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犯罪举报信范文

2022-06-16

第一篇:违法犯罪举报信范文

校车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制度

为全面加强校车管理,进一步发动社会群众共同参与接送学生车辆的监管,切实保护孩子们的生命安全,县公安局、县教育局、县安监局和县交通局等相关部门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举报校车违法违规行为。如果发现校车存在以下严重交通违法违规行为之一,即可举报。

一、使用未经审批,没有合法营运资质的车辆接送学生;

二、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暂扣期间驾驶学生接送车辆;

三、驾驶员酒后、疲劳、超速驾驶校车;

四、非法改装学生接送车辆;

五、学生接送车辆超员,没有安排随车接送员;

七、没有按规定放置校车标志牌;

八、未经审核,擅自更换校车驾驶员。 举报电话:

县公安局:110;

县安监局:; 县教育局:;

县交通局: 还可通过其他方式举报。我们将对举报情况进行认真督查,一经核实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二篇:食品安全违法举报奖励方法

第一条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食品生产经营领域违法行为进行举报,严厉打击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创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良好氛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区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及其它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受理、督办或者直接参与调查处理的发生于本区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

第三条区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区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工作的实施。

区农林水、质监、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举报的受理和查处工作。

区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及其它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公布举报投诉电话,明确举报的受理范围。

第四条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举报途径包括:

(一)来人举报;

(二)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举报;

(三)信函举报;

(四)行政执法部门或司法部门移交的由个人举报立案查处的案件;

(五)其它途径。

第五条区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及其它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明确专人负责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举报投诉的受理、登记工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不得推诿拒绝,属于本办法规定第二条范围的,应当详细记录举报的相关情况;对不属于本办法第二条规定范围的举报,应在24小时内书面通知并移送有权处理的监督管理部门,同时告知举报人。

第六条举报下列食品生产经营领域违法行为的,属于本办法奖励范围:

(一)种植、养殖、加工、经营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农业投入品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

(二)违法违规生产、加工、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

(三)销售未经检验检疫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成品;销售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动物、水产等及其制成品的;

(四)经营应当检疫却未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国外进口食品的;

(五)销售失效、变质、过期以及不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或者伪造、涂改食品生产日期延长明示保质期的;

(六)其它违反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形。

第七条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划分以下三个等级:

(一)一般食品安全违法案件:生产经营食品的违法行为属于个别行为,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一定危害,可能造成一定社会影响,涉案货值金额在5万元(含)以下,需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

(二)重大食品安全违法案件:规模化违法生产经营食品,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危害,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涉案货值金额在5万元以上50万元(含)以下,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

(三)特别重大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大规模违法生产经营食品,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危害,可能造成重大、恶劣的社会影响,涉案货值金额在50万元以上,违法行为情节特别严重的。

第八条举报级别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一)一级举报——能详细提供被举报人或单位的违法事实,能够提供关键证据和票据,并积极协助案件调查,举报情况与违法事实完全相符;

(二)二级举报——能提供被举报人或单位的违法事实,已掌握部分现场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证据并协助案件调查,经查证,举报情况与违法事实相符;

(三)三级举报——已取得部分重要证据,但尚未对违法事实进行直接核实,仅提供查办线索,不能配合案件调查,举报情况与查办事实基本相符。

举报案级由区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初审后报分管副区长审定。

第九条依据举报人举报的具体情况和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举报级别等级,参照涉案货值金额的多少,给予举报人一次性货币奖励。具体奖励标准如下:

(一)属于一级举报的,按该案涉案货值金额的4%及以下给予奖励;

(二)属于二级举报的,按该案涉案货值金额的2%及以下给予奖励;

(三)属于三级举报的,按该案涉案货值金额的1%及以下给予奖励。

每起案件的举报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5万元。对执法机关查处后无涉案货物,但可证实被举报者存在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违法事实的,可视情节给予举报人200—500元奖励。

第十条受奖励的举报人按照以下方式确认:

(一)举报人以书信、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实名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经查证属实给予相应奖

(二)对匿名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线索,经查证属实并能够确定举报人真实身份的,也应当给予奖励;

(三)同一线索被两个以上举报人分别举报的,奖励最先举报人;

(四)同一线索被两个以上或同一举报人向省、市、区三级分别举报的,按照谁先受理、谁奖励的原则奖励举报人;

(五)两个或两个以上举报人联名举报同一线索的,按一案进行奖励,奖金分配比例由区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确定。

第十一条对同一案件的举报奖励不得重复发放。

第十二条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举报奖励的审定实行分级负责制:

(一)一般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举报奖励由区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主任审核,报区政府相关会议审定;

(二)重大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举报奖励由区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初审后,由分管食品安全工作的副区长审核,报区政府相关会议审定;

(三)特别重大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举报奖励由区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初审后,由分管食品安全工作的副区长和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区长审核,报区政府相关会议审定。

第十三条区政府设立食品安全基金。基金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举报奖励资金从食品安全基金中列支。基金管理、奖金发放、信息披露等工作由区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初审,报区政府相关会议审定。

第十四条对举报人的奖励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案件承办单位应在案件调查属实后7个工作日内,对举报事实、奖励条件和标准予以认定,并填写《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审批表》提出奖励意见,向区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申报;

(二)在收到案件承办单位举报奖励申请后,区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对举报奖励意见按有关程序进行初审,报区政府相关会议审定;

(三)举报奖励申请经区政府相关会议审定批准后,由案件承办单位通知举报人到区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领取奖金。

举报人应当在接到领奖通知之日后1个月内携带本人身份证或其它有效证件到区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领取举报奖励;因故不能现场领取的,也可提供有效银行帐户,通过银行划转;委托他人代领的,应提供委托证明、委托人和受委托人的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逾期不申领的,视为自动放弃。

第十五条区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及其它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建立举报保密制度。按照国家保密规定管理举报材料和记录,未经举报人同意,不得将其姓名、身份、居住地及举报情况公开或泄露给被举报人和其他无关人员。

第十六条举报人应当对所举报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举报人借举报之名故意捏造事实诬告他人的不予奖励,并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在法定时限内办结所受理的举报案件,并在案件办结后将该案行政处罚结案报告报区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备案。

第十八条区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和其它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办理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举报材料,冒领举报奖金的;

(二)对举报事项未核实查办的;

(三)有泄密行为的;

(四)向被举报人透露相关信息,帮助其逃避查处的。

第十九条下列举报不适用本办法:

(一)与食品安全工作有关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举报;

(二)负有食品安全管理职责的部门工作人员的配偶、直系亲属或者其授意他人的举报;

(三)属申诉案件的举报。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区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国家税务局违法违纪事件举报制度

第一条 为保障纳税人依法行使检举、控告的权利,健全党风廉政举报制度,加强国税纪检监察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举报人认为区国税系统及其工作人员有违反税收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行为的,

依照本制度向区国税局纪检组、监察室举报。

第三条 区国税局纪检组、监察室负责受理举报工作,并负责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报告举报工作的情况。

第四条 负责处理举报工作的人员必须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保守秘密。

第五条 举报工作实行依靠群众,方便群众,接受社会监督,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

第六条 举报人可以通过电话、信函、网络、上门举报等方式,也可以委托他人举报。

第七条 举报人应当据实告知纪检监察部门被举报人(单位)的姓名、工作单位、违法违纪事实等具体情节和证据。对借举报故意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或者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税务机关正常工作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由于对事实了解不全面而发生误告、错告等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款规定。

第八条 纪检监察部门提倡署名举报,对署名举报和匿名举报都要认真对待,妥善处理。

第九条 区国税局纪检组、监察室设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电话号码。

第十条 纪检组、监察室接受举报人上门举报的,应当分别单独进行,接待人员应当做好笔录,必要时可以录音。接受电话举报,必须细心接听、询问清楚,如实记录,必要时可以录音。

第十一条 对举报信函和提交的书面材料,要逐件拆阅、登记、及时处理。

第十二条 对署名举报的,60个工作日内将调查或处理结果予以反馈。

第十三条 对上级交办或其它部门转办的举报事项,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交办或转办机关反馈调查或处理结果。

第十四条 区国税局纪检组、监察室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举报保密制度。

(一)对举报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有关情况及举报的内容必须严格保密,举报材料列入密件管理。

(二)严禁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单位、被举报人。

(三)接受举报人举报或向举报人核查情况时,应当在做好保密工作不暴露举报人身份的情况下进行。

(四)宣传报道和对举报有功人员的奖励,除征得举报人同意外不得公开举报人的信息资料。

第十五条 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责任人员,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六条 举报事项经查证属实,使违法违纪者受到应有惩处,并为国家、集体挽回或减少损失的,可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举报人给予适当奖励。

第四篇:11-税务违法案件举报管理办法

会计审计全书 税收法规汇编

税务违法案件举报管理办法

1998年4月17日 国税发〔1998〕53号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受 理

第三章 管 理

第四章 处 理

第五章 保 护

第六章 奖 励

第七章 处 罚

第八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税务违法案件举报管理工作(以下简称举报管理工作),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举报违反税收法律、法规行为(以下简 称税务违法行为)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信访条例》及有关 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举报管理工作必须依靠群众、方便群众,坚持依法办事、统一管 理、分级负责、严格保密、接受社会监督的原则。

第三条 县或者县以上税务机关的稽查局设立税务违法案件举报中心(以下简称举报中心)。举报中心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鼓励群众举报税务违法行为; (二)受理、管理、处理举报材料; (三)转办、交办、督办举报案件; (四)审核举报案件的查办情况;

(五)上报、通报举报事项的查办情况; (六)统计、分析举报管理工作的数据情况; (七)开展对举报人的保护、奖励工作。

第四条 税务机关定期向社会公布举报中心的电话号码、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设立举报箱和举报接待室,为举报人提供便利条件。

第五条 税务机关要与公安、检察、纪检、监察机关以及其他执法机关加强联系和合作,做好举报管理工作。 第二章 受 理

第六条 举报中心受理举报的范围是: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和虚开、 伪造、非法提供、非法取得发票,以及其他税务违法行为。

第七条 举报可以采用书信、口头、电话或者举报人认为方便的其他形式提 出。第八条 实名举报和匿名举报均须受理。举报人不愿提供自己的姓名 、身份或者不愿公开举报行为的,应当予以尊重和保密。鼓励举报人尽可能提供被举报人的 姓名、单位、住址和税务违法事实证据。第九条 受理举报的工作人员, 要讲究文明礼貌,做到热情和蔼,耐心细致,正确疏导,认真负责。

受理口头举报,应当将举报情况写成笔录,向举报人宣读或者交举报人阅读,经确认无 误后,由举报人签名或者盖戳,受理电话举报,应当细心接听,询问清楚,如实记录。受理 口头举报或者电话举报,征得举报人的同意,可以录音。 第十条 不属于自己受理范围的举报,举报中心应当告知举报人向有处理 权的单位反映,或者将举报材料移送有处理权的单位。 第三章 管 理

第十一条 税务违法案件的举报材料,由举报中心统一管理。税务机关的 领导和有关机构接到的举报材料,应当及时批交或者移送举报中心。

第十二条 举报中心接到的举报材料,初步审查认为举报的事项尚不具备 调查价值的,经稽查局领导阅批后可以暂存待查。

第十三条 举报中心必须严格管理举报材料,逐件登记举报的主要内容和 办理情况以及举报人和被举报人的基本情况,

第十四条 举报中心应当由专人管理重要案件的举报材料,按照规定承办 重要案件材料的移送、报告等具体事项。

第十五条 举报材料的保管和整理,必须严格依照《全国税务机关档案管 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章 处 理

第十六条 对于实名举报,举报中心初步审查认为内容不清的,可以请举 报人补充情况。

第十七条 属于本级稽查局管辖的举报案件,举报中心应当报请稽查局领 导批准查处。其他举报事项,移送本级税务机关信访工作主管机构处理。

第十八条 举报中心受理重大举报案件,应当逐项填写《重大税务违法举 报案件摘要报 告表》,经稽查局领导批准后,连同有关材料向本级税务机关领导报告;或者由本级税务机 关领导批准后向上级税务机关报告。

第十九条 上级举报中心对下级税务机关报告的重大举报案件,应当及时进行审查,提出批办意见;必要时由稽查局领导批准督办。

第二十条 举报事项的移送,重大案件的报告,应当在接到举报后的7日内办理;情况紧急的应当立即办理。

第二十一条 举报中心可以代表本级税务机关或者以自己的名义,向下级税务机关或者同级有关机关交办、转办举报事项。

第二十二条 对上级税务机关及其所属举报中心交办并要求查报结果的举 报案件,除有 特定时限外,应当在60日内上报查办结果;案情复杂的,时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应当上报阶 段性的查办情况。上级不要求查报结果的,要定期汇总上报办理情况。

第二十三条 对本级举报中心移送或者领导批办的举报案件,除有特定时 限外,承办机 构应当在60日内将查处情况回复举报中心或者报告批办的领导。必要时,抄送本级税务机关 信访工作主管机构。

第二十四条 上级稽查局对下级稽查局报告的举报案件处理结果,应当认 真审查。 对于事实不清、处理不当的,应当书面通知下级稽查局补充调查或者重新调查,依法处理。

第二十五条 办结的举报案件,应当按照规定立卷归档。

第二十六条 对于举报案件及有关事项的数量、类别及办理情况,每季度 要进行汇总分 析,在本期末后的15日内报告上级举报中心,并抄送本级税务机关信访工作主管机构。上级 举报中心要求专门报告的情况,应当及时报告。 第五章 保 护

第二十七条 税务机关及其举报中心应当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保护举报人 的合法权利。

第二十八条 举报管理工作人员与举报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二十九条 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在举报管理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 (一)举报的受理、登记、办理等各个环节,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保密,并 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不得私自摘抄、复制、扣押、销毁举报材料。 (二)严禁泄露举报人的姓名、单位、住址等情况;严禁将举报情况透露给被举报人。 (三)调查核实情况时,不得出示举报材料原件或者复印件,不得暴露举报人;对匿名的 举报书信及材料,不得鉴定笔迹。

(四)宣传报道和奖励举报有功人员,除本人同意外,不得公开举报人的姓名、单位。 第六章 奖 励

第三十条 举报事项经查证属实,为国家挽回或者减少损失的,对举报的有功人员 ,按其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

第三十一条 举报奖励经费支出,依照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 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二条 奖励工作由举报中心具体承办。 第七章 处 罚

第三十三条 对举报管理工作中违反保密规定的责任人员,要根据情节和 后果给予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对压制、迫害、打击报复举报人的,应当视情节轻重,分别由税务机关的纪检、监察机构或者移送纪检、监察、检察及其他有关机关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税务机关在举报管理工作中不履行职责、推诿、敷衍、拖延的,上级税务机关应予通报批评,并视情节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六条 举报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循私舞弊,给工作造成损失的,税务机关应当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未作规定的事项,依照《信访条例》、《全国税务机关 信访工作规则》及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 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规定,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老土制作

一杯好茶,一本好书,一个安静的夜晚......

第五篇:食品安全违法案件线索举报奖励办法

XXX区食品安全违法案件

线索举报奖励办法

第一条 为鼓励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依法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及时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财政部关于印发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X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X省食品安全举报奖励指导意见的通知》《XXX市食品安全违法案件线索举报奖励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XXX市XXX区食品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区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和XXX市XXX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区食安办”)受理、转办、督办或者直接参与调查处理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

第三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区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依据法定职责,负责辖区食品安全举报的受理、查处工作。

区食安办负责受理食品综合监督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举报;区农业局负责受理种植养殖领域初级农畜产品、水产养殖环

2 节、禽畜定点屠宰的举报;区食药工商质监局负责受理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环节、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举报;发改、环保等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受理群众的举报;区食安办也可直接受理、转办各类食品安全违法案件线索的举报。

第四条 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举报不得推诿拒绝,并尊重举报人的意愿,由其自由选择是否将所有信息予以保密;对属于本部门监管职责范围内的,应当详细记录举报相关情况,及时安排核实、查处,并对符合奖励范围和条件的举报行为及时予以确定。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予以立案,如构成犯罪的,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举报,应当告知其向有监管职责的部门举报,或者在受理后3日内以书面形式移交有监管职责的部门处理,同时告知举报人;对监管环节不明确的举报事项,以及跨区域、跨部门等需要协调的重大举报事项,应当报告区食安办进行协调,落实举报事项查处和奖励确定等工作。

第五条 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指定专人负责举报事项,畅通举报渠道,将举报电话、举报途径及其受理范围及时向社会公布。畅通举报渠道,并对举报事项及时记录在案,形成专门档案。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应加强举报信息的相互沟通,保证举报奖励工作的无缝衔接和有效落实。各地应遵循“集中、统

一、高效”原则,适时推进食品安全举报受理资源的

3 整合。

第六条 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以下方式接报、受理举报人举报的食品安全案件线索:

(一)以电话、信件、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接报,应当形成接报受理记录;

(二)以来访形式接报,应当形成接报受理记录;

(三)其他相关部门移转的案件线索,应有接报受理记录。 第七条 举报下列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之一,经查证属实的,属于奖励范围:

(一)在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收购、运输过程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

(二)使用非食用物质和原料生产食品,违法制售、使用食品非法添加物,或者使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的;

(三)收购、加工、销售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四)加工销售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肉类,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肉类制品的;

(五)生产、经营变质、过期、混有异物、掺假掺杂伪劣食品的;或伪造、涂改食品生产日期延长明示保质期的;

(六)仿冒他人注册商标生产经营食品、伪造食品产地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食品生产许可标志或者其他产品标志生产经营食品的;

(七)对明确采取下架封存、销毁等措施退出市场的食品,而未依法才去相应措施予以退市的;或者将明确退出市场的食品再次流入市场经营的;

(八)销售、使用未取得合法检验检疫证单的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伪造、变造、买卖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检验检疫证单,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检验检疫证单的;

(九)未按食品安全标准规定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

(十)应当依法取得许可,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

(十一)其他具有社会危害性、有重大影响的涉及食品、保健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或者有关部门认为需要奖励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举报人获得食品安全奖励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违法案件发生于本区行政区域内;

(二)有明确、具体的被举报方,具体的举报事实及证据;

(三)举报提供的线索事先未被行政主管部门掌握;

(四)举报的情况经查证属实并依法作出处理;

(五)确认申请和领取奖励的为举报者本人或举报者本人的合法委托人;

(六)应当具备的其他条件。

5 第九条 下列人员和情形不属于本办法奖励范围:

(一)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关的部门(单位)工作人员及其直系亲属的举报;

(二)假冒伪劣产品的被假冒方或其代表、委托人的举报;

(三)属申诉案件(复议、诉讼等)涉及的举报;

(四)已被执法部门掌握或查处的;

(五)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奖励情形。

第十条 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均有权对涉及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获得奖励,并应当符合下列原则:

(一)举报人原则上在举报时应当提供可靠线索或者必要的证据并留下真实姓名、有效联系方式,对于匿名举报并查处的案件,在结案后能够确定举报人真实身份,给与奖励;

(二)举报人举报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线索应当客观真实,并对举报事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虚报、伪报、谎报、诬告、诽谤陷害被举报人,违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同一线索被两个以上举报人分别举报的,奖励第一时间举报人;

(四)两个或两个以上举报人联名举报同一线索的,按一案进行奖励,由举报人共同署名领取奖金;

(五)对同一事件的举报奖励不得重复发放。

第十一条 根据举报人提供的线索与监管受理部门调查处理的事实结论相符合的程度及货值金额,对举报人给予一次性奖

6 励。奖励标准为:

(一)能详细提供被举报人或单位的违法事实和关键证据、票据,并积极协助案件调查,举报情况与违法事实完全相符,给予不超过该案货值金额5%(含)的奖励。

(二)能提供被举报人或单位的违法事实和部分现场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证据,并协助案件调查,经查举报情况与查办事实基本相符,给予不超过该案货值金额3%(含)的奖励。

(三)已取得部分重要证据或查办线索,但未对违法事实进行直接核实,也未配合案件调查,举报情况与查办事实大致相符,给予不超过该案货值金额1%(含)的奖励。

(四)货值金额无法估算的,根据提供线索的价值,给予200元至1000元的奖励;其中违法产品存在严重危害或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可给予1000元至10000元的奖励。

(五)以上举报奖励的单项奖励金额最低不少于200元,最高不超过10万元。对举报违法制售、使用食品非法添加物、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地下“黑窝点”、“黑作坊”等的人员,以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内部举报人员,可适当提高奖励额度。经举报并查处的食品安全案件,涉及多个地区甚至更大范围,造成大量人员中毒或死亡,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涉案金额很大、社会影响很坏的重大食品安全恶性案件,对举报人的奖励,报经区政府批准,可以不受上述奖励标准的限制。

(六)特殊重大案件给予的超过奖励最高标准的奖金,由区

7 食安办和区财政局共同审核后报区政府审批。

第十二条 举报奖励等级由有关部门认定,认定不清或难以界定者,提交区食安委组织认定。

第十三条 案件调查处理部门应当自做出行政处罚决定或司法裁决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对举报事实、奖励条件和标准予以认定,并提出书面奖励意见,向区食安办申报。区食安办应在15个工作日内,组织审定并回复。在申报单位收到区食安办的审定回复后,应于7个工作日内将审定结果告知举报人。

第十四条 如奖励申报通过审批的,区食安办应在通过审批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举报人发送书面领奖通知,举报人应当自知晓领奖通知之日起2个月内,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区食安办领取奖金并办理签收手续。逾期不领的,视为放弃权利。委托他人代领的,受托人需持有举报人授权委托书及有效证件。如奖励申报未通过审批的,申报单位应在7个工作日内向举报人发送不予奖励通知书。

第十五条 区政府建立食品安全举报奖励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区食安办负责举报奖励的审核、奖金管理、奖金发放和信息披露等工作,并定期检查举报奖励制度的执行情况,向区财政局通报。举报奖励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资金的使用接受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举报受理单位应当建立并严格执行举报保密制度。未经举报人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公开举报人姓名、住所、

8 工作单位或其他身份资料。

第十七条 新闻媒体在公开披露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前主动与区食安办或其他有关部门协作,提供案件线索或者协助调查处理,经查证属实的,按照本办法予以奖励。

第十八条 如举报人为国家公务员,并获得了食品安全奖励资金且贡献突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八章规定,符合公务员奖励条件的,由区食安办按规定程序报批,申请公务员奖励。

第十九条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责任人和其他责任人进行问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举报材料,冒领奖金的;

(二)对举报事项未认证核实查办的;

(三)泄露举报人信息、向被举报人通风报信或帮助其逃避查处的;

(四)违反财经纪律使用奖励资金的;

(五)存在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区人民政府法制办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三年。

9 XXX市X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 月 日印

(共印 份)

上一篇:玩得真开心课件范文下一篇:诗经中的爱情诗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