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选择及影响因素

2022-08-04

第一篇:产品选择及影响因素

影响银行理财产品设计及收益的主要因素

林克磊15620082204886保险

影响银行理财产品设计及收益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间竞争的加剧和利率的逐步市场化,商业银行传统业务获利空间逐步缩小,信贷风险不断聚集。为改善对客户的服务,各家银行都在努力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开发新的业务品种。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又以其雄厚的资金实力、灵活的经营机制、丰富的管理经验,重点争夺优质客户。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迫使国内商业银行开始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空间。个人理财业务以其领域广、批量多、风险小、个性化、收入稳定等特点,成为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萌芽阶段,金融法律法规以及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制约着个人理财市场的发展,如分业经营体制的制约,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高素质的理财人才等。银行目前能够为中高端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限,难以真正满足客户个性化、差异化的理财需求。

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能够获得收益,所以所有影响理财产品收益的都将影响理财产品的设计。影响银行理财产品设计和收益的主要因素有:

一、宏观经济形势。

既包括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也包括国际经济形势。根据材料,2007年人民币理财产品共发行1302只,外币理财产品发行1760只。占到银行理财产品46%的连接境外股票、商品、利率和汇率的产品,在2007年出现了大面积的低收益、零收益甚至是负收益现象。由于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股票市场、国债、大型中央企业发放信托贷款的资金信托、银行承兑汇票 中期票据、央行票据、债券回购、高信用级别的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以及外币债券市场、货币市场金融工具等等。国内经济运行良好的话,股票市场等会上涨,而企业由于具有良好的经营环境,到期还债的能力也会较强,信用风险就会降低,理财产品的收益也会相应的上升。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国经济运行的好与坏,已不再是单由本国所决定,还会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由于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经济不景气,所以银行理财产品才会有这么多收益率为负值。

二、利率水平。

利率对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及收益来说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几乎所有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与利率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利率水平的变动将对各种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率和风险状况产生重要影响。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利率是利率变动最直接最快的反映,而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中有很大部分是储蓄产品的堆砌,所以利率上升也将引起这类产品收益率的上升;反之,利率下降也会影响到这类产品。若理财产品承诺支付固定收益,那么在利率下调阶段银行将有较大压力来支付相对高的承诺收益率,因此浮动的利率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盈利创造了空间,也给这些产品的收益带来了不确定性,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时应研究预测未来利率变动的可能性及变化趋势

林克磊15620082204886保险

当前,我国实行的是低利率政策。利息是人们放弃储蓄投资于其他理财产品的机会成本,对投资于储蓄的人们而言,低利率政策会使其收入相对减少。但一旦储蓄利率上升,则会打击股票、债券的价值,对债券投资人的影响最大,因为利率上升会使债券价格下跌,造成损失,还会影响公司借债的利率,进而进一步影响公司的还债能力,增加企业债务负担。而且在理财产品设计之初,如果存款利率太低,会影响影响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在理财资金投资时会偏向于要求较低的收益,一旦利率上升,不仅会有收不回全额本金的风险,还很可能会有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跑不赢”存款利率的现象,造成投资人实际“亏损”。

三、国家金融政策。由于我国金融市场起步比较晚,受到的管制较多,尚不开放,国家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的改变会使得理财产品的可投资方向发生改变,对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带来影响,而且国家经济政策会深刻的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这又在另一方面会影响投资者的收益。

四、客观理财环境和技术系统。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要以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发达的金融网络为依托,需要一系列技术的支持,对技术的要求较高,而我国金融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水平比较低,相应的硬件设备比较落后、陈旧,有待升级,在计算机联网、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我国金融市场起步较晚,很多金融产品尚未被开发出来,理财产品可投资的产品有限,对于减少理财产品投资的风险不利,如最近谣传国务院即将批准股指期货产品的发行,这对于投资者控制投资组合的风险有重要意义,对理财产品的设计和收益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五、管理银行理财产品的人的投资水平。由于理财业务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相当强的综合性业务,它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从业者除应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投资技能、丰富的理财经验外,还应掌握房地产、法律、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公关能力,而理财产品是由商业银行内部的理财人员设计的,且在理财期间理财业务也是由银行理财人员管理的,所以理财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将直接会影响理财产品的设计和收益水品,拥有良好理财人才的银行不仅能在产品设计之初,能定出相对较高的预期收益率,且能在理财期间能很好的管理理财资金,保证投资人的利益。

第二篇:产品性能指标以及影响因素

四、产品性能主要指标以及影响产品性能的主要因素

锻件在使用中总是受外力的作用,其性能除了取决于其所规定化学成分、工艺质量要求外,还可借助不同的热处理方法使之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以达到提高锻件质量、减轻锻件重量,延长使用寿命和降低成本的目的。故对锻件施行适当的热处理是提高与改善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必须对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而材料的力学性能(经热处理)是判断锻件热处理质量的重要标志。我厂常用的力学性能检验指标包括硬度(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抗拉强度、屈服点、屈服强度、比例极限、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冲击功。

1、 硬度试验

金属材料的硬度是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或划痕的能力,也是表示金属软硬程度的判据。

布氏硬度HBS:淬火钢球压头,压痕大,不能测太硬度的材料,适用于测量退火和正火钢、铸铁、有色金属等材料的硬度。

洛氏硬度HRC:锥角为120°的金刚石圆锥体压头,适用于调质钢、淬火钢、渗碳钢等硬度的测量。

洛氏硬度HRB:Φ1.59mm淬火钢球压头,适用于测量有色金属、铸铁、退火态和正火态钢等。

洛氏硬度与布氏硬度相比压痕小,软硬材料都可以测量,但同样不同标尺之间不可相互比较硬度值的大小。

2、 拉伸试验

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在机械制造中常通过拉伸试验测定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作为金属材料强度的主要判据。

(1) 屈服点(σs) 金属材料出现屈服现象时,在试验期间产生塑性变形而拉伸力不增加的应力点。亦表示材料发生明显塑性变形时的最低应力值。

(2) 抗拉强度(σb) 拉伸试验时,相应最大拉伸力时的应力。亦表示材料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3) 断后伸长率(δ)断后标距的残余伸长量(L1-L0)与原始标距长度(L0)之比的百分数。

(4) 断面收缩率(ψ)试样拉断后横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S0-S1)与试样原始横截面积(S0)的百分比

(5) 屈服强度(σ0.2)试样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值,屈服点S的应力值称为屈服强度σS,表征材料开始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没有明显的屈服现象发生的材料,用试样标距长度产生0.2%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值作为该材料的屈服强度,用σ0.2表示,称为条件屈服强度。

(6) 比例极限(σp)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性能关系的最高应力,超过σp时即认为开始屈服。

3、 冲击试验

冲击韧性是金属在断裂前吸收变形能量的能力,即抵抗冲击破坏的能力。韧性的主要判据是冲击吸收功。冲击吸收功越大,材料承受冲击的能力越强。

应用:

(1)评价材料冶金质量和锻造及热处理的缺陷(因其对材料中的缺陷比较敏感),与屈服强度结合用于一般零件抗断裂设计。

(2)低温冲击试验,测量材料的韧脆转变温度TK。T 〉TK 为韧性断裂,不希望材料在TK温度以下工作。

冲击吸收功可通过一次摆锤冲击试验来测量。试样在一次冲击试验力作用下,断裂时所吸收的功称为冲击吸收功,用AKV(或AKU)表示,单位为J。

冲击韧度是指冲击试样缺口底部单位横截面积上的冲击吸收功,用aK表示,单位为J/cm2。

五、影响锻件质量的因素

1、原材料对锻件质量的影响,

原材料对锻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原材料的化学成分都有相应的范围,杂质元素S、P、Cu、Sn、Pb等的含量也有一定的限制。化学成分超出规定的范围和杂质元素含量过高对锻件的成形和质量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如S、B、Cu、Sn等元素易在晶界形成低熔点相,使锻件易出现热脆;钢中加铝是为了获得本质细晶粒钢,但含铝量过多,压力加工时由于形成纤维组织而易造成木纹状断口、撕痕状断口等,降低锻件的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在奥氏体不锈钢中,Ti、Si、Al、Mo的含量越多,则铁素体相越多,锻造时越易形成表面裂纹,并使零件带有磁性等。

第二,原材料中的共晶相对锻件的成形及锻件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它使材料在锻前加热时容易过烧和降低材料的塑性指标等。

第三,原材料内部的缩孔、皮下气孔、碳化物偏析、粗大非金属夹杂等缺陷,易使锻件产生裂纹。原材料内部的树枝晶、严重疏松、非金属夹杂,白点 、氧化膜、分层、偏析等易引起锻件质量下降。

第四,原材料表面裂纹、折叠、结疤、粗晶环等易造或锻件表面裂纹。 第五,锻造和模锻用的轧材、挤材及锻坯均具有纤维组织。其方向性的严重程变,既取决于原材料中S、P及其他杂质的含量、又取决于原材料的锻造比。确定锻件锻造方案时,应根据零件的受力情况,注意流线的正确分布。

第六,原材料的可锻性及再结晶特点对锻件成形和锻件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可锻性好的材料成形性好。一般来说,碳钢和合金结构钢的塑性较高,变形抗力较低,可锻性好。而高合金钢及高温合金的塑性差.变形抗力大,可锻性差。

2、锻造工艺过程对锻件质量的影响

为获得良好组织性能的锻件。除了需要保证良好的原材料质量外,还需要有合理的锻造工艺过程和热处理工艺。锻造工艺过程一般由以下工序组成,即下料、加热、成形、锻后冷却、酸洗(腐蚀)和锻后热处理。成形工序包括自由锻、模锻、切边和校正;自由锻包括镦粗、拔长、冲孔、弯曲和扭转等。模锻包括拔长、滚挤、预锻、终锻和顶镦等。

锻造工艺过程对锻件质量的影响。最终可以归纳为变形温度、变形程度、变形速度、冷却速度和应力状态等热力学因素。 (1) 变形温度的影响

锻造加热不仅保证锻造变形时有良好的塑性和低的变形抗力,而且对锻后的组织和性能也有很大影响。钢锻造时的加热温度一般比零件的最终热处理温度高,形成的晶粒大小及随后的组织转变对锻件的质量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不合适的加热温度总是给锻件造成各种缺陷。

若加热温度过高和加热时间过长.会引起脱碳、过热、过烧。例如,合金结构钢产生过热断口,马氏体不锈钢出现δ铁素体奥氏体不锈钢出现铁素体,9Crl8轴承钢沿孪晶界析出碳化物,耐热合金出现晶粒粗大等。而渗碳钢的锻造过热,则使渗碳后出现粗大针状马氏体和网状碳化物。这些缺陷都使锻件的力学性能特别是韧性和疲劳性能下降。

若加热温度过低,不仅易引起变形万违。而且使耐热合金及铝合金淬火加热后易出现粗晶或晶粒粗细不均现象,使亚共析钢形或带状组织,而且在锻造时还会引起各种形式的裂纹。

(2) 变形程度和变形方式的影响

钢锭的锻比是影响锻坯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由于形成了纤维组织,横向韧性有一定增加。有纤维组织的钢材继续变形时,由于纤维分布发生了改变,纵、横向的性能也将随之而改变。热挤压的铝合金棒材的韧性具有很明显的方向性,纵向韧性最大而横向韧性最小。如果模锻时产主横向或侧向流动,则横向韧性能得到改善。

采用合适的锻造工艺,可以使金属纤维组织沿零件的最大受力方向分布。流线均匀而连续地沿锻件的外形分布,能使锻件的力学性能特别是疲劳性能和抗应力腐蚀性能得到提高。 (3) 变形速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提高变形速度将使金属的可锻性降低,也就是使其塑性下降,变形抗力增加。变形速度还影响锻透性,在大变形程度下,变形速度越小,则锻造性越好,越有利于晶粒细化和再结晶的进行,因而也有利于塑性的提高。 (4) 加热速度的影响

当加热速度太快和保温时间太短时,往往使温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热应力,断面尺寸大及导热性差的坯料就容易发生开裂。例如,高合金钢、高合金工具钢、高温合金等锻坯常常因加热不当发生开裂。坯料温度不均,还会引起变形和组织不均,产生附加应力,造成内部开裂等。 (5) 冷却速度的影响

当冷却速度不当时,锻件内部往往产生热应力、组织应力及第二相的析出。若锻后冷却速度过快,马氏体不锈钢、莱氏体钢(高速钢和铬12型钢)往往由于马氏体组织转变引起组织应力造成锻件表面开裂。但是,有些材料锻后缓冷,将有第二相沿晶界析出,引起性能下降。例如,轴承钢锻后缓冷将沿晶界析出网状碳化物等。

(6) 应力状态的影响

应力状态对金属的可锻性和流动性有一定影响。三向压应力状态可以提高金属的塑性,但使变形抗力增加。这是由于压应力能阻止晶间联系的破坏,有利于晶内滑移变形的发展,提高了材料塑性变形能力。

第三篇:举例说明影响产品定价的主要因素

以年轻人比较喜欢的一个服装品牌——欧时力为例,分析我对于影响其旗下服装的产品定价的主要因素。

内部因素:

1.成本

服装店在制定服装的价格时,应以成本作为其下限, 服装店在制定价格时应主要考虑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这两个因素。据我的感觉欧时力和其他女装品牌相比,质量和服装面料都比较舒适,所以其成本价格相对较高。

2.市场营销目标:

其企业的营销目标很清楚,其眼界不仅仅止于生存, 更在于市场份额的领导和产品质量的引导,因为实力所在,所以不会轻易降价。

外部因素:

1.市场需求

需求规律反映了商品需求量变化与商品价格变化之间的一般关系,是店铺决定自己的市场行为特别是特定价格时,所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1)市场需求状况常常是店铺制定商品价格时的主要参考因素。比如,在10月末十一月初这个季节,市场上呢子大衣的需求量增加较多,适当地提价可以获得较多的利润,这也是这个期间多数地带的欧时力没有丝毫折扣的主要原因。

(2)购买频率。对于购买频率高的服装,一般采用薄利多销的低价格策略,反之,对于高档耐用型、购买频率低的服装,其利润率应高一些,采取高价格策略。大衣这类可能几年之内再次购买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的服装,高价策略更普遍。

(3)服装的品质。一些以新、名、优等特征来满足人们心理需要的服装,价格需要适当高一些,否则,可能失去购买的动力。

2.竞争状况

服装店定价的自由程度会随市场的竞争状况即客观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当寡头垄断存在时,便存在操纵价格。而一旦其中有一个企业率先有降价趋势,其他竞争者便开始相应找各种办法。最近西单的汉光商场疯狂降价,欧时力类似的歌莉娅,basic house,ROEM,等相继降价,加入到满100减50的潮流中来,这便是为了个其他竞争便纷纷薄利多销的典例。此外我也注意到,作为一个理科生,我本身对于数字很敏感,我也在想为何最近都是是满100减50,而不是直接5折呢?其实也很容易计算出来,一旦价格的十位个位是98,99,之类,就可以不用减50元,而如果直接5折,那么势必又要减少40多元的进账。

第四篇: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03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二年,经受了国内SARS不利影响和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考验,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实现了较快增长。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继续保持双增长,分别创造了历史新记录。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农产品对外贸易初步呈现出大进大出的格局。

一、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概况

1.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基本情况

根据海关统计资料,2003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403.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9%(。其中,农产品出口额214.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1%;农产品进口额189.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1%。农产品贸易顺差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6.1%。

从主要农产品分品种看,2003年我国累计出口粮食2200.4万吨,同比增长48.3%,其中大米出口258.9万吨,同比增长31.7%;小麦出口223.7万吨,同比增长2.3倍;玉米出口1638.9万吨,同比增长40.4%。累计进口粮食208.7万吨,同比减少26.8%。大豆出口29.5万吨,同比减少3.5%;大豆进口2074.1万吨,同比增长83.3%。棉花出口11.7万吨,同比减少26.1%;棉花进口95.4万吨,同比增长3.6倍。食用植物油出口6万吨,同比减少38.6%;食用植物油进口541.8万吨,同比增长68.7%。食糖出口10.3万吨,同比减少68.3%;食糖进口77.5万吨,同比减少34.5%。蔬菜出口552.7万吨,同比增长18.7%;蔬菜进口9万吨,同比减少1.1%。水果出口266.8万吨,同比增长33.8%;水果进口101.9万吨,同比增长7.8%。畜产品出口额27.2亿美元,同比增加5.7%;畜产品进口额33.6亿美元,同比增加16.3%。水产品出口额54.9亿美元,同比增长17.0%;水产品进口额24.8亿美元,同比增加9.5%。

2.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主要特点

(1)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创造历史新高。

(2)农产品进口额增加幅度较大,占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大幅提高。

(3)粮食出口创我国历史最高记录,同时大豆、油脂和棉花进口也创我国最高记录,蔬菜、水果和水产品出口继续较快增长。2003年我国粮食出口达2200.4万吨,粮食净出口1615.9万吨,这是我国历史上粮食出口最多的年份。同时,我国进口大豆2074.1万吨,大豆净进口2044.6万吨;食用植物油进口541.8万吨,食用植物油净进口535.8万吨;我国进口棉花95.4万吨,棉花净进口83.7万吨;2003年是我国大豆、食用植物油、棉花进口最多的年份。2003年我国蔬菜、水果、水产品出口继续较快增长,分别达到18.7%、33.8%和17%。

(4)我国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仍是亚洲,对欧美出口农产品增长较快。2003年我国农产品出口亚洲其他国家148.5亿美元,同比增长13.6%,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9.3%,仍是农产品出口第一大市场;农产品出口欧洲30.6亿美元,同比增长28.9%,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4.3%,是农产品出口的第二大市场;农产品出口北美洲23.4亿美元,同比增长25.4%,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0.9%,是农产品出口的第三大市场。

别进口农产品55.6亿美元、50.2亿美元,同比增长72.5%、80.9%,分别占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29.4%和26.5%。

二、影响农产品进出口的主要因素

2003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继续增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包括国际环境、外贸政策、市场化和农产品竞争力等方面。

(一)国际环境因素

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施加了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近年来,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缓慢,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连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枝独秀。在这种国际背景下,一些西方国家先后提出人民币升值的要求,并在一段时期内对我国施加了较大的压力。一些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削减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力图减少贸易逆差,以利于这些国家经济复苏。面对西方国家的压力,我国采取了积极、稳妥的应对措施,一方面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另一方面加快对外开放进程,主动调整对外贸易政策,其中包括扩大进口国外具有竞争优势产品,以释放和化解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二)市场变化因素

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为我国粮食出口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2002年国际市场主要粮油农产品价格大幅上升后,2003年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米等农产品价格继续在高位运行。与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变化相比,在2003年9月以前,我国玉米等粮食价格同比上涨幅度较小。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统计资料,2003年1~8月,我国主产区玉米平均批发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2%,主产区小麦平均批发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3.1%。上述情况表明,国际市场粮食价格高位运行为我国玉米、小麦等粮食出口创造了条件。

(三)外贸政策因素

1.我国认真履行有关WTO的承诺。我国认真、全面地履行了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于2002年9月和2003年9月分别接受了世贸组织的两次过渡性审议。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成员对我国给予了积极评价。由于认真履行入世承诺,2003年我国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2.积极调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经济全球化是以要素自由流通为基础,国际贸易应按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原理交换产品。2003年我国农产品进口额增长幅度较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按照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原理,调整农产品生产和对外贸易结构。

(四)农产品竞争力因素

农产品竞争力直接表现为价格竞争力和质量竞争力两个方面,即在产品质量相同或相近的条件下,价格越低则越具有竞争力;在产品价格相同或相近的条件下,质量越高则越有竞争力,这里我们主要从价格和质量两方面进行分析。

1. 价格竞争力

(1)近年来我国粮食价格竞争力有所增强。为了分析主要粮食产品国内外价格差距水平,并尽可能具有可比性,我们基本上沿用了上一年农村经济绿皮书选用的小麦、玉米、大米和大豆的国内外品种。

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小麦价格比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低3.8个百分点,近两年国产小麦具有一定的价格竞争优势。

2003年我国玉米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高24.6个百分点,与2002年情况基本相同。虽然国产玉米批发价高于美国小麦离岸价,但由于海运费用及其上涨因素,我国玉米出口到亚洲国家仍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2003年我国大米价格比国际市场高3个百分点,但泰国普通大米加上运输费、保险费、关税、增殖税、装卸费等,进入我国市场仍缺乏价格竞争力。以杭州粮油批发市场为例,2003年10月上旬该市场国产大米(标一晚籼米)批发价格每吨1575元,而泰国大米到港口的提货价格折合每吨2000元以上。

2003年我国大豆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30个百分点,如果按美国大豆到我国口岸平均价格每吨2316.9元计算,也比国产大豆平均批发价低14个百分点,我国大豆缺乏价格竞争力。但对于东北、天津、山东地区的油脂厂,由于靠近产地、产销直挂等原因,大豆流通成本会低一些,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的价格差距可能并不明显。

(2)我国蔬菜、水果等园艺产品价格优势明显。由于我国农业劳动力价格低廉,作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国产蔬菜、水果具有非常明显的价格竞争优势。例如,目前我国主要水果价格大都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很多,其中苹果低41%、鸭梨低79%、柑桔低47%。我国气候类型复杂,适合各种蔬菜生长,国产蔬菜价格总体上仅为国际市场价格的1/8至1/5。

(3)我国畜产品有价格优势,但是难以转化为竞争优势。由于农业劳动力价格的优势,我国畜产品、家禽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竞争优势。例如,2003年日本市场上美国生产的冷冻分割猪肉批发价格每吨50236元,澳大利亚生产的整扇冷冻牛肉批发价格每吨53635元。与此同时,我国猪肉平均零售价格每吨10710元,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不到日本市场的1/5;我国牛肉平均零售价格每吨15270元,牛肉平均批发价格大约是日本市场的1/5。但是,目前我国畜产品因质量安全性原因,其价格优势难以转化成竞争优势,无法形成畜产品竞争力。海关统计表明,2003年我国畜产品出口27.2亿美元,只占农产品出口金额的12.69%。

2. 质量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竞争力正在逐步提高,促使农产品质量提高的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国内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重视的程度明显增长,二是我国出口农产品必须符合进口国的质量安全标准,特别是满足一些发达国家的进口要求。

(1)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及有关制度不断完善。农业部在2001年4月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2003年农业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专门从事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并开始实施全国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目前,我国共有1563个单位的2071个产品通过全国统一认证,获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书。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批准设立的国内第一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顺利地完成了农业部系统首批有机食品认证工作,部分绿色食品AA级产品实现了向有机食品的认证转化。认证产品主要涉及大米、花生、蔬菜、茶叶等初级产品和初加工农产品。目前,全国共有6个省12家企业获得农业部有机食品认证,认证面积60781亩,产品规模达28084吨。近年来,农业部制定、修订农产品国家标准450多项,行业标准1550项。农业部开展了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活动,从生产源头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另外,优质专用小麦、优质专用玉米、优质早稻和高产高油大豆等优质专用农产品迅速发展,也促进了我国粮食产品质量的提高。

(2)农产品质量提高已初步显现。2003年4月农业部定点监测反映,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四个试点城市蔬菜的农药残留平均超标率比2001年1月下降了21.8个百分点,瘦肉精污染检出率下降了23.7个百分点。从全国情况看,37个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蔬菜的农药残留合格率比2003年1月提高了5.4个百分点,16个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瘦肉精污染检出率下降了1.4个百分点。自2002年1月欧盟对我国动物源性产品实施全面封关后,农业部对水产品进行了专项整治,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性得到全面提高,并使欧盟解除对进口我国鱼片、小龙虾、鱼麋等水产品的禁令。据统计,2003年1~5月我国对欧盟的水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32%,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局面。

三、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评价与展望

1.我国有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明显提高。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正逐步体现出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一方面,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并通过一系列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措施,促进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另一方面,我国根据市场消费需求,进口相当数量国外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农产品进口增长幅度较大。这表明:我国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有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明显提高,总体上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更快发展。同时,适度增加一些土地密集型产品还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2.我国破除国外技术壁垒任重而道远。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屡屡遭受技术壁垒和反倾销的限制,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市场,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设置了许多不合理的技术壁垒及反倾销制裁。第二,虽然我国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并取得了初步效果,但是我国原有的农产品质量管理相当薄弱,全国各地区的情况差异又比较大,农产品质量竞争力全面、稳步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3.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实践表明,应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进一步优化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包括加强国外市场调研和销售渠道开拓、调整农产品出口品种及其比重、加快发展有机农产品和加工品,这既有利于破除国外技术壁垒,扩大农产品出口金额,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又可减少国际贸易摩擦,改善外部经济环境。从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战略储备角度看,我国应控制土地密集型等资源耗费较多的农产品出口,适度多进口一些互补性农产品,少进口一些竞争性农产品。同时,加快贸易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包括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4.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趋势展望。2000~2003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68.2亿美元跃升至403.6亿美元,近3年平均年增加45.1亿美元,远高于1990~2000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平均增加9.7亿美元的水平,这表明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正在快速增长,初步呈现出农产品贸易大进大出的态势,若干年后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有望超过500亿美元,届时将成为继美国、法国、德国、荷兰之后的世界第5大农产品贸易国。

从近期来看,由于我国小麦连年减产,需求呈现稳中略增态势,导致小麦库存不断降低,2004年小麦仍将是当年产不足需的局面,预计我国小麦进口将有较大幅度增长,可能再度成为净进口国。由于我国玉米需求不断增加,近两年产不足需,以及国家调低对玉米出口支持的力度,预计我国玉米出口会有较大幅度减少。2004年我国加大了对大豆主产区的支持力度,优质专用大豆播种面积扩大,我国进口大豆数量将会有所减少。由于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食用植物油进口数量仍将增长。2004年我国蔬菜、水果和水产品出口继续增长,这些产品的竞争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由于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以及畜禽疫病疫情公布制度的改革,我国畜产品出口仍将处于低迷状态,畜产品进口额仍将超过出口额。总的来说,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仍将继续增长,但农产品贸易顺差将进一步缩小。

第五篇:消费者对连锁超市选择影响因素的策划书

消费者对连锁超市选择的

影响因素调查策划书

执行者:尹泽琼 刘芬 李和林

阴丹 幸星

时 间:二零一一年七月

- 01

中国消费者的行为方式正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越来越相像。与过去相比,他们变得越来越挑剔,也越来越实际,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超越了对产品功能的基本关注。重庆个商圈有大大小小的超市如永辉超市、沃尔玛、家乐福、新世纪、人人乐、立丹超市等。各超市的商品质量、服务态度、商品价格、商品品种齐全度、超市舒适度、超市地理位置等有所差别。超市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竞争中取胜,超市经营者就需要了解顾客的需求并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顾客对超市的选择。因此需要通过调查了解消费者选择超市时会考虑哪些因素以及分析这些因素对消费者选择超市的影响程度,为超市经营提供帮助。

【调查目的】

通过对重庆杨家坪商圈各连锁超市顾客的调查,找出消费者选择连锁超市的主要影响因素,使超市经营者更好的把握消费者对连锁超市选择的行为特征,进一步了解顾客需求和哪些因素会影响顾客对超市的选择,为超市经营者制定下一步营销策略提供帮助,最终提高超市销售额。

【调查内容】

(1)杨家坪商圈各连锁超市的现状(二手资料收集); (2)杨家坪商圈连锁超市消费者的个人情况(问卷); (3)消费者常去的连锁超市(问卷);

- 3

件的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使这次市场调查数据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可靠为调查结果的科学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二手资料收集

小组各个成员利用相关网络信息、数据库等资源,收集有关对影响消费者超市购物的影响因素的一系列资料。充分了解连锁超市的现状和消费者选择超市的相关影响因素,为设计策划书、调查问卷及撰写调查报告提供帮助。

(3)问卷调查

各个访问人员寻找到访问对象后,通过交流完成问卷上的全部问题,最终完成100份有效、真实的调查问卷为撰写调查报告提供可靠的依据。

【时间安排】

2011年7月12日——2011年7月20日

【预算】

100元(包括资料、计划书、报告、问卷打印费等)

- 5 -

上一篇:传媒文化商业计划书下一篇:成立体育公司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