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个人的十年读后感

2023-04-22

第一篇:一百个人的十年读后感

读《一百个人的十年》有感

一、

之前由于做毛概的课内实践主题是四人帮,自己对文革也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文革是被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这是官方的说法,默默地回避了群众的错误。然而从偶然和必然的关系来说,文革极有可能是中华民族的必然,只是毛泽东生物晚年错误决策和四人帮的野心勃勃加速了它的进程。虽然早在辛亥革命,中国就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社会,但是封建人治的瘤毒一直没有肃清。而四人帮和无数想靠文革上位的人利用了它,加上民众的愚昧和法则的不健全,使得文革长达十年之久。

《一百个人的十年》再一次把文革的从历史布满尘埃的狭缝中翻了出来,力图以一百个人不同的经历呈现文革这一历经十年、全社会大劫异常复杂的全貌。在看这本书里每一个受难者的经历时,心情很沉重。这是一场精神灵魂的虐杀。“在这十年中,雄厚的古老文明奇迹般的消失,人间演出原始愚昧时代的互相残杀;美与善将转入地下,丑与恶肆意宣泄;千千万万生命被吞噬。无论压在这狂狼下的还是掀动这狂狼的,都是它的牺牲品。哪怕最成熟的性格也要接受它的强制性的重新塑造。坚强的化为怯弱,诚实的化为诡诈、恬静的化为疯狂,豁朗的化为阴沉。人性、人道、人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所以含有人的最高贵的成分,都是它公开践踏的内容。”

然而在那个灾难的时代,作者冯骥才为什么要冒着生命的危险记录文革里的这些人和事,近乎疯狂的写下来,背诵在心,之后再烧掉纸片?

二、

我在这场文革厮杀中看到了小市民对这片黄土地绝对的忠诚,对统治者永无质疑的赤诚。这份纯真的赤诚很值得称赞,然而我却感到悲哀。 我们的民族没有的质疑批判的思想。为什么能不假思索就跟着上头干?为什么能无中生有的造谣污蔑?为什么能不明真相就对一个可能无辜的人施加以无人道的迫害?正是这份近乎愚者的赤诚,酿就了文革的一呼百应。孰不知,今日的栽赃祸害别人的或是事不关己见死不救的,明日也成了受害者,打为监下囚。美国波士顿犹太人纪念碑上有这样一段话:“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不是工会成员,我不说话;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没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今天你的麻木与软弱会为你自己或者家人造就明日的悲剧与坟墓,所以请牢记法西斯的暴行也牢记文革给我们的教训,为受害者说话,为受害者声张。

二十世纪的今天,现代电子通讯的发达与网络的普及,让我们说话的成本大大降低,不需要是新闻工作者或文人知识分子,只要你能上网就能发表自己的言论。但这不意味着每一个人可以不明真相就胡乱发言。

记得前一段时间在朋友圈和微博疯转的关于声讨人贩子,呼吁修改法律人贩子一律死刑的文章。这个呼吁受到广大网友的疯转,一时间网络上沸沸扬扬的要求法律严惩人贩子。然而我看到这个呼吁的时候,却一点也不淡定,一律死刑的呼吁,太无理取闹了。杀人犯才处以死刑,将人贩子等同与杀人犯,只会将人贩子逼成亡命之徒,而亡命之徒玩起命来,只会把孩子的境地变得更加危险。而且死刑的滥用,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冤假错案的产生,所以死刑不可乱用。所幸的是,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出来正言,从各方面分析人贩子一律死刑的不可行。

然而,民众的声音也得到了国家政府的重视。27号刚出来的刑法修正草案,就对收买被拐卖儿童拟不免除刑罚。将现行刑法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修改为:“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从轻处罚;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目的在于堵住买方市场,有效消除买方需求,斩断拐卖儿童犯罪利益链条,进而推动形成“收买儿童是犯罪”的全民认知,从源头上减少拐卖儿童的发生。

三、

老舍,著名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作品。文革中多次被批斗。1966年,不堪忍受凌辱,自沉北京太平湖。

傅雷,著名翻译家。译有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著作30余部500余万字。1966年8月30日起遭到上海音乐学院的红卫兵和造反派抄家。9月3日凌晨,傅雷夫妇上吊自尽于家中铁窗两侧。

文革中多少知识分子受不了凌辱自杀。我知道这些人有比生命更爱的事物,也许是音乐、也许是文学、也是信仰或者尊严等等。而当挚爱被毁损侮辱时,生命也不想要了。但也有这么一些人在这样悲剧的年代活下来了。

说不清到底是那些保持个性和信仰离开的人值得人缅怀,还是那些活着的人更了不起。然而如果为了活下来,用尽手段、坑蒙陷害、本性全失;抑或是受尽折磨,落得一身病痛又一事无成,终日惴惴不安或者怨天尤人。那还不如痛痛快快来个了结,免得苦痛一生。然而,生活太多变数,不走到最后一步,没有人能评说一个人的人生是否圆满幸福,再者幸福与否,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咸味糖真正的味道,还是糖里边的发涩的咸味。”积极生活的人无论外界的环境多么恶劣,都知道去感恩、去努力的活着。《一百个人的十年》书里面有一个部分是“三个人的苦中作乐”,分别写了主人公们在这样一个精神和物质都匮乏的年代里,如何智慧应对生活学习中的不公,“圆滑”又不失反抗精神地忽悠“领导者”,用精神胜利法和迫害侮辱做斗争。在我认为,最值得赞颂的是历经苦难,努力汲取生活的养料,感恩生活不失本性的人儿。这才是生命的大智慧。

这些人即使在阴霾笼罩的年代里,也一直带着希望或使命在生活,像作者冯骥才就是抱着一种使命在生存。他要把文革的时期发生匪夷所思荒诞的事情给记录下来,告诉后人,让这些切肤的疼痛,切心的焦虑唤起庄严的民主责任感。

通过让我们,让我们的后代,了解这一段赤诚又愚昧的时代,真实又荒诞的文革文化,将一个个关于社会弊端、文化劣根和民族自身弱点的问题公开在阳光下,迫使我们做出思考,唤醒我们文明生存所需的良知、义务与人格力量。这样,我们才能不再像父辈祖辈一般盲目而盲从,因无知而无畏,因愚昧而重蹈灾难的覆辙!

最后也想谢谢我们的毛概老师,谢谢宋老师,引导我们去看书、去做展示、去了解历史了解社会现象,思考一些历史的遗留问题和社会诟病。祝老师课越教越精彩,家庭幸福美满。

第二篇:荒唐的十年杂文随笔

“不是怕死,而是怕活,这便是一个时代的荒唐。”——题记

看完了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那些文字,就像一块石头,压在心底,这一百个人的叙述,其实就是那个十年中全体人们生活缩影。人的十年,如果在幸福,快乐中度过,那将是美好而曼妙的回忆,而那一代人的十年确实给他们的一生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创伤。

拜读这部作品是因为在备课《我的小狗包弟》时,张老师提起这本书,让我心生疑惑,一百个人的十年,为什么只写一百个,他是采访了五十个人,然后再抽取典型的一百个人进行创作的吗?“文革”的作品那么多,他又是怎么编写这部作品,使得我们对那个十年有深刻的认识呢?带着这些疑惑,我翻看了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

这本书是以口述的方式,将人们的心灵记忆载成史册,可惜文字是无声的,无法传递,他们在讲述时那令人凄楚含泪的心音。在历史课本上,我们大概知道文革的时间,知道文革对人们的迫害,使人们的精神受到伤害,可是那粗略的见解并不能是我真正的体会“文革”的残酷。拜读那些文字,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残酷的时代,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看待他们的苦难,心灵为之震撼,原来我们的民族有过一段令人发指的历史,使人无法忘却,倍感今日之幸福。

这次“文革”,并不是大动干戈的革命,而是给人们的灵魂带来的巨大浩劫,拜读过程中,甚至有着:“这文革还不如抗战时代呢,那时候至少人的温情还在,战死都比在文革中受迫害的强”始终,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文革、批斗、右派、灾难……那十年给人带来一辈子不可磨灭的痕迹。那时的批斗方式可谓穷凶极恶,有往人身上倒屎尿,有用钉子插在人的脚丫上,有绞小便、在胸口缝着“反革命”三个字……惨绝人寰,当人缺乏了温情,没有了精神生活,正如行尸走肉一般,很多人由于受不了迫害,采取了很多自杀的方式:每天吃苍蝇、叫女儿割自己的动脉、跳河自杀……死了倒好,没死,还被套上“畏罪自杀”的罪名,真是生不如死,感叹当时的社会是多么的黑暗。妻离子散,人性残酷,在当时的背景下,竟不能反抗,带着“莫须有”的罪名,接受惨绝人寰的虐待,哀莫大焉。不少人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不禁让人想起纳粹集中营,那些手段是如此的相似,令人发指。

“文革”结束了,那些生存下来的人该如何弥补他们的创伤,那是一个民族的耻辱,一个民族的灾难。一百个人中,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词——饱受苦难,让人思考的实在太多,但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拾纸救夫》:为了一个不知来由的文字出处做了八年牢,她为了救出丈夫,即使一个字都不认识,也拾尽天下纸,为救出丈夫,最后自己被大火烧死,丈夫出狱痛不欲生。在此篇中,我看到的是在残酷的“文革”,至死不渝之爱情的伟大,也在感叹当时的社会如此荒诞,说一句话都要考虑是否犯错,当时所谓的错,在现在看来,都是荒谬,都是身边人为了一己私利,灌之以“莫须有”的罪名,岂不痛哉!这篇文章中,其实妻子可以与丈夫离婚,不至于落得个无依无靠,但她不,她以自己的坚强与忠贞告诉世人,爱和善的伟大。她一个字都不认识,很难想象,她是如何一张纸一张纸的拾起来,再问其他识字人的,那些人会投来怎样鄙视的眼光,会是怎样的嫌弃这个“疯女人”:丈夫是死是活都不知道,在这拾纸到猴年马月还是徒劳,还不如尽早嫁了,免得自己的孩子也遭受此罪。但她执着而坚定,这让丈夫也倍感温馨,这也许是那残酷的时代里,他还有希望活下去的一点盼头吧!在那个人人说谎,各自揭发而遭残酷迫害的时代,人的灵魂又该如何安放,现在幸存下来的人,提起当时的往事,无不如锥心的疼。

有人说:“痛苦就是你没有能力说清楚。”什么是痛苦?在如今,我们很难想象当时年代的人们遭遇多少个绝望的时刻,现在的他们不忍回忆当时的苦痛,那是一场噩梦,一次鬼门关。当时的人们付出的代价实在太沉重了,有话不敢说,有才华不能显示出来,有痛苦不能倾诉,还不能反抗,有多少硬汉也无法改变这些现实,只能低头,活着还不如……

冯骥才的《珍珠鸟》,其中有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觉得十分的温馨,也不禁产生对比,人与鸟都能如此的保持和谐的关系,为什么人与人的关系是那么的可怕?人与人之间,最基本信赖在哪里?为什么总在无休止的批斗当中?有些问题却没有明确的答案。

冯骥才说到:“我常常感到悲哀的是,我们的民族过于健忘。”作为有良知和责任感的积极分子,他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这段历史为人所铭记,“他们的命运就是我们的警钟。”这部作品在纪念过去的同时,也在启示未来。

第三篇:大学毕业后的十年规划

.×××大学毕业后的十年规划 (2005年-2015年,20岁至30岁)

美好愿望: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方 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总体目标:完成硕士、博士的学习,进入××著名外资企业,成为高层管理者。 已进行情况:读完硕士,进入一家外资企业,想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二.社会环境规划和职业分析(十年规划)

1、社会一般环境: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加入WTO后,会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将走出国门。

2、管理职业特殊社会环境: 由于中国的管理科学发展较晚,管理知识大部分源于国外,中国的企业管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国急需管理人才,尤其是经过系统培训的高级管理人才。因此企业管理职业市场广阔。 要在中国发展企业,必须要适合中国的国情,这就要求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和环境动态适应相结合。因此,受中国市场吸引进入的大批外资企业都面临 着本土化改造的任务。这就为准备去外企做管理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很多机会。

第四篇:我的大学毕业后的十年规划

大学毕业后的十年职业规划

一.前言

我们即将面对毕业,毕业之后我们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必须要思考的,所以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做一个职业生涯规划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是必须得。不然我们就会盲目,失去方向,毕业后我们毫无考虑,那么对我们来说,毕业就等于失业。现在我就为实现我的目标制定一个职业生涯规划。

一. 自我认识

美好愿望: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方向:公务员

总体目标:完成大学学业,提高个人处事和工作能力。努力考进公务队伍,为人民谋福利。

已进行情况:正在进行公务员考试的复习,想在大四可以参加的公务员考试中进入面试并进入公务员队伍,然后通过个人的努力走上更高的职位。

二. 社会环境规划和职业分析

1社会环境:

中国现在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形势严峻,政府在不断加大对就业的帮扶力度,就业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大学生就业情况更是关

系着社会的价值观舆论导向。

2.公务员职业特殊环境:

虽然公务员录取人数在年年减少,竞争日益激励,但大学生就业情况关系着社会的价值观舆论导向,所以在应届大学毕业生中的招录人数是在攀升的,对于处在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中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机会,一个付出就能收获的机会。

三. 个人分析与建议

个人分析:

勤奋努力工作踏实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思维敏捷,表达流畅;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很强的学习愿望和能力。

四. 角色建议:

爸爸:希望你能好好学习提高自身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找个好点的工作能够过上比较安定得生活。

妈妈:有个自己的好工作,既有充实丰富的工作,又能照顾好家庭。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老师:勤奋踏实,懂事听话,有上进心。

同学:能够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工作能力强。

……

五. 职业目标分解与组合

职业目标:成为一个能为人民做实事的人民公仆

1.2012——2013年

学历目标:通过学校学位要求的各项考试取得大学本科学士学位。 工作目标:在大四找工作的时候能通过公务员考试,并被录取。 职务目标:初步成为基层公务员

经济目标:在校期间兼职,年收入一万。

2.2013——2018

学历目标:攻取在职研究生并取得硕士学位

能力目标:熟练处理本职务工作,工作业绩在同级同事中居于突出地位

经济目标:年薪四万

3.2018——202

2职务目标:能成为某方面的领导层人物

能力目标: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有广泛的社交范围。初步具备基层领导的相关能力。

经济目标:年薪八万

六. 成功标准

我成功的标准就是能处理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即能在事业方面做出一翻成绩,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又能处理好家庭的事务,使得家庭和睦幸福。不过对于一个女性来说,在家庭阻挡着事业的前进,退事业而取家庭的选择是可以理解并接受的。不过最好的成功就是

能双方面都发展的很好。

七. 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方案

1.首先要复习考试范围,现在的工作是逢进必考,笔试是一块敲门砖,笔试过不了,就打不开这扇门。从另一方面看,逢进必考对于我们农民子弟来说是政府和社会给我们的一种公平和机会,若没有这种制度的话,我们这些年农民子弟将永远处在社会的最底层。

2平时要多和老师同学交流,拓宽信息渠道,话说孤陋而寡闻,多与人交流不但增长平时的知识积累而且也多了解很多招考信息。 3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自己的能力将决定自己的高度,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才能使自己不落后,攀高峰。

4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身体素质低的话,不管做什么都会大打折扣。

5多参加培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办事能力,为自己补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参与社会团体活动、广泛阅读相关书籍、选修、旁听相关课程、报考技能资格证书等。

第五篇:一个老程序员的十年回顾

发布时间: 2012-02-05 18:30 阅读: 3149 次 全屏阅读 [收藏]

目录

上篇艰难人生

一、第一次考研的失败

二、“土包子”的北京之行

下篇学习人生:主要是我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经历与感触,时间跨度大约是从1994~1996年;中篇实践人生:主要是我的技术实践经历:在公司打工,开发软件,毕业求职与教书生涯,时间跨度是1999~2003。

上篇艰难人生

从此(决定考研)迈上了一条对我来说到目前为止最难走的路,是一个人生的炼狱。

一、第一次考研的失败

决定考研之后,我就去买了相关资料,取出尘封己久差点当废纸卖掉的大学课本,又开始了学生生涯。

考哪儿的大学?是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当时还有另一个高中同学也准备考研,也是计算机,他报了广西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父母则劝我也考广西师大或我的母校广西大学的研究生,说那好考得多,也可以托人走走关系。但我这人很犟,我在西大混了4年,什么也没学到,我还去那儿干什么?我想起了高中时的梦想,决定直接考北京的高校。当然,北大清华是想都不敢想的,社会上工作几年,我毕竟清楚自己几斤几两,但北京几十所高校,难道一所也不行?我不能再听父母的话了,我要走自己的路,自己的命运自己负责,于是我坚持要考北京的学校。

知道这件事的朋友都对我表示惊奇,工作了4年,学校里的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还想直接考北京的学校,难度之大,相信不少人都认为我成功的希望很渺茫。事实证明,他们的看法是对的,但不全对,因为世上本就没有绝对的事情。

这时,我还在一家私营公司里打工,于是,白天上班,晚上就挑灯夜战,每晚不到12点不休息。

经过半年的复习,我参加了1997年元月的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出来,我专业课没问题,但数学才得了44分,毫无疑问,名落孙山。

这是一个打击,但对我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这时,我小时候住在隔壁的阿姨来到桂林,她说她女儿(我小时的玩伴,也姓杨)去年就考研了,但也同样没过,她原先在北京服装学院读本科,毕业分回广西柳州一个国企里,工作一年之后考研,没考上之后,她就把工作给辞了,专门跑到北京同学家中复习一年。97年考研她成功了。

得知这个消息,对我是个很大的鼓励。我想,她一个比我小的女孩都能成功,我为什么不行?我想办法与她联系上了,在后来的考研岁月中,她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帮我买资料,帮我问成绩,写信给我,鼓励我坚持下去……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以报。

世上的人大都只会“锦上添花”,但只有“雪中送炭”才是最宝贵的。她就是我的“雪中送炭”人,她研究生毕业后嫁到青岛去了,断了音讯,但我心中永远记住了她的帮助。我决定,从今往后,如果我有能力帮助别人的,就一定要帮助人。这世界充满了太多不好的东西,我应该努力往其中添一点好的东西,哪怕显得多么微不足道。

二、“土包子”的北京之行

1. 中关村印象

刚好,1997年我大哥在北京中央美院进修美术,我决定明年继续考研,于是辞去了在一家私营电脑公司的工作,于6月底来到了北京,住进了大哥的宿舍。6月到7月,我在北航学计算机维修,7月参加陈文灯老师的考研班,一直呆到9月中旬,我才回到桂林。

中央美院当时搬到了北京西北角的西八间房,我和大哥一起住在学生宿舍中。认识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搞美术的大哥同学,我很喜欢和他们这些搞艺术的人在一起,看他们色彩斑斓,形象逼真的油画,和设计精巧的一些手工作品,是一种美的体验。与我们工科人相比,他们是另一种思维方式。

7月份,大哥要回桂林了。在回桂林前,我帮他和他的同学们去中关村电子市场一口气买了三台电脑,当时最红火的电子市场是中关村电子市场,就是现在北大太平洋电脑商场所在的地方。那时电子市场里熙熙攘攘,如此的红火,是我在广西所从未见到的也从未想到的。在大街上随处可见抱着台打印机,拎着个扫描仪的人,把电脑配件当成白菜一样卖,这就是我对闻名全国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最初印象。

我到了中关村,见到了那些我非常熟悉的公司:北大方正,金山WPS,江民科技……,见到了北京书堆积如山的书店,感叹这里真是一个知识的海洋,觉得亲身感受到了中国IT业的脉博。

大哥回去后,我一个人留在北京,骑着辆破自行车逛了中国最有名的大学:北大和清华,北大风景如画的未名湖上处处荷叶飘香,清华平平展展的草坪展示一种平实坦荡的心胸。一墙之隔,校园内外,就是两种不同气氛,无名无状,却让我这个二十多岁没出过广西的土包子感受深刻。

2. “疯狂”的考研班

我参加的是暑期文登学校的考研班。中央财经大学那栋破败不堪的学四楼里,住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和我住在一起的,一个是湖北的,一个是东北的,一个四川的,为了同一个目的,大家从天南地北聚到了一起,我当时真感到了一种“家”的感觉,原来这世界有这么多同路人,我不过是中国十几万考生中一名不起眼的“老生”罢了,但还不算是“范进”。

考研班的日子是“疯狂学习”的日子。

记得我们需要到北方交通大学的大礼堂去听人大老师索爱群的政治课,一千多人的大礼堂被挤得满满的,连过道上都坐了人。在老师的讲台前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录音机,足有一百多部,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荠学子拿着一瓶矿泉水,在北京最热的7月,挥汗如雨地在记笔记!这段日子,我用去了7个笔记本!这种气氛,我以前在广西是从未见过的。我本来以为我已经够努力勤奋的了,到北京考研班一看,根本就不算什么。

陈文灯老师教的数学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他上课不用讲稿,所有的例题全都记在他的脑里,随手就可以写出来,丝毫不差,还总结出一整套解题方法,让我大开眼界。我是见着了,原来一个人对本职工作可以精熟到这种地步!后面我还会谈到另一位老教授对职业可贵可敬的敬业精神,不敬业,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劳动者。

我一直呆到身上没钱了才离开北京。这三个月花完了我工作几年的所有积蓄,却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什么地方最适合学习?最适合学计算机?在我看来,只有北京!

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到北京来学习计算机技术。

3. 差点跳楼的致命打击

9月中旬我回到了桂林,开始准备第二年的考研。

但生活是不讲情面的,我想当然地认为经过了北京名师的指点,我去年就是数学没过,今年应该没问题了,但事实并不如此。

1998年的数学试题,突然有了一次很大的变动,这次数学考试特别难,题量还特别大,全国及格率仅7%,平均分为30多分。我现在将这次考试试题称之为“变态”的题目,出题的那帮呆在空调房里的教授们挖空心思出出来的题目,可把我给害惨了。我自认为心理素质够强了,但因为这场考试关系命运太大,在考场上我的手都是抖的,几乎晕倒,一道道的大题空在那儿做不出来,都象是在不断地讥笑我不自量力,又象是一张张面无血色的血盆大口,一张口就把我给吞下去了,连骨头渣子都不吐。

考完数学,我就知道我今年没戏了。原来一个考场有几十位考生,考完数学之后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我坚持着把后面的课目考完。在那种明知无望但仅凭一种信念支撑着要坚持到底的时刻,我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挨完后面的专业课考试的。

3月,成绩下来了,我的数学成绩让我差点去跳漓江了---13分!我从小学习勤奋努力,从没拿过这么低的分数。真是破纪录!当时真是灰心到了极点,准备放弃考研,到广东打工,找个地方浪迹天涯,自生自灭去,实在没脸在家呆了。

这个时候,我大哥劝住了我:你都考了两次了,我看来你就是数学差,其它课你都过线了,专业课还都是80多分,为什么不继续努力?集中精力把数学搞好就可以了。你现在放弃,就前功尽弃!

我这人笨,从小学学东西就慢,这是一大弱点。但上天是公平的,他给你一个弱点的同时,也一定提供了让你克服这个弱点的方法。

我笨,但我好强,但我勤奋,但我坚持,人一之,我十之,笨鸟先飞,古已有之,古人可以做到,我为什么就不能做到?这事就这么收场?我不服,不甘心!于是,我下定决心再拼一次。

我现在没有工作,也不想再去找工作了,住在家中,就与堆积如山的书干上了。在关键时刻,年迈的父母无条件地支持了我,他们默默地承担了一切,让我有饭吃,给我一个安静的环境,让我去实现我的梦想。

我深深感受到父母的爱是多么的无条件!我一个二十五六的大小伙子,呆在家中吃闲饭,还让父母为我的前途操心,那种心灵的煎熬,现在想起来都有种想哭的感觉。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在此,我要深情地对我的父母说:儿子绝不会忘记你们的恩情,唯望两老保重身体,一定要等到看到我过上好日子的时光。

4. 反思,走自己的路!

考研失败,我反复想,为什么我听了陈文灯传授的做题秘诀,反而考得更差了?别人为什么用陈老师的方法考出了好成绩?看来,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不存在可以让人暴长功力的“武林密笈”,从这件事中我学到,决不能迷信权威,迷信理论。后来我对许多现象与潮流如CMM热、设计模式、软件工程等理论都持有不同的看法,认为把西方的东西原样照搬是行不通的,不经过自己的大脑独立地思索,不经过实践的检验,不要相信任何东西!

从98年到99年1月,我断绝了一切外部联系,把自己关在了家中。我父母的工作单位是一个疗养院,全院加起来也就一两百号人,后山就是一个森林公园,空气清新,林木繁茂,大院里还有一个小山(是真山,不是假山,桂林的这样象竹笋似的山多了),山上修了个亭子,平时少有人来,真是一个闭门修行的好地方。

我每天到小山亭子上去学英语、背政治,桂林四季长青,我周围是青山绿竹,微风一过,树叶沙沙做响,我就在这里学起了战国时的苏秦。从春学到夏,再从夏学到冬,苦苦学了一年,这一年里,使我的心志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困难更加难以击倒我。后来我境况转好,生活中很多人觉得受不了的挫折,在我看来都不过是小菜一碟罢了。

桂林多奇山,秀美苍翠,风景四季如画。每当我学累的时候,总是看着这美丽的风景,赞叹祖国江山如画,感触人生之渺小,命运之无常!

大哥从北京带回了一台电脑,奔腾16

6、4.2G的昆腾大脚硬盘,当时不错的配置,把它送给了我用。我渴望了多久的东西终于到手了,我终于可以无限制地使用计算机了!我把电脑放在床前,伴它入眠。

我有时半夜会突然惊醒,想着目前的困境,浑身会出一身冷汗。电脑沉默不语,在一旁安静地陪着我。我看着那蓝幽幽的屏幕,心情非常复杂。

有了电脑也难过,我得抑制住自己强烈地想探索软件技术的欲望,强制自己把主要精力放在考研上。

整个考研英语大纲有5300多个单词,为了背下它们,我用VB编了一个背单词的小软件,每次可以分别显示中文或英文,并可以区分哪些单词没记住,下次复习。所有单词我都是用键盘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敲入的,每天早上一起床,先对着电脑背它半个小时。到考研结束,我一看,数据库中已有了两千多个单词。

这一年以来,我真是玩命,什么考研理论我都不信了,我就托人买了国家教委出的几本考试分析,就专门研究考研试题,我要找出适合我自己的方法来。

考研数学考试分析500多页的书,被我翻来覆去地将历年考试试题做了三遍。党的十五大报告我至少背了一百多遍,我称之为背“语录”,真称得上是“倒背如流”,考政治时我把大段大段的十五大报告文字抄上去,居然得了75分!

发黄的本科高等数学和概率与数理统计,以及蓝色封皮的线性代数课本,都被我翻得不成样子。我觉得我就是基础太差,在这种基础之上,讲什么做题方法都是空中楼阁,一定要抓住“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基本原理)。但我不得不悲哀地指出,我这些努力并未使我的数学能力有所提高,数学并不是这样学的,数学思维绝不是这样培养的。怎样学数学?得去问华罗庚与陈景润等数学大师!我至今数学还是不行。也希望有这方面经验的人能够教我,让我补上数学这一课。

生活总算给了我一次微笑。1999年考研,我数学得了60分,终于迈进了大学的门槛,可以打起背包上北京了。

我这人比较笨,不善于找到达到目标的最佳路线,但凭着牛劲钻下去,硬给我钻出了一条路。这条路能走通还带有一些侥幸的色彩,大家想必比我聪明得多,一定能找到更好的路,用更经济更聪明的办法达到目的,这是一种大智慧,是我所没有的。

这段经历对我个人的思想品质的影响是深远的。为什么这么说?为了考政治,我深入全面地了解了中国近现代史,我去盗版碟市场买了不少存有历史资料的光盘,从多方面来看中国历史,凡电视中有关历史的节目,我必看。我在这里尤其想说的是一个巨著——《毛泽东选集》!经历过文革的每个家庭,哪家没有毛选?我家就有不止一套。毛泽东选集一到四卷,发黄的书被我在这段时间通读了一遍。其中的经典文章更是被我看了一遍又一遍,赶上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了。越读越觉得毛泽东之人真是数百年才出一人的大牛人,他的《湖南农**动考察报告》、《论持久战》等著作,其中体现出来的深刻洞察力与对中国国情的深入把握,其博大的心胸,为国为民的精神真叫我震撼!最终夺了天下,实在是中国社会的必然,当时她集中了多少中国最出色最优秀的人才,再加上毛泽东这种不世出的大牛人领导,老蒋真与他不是一个水准的,想与老毛逐鹿中原,必败无疑!我成了毛泽东的崇拜者,但绝不是盲从者。

说起来大家可能不信,我从毛选中得到了许多精神上的营养,更加乐观了。毛选,真是中国人巨大的精神财富!近年来有不少愤青指着毛泽东晚年的失误全盘否定毛泽东,在我看来真是狂妄无知,他们有几个真正了解毛泽东?有几个真正客观地看过毛选?有几个有资格对毛泽东做出评价? 把他们放回毛泽东生存的那个民族危亡的时代,他们还会有这么多屁放?!说不定最先当汉奸的就是他们。呵呵,不好意思,说粗话了。

闲话少说,回到正题。

回顾这段经历,我只能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考研之路”。我感叹,中国的考试就是扼杀人性的东西,高考与考研尤其如此。我要是用这种精力去学计算机,一年半的时间,还有什么技术学不到手?但我没办法,现实逼着我去考这种我并不想考的试。中国考试之难我看全世界也不多见,我想,每年全国还有那么多的学生要参加这种考试,大量的人力物力与年青人的精力和时间都耗费在考试上了,而考试的内容与实际脱离那么远,真的有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我看反倒是形成了一种应试教育,扼杀了年青人本来所具有的创造性,中国现在为什么出不了大师级的人物,应该反思中国的教育制度。

下篇 - 实践人生

一、希特勒地堡与CIH病毒

1999年4月,我来到北京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完了之后就不回去了,我拿着一张光盘,里面刻着我用VB和Authorware 3.5编的一个Cool 3D的教学软件,到处参加招聘会,开始了在北京的打工生涯。

说句实话,我心中真是一点底也没有。北京人才济济,我一个三流大学的毕业生,又不是计算机专业的,有人要我吗?

我在北京无依无靠,没有任何一个亲戚在北京,住成了大问题。北京这地方,钱太不经花,生活费用太高,我四处寻找便宜的地方住。后来,我在北京化工大学对面的招待所中租了个床位,每晚20元,地下室。这个招待所的地下室非常大,每天回去的时候,都要走过长长的曲曲折折的通道,加上那昏黄的灯泡,每次我都有走进了希特勒地堡的感觉。地下室里潮湿阴暗,不见天日。地下室里人员很杂,什么人都有,永远没有一种安全的感觉,所幸的是我也是个穷光蛋,光脚的还怕穿鞋的?别人能呆我也能呆,唯一让我担心的是钱,没钱,在北京连流落街头都不够格,立马被收容去昌平筛沙。呵呵,我没这种经历,这是当时住一块的一个外地要考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生说的(我俩居然住到了一个屋里,大家都没钱,只能挤地下室,只是他老兄晚上打呼,我可真受了不少罪)。

日子一天天过去,袋里的钱一天天少了,但工作还是没着落,心中越来越慌,除去学费,来京时父母给我2000元,大哥资助我的1000元就是我当时的全部资金(3000元在北京能呆多久?!)。我当时订了个计划,留下500元保底,打死都不能动,要靠它作路费回家的。我当时说,一定得找到一家公司,再少的钱都干,只要有口饭吃,有张床让我睡我就满足了。

我一共应聘了四五家公司,最具传奇色彩的是到西单附近一家公司的应聘经历。那时,我带去了我的作品,公司项目经理要看,于是我给他们演示,很奇怪,程序一打开就死机,一连两台电脑都一样,末了,两台电脑都启动不起来了。用瑞星一查,CIH病毒——那天正是4月26日!于是,CIH破坏了电脑主板的同时,也无情地摧毁了我的就业机会。还算老板可怜我,没要我赔。其实我当时快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了,真要我出钱,我可能连家都回不了啦。陈盈豪(CIH病毒的作者),你小子这么的聪明做什么不行,偏要去做病毒,害人害已,弄得我连个饭碗也找不到,晚上回“希特勒地堡”,把这小子骂了无数次!

总算天无绝人之路,在我数着最后还剩余600元钱的时候,终于有一家公司要我了,做中小学教育软件,月薪1600。干了两星期,又给我在公司的仓库挪开货物,搭了个床位,我就在那住下了,庆幸再也不用到“希特勒地堡”里当冲锋队员了。每天下班后,我就睡在林立的大纸箱之中,如果来个地震,呵呵,我就埋在纸箱中了,休想爬得出来!

我干得非常努力,第一个月工资开出来,扣掉个人所得税,我拿了1500多元。你们不知道我拿到第一笔工资的感觉!这钱在很多人眼里简直不算钱,但对于一个没工作近两年,工作也一个月收入不到200的穷小子而言,就象陈佩斯小品中所演的:“我王老五活了一辈子,还从没见过这么多钱啊!”。好笑吗?我一点也不觉得好笑。我只是心酸,我到了28岁才可以用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养活自己,再不用依靠父母和兄长的资助,才真正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在社会上站起来,一个没有经济自立能力的人,只能是个不成熟的人,一个躺在父母身上的人,不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我当这样的孬种当了28年!

我找到工作后向家里写过一封长信,信中讲了我对父母平时不好意思说的很多心里话,当时,我父亲说,母亲接到信都哭了。我刚拿到工资,马上打了个电话回家里告诉母亲,以缓解他们的焦虑,毕竟儿行千里母担心啊!父母有退休金,一再表示不需要我赡养,而我再这样不要脸下去,我还是人吗?我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下定决心,从今往后,再不向家中要一分钱!今后三年读书和生活的费用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劳动来获取。

金钱带给我的激动就是在那段时间,温饱问题解决之后,金钱对我的诱惑就再没有了,哪怕让我一个月赚一万,给套房子给我,也不可能再给我带来幸福的感觉了,钱是重要的,但不能成为它的奴隶,家中不需要我负担,我一个人有吃有喝,干着我喜欢的工作,足矣!

我在那公司一直干到九月学校开学为止。我走的那一天,公司居然还开了个欢送宴会,老板封了500元的封包给我。我真是感动。我大学毕业后在社会上挣扎求生,得到的大都是冷眼与蔑视,社会终于认可了我的价值,我不是一个只知道吃饭的废物!

1999年9月9日上午9点,在这个最多9字的时刻,我到学校报道来了,放下行李,我坐在分配给我的床上,心中终于踏实下来。

现在,我在北京终于有一张属于我的床了,一张真正属于我的床了,终于有个地方可以让我安稳地睡觉了。没有这段经历,我怎么体验到“安居乐业”这一个词的真实含义!个人如此,国家要做到,中国要做到,更难!

二、编程生涯

读研两年半的时间,我四处打工,这两年半我至少在七八家公司做过,编了十几万行代码,为自己赚了一台电脑,两部手机(丢了一部),还有读研期间的所有费用,实现了我的目标:没向家里要一分钱。

我水平不高,但在打工过程中,发现许多中国软件公司的水平更菜!

2000年暑假,我参加一个商品软件的开发,搬到了北大燕北园的一个宿舍,在那儿搞封闭式开发。在这个项目采用VB6开发,主力程序员除我之处,还有一个华北电力大学的研究生。大家都没开发商品软件的经验,没经过正式的设计,就匆忙编码了。我曾经想采用分层的系统架构,但遭到另一位程序员的反对,争吵没有结果,老板也不能做决定,结果各行其是。现在看起来,那时真是太菜了,任何一本软件工程书都会指出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我们直接就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那位华北电力大学的老兄,真让我佩服,他可以在一个sub过程中写上2000行代码!我觉得奇怪,为何他能写这么多的代码?一看,顿时我晕倒,他居然将每个控件的left, top, width等属性都用代码来设定!想想这样的程序,调试时光单步执行就需要按多少次F8键!

我们在电脑旁边搭了个行军床,每天都是干到早上6点才睡,12点吃中饭,然后又是一个通宵。当时整个工程只有一个类模块,被我用于封装访问数据库的ADO数据引擎,这是整个工程中唯一一处用到了最简单的面向对象技术的地方。然后,我写了近十个bas公用模块,每个模块代码规模都有一两千行,还有十几个窗体,每个窗体中都塞满了事件驱动的VB代码,整个软件应该有10万行代码,我一个人在此期间至少就写了3万多行VB代码。程序的主处理流程我甚至用ADO与DAO写了两套!

现在想起来,我们当时根本就不知道面向对象为何物,更不理解许多对软件开发至关重要的理论,就凭着一种热情。在这段痛苦的开发经历中,我不仅精熟了VB,而且从中学到了很多。现在再开发同样功能的东西。我至少可以砍掉2/3的代码。怎么学都不如从失败中学得多。

后来我总结VB程序员的三个境界:

(1) 所有代码都只放在窗体文件中的,属于菜鸟级,他们只会从面板上拖控件,设置属性,然后再给事件编码。

(2) 工程中有bas模块的,属于中间级,他们已意识到有大量的代码是重复出现的,应该将其抽取出来作为公用模块。

(3) 工程中有cls模块的,属于高手,他们已掌握了面向对象的思想,并能应用这种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

正是这次开发经历,促使我反思:到底如何开发软件?我个人可以用VB完成各种各样的功能,为什么凑在一起就会那么困难?更正一个bug为何那么难?为什么一个看似简单的软件,要拖半年的时间还看不到结束的日子?

九月,研究生要开题,我自拟了个课题: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我决心弄明白,好软件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我放下了VB,开始研究C++,原来学过VC,但没学会,就直接从C++ Builder入手。Borland公司的VCL类库让我大为叹服,很快就迷上了它,为此连带学了Delphi,并参与了一个Delphi项目。给我真正震撼的是《设计模式》这本书,看了才知道,原来好软件是这么设计出来的!在此,我强烈推荐所有有一定编程经验的程序员一定要看这本书!

一边学习理论,一边可没忘记我没经济来源,于是又四处打工,接一些小项目与小模块来赚些生活费,国内一家横跨家电与软件的著名公司是我打工期间去过的最大的公司。但无论什么公司,都给我一种感觉——烂!公司中充满了对员工的剥削与不尊重,对软件开发这一事物的错误认识,管理混乱。

我没机会去外企,技术水平不到,别人不要我 ?,但我所见到的软件公司,我敢说没一家能做出世界一流的软件!

我上的研究生课程也让我失望,整个就是本科教育的再版。经过高考与考研两次重大考试,我对考试已是深恶痛绝,但读研期间仍要考试,而且是闭卷!我就不知道我去背那些条文对我的研究与学习有何帮助?2000年7月当我考完最后一门,终于大松一口气,我终于摆脱了考试的压迫,可以在剩余的一年半中真正搜索我渴望已久的软件技术了。这年,我29岁。

悲哀吗?一个中国的程序员要到29岁才可以真正自由地学习想学的东西!

我开始研究面向对象理论,看了大量的书,每天都在实验室学习到深夜12点,天天上网,CSDN成了我最常去的网站。

随着我对软件技术的了解越多,就越深刻地感到国内与国外技术水平的差异是如此的巨大,巨大得甚至有让人绝望的感觉。同时,在北京这个中国软件人才最集中的地方,我也见到了许多牛人,一个清华的本科学生,做程序员可以拿到一个月12000元的工资,一个北大的计算机系研究生,一毕业就到外企,一个月一万多收入,每年发16个月工资!干了两年就开了自己的公司。我看到了一个北方交大的本科生作品,在半年的业余时间里,用Delphi写了十几万行代码,他甚至在代码中嵌入汇编,自行编写数据存取引擎读写Foxpro,速度超快!软件中有一个计算公式解析模块,他用编译原理理论居然做了一个小型的公式解析器,就象C++编译器检查C++程序一样,不仅可以判断是否公式正确,而且给出的出错信息还相当准确!其基本功之扎实,水平之高让我望尘莫及!中国优秀的人才真还是不少的!在精英集聚的北京,面对着博大精深的软件科学,我深感自身的渺小。

但我毕竟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我并不自卑,这世界需要牛人,同样需要大批合格的劳动者,我成为不了牛人,但我作一名程序员是合格的。

时间过得飞快,一年半根本就不算时间,马上就要毕业了,学习的成绩如何,要到社会上去竞争了,让社会考场来决定你是否及格。

三、毕业求职

98级的研究生是IT业最后辉煌的回光反照。当时,各大公司都发了疯似的要人,象华为,当时是来者不拒。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是一抢而光,本科生也供不应求。2001年毕业的我的师兄师姐们,平均每个人手头都至少有两三个offer,谈的工资没有低于每月6000的,许多人去了外企,工资在8000~10000每月的也有。真是毕业生的黄金时间。

但好景不常在,911事件我看来好象成了分水岭,911之后,整个IT业急刹车,就业形势急转直下,各大公司都在消化去年吃得过饱的胃口,我形容是大家都吃坏了胃,再也不可能有我师兄师姐们的风光了。虽然时间相隔仅大半年。

从10月开始,11月和12月,我几乎是在招聘会与公共汽车上渡过的,北京东南西北地去面试,上午在上地,下午可能就要跑到朝阳区,疲于奔命。

在找工作过程中,我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丰富的编程经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没有遇到很大的困难,就先后有几家公司表示要我。

其中我想说的有两家公司。

一家是中国台湾公司,应该说他们做得是不错的,但我非常反感他们那种自认为高于大陆人的那种优越感,而且待遇也不高。面试之后,回来感觉很不好。

我想:我们大陆确实是不如中国台湾发达,难怪别人看不起我们,这世界势利得很,社会如此,国家亦然。但我中华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13亿人口,难道要依靠一个小小的岛屿来撑门面?难道除了中国台湾公司,我就无处可去了?虽然改变不了什么,但我决定绝不去台资和日资的公司工作(日本人我更不喜欢,但我认为他们做事实在优秀,我们一定要向日本人学习)!在这种公司呆着,不爽!同时,我们的确也得争气些,这世界只尊重强者。

另一家是个很不错的民族软件企业,想要我,其老总专门找我去面谈了一次,希望我能到他的公司工作。这位老总白手起家,能在五六年的时间内由几个人发展到300多人,当时,是中国这个领域软件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公司,我非常佩服,他为人也很好,并表示可以给我每月比其他研究生多加1000元工资,而且希望锻炼一两年之后我能够带领一个团队来开发产品,并负担我毕业所需交纳的各种费用。在就业不景气的2002年,对我一个30岁的技术水平有限的老程序员如此看重,真叫我感动。虽然我最后还是没去,但我仍然对这个公司充满了好感。一个软件企业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对人的尊重,没有这点,可以断定,这个公司长不大。

我为什么没去软件公司?放弃有可能在几年之后年薪突破10万的收入?是因为我已有了更想做的事,我想当老师!

我自己是从自学的路上走过来的,其中的艰辛历历在目,无人指点,我走了多少弯路?中国还有多少是象我这样的年轻人无人指点的?我幸运能爬出来了,因为我至少还能有饭吃,比我条件更差的,比如农村的孩子,可能就被生活的压力所淹没了。我个人的力量很微弱,技术也有限,但我自认为至少是一名合格的程序员,如果能培养出一大批达到我的水平的学生,他们毕业后成为合格的程序员,中国软件的根基就会更扎实,如果更能有一批远远超过我水平的学生出来,中国软件就有希望了。软件是什么?软件以人为本!

人生追求什么?金钱?我很缺钱,但不可能把金钱作为我的目标,我希望我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能够获得心灵的充实,于是,我选择了留校。

四、对教育的反思与教书生涯

2002年下半年,我参加了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一位杜教授的两堂课让我印象深刻,其中两句话让我深深震动:

第一句话:我是一个教书匠,教书匠好啊,好就好在“匠心独运”!

第二句话:做什么工作都要达到变魔术的境界!

是的,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起到一个传声筒与放大器的作用,将人类最聪明的人探索世界所得到的知识予以拓宽发展,以便让更多的人能够掌握这些知识并进而应用于实践,从而推动人类的不断进步。

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就要努力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尽可能高的效率传授给广大的学生,引导他们直接面对真实的软件世界,而不是向他们硬灌各种各样的理论知识,强迫他们去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

我是一个小人物,才低学浅,但我真的认为高校计算机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我在打工期间的开发经历,以及阅读国外相关资料的时候,发现学校中教的和社会上用的差得太远!都已经是什么时代了,许多大学还设立Foxpro课程,难道就不能直接用现代主流的数据库如Oracle,SQL Server,哪怕是Access也好,来讲授数据库知识?还有所谓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呵呵,过了三级学生的我见过不少,但他们真正对软件,对计算机又理解多少?

在中国甚至于升职称也要考计算机,我看了一本职称计算机考试教材,里面几乎原样照搬计算机原理课程中的相关章节,弄得我给搞艺术的大嫂讲了一个小时的二进制与八进制、十六进制的转换方法,她还是弄不太清。我都泄气了,对啊,他们搞艺术的,有必要去分清二进制的10与十进制的2有何分别吗?他们八辈子也用不上。但是考试用得上,呵呵,又是中国特色。

拿C++来说,我讲过C++课,许多的国内教材对C++语法下了大功夫,却对体现了C++精华的STL只字不提,对代码背后所体现的软件开发思想与方法更是视而不见,我用C++也编过不少程序了,说句实话,我用到的特性不到C++的三分之一!于是就出现了这种怪现象,许多学生考试可以拿八九十分,给他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他却不知如何下手!

还有UML,现在好象很火的样子,我们读研时就开了这门课,讲句实话,当时这门课我就没听懂,可后来我尝试着用C++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来编程序,然后,由代码倒推回UML类图,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UML只不过是一种描述面向对象系统的符号罢了,如果学生没进行过真正的OOP,那就是为了学UML而学UML,根本就本末倒置。

还有软件工程,我的感觉,一个人如果没写过一万行以上的程序,他看软件工程书就同看政治书差不多,每句都对,呵呵,就不知道为什么对。我完成了那个几万行的VB程序之后,再回过头看看理论,真是句句是真理!每个理论背后都是大量实践经验的总结。

回想我做软件的体会,我发现所有的知识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根本就无法区分哪些知识是本科的,哪些知识是研究生课程。于是,一种想法产生了,我主讲程序语言类的课程,那我就直接以真实的软件开发过程为主线,实践中需要什么我就讲什么。讲C++,我就抛开了指定的教材,C++我讲了STL,我讲了OOAD,两者我都讲了用Rose进行双向工程,引导学生去学UML,一开始就用UML去描述自己开发的程序,何必浪费大量的时间去学结构化的编程方法?

我现在简直成了面向对象技术的布道者,我下学期即将开设OOAD基础选修课,从实际项目中抽取典型的案例,讲UML,讲Rose,讲设计模式,讲软件体系结构,例子代码横跨C++和.NET下的开发语言(C#和VB.NET),这对于我一个技术水平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而言,实在有点不自量力,我鼻子上才插上几根葱,就想装大象?但我想,如果我能成功地激发出哪怕1%的学生的兴趣,能引导他们走向我认为是正确的方向,能启发他们思考,能直接面向真实的软件开发活动而不是学校的考试,就是我的成绩。我现在正在看引进的原版书籍——《设计模式解析》,时时击节赞叹!《设计模式》经典但难懂难用,而《解析》一书的两位作者既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又对OOAD进行了深入的思索,真知灼见时时展露于书中,我现在刚看了这本书的80%,基本上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描述这部书:深入浅出!

要做到深入浅出谈何容易!只有同时具备技术专家与文学作家素质的人才能做到!

反观我们国内的大量教材,还有大量的垃圾论文(包括硕士、博士的,本科的就算了,我看绝大部分根本不能称之为论文),全都是“浅入深出”,作者自己都未必明白,就东拼西凑,摆出个样子吓人。本来完全可以用大白话三言两语讲清楚让人明白的道理,有人专门要绕一大圈,专挑用高深的数学公式来表达,唯恐别人容易理解,显得他水平不高!呵呵,什么东西一沾上“数学”,立马身价百倍。我就听过一个北师大的一个在读博士说过:如果一篇博士论文中没有一个数学公式,根本就不算是博士论文。这句话对不对,大家可以多思索。我数学不好,没资格讨论数学,我的直觉:数学是工具,但如果为了发表论文等目的而故弄玄虚,为数学而数学,是不合道理的。中国的学术水平与现状,大家都心知肚明,不用我废话了。

现在每年都毕业大批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可其中真正具备扎实根基的可以很快胜任工作的我看只有5%(95%的学生不要扁我,不同意就当我在说胡话,我很瘦的,一扁就没了?)。多年以来,我国高校计算机教育是按照计算机科学研究者来培养的,可事实上,有多少学生能从事计算机方面研究的能力?我看应分流,80%的学生按工程师方向来培养,20%的学生按研究者方向来培养,而且应大幅减少必修课的数量,计算机领域太深太广,样样都想教给学生,反而成了夹生饭,一个想从事硬件设计的学生和一个想从事软件开发的学生,能给他们一样的饭吃吗?学校应提供各种条件和资源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探索性,让他们去尝试,去发现自己的长处,最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不这样做,中国软件后继乏人,没希望。

五、实践第一

2002年下半年,我和一个朋友去了北京郊区的一家杂志社,看到的情形让我震惊:在信息产业最发达的北京,这家杂志社还用人工查对杂志订单和款单,看着那按省来登记的几大本厚厚的客户登记本,工作人员需要手工来在其中查找相应的信息。这样的工作效率,这样的行业信息化水平!北京如此,全国又如何?

从这件事上,我看到了中国软件业的另一方面。一方面我们没有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已有的技术又根本没推广没用好。追踪世界先进水平,对于我等这种水平的人来说,确实勉为其难,但将已有的技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却是我们可以做的。如果中国各行各业都真正能通过进行信息化而提高生产效益,那中国不就从根本上强大起来了吗(象印度,IT一枝独秀,其他行业没有起色,我称之为跛足的国家,绝不能成为世界强国)?在扎实的社会基础之上,软件业不就有了更大的市场与发展潜力?中国许多行业的信息化水平非常低,而且中国地域广大,发展非常不平衡,有些地方信息化水平甚至为0!努力推动行业信息化,是我们这一代软件开发者的责任!而追赶国外先进水平,恐怕就不是一代两代程序员可以达到目标的,需要长期的努力。作为一名软件开发者,只能脚踏实地,哪怕你只做一个小小的MIS产品,也要尽力把它做好来。

于是,我开始了期刊发行系统的开发,这完全是自发的,没有任何资金投入,只有一种热情在支撑。我开始选择C++ Builder开发,做了几个月,完成了第一个版本,但我发现,我找不到足够水平的C++程序员进行合作开发,而且整个一个exe文件,在体系结构设计上虽采用了分层分块的设计方案,但却是源代码级别的,要拆分成COM组件难度太大,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于是中途流产。

2003年3月,我开始系统地学习.NET,我吃惊地发现,我原来想在C++中实现的许多功能,比如对象串行化为XML,在.NET中已有现成的类可用,.NET更把OO的功用发挥到了极致,它的混合语言开发,它的反射机制,它的新的自识别的软件组件,以及强大好用的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都让我惊叹微软对开发者遇到的困难的深入把握,相比用C++开发,至少可以提高1/3的开发效率。于是一个新的想法产生了,我要把以前的产品用.NET重写,利用.NET强大的组件模型,将设计模式理论推广应用到组件级别,通过XML和反射机制建立一套可动态装配的软件生产流水线,实现象Dell直销PC那样的软件动态装配直销。只要建立好灵活可不断重构的系统架构,配以对业务领域的深入分析,逐步建立功能强大的业务组件仓库,就可以实现软件系统的动态装配。说干就干,我用VB.NET重写了原先用C++编写的系统,将原先的一个exe变为十几个dll,而且这些dll还会随着发展而不断地分裂,也有可能重新组合,利用refractoring(重构)不断进化,最终形成一整套完备的行业软件组件库。做软件关键因素是变化,只有适应变化的系统才是有生命力的。

我用两个月的时间大体上弄清了.NET平台下的主要类库,然后又用两个月的时间再次重新实现了期刊发行系统的C++版本的全部功能,到8月份我写这篇文章之时,第一个产品里程碑已经完成。同样的,除了需求是由另一个合作者去搜集的之外,几乎又是全部由我一个人包揽了所有的系统设计及编码工作!

毫无疑问,我自觉得新系统要比老系统可维护性强得多,真正实现了彻底的全组件化系统开发,计划再有一个月的界面美化,改正bug,引用多线程提高运行效率,优化系统结构,就可以提供给用户试用了。市场如何,难说难测。

在开发过程中,我再次感到巨大的挑战,不光是技术上的,更是管理上的。人才是我最头痛的问题,没有一流的人才,哪来一流的产品?我们找不到足够水平的程序员一起合作(牛人哪屑于做这样一个小儿科的产品?)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也许我们开发的产品是失败的,但我从来就没指望能用这赚钱,我只是尽一个软件开发者的责任而己,成败已不重要!人生不尝试,怎能体现人活着的价值?

刚好我编的程序告一段落。于是就crazy地敲键盘,一鼓作气地把下篇写完了。心中有好多话一次就说个痛快。

看得越多,想得越多,我就越困惑,人啊,你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又整天忙忙碌碌地追求些什么?我这十年,……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了!

大家自己看吧!

结束语 永无止境的软件之路

一、辛酸与苦辣

做软件开发很苦的,技术进步如此神速,每个软件开发者都得不断地学习以跟上发展的步伐。有时我常想,何苦呢?我现在在大学中混,怎么样不能混下去?为什么要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我投了十年的时间去学习电脑,却最终发现自己不过中人之资,离顶峰远之又远。古语云:三十而立。我今年32了,仍是孤身一人,看看周围的同学,他们的小孩都差不多上小学了!许多都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子,而我到现在才开始申报中级职称,还挤在集体宿舍中,望着北京高昂的房价而叹息。现在社会越来越功利了,看着象我这样的穷光蛋,看着由于长期面对电脑缺少锻炼而瘦弱的身躯,又有哪个女孩愿意嫁过来受苦?

软件人的生活很苦,压力很大,我认为是拿青春赌明天。就是在这种恶劣的开发环境中,还有许多业外人士指手划脚说程序员如何如何,还有太多的公司只顾压榨程序员的劳动,缺乏对程序员基本的尊重,怎不叫人寒心?

“三十而衰”,这句本不应该流行的话居然成了中国软件人员的流行语。中国程序员的悲哀!

二、无止境的追求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几乎每隔半年就有一次大的变化,我现在又面临着这样的抉择:今后的路如何走?

北大的教师聘任制度的改革一石激起千层浪,说明了中国高校的改革势在必行。我是欢迎这种变化的,虽然到时我可能会下岗。但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只要你不倒下爬不起来,就有希望。

我想我必须再次让自己有个提升,要从小事做起,但做小事则绝不能成为最终的目标,也许,不远的将来,我会走出国门,到世界软件技术最发达的地区去汲取丰富的养份。今后的路怎么走,我还在摸索之中。

三、人生无悔

人生年华如水,时光无情。在过去的岁月中,我尽了自己的力,回顾往事,我可以说:过去的事只有遗憾,却没有后悔。如果给我再一次选择职业的机会,我还会再次选择软件!

再过10年,到2013年的时候,我也许会再次写一篇人生的十年回顾,到那时中国的软件会如何?中国软件的明天靠你我这些普通人去扎扎实实地去工作来支撑!少发些牢骚,多做些实事,中国软件才会有光辉的明天。你我共勉!

一个老程序员的心理话

完成于 2003-8-3 北京

2003-8-3中午14:33,在我的弹指神功之下,我写完了这近两三万字的个人自诉。一点也不累,回想过去的种种感触,仍然身在其中。

楼上一位兄弟说想看我的爱情故事,但人生不是小说,没有什么浪漫的,我只能让你失望了,我是孤单地在人生之路上走着,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带着点悲剧色彩的人。

如果有人能有这上中下三篇文章耐心看完,我会谢谢你。如果有人能指点我,我感激你。

好了,我去休息了,生活是一天天过的,不是吗?

上一篇:用灿烂的不同意思造句下一篇:硬笔书法横折写法教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