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思维导图范文

2022-06-15

第一篇:什么是思维导图范文

为什么要用思维导图解读语文

为什么要用思维导图解读语文 推动我践行图解语文的一个信念

21世纪是以终身学习为典型特征的学习型社会。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里,要在学校里学到将来所需的每一种知识和技能是不可能的,学生必须在具备阅读能力等方面能力的前提下,努力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即学会如何学习(learn how to learn),这将比学会事实(learn to know)更为重要。

随着国内外对脑科学、认知科学、心理科学以及行为科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多个研究领域的成果启示我们: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来说,语文教育所要培养的语文素养,既是语言素质,又是思维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统一。学生的思维素质和语言素质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因为语文学科既是一门语言学科,又是一门思维学科,要培养学生提高读写能力,就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掌握了语言这个工具,学会了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以语言为工具表达思维结果的本领,才能学好语文和其他学科,才能更好地创造和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这一个信念推动着我教学生以思维导图解读语文,我清晰地认识到:

儿童的发展需要关注

知识会生长,开发智慧的大脑更需要关注儿童成长的环境和关注儿童汲取知识过程的方法。 18世纪中后期,启蒙运动旗手卢梭以自然教育理论为指导,提出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要求教育内容、方法以及儿童生活和学习的环境,都必须适合儿童自然发展的进程,教师应当成为自然的有理性的助手,为儿童的自然发展创造条件。 20世纪,被认为是“儿童世纪的代表”——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的儿童理论认为:“教育并非老师做了什么,而是人类自身自然发展的结果。他不是通过聆听词汇得到的,而是通过儿童在他们特定的环境内汲取经验而得到的。”许多语言学家都说:“儿童期的语言是长出来的。”这一儿童发展的重大发现,不但对学前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小学教育也有了巨大的冲击。儿童能够自然吸收知识的发现为教育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使整个有关教育的理念发生了变化,指明了一个新的教育发展方向:向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帮助,向儿童的心理吸收能力提供帮助,并提高儿童的这种潜能。 近30多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学生通过教师教而学得的知识只有10%~20%,人的知识绝大部分是靠自学获得的。正可谓:“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2003年,梁军曾用微分方程建立了一个描述讲课过程的数学动态模型,用数学方法阐明显著影响学生课堂知识吸收率的各种因素及其内在联系,分析了提高课堂知识吸收率的实施方法及理论依据,研究结论是:课堂知识的容量的大小,与学生的素质和理解方法、课堂教学的实施的内在关系密切。尽量减少学生未能吸收而流失掉的部分知识,提高学生课堂知识的吸收率,就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与学的调控过程中,传统教学使教与学二者保持思维的同步,这种“只管耕耘,不管收获”的做法是不对的。

随着对大脑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们还发现,大脑的潜能十分丰富,传统主流的左脑型思维弊端日益明显,早已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因此,促进开发全脑,促进左右脑平衡的时代即将来临。 一定要培养“善学者”

中国古代教学论著《学记》中有言道:“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怒之。”

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往往不用老师多花精力,自己就可以获益良多,并且知道这是老师的功劳并感谢老师;而不善学习的人,即使老师花费了很大的气力,自己却获益很少还埋怨老师,认为是老师没教好。其实,学习本身就是一门科学,是一种用脑的艺术,只有立足于学生学的学法,服务于学生学的教法,能够令学生自己有效地认识到所学知识的组织规律,才能学得好。如果我们继续沿袭单纯的传承知识的传统教育方式,在教育过程中不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发现的创新精神,在改善人类的未来这个任务上,我们就不可能再看到有丝毫的希望。因为,如果个性化的具独立性的思维发展落空了,传授知识还有什么意义呢?故此,我们看到:只有加强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指导,才能使学生成为“师”半功倍的“善学者”。这样学生才会自动自觉地学习,既学得轻松,又学得投入。 学会学习更重要

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对欧美、亚洲等地区的总共34个国家的3万余名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新闻记者能力的国际性对比,结果美国孩子阅读能力的平均得分名列榜首。究其原因是因为: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在写作测试中,美国孩子的表现就不如英国、德国、中国等东西方国家的同龄孩子,而在外语测试(包括阅读和写作)中,美国孩子的平均得分甚至还远远低于许多不发达国家的同龄孩子。测试结果表明美国孩子虽然有超强的阅读能力,但也不能保证同时拥有同样超强的写作能力。

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学生素养评价项目(PISA)评价中,把阅读素养定义为“理解、运用和反思文章的能力,阅读是以增加个人的知识,使其能够达到普通教育目标,开发个人的潜能,促进个人参与社会活动为目的的”。PISA的评价结果表明,表现优秀的学生一般都是能自主学习的学生,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计划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而不是等待教师“喂”给他们。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发展更为重要。 国际视野下的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注重为学生提供有效学习的思维方法的指引,从而为所有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为增强个人创造性和推动个体得到终生发展做好准备。国际性的调查评价,为衡量各个国家的教育制度的效益提供一个外部的参考视角,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引发了一些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 我相信:图解语文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我认为我们有必要从思想理念上革新我们的语文读写教学,让学生在阅读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写作时,能参照思维导图来进行思考,学会以图的形式来显化读写思维的过程,自主掌握各种阅读和写作的方法。

思维导图的形象性、层次性、关联性和可扩展性,能将大脑思维过程具体化、可视化和直观化,它更适合文科教学中辅助学生发挥想象力,让隐性的思维过程可视化。对于基础教育中的语文教学来说,思维导图为教学改革提供一种直观、有效、可操作的新途径。在平时的语文读写训练中,以引导思维作为培养小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切入点,应用思维导图进行读写思考的指引,能在阅读中,提升思维的技巧,启迪学生大胆发现,激发探求和学习、吸收读写知识的热情,提高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在写作中,引导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不让一闪而过的灵感跑掉,让每一朵闪现的思想火花都能燃起熊熊的烈火。思维导图能创造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读写教育。

把思维导图引进语文教学实践,能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逐步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其养成自主探究新知的自学习惯,这能使学生终生受益,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你也会从图解语文中体会到遵从孩子本性的幸福

当人类意识到可以把内心的“精神图谱”外化出来,发展的速度就变得很快了。最开始的一些标记演变成图画,从澳大利亚土著人的洞穴壁画开始。随着文明的发展,图画又缩减成了符号,然后又变成有顺序的字母和笔画,如汉字或埃及楔形文字。

我们采用了字、句、逻辑和数字作为文明的基石,但却使我们的大脑使用的表达方式越发变得单一化了。实际上,我们的表达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 达芬奇曾经说过:“虽然在选材上诗人也有和画家一样的广阔的范围,诗人的作品却比不上绘画那样使人满意,因为诗人企图用文字来再现形状,动作和景致,画家却直接用这些事物的准确形象来再造他们„„毫无疑问,绘画在效用和美方面都远远胜过诗,在所产生的快感方面也是如此。”(《笔记》) 因此,倘若教会孩子文字和绘图结合地进行思考,必然会使原来仅能作为视觉艺术的图画变得有更直接、强烈、迅速的审美效果和指导作用。 孩子与生俱来就有画图吸收知识的心理

根据心理分析专家剖析,不同年龄的孩子,都具有不同的从画图中的吸收知识的心理。 1岁孩子:紧跟着会说话的前后开始会画图,只须等腕臂能自由活动,能好好把握蜡笔,就会开始描绘。这一时期的图画叫“乱画”,又叫“乐画”,儿童是边乐边画的。 2岁孩子:会为自己的图画命名。

3岁孩子:会事先决定要画什么了才去画,虽未必能画出所预定的东西,而且会较快改画相似物的形状,也有先不论画什么,画成才像什么说什么的。这让人感受到智能和图画是有一定关系的。一般的,较早能造形的孩子智能发展要快,当然此时不会画的孩子也有智能很高的。

4岁孩子:可以说都会替自己的画命名,但多需孩子本身说明,否则旁人就无法理解,不过这些画在孩子认为已很清楚了。

例如,四岁孩子这时期的特征是不画所看到的,只画所知道的东西(图1-1,图中小文字为家长对孩子自己解释所画内容的简要记录)。

图1-1画所知道的东西

孩子在绘画中自由表现自己,不拘束于画什么形状,如果形状弄不好,就以颜色表达感情,或只画线条(图1-2),但这也比我们灌输的图画要有个性,有姿彩。

图1-2以颜色表达感情或只画线条

图1-3最深刻的场面

5~6岁的孩子:所画的大多是一幅图画故事,而不是一瞬间的情景,是希望把某一段时间的经过表现在一张画上。所以他们画出经历过的事情或听过的故事的内容,有的孩子会画经历中最深刻的场面或整个故事,有的孩子则杂乱地画几个场面在一堆(图1-3和彩图4)。 6~8岁的孩子,是上小学阶段,特别到了9~11岁儿童期后期,读小学四到六年级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发展在这时期有个飞跃期,因为其大脑内部结构此时已进一步复杂化,功能日趋完善,逐渐成熟。研究发现:大脑发育速度最快是在10~12岁,脑重已与成人相当。这一时期的思维习惯、思维发展水平和深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一个人日后能发展到什么程度。 蒙台梭利在所著的《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儿童有一种能够吸收知识的心理,他们能够自己教自己。例: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能自如模仿其生长环境的语言,在没有专门教授的情况下,也能渐渐学会自如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而对于成人来说,学会一种语言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智力成就。

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且这种联系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先后秩序展开的。但皮亚杰谈论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时说过:儿童是很少有系统性的,他的思想联系不足,演绎不够,总的来说缺乏避免矛盾的需要,倾向于判断的平面状态而不是加以综合,满足于混合性的图式而不加分析。换句话说,儿童思维更接近于同时出于行动和幻想的定势的总和,离系统的和有意识的成人思维较远。 为此,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回到原点”,遵从孩子思维存在系统性不足的特点,充分发挥孩子与生俱来的喜爱画图记事等吸收知识的特性,尝试借助绘制思维导图的外部动作作为展开思维活动的辅助手段,帮助孩子全方位展开阅读理解和分析,引导其进行系统思考,让孩子借助思维导图来深入领悟,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框架,化复杂烦琐的认识过程为简简单单的画图过程,简单得像幼儿时代的“边乐边画”,让孩子更容易、更直观地从思维导图中发现和理解,形成良好的语感。

当你也让孩子用上思维导图来辅助学习语文,你必定也会从图解语文中体会到遵从孩子本性的那一种幸福感!

思维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说,人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以至于以后所取得的成功、创造的奇迹等许多方面,都由小的时候形成的习惯所支撑。

孩子儿童时期养成的思维习惯,会影响其一生。因为思维习惯一旦养成,便会形成定势,成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潜意识,对学习、工作、生活当中的思考方式起到永久性的作用。

人类本身就具有某些“特异功能”——通过知识内化的过程去产生新的知识,并且能够把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人的年龄越小,思维定势越少,越是培养这种“特异功能”的最佳时机,越是容易培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正如法国著名的生理学家贝尔纳所说的:“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思维导图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当制作思维导图成为一种自然的思维习惯时,它会使人把它随心所欲地应用于所需要运用的各种地方。从此,拒绝肤浅的思考,开拓出阅读和写作的多向性思维空间,引导出提高阅读写作水平的新方式。 应用思维导图是帮助孩子构建新思想的简单方法,从小使用思维导图,是符合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的,它开启孩子学习语文的原动力,帮助孩子形成这种能造就他们走向成功的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让孩子将来的学习后劲十足。

学习语文和发展思维息息相关

学习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学习语文不是仅以学教材语言所表述的内容为目的的,也不是仅为了获取相关的知识和信息的,学习语文还为了学习语言的形式,学习怎样组好词,怎么写好句,以及怎么遣词造句记叙自己的经历,表达自己的感悟,表明自己的理解,表白自己的观点,表述自己的思维结果„„简而言之,学习语文更重要的是学习欣赏语言和运用语言。

但是阅读中,学生如何表达言语理解中的相关信息?这是一个非常古老但至今仍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热点问题。目前不少学生,读课文仍然只有认得字词的感觉,所有的词句在学生眼里只是一个一个没有联系意义的单位。这样的感觉即使在教师很精心地讲解、教导下读懂了,换一篇同样类型的文章,学生还是会读不懂。如何解决学生阅读读不懂的问题呢?还有学生作文中仍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怎样改变这一现状呢?如何交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笔记本”,以便学生自主地、大量地阅读和储存管理读写知识呢?如何交给学生一个可操作的步骤,让学生能自主搭建阅读和写作的“脚手架”呢?

对此我提出:以应用思维导图引导思维作为切入点,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因为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依存的,它们之间有着表达与被表达的关系,所以学习语文和发展思维息息相关。

语言是一种信息载体,是用于传达思想,进行交际的;语言不是一般的信号,而是由语词信号所构成的体系,这种语词信号体系是和思维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具有指谓性和交际性。人们靠思维来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靠思维来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靠思维来形成思想。任何思想都是思维活动的结果。但是人们要把进行思维活动的结果——思想记载下来,传达给别人,就必须依靠语言。事实上,整个思维过程就是使用语言的过程。语言是思维的重要工具。在大脑思考的时候,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总和思维密切联系着,二者的关系如同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思维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语言也不能离开思维而存在。没有语言,思维就会失去凭借,思想也就没有物质载体;然而没有思维,思想就无从产生,也就不可能有语言交际和表达。

语言和思维的这种密切关系,又决定了对语言的阅读能力。运用语言来写作的能力的培养,都与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学好语文,就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又必然会推动学生对于语言的感悟能力的发展。

中英对照的发现

尽管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特点,但作为母语教育,也有相通之处。借鉴他国的有益经验,有利于用全球视野观照和展望我国的语文教育。

英国学者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创了思维导图(Mind Maps),他所定义的思维导图主要是由一个中央关键词,向周围发散分枝的树状图。而且,分枝连线上一般没有顺序编号(本文在应用思维导图过程中,为了更清晰记录阅读理解过程或整理写作思路的需要,常常在连线上标序号,或通过箭头来为思维导图的连线指示方向)。

图1-4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

例如: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弄清楚记事文写作必须交代的内容,托尼·巴赞所说的思维导图是这样的,当他需要学生把握叙事要交代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时,就以彩色的思维导图呈现(图1-4和彩图5)。

又如:教学生学习写书信时,我们以写作提纲的方式,主要可以列出以下几条: 书信包括称呼、正文、结束语、署名、日期等部分。其中要求: 1.先称呼收信人。如一般书信,是与亲戚或朋友之间平常往来的书信,可称呼亲爱的××(姓名);如果是正式的书信,如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介绍信、证明信等专门书信,则称呼××先生(小姐)等;

2.正文部分,先写好问候语,再写要告诉对方的事情,事情要交代得清楚具体:要交代清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等;

3.如果是回信,要先写明来信收到,并对来信的有关事项作出回答、解释或对未明问题作询问,写明回应的目的;

4.结束语,正式的专门书信写“此致/敬礼”,非正式的根据自己与收信人的关系,写上祝福词;

5.最后署名,写日期。

以上这些要点用思维导图来呈现,就变成下面这种有趣又直观可见、简洁易懂的样子(图1-5)。

文图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提纲要领式的写作提示有以下不足之处: 1.仅仅是条文的线性文字的描述,不易激活右脑图像思考的功能。 2.提纲条文缺乏视觉节奏感,容易使学生感到视觉疲劳,易降低学生集中精力构思书信的能力。

3.文字要求太多会使学生对自己大脑的记忆能力和自身的写作水平失去自信。

图1-5写书信

又例如,有时我们会在晚上做梦,等到第二天早上梦就被我们遗忘了。但坚持用思维导图,则可以清晰记录所思所想,甚至是瞬间的灵感或梦境,你看,彩图6所呈现的是一个梦境的思维导图,它详细记录并直观展现了一个人在梦境中的思想。

做白日梦,记住梦里的情景对想象力的发展有很大帮助,而且能让人的记忆力发挥到极点。画思维导图就是帮助抓住梦境,抓住记忆灵感的一个极好的方法。

第二篇:什么是思维绘画?

专业儿童脑潜能开发专家

鸿蒙原意指宇宙形成前一团自然混沌的元气,寓意鸿蒙初始,儿童懵懂全新的思维和认知。针对儿童的这种天然状态及蕴藏其中的智慧潜能,鸿蒙教育给予开发,点中鸿蒙教育的核心教育理念----儿童脑潜能开发。鸿蒙教育致力于儿童脑潜能开发,提高儿童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倾力打造前沿教育典范。

一、鸿蒙教育——什么是思维绘画?

思维绘画项目是鸿蒙教育儿童脑潜能开发项目之一。是以绘画为施教载体,对3岁半---12周岁孩子的脑潜能进行开发,以及对其行为习惯、学习技能、思维个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和提升的特色项目。思维绘画涵盖心理学,脑科学,智能训练,情景训练,游戏训练,赏识激励,成功学等学科内容,已形成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教学体系。

鸿蒙思维绘画将核心教学法----点视构思教学法完美的融入教学中,以点视开智画板、点视开智乐园和课后创意作业为辅助教材,结合适龄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特征,通过绘画对儿童的左右脑潜能进行开发,塑造出具有全脑智慧的新一代儿童。

鸿蒙教育渐次推出鸿蒙思维绘画系列儿童脑潜能开发的课程,启蒙思维绘画(启蒙阶段),多元启智思维绘画(蜡笔阶段),创想思维绘画(蜡彩阶段),创意水粉(水粉阶段),线之舞线描(线描阶段),联想素描(素描阶段)。现阶段正在研发更科学系统的鸿蒙快速记忆、鸿蒙速读速记系列课程,是针对中小学生的脑潜能开发和中小生学习能力成长而设置的。

鸿蒙思维绘画让孩子跳出绘画学绘画,着重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性格能力、学习能力、绘画能力。在绘画过程中,提升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等能力的同时,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思维绘画项目目前是鸿蒙教育面向全国的主推项目。鸿蒙思维绘画教学不只是一个商业项目,还是一项益于社会有着非凡意义的事业,她引领儿童脑潜能开发事业的发展!提高每一位孩子的综合能力,实现教育强国梦想!

三、鸿蒙教育企业文化:

鸿蒙教育的愿景:教育强国,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祖国的栋梁。

鸿蒙教育的使命:引领儿童脑潜能开发事业的发展!

鸿蒙教育的目标:做中国一流的教育培训机构,脑潜能开发领域第一品牌。

第三篇: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727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思维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现象,泛指理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创造性思维是指那些能产生新颖成果、有创见的思维活动,新颖性程度越高,创造性就越强。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也是整个创造活动的实质和核心。创造性思维活动表现为选择、突破和重建三者之间的统一。选择和突破是重建的基础,重建是选择和突破的主导。

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思维成果的创新性;思维形式的反常性;思维过程的辩证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思维主体的能动性;思维结果的现实性。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并行、协同作用的过程,其主要形式包括想象、直觉、灵感。

怎样提高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要做到在各个方面的创新,关键是人的思维能力的创新。这就需要加强我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性思维活动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交替的过程,培养和开发人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应该同时注重这两类思维能力的训练。

首先,我们应做到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优化组合。只有集中精力和收敛思维,才能在科学技术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选准目标,为在各个方向上探索解决问题的发散思维奠定基础。思维只有沿着多种渠道尽可能宽地发散开来,才可能捕捉到有助于解决问题的信息和思路。

其次,我们应坚持横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并举。横向思维有助于人们排除思维定势所造成的线性思维,能帮助思考者从侧面迂回或横向寻觅中求解问题。逆向思维主要是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对于提出富有创造性的设想或方案效果显著

除了掌握科学的方法以外,我们还应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旧的思维定式;要善于转化视角,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

第四篇: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

《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读书笔记

序言:对于科技的进步,即过于高估一件事情在最近一两年的变化,过于低估它在未来五到十年内的影响。

一、一场正在发生的革命 1.1那些陨落的巨星

多年以前,你扮演的是颠覆传统的角色;如今,你功成名就,却发现自己俨然成了被颠覆的对象。这些巨人倒下时“连身体都是温的”

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一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和情感需求,只要你没有办法紧密参与,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你。甚至是作为内部创新者角色出现的互联网产品,如微博,其行业生态也是瞬息万变,不容你的笑容在脸上停留三秒。 1.2从底层开始的断裂

预计到2015年,全球的移动终端会达到70亿台,人均一台。

在传统PC时代,每个人平均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是2.8小时;而在智能手机时代,每个人的在线时间是16小时。

二、消费者重获主权

著名投资家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做投资的时候最怕“带锤子的人式的倾向”,意思是“对于一个只有一把锤子的人来说,任何问题看起来都很像钉子”。

互联网它对商业世界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让每一个原本孤立无援的消费者第一次在网络的世界里彼此连接了起来,以群体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力量。 2.3.1万恶的“资本家”开始讨好

在数字经济领域,一方面是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是企业很难形成持续的垄断;另一方面,资源无限丰沛,企业之间处于过度竞争的状态,企业要发展,只有用好产品来讨好消费者。社会的日益富足,使我们有条件“从一个精打细算的购物者转变为一个小小的鉴赏家,用数千种与众不同的爱好尽情展示自己的独特品位”。 2.3.2媒体的话语霸权分崩离析

法国解构主义哲学家福柯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话语即权力”。 2.4.1圈层:人际关系的扩展

土曼科技的案例,你的社交关系链其实也是你的传播链,更是你的生意链。 2.4.2社群:社会关系的再凝聚

互联网便得有温度了。杭州出租车联盟案例。 正和岛:企业家社群的样板

“正和岛”是一个大的外壳,它采取严格的实名制、会员制、收费制、邀请制,“要求入岛人员必须是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家,所在企业需要从事对社会有益的产业或事业;所在企业在登岛前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认可并践行岛民公约”。

正和岛五条戒律:无诚信的交往;无底线的商业;无尊严的人格;无原则的行善;无良知的享乐。

正和岛六条行为规范:理性地判断,建设性地表达;说话算话,恪守承诺;包容个性,尊重差异;不随便麻烦别人,不死缠烂打;不发口水贴,不兜售生意;不拿不宜公开的信息到岛外去嗮。

2.5见面就是亲,有心就有爱 见面就是亲,有心就有爱,从“大众”到“个性”,从“个人”到“人人”,再从“客户”到“用户”,只是几个词语的变化,却经历了差不多250年的演进。

单个人的声音最多只是表达,只有当无数个声音可以自由表达的时候,它才会汇聚成为一股力量,成为一种权力。

三、断层时代的商业速写

摧毁巨人的不是技术,而是变化的顾客。--彼得。德鲁克。

3.1消费者主权时代的用户特征:得“屌丝”者得天下+无粉丝、不品牌 屌丝以自我调侃来消解正统,以降格来反对崇高。 网络文化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去“中心化”的特点。

现实社会中的控制、层级和中心化的结构形式,在互联网世界不可能,往往还会沦为被嘲笑的对象。

阿里巴巴760万草根卖家;QQ空间活跃账户5.5亿。

用互联网的眼光来看,“屌丝”经济其实是很彻底的一种“长尾经济”:单个消费者贡献的消费额不高,但由于“屌丝”的基数相当庞大,使得最终总量极为可观。据易观国际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屌丝”用户游戏行为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屌丝”人数该打5.26亿。这意味着,在13亿中国人口中约4成属于“屌丝”人群。

将品牌看作一个企业和一个产品的“诚意的名片”,看作企业和产品的魅力人格。品牌是一群有共同偏好的消费者对某一产品形成的口碑传播。品牌是产品与口碑的合谋,是相同偏好的消费者的品位的聚合和个性的投影。

粉丝经营最为成功的无疑是小米手机。光在QQ空间上,小米手机的粉丝数量就已经超过1500万,新浪微博粉丝540万,微信粉丝则突破140万。正是基于庞大的粉丝群体,小米手机才能够在淘宝双11那天,创造3分钟内单店销售过亿的奇迹。 传统的营销理论认为品牌的价值取决于传播能力。

既然产品的功能已经分化为物用的价值和表达的价值,那么,品牌的魅力人格体的建立,也需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在物用层面,实现卓越的性能;在表达层面,赋予产品无法割舍的情感共鸣。

管理思想家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的魔力产品打造法则: 魔力产品=卓越的性能x强大的情感诉求(M=FxE)

可口可乐互联网上推出昵称瓶。如今互联网上主流用户的心态是“我不爽,我不屑,但我存在”。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可是说是这个群体最主要的心理动机,他们虽然对“围观”、“起哄”也很热情,但更热衷的是以真诚为基础的互动和参与。

不管是明星还是产品品牌,对于粉丝而言,很重要的功用就是角色代入。 3.2消费者主权时代的理想产品 3.2.1“爽”:体验超出心理预期

经济的升级过程分为农业经济、生产经济、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4个阶段。体验经济的核心是让顾客融入其中,使顾客愿意为产品之外的感受买单。

如果说产品满足了我们一半的生存需要,服务满足了我们的归属需要,那么,体验则满足了我们的心理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物质丰饶、信息过载、内容泛滥的今天,能打动我们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少。一场电影、一本小说、一段风景,都很难长久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能够打动我们的只有情感本身和我们自己的内心投影。 3.2.2把复杂做到简单,把简单做到极致

墨迹天气是移动互联网“单店突破”的典型,依靠的是把天气播报这件事做到极致。墨迹天气的永不人数已突破1.5亿,日活跃用户人数约为3300万。

另一个是国外的创业案例:14个人,6个星期,便拥有百万用户,日承载信息过亿条:在APP发布不到3周,便将自己以1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Dropbox。这是属于mailbox的传奇! 3.2.3爱是衡量产品体验的一道“金线”

在工业化时代的商业文化中,企业和顾客的关系是建立在协议和服务条款的基础上的。在企业眼里,顾客和消费者是用一连串抽象的统计数据来表现的,顾客的全部价值可以用购买力、信用和对应的折扣来衡量,他们是产品广告的靶子和商品的消费者,是一群等待被“占有”、“抓住”、“锁定”和“维护”住的营销对象。

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就提到了企业和客户之间的这种割裂,他说:“工业的崛起在生产和消费者之间打入了一块无形的楔子,割裂了社会根本性的团结一致,造就了一种充满经济张力、社会冲突和心理不适的生活方式。”

在我们的企业架构中,营销部门从来都是一个准军事化的机构,“狼性”、“攻坚性”、“占领”这样的词语是营销人员的标准语汇,更有甚者,把传播成为“劈开消费者脑海”。无辜的消费者什么时候变成了他们的敌人,还要被施以如此的酷刑?

其实,所有的广告大师和策划专家心里都明白,他们策划的每一则广告、每一份新闻稿、每一本企业样宣,都掩盖不了这样的一个事实:没有人爱听。所以他们就千方百计地学会严实他们的宣传信息,把它伪装成娱乐节目、新闻事件,包装和伪装的能力成为衡量营销水平的标准,营销成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猫捉老鼠的游戏,营销学成了训练营销人员让他们学会假扮诚挚和热情的技艺。

但是在消费者主权时代,消费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他们不仅能够生产内容,还能够自主地传播内容,所以,很多基于工业化时代的商业逻辑和营销模式就行不通了。无论是让产品变得极致,给产品和服务注入情感,还是用对话的方式来进行传播,都是有爱的体现。有爱,才有魅力,才有传播,才会真正形成品牌。 3.3消费者主权时代的理想创业

众多网站是典型的舶来品,众筹,即大众筹集,是指以“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创业项目启动资金的模式,国外典型的代表平台是kickstarter。

之所以说今天的创业仍然不容易,是因为理想的创业者虽然不需要成为全才,但是必须成为洞悉用户心理和消费者需求的行家。

“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是Google十大座右铭中的第一条。

任何道理说说都是容易的,所谓“口吐莲花”,“下笔千秋”,但改变都是小火慢慢炖出来的。 3.3.2重视感性思维:以前有一本试图解释男女吵架模式的工具书,叫作《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书中讲到男人外表强硬,但思维简单,属于线性思维;女人外表柔弱,但思维呈网状,敏感,富有想象力。

在互联网的熏染之下,如今的用户正越来越多地体现女性的特征。女性主义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说在人们的基本需求被满足之后,更在意产品的情感属性,更追求产品之于个人品味的意义,情感的浓度越高,产品的粘性越大。而情感只能感知、体察和揣摩,却不能通过调研得知。有一句话“用户只会抱怨,却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过去的商业讲究的是功能独到、卖点突出,然后通过广告的方式将它们灌输给消费者,产品卖出去,商业活动就结束了。今天的商业,产品只是与消费者发生关系的起点,如果有终点,那个终点就是消费者的一个“赞”或一次分享。

在丰饶时代,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微小,产品的体验越来越重要,创业型企业的CEO越来越不需要宏达叙事的能力了。相反,能够找到痛点、痒点和兴奋点,做出让用户感觉“畅快”的产品,就能够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爆款”。

【原百度产品副总裁、首席产品构架师俞军的PM(产品经理)12条】 1.PM首先是用户

2.站在用户角度看待问题 3.用户体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4.追求效果,不做没用的东西 5.发现需求,而不是创造需求

6.决定不做什么,往往比决定做什么更重要

7.用户是很难被教育的,要迎合用户,而不是改变用户

8.关注最大多数用户,在关键点上超越竞争对手,快速上线,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9.给用户稳定的体验预期

10.如果不能确定该怎么做,就先学别人是怎么做的

11.把用户当做傻瓜,不要让用户思考和选择,替用户预先想好 12.不要给用户不想要的东西,任何没用的东西对用户都是一种伤害

以前是以物为中心来组织人,后来到PC互联网时代是以信息为中心来组织人,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就变成了以人为中心来组织物和信息了。

四、是体验,不只是产品

传统企业对互联网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与洋务派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认识同样的水准上,虽然他们也看到了互联网强大的渗透力,但是仍然把它看作一种工具,看作营销的利器,就像小米的成功在董明珠眼里就是营销的成功一样。

正所谓“所见即所得”,你看到的互联网是营销工具,那么它对你而言,充其量就是个工具,它属于你的,就是那么一点点的功用。只有你是属于互联网的,它对你来说才是一个新的世界,具有无限发展空间的崭新世界。

人的傲慢和悲哀,往往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法国作家法郎士在《乐图之花》中曾经说的那样,“书是什么?主要的只是一连串小的印记而已,它是要读者自己填补,形成色彩和情感,才好使那些几号相应地活跃起来,一本书是否呆板乏味或是生意盎然,情感是否热如火或是冷如冰,还要靠读者自己的体验。” 4.4产品体验的3+3法则

功能层面、服务层面、平台层面

互联网很重要的一条生存法则就是“唯快不破”,如果不能让用户一分钟爱上你,那么给你再多的时间也是浪费;如果一个产品3个月还没有起色,也就很难再有起色了。

靠你自己一己之力的推动,再快也是有限的,只有让用户驱动用户,才能形成病毒式传播,迅速建立起壁垒。而用户驱动用户的前提是,你的产品能够在情感上打动用户,在心理上满足用户。

微信的火爆丝毫不亚于微博,但微信始终克制了自己在产品上的欲望,尽可能少叠加功能,尽力打击各种骚扰用户的行为,反复强调微信不是营销工具,及时推出支付功能,也是从话费充值这样的小应用和AA收款这样的游戏化功能入手,在不知不觉中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者通过产品的消费对自己进行一种“社会编码”,即用户通过某种产品将自己编织进社会等级或特定阶层与群体的社会秩序的网络之中,这是用户通过消费对自己进行的社会定位。

品位是消费文化的典型形态,体现了用户的直觉、兴趣及审美的体验特征。

微信一年之内更新44次,小米手机的操作系统每周更新一次,都是为了使产品更加接近需求,使体验更加完美。

在网络时代,产品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它发生于“痛点”,成长于“爽点”,在用户的赞美中传播。

今天的专注,指的是你需要从一个微小的“痛点”入手,针对性地打磨产品的核心功能,当你把核心功能打磨成一根针的时候,你就可以用这根针去扎用户的痛点。“你用手去推一头大象,肯定推不动,但是你用一根针去推一头大象,一定能把它推得跳出来”。 “人性的弱点就在于贪婪和恐惧” “懒惰” 专注就是要做极简:(1)定位 (2)做减法

其实,在商业模式和产品的运营上,投资人不可能比创业者更加高明,我们唯一的优势,就是整天在看项目、在研究项目,所以能从另一个高度规划战略,但是我们永远不会比创业者更懂他们的行业,只能将设想的可能性抛给创业者去思考。

看看现在的学校,不管是“985的”还是“211的”的,哪个专业的人最多?现在什么行业发展的最快、什么行业的创业故事最多?答案是,目前互联网聚集了最多的聪明人。

在这个阶段,电商的流量红利已经耗尽,“淘品牌”和传统品牌的竞争就变成了平台内部的零和游戏,在传统品牌的资金优势面前,“淘品牌”就显得势单力薄,其劣势就显现了。在流量红利结束之后,其实整个电商行业都开始转战到了服务层面,不管是供应链管理能力、对用户的深度挖掘还是物流配送能力。

阿里希望通过“菜鸟网络”建立一张能支撑日均300亿元网络零售额、全国范围24小时内送货必达的智能物流骨干网络。

淘品牌到线下很容易变成伪品牌,线上品牌都很重视与用户的交流,这种交互基本上还是虚拟的。

“我们拿出寻常之物,在上面投入感情并赋予其意义,然后我们孜孜不倦地像众人传达这一信息。我们为平庸的——一双鞋、一把刀、一杯咖啡——注入新活力......而这种活力的注入需要通过13.5万名员工来实现”。

品牌就是承诺,服务就是对承诺的兑现,最终兑现承诺的除了产品,还有员工。在体验时代,员工的参与在品牌塑造的过程中甚至比产品本身还要重要。

易迅的低价和快递。易迅推出一批以快递员为主角的系列广告,就是为了突出它以快递、温情为主题的服务能力,让快递员成为易迅连接消费者的品牌大使。

需要人工参与的环节是很麻烦,但做好了却是塑造品牌的好机会。“轻”是互联网企业的重要特征,但是人在环节还是要“重”一点更靠谱。

五、是用户,不是客户

产品背后的情感:生理快乐、社交快乐、精神快乐、思想快乐

针对红收获蚁所做的行为研究发现,这种蚂蚁能够运用其表皮所分泌的化学分子信号,向它们同巢的伙伴们传递信息,平均一只蚂蚁会跟40个左右的伙伴们交流信息;记录中有高达百分之十的蚂蚁,一次能够传达消息给上百只蚂蚁。

一群人要形成社群,只需要两个条件:共同兴趣和沟通方式。 社群运营的核心是“两动”,一是打动,二是互动。 摩尔将创新产品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企业在每个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困难和挑战。

对商业模式,我的理解是产品背后要有商业逻辑。即产品能为用户提高效率,能够黏得住用户。有相应比例的用户愿意为之付费,或有其他人愿意为这些用户付费。

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公司的估值是按照用户数量、用户的实用频度和用户身份来估值的,而不是单独按照交易金额和利润来估值的原因。

用户漂浮在水面上的需求一般都是对产品的功能需求,而内在的需求即我们前面所说的用户心理诉求。从心理学上来说,这种内在的心理诉求连用户自己也难以捕捉和扫描。

目前在国内的家庭电脑上,WIFI的普及率仅有21.8%,远低于韩国的80%和美国的60%。

六、是传播,不是营销

营销不再是对自己精心包装以后的集中式广播,而是企业和产品随时随地面向消费者的直播。 营销不会消失,但营销不再是单向度的自我吹嘘,而是理性和真诚的传播,只有在学会倾听,学会对话之后,营销才成为一门真正的技艺。 6.2.1驱动力不同

营销的驱动力来自于产品的特点,偏重于功能。

传播则不同,其驱动力更多地是来自于用户的感受。 6.2.2路径不同

营销活动是撒网式的,通过大面积的广告宣传迅速覆盖大规模的人群,电视和报纸媒介是最佳的营销媒介,这是一种“泛”式的宣传,转化率很低。

操作方式是由大及小;覆盖到大的人群,吸引到中等人群的注意力,促成小规模人群的购买,培养更小部分人成为忠实用户,形成粉丝。 强关系的信任正是传播的基础。

传播的逻辑是先找一小部分用户,最初的这一部分用户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身边的朋友,然后再扩散到朋友的朋友,进而形成一个小的用户群。 6.2.3信任机制

传播靠的是圈子,圈子的核心就在于信任,圈子中的每个人都充当着信任代理的角色。

在信任的背后,是人的情感。传统的营销与消费者之间总有距离感,信任的打造需要有互动,需要你放下身段。 6.3产品即媒体

产品的媒体属性来自两个方面:极致产品和情感体验。

淘宝网店南食召靠货架上的10件纯正手工生产的温州和瑞安特产让多少身处外乡的温州人魂牵梦系,从产品上线到爆仓仅半个月,让产品自己来传播,远比传统的营销广告好上百倍、上千倍。

6.4市场即对话

市场即对话,这个道理并不新鲜,在工业化时代也造就有人提过,但我认为原来的对话不对,为什么?因为原来说的不是人话。新的时代下的对话,最重要的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说人话,二是参与感。

有趣是需要持续的,偶尔的有趣不叫有趣,也不足以形成品牌调性。

品牌调性一旦形成,粉丝们会情不自禁地以符合调性的方式进行传播,有一个网友给朋友祝贺30岁生日,他买了一个用小熊形状的盒子包装的糖果,把糖果取出,把杜蕾斯的各种产品塞进去,留言是“希望朋友‘性福满满’一定要把它们用光”。

八、是管理,更是协同 “帝王心术”1.造神 2.洗脑 3.分而治之 4.恩威并施

协同需要有三个前提条件:(1)一个值得相信的承诺;(2)一个有效的工具;(3)可接受的协议。

对于一个快速增长的公司,它必须具备:(1)提供的业务(产品、服务)是大多数人想要的;(2)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能覆盖所有的这些人并为他们服务。

ZARA的核心竞争力就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快速、灵敏的流行趋势采集能力,二是极速供应链的管理能力。

团队的大小和竞争力之间已经没有必然的关系,小团队也可以干出大事情。反而是那些昔日的巨头纷纷开始“瘦身运动”,要么把团队分拆,要么让组织变小,以图保持过去的战斗力。 无边界的分布式管理模式也许代表未来的方向,现在就实施看起来难免显得过于激进,但是让组织扁平,让团队变小,则越来越成为一个趋势。

“使命驱动”作为协同原则第一条的原因,只有让企业成员在共同愿景和目标的引领下,结成精神共同体,协同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从产品到体验,从客户到用户,从营销到传播,从管理到协同,以及免费的大规模出现,商业世界的逻辑因互联网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这些变化还只是表象,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即消费者的变化,就像管理学家德鲁克所说的:“摧毁巨人的不是技术,而是变化的客户”,是互联网赋予了消费者行动的力量,使货币成为商业世界的“选票”,让消费者成为商业世界唯一的中心。

从以生产者为中心,到以消费者为中心,看上去像是一场巨大的进化,其实是一场回归,回归到以人为本的商业本质,因为商业原本就应该为人的需求而服务的,商业原本是可以有温情的。

九、“B座12楼”,一个自媒体的创新实践

兵法云:“取势、明道、优术”,取势最重要,明道其次,优术第三。

要做到“极致”的确很难,特别是在创新领域,该有的功能都有了,在交互设计上又没有一个量化的评估方法,但是,不管你有没有做到“极致”,你至少得在态度上和自己“死磕”。

在互联网相关的创业,最考验团队的是三点:1.洞察力 2.给这种若隐若现的痛点找到最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3.快速试错的能力。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只能对明、后天的事情有计划,而没有办法对一个月以后的变化有规划,你能做的就是随时做好应对的准备,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响应。

2013年来,特斯拉颠覆了汽车,小米模式颠覆了制造业,打车软件颠覆了出租车行业,余额宝颠覆了理财,roseonly颠覆了鲜花业,黄太吉颠覆了餐饮,自媒体颠覆了纸媒。

创新往往来自边缘和侧翼,来自于混沌的现场,组织的能量也就决定了终端创新的能力。协同式管理的更大意义在于改变信息在组织内流动的方向,由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下而上和横向流动,组织的每个成员都会成为应对的主体,就像小米的黎万强说的,“少邮件,少开会,有事吼一嗓子”。

海尔宣布放弃杂志硬广告,在未来的海尔,五用户全流程最佳体验的产品都不应生产;无价值交互平台的交易都不应存在。

社群,商业的未来,有3种社群模式。

1.媒体属性的社群,比如依托自媒体的“罗辑思维”; 2.产品社群,玩得最好的当然小米; 3.线下社群,最成功的当属正和岛。

第五篇:思维导图

课程简介

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课堂教学的改进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而课堂教学的改进离不开准确的诊断剖析,本课程是《如何组织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操能力提升版,杜老师以大量的实际教学案例,与老师们一起体验分享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提问-讲授-讨论-活动-回顾反馈”的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杜老师采用了“讲-分析-归纳总结-实操-点评-再提升”的体验式培训模式,深受学员喜欢,授课效果非常好,值得老师们认真学习。

参考资料

例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很多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小学数学是一门知识体系比较完整的学科,每个专题的知识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系统性,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解决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等方面收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详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导图 教学实践 自主学习 数学素养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很多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但每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不论每种教学方法,都必须适应它所应用的环境,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照搬照抄。尤其是小学数学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都很强,每个单元或者是每个节次的内容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针对教材的这些特点,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采用思维导图法能有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一、利用思维导图优化知识结构,使教学更加严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实现课堂的人性化管理。基于这样的课程理念,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优化知识结构,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大,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实现自主学习。其中,思维导图法就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很多数学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能够系统、全面地展示出来,给学生直观、易懂、严谨的知识体系,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进行“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教学中,课程中涉及不同形式的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及其应用,还有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师通过例题板演、小篇子训练等方式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但由于的知识点较多,教师出示的例题也相应增多,致使部分学生理解上有一定困难。教师在讲完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后,可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总结,给学生直观、全面的知识展示,提高学生对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的理解能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方法。

二、利用思维导图突破概念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自主认知能力和辨析能力

小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那些相近的知识点。教师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学生在理解和认知上很容易出现混淆,教学效果不佳。为有效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进行教学,将那些容易产生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导图设计。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可直观解决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自主认知能力和辨析能力。比如,在进行“认识多边形”的教学中,本节课涉及很多四边形,主要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小学生在一节课中要认清这么多的新图形,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在教学之初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每一种图形,边画边告知学生该图形的名称,再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行导图设置,使学生直观理解每种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多边形的概念和联系,不至于出现混淆现象,提高学生自主认知和辨析能力。

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单元复习,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复习,复习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尤其是对每个单元知识的复习更是搞好教学的前提。通过单元复习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很好地解决这一教学难题,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法进行单元复习,从而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学生通过全局把握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收到很好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课教学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点较多,彼此之间相互交叉的知识点也很多,学生掌握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很容易出现混淆现象。尤其是求面积和体积等问题,学生经常在求面积时用体积公式,或者是求体积时用面积公式,造成实际运用时不得要领。教师在复习时可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法进行复习,帮相学生梳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知识点,如概念、特征、表面积、体积、容积等。导图设计如下。这样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自己梳理每一个单元的知识点,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以便在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 总之,基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抽象思维能力,运用思维导图法进行课堂教学的实施,可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归纳等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更应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更科学实用的思维导图,做到简单易懂,力求学生能够自己运用导图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上一篇:少代会海报模板范文下一篇:市场营销学思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