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人民日报

2022-07-08

第一篇:领导干部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反对浪费从领导干部做起

2013-02-16 10:21:11贵网进入贵社区复制本文地址 824连日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讨论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共鸣。一个普遍的共识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有效刹住浪费之风,树立节俭新风。

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何屡禁不止?这与一些领导干部的奢靡习气不无关系。一些人不是想着怎么为百姓干实事,而是沉迷于要待遇、比规格、图享受,把各项规定抛诸脑后。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浪费陋习一级一级传染下去,必然是有禁不止、有令不行,使得一些地方楼堂馆所何其豪华,迎来送往何其热闹,觥筹交错何其铺张。正如俗话所说,房檐下的冰溜子——根子在上头。

铺张浪费的背后,存在的观念误区更须警惕。一些人以为,现在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吃点、喝点、玩点、用点,不过是“牛身上拔根毛”。殊不知,推杯换盏之间,喝坏了党风政风;高楼华宇之中,日益疏远了群众。浪费之风不仅挥霍了公款和公共资源,也在损害党的威信和政府的公信力。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首先要求各级干部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到“浪费也是腐败,节约也是政绩”,把勤俭节约作为政德标准。“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领导干部要从我做起,自己首先不搞排场、不破标准、不要超标配置,事事简朴、处处节约,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跟着一级学,就会聚合崇俭抑奢的正能量。政风简,民风淳,这对净化社会风气也有积极作用。

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我们的国家越发展,党员干部就越要艰苦创业,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群众眼里,领导干部的公务消费,正是映照奢与俭的明镜。当前,正值各地两会召开,又值春节临近,各级领导干部务必反对浪费、厉行节约,务实开会、简朴过节。人民群众在期盼,更在评判。

(相关报道见第九版)

第二篇:领导干部要重视调查研究(人民日报-中央党校)p

领导干部要重视调查研究(人民日报-中央党校)p2013年4月6日星期六

领导干部要重视调查研究(人民日报-中央党校)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制定和实施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是党的优良作风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工作方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有助于领导干部了解实际情况、听取群众意见、发现和解决问题、密切党群关系,提高各项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推进党和国家事业。

认识调查研究的意义,增强调查研究的自觉性

(1)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基本经验。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必须以调查研究为前提和依据。有了准确、系统、周密的调

查研究,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

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什么时候重视并加强调查研究,党的指导方针

和工作决策就符合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反之,就会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

我们党正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

相结合,进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指导思想、指导方针,不断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2)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

调查研究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过程,是领导干部提高

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都离不开调查研究。

毛泽东同志指出,“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调

查研究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提出了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邓小平同志通过调查研究世界经济、政治、科技等的发展变化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

状况,确立了改革开放的路线,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江泽民同志提出:“加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党和

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

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加强和做好调查研

究工作。在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好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各项工作,必须练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

(3) 重视调查研究是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都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通过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提出科学可行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措施。

新形势新挑战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调查研究,拓展调查研究的途径、方式和载体,运用调查研究成果,形成符合实际的政策举措,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解决好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

(怎么办:掌握方法、完善制度)

1、 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

(1)、调查研究必须坚持深入实际,求得实情。摸清情况,全面掌握调查对象的相关信息,是分析问题、探寻对策的基础。

只有把实际情况摸清楚了,才能保证后续的分析和综合不偏不倚。

深入实际,求得实情,需要从机关走出来,从主观臆想中跳出来,真正掌握第一

手材料;需要紧紧抓住关键信息、重要苗头、主要矛盾不放,综合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和研究。

只有这样,调查研究才能从上面沉下去、从表面钻进去,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找

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2)、调查研究必须坚持深入基层,解剖麻雀。基层是领导干部了解实际情况、向广大群众学习的好课堂,也是领导干部提高素质能力、磨练作风的大考场。

调查研究既要“身入”又要“心入”,真正深入基层。

毛泽东同志指出,“调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走马看

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解剖一个‘麻雀’。”

调查研究只有掌握基层第一手材料、真实感受基层生产生活,才能发现基层发展

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基层工作中的偏差与盲点,掌握在机关难以听到、不易看到甚至想象不到的新情况,获得观察问题的新视角、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而“做客式”的下基层,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不仅难以了解基层实际、发现基

层问题,还容易产生与实际不符的感受和认识。

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了,对基层的情况全面掌握了,才能有效解决基层发展中的突

出问题,妥善化解基层矛盾,满足基层群众期盼。

(3)调查研究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

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最终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

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

有助于领导干部获得丰富、生动、鲜活的材料,直接把

握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

有助于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政策执行“肠梗

阻”等影响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问题所在;

有助于总结群众实践经验、汲取群众智慧,尽快打开工

作局面。

现在通讯手段越来越发达,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都不能代替领导干部亲力

亲为的调查研究。领导干部深入群众嘘寒问暖、访贫问苦是调查研究,与不同社会阶层的普通群众交朋友、“结对子”也是调查研究。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有助于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开展新形势下的调查研究。

2、完善调查研究的制度,发扬调查研究的传统

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保证。发扬党的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培养和增强领导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必须完善调查研究的制度。

(1)坚持和完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正确的决策只能从实践经验中产生,只能来源于调查研究。问题越复杂、矛盾越突出,越要加强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必须围绕中心工作展开、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更好地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服务。

在决策前进行调查研究,听取不同利益群体的意见建议,不仅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而且有利于决策的具体执行。

因此,必须重视提高调查研究的科学化水平,发挥调查研究对科学决策的基础性作用。为此,应在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党委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决策各个环节、全部过程的调查研究,形成调查研究的方法、程序、成果与决策方案

选择的有机结合。

(2) 坚持和完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调研工作制度。调查研究作为领导机关必须抓好的

一项经常性工作,应养成风气、形成制度。

中央发出的《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省部级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每年不少于30天,市、县级领导干部不少于60天,领导干部要每年撰写1至2篇调研报告。

领导干部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可以结合党和政府工作部署和具体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每年的调研活动,也可以结合中心任务和部门职责,就本地区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选择若干重点课题开展调研活动。

调查研究不一定要有很大规模、很大声势,关键在于求得实效;调研报告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无所不包,关键在于抓住要害,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3) 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

体现,是转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形式。

联系点直接连通机关与基层、领导与群众,是领导干部掌握社情民意的“观测点”、见微知著的“显微镜”、帮扶群众的“着力点”。

尤其那些问题多、困难大、矛盾集中的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的联系点,是进行典型分析、解剖麻雀的“试验田”,更是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的“示范点”。

领导干部应定期到联系点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并积极帮助联系点找差距、理思路、解决实际困难,确保联系点制度落实到位。

第三篇:老干部学习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近日,闻喜县委老干部局组织200余名离退休干部深入学习了《人民日报》连续发表的《集中精力把两会精神贯彻好》、《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满怀信心迎接党的十八大》三篇评论员文章,在离退休干部中引起了强烈的反

响。

一、精心组织,强势宣传。局领导精心安排,成立学习小组,将《人民日报》评论员三篇文章打印300余份以各支部、各组织为单位认真学习资料,部分离退休干部还将其文章宣传给身边的亲人和邻居;对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的离退休干部,我局工作人员登门入户,深入老干部家中,以谈心的方式为老干部宣读评论员文章及党中央和县委县政府一些政策和措施,并认真听取老干部的意见和要求。

二、结合实际,召开座谈会。老干部局组织老年大学、关工委、老年体协、离退休干部党总支、书画研究会五大组织的50名老干部参加了座谈会。所有老干部都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会人员纷纷表示:《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非常重要,非常及时,紧密结合世情国情,对当前若干重大问题做了深入分析和深刻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央精神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指导性。离休干部们感谢县委县政府和老干部局对离退休干部政治上的关怀和尊重,生活上的关心和精神上的慰藉,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组织的厚爱,坚决将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一定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政治立场坚定不移,不为杂音所扰,不为传闻谣言所惑;一定要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因势利导,积极发挥作用。县老年大学校长吉炳南亲自走上讲台,为学员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巨大变化,使学员深刻感受到只有共产党才能带给我们和谐幸福的生活。吉校长要求大家一要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更加自觉的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特别是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断呈现的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对我国提出了新挑战,越是形势复杂多变,我们越要头脑清醒;二要教育引导好身边的亲属和子孙,要以饱满的热情、自觉的态度,继续好好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满怀信心迎接十八胜利召开;三要坚持保重身体,注重健康,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美好生活。

第四篇:人民日报评论员:向最美基层干部致敬

四川省甘孜州瓦日乡原乡长菊美多吉用青春演绎了造福百姓的感人故事,更用生命谱写了党的基层干部无私奉献的动人乐章。

了解基层工作的人,不少都有“基层真苦,基层真累,基层真难”的慨叹。菊美多吉的事迹是无数基层干部执政为民的一个缩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千千万万基层干部工作和生活的艰辛,反映了难能可贵的责任担当。

面对雪域高原的艰苦环境,他经常压一锅饭吃三天。面对山高坡陡、滚石如雷的危险,他组织抢救物资,转移村民。菊美多吉的“最美”,不仅在于他克服了基层工作的重重苦与累,更在于他用一腔热血与智慧解开基层的种种“难”与“结”,彰显新时代基层干部的风采与形象。

基层工作千累万累,为民造福不觉累。基层工作千难万难,心有群众就不难。菊美多吉心里只有老百姓的高尚情怀,赢得了许许多多人的尊敬。他离去后,藏区百姓每月农历十五夜都会为他点亮酥油灯,正是这种干部群众深厚感情的真实写照。

菊美多吉是千万最美基层干部中的一员,他们用忠诚与奉献,书写了扎根基层、造福百姓、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时代颂歌。我们干部应该为有这样一支为民的基层队伍而欣慰,为群众有这样一群贴心服务的基层干部而自豪。

同时,我们也更深切地体会到,许多基层干部长期超负荷工作,家庭和生活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各级党组织应更加关心呵护基层干部,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社会各方面应多理解支持基层干部的工作,帮助他们在各自岗位上更好地为百姓履职尽责,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3年03月29日08:05

第五篇:人民日报评论部:锻造更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深化改革进行时之七

本报评论部

2013年10月25日04:2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原标题:锻造更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人民观点)无论是金字塔尖的顶层设计,还是方方面面的细节考量,都需要改革者有“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自省,有“做好为改革付出必要成本的准备”的自觉

近日,南京市长季建业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从李春城、刘铁男到李达球、蒋洁敏,十八大以来的“铁腕反腐”,宣示执政党在“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下,着力加强自身建设,锻造改革发展更坚强领导核心的勇气与魄力。

回顾中国改革历程,有国外媒体赞叹,“他们一直拥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够让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从困境中崛起,迎接前面的挑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叩开改革开放大门;1992年,南方谈话冲破思想观念的羁绊;这些年,勇敢直面国际金融风暴,从容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如果说真有一种“神奇能力”,那正是执政党对改革的预见力、领导力、执行力和控制力。“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总书记的铿锵话语指出了中国改革的关键所在。环视世界,强有力的领导核心,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闯过经济社会转型关必须的政治保障。“东亚四小龙”靠着政府强势主导,相继完成现代化爬坡;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励精图治引领新加坡完成转型。然而,对任何执政集团而言,这也都殊为不易。作为确定国家航向的方向盘、建设有效政府的生命线、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助推器,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在现代化过程中可谓至关重要。

如今,中国改革行至关键时期。粗放的增长亟需转型,一些地方PX困局折射公众环境焦虑,公众权利敏感催促社保水平提升„„这些“发展起来的问题”,早已不是改革之初简单的对错判断题。改革再出发,没有快捷键可按,没有软柿子可捏,摸不到渡河用的“垫脚石”,触碰的多是比触动灵魂还难的利益调整博弈。改革越来越紧迫,也越来越艰难。无论是金字塔尖的顶层设计,还是方方面面的细节考量,都需要改革者有“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自省,有“做好为改革付出必要成本的准备”的自觉。

正如十八大报告的判断,党面临的“四大考验”仍然严峻、“四大危险”仍然尖锐。表现在改革的认识与实践中,就是一些人的“改革综合征”。或是担心有风险、难度大而怕改革,或是担心触动利益、影响个人而不愿推进改革,也有的散布“改革已死”、“改革必败”的悲观论调,流布“改也没用”、“越改越坏”的负面言论。在这样的情况下,改革者尤需统一思想、澄清认识,把改革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当此之时,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领导,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铸铁为钢的自身建设、雷厉风行的改革举措,十八大之后,我们党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坚韧行动,呈现了对“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一历史结论的深刻体认。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近一年,从清退不合格党员到严格管理干部,从践行“八项规定”到清扫“四风”污垢,从“老虎苍蝇一起打”的高压反腐到制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从身体力行倡导厉行节约的文明风尚到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密集的党建举措,彰显“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一贯理念,更彰显以党的建设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1980年,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来华授课,物资分配部门的领导提问:“请告诉我们,在美国,到底由谁负责物资分配?”昔日的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肤浅认知,早已被抛入历史。旧邦新命,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奏改革号角。当此之时,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建设一个更富先进性和纯洁性、更有担当更加奋发的现代政党,以深化改革引领中国进入发展新境界,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上一篇:列车上的好人好事下一篇:领导干部培训感言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