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环境地质分析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城市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集成与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提速,城市地质资源急剧消耗,城市地质问题大量涌现,导致城市地质环境系统和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为维持保障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城市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被提出,并在城市地质工作中占据一定地位。本次研究依托云南地矿工程勘察集团公司开展实施《云南城市地质三维数据信息平台建设方法研究——城市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集成》专项课题研究,通过海量的文献、专著资料查阅,对国内外城市地质工作及城市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的原则、方法、思路以及指标因子选取、量化、计算评价等进行综合分析,对比研究7种评价方法、5种评价数值模型以及2种权重计算方法,给出相应的优缺点及实用性;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活动断裂及地震效应、人类工程活动6大类累计选择41个地质环境指标作为参评因子,集成一套综合性的适用于云南省以及相类似的山间盆地城市圈城市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曲靖市麒麟中心城市规划区城市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分区评价进行指标体系验证研究。通过搜集研究区大量的地质环境资料,适当的野外补充调查,对研究区的基础地质环境特征、岩土体特征、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不良地质作用进行分析评价。主要基于工程地质三维可视化模型对研究区工程建设影响较大的软弱粘性土、软土、膨胀土分布及特征以及饱和粉土砂土分区及厚度分布特征、空间展布以及物理力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同时参照因子选取条件,选择了地下水水位埋深、含水层厚度、富水性、岩土体类型、承载力、压缩性等19个指标因子,基于MIDAS数值模拟对指标因子选取合理性进行验证;通过ArcGIS相关模块结合综合指数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对研究区的高层建筑、低层建筑以及综合开发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开展评价,对评价分区结果进行系统的论述,提出工程建设适宜性与建设规划协调性分析结果。验证城市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同时为研究区工程建设规划提供科学可靠的地学参考资料。通过上述研究,主要得出如下认识:(1)国外城市地质开始较早,现阶段已经较为成熟,而国内城市地质还在发展期,针对云南省城市地质工作的方法尚属探索阶段,未形成较为完善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的选择尚不明确,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技术规程、规范作为指导,城市建设规划方案与城市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工作尚未达到紧密结合。(2)曲靖市麒麟中心城市规划区整体地势平坦,不受断裂带影响,地震活动较弱;研究区局部分布软弱粘性土、软土、膨胀土的分布以及饱和粉土砂土对城市工程建设影响较大。基于MIDAS数值模拟验证确定特殊地基土层对研究区工程建设影响程度大小为:膨胀土>有机质土>软弱粘性土>泥炭质土。(3)通过对曲靖市麒麟中心城市规划区城市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分区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适宜综合开发和低层建筑,局部地区适宜高层建筑;工程建设适宜性与建设规划协调性整体较好,适宜开展城市规划建设。(4)通过对曲靖市麒麟中心城市规划区进行验证研究,分区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集成的适用于云南省以及相类似的山间盆地城市圈城市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整体较为科学合理。

关键词: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岩土体类型;评价体系;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GIS空间分析法

学科专业:地质工程(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城市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理论研究现状

1.3.2 城市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应用现状

1.3.3 曲靖地质研究现状

1.3.4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2 研究内容

1.4.3 创新点

1.5 完成工作量及论文进度安排

1.5.1 完成工作量

1.5.2 论文进度安排

第2章 城市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集成

2.1 集成评价体系的意义

2.2 评价原则、方法及思路

2.2.1 评价原则

2.2.2 评价方法

2.2.3 评价思路

2.3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2.4 评价指标选取及量化分级

2.4.1 评价指标数据提取及参考依据

2.4.2 评价指标量化分级

2.5 评价因子权重计算

2.5.1 层次分析法

2.5.2 专家打分法

2.6 评价模型选取

2.6.1 综合指数模型

2.6.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2.6.3 灰色系统模型

2.6.4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2.6.5 敏感因子模型

2.7 评价结果等级划分

2.8 章节小结

第3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特征分析

3.1 自然地理及社会条件

3.1.1 自然地理位置

3.1.2 气象水文

3.1.3 社会经济概况

3.2 区域地质概况

3.2.1 地形地貌

3.2.2 地层岩性

3.2.3 地质构造

3.2.4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3.3 岩土体特征

3.3.1 工程地质层划分

3.3.2 岩土体空间分布特征

3.4 水文地质条件

3.4.1 地下水类型及分布特征

3.4.2 地下水化学特征

3.5 不良地质作用

3.5.1 泥石流

3.5.2 不稳定斜坡

3.6 章节小结

第4章 研究区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

4.1 软弱粘性土

4.1.1 工程特性及分布

4.1.2 物理力学参数特征

4.2 软土

4.2.1 工程特性及分布

4.2.2 物理力学参数特征

4.3 饱和液化土

4.3.1 工程特性及分布

4.3.2 液化条件

4.3.3 液化判定

4.4 膨胀土

4.4.1 工程特性及分布

4.4.2 膨胀土的判别

4.4.3 物理力学参数特征

4.5 章节小结

第5章 研究区评价体系集成与验证

5.1 评价指标选取及量化赋值

5.1.1 水文地质条件

5.1.2 工程地质条件

5.1.3 其他条件

5.2 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赋值

5.3 基于MIDAS软件进行指标量化赋值数值模拟验证

5.4 章节小结

第6章 研究区城市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6.1 研究区网格区划

6.2 城市高层建筑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

6.2.1 指标权重计算

6.2.2 分区评价

6.3 城市低层建筑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

6.3.1 指标权重计算

6.3.2 分区评价

6.4 城市综合开发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

6.4.1 指标权重计算

6.4.2 分区评价

6.5 城市工程建设适宜性分区评价

6.6 城市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与规划协调性分析

6.7 章节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结论

7.1.2 存在的问题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上一篇:环保资金绩效审计论文提纲下一篇:运动能力影响分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