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中的应用探讨

2022-10-09

1 导言

近年来, 我国对防汛抗旱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传统技术和工作理念仍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行业发展, 最终体现于观念落后、效率低下。为有效提升防汛工作效率, 我们有必要从水文信息着手, 通过提升整体技术水平不断完善水文信息库。在此前提下, 工作人员可以在可视化基础上提升防汛工作的效率。

2 传统水文与现代水文的区别

2.1 研究对象方面

相比于传统的水文研究, 现代理念崇尚于理念的更新。在分析研究原有水自然信息基础上, 还重视社会用水相关信息。这种研究与我国城镇化发展息息相关, 这种研究不仅能准确揭示大自然水文规律, 还能有效的掌握人文用水特征,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与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2 研究领域方面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水文工作, 其实质是对自然水资源的客观评价。在此条件下, 能更好的开发利用现有水资源, 更有效的保护现有水资源。现代水文信息化工作首先应落足与地表水资源的应用研究, 同时还需从空间上入手准确掌握地下水资源与中水资源, 这样才能将三者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上述工作是构建水文数据的基础, 这样才能科学的评判水资源现状和可应用范围, 从而发挥水资源管理的作用。

2.3 研究手段方面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水资源信息也必将产生质的飞跃。水文信息现代化必须从技术上打破传统模式, 目前较为有效的方法是核技术与“3S”技术、雷达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上述多种技术联合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水文信息采集的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由于传输的迅捷也为后期决策带来较充裕的时间。

2.4 研究方法方面

随着水文应用范畴的增加, 现代水文研究应进行质的创新。传统的翻阅图书, 查找文献的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现代水文研究应结合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分形集合、水文模拟、随机分析以及灰色系统等多项理论技术, 将多种技术融合为一体服务于水文研究。目前, 信息高速公路与世界互联网的发展, 推动了水文信息水平的不断提升, 最终实现水文信息互联网发展模式。

2.5 研究目的方面

现代水文信息研究方向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深入分析自然水资源的变化趋势, 还需准确掌握水文信息发展规律。这样才能在确保民生的基础上, 有效的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不断完善现有生态资源, 为防洪抗灾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3 水文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中应用必要性

我国虽然水力资源丰富, 但人均可用水量在世界上排名非常落后。为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并提升防洪抗旱的能力, 我国水文监测的工作重点就是掌握水文信息。结合我国水力资源管理现状来看, 虽然现代化技术应用较多, 但整体上看仍存在人工管理模式。在该模式条件下, 水文数据无法实现全覆盖。最终导致书序统计率不准, 相关数据应用地下等情况, 严重的还有属于使用不规范或错误的情况。因数据问题不仅影响到水文工作的顺利开展, 还会影响到该项工作的快速开展。

基于此, 我国水文测报能力与信息采集准确率有必要进一步提升。我们应针对现有问题对水文信息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彻底摒弃传统人工统计方式, 取而代之换做现代信息化技术。为提升预报的精确度, 信息工作应不断提升洪水作业遇见期, 从而为水利防汛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信息收集工作需注重不同环节, 准确把控每个关键环节, 这样才能提升数据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准确的数据信息是水文信息工作的前提基础, 这样才能与防汛工作有效结合到一起, 不断提升整体防汛工作质量。

4 水文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中应用方向

4.1 信息数据库

作为水利防汛工作的前提, 水文信息必须着重于现代化技术研究。科学有效的信息技术必须基于原始水文信息数据, 这样才能便于书序处理, 以此为防汛工作提供更多数据支持。水文数据库离不开信息化建设, 作为信息资源的典型代表数据库已成为水文信息发展的基础, 我们应充分利用原始数据结合数字网络化技术构建科学的信息数据库。构建数据库必须以防汛工作为前提, 以此提升准确的数据信息。在此技术上上, 我们应认真搜集各类信息并加以整理分类归档, 以此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使用者可根据检索条件在数据库中寻找自己所需的信息, 同时数据库还需具备数据浏览、汇总以及打印等相关功能。科学的水文信息库应能提供实时的数据信息, 例如:水文含沙量、当前降水量等信息。上述信息应通过较为直观的形式体现给使用者, 为后期工作提供科学有力的数据支撑。

4.2 计算机网络技术

目前, 互联网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有效结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 上述技术也为水文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这样的水文数据信息局域网才能成为水利防汛的技术前提。首先, 防汛专项网络的构成。该网络由卫星、情报网、计算机等构成。上述几个重要组成部分可实现书序采集、传播与使用形成有机的循环体系。在是使用过程中, 情报网可通过光纤及时传播汛情, 并及时将数据船体给国家水利信息网。这样有助于更高级的网络去分析使用数据。其次, 外联防汛网络主要利用网络与互联网相连, 以此满足各省地域性的防汛工作需求。这样可随时随地掌握不同区域的水文基本情况, 如:作为水利防汛核心的水文预报可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 计算机的自动化可有效替代穿冲的人工操作方式, 这不仅降低了人工工作强度, 还有效的避免了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 最终提升整体处理精度, 确保水利防汛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与专业性。

4.3 视频会商系统

远程视频技术是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 远程视频早已应用于商业系统。该技术也逐渐被应用于水利防汛之中, 该技术的原理是以脱离文本信息的计算机技术。图像与视频 (音频) 等网络技术更具动态性与分不行, 并能充分发挥其交互性有点, 更好服务于水文工作。因此, 我们有必要搭建带通信网络, 从而为实现视频、音频等功能提供平台基础。搭建防汛视频会商系统不仅要考虑到数据传输, 还需考虑到紧急水情问题, 确保出线水情是能以最快的时间和最佳的措施去解决各种问题。最有效的将各种危险问题, 为水利防汛工作提供最佳的解决时间。

结束语

总之, 防洪工作不仅是国计民生的基础, 还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就我国目前防汛工作来看, 虽有很多专业技术备用用, 但仍无法满足防汛抗旱的要求, 且工作效率相对较慢。基于此, 我们应从整体技术入手, 充分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 在不断完善数据库的基础上, 加大分析和使用能力更好的服务于防汛抗旱工作。

摘要:水利防汛离不开水文信息, 实现信息化技术不仅对改善人工处理避免人为失误有足够的现实意义, 还能大幅缩减人工成本。就信息技术应用而言, 如何建立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 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阐述, 以期对同行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水文信息化技术,水利防汛,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俊坤, 张川.试述水文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 (19) :240.

[2] 潘风伟.解析水文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中的作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5 (20) :22-23.

[3] 孙磊, 刘胜虎.水文勘测中的信息技术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 (32) :146.

[4] 张艳玲.水文信息化技术在我省水利防汛中的作用[J].西北水力发电, 2006 (04) :72.

上一篇:新时期普通高校体育武术选项教学的教育探讨下一篇:信息化建设视角下高校行政管理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