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的实习报告分析

2022-10-08

在大学生涯中,毕业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然经历的阶段,这对于大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非常重要,而一份优秀的实习总结能更好的提升大学生的实习收获。那么,优秀的实习总结该如何撰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变电站的实习报告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变电站的实习报告分析

变电站的噪声分析与治理方案

于香英,张惠敏,杜月桥

天津市电力公司技术中心(天津, 300022)

【摘要】通过对某市电网变电站噪声水平现状的监测,结合噪声特性和变电站的布局,对城区内的变电站环境噪声治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变电站;噪声;治理

The Analysis of Electricity Substation and Control YU Xiang-ying, ZHANG Hui-min, DU Yue-qiao The Technology Center of Tianjin Electric Power Corporation (Tianjin, 300022)

【Abstract】Based on monitoring the noise level from the Electricity Substation of one Grid Corporation, the analysis of its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the layout of substations is described, accordingly the main measures for typical station is given.

【Key words】Electricity Substation;Noise;Control 引言

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工业和居民用电量增长很快。特别是夏季的用电高峰期间,变电站的负荷率都很高,噪声很大。尤其是居民密集区的变电站的噪声引起的居民投诉颇多。且变电站噪声影响引起的纠纷、上告事件逐步增多,污染缴费也会逐步开展。所以,如何解决变电站的噪声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已经势在必行。

1. 电力变电站的噪声分析

某市电力公司输变电系统共分5个等级,500KV、220KV、110KV、35KV及10KV配变电站。变电站的类型多种多样,有露天站、室内站、半室内站。220KV 变电站深入市区,其中以35KV变电站及线路构成了城区供电的主网架。位于

一、二类地区的35KV变电站有78座。为加强变电站噪声的监督监测,天津市电力公司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公司现有的坐落于

一、二类地区的35KV及以上所有变电站进行夜间厂界环境噪声(变电站围墙外1米处)测试,并对110KV及以上所有变电站全部进行电磁环境监测。本次共测试176个变电站。从测试结果来看,所有监测的变压器本体噪声水平全都符合标准,但变压器本体噪声水平相差较大。一部分老变压器、封闭型的变压器,特别是强制风冷的风扇及电机噪音偏大;一部分变压器风扇及其电机噪声较大 。风冷变压器噪声值大多在70 dB (A)以上 ,最高达到 88 dB(A)。开风扇与不开风扇噪声水平相差约8分贝。另外,即使是国产的同一型号不同生产厂家的变压器噪声水平相差有6分贝。

由于以往对变压器噪声水平及变电站的隔声性能几乎没有明确要求,使目前几乎所有的老变电站的噪声水平不太理想。尤其位于城区内的

一、二类地区的变电站的厂界夜间噪声范围在45-70分贝之间。离设备区近的地方,噪声明显增大。变电站外的噪声值与变压器的距离和相对位臵有很大的关系,与变压器仅一墙之隔时,站外噪音声级就很高,且衰减很慢。

2. 噪声治理方案

2.1 噪声源

变电站一般有变压器、开关室、控制室等组成。变电站的主要噪声来源是变压器运行时产生的电磁噪声,远大于母线的电晕噪声。有的变电站还有冷却机产生的气流噪声和机械噪声。铁心硅钢片的磁致伸缩现象是产生变压器噪声的主要原因。机械噪声则是设备振动、冷却装臵引起的。冷却装臵包括冷却风扇、油泵等。当变压器加电投入运行时,变压器油泵也要投入运行。油泵在运行时会产生振动,辐射噪声。当外界环境气温较高时,为了加强冷却效果,冷却风扇也要投入运行,同时产生振动,辐射噪声。

2.2 噪声特性

根据文献,电力变压器的噪声属于中低频噪声,对噪声值贡献最大的频率是250HZ和500HZ;风冷机械噪声属于中高频噪声,对噪声值贡献最大的频率为1KHZ和2KHZ。变压器的噪声是不稳定的,空载或运行功率低时,噪声水平相对较低,满负荷运行时一般噪声级水平较高。从噪声的控制角度看,噪声的频率越低,治理难度越大,因为低频噪声的波长长,随距离衰减率低,也不易被吸收。

2.3 噪声的传播途径

露天站的变压器噪声一般无构筑物阻挡,噪声对边界和居民的影响属于直线传播,衰减量小。衰减量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厂界的大小。室内站是变压器安装在变压器室内,变压器声音传至墙壁时发生反射,和直达声混合向外传播,声音相互叠加。室内变压器的噪声主要通过通风百叶窗对外传播,所以对门口方向的敏感点影响较大。通风百叶窗外1米处的噪声与室内相比有6-10分贝的衰减。半室内布臵是变压器在室外布臵,只是在变压器之间加一隔声墙,其他方向开放。这样,变压器之间干扰小,且封闭侧的噪声衰减程度大,开放侧无建筑物的阻挡,声波直线传播。

2.4 治理方案

噪声污染构成包括噪声源、传播途径和接受者三个要素。只有这三个要素同时存在,才构成噪声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的危害。因此,在任何一个要素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都能取得实际效果。变电站噪声治理主要从噪声源和传播途径两方面进行。降低变压器本身的噪声(噪声源)是最有效、最彻底的主动控制,但难度很大;所以现在的研究大都是被动控制,既在声源的传播途径上采取隔声、吸声、消声、隔振等技术降低变电站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对噪声源的控制可以考虑以下方面:

根据监测结果,即使是同一电压、功率等级的变压器在运行中的噪声水平相差近10个分贝。所以应选择同一型号的低噪声水平的厂家的变压器。因为硅钢片的磁致伸缩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铁心片加工和装配工艺方法的不同,导致同一规格的硅钢片制造的水平会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对于不同厂家的变压器噪声水平应加强了解,加强监督变压器的制作过程和材料选择,为新变电站的设计和老变电站的改造提供技术依据。另外可以采用降低冷却装臵及风机的噪声手段。冷却装臵噪声大小不一,引起的变压器噪声的变化不等。一般相差在3-10分贝左右。所以冷却器的选择在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充分考虑噪声指标。应尽可能采用噪声水平相对交底的自冷式散热器替代风冷散热器或强迫油循环风冷却器。若配有风机时,应尽量选择低噪音风机,且应在风机的出入口处安装消音器。

针对检测结果和变电站的布局,下面重点介绍两种比较有效治理方法:

对于厂界稍微大一点的露天变电站的噪声治理,可以采用隔声屏技术。根据周围监测的环境噪声水平和敏感点的分布情况,采用相应形式的隔声屏,全封闭,半封闭、某一角度隔离等。然后检测噪声特性、水平和敏感点位臵以及需要散发的热量来计算隔声屏的形式、高度、长度、厚度、结构和材质。隔声屏通常能有效降低噪声水平为10-15分贝,较适用于中高频的噪声治理。也就是说如果噪声的贡献主要来自于冷却装臵及风机等,此方法比较有效,成本中等。

但由于城区内变电站距离周围居民住宅较近,尤其是居民区的中小变电站的厂界基本都比较小,最小的接近1米。加之变压器发出的低频噪声衰减的慢,采用隔声治理效果相对较差,环境噪声水平很难达到

一、二类地区的《天津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要求,夜间标准45-50分贝。所以对变压器的外部消声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据了解目前还没有对低频噪声有高吸声系数的材料,所以吸声的降噪效果很有限。针对

一、二类地区的厂界区域较小的噪声不合格的变电站,建议应用一种新方法,有源噪声控制系统。 有源噪声控制技术适用于频率低且频谱简单的噪声的治理。有源降噪技术以其体积小、成本低、 的有效低频降噪效果等优点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有源噪声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声场的线形叠加原理:频率相同、同向传播的两列声波会在空间中产生相加或相消的干涉现象。当振幅相等时,对于初级声源而言,就可以在一定的空间区域得到很大的声衰减。由于相位的补偿在低频时有较高的精度,所以该方法对降低低频噪声声强是比较有效的。 有源噪声控制系统如图 1所示:依据声音的传播原理,实时检测声波参数,并将这些参数传递给分析处理控制器,再由控制器控制按声场布臵的次级声源(扬声器)发出波长(或频率)和能量与噪声源(变压器)的波长相同、相位相反(相差180度)的声波来抵消初级声波来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

有源噪声控制系统由误差信号调节器、传感器和电子控制装臵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控制器通过专门设计的声音和振动调节器产生数字信号。麦克风(误差信号调节器)位于扬声器的前方,其发出的信号em为为变压器传播的噪声水平及扬声器通过控制器信号发出的反相位的声波共同作用的结果信号。为抵消此信号em,控制器根据em值发出相应的信号um给扬声器.当控制效果理想时,em为零, 目的是尽可能达到有效降低下游的噪声水平。

总起来说,噪声控制的衰减水平取决于干扰的声波频率、扬声器的布臵方位、密度以及距离变压器的距离。该系统具有优良的低频屏蔽性能,在120 Hz下可降噪15~30dB,250 Hz下可降噪10~15dB,400~480Hz下可降噪6~8dB。控制系统的安装个数取决于是否全方位的还是某些敏感点的噪声治理。针对处于居民区的中小型变电站,可以考虑在某一敏感点(离居民楼最近的方向),安装控制器,进行噪声治理,成本相对经济。该系统已经成功的应用于国外的大型变压器上,有源噪声控制系统安装如下图2。

3. 结束语

变电站的噪声治理应根据噪声特性、变电站类型及其所处位臵、噪声水平、周围敏感点等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理技术。要从声源和传播途径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通过此次变电站环境噪声水平的监督监测,掌握了大量有效数据,对于以后新建变电站在规划选址、设备选型和布局等各个阶段设计提供技术依据。在解决大部分市区内的小厂界的变电站的噪声问题可以重点考虑隔声技术和有源噪声控制法。下一步可以重点拿一个典型站进行具体治理,跟踪监测。根据治理效果进行总结推广。

参考文献

⑴GB 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⑵GB 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⑶关宏,王庭拂,等.10KV和35KV变配电站的噪声影响和治理.噪声与振动控制,2002,5:38-43. ⑷陈秋,李振海.变电站噪声防治与方案研究.电力环境保护2006,22(3),46-51. ⑸虞兴邦,姜在秀,韩海.变压器的噪声机器降低.噪声与振动控制,2001,10:35-38. ⑹P. Micheau, E. Leboucher, A. Berry.Implementation of decentralized active control of power transformer noise. 1er Forum Européen sur les matériaux et dispositifs insonorisants, CETIM, Senlis, juillet 2001.

第二篇: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运行维护的差异分析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智能变电站应用日益广泛。相比传统变电站,智能变电站在运行维护上有很大的优势。它大大解放了人类劳动,在能源紧缺的当今社会,成为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在智能变电站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技术水平越来越高,逐步克服了各类难题。文章基于智能变电站的应用状况,介绍了智能变电站概念和运行维护的主要特点,将其与常规变电站进行比较,分析其优势和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重点,然后对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进行总结。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常规变电站;差异化

1 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背景介绍

1.1 智能变电站概述

所谓智能变电站,主要体现在智能化上,是指利用先进的智能设备,实现电力网络内部变电站间信息传达、资源共享和信息化接收,为变电站信息传输带来便利,并借助先进的状态监测和智能辅助控制技术,进行变电站运行维护的一种电力系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们国家提出了智能电网构建的组织和部署规划,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将智能变电站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逐步实现和进一步推进智能化变电站的应用和普及。

1.2 智能变电站应用概述

与常规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在智能变电站系统内,电子互感器、智能接收器、交换机设备等相互配合,共同为电网运行安全服务。在智能变电站工作系统内,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大大解放了人类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变电站危害事故的发生,提高了运行维护水平。与传统变电站运行维护相比,智能变电站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信规范化带来了运行维护的便捷化。相比传统变电站,智能变电站采用统一的自动化系统,在该系统内部,从设计、开发、维护到后期的运行维护,该系统内对象能够建立统一的标准。在智能变电站系统内,采用面向对象以及一个抽象通信服务接口连接,并且这个接口是独立于网络结构的。这就实现了系统通信的规范化,能够提高变电站的操作性能,运行维护更加轻松和便捷。(2)GOOSE技术应用实现了运行维护的及时性和高效性。GOOSE技术的应用是智能变电站的基础,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变电站系统内部的开关量能够进行准确传送,与此同时,还可以对变电器及其他电子元器件的各项性能指标,如温度、档位、运行状况等进行信息的传输,一旦出现问题,客户端能够迅速发现和反应。大大提高了运行维护的效率和水平。(3)电子式互感器实现了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的动态化。在智能变电站系统内,电子互感器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它主要由合并单元和传感模块构成。通过使用电子式互感器,能够对变电站系统内各类性能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并且这种检测的精确度和敏感度要更高,传输性能也更好。与此同时,电子式互感器因为体积小、重量小等不会对变电站系统产生危害,能够更好确保设备运行安全,也维护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 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运行维护的差异

随着技术的进步,拥有更高科技含量,信息共享更加便捷的现代化智能变电站系统逐渐形成,并且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我们要对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运行维护差异进行分析,以为变电站运行维护手段创新与改革奠定基础。

2.1 常规变电站运行维护的主要方法简介

2.1.1 常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状况介绍。在常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主要分为了保护和测控两个部分。保护装置的主要功能在于一旦变电站系统发生故障,能够进行快速的切除和故障隔离,保证系统恢复正常。但前提是保护装置对于故障信号要有正确的响应。另一个部分就是测控系统部分,它主要是对系统中电流信号的检测,以便对系统故障进行发现和解决。通过保护装置和测控单元的结合,常规变电站系统完成了日常的运行和维护工作。

2.1.2 常规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的不足。首先,常规变电站受模块工作范围和要求的限制和影响,很难在各自区域内进行精确地维护。例如,保护装置需要电力信号的反馈,但是系统本身问题和保护装置性能因变电站系统故障引起的变化很难实现保护的精确化,只能够针对系统的反馈进行常规的保护工作。其次,常规变电站二次载荷问题较为严重。在常规变电站系统中,二次电缆连接的设备多,负载重,这就造成了系统中二次额定负载问题的出现。二次设备与保护装置的配合比较复杂,效率较低。最后,信息共享难度较大。在常规变电站系统中,信息处理的及时有效性较低,同时共享难度也很大,设备之间不具备互操作性,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有时间间隔,无法确保传递信息的高效性,这也降低了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2.2 基于常规变电站运行维护不足的智能变电站工作提升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了常规变电站在运行维护上的诸多问题。近年来,智能变电站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并且在未来,将替代传统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成为推动电力运行安全重要的保障。与常规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相比,智能变电站主要有以下几大不同。

(1)减少常规二次电缆使用量,智能变电站终端主要是使用光缆,不仅信息传递效率高、用时少,而且更加安全,受电磁影响较小。(2)加强了跳闸保护,改变传统的跳闸方式。现代化的智能变电站系统采用软压板方式进行投退,改变了传统的跳闸方式。(3)操作系统更加人性化,技术水平更高。IEC61850的应用使保护第二次设备具备远方操作的技术条件。(4)网络化信息系统,安全工作更加到位。智能变电站实现了二次设备的网络化,安全措施也相应发生了调整。(5)方式方法变化,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自动化、专业化的运行检修工作逐渐替代过去依靠系统进行定位,人工排查的模式,调试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了运行维护的高效化。无论是从设备技术角度还是从维护技术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综合以上内容,我们看到与常规变电站系统相比,智能变电站在运行维护工作上有了很大的创新。从保护功能、信息传输功能、测检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大幅度技术突破,大大解放了人类劳动,维护了电力运行的安全。

3 现代化智能变电站的差异化运行维护

3.1 连接介质的变化带来了保护功能装置的变化

在智能变电站中,实现了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设备之间的连接媒介转变为光缆或双绞线,相应的运行维护时的装置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例如保护功能压板投退发生了调整,常规的保护功能“硬压板”转变为后台监控系统界面上的“软压板”。在投退保护装置操作上,操作人员只需要在后台监控系统上进行计算机操作就能够完成全部工作,不在需要进行保护屏上的作业。

3.2 GOOSE回路及相关保护的改变

常规变电站继电保护时,跳闸、合闸压板是对系统故障反应后进行的自动行为,但很难实现统一控制。智能变电站系统则将这些行为结合在了后台监控系统界面上,利用GOOSE技术,将跳、合闸压板在全站设成了唯一,所有的保护装置都是通过智能控制柜操作去实现的,不仅效率更高,而且也更加准确,保护效果更好。

3.3 信息共享更加便捷,装置的影响扩大

相较于常规变电站,智能变电站系统内数据被保护装置共享,因此在智能终端采集的开关、刀闸信息在GOOSE网络中共享测控装置、保护单元、合并单元。一旦这些装置发生了故障,整个智能变电站保护系统就会同时反映,因此信息传递的便捷也带来了准确性对于保护装置影响的改变。必须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3.4 检修状态压板作用的改变

常规变电站系统,装置检修压板主要是屏蔽装置故障和动作信息,不上传控制层。智能变电站发生了改变,更加有利于设备检修。在保护装置、测控装置、智能操作箱、合并单元都配置了相应“检修状态”硬压板,并在网络上进行标注,装置间相互配合,智能操作箱未加用,当保护装置跳闸指令发出后,开关不会跳闸,因智能操作箱的“检修状态压板”未加用,二者状态不对应。

3.5 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应用提高了检测的动态化

在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中,地理信息系统被应用进来,它不仅能够对同一时间变电站内的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并且能够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反馈故障位置,提出改善的方案,这一点是常规变电站无法企及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是通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4 结束语

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世界能源发展的方向,集合智能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的智能变电站应用日益广泛。随着智能变电站应用的扩大,我们不仅要熟练掌握运行维护的技术,也应该将其与传统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为未来的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牛东晓,曹树华,等.电力负荷预测技术及其应用[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李瑞生,周逢权,等.智能变电站功能架构及设计原则[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21).

[3]庄文柳.智能变电站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设计和应用[C].2010输变电年会论文集,2010.

作者简介:林俊峰(1987-),男,重庆梁平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变电运维的研究。

第三篇:水电站10.23事故分析报告1

关于倮马河水电站“10.23”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2011年10月23日,倮马河水电站08时19分雷雨天气,220KV维剑I回线路,造成倮马电站母线保护引起线路271DL分闸,1#、2#机组甩负荷,#1发电机由安稳装臵高周第一轮切机动作011DL分闸,#2发电机由安稳装臵高周第二轮切机动作021分闸且机组机械过速140%NE动作紧急停机,全厂厂用消失。现将事故调查分析情况汇报如下:

一、事故前的运行方式

220KV系统固定方式连接,1#主变中性刀闸投入,2#主变中性刀闸退出,1#发电机运行(有功30MW、无功-9MVAR)、2#发电机运行(有功30MW、无功-8.6MVAR)。厂用分段运行,41B带厂用I段运行、42B带厂用II段运行; 外来变43B备用;枢纽水位2498.3m,220KV倮维线271线路电压为228.9KV,系统频率为50Hz。

二、事故经过

23日

08:19:39.69

7、上位机报光纤差动保护第1组出口跳闸动作。 08:19:40.9

54、上位机报母线保护B柜跟跳动作。

08:19:40.96

6、上位机报母线保护A柜跟跳动作。

08:19:40.96

6、上位机报220KV倮维线271断路器合闸位臵复归。

08:19:40.99

4、上位机报220KV倮维线271断路器分闸位臵动作。

08:19:40.7

33、(起动绝对时间)安稳A柜,601MS(动作相对时间)高周第1轮动作,1#机组高周切,605MS(动作相对时间)1#机组本地出口。

08:19:41.28

8、上位机报#1发电机出口断路器合位复归。

08:19:41.3

32、上位机报#1发电机出口断路器分位动作。

08:19:40.7

33、(起动绝对时间)安稳A柜,670MS(动作相对时间)高周第2轮动作,2#机组高周切,674MS(动作相对时间)2#机组本地出口。

08:19:41.

314、上位机报#2发电机出口断路器合位复归。

08:19:41.40

6、上位机报#2发电机出口断路器分位动作。

08:19:46.000、上位机报电气过速115%启动,一号机组机械事故操作(流程自启动)。

08:19:45.000、上位机报电气过速140%启动,二号机组紧急停机操作(流程自启动)。

三、事故处理

23日

08:

19、事故发生后,立即命令主值班员检查1#、2#机组停机是否正常,检查220KV设备是否正常。

08:

22、通知休班值来厂房配合事故处理(通知到现场时间为4分钟)

08:

28、张焕发向调度朱余启汇报220KV倮维线271DL跳闸,调度朱余启令断开220KV1#主变高压侧201DL,断开220KV2#主变高

压侧202DL。

08:29:40.000.有流程正在执行中,禁止操作(上位机启动:一号主变高侧断路器分闸操作).

08:

34、厂用电倒至43B供电,操作结束,厂用负荷正常,对全厂重要负荷进行全面检查正常。

08:39:06.000、一号主变高压侧断路器分闸操作成功(上位机启动)。

09:00:20.000、二号主变高压侧断路器分闸操作成功(上位机启动)。

09:0

5、通知人员对事故蝶阀、压力管线检查。

09:

31、对1#、2#机组做措施,休班人员对1#、2#机组风洞及转动部件进行检查。

09:

39、调度胡斌通知文睿:由于220KV维剑线I回B相故障(主I保护测距35.5KM,主II保护测距35.25KM,故障录波测距36.085KM),令我站继保人员对保护装臵进行检查,分析跳闸原因。

16:

35、向调度王帮灿申请:220KV倮维线271断路器作无压分合闸试验,调度王帮灿同意;由一次、继保人员对220KV倮维线271断路器进行“就地”合、分闸,远方合、分闸检查各一次,检查无异常。

17:30、将电站内部人员检查分析报告上交电网调度台。

24日

15:

15、迪庆州电网公司继保人员罗工、孙工来我站指导检

查保护回路跳闸原因,经检查发现,220KV倮维线断路器保护装臵开出失灵启动信号,220KV母线保护装臵断路器失灵保护动作,经0.15s延时启动 线路跟跳,线路断路器271跳闸。检查相关二次回路,发现220KV倮维线CSC-122B失灵回路接线错误。导致区外故障时母线保护动作出口跳闸。

17:0

3、经同电网公司继保科赵明同意,公司各部门领导同意后折除220KV高频距离柜内回路号为1L027的10

5、10

7、10

7、20

5、20

7、20

9、211共八条线。

17:20、张焕发向中调杨永强汇报:我站保护误跳回路已折除,已具备复电条件。

18:

28、调度杨永强令:合上220KV倮维线271断路器对220KV母线充电。

18:

34、合上220KV倮维线271断路器对220KV母线充电正常。 18:40、调度杨永强令:

1、合上220KV#1主变220KV侧断路器201对#1主变充电;

2、合上220KV#2主变220KV侧断路器202对#2主变充电。

18:

44、合上220KV#1主变220KV侧断路器201对#1主变充电正常。

18:

45、合上220KV#2主变220KV侧断路器202对#2主变充电正常。

18:

55、恢复厂用电400VI、II段分段运行。

19:0

5、开#1发电机同期并网带有功31MW运行正常。

19:

51、开#2发电机同期并网有功30MW运行正常.

四、事故原因分析

此次事故原因是:经检查发现,220KV倮维线断路器保护装臵开出失灵启动信号,220KV母线保护装臵断路器失灵保护动作,经0.15s延时启动 线路跟跳,线路断路器271跳闸。检查相关二次回路,发现220KV倮维线CSC-122B失灵回路接线错误。导致区外故障时母线保护动作出口跳闸。

五、暴漏出的问题:

1、操作人员安全意识较高,处理事故应变能力较好,在最短的时间里恢复厂用电源;

2、休班值人员做到随叫随到,配合到位;

3、生产人员培训工作扎实、到位,操作人员对操作流程熟悉;

4、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扎实、有条不稳的处理事故,达到了各个岗位的技术要求和动手能力;

六、整改与防范措施

运行四值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三日

第四篇: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管理与经济运行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也越来越高,使得变电站的运行效率不断提高,不仅保证了电力系统能够安全高效的运行,同时也节省了变电站的运行成本。文章首先介绍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特点,然后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的经济运行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完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经济运行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电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的不断应用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能够有效的减少人工工作量,给电力系统带来了便利,但是也同样面临着一定的问题仍需解决,必须要加强对变电站的管理工作,从而减少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的故障问题。

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特点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就是利用微处理器技术对变电站内的电力系统进行综合的模拟量和状态量的控制和处理,从而保证变电站内各个电力系统之间能够进行协调的配合,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采用交流采样的方式对信息进行串行和通信,不但能够提高信息总体的容量,也能够保证信息传送的速度和准确度,从而改变了直流变送器信息容量小、传送信息速度慢和准确度低的特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采用的微处理器技术,通过危机保护和监控对信息的保护,不但可以设置调度端的远距离修改,也可以下发一个保护的定值,同时,微处理器技术能够通过CT、PT传送多种计算形式,增加了计算量的同时,也提升了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因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是通过模拟量和状态量进行对整个电力系统的控制,就表示对数据的采集工作、对数据的处理工作以及整个控制操作的过程都更为准确和科学,也大大提高了运行的速度。最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具有实时自检功能,能够及时的发现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现变电系统装置的故障和缺陷,保证变电站内的电力系统能够安全运行,极大的方便了变电站的维修工作。

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的经济运行

2.1 调控准确度提高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的这一模式下,一般工作都是由计算机完成的,在调控工作方面,计算机的操作相比于人工操作来说,具有更高的准确性,能够减少在调控过程中的失误现象,从而减少失误率,计算机运行调控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工调控的负担,降低了人工费用。

2.2 二次接线更加简单方便

在二次接线方面,变电站进行自动化管理能够使接线更加方便和简单,所需要的空间相比来说变小,节省了变电站的空间,同时也节约了变电站在建设过程中的成本问题,从而节省变电站的经济成本,提高变电站的市场竞争力。

2.3 自检工作有效延长了变电站系统的持久性

变电站进行综合自动化管理能够有效的对自身的电力系统进行诊断和预警工作,自我诊断有效的减少了在变电站人工检修过程中人工查找故障,以及在维修过程中出现的麻烦和困难,使变电站的电力系统更加持久的运行,减少了在维修和不持久等方面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支出。

3 完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措施

3.1 明确变电站运行管理的分工

首先必须要明确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分工问题,就要将变电站的值班人员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负责对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监视和抄表记录等工作,一般由调控人员进行分配和实施,另一部分是对变电站的运行进行维护和巡视,主要针对变电站的安全措施的管理和对事故的管理,一般在现场进行工作,从而有效的对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管理进行明确的分工,保证各个部分各司其事,各尽所能。

3.2 加强对变电站运行过程中技术的维护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的内容是我国对变电站运行工作中的问题的一个总结和概括,包含着多年变电站运行过程的经验和总结,所以在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内容进行实施和管理,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变电站的安全有效运行,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保证人身安全。一般在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要遵循两票三制的原则,两票三制原则主要包含工作票、操作票、工作监护制度、工作许可制度以及工作间断转移和中介制度,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后及时的发现问题,快速的研究出应对的解决方案,从而解决变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变电站能够安全平稳的运行。

3.3 建立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

建立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是变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环节。首先,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工作人员,包括操作队员、运行人员、电气检修人员以及通信自动化人员等都要进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个岗位之间的分工,使其权责明确。其次,要建立设备专责制度,对所有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变电设备,都要配置专门的人员进行维护,及时对运行情况填制记录表。最后,实行运行值班制度和交接班的制度,避免了变电站工作人员持续工作情况的出现,同时,在进行交接班工作的时候应该认真的对交接情况做好记录。建立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能够使变电站管理规范化,避免不安全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变电站安全的运行。

3.4 提高变电站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现阶段的变电站中,综合自动化管理中的设备维护主要依靠的是厂家进行维护的方式,在变电站的工作人员没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一旦变电站中的设备出现问题,就必须要通知设备所在厂家前来维修,不仅使变电站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及时,也给变电站平稳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这就要求变电站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成立一个专业化的维修团队,不断的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了解,一旦变电站中的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能够及时的通过专业队伍进行维修,节省了由厂家维修的时间,有效的保证了变电站的稳定运行。另外,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专业人士的责任明确制度,保证其权责明确,杜绝出现问题不知道找谁解决的现象的发生。

3.5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民主化管理

加强对变电站运行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民主化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的加强爱国爱站等方面的教育和宣传,加强工作人员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和责任感。加强民主化管理,让每个变电站的工作人员参与到变电站的管理和治理的过程中来,提高变电站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积极的提出对变电站进行有益的建议和意见。积极的和工作人员进行意见的交流,对工作人员遇到的困难热心的解决,从而塑造一个良好的工作作风。

4 结束语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必要表现形式,在不断完善的自动化技术条件的支持下,保证变电站能够稳定、安全的运行,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制度,不断的提高变电站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对其维护和维修,全面的提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东正科.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管理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1):154.

[2]王晓东.浅论变电站综合管理自动化[J].科技信息,2012(13):133.

[3]尹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的运行管理[J].民营科技,2011(5):185.

第五篇:220kV变电站变压器的运行原理及维护分析2

2.220 kV变电站变压器的维护工作分析

作为一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的工作,220 kV变电站变压器维护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确认基本条件、运用新型维护技术、对初始状态进行优化等。下面本文立足于这几个方面分析介绍220 kV变电站变压器维护工作[2]。

2.1将基本条件确认下来

开展220 kV变电站变压器维护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将基本条件确认下来。要想做好220 kV变电站变压器维护工作首先必须要清楚变压器问题类型,也就是说要了解故障和设备的基本情况。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综合分析变电站的运行数据,然后以分析的结果为基础将科学正确的评价做出来,这样就可以对变压器的整体运行情况具有较为完整的了解。与此同时,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在确认基本条件的时候还要认识到继电保护装置的重要性,对于继电保护装置而言,除了在选用的时候使其达到最为基本的运行要求之外,同时还要真正的做好日常的检测和维护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220 kV变电站变压器维护工作水平。 2.2对初始状态进行优化

220 kV变电站变压器维护工作中对初始状态进行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在对初始状态进行优化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变压器的初始状态具有全面的了解,大量的运行维护实践表明,变压器日后正常的运行和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初始状态的影响。与此同时,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在对初始状态进行优化的时候还需要对相关的检测数据的材料、设备的运行情况、技术材料以及设备图纸等进行搜集和整理,然后以此为根据就能够有效的提升220 kV变电站变压器维护工作的精确性。除此之外,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在对初始状态进行优化的时候必须要采用全过程管理的方式对变压器设备的生命周期的环节进行管理[3]。

2.3对新型的维护技术进行积极的应用

220 kV变电站变压器维护工作中对新型维护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属于一项核心的内容,要想使220 kV变电站变压器维护工作的有效性得以全面提升,就必须要对行之有效以及科学合理的继电保护装置和维护技术进行积极的推广和应用,只有具备先进技术以及先进设备的支持,才能够确保220 kV变电站变压器维护工作水平。与此同时,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在对新型维护技术及其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准确和及时的判断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积极的参与企业组织的各项技能培训,从而使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得以全面提升

3.结语 由于220 kV变电站变压器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清楚的了解和掌握220 kV变电站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并且以此为基础,在变压器的运行维护工作中充分的应用各种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证220 kV变电站变压器的安全正常运行,并且极大的提升我国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水平。

上一篇:变电站标准化施工方案下一篇:帮扶干部扶贫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