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业验收会议通知

2022-07-19

第一篇:外业验收会议通知

二调外业验收信息

巴州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顺利通过外业验收

1月12日上午,巴州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外业验收会议在区林业局会议室举行,由省、市、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区国土局、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水务局等有关部门专家组成的外业验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和区林业局关于外业调查的开展过程、技术控制、质量检查等情况的汇报,并于1月13日到清江镇塘坝村、三江镇龙门村实地核查。验收组专家指出,本次调查技术手段先进,方法科学,全区初步统计森林资源状况基本符合巴州区实际;并要求调查承担单位根据与会专家和领导的意见,对部分小班调查因子进一步核实、补充修改完善后,尽快转入内业材料整理、数据汇总与分析、成果编制,按期提交调查成果。(曾冬、袁丁)

第二篇:公路初步设计地勘外业验收大纲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1、依据《公路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了切实履行政府审查审批职能,审查单位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勘察单位的外业工作进行阶段性验收。地质勘察是设计工作的基础,外业资料是否齐全、准确和满足规范要求直接影响设计质量。

2、为了保证地质勘察质量,提高设计质量,按照省交通厅<<关于成立陕西交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的通知》(陕交函2006[367]号)和2007年第三十二次专项问题会议纪要要求,根据交通部、建设部、发改委等部委关于勘察设计的有关规定,参照陕西省公路前期工作指导意见和公路工程质量工作要点,特制定了本办法。

3、该办法指出的检查事项,主要是审查单位组织现场核查的事项,未包括勘察单位应进行的所有勘察与调查内容,不能替代勘察单位或建设单位组织的检查验收。

4、该勘察外业验收办法适用于国家高速公路青兰线、十天线陕西境的初步勘察外业验收,其他审查项目的勘察外业验收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 验收程序

1、外业验收一般按照勘察单位内部验收、建设单位(或勘察监理单位)验收、政府主管部门验收(或委托验收)的顺序进行。

2、勘察单位验收与建设单位、政府验收不得合并进行,勘察单位内部部门自检和单位验收不得合并进行,建设单位与政府验收可合并进行。

3、勘察单位内部验收通过后,应编写初步勘察外业工作报告送验收单位审阅,验收单位在五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接受验收申请,并拟定验收计划。

4、勘察外业报告应包括项目概况、勘察机构、勘察经过、各专业完成的勘察工作量、设计单位或部门委托工作内容完成情况、勘察初步结论及对各专业设计建议、问题与建议等内容。勘察单位的部门自检报告、监理单位的监理报告应作为勘察外业工作报告的附件。

5、验收工作按审阅勘察外业工作报告、听取勘察单位汇报、查阅勘察调查记录及成果资料,现场核查,验收单位内部讨论与交流,最后提出验收意见的顺序进行。

6、外业验收工作一般应在现场进行,因特殊情况需异地验收时,验收单位应组织现场核查。

7、根据勘察项目特点或工作计划需要,勘察单位与设计单位不是同一单位,设计单位应有接受或验收报告;多家勘察单位同时工作时,应由一家负责汇总并协调相关工作。

8、未进行勘察外业验收或验收未通过,不能向设计单位全面提交地质勘察报告,完成的初步设计文件不安排审查。

第三章 总体要求

1、安排初勘的时间和周期合理,勘察工作机构职责明确,人员投入达到了投标文件的承诺,人员级配合理,人员进场、退场安排得当,勘察人月数满足工作量要求。

2、拟定的外业作业方法正确,采用的勘察仪器、设备的技术状况满足勘测规程、规范要求,数量符合项目进度要求。

3、配合总体设计要求,制定了周密、细致的勘察方案,勘察计划具有较强地针对性和操作性,地质勘察与其他专业调查之间,工序衔接妥当,阶段划分合理,分工清晰,责任明确,阶段目标易于控制。

4、调查、测绘、勘探、测试等工作量布设原则正确,重点突出,深度、广度符合勘察规范要求,基本揭示区域工程地质条件,能为拟定工程方案及方案比较提供详实、准确、可靠的基础资料。

5、外业资料收集齐全,各种记录规范、详细,所有勘探作业点实测了坐标、标高,计算了对应路线桩号及横向距离。

6、地质勘察工作严格按照资料收集、调查测绘、勘探试验、内部验收、监理验收、外部验收、报告编制、成果审定(单位内审和咨询单位审查)的程序进行。

7、地质勘察工作应细化勘察单元、增强勘察针对性、提高勘察效益、节约勘察时间,消灭设计与勘察脱节、勘察工作量与勘察目的脱节的现象。

8、定性评价工程场地修筑公路工程的适应性、安全性、稳定性;对生态、水文地质环境产生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9、定量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性状及其极限值;岩土体的强度及其稳定性与极限值,包括斜坡和地基的稳定性;岩土体及水体对公路工程的共同作用;岩土后期变化的预估,以及其对工程耐久性的影响;其他各种临界状态的判定;沿线筑路材料的适用性和经济性。

10、通过综合地质勘察,初步查明对路线、桥梁、隧道等参选方案起控制作用的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类别、范围、性质,评价其对工程的危害程度,提出避开或治理对策的地质依据。

11、查明陡峭山坡、深挖方、斜坡路基、高边坡等路段的稳定性,查明地震基本烈度,鉴定大桥、特大桥和隧道烈度或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第四章 公路初勘

一、一般要求

1、应全线进行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调绘范围应满足路线方案比较、工程设计和病害处治的需要,观测点布置、密度符合规范要求,观测点定位精度满足工程需要。

2、勘探点布设应注意微地貌变化,每一地貌单元应有勘探点控制,在地貌突变或异常处和工程关键部位应有勘探点控制。

3、勘探重点是影响路线方案或线位布设的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及重大工程构造物地段;地质简单路段,间隔一定距离应有勘探点控制。

4、地质条件简单的路段勘探,以挖探、简便钻探、触探等简便方法为主;地质条件复杂路段勘探,应尽量采用物探方法,并附以必要的钻探验证。

5、技术性钻孔应布设在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变化大且有代表性的路段,技术性钻孔与一般性钻孔可各按50%控制,宜交互布设。技术性钻孔应提高岩芯采取率,尤其是破碎岩层、软弱夹层、软岩、软土、膨胀土等。

6、测试工作应按不同工程地质单元,选择有代表性的部位进行,以了解沿线土石的物理、力学、化学性质和水质特征。

7、各勘探点应尽量达到不同的勘察目的;各分项工程应进行统计,列出工程位置、调查勘探目的、勘探工作量、勘察结论、工程建议等事项。

二、路线初勘

1、应区分不同地形地貌单元、区分不同的不良地质地段、区分不同的特殊性岩土路段,阐明路线布设的经济合理性、安全可靠性、耐久性,提出对路线方案布设意见或建议。

2、应查明与选择路线方案和确定路线走廊有关的地质问题,如:沿线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特性岩土的类型、性质及分布;大型路基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路基筑路材料的来源;预测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病害及其性质和对工程方案的影响。

3、勘察工作应包括各路线比较方案,路线两侧宽度各为150米至200米,特殊路段应扩大勘察范围,以示出影响路线方案的地质现象的周界为原则。

4、路线工程地质图,比例采用1:50000(~1:200000)。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采用1:10000(~1:20000),重点路段另绘制1:2000(~1:10000)。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水平比例尺用与工程地质平面图相对应,垂直比例尺用1:200~1:2000。

5、观测点数量、间距、密度应符合沿线地质条件和精度要求,测点定位方法正确,定位准确。

三、路基初勘

1、一般路基初勘应查明地基稳定和边坡稳定及设计有关问题,与路线工程地质图一并绘制。勘探点根据复杂情况布设,一般应选择在地形特征点处,平均间距一般为200米至500米。测试点重点布设在土质路段,测试点数量一般为勘探点的一半,野外鉴别并进行常规物理、水理及化学性质和必要的力学试验。

主要内容包括岩石名称、岩性、产状、风化程度;表土类别、名称、密实度、含水量,并试验其塑液限和自由膨胀率;地下及地表水活动情况。

2、高路堤路段应查明在附加荷载作用下,地基沉降和滑移的稳定性,重点调查地层层位、层厚、土质类别、地下水埋深及其分市等情况;确定土的承载能力、抗剪指标和压缩指标;判定在路堤附加荷载作用下,地基沉降和滑移的稳定性;地层中的软弱层要认真查明其层位、厚度和各项物理、力学指标。

测绘工程地质平面图,采用路线平面图,精度采用1:5000。测绘控制横断面,间距200至500米,比例采用1:100~1:200;每个工段不少于2个断面;每个断面勘探点不少于2个。

3、斜坡陡于1:2的陡坡路堤路段,应查明沿斜坡或下卧基岩滑动的可能性。调查覆盖土层的层位、层厚、土类,调查下卧基岩倾斜度、岩性、产状、风化程度,调查地表及地下水情况;确定土层和岩层界面的抗滑、抗剪指标。

测绘工程地质平面图。测绘控制横断面。现场测试物理力学指标。

4、边坡大于20米的深路堑或需要处理的边坡,应调查软弱结构面滑动可能性、判断边坡的稳定性。应对开挖边坡的土层、岩层及软弱结构面滑动的稳定性进行调查;调查边坡岩土组成情况,岩土界面的坡度与倾向、岩石风化程度;调查土质边坡的层位层厚;调查边坡岩层层位、层厚、产状、岩性、软弱夹层及构造面情况,结构面抗剪、抗滑指标;调查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情况,特别是地下水埋深及渗水情况和地表水活动情况。

绘制工程地质平面略图。测绘控制横断面。现场测试物理力学指标,判定岩、土工程等级。

5、支挡工程路段应探明下卧软弱地层的存在及分布。调查承重地基的地层

5 物理力学指标、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特别要查明有无下卧软弱地层的存在及分布;论证推荐支挡工程方案。绘制工程地质平面图。测绘控制横断面,间距30至50米。

6、河岸防护工程应调查岸坡地质现象、河段水力特征、冲淤变化规律、工程基地地层、岩土组成、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确定临河或沿河需要设置河岸防护或疏导工程的范围。绘制工程地质平面略图。测绘控制横断面,间距为30至50米。

7、改河(改渠)工程应调查原河段的水流、水力特征,冲刷、淤规律,性质、类型及发育阶段;调查改移河段的地形地貌、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改移工程实施后,预测河流两岸及下游冲刷或淤积情况,分析设置防护工程的必要性。绘制工程地质平面略图。测绘控制横断面,间距采用100米。

五、小桥涵初勘

1、重点勘察小桥、涵洞的台、墩地基覆盖层厚度及承载力,基岩埋深、风化程度及承载力。

2、绘制小桥涵轴线及墩台轴线地质纵断面,比例与路基横断面相同。

3、勘探点每个轴线不少于1个,包括露头、挖探、简易钻探、触探和物探。

4、测试利用露头、挖探、简易钻探采样进行,可以是目测或原位测试。

六、互通式立交初勘

1、勘察重点及要求参照相关专业进行。

2、绘制互通式立交工程地质平面图。

3、分路线绘制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七、沿线设施初勘

1、勘察范围包括监控通信分中心、监控通信所、隧道管理站、收费站、检查站、服务区、停车区、养护工区等。

2、除满足公路工程初勘要求外,还应满足房建工程等地勘要求。

第五章 桥位初勘

一、桥位选择

1、初勘阶段应对各参选桥位方案进行同等深度的地质勘察,并对建桥适宜性、稳定性、环境协调性等方面做出结论性评价。

2、一般工程地质地区桥位应适应地形、地貌、地物等方面的要求,选在两岸有山嘴或高地、河岸稳定、河沟顺直、便于布置施工场地、便于运输材料的位置,不宜选在上下游有山嘴、石梁、沙州或地下、地面有重要设施干扰的地段。应选在基岩、坚硬土外露或埋藏浅,地质条件简单、地基稳定的区域,不宜选在断层、滑坡、泥石流、岩溶等发育地段。

3、特殊地质地区桥位选择,在满足一般地区要求之后,还应针对泥石流、岩溶、滑坡、沼泽、黄土地区进行专项调查,查明与桥位、桥墩、桥台的关系,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特征及其对桥梁可能产生的影响,便于评价工程方案、工程措施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等。

二、调查测绘

1、所有桥位必须进行工程地质调查。

2、桥梁结构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应测绘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用1:500~1:2000,上下游各200至500米。

3、特大桥、大桥和复杂的中桥应绘制地质纵断面,水平比例采用1:500~1:2000。

4、测绘桥梁横断面。所有桥台均应测绘,桥墩应测绘控制断面,间距50至100米,比例采用1:100~1:200,每个断面勘探点不少于2个,现场测试物理力学指标,判断岸坡稳定性。

三、工程地质勘探

1、综合勘探

1.1、工程地质勘探应在调绘的基础上,通过物探、钻探、挖探、钎探、原位测试等综合手段进行。

1.2、初步勘探应尽量采用较简单的勘探方法,但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桥位地质勘察不得单独采用物探方法。

2、物探

2.1、物探包括电探、震探、声波探测、测井、钻孔电视、浅地层剖面仪、无线电波等方法。在地形地物允许时,特大桥、大桥、中桥均应布设物探工作。

2.2、电探测线沿桥轴线至少布设1条,视地质复杂情况增加纵横测线。测线间距10至20厘米,测点间距5至20米。

2.3、震探测线沿桥轴线至少布设1条,视地质复杂情况增加纵横测线。陆上间距20至30米,水上间距50至100米。

2.4、声坡探测发射点和接收点,可选在地面或岩面,也可选在1至2个钻孔中,利用岩体中声波和振幅的变化,判断岩体的完整性,鉴定危岩,监测洞室及边坡应力。一般在有特殊要求或施工图设计时采用。

2.5、测井一般是在钻孔中探测井壁周围地层剖面、基岩节理、裂隙发育、岩石完整性、含水层位置及厚度。一般在有特殊要求或施工图设计时采用。

3、钻探

3.1、钻孔位置一般沿桥梁轴线,结合地貌单元、地质构造、桥墩台等因素布设。

3.2、钻孔数量主要由地质条件、桥梁长度和可参考的资料等因素确定。 特大桥不宜少于5个,桥长在500至1000米的大桥不宜少于4个,桥长为100米至500的大桥不宜少于3个,地质复杂的中桥不宜少于2个,特殊结构的桥梁应适当增加钻孔。

3.3、钻孔深度应根据地质条件和桥型确定,以满足设计要求为前提。 3.

4、技术钻孔数量应达到50%以上,各种地层岩芯采取率不宜小于50%。

8 一般性钻孔也应采取一定的原状样或扰动样品。

3.5、计算冲刷时,除在河床表面取样外,还应在河槽一定深度取样,进行颗粒分析。

3.6、需要水质分析时,应在河中和钻孔中分别取样。

四、原位测试

1、原位测试包括动力触探、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横压试验、现场荷载试验、现场剪力试验和水文地质测试等,应根据项目特点选用。

2、动力触探包括标准贯入试验和动力锥探试验。条件许可时,均应配合钻孔进行动力触探。

动力锥探适用于卵石、砾石、碎石土层,判断厚度、密实度、基本承载力,以及浅覆盖层、基岩风化层的界限。标准贯入适用用于第四系覆盖层中的砂土、粉砂及一般粘土,用以查明土的强度及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砂土液化等。

3、静力触探适用于砂、粉砂及粘土,查明土层平面分布、估算强度、压缩性,确定侧摩擦阻力和锥尖阻力等。在条件许可时,宜采用静力触探加密地勘资料。

4、十字板剪切试验适用于软土地区,一般在钻孔中测定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

5、横压(旁压)试验分为预钻式和自钻式,主要适用于粘性土、粉土,目前已拓展至砂土、软质岩和风化岩,原位测定承载力、横压模量和应力应变的关系。

五、室内试验

1、岩石试验,应安排岩石成分试验、岩石物理性能试验、岩石力学性能试验。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天然、饱和)压缩模量、压缩系数等。

2、细颗粒试验,包括天然密度、含水量,相对密度、液限、塑限、颗粒分析、压缩系数、压缩模量、渗透系数,抗剪(压)强度(块、慢剪),视需要作 9 有机质和高压缩试验。

3、粗颗粒试验,包括天然密度、含水量,相对密度、颗粒分析、渗透系数,抗剪强度,天然休止角。

4、水质试验,一般简易分析,特殊要求时专项分析。

第六章 隧位初勘

一、隧位选择

1、隧道平面和纵面不同位置方案,均应进行同等深度地质勘探工作。

2、一般工程地质地区,隧位应选择山体稳定、山形完整、冲沟较少、山洼切割小、构造简单、地层单

一、岩性完整、无软弱夹层、岩层正交的位置,应选择地下水影响小、无有害气体、不含放射性元素、不压占矿藏的隧位。

3、不良地质地段隧位,应避绕不良地质现象,当无法避绕时应减小影响长度,尽量选择正交或影响小、较窄处、影响时间短处通过。

3.1、隧道可从褶曲侧翼、窄破碎带、贫水破碎带、密实稳定岩堆、难溶岩、第四纪堆积少、密实冰碛层、煤系地层短等处通过。

3.2、隧道应远离陡斜坡张裂、崩塌、低洼垭口、地下富水、岩堆基岩面、溶洞、易溶岩、流砂、高瓦斯区、黄土陷穴密集区、冲沟发育、滑坡、泥石流、地下冰、库区充水消水影响区、强震区断层等不良地质病害。

3.3、路线纵面加大洞身与滑坡、错落体、泥石流沟的距离,保持洞顶厚度;同时应使洞身位于比较理想的围岩中。

3.4、傍山偏压隧道不应产生构造复杂、岩体破碎、堆积厚的隧道围岩;沿河傍山隧道应避开山体失稳、滑坡、崩塌、错落、岩堆等不良地质现象,远离冲刷范围。

3.5、便于施工、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安全,不留隐患或少留隐患。

二、洞口位置选择

1、隧道洞口宜与等高线正交或接近正交,并应避开排水困难的沟谷低洼处。

2、洞口应选在山坡稳定、地质条件较好处,当地形地质条件不利时,应早进洞、晚出洞、不留隐患。

3、隧道洞口选择应为隧道施工、洞外接线、洞内外联络线创造条件,利于环境保护。

4、两隧道口之间的距离应保持较远距离,标高按300年一遇水位校核。

三、调查测绘与资料

1、隧道路线方案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采用1:2000至1:10000。

2、隧道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采用1:1000至1:2000。

3、隧道工程地质纵面图,水平比例采用1:1000至1:2000。

4、隧道洞口工程地质横断面图,比例采用1:200至1:500。

5、隧道洞身地质横断面图,穿过不良地质地段时绘制,水平比例采用1:200至1:500。

6、隧道地区水文地质图,比例采用1:1000至1:5000。

四、工程地质勘探

1、勘探原则

以收集区域地质资料、调查、测绘、遥感信息法、物探为主,以少量钻孔测试为辅。地质条件简单的短隧道可不钻探,洞口条件较差时应布设钻孔,遥感调绘或物探发现洞身存在破碎带或其他不良地质时,宜布设少量钻孔,其余一般不布置钻孔。

2、遥感信息法

应收集利用隧址区域的卫片、航片判译,通过现场检验调绘,初步查明断层、岩性、构造、裂隙等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评价隧道方案的可行性、稳定性、合理性。

3、物探

3.1、分离式隧道原则应沿隧道轴线布设2条物探测线,进出口各布设2条 11 物探测线。

3.2、复杂隧道应加密测线、测点,或采用多种物探手段综合勘探,以相互印证。不同地质体或构造类型,至少有2条测线,每条测线至少有3个测点。

3.3.深埋隧道应采用地震高分辨反射法,对煤层、矿体、采空区、溶洞、断裂等特殊构造,可选用磁力、重力测量等。

4、钻孔

4.1、解译、调绘、物探工作基本完成之后,发现隧址存在地质疑点、重点、异常点时,应布设钻孔验证。

4.2、中、短隧道可不进行钻探,进出口地质条件较复杂时,宜布设1至2个钻孔。

4.3、长隧道、特长隧道应布设2至3个钻孔,地质条件复杂时应进行加密,钻孔间距可按500米控制。

4.4、水文地质十分复杂的隧道,应提前安排水文地质工作,工程地质钻孔宜与水文地质钻孔合并,必要时可布设水文地质钻孔。

五、原位测试

1、地应力测试

一般在钻孔内采用水压致裂法直接测得地应力,结合构造及岩组分析主应力方向。

2、综合测试

2.1、配合钻孔,岩质隧道采用声波法、震探、放射性测井,测量岩体、岩石纵波速、横波速,而求得围岩动弹性模量、静弹性模量、泊松比等物理、力学指标。

2.2、配合钻孔,土质隧道采用动力触探、静力触探来求得土的密实程度和透水性能,作为补充资料。

3、水文地质测试

一般结合工程地质钻孔进行,终孔后进行井中测流或作为水文地质的观测 12 孔;当钻孔终孔后发现大量地下水时,可布设专门的水文地质勘探孔或观测孔。应进行抽水或注水试验,求得水文地质参数,预测隧道涌水量,分析水文地质环境影响。

4、岩土物理力学试验 按规范规定内容安排试验。

5、水质分析试验

结合隧道钻孔,从对隧道有影响的含水层内取样1至3组,评价可否满足生活、工程、消防用水。

六、围岩分级

1、应按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两个基本因素,定性特征和定量的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值,结合进行初步评价。

2、对围岩进行详细分级,应在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基础上考虑修正因素的影响,修正岩体基本质量指标。

3、按修正后的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结合岩体的定性特征结合评判,确定围岩的详细分级。

第七章 料场初勘

一、勘察要点

1、采用访问、调查、勘探和试验的方法,查明材料的种类类别、产地、质量、数量、开采、运输方式。

2、调查工作应遵循由近及远、逐步扩大和大小兼顾的原则进行。

3、勘察调查的料场,应估算成品率,储量不得小于工程设计量的2倍。

4、料场调查应做出对环境保护、文物或地下遗存保护的评价。

二、勘探试验

1、取样地点每一料场不少于3至5处,每处应注意控制各有用层。

2、桥隧构筑物石料及粗骨料,应做抗压强度、坚固性等试验。

3、桥隧构筑物细骨料应做颗粒分析、含泥量等试验。

4、路基工程粗粒土应颗粒分析、含水量、液限、塑限、密度、击实等试验;细粒土还应增加承载比、有机质含量、易溶盐等试验。

5、路基特殊性岩土应进行专项试验。

6、石质挖方作为路基填料时应与填石路基同样要求。

7、路面粗集料应安排颗粒分析、压碎值、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磨耗、吸水率、磨光值、冲击值、坚固性、软弱颗粒含量、有机质含量;

8、路面细集料应安排颗粒分析、表观密度、含泥量、砂当量、有机质含量、坚固性、三氧化硫含量等试验。

三、施工及运营用水

1、工程用水一般通过调查和目测判断,必要时安排对混凝土的侵蚀性试验。

2、水源可开采量应通过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和计算得出结论。水库、堰塘、溪沟、泉水应调查测量其流量,并注意季节变化、灌溉引起突变等。

四、采运条件

应调查开采条件和运输条件,绘制相关图表。

第八章 不良地质

一、滑坡

1、与路线方案或工程方案有关的滑坡均应有专项勘察报告;在路线走廊范围内的滑坡均应开展调绘工作,必要时应进行物探。

2、应查明滑体与滑床的地层结构、软弱结构面、含水层性质、地下水、滑动特征。应调查滑坡区域地貌、活动历史、气象、水文资料。

3、完成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采用1:500至1:2000;工程地质纵断面,水平比例采用1:100至1:400。

4、大型滑坡应设2至3个地质断面,沿主滑方向布设,每条勘探线的勘探点不少于3个,间距不大于50米,稳定地段应有勘探点。滑坡边缘、滑面埋藏较浅地带应布有挖探,实际揭露滑带并采集滑带原状样。

5、钻孔岩芯除一般要求外,还应描述擦痕、摩擦热变质、烧结状况、变色、滑带厚度等滑坡特征。

6、钻挖探一般应干钻,同时安排试验,粘性土、岩石取原状样;砂、砾、碎石土取不改变成分的扰动样。

7、试验项目一般为相对密度、天然密度、天然含水量、颗粒分析、液限塑限、内摩擦角、粘聚力;无法测定内摩擦角、粘聚力,可采用反算法。

二、崩塌与岩堆

1、应查明岩堆体的地层结构、岩性、细颗粒夹层、含腐殖质夹层、地下水位等。应收集调查崩塌(含坍塌、剥落)岩堆区域地貌、活动历史、气象、水文资料。

2、完成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1:500至1:2000;工程地质纵断面,水平比例采用1:200至1:2000。

3、每个岩堆应至少布设1条勘探线,勘探线的间距不大于50米,每条勘探线的勘探点不少于3个。

4、应安排必要的试验。

三、泥石流

1、应调查泥石流形成或沟谷的流域范围,沟谷内纵坡坡度、物源分布等。分别查明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特征;勘探查明堆积区洪积扇的地层结构、岩 15 性,流通区残留厚度,形成区固体物质储备厚度等。

2、测绘1:2000~1:10000工程地质平面图;绘制工程地质纵断面,水平比例采用1:2000~1:10000。应同时进行气象水文调查,如:暴雨强度及持续时间等。人为活动调查、泥石流发育历史调查。

3、勘探线一般呈十字布设,纵线沿洪积扇脊部、流通区谷内部布置;横线沿等高线布置;交点宜选在洪积扇重心。各勘探线的勘探点不少于2个;勘探点距不大于50米。

4、安排必要的试验项目。

四、涎流冰

1、查明形成涎流冰的水源、地形、地貌、岩土、植物和气象等因素,以及流冰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2、完成1:2000~1:10000工程地质平面图。

3、勘探线应沿流冰方向布设,每条勘探线可设2~3个钻孔,每条勘探线至少布设1个横断面。勘探孔应布设在地形、地质变化点。

4、完成有关试验。

第九章 特殊性岩土初勘

一、黄土

1、应查明黄土物理力学特征,查明湿陷性、节理、裂隙、陷穴、洞穴、冲沟、坍塌、崩塌等分布特征及成因,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及排泄情况。工程地质平面纵面图可并入路线部分,复杂工点可增加大比例图。

2、路基工程勘探线应结合微地貌单元和黄土地层类型,选择代表性断面布设。黄土塬、宽阔阶地、宽阔洪积扇路段,勘探线沿路中线布设;黄土梁、茆、斜坡路段,勘探线应呈十字型布设;高填方路段横向线应沟低纵向布设。每条勘探线不少于3个勘探点,勘探应采用挖探,或采用轻型钻探;勘探深度一般应穿透湿陷性黄土地层。

3、桥基勘探时,小桥涵以挖探为主,冲沟桥基挖探、钻探相结合,大、中桥应布设钻孔。勘探线、勘探点参见桥梁部分,涵洞勘探点可酌情减少。原状土样间距宜为2~3米。

4、黄土塬区隧道可采用震探与挖、钻探结合,黄土梁茆区可采用电探与挖、钻探结合。每座隧道的勘探点不少于3个;原状土样间距宜为2米。

5、黄土地区应进行的常规试验包括:密度、相对密度、颗粒分析、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湿陷系数、凝聚力、内摩擦角等。

6、深路堑应做抗剪强度(快、慢剪);高填路基土应做扰动土击实试验、直接剪切(快、慢剪)试验,地基原状土应做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固结试验;桥梁地基应做固结试验、直接剪切、无侧限强度试验,桩基应做直接剪切试验;隧道应做固结、直接剪切、渗透试验。

二、膨胀性岩土

1、查明膨胀性岩土的岩性、成因、分布等特性,查明微地貌形态、天然坡度、不良现象,判定膨胀等级,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及运动规律,查明地表水集聚排泄等情况。

2、收集气象资料和当地建筑经验,调查地表胀缩剥落、溜坍、地裂等现象,测绘1:2000~1:5000工程地质图。绘制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3、路基采用钻探、人力钻探和挖探,勘探点每100米至200米1个,每个地貌单元至少有1个勘探点。桥梁勘探应结合墩台位置布设,以钻探为主,其他方法为辅。隧道勘探除隧道要求的钻孔外,应在膨胀性岩土路段布设勘探点,以钻探为主,物探为辅。

4、除常规试验外,还应膨胀指标试验(自由膨胀率、不同应力下的膨胀率、膨胀力、收缩系数)和力学强度试验(压缩、剪切、侵水剪切)。

三、软土

1、查明软土分布范围和物理、力学性能,分析沉降、滑移对路线的影响, 17 提出路线通过软土区域的建议。

2、调查软土处治经验,核定基本烈度Ⅵ度以上的路段,调查软土周界,调绘1:2000~1:10000工程地质平面图,绘制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3、不同单元均应布置技术性钻孔和其他勘探点。勘探方法采用挖探、钎探、钻探与触探及其他原位测试,适宜时辅以物探,相互验证。钻挖孔每公里1~2个;静力触探每公里不少于3个勘探点测试侧壁阻力等;十字板剪切试验每个勘探单元,安排1个勘探点测试抗剪强度等。

4、钻探一般采用干法钻探,按规定间距薄壁原状取土,采取防震等措施,及时按规范内容安排试验。

陕西交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〇七年十月二十日

第三篇:外业总结

登封外业实习的几点感受

作为非专业教师队列人员,我去实习场总共也没有几次。尖山实习,年代更久,只是耳闻,城北老实习场,我在1997年赶上一次开现场会的机会,现在的新实习场,2007年教学支部组织入党仪式我去过。这些都因为时间短匆匆来、匆匆走,对外业实习没有真正的体验。真要说有一点感觉,那也是“远离了喧嚣的城市,亲近了清新的自然”。

这次就不同以往了,是要在实习场待一期(5月17日—6月7日三个整周)。这二十多天里我对实习场的人文、地理、环境有了实实在在的了解。对实习的老师、学生有了更深的认识。

先说实习场的环境,按专业老师说法,测区的地形、地貌是比较适合我校外业实习要求的。有沟、壑、丘、坎、山、溪;有乱石、有荒草,有植被也有裸露的地表。值得一提的是有水洼,但是里面水少的可怜,水是这里最紧缺的资源!

虽然有蛙鸣、有鸡叫(草丛里的野鸡)、有狗吠(老黄养的刚标、小黑两只看门狗)但与五柳先生先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环境比有相当大的差距,更不消说辛弃疾所呈现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了。因为水缺,这里的庄稼只是干旱或半干旱作物,不可能种植水稻。空气的干燥使得有些学生嘴唇干裂,更有甚者鼻子还流了血。我在家的时候一般一天喝不了一壶水,但是在实习场要多喝一倍。

实习场另外两样不友好的东西就是“风、光”,因为风是狂虐的,光是毒辣的!这里的风不吹则已,一吹就带哨音,瞬间的风力可达十级以上,常常是说来就来,而且频繁发作,给外业观测造成很大的困难,仪器不好架,标尺乱晃动。听说曾经新买的“卫星锅”刚安装好还没有来得及用,就成了狂风的猎物。这里的阳光分外充足,如果不穿长袖衣服,不戴草帽加以防护,出测一上午就保证你裸露部分脱一层皮。从实习场回校的学生很少有不“变色”的。难怪他们说,我们经受了大自然的考验。

再说实习场的老师们。在一次座谈会上,我说了自己的体会:

(一)物质生活匮乏;

(二)文化生活单调;

(三)精神生活枯燥。表现在:有一次我指甲裂了,问了几个人才找到指甲剪。没几天,手上扎个刺,要找缝纫针挑出,这回比上次更难解决,最后从看管实习场老黄那里,要了根很粗的缝纫针才得以挑出来。这些很小的事情,若在家里根本就不足挂齿,但在实习场却是实实在在的不便。应验了一句俗语:“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即便在实习前充分准备,但也不可能将家搬去。

文化生活单调表现在:收音机是没有用的,因为调频、中波没信号,短波也只能收到一个中央台。我早上有听天气的习惯,在这里也只能靠唯一的一台卫星电视了,地方新闻等我知道时已成旧闻了。

年轻老师大多带有笔记本电脑,玩个游戏、作个课件、下盘旗什么的,晚上有时也打打双升。精力旺盛的年轻老师晚上睡得晚,早上起得也晚,早饭不吃是经常的事。学生出测为避开中午的阳光,出发较早,等老师去指导学生,就要顶烈日了,受毒日的炙烤也是不得不面对的。

精神生活枯燥甚至孤独,年轻人少了花前月下的浪漫。成家有孩子的少了妻儿绕膝的天伦。学生中出现一些小问题反而是件好事。因为处理这些问题,做他们的工作,恰好填补了老师的精神空虚。我碰到两次老师(不是同一个人)给家里的通话,电话里答应回家陪孩子,但就是不说定日期,能听得出挑逗孩子语言的背后是隐藏着愧疚腔调。所以实习老师普遍认为,带一期容易,带两期较难,带三期更难,带四期是英雄,从头带到尾的是功臣。 最后说一下学生。前面已说到,他们中的不少人经历外业后能力突然一下得到提升,收获很大。他们中大多数人很珍惜这次机会,有的早上五点就出测,有的为了赶任务,中午连续作业,派代表回实习场取饭,就地吃完,不回驻地继续干,等到再吃晚饭时,没有刷的碗已经干结了。我就想,如果咱们学生队伍中50%的人有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毕业生还会继续走红。值日任务也井井有条,按班级和小组安排顺序就能很好地开展。只有一次是因为出测早而忘记,回来后及时给补上。

但是有些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不能指望一朝一夕铸就,比如,学生乱扔垃圾和无节水意识。老师反复要求后仍然能在实习场、测区见到空饮料瓶和雪糕封皮,洗脸、刷牙、洗头仍然水管大开,还有浪费饭菜等现象。三令五申不让吸烟,但在宿舍里还是能找到烟蒂。矛盾处理不好,一旦激化,还有血案发生:083

47、48两个学生因前期拔测桩,在五月三十号发生群殴,其中的两个学生各自头部缝了两针。若不是老师及时制止,伤者可能更多。

有些学习不上进的学生,小组里的其他人去观测,自己在宿舍睡大觉;还有个别人三五成群去捉螃蟹,逮蝎子。这些学生白白混了一个实习期。老师不会分身术,看住了第一组,看不着第二组,总会有掉队的学生。

实习场还有两个人要提,就是小孙和老黄。小孙是我们的厨师,因为买菜是我们每一期管生活老师的事情,他和助手只管来料加工,待遇有学校安排,所以每天只列菜单给生活老师就行。他的苦恼是:食堂每天都产生垃圾,不及时清运很快变臭,天热时蝇蛆满地,卫生状况不能保证,一两瓶敌敌畏灭蝇不够用一周。

老黄是实习场的看管,严格讲他的任务是保证实习场财产的安全,可是他自嘲自己是实习场管家,因为水、电、宿舍都有他办理(当然捅厕所,换水龙头,走廊灯不亮等等事情也都找他)。老黄还肩负着与当地百姓的关系,他对实习场驻地陈家门村非常了解。他说过咱们实习场就如同军队“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这一期走下一期来,今年走明年来。总难免有人出测时踩踏农民的庄稼,发生了不愉快,老师出面,老黄也跟着跑。

后半年没有实习,他不能把实习场扔下,与当地村民还要融洽相处,村里的红、白事还总被邀请,又不能拨人家的脸面。他自己说这叫入乡随俗,人都有被尊重,被理解的需要,受邀请那是人家看得起咱!可这些都是不菲的开销,老黄应酬下来也很吃力!

天一热,水供应总是紧张,有时一天往水井跑好几趟,摩托车耗油问题学校至今没有解决。老黄说秋天他要去平顶山打工,多挣些钱以补贴家用。我想老黄的确受到了委屈,否则怎忍心把老婆一个人撇在冷冷清清的实习场让“刚标、小黑”陪伴?学校应该有点措施,不应该让英雄流汗再流泪呀!

以上是我在实习场期间的几点感受,算是自己的管窥之见,有片面地方也纯粹是个人视角。

教学部主任

2009.6.8

第四篇:外业工作内容

附件1

广乐高速乐昌管理处JC2合同段隧道安全质量巡查内容

洞内观察:

A、记录掌子面地质情况,绘制地质素描图【完整性、硬度、风化程度、节理数量、节理密度、软弱夹层产状、地下水情况、】;

B、记录支护参数【当前工序、开挖工法、台阶长度、单循环进尺、周边炮孔残留度、洞渣粒径、拱架间距、钢筋网网格大小、钢筋网层数、喷层厚度、喷层平整度、超欠挖情况、超前支护类型(钢插管、小导管或锚杆)、超前支护数量、长度、间距、是否注浆】

C、记录施工风险【是否存在未支护继续开挖、是否存在未进行超前支护、是否存在拱架间距过大、是否存在单循环进尺过大、是否存在未找顶继续施工、断面超挖处是否喷砼填充、断面欠挖处喷层厚度是否满足要求、是否存在安全用电风险、是否存在火灾风险、重型工程机械车辆是否存在违规操作(不鸣笛、不开灯、不避让、不靠右行驶、超速、载渣过高、客货混装、勾机找顶无照明无指挥、倒车不鸣笛、转臂不鸣笛、碰撞高压风水管)、洞内通风照明质量差、台架上部堆放杂物、台架无防护、违规爆破操作(放炮前不吹哨示警、撤离距离不足、洞口未安放禁入警示牌、横通道未设置禁入警示牌、雷管炸药未分开运送、电雷管不短路处理、电雷管置于潮湿地方、电雷管置于带电设备附近、爆破工着化纤服装、放炮后无专人查看哑炮废炮、炸药库无人值班、值班时间睡觉、炸药库领料不规范、剩余爆破品不归库)、氧气乙炔放置距离不足、防水板附近焊接作业无防护、风管弯折风阻大、风管漏风率过大、爆破时不关风机、爆破后未及时开风机、高压风水管接头漏风、配电柜未上锁、乱搭乱接电源、破损老化电线搭地、洞内危险源未挂警示牌】

D、监控量测【测点及时修复、监测数据连贯有效】

附件2

第五篇:航摄外业技术考核

航测(确权外业)组技能考核标准

一级(100):

了解航测外业作业流程,航片判图基本准确,能利用南方CASS上图,了解确权登记工作中所涉及的相关规程、规则、规范及地方政府的有关处理意见。 二级(200):

熟练掌握航测外业作业流程,航片判图准确,熟练掌握南方CASS,能利用勘测定界、MAPGIS结合Excel处理相关问题,能够从始至终独立完成确权工作。 三级(500):

二级基础上能够熟练掌握航片布点、刺点。能够独立完成相控点测量,熟练掌握航测外业规范及图式,了解航测内业规范。针对一些特殊问题,能够独立编制技术补充规定。

总工办

2015年05月19日

上一篇:网银转账时间限制下一篇:物业转正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