负责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审核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批准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

3.3质量部负责管理评审计划的制定、提交体系运行报告、收集并提供管理评审所需的资料,编制整理管理评审报告,负责对评审后的纠正/预防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

3.4各部门负责提交本部门的管理评审输入资料,并负责实施执行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相关的纠正/预防措施。

4

程序要求

4.1管理评审计划

4.1.1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二次间隔期不超过12个月,结合内审后的结论进行,也可根据需要安排。

4.1.2质量部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告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a)评审时间;

b)评审目的;

c)评审范围及评审重点;

d)参加评审部门(人员);

e)评审依据;

f)各部门评审内容、准备工作要求。

4.1.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增加管理评审频次或提前进行管理评审:

a)公司组织机构、服务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

b)发生重大服务质量事故或客户关于质量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

c)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

d)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e)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时;

f)质量体系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时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发生重大修改或补充时;

g)其它情况总经理认为需要时。

4.2管理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当前的业绩和改进的机会:

a)体系审核结果,包括第二方、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

b)顾客的反馈,包括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及与顾客沟通的结果等;

c)过程的业绩及符合性,包括过程、销售的产品、服务测量和监控的结果;

d)改进、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包括对内部审核和日常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的验证结果记录;

e)上次管理评审跟踪措施的实施及有效性记录;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种变化等

f)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g)

各部门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

h)

重大服务质量事故的处理或改进的建议;

i)

新的或修订的法律法规要求。

4.2.1评审输入资料的准备

质量部负责根据评审输入的要求,组织评审资料的收集,准备必要的文件,评审资料由管理者代表确认。

4.2.2质量部向参加评审的人员发放本次评审计划和有关资料。

4.3管理评审会议

a)总经理主持评审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对评审输入做出评价,对于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项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确定责任人和整改时间;

b)总经理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做出结论(包括进一步调查、验证等)。

4.4管理评审输出

4.4.1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以下方面有关的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包括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结构、过程控制等方面的评价;

a)与顾客要求有关的医疗器械的销售服务的改进的需求;

b)资源需求

c)

质量体系改进的需求。

4.4.2管理评审报告

管理评审报告为管理评审输出的主要内容。会议结束后,由质量部根据管理评审输出的要求进行总结,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核,交总经理批准,发至相应部门并监控执行。

本次管理评审的输出可以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

4.5改进/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和验证

质量部对管理评审提出的改进/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如果评审结果引起文件更改,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4.6记录的保存

管理评审产生的相关的记录应由质量部按《记录控制程序》保存,包括管理评审计划,评审前各部门准备的评审资料、评审会议签到记录及管理评审报告等。

5相关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Ryzur-Qp4.2.3-2016

5.2《记录控制程序》

Ryzur-Qp4.2.4-2016

6相关记录

6.1《管理评审计划》

Ryzur-QR-QP5.6-01

6.2《管理评审会议记录》

Ryzur-QR-QP5.6-02

6.3《管理评审报告》

Ryzur-QR-QP5.6-03

第二篇:管理变更控制程序实例

范围

用于公司组织机构变动、重要人事变动、关键供应商的变更、顾客特殊要求和顾客投诉的变更、来自顾客反馈信息变更等活动及管理体系程序的更改,包括纠正预防措施所产生的更改。 2.0 目的

为规范公司的变更管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在计划和实施更改时保持完整性,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的产品质量的影响。 3.0 职责权限

3.1 总经理、人事部负责对组织机构和重要人事变动的控制。 3.2 质量部和采购部负责对关键性供应商变更的控制。

3.3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成变更管理小组,负责管理体系过程变更管理。包括: 岗位职责、质量目标、人力资源、环境设施、合同评审、供应商变更、生产过程变更、工艺变更、产品检验标准变更、生产和检验控制文件变更、监视测量设备变更、关键设备、特殊过程设备变更、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更改等变更控制。

3.4 销售部负责合同变更控制。 4.0 控制程序

4.1 组织机构变更

4.1.1 公司组织机构变更必须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原则上不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机构变更后,相应的管理职责、权限应重新分配,涉及到部门的质量目标应重新分解。

4.1.2

组织机构变更后,人事部应组织进行风险评估,并填写相应的记录。

4.2 重要人员变更

4.2.1 重要人员包括

a) 总经理 b) 管理者代表

c) 部门经理, 作业长和主管

4.2.2 重要人员在聘用配备和变更时,应按《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规定的教育、学历、经验、培训等符合条件的人群中选拔。在变更前,应由人事部填写变更人信息和相关资质复印件和培训记录,经总经理审核后,由相关上一级领导批准,实施变更。

4.3 主要供应商的变更

当产品所使用的原料、辅料等关键供应商发生变更时,由采购部负责组织质量部、设备部按规定对供应商资质和质量体系进行评审其满足本公司要求提供的产品或活动的能力。

4.4 管理体系的变更

管理体系的变更如影响产品质量的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的更改,要求在引入变更之前识别出与变更相关的潜在风险,以及所需的任何批准。

4.5 工艺变更管理

4.5.1 变更生产工艺,包括变更生产设备,变更生产工艺流程、工艺方法、工艺技术参数以及质量标准等,其变更可能只涉及上述某一环节,也可能涉及上述多个环节,同时在工艺中增加或删除工序或某环节,也属于生产工艺的变更。 1.0 4.5.2 生产工艺变更分为三类:

 I类变更属于微小变更,其变更不会引起产品质量的改

变,不会引起安全性、有效性的明显改变,对产品质量基本不产生影响;

 II 类变更属于中度变更,其变更对产品质量有影响但变

化不大,不会产生明显影响,需要通过相应的研究工作证明变更产品质量不产生影响;

 III类变更属于重大变更,其变更会引起产品质量的明显

改变,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明显影响, 需要进行全面研究工作证明其变更对产品质量没有产生负面影响。

4.5.3 设备部负责对变更后生产工艺(或设备)进行验证 ,收集资料及数据,对拟变更生产工艺(或设备)明显影响的, 需要进行全面的研究工作证明其变更对产品的质量没有产生负面影响。负责提供有关变更生产工艺相关的生产样品的证据。

4.5.4

变更工作结束后,所有相关资料由设备部整理并交质量部归档,并记录在案。

4.5.5 工艺控制参数等,应对产品需要变更的工艺方法进行安全性、有效性评估,确认对产品质量安全性、有效性无显著影响,对产品进行小批量试生产,收集数据,进行稳定性研究,按规定进行现场检查,原始数据资料审核,经批准后,按规定修订质量标准和产品工艺规程,经批准后进行变更。

4.6 变更管理控制

4.6.1 申请部门必须提供详细的变更方案及变更依据。对于重大变更应提供可行性报告。负责确认变更将涉及到的部门,并在变更审批表中注明。

4.6.2 变更完成后,申请部门变更协调员填写变更执行报告,只有完成变更进行追踪批准之后,才能认为变更已经完成并允许执行。涉及变更的产品只有在变更结果得到完全确认后,方能放行。

4.6.3 变更控制:由变更申请部门负责指定变更协调员,变更协调员负责已获的批准的变更的内部的实施与协调,掌握进度,保证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若未能如期实施变更,则须以书面形式报告,以说明原因,并再次确认完成日期。变更协调员负责通告变更实施的进展情况。

4.6.4

变更涉及的相关部门:充分考虑变更的影响因素,对变更方案提出建议或意见,积极配合、支持变更的实施。

4.6.5 变更评估小组:是变更的专业评审组织。负责变更的预审批,确认变更的影响因素,对相关变更内容及措施达成共识,确保各项变更是符合相关法规要求的。

4.6.6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变更评估小组”会议,讨论变更申请,变更内容及变更的支持依据。负责及时地对已完成的变更执行报告进行确认跟踪,并将已批准的变更的开始执行日以文件形式通知变更相关人员和相关方。质量部负责变更文件的归档。

4.6.7 所有的变更在变更前应进行风险评估,变更的实施部门对变更实施过程进行风险分析,评估结果为可接受风险时方可执行变更,应及时将遗留风险和新带来的风险通知相关方。当合同有要求时,由销售/客服部门通知客户。

第三篇:员工离职管理控制程序

第1章总则

第1条目的

为规范公司离职管理,减少公司以及员工因离职而产生的各项损失,根据公司人力资源相关制度,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员工离职管理的全部相关工作,具体包括辞职、解雇、试用期不合格、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自动离职、合同到期等离职类别。

第2章离职类别定义

第3条根据公司“员工离职管理制度”相关规定,员工提出离职应首先填写“离职申请书”交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依据员工离职的申请书,明确离职类别后,实施离职程序。具体的离职类别可包括以下6类。

1、辞职。员工个人提出离职,填写离职申请并完成各级签核。人力资源部应对员工人个提出离职的原因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应采用相关激励办法予以挽留,避免因人才流失而造成公司经济利益损失。

2、解雇。员工在职期间因严重违反公司管理规章或做出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公司根据法律规定以及公司相关管理规章制度,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3、试用期不合格。员工在试用期限内,因工作实际表现,技能等不符合公司要求而由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关系。

4、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员工在转正后,公司因岗位调整或技术革新,或因员工个人工作绩效达不到公司要求,公司与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5、自动离职。员工以书面形式通 公司人力资源部或本部门,连续离开工作岗位达5个工作日,请假到期未回工作岗位累积达5个工作日,逾期未办理离职手续等情况,公司将视为员工自动离职,劳动关系自动解除。

6、合同到期。公司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当合同到期后双方任意一方不同意续订合同。

第3章员工离职过程控制

第4条人力资源部根据离职的不同类别,采用不同的离职流程,对离职的程序进行严格的控制。具体离职流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辞职流程

员工个人以填写离职申请单的形式通知公司,通知以签核至人力资源部经理为通知完毕。

1、离职申请日期为员工提交离职申请单至其直属主管并签核之日。

2、试用期内须提前3日申请离职。

3、试用期满须提前30日申请离职。

4、人力资源部安排对离职人员进行面谈,并做好相关离职而谈记录。

5、离职日期到期,员工填写“离职手续办理表”、“工作交接表“,并于离职当日依照”离职手续办理表“上所列事项一一办理。

6、离职手续表内所列事项全部办理完毕后携“工作交接表“”、“离职申请

表”、“离职手续办理表”于人力资源部结算离职薪金并签字确认。

7、所有手续办理完毕后,由人力资源部人事专员为离职人员开具离职证明。

8、公司各部门除正当地挽留员工外,无正当理由一律不得拒签员工提交的离职申请。

9、 职人员所有手续以及签名均需本亲自操作,因重大事件不能办理离职手续者,可签写离职代理委托书由他人代理。“离职代理委托书”需注明不能办理离职手续的理由并由本人签名。

(二)、解雇流程

部门经理填写离职申请并通知当事人办理离职手续,以下为解雇流程。

1、部门相关负责人填写离职申请(需要详细写明解雇原因,时间),由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至人力资源部经理签核,再通知当事人离职手续办理日。

2、人力资源部安排与离职人员而谈,并做好相关离职记录。

3、相关离职流程以及离职手续与辞职流程相同。

(三)、试用期不合格离职流程

1、相关部门主管或负责人填写离职申请书至人力资源部经理签核,并通知当事人离职手续办理日期。

2、离职申请书需要详细写明试用期不合格具体理由及离职时间。

3、相关离职流程以及离职手续与辞职流程相同。

(四)、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流程

1、部门负责人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申请至人力资源部经理审批。

2、人力资源部提前30日书面通知被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并签收。

3、部门负责人与人力资源部安排和被解除劳动合同员工面谈。并详细告知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理由。

4、公司与被解除劳动合同员工签订“离职协议书”。

5、相关离职流程以及离职手续以辞职流程相同。

(五)、自动离职流程

1、部门经理填写离职人员的离职申请单,并通知各相关单位完成签核。

2、财务部与人力资源部进行相关薪资冻结程序,由离职员工本人亲自办理离职手续后方可结算。

(六)、合同到期

1、人力资源部专员提前60天向部门经理提交劳动合同到期名单。

2、部门负责人根据各部门内部人员工作表现决定续签劳动合同人员名单和不续签劳动合同人员名单,并在15个工作日内将名单反馈给人力资源部人事专员。

3、人力资源部人事专员安排续签劳动合同。

4、属公司不愿续签劳动合同情况,人力资源部提前30日向员工书面提出劳动合同不续签通知并签收,相关离职流程以及离职手续与辞职流程相同。

5、属员工个人提出不愿意续订合同的,需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人力资源部人事专员。

第4章离职交接控制

第5条工作交接。离职人员依据本部门经理安排,与接收人移交本职工作的范围和待处理的事务及办法,具体包括联系部门,联络人及联系方式以及本职岗位的相关文件,图纸,资料,样板等。

第6条物品交接。

1、离职人员个人管理的工作,文具,印章,钥匙等,应交还公司前台。

2、电脑、邮箱、公共网络用户名和密码应移交指定接收人。

第7条交接清单。交接清单经移交人、接收人、监交人签名或盖章,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

第8条相关责任。接收人应认真核对盘查,发现问题应及时请求监奖学金人处理,知情不报,由接收人负责,处理不当,监交人与负责人应负连带责任。

第9条交接期限。离职人员交接应于2日内完成,适期交接应征得部门经理同意并知会人力资源部。

第5章离职面谈

第10条信息保存。人力资源部与离职人员面谈时,应记录相关信息并保存。

第11条问题反馈。离职面谈时,人力资源部发现公司存在明显管理不善等问题,需在1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公司领导。

第12条访谈记录查阅。各部门经理原则上无权查阅离职人员访变记录,如确需查阅记录时,应经总经理审批同意。

第6章离职扣款控制

第13条离职薪资截止日期。员工离职日当天人力资源部人事专员取消其在职记录,办理离职日当天不计算薪资,薪资计算截止日期为停止工作之日。

第14条赔偿金。员工未按照公司规定离职,相关代理通知金赔偿标准如下。

1、试用期后未提前3天申请,扣3天薪资。

2、转正后未提前一个月申请,扣15天薪资。

3、自动离职期间,财务部冻结薪资入账,在自动离职人员办理离职手续后可发改离职薪金。

第15条物品交接的赔偿。员工离职需要提交由其在职期间保管的相关资料、办公用文具等物品,未按规定提交或者丢失的按照如下标准赔偿,费用从员工离啊当月的薪资中扣除。

第16条需向部门提交的物品。

1、员工手册,丢失赔偿50元。

2、员工工作证,丢失赔偿10元。

3、员工在职期间保管的相关资料,邮箱,公共网络用户名密码,光盘、U盘,书刊,印章,钥匙及其他办公用品等物品,物品不齐者依照市价格赔偿。

4、电脑(显示器、主机、健盘、鼠标)全套,丢失者应参照市场价格进行赔偿。

5、员工在职期间借出的物品丢失,参照市场价格进行赔偿。

第17条具体赔偿方法

员工离职丢失物品价值或损害公司物品价值超过离职当月薪资,部门需在员

工离职赔偿完毕后方可办理手续。

第7章相关文件与记录

1、离职申请书。

2、员工离职管理制度。

3、离职交接手续。

4、离职面谈记录。

第四篇:工会组织管理控制程序

来源:发布日期:2010-06-28 11:29:46

1 目的与范围

1.1 目的

为做好工会组织工作,加强自身建设,确保工会工作任务的完成,特制定本程序。

1.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工会组织管理工作。

2 术语

两会:即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和职工代表大会。

3 职责

3.1 党委

3.1.1 领导工会组织换届工作.3.2 公司工会

3.1.1 公司工会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

3.1.2 负责工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3.1.3 负责工会会员发展、会籍管理工作。

3.1.4 负责工会会员队伍、工会干部队伍和工会积极分子队伍的建设。

3.1.5 负责工会组织机构、组织制度的建立健全。

3.1.6 负责基层工会(分工会)季度()工作考核。

3.1.7 负责工会会费收缴及管理(此项工作不属于工会组织工作内容,但归属工会组织干事工作范畴)。

3.3 基层工会(分工会)

3.3.1 负责组织本单位“两会”代表的选举。

3.3.2 负责本单位工会小组的建设。

3.3.3 负责本单位工会小组长、工会积极分子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3.3.4 负责组织本单位工会分会委员的选举及分工。

3.3.5 负责会员发展及会籍管理中的相关工作。

3.3.6 负责基层工会(分工会)工会经费管理。

3.4 工会小组

3.4.1 负责本小组会员发展有关工作。

3.4.2 负责选好工会小组长。

3.4.3 负责推荐和选举“两会”代表。

3.4.4 负责本小组自身建设。

3.5 基层党组织

3.5.1 指导基层工会(分工会)组织换届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组织换届

4.1.1 本公司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和职工代表大会每年年初结合举行,按会议议程分段召开,每3~5年为一届。

4.1.2 换届准备

4.1.2.1 会前2个月,召开公司工会委员会初步确定换届选举方案后向公司党委汇报,经同意后分别向江苏省电力工会、无锡市总工会递交换届选举工作的请示报告。

4.1.2.2 换届选举方案包括:

a)选举的时间安排;

b)公司工会委员会的人数;

c)公司经审委员会的人数;

d)代表名额的分配及人员的组成结构。

4.1.2.3 上级工会同意后,公司工会着手组织实施换届选举工作。

4.1.3 工会主席人选的产生

4.1.3.1 公司工会主席人选的提名由公司党委研究后,报省公司党委考察后确定。

4.1.3.2 各基层工会(分工会)主席人选由公司工会与人董部经考察后提出,报公司党委研究同意后,根据民主程序进行选举。

4.1.4 工会小组长的产生

4.1.4.1 根据基层工会(分工会)安排,由原工会小组长主持召开小组会,选举工会小组长。

4.1.4.2 各小组将选举结果报基层工会(分工会)审批。

4.1.4.3 基层工会(分工会)公布审批结果,并报公司工会办公室备案。

4.1.5 基层工会(分工会)委员会的产生

4.1.5.1 各基层工会(分工会)根据公司工会安排分别召开基层工会(分工会)委员会会议和工会小组长会议,具体安排换届选举工作,并向本单位党组织汇报。

4.1.5.2 各工会小组召开全体会员会议,推选基层工会(分工会)委员候选人。

4.1.5.3 基层工会(分工会)汇总各小组推选情况,初步确定候选人名单,报本单位党组织审核同意后,再下到各工会小组征求意见。收集意见后,正式确定候选人名单。

4.1.5.4 召开会员代表会议(100人以下单位召开会员大会)先由上届基层工会(分工会)委员会作总结报告,然后通过候选人名单,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差额选举新一届的基层工会(分工会)委员会。选举时的差额比例为5%。不足1人时,以1人为差额。

4.1.5.5 新当选的基层工会(分工会)委员召开会议,选举基层工会(分工会)主席、进行委员分工。

4.1.5.6 各基层工会(分工会)将新一届委员名单及分工报公司工会待批复。

4.1.6 “两会”代表的产生

4.1.6.1 各单位“两会”代表的推荐、选举工作与基层工会(分工会)委员会的推荐、选举工作同步进行。

4.1.6.2 公司工会提出代表名额分配表经公司党委批准后下发至各单位。

4.1.6.3 各基层工会(分工会)将本单位代表名额分配情况向本单位党组织汇报,并分别召开基层工会(分工会)委员会会议和工会小组长会议,布置选举工作。

4.1.6.4 各工会小组根据分配名额,由工会小组长主持会议,推选候选人(100人以上的单位在推选公司“两会”代表的同时推选本单位的职工代表)。

4.1.6.5 基层工会(分工会)汇总候选人推选情况后,初步确定候选人名单,报本单位党组织审核同意后, 再下到各工会小组征求意见。收集意见后,正式确定候选人名单。

4.1.6.6 召开会员代表(职工代表)会议(100人以下单位召开会员/职工大会)进行选举(100人以上的单位先选举本单位的职工代表,在此基础上再选举公司“两会”代表)。

4.1.6.7 各基层工会(分工会)汇总《代表登记表》,于“两会”前20天报公司工会办公室。公司工会办公室将全公司选举结果提交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同意后产生正式代表。

4.1.6.8 以基层工会(分工会)为单位组成代表组,选举代表组长,将名单报公司工会办公室。

4.1.7 选举公司工会委员会和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

4.1.7.1 会前1个月,由公司工会提出新一届委员会组成人数,报公司党委批准,下发至各代表组。

4.1.7.2 会前20天,各代表组推选公司工会委员、经费审查委员候选人。

4.1.7.3 候选人的产生

a)公司工会汇总各代表组推选名单;

b)公司工会委员会、代表组长联席会议酝酿初定新一届公司工会委员、工会经费审查委员候选人名单,报公司党委审核同意;

c)候选人名单返回各代表组征求意见;

d)汇总意见后,公司工会研究确定公司工会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经费审查委员会正、副主任及其委员的候选人名单。

4.1.7.4 召开会员代表大会进行选举

4.1.7.4.1 大会预备会议

a) 通过大会议程;

b) 通过大会主席团建议名单。

4.1.7.4.2 大会正式会议

a)公司工会工作报告(上一届工会工作总结、新一届工会工作打算和本工会工作计划); b)公司工会经审工作报告;

c)核对参加大会的代表人数;

d)全体代表通过大会选举办法,并通过大会工作人员:总监票、监票、唱票、记票人名单,大会主持人宣布候选人名单;

e)分发选票:总监票人公布分发票数,宣读有关规定;

f)代表填写选票:组织选举人填写《选票》;

g)当众开票,大会主持人宣布选举结果。

4.1.7.5 新当选的公司工会委员、经费审查委员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工会主席(副主席)、

经费审查委员会正、副主任。

4.1.7.6 选举结果报公司党委、江苏省电力工会、无锡市总工会审批。

4.1.8 女职工委员会及各专门工作委员会的产生

4.1.8.1 公司工会提出各委员会成员建议名单。

4.1.8.2 公司工会委员会召开全委会审议确定,并行文公布。

4.2 非换届年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

4.2.1 本公司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一次,时间安排在第一季度,与年初职代会一并进行。

4.2.2 大会筹备工作

4.2.2.1 会前1个月,由公司工会初步确定大会召开时间、地点、议程和主席团建议名单(公司党政领导、团委负责人和公司工会委员会全体成员)、工会工作报告,向公司党委报告并获批准。

4.2.2.2 工会办公室负责起草工会经费审查报告和大会决议草案。

4.2.2.3 印制《工会工作民主测评表》。

4.2.2.4 发出大会通知。

4.2.2.5 会议召开前的宣传工作。

4.2.2.6 布置会场。

4.2.3 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4.2.3.1 大会预备会议

a)通过大会议程;

b) 通过大会主席团建议名单。

4.2.3.2 大会正式会议

a) 公司工会主席作公司工会工作报告;

b) 公司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作经审工作报告;

c) 组织代表对工会工作进行民主测评;

d) 分组讨论;

e) 召开主席团会议,听取各代表组讨论情况汇报;

f) 通过大会决议;

g) 公司党委书记讲话。

4.3 基层工会(分工会)季度()工作考核

4.3.1 每季(年)最后1个月月底前,各基层工会(分工会)根据季度()工作考核标准,进行自我评分报公司工会办公室。

4.3.2 公司工会办公室召开会议,对各基层工会(分工会)季度()工作进行考核。

4.3.3 在公司工会季度例会上最后评定季度()考核得分,并兑现奖励。

4.4 会员发展及会籍管理

4.4.1 会员发展

4.4.1.1 凡是符合《中国工会章程》规定的入会条件,与公司(含多经企业)建立劳动关系(含事实劳动关系)的职工均可申请加入工会。

4.4.1.2 职工入会执行《无锡供电公司工会会员会籍管理办法》。

4.4.2 会籍管理

4.4.2.1 会籍管理坚持“劳动关系在哪里,会员关系就在哪里,会员组织关系随劳动关系流动”的原则。

4.4.2.2 会籍管理执行《无锡供电公司工会会员会籍管理办法》。

4.5 工会经费管理

4.5.1 工会经费及会费的收交

4.5.1.1 公司行政(含多经企业)每月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交经费。

4.5.1.2 市郊分局工会将其行政拨交经费的20%上交公司工会。

4.5.1.3 总公司将其行政拨交经费的40%上交公司工会。

4.5.1.4 公司工会将公司本部行政拨交经费的20%市郊分局工会上交的经费以及总公司工会上交经费的50%,每季上交江苏省电力工会。

4.5.1.5 公司工会将公司本部行政拨交经费的20%加上总公司工会上交经费的50%,每季上交无锡市总工会。

4.5.1.6 公司工会委托公司财务部在职工每月的基本工资中扣除0.5%作为会费,财务部再转交给工会财务会计。

4.5.2 工会经费的使用

4.5.2.1 工会办公室提出全年工会经费使用计划,经公司工会委员会审批和经费审查委员会同意后提交年初召开的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4.5.2.2 工会办公室按计划合理正确地使用工会经费。凡非计划或大额超计划的开支,必须追加预算,经公司工会主席批准,并征得公司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同意。

4.5.2.3 工会经费的使用需经公司工会主席审批签字方为有效。

4.5.3 工会经费的审查监督

4.5.3.1 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代表公司会员群众对工会经费收支和财产管理的真实、完整、合理及效益进行审查监督,其工作执行《无锡供电公司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实施细则》。

4.5.3.2 工会经费预决算审查执行《无锡供电公司工会经费收支预决算审查程序》。

4.5.4 工会财产管理执行《无锡供电公司工会财产管理制度》。

4.6 会员教育执行《政治教育控制程序》。

4.7 会员思想状况调研执行《职工思想动态分析控制程序》。

4.8 工会文件资料的整理、保管、归档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5 相关文件

《中国工会章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文件控制程序》

《政治教育控制程序》

《职工思想动态分析控制程序》

6 支持性文件

《工会会员会籍管理办法》

《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实施细则》

《工会经费收支预决算审查程序》

《工会财产管理制度》

7 质量记录

序号 记录编号 记录名称 保存场所 保存期 备注 1 JSWMJL23-01 代表登记表 工会办 5年

2 JSWMJL23-02 选票 工会办 5年

3 JSWMJL23-03 公司工会工作民主测评表 工会办 1年4 JSWMJL23-04 公司工会委员会会议记录 工会办 5年

5 JSWMJL23-05 工会会员登记及变动情况记录 工会办 长期

第五篇:前期物业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对前期物业管理的控制,确保房屋保持正常的使用功能,为住户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满足住户的需要。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开发工程项目的前期物业管理工作。

3.职责

3.1策划与营销中心负责组织开展前期物业管理工作。

3.2工程部负责联系施工单位进行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工作。

4.控制程序

4.1策划与营销中心参与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掌握工程的基本情况和质量状况,根据物业的规模、设施、环境等具体情况,组织物业管理机构。

4.2 接管验收

4.2.1 由策划与营销中心根据物业管理移交的安排,组织前期物业管理机构、项目部和有关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进行物业的接管验收。

4.2.2 物业接管验收各方共同清点房屋、装修、设备和定、附着物,核实其质量状况和使用功能及有关的文件资料,对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由项目部组织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整改。物业管理机构负责对检查整改情况在“物业管理接管验收记录表”中进行记录。

4.2.3 接管验收合格后,由参加验收各方在“物业管理接管验收记录表”中签署验收合格意见,办理工程项目的有关文件资料的移交工作,移交文件资料主要包括:

a)工程项目的整套技术资料;

b)工程质量保修书和工程使用说明书。

4.3 由物业管理机构负责组织物业管理队伍,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

4.3.1根据物业的规模、等级合理确定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满足前期物业管理的要求。

4.3.2组建清洁、保安、绿化、维修等管理队伍,对招聘人员签定用工合同,作好岗前技能培训。

4.3.3制定各项管理标准、岗位工作标准及其它的有关规章制度,并作好培训工作。

4.4联络、沟通社会有关部门,包括:街道、公安、交通、环卫、卫生、市政、园林、教育、公用事业和文化娱乐等部门,建立代办服务项目的管理网络。

4.5办理前期物业管理的入伙手续

4.5.1及时向住户发送有关的入住函件,包括:“入伙通知书”、“入伙手续书”和“收费通知书”。

4.5.2做好住户入住的服务工作:

a)向住户介绍物业区域的情况,接收住户的咨询;

b)住户签定“管理公约”;

c)组织住户验收房屋,验收合格后进行房屋的移交;

d)根据房屋的设计结构情况以及国家和地方有关装修的法律法规要求,制订“装修管理规定”,做好对住户装修的有关服务工作。

4.6 由策划与营销中心组织物业管理机构开展物业管理的日常工作:

4.6.1保洁绿化工作,执行Q/TZH-WI-038《环境卫生与绿化管理办法》。

4.6.2治安保卫工作执行Q/TZH-WI-037《前期物业安全管理办法》。

4.6.3工程质量保修执行Q/TZH-WI-029《工程质量保修管理制度》。

4.6.4物业管理机构根据“管理公约”规定的收费标准和方法,收缴物业管理费。

4.7依据Q/TZH-WI-041《顾客满意度调查及投诉处理规定》,做好顾客意见投诉的处理工作。

5.质量记录

5.1QR23-01物业管理接管验收登记表

5.2QR23-02入伙通知书

5.3QR23-03入伙手续书

6支持性文件

6.1 Q/TZH-WI-037《前期物业安全管理办法》。

6.2 Q/TZH-WI-038《环境卫生与绿化管理办法》

6.3 Q/TZH-WI-029《工程质量保修管理制度》

6.4 Q/TZH-WI-041《顾客满意度调查及投诉处理规定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7.6.1公司的监视和测量装置主要适用于公司的房屋销售面积测量、工程施工建设,并对施工和监理单位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监督检查。工程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归口管理工作,项目部负责监督检查供方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工作。

7.6.2工程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配置,各部门根据工作需求,提出配置申请,由工程部审查后,报经公司经营副总经理批准,统一采购,根据采购合同和相应产品标准进行验收,对验收合格的装置,登记“监视和测量装置台帐”,并建立相应的装置档案,包括装置的使用说明书、合格证等技术资料。

7.6.3工程部负责对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外委检定工作,委托具备相应检定资格的单位进行检定,索取保存检定的有关资料。并根据装置的检定周期,及时进行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周检。经检定校准合格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由工程部进行检定合格标识,一般采用检定单位的标识方法。

7.6.4现场必须使用检定合格并有合格标识的监视和测量装置,未经检验或超出有效期的不能使用,并确保在规定的操作环境和使用条件下使用,严格遵守使用操作规程。

7.6.5对供方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要提供进场设备的明细及出厂合格证、前次周检合格证,由项目部审核批准后方可进场使用。项目部质量安全员要对供方现场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抽查,登记“监视和测量装置抽查记录”。主要内容包括:

a)装置的校准资料,是否经过检定,并在有效期内;

b)选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是否满足监视和测量的要求。

7.6.6监视和测量装置要定期维护保养,不使用时应贮存在适宜的条件下,以保持其准确度和适用性。

7.6.7当发现监视和测量装置损坏或失准后,应及时进行修理和检定,并将修理情况在台帐中进行备注。同时,工程部应组织对以往的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

价,并予以记录。

测量、分析和改进

8测量、分析和改进

8.1总则

公司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采用适当的方法包括统计技术,实施以下方面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 a)证实产品的符合性;

b)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c)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8.2监视和测量

8.2.1顾客满意

顾客满意是公司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

8.2.1.1顾客信息的主要内容:

a)有关产品及服务的顾客反映;

b)顾客需求的变化

8.2.1.2信息收集的方法

a)接收顾客的意见和投诉;

b)定期对顾客和市场(针对潜在顾客)进行走访,采取调查问卷、顾客意见调查表、召开座谈会、实施维修维护时的意见反馈等方式,征求顾客意见; c)利用参展会或促销会,听取并记录顾客对公司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意见;

8.2.1.3顾客信息的处理

a)策划营销中心负责顾客信息的收集、汇总,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并根据《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规定,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具体要求执行Q/TZH-WI-041《顾客满意度调查及投诉处理规定》。

策划营销中心每半年或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统计技术和其它计算方法,对顾客信息进行统计,统计出顾客满意度和其它信息,从顾客的角度,评价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以及存在的差距,并提交公司的管理评审会议,用以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8.2.4.1为验证交付的产品、融资贷款利息和本金偿还情况满足规定要求,公司对项目的开发、资金运作过程以及房屋的建筑质量实施连续的监视和测量。工程部负责组织项目部对采购材料和设备、施工质量以及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公司的稽查小组负责对项目开发的全过程,包括:前期调研、投资决策、前期运作、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市场营销、前期物业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8.2.4.2进货检验和试验

a)项目部负责对施工单位是否对进货按规定进行了检验和试验进行监督;

b)对施工用的主要材料设备,进行重点监督控制,对大宗物资按规定进行抽样检查。

c)材料设备的监视和测量,具体执行Q/TZH-WI-015《材料设备管理制度》中的有关条款。

8.2.4.3过程检验和试验

a)工程部负责组织项目部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和检查,对重要过程和分项分部工程进行重点控制,具体要求执行Q/TZH-WI-022《工程质量验收管理制度》。并监督检查施工和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情况,执行本手册第七章节的《工程施工控制程序》和《工程监理控制程序》。

b)公司的稽查小组负责监督检查各部门的工作质量和项目运作中的综合协调组织能力,对项目部的控制检查是否到位、项目的前期运作、资金调度、工期进度、市场营销等项目运作的重点环节,进行阶段性地把关验收。检查的方式主要通过现场检查、专项检查和周例会、月度经营计划会的形式进行。

8.2.4.4最终检验和试验

a)工程部负责组织项目部,遵照当地政府部门关于工程竣工验收的法规要求,组织质监部门和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进行竣工验收,确保工程的最终实物质量满足规定的要求。具体执行《工程监理控制程序》和Q/TZH-WI-022《工程质量验收管理制度》的规定。

b)在项目开发建设结束后的适当时机,由策划营销中心组织编写《项目运作报告》,根据各部门提供的以下有关资料,对项目的整体运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总结:

a)策划营销中心负责提供执行《项目运作方案》的情况;

b)工程部和项目部负责提供工程实物质量的控制和状况;

c)财务与资产经营部负责提供资金的运作状况和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

8.2.4.5对所有检验和试验的结果,都应进行记录,并有相应授权人的签字。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3.1由公司经营副总经理任组长,各部门经理为小组成员,组成公司的稽查小组,办公室设在财务与资产经营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证实过程实现策划结果的能力。

8.2.3.2公司通过以下方式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

a)在公司召开的周例会和月度生产经营计划会上,对各部门所分管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执行《月度工作考核办法》;

b)通过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及有效性评价;

c)对需确认的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d)通过生产和服务的提供,听取顾客意见的反馈。

8.2.3.3对过程监视和测量中发现的问题,由稽查小组负责组织进行整改,对需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由工程部按照《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

8.2.3.4公司对以下过程实施监视和测量:

a)项目开发的投资决策;

b)项目的前期开发工作;

c)项目的开发建设;

d)社会周边关系的协调;

e)各阶段的验收把关;

f)房地产的市场营销。

上一篇:车辆场地租赁合同下一篇:处理客户投诉案例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