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隆重举行第四

2022-07-19

第一篇:我院隆重举行第四

我院隆重举行院庆表彰大会

2011年12月7日星期三,公教二楼2102教室里人头攒动,气氛热烈。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十周年院庆表彰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学院党委书记刘鹏,副院长吴健,学院委员王学军,学院委员李洁,工会主席昌敦虎,团委书记王钧等领导出席大会。大会由王钧老师主持。

本次大会旨在弘扬环境学院的拼搏精神,表彰在环境学院十年院庆系列活动中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激励全体师生,发扬优良传统,再接再厉,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刻苦钻研,勇攀高峰,为环境学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会首先回放了2011年11月5日院庆当天的精彩瞬间。视频中精彩纷呈的画面,激动人心的音乐再次将同学们的思绪引回难忘的“环境·拾忆”现场。全体环境人欢聚一堂,追忆过往峥嵘岁月,展望明朝壮志满怀。

随后,刘鹏书记在大会上作了重要发言并宣读了表彰决定。他指出,环境学院十年院庆系列活动在学校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环境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中间凝聚着老师同学们的辛勤汗水。召开这次表彰大会,一方面,是要肯定先进,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颁发奖状,以资鼓励。另一方面,是要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来鼓舞同学们继续努力,力争上游。他对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提到,获奖同学只是参与院庆活动的同学中的集中代表,还有一大批默默无闻的工作人员为院庆的成功举办付出辛勤的汗水。他强调,虽然环境学院是个小院,但是环境师生在各个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例如我院硕士生张婷婷同学和高立同学分别荣获吴玉章奖学金、宝钢奖学金,安树民老师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十佳班主任”等。

紧接着,各位领导、老师为获奖文艺演出代表们颁发奖状,为获奖工作人员颁发贡献奖等。全场掌声迭起。

最后,副院长吴健老师作总结讲话。她回顾总结了院庆过程中举办的系列活动。她代表学院感谢同学们点点滴滴的奉献,并希望同学们利用好环境学院这一宽广的平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学院的明天继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会在洋溢着丰收喜悦的热烈气氛中圆满落下帷幕。同学们精神饱满,深受鼓舞,信心百倍,纷纷表示一定要向身边的优秀学生和先进集体学生看齐,奋发向上,志存高远,成才报国,绝不辜负各位领导和老师的殷切期望。

第二篇:我院2011届春季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隆重举行

3月30日下午2:00,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2011届春季毕业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紫金港校区农学院大楼一楼报告厅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子元先生、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培养处处长叶恭银教授、院党委楼成礼书记、常务副院长周雪平教授、副院长喻景权教授、陈学新教授、华跃进教授及部分研究生导师和毕业生家属出席了典礼,117位身着学位服应届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满怀喜悦的心情参加了自己人生历程中永远值得怀念的这一重大庆典仪式。典礼仪式由赵建明书记主持。

毕业典礼在庄严嘹亮的国歌声中开始。喻景权副院长首先宣读了今年毕业研究生名单并介绍了基本情况。决定授予 6名研究生博士学位,95名研究生全日制硕士学位,16名研究生非全日制硕士学位。并对即将毕业踏入社会的研究生提出了希望,希望同学们牢记浙大学子的使命和责任,成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社会的栋梁之才。然后院党委书记楼成礼宣读了春季毕业优秀研究生名单,张帆老师主持进行了学位授予仪式。

随后,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子元先生充满深情地回顾67年前自己的毕业典礼,代表老一辈教师祝贺100多名毕业研究生圆满完成学业,走向社会。他勉励同学们时刻牢记作为一名农学院人的光荣和自豪,厉行母校求是创新的校训,追求真理,勇于探索,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建功立业。他特别寄语全体毕业研究生,希望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努力工作,认真学习,更好的做人、做事、做学问,争取成为栋梁之才,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紧接着副院长周雪平教授致辞,他代表学院向圆满完成学业、即将奔赴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的所有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表示热烈祝贺,向悉心指导和培养学生成才的全体导师及广大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2011届毕业研究生,他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志存高远、服务祖国;二是要努力学习、迎接挑战;三是创新创业、追求卓越。同时,周院长希望同学们离开母校后能一如既往的关心母校、支持母校、宣传母校,并热情邀请他们有空常回母校看看,常回农学院看看,农学院永远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家。

研究生导师代表汪子涵教授作为教师代表与同学们一起回顾和感悟了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并用了17个字与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共勉。“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立志成才、健康生活”。随后他通过拆分 “赢”字给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了一些提醒和建议,并代表全体老师鼓励毕业生树立危机意识、积极走向社会、迎接挑战、创造未来。

茶学专业2008级硕士毕业生施小云代表毕业生发言。她回顾了在校期间的难忘情景,代表全体毕业生感恩母校和老师对他们的精心培养,表达了走向社会,努力学习和工作,以优异成绩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回报母校和老师的决心。祝福师长: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福母校:人才辈出,桃李芬芳! 并代表全体同学向母校郑重表示:牢记学校校训“求是创新”,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勇前进;不辜负学院和家长的期望,在社会大舞台上展现青春年华,开始人生更壮丽的旅程。

最后赵书记再次向即将毕业的各位学子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向为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做出贡献的各位导师及全体管理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他们未来事业的发展表达了美好祝愿和殷切的期望。他指出,毕业意味着新的奋斗又重新开始,因此可以说,毕业既是终点,更是起点。希望大家今后无论是走上工作岗位,或是继续深造学习,都要始终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力争成为祖国建设事业的社会栋梁。

随后全体毕业生和学院领导合影留念,毕业典礼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第三篇:之朴中学隆重举行第四届校园之星颁奖晚会

校园绽放璀璨群星 之朴展现德育奇葩

——之朴中学隆重举行第四届校园之星颁奖晚会

2013年4月23日晚19:00,巩义市之朴中学校园里灯火辉煌、热闹喧腾,第四届校园之星颁奖晚会隆重举行。出席晚会并担任颁奖嘉宾的有主抓教育工作的副市长贺传伟、巩义市教体局书记李光宗、郑州市回民中学马海峰副校长、巩义市关工委执行主任吴松敏、巩义市夹津口镇王国锋书记、李争妍镇长。参加此次晚会的还有各村支两委领导、全体教职员工、离退休教师以及校园之星学生的家长。

颁奖晚会随着欢快喜庆的舞蹈《开门红》正式拉开了序幕,夹津口镇人民政府镇长李争妍致开幕词。此项活动由校党支部、政教处、团支部牵头,通过各班民主推荐、择优选拔、学校层层把关,组织全体师生精心评选出“文明之星”“学习之星”“才艺之星”“管理之星”“运动之星”“进步之星”“孝老之星”等43名品学兼优、吃苦耐劳、勤奋进取、乐于助人、孝敬长辈的校园之星。

校园之星颁奖晚会模仿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的形式举行,热烈、庄重、真实、感人至深,有很强的观看价值和教育作用。首先由主持人对每一组校园之星先进行简单的事迹介绍,接着观看表现特别突出的校园之星生活学习情况的视频,然后由出席晚会的市、镇领导为校园之星颁奖。视频内容涉及校园之星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他们的父母、邻居、班主任老师、同学对他们在家、在校情况的评价,有他们在课堂上勤于思考、积极发言的场景,有他们在运动场上争分夺秒的瞬间,还有他们在课下热心助人、勤于劳动的身影……取材范围之广、角度之异、设计之精细无不令人交口称赞、拍手叫绝。

在颁奖间隙,该校师生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精彩纷呈,不时博得观众阵阵热烈掌声。李红涛和王一涵老师演唱的《美丽的神话》,让观众听得如痴如醉;教师舞蹈《跳动的旋律》动感十足,舞出了激情,跳出了活力;反映之朴中学自2000年8月创办至今风雨历程的视频《之朴印象与梦想》,让我们再次回顾了十三年来之朴中学在各级政府、市教体局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茁壮成长、飞速发展的点点滴滴;诗歌朗诵《之朴颂》真实地书写出之朴学生们“今天我因之朴而骄傲,明天之朴因我而自豪”的心声;晚会在铿锵有力的大合唱《之朴中学校歌》中落下了帷幕。

校园之星的评选是之朴中学德育工作的一次改革,一次创举。据该镇教研中心主任白由通讲,举办颁奖晚会的目的,就是要树立该校学生先进典型,广泛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让当选上校园之星的学生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也激发在校学生人人争当先进、人人争当校园之星的热情。并且要把这一活动形式辐射到镇属其他小学,扭转片面以教学成绩来衡量学生发展的局面,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之朴中学随着连续四届校园之星颁奖晚会的举办,越来越多的学生当选为校园之星,以一种积极向上、正面的典型、身边的榜样教育影响全体学生;越来越多的学生表现突出,争当校园之星,使之朴中学以“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质量高”而文明巩义市。让我们携手努力,让群星更璀璨、让之朴更辉煌!

(王利霞)

第四篇: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第四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隆重举行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第四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隆重举行

2014年05月27日 16:5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陈叶军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22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这为我国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巨大理论发展空间和政策执行空间。

5月18日,第四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国家行政学院原党委书记魏礼群主持开幕式,并发表“积极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主旨演讲。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本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共设五个分论坛,分论坛“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由北京市社会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张坚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朱光明教授分别主持上、下半场。

社会治理旨在针对国家治理中的社会问题,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保障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有序和谐发展。“将‘社会管理’改为‘社会治理’,标志着由传统的社会体制向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社会体制转变,也就是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治理现代化。”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魏礼群说。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必须遵循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丁元竹指出,当前,社会治理缺乏顶层设计,社会治理各个部门以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导致社会政策碎片化。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必须理顺政府诚信与社会诚信之间的关系。政府首先要带头讲诚信,政府公共价值是社会公德的基础,也是社会治理的价值基础,仅仅依靠法律不足以约束人们的行为、形成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

魏礼群表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社会的深刻社会变革,需要从多方面着力,特别应当把握好政府善治、合作共治、基层自治、社会法治、全民德治五个关键环节。政府善治就是要创新政府治理方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合作共治就是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发挥社会组织的桥梁作用;基层自治就是要重视基层社会自治,发挥群众参与的基础作用;社会法治,就是要推行法治社会建设,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全民德治,就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项极为复杂、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魏礼群强调,实现这个超大规模战略工程,需要我们牢牢把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根本要求,始终坚持社会治理创新正确方向;需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决破除各种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旧思想的束缚;需要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既要从战略上谋划社会治理现代化,又要及时总结推广地方社会治理创新的新鲜经验;需要坚持立足中国基本国情,高度重视继承我国传统社会治理优秀文明成果,同时又要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善于学习借鉴人类治理社会文明一切优秀成果;需要坚持统筹推进全面改革,加强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与其它各方面改革的配合性、系统性、协调性,以利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推进。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崔亚东认为,创新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社会治理是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必须不断推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他以在上海和贵州工作中亲历的实际问题为例,阐释了公众参与、源头治理和法治保障对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意义。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丁茂战教授认为,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六项任务:一是要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二是要从顶层设计开始;三是社会治理主体要多元化;四要促进二次现代化的实现;五要解决托底的问题;六是必须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

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司长邓文奎指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核心本质上是正确处理好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应该明确政府和社会的权责边界,更好地发挥公民、社会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作用,依法规范其行为,实现共治的格局。对于政府来说,法无授权不可为。所有政府行为必须依法有据。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春光教授围绕“社会转型与社区治理创新”问题发表演讲,他以在全国各地社会调研的第一手数据和研究为基础,指出了中国城乡社区建设普遍存在着社区服务能力弱化和社区团体虚化的问题。认为社会建设是五大建设的最关键切入点,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台湾在社区营造方面的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小平认为,恰恰是社会治理的力量让地方官员和专家学者们一起坐下来探讨问题。当前智库应该为高层领导决策提供三个方面的研究基础:第一是理念方面的创新,尤其是带有批判性的理念;二是研究方法和操作技术层面的创新;三是经典案例的整理和启迪。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丁元竹教授认为,我国政府目前普遍还是采用传统治理理念和治理手段,但在一个国家和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传统模式一定会遭遇诸多困难和挑战。因此,研究治理问题必须要有全球视野,要放到一个全球公共事务和全球治理的国际框架中去考虑。“开放、包容、多方参与”应该是其必备的特征和要素。

广东省深圳市社会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陈东平以深圳市的社会建设工作为例,对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用三个案例说明了当前政府工作程序的繁琐和制度建设的滞后。论证了深圳“织网工程”在以信息化手段推动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的重大意义。强调了深圳社会建设工作的四个着眼:着眼于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眼于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着眼于工作体制机制的改革;着眼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电子政务云计算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连樟文认为,信息化对社会治理方式转变可以起到带动和引领的作用。可以用来作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一种技术路径,去催生管理革命和服务模式的创新。

充分发挥法治引领和保障作用,建设法治社会

第四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之分论坛“加强法治社会建设”由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叶静漪教授和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直属支部书记兼副院长赵秋雁教授分别主持上、下半场。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会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王东进强调“依法施保”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实现社会保障良好治理的根本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所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李林教授认为,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必须把握四点:一是把握法治文化建设的规律特征:导向上的政治性、内容上的法律性、背景上的文化性、过程上的长期性、受众上的实用性;二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三是推进全民守法;四是加强领导干部的法治教育。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教授呼吁建立国家荣誉制度,认为国家荣誉制度体现国家意志与公民意志的统

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

一、品行肯定与贡献肯定的统

一、以精神奖励为主导的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的统

一、时代需要与文化传承的统一。

著名刑法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暨法学院院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长、国际刑法学协会副主席暨中国分会主席赵秉志教授做精彩点评;他认为,加强法治社会建设在当今国家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要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引领”要求社会管理者采取积极措施,正面引导社会的观念、文化等朝着法治的方向发展,引导民众自觉运用法治的思维、方法和手段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保障”则要求社会管理者针对法治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不断的夯实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为法治社会建设保驾护航。

论坛上,黑龙江省大庆市委常委、副市长、公安局局长曹力伟,黑龙江省哈尔滨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锡东升,江苏省徐州市委市级机关工委书记、市作风办主任唐健,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参与行动服务中心主任宋庆华,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美容美发化妆品商会会长吴茜,先后分享了《以大庆市十年改革实践为范例——论公安改革对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大力推行“两种模式”,深化社会治理基层平台建设》、《“零障碍”工程与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社会治理中的冲突管理》、《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与技能帮教》等实践经验。

知名社会学家、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谢志强教授做精彩点评。他认为这些实践探索体现了问题导向、前瞻性、创新性、规范性等共性,同时又具有鲜明个性。大庆实践在于“体制重建”,通过“扁平化管理、综合性执法”的改革,增强执法能力,提高警务效率,配套实施机制创新与流程再造,促进规范执法,保障司法公正。哈尔滨实践在于“全”,探索了城乡社区治理,尤其是抓住了基层这个核心。徐州实践是“通”,重在打通环节,实现“零障碍”,提高服务效能。社区参与行动服务中心是“转”,体现民主协商的精神;北京工商联化妆品商会实践是“特”,关心、关爱、关注特殊人群的服务和管理。

新公益、新体制、新社会,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第四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之分论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赵克斌教授和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学部副主任马庆钰教授分别主持上、下半场。

在上半场,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赵世洪、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司长王金华、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研究室主任岳金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姜再增、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社会工作部主任王长红等主要从社会组织实务层面依次做了演讲,并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部长葛延风和外交部涉外安全司副处长姚琳娜对嘉宾演讲做点评。随后,由赵克斌教授主持了讨论。

下半场在马庆钰教授的主持下开始,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王名教授、香港理工大学第三部门教研中心主任陈锦棠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第三部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徐家良教授、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副教授从学术层面分别做了精彩演讲。王名从“新公益、新体制、新社会”三个层面解读了公益、多元共治和社会体制的发展趋势;陈锦棠重点介绍了香港社会组织的发展沿革与社会组织创新;徐家良从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角度分析社会组织发展;金锦萍做了关于社会组织立法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社会公益研究中心主任陶传进、上海仁德基金会副秘书长束鹏做点评人。在互动环节,现场热烈讨论,各抒己见,把此次论坛推向高潮。

“要把社会组织治理现代化摆在重要位置。”丁元竹指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不仅要协调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还要协调政府与社会各部门的关系,并且后者将对决策的产出发挥决定性影响。尽管政府在公共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它仅仅是公共事务决策中的角色之一。问题越复杂,政府越需要与其他社会部门合作。当前各类志愿组织林立,缺乏内在合作,行政化趋势严重,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坚决取消和防止社会组织行政化,否则将损害志愿服务在中国的发展。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名教授表示,建设现代社会组织体制需要从新公益、新体制、新社会三个层面入手,新公益是超越现代慈善的新动向、新趋势,新体制是从社会管理走向多元共治的体制改革,新社会是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所展示的未来图景。

“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快社会组织培育与监管立法,是推进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内在要求。”北京物资学院劳动科学与法律学院法学教研室副主任吴长军说,发挥社会组织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完善社会组织立法,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举,形成“法律规范、分工有序、管理有效、培育得当”的多元化社会组织治理体系。社会组织立法必须坚持社会本位,坚持培育与监管并重原则,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完善社会组织治理结构,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保障实现政府的行政职能与社会的自我管理职能分离,行政权力与自治权利分离,以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观点对策的探讨,实务学术的交流,与会专家、领导们就如何更好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达成了部分共识。

搭建社会安全网,聚焦反恐与网络安全

第四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之分论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分别由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主任龚维彬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王宏新副教授主持上、下半场。

国务院参事闪淳昌作了《关于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的思考》主题演讲,他提出建设一个以人为本、依法应对、科技先进、军民融合、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李京教授认为,闪淳昌参事报告中提出了应该怎么做,特别重要的是讲到了要从全方位、全过程、全灾种、全社会来统筹安排。

清华大学彭宗超教授作了《中国社会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构建》主题演讲。他聚焦于社会安全风险评估,与大家分享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框架研究成果。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与军控研究所所长李伟作了《中国反恐与国家安全体系》主题演讲。他就当前我国面临的反恐形势作了详细介绍,指出当前中国进入了反恐斗争的新阶段,反恐领导体制正在不断建设完善,民众反恐安全意识在不断提高。

范继跃书记、许利平教授、张胜军教授、吴福环教授分别对彭宗超教授、李伟教授等的演讲作了点评。互动环节中各演讲与点评嘉宾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与探讨,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青年才俊共聚一堂,共议社保制度完善

中国社会治理论坛之分论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青年学者联盟论坛”,是为鼓励和支持青年才俊广泛交流、深入探讨而特设,是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青年学者联盟自2013年组建以来的首次活动。由郑功成和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青年学者联盟成员、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研究员谢琼分别主持上、下半场。

郑功成在主持会议时指出,社会保障肩负解除人民后顾之忧和提供稳定安全预期的重大职责,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社保制度还存在着制度性缺陷和体制性障碍,亟待通过优化制度安排和完善相关体制、机制走向成熟、定型,而慈善事业作为社会治理的有益且有效途径,亦需在法制化轨道上向前发展,青年学者们围绕这两大主题展开讨论并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不仅体现了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亦可以为正在推进的社保改革与慈善事业立法提供参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郑秉文研究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研究员、中国慈善联合会副秘书长刘佑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教授对为本论坛做点评。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贸易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华北电力大学、西北大学、辽宁大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中国慈善联合会、中华慈善总会等单位的社会保障青年学者围绕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发展慈善事业与社会治理创新展开深入研讨。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北京市副市长戴均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科扬,上海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崔亚东,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王东进,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赵世洪,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方福康,全国人大常委郑功成,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书记宋贵伦,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蓬奇、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任珑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论坛。

来自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民政部等10多个国家机关部委,北京、上海、广东等近20个省区市地方政府,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巨人教育集团等30多家社会组织和企业,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澳大利亚南澳大学、新加坡公共服务学院、香港理工大学等50多家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新华社、中新社、人民出版社等40多家学术期刊和新闻媒体,约40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

第五篇:我校隆重举行第四届“双十”颁奖典礼暨第22届元旦艺术节文艺汇演大全

我校隆重举行第四届“双十”颁奖典礼暨第22届元旦艺术节文艺汇演

——载歌载舞庆新年

冬日寒风凛冽,校内春意浓浓。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校艺术氛围, 12月30日下午,我校在国旗广场隆重举行第四届“双十”颁奖典礼暨第22届元旦艺术节文艺汇演。全体师生及华中科技大学艺术团成员共4000余人欢聚一堂,共同感受节日的欢快氛围。

会上,揭晓了2012校园十大新闻和十大新闻人物。钟祥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我校党委书记、校长郑万国为十大新闻人物颁发了奖品和奖状,并发表了新年致辞,表达了对广大师生的祝福之情和殷切希望。

华中科技大学艺术团张波书记也发表了讲话,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的相关情况。

文艺汇演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包括课本剧、舞蹈、合唱、诗朗诵等17个节目。节目精彩纷呈,师生同台,载歌载舞。在黄璐璐老师一首花腔民族歌曲《春天的芭蕾》中,汇演拉开了序幕。课本剧《别里科夫新传》幽默风趣,《雷雨》演员们表演投入,真情流露,矛盾冲突激烈集中,观众如身临其境;华中科技大学艺术团带来的新疆舞《旋旋旋》、藏族舞《扎西德勒》让我们感受异域风情,手风琴重奏《斗牛舞》欢快明朗、节奏感强;拉丁组合、曳步舞、爵士舞等舞蹈青春向上、活力四射;诗朗诵《腾飞吧,钟祥一中》,铿锵有力、振奋人心;外教Roland一曲中文歌《红旗飘飘》更是赢得在场观众的如雷掌声。

整场演出高潮迭起,掌声雷动。会场内歌舞声、笑声、掌声、欢呼声交融在一起,仿佛全体师生的希望与热情都在此刻被点燃!昂扬嘹亮的歌声、欢快激情的舞蹈、诙谐幽默的课本剧、声情并茂的诗朗诵„„尽情地展示出我校学子热情活泼、昂扬向上、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靓丽风采。

在《我们再相会》的精彩合唱中,2013年元旦文艺汇演走向了高潮,也将近尾声。历时二个多小时的汇演圆满结束,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愿在新的一年里,一中全体师生都能超越自我,再创佳绩!

上一篇:物业收费标准报告下一篇:物业公司工作职责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