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食品安全保障措施

2023-02-28

第一篇:食堂食品安全保障措施

物业食堂规范管理保障职工就餐安全

为切实加强食堂管理,使职工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各自工作中,物业公司加强食堂管理保障职工就餐安全。

一是规范卫生保洁。要求严格搞好食堂卫生,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工作期间着工作衣帽,保持个人卫生,每年例行体检一次;及时清洁餐具、厨具、操作间、餐厅,保持食品新鲜、安全、卫生。

二是规范采购流程。食堂严格按菜谱进行采购,保证所采购的主副食品安全新鲜,杜绝腐烂变质原料;严把进货数量、质量关;加强对采购物品的成本核算管理,每月由物业收费室牵头进行收支盘点,填写收支报表,建立健全收支台帐,加强收支管理。

三是规范就餐秩序。实行分餐制、定时就餐制、排队打餐制,正常情况下任何人不得提前用餐,不得在餐厅内抽烟,不得大声喧哗,不得衣衫不整,保证职工有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

四是规范安全管理。要求使用炊事械具要严格按流程操作,防止事故发生;配足灭火器、消防栓等安全设施,做好防火、防盗工作;严禁闲人进入厨房和保管室;炊事人员下班前要关好门窗,关掉空调,检查各类电源开关设备等,由管理员负责正常督促、检查。 物业公司

第二篇:食堂安全卫生措施

为了保证机关就餐人员身体健康,制定食堂安全卫生管理措施如下:

一、食品安全食堂安全卫生措施

1、 防止食物中毒食堂管理采购员在采购食品过程中,要保证进货质量,掌握基本的食品常识,严格分清好坏,从第一道关就严格要求。

2、 食品来货后要认真检查出厂日期、保质期,外观干净、整齐,无异味,颜色正,数量准。

3、 食品来货后要认真安排好适当地方保管存储,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安排好用餐先后顺序。

4、 食物烹饪时要掌握火侯,科学搭配营养晚餐。

5、 每天要餐后要妥善处理余下的食物,可以留的要保管好,不能留的也不要勉强,以安全为主。

6、 每周开一次安全会,总结一周食品安全问题、经验,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

二、炊事机械安全使用

食堂人员要熟悉煤气安全使用,定期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对各种机器、压面机、烤箱、打蛋机等的使用要熟悉操作规程,用完后及时断电。

三、现金使用安全

食堂用于购买食品现金要用的合理,有效、安全、保险,大宗现金支出要请示处长,严格验收签字制度,确保现金支付规范有序安全。

四、食堂操作间安全

食堂重地闲人免进,无关人员不得随时进入食堂操作间、库房,食堂人员进出要随手锁门,水电气要检查好。

五、卫生管理措施

1、 食品加工要生熟分开,青菜来料要摘净洗净,操作间要干净整洁,每日餐后要及时刷洗,消毒当天餐具,不得隔夜。

2、 食堂人员上岗要衣服干净整洁,操作时不准吸烟,不随地吐痰,食堂人员个人卫生要搞好。

3、 食堂夏季要有防蝇措施,防止传染病发生,食堂人员每年必须体检一次。

第三篇: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法规体系

为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卫生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制定了90余个配套规章,涉及食品及食品原料、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食品卫生监督处罚、餐饮业和学生集体用餐等各方面的管理。近些年,还颁布实施了《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健康相关产品国家卫生监督抽检规定》等法规和规范。在加大食品生产经营阶段的立法力度的同时,中国也加强了农产品种植、养殖阶段以及环境保护对农产品安全影响等方面的立法,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植物检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食品安全法》等。

(--)技术支撑体系

为做好食品安全技术支撑,我国不断加强检测机构能力建设、监测和评估等工作。全国现有食品监测机构5000余家,通过完善检测方法、加强质量控制,检验能力不断提高,部分检测机构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监测网质控考核。我国高度重视危险性评估工作,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组织开展了食品中污染物和部分塑料食品包装材料树脂及成型品浸出物等的危险眭评估;加人世贸组织后,我国还专门开展了食品中微生物、食品中化学污染物、食品添加剂、食品强化剂等评估。我国成立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专门开展农产品质量风险评估工作。通过评估,指导农民使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带动标准化生产面积超过0.3亿hm2(5亿亩);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优质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已成为出口农产品的主体,占到出口农产品的90%。近5年来,绿色食品已得到40多个贸易国的认可,出口贸易额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增长。

(三)监测和安全预警系统

为掌握全国食品和农产品安全状况,卫生部和农业部重点开展了食品和农产品监测工作,国家质检总局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陕速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开展了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风险监测工作。卫生部参照全球环境监测规划/食品污染监测与评估计划GEMS/FOOD,开展了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工作。截至目前,监测点已经覆盖15个省区市8.3亿人口,重点对消费量较大的54种食品中常见的61种化学污染物进行监测。

截止到2006年底,获得化学污染物监测数据40多万个,初步摸清了我国食品中重要污染物的污染水平及动态变化趋势。膳食和营养监测是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组织开展了四次全国性膳食与营养调查和三次总膳食研究工作,掌握了全国居民膳食结构、饮食和疾病谱变化趋势。卫生部还根据监测发现的问题发布了蓖麻子、霉变甘蔗、河豚鱼、生食水产品、毒蘑菇等十余项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农业部也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对全国大中城市的蔬菜、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实行从生产基地到市场环节的定期监督检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定期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加强跟踪检查,有力地督促和引导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健康发展,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区、市)也已开展省级例行监测工作。质检总局加强了食品安全风险快速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的建设,目前已经实现了对17个国

家食品质检中心日常检验检测数据和22个省(区、市)监督抽查数据的动态采集,每月收集有效数据2万余条。同时,质检总局加大了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风险监测的工作力度,重点监测非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问题,截止到2007年6月底,风险监测抽样覆盖24个省(区、市),共检测20类产品中的2501个样品,涉及33种检测项目,获得9477个有效监测数据。通过动态收集、监测和分析食品安全信息,初步实现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和早处理。

(四)建立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组织协调机制,统筹制定食品安全规划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食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部门,牵头建立了食品安全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沟通情况,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31个省 (区、市)均成立了食品安全协调机构。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了地方政府考核目标,大部分省、市、县政府自上而下层层签订了《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初步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8个部门连续五年在全国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连续两年对全国31个城市实施了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各省(区、市)也开展了对地 (市)的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通过量化管理指标、品种检测指标和消费者满意度指标考核,强化了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的意识,促进了监管措施和监督责任的落实。

几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断协调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规范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工作,开展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试点工作,推动了食品企业诚信制度建设。

国务院批准实施了《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测、提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水平、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标准、构建食品安全信息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科技支撑能力、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体系建设、建立食品安全评估评价体系、完善食品安全诚信体系、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完善食品安全相关认证、加强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等重要任务。

第四篇:安全保障措施

一、安全保证措施

1、严格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严格执行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民航保证安全的方针、政策及规章、程序、标准。

①、正式开工前,项目部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认真学习民航机场“不停航施工管理规定”及有关法规,做到文明施工,统一着装,确保飞行区安全。根据不同的施工地段,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做到安全教育落实到全体作业人员。

②、项目经理是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责任人,项目部建立施工安全保障组织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不停航施工安全领导小组,并指定专职安全员负责施工安全。

③、进入飞行区从事施工作业人员、机具和车辆必须按规定佩带证件进入飞行区,施工人员进入特殊施工区施工之前,必须事先取得机场相关部门的同意方可进入特殊施工区。当日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必须清理恢复施工现场,并将施工人员、机具、车辆撤离,经项目部现场值班人员和现场机场值班人员检查现场合格并办理签字手续后撤出。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及车辆一律不准进入非施工段的飞行带内。

④、施工区域一律设置明显标志,施工区域四周用警示带围成相对独立的区域。机具停放场地和料场堆放区域白天插红旗,夜间亮红灯。临时围挡必须符合机场安全运行的标准并且具有一定的抗风吹拂能力。

⑤、施工现场严禁吸烟,严格禁止乱扔废弃物,未经机场管理部门检查批准,不得使用明火,不得使用电、气进行焊接和切割作业。 ⑥、施工作业区凡临近夜航灯处必须有专人看守,防止损坏或弄上灰尘而影响灯光亮度,影响飞行。

⑦、设在区域内的施工材料,必须分门别类,堆放整齐,必要时采取覆盖措施,以免被风吹入飞行区或被飞机气流吹散。

⑧、必须了解掌握机场的消防设施、应急通道在施工段内的部位,由安全员巡视看守,并通知施工人员不在该处停留,不在该地段停放车辆、机具。

⑨、安全员必须在飞行区管理部门备案,并接受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通过考试获得安全员资格方可上岗。

⑩、所有进入飞行区的施工人员、机械操作人员、车辆驾驶员必须经安全教育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入场。

2、生产安全保证措施

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永恒主题,它是企业稳定与发展的基础。我单位坚持把安全作为企业工作的“永恒主题”,当作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头等大事,一以贯之,常抓不懈。

①严格按照业主要求实施安全防护措施。

②健全各级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全员承担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工作引入竞争机制,纳入承包内容,逐项签订安全责任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③施工队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检查,项目部每月组织一次安全生产分析、评比总结活动。经常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施工重要性的教育,使其树立安全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经常开展安全预想活动,不断提高施工安全水平和安全预防的能力,防微杜渐,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④在原材料、设备堆放场地、施工作业区等设置醒目的施工标志、防火、防电击等安全警示标志和有关设备器具的安全使用操作规程。

⑤坚持持证上岗。所有从事生产管理与操作的人员,必须依照从事的生产内容通过施工项目安全审查,取得安全操作许可证后方可上岗。特殊工种上岗必须持有劳动部门签发的上岗证书。

⑥合理使用劳动保护用品。项目部做到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投入,确保安全防护用品数量、质量到位。统一采购劳保用品,妥善保管,及时发放,教育施工人员按规章制度正确使用,预防和减轻意外伤害。

⑦抓好现场管理,保持现场各种物资摆放整齐,做到灯明、路平、无积水。

3、交通安全保证措施

①加强对车辆的管理和对司乘人员的安全教育,严禁违章开车,严格执行交通法规,严禁超速行驶和超载运输。

②运输车辆均在驾驶室挡风玻璃右侧贴单位标识,在场内临时道路的各个交叉路口设交通警示标志,防止车辆事故发生。

③施工人员一律穿萤光服。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车辆,按要求配备桔黄色的警示灯。

④严格执行机械、车辆的管理规定,严格运输作业信号联络。安排专职运输调度员,合理调配砂、石、水泥等材料的运输力量和运输时间。

⑤加强车辆维护检修,确保车辆无故障上路。

4、消防安全保证措施

①坚持持证上岗制度。进入现场作业的所有机械操作手、司机等特殊工种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挂牌作业。

②施工场区杜绝明火,从生产工艺上保证消防安全。时刻注意防火、防毒、防爆。

③严格施工现场动火的手续和可行的防火措施,并配备适用于进行中作业(即有关电力、油料、木料、纸料或纺织物料的作业)的消防设备。

④对员工进行防火及有关消防知识的培训教育,强化消防意识。 ⑤在任何情况下不得阻塞现场的安全出口及安全通道,不得堆存任何可能增加火警危险的废物。在施工期间,防火、消防装置必须完好无损。

5、现场施工用电安全管理

①认真贯彻执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程》⑦②Z-50194-93,对进场施工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工程特点制定安全文明措施;搞好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按安全操作规程施工。

②在施工全过程中,配备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专职电器工程师负责本标段施工、生活用电的管理工作。制订用电制度,规范设置用电线路和设施,经常检查用电设备,保证用电设备的完好。配电柜均安装漏电保护器,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在施工人员生活区、材料设备堆放场地均安装避雷装置,防止雷击事故的发生。 ③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实行“三相五线制”,做到“三线控制,两级保护”,现场使用的移动式、手持式电动机具做到“一机一闸一保护”。

④临时用电线路合理敷设,并绘制临时用电系统图,关键部位设置明显的用电警示标志。

⑤施工现场实行“三级控制”分级配电系统,即:总配电箱(柜)→分配电箱 → 开关箱,总配电箱可不装漏电保护器,分配电箱和开关箱必须设漏电保护器,即二级保护。

⑥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必须有专人负责保管,严格领用手续,使用中实行—机—闸—保护,严禁一闸多用。

⑦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电缆应埋地敷设,接头应牢固可靠,并用绝缘物包扎,不得承受张力。电缆过路时采用架空或开挖沟槽埋设。

二、不停航安全管理措施

1、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进入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和机场各项规章制度,按指定线路行驶,机械操作手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杜绝违章作业。

各种施工机械和车辆均手续齐全可靠,状况良好,进入现场车辆在驾驶员右前方玻璃上张贴识别标牌(标明工程名称、单位名称、机械编号以便管理和监督)。

施工现场所有车辆、人员均配戴控制区证件。人员穿着反光标志服,施工车辆配备黄色警示灯,行走路线严格按照业主指定路线行驶,大型、小型机具、人员、材料进场一律从指定出口进入,到达施工区域。

所有进场的车辆、机械设备只准在规定区域内活动,与施工无关的车辆或设备不准进入施工区域。

现场施工机械、车辆进行统一管理、停放。每晚施工结束后,所有设备必须撤离到指定的地点。所有的车辆保持良好的机动性,并配有专人负责,以备突发事件发生紧急撤离。

2、施工人员管理措施

所有进场人员一律统一着装,持证上岗,证件内容主要有姓名、职务和本人相片,专职安全员配证为红色,以示醒目。

所有进场的施工人员由指定施工出入口进入施工区域,现场施工人员只准在规定区域内活动。

机械操作人员必须听从施工人员的正确指挥,精心操作。对违反操作规程和可能引起危险事故的指挥,操作人员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工地负责人反映。

为了确保飞行安全和航班正常运营,每日进退场前清点人数,施工完毕后,必须对当日施工地段进行洒水清扫,经施工负责人、治安人员与机场相关部门检查合格后,方可退场。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必须按照意外情况的紧急报告程序,在发生事故时及时向有关单位和部门报告,尽量减少损失。

3、完善有关各项制度

①建立项目部例会和班前会制度 每天下午17:00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部碰头会,总结前一天施工中的不足与可取之处,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分类进行解决,如有需雇主协调解决的事情由项目经理以书面形式报告给雇主,并安排夜间和明日施工的施工区域,让每个施工人员都做到心中有数。

②协调制度

项目部内部各工种、同工种间的配合及协调工作,由现场经理统一负责组织各专业施工队队长协商解决,项目部外部的配合、协调工作由项目经理或现场经理负责协调。

③检查制度

在进行跑道盖被施工期间,每天下午由各专业施工队队长负责组织当天晚上施工所需要的材料、机具和人员等,并检查施工机具及车辆是否完好。

④教育制度

开工前请业主方各有关安全部门的同志作老师,对我单位将进场的所有施工进行安全教育,让每个职工都清楚地知道保证飞行安全的重要性,让每个司机都了解场内、场外的行车路线,进一步增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强化对职工安全生产和安全意识教育,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和“安全第一”的思想,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使“安全生产”深入人心,把“安全生产”贯穿于整个施工的全过程。

⑤值班制度

完善安全检查制度,坚持领导安全值班制度,由值班领导在现场主持召开安全会议,在安排施工进度的同时,检查安全生产的落实情况。施工班组要坚持班前会,认真做好安全日记。专职安全员坚持每天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措施,并监督落实。

⑥巡视制度

在施工区域增派安全员,进行轮流换岗,两人一组,随身配带对讲机与安全小组保持联系,加强安全巡视工作,把安全事故防范于未然。

⑦坚持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工程开工前技术负责人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安全技术措施等情况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详细交底。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现场经理向班组长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班组长每天对工人进行施工技术要求、作业环境的安全交底。特别做好与飞行安全有关的技术交底,狠抓事故苗头,把安全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⑧批准制度

未经机场消防管理部门检查批准,不得使用明火,不得使用电、气进行焊接和切割作业。

加强与飞行区管理部、调度、空管、公安、气象、助航灯光等部门的联系,成立联合指挥小组。施工现场配置对讲和移动电话,保持联络通畅。尽自己所能为交叉施工单位施工创造条件,统筹安排规划和分配其他专业施工单位现场施工用地,提供各专业施工单位进出现场的通道,管理和协调各专业施工技术方案,定期召开协调会。

第五篇:安全保障措施

安全保障是为施工现场实现安全生产开展的管理活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重点是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落实安全管理决策与目标。以消除一切事故,避免事故伤害,减少事故损失为目的。

控制是对某种具体的因素的约束与限制。是安全保障范围内的重要部分。

安全保障措施是安全管理的方法与手段,保障的重点是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与控制。根据生产现场的特点,安全保障措施带有鲜明的行业特色。

一、 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贡任管理

生产现场承担控制、管理生产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目标的责任。因此,必须同时承担进行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的责任。

(1)建立、完善以厂长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组织,有组织、有领导的开展安全管理活动。承担组织、领导安全生产的责任。

(2)建立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抓制度落实、抓责任落实,定期检查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及时汇报。

1)厂长是生产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

2)各车间、人员,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的要求负责。

3)全员承担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从厂长到工人的生产系统做到纵向到底,一环不漏。各车间、人员的安全生产责

任做到横向到边,人人负责。

(3)生产现场应通过监察部门的安全生产资质审查,并得到认可。一切从事生产管理与操作的人员、依照其从事的生产内容,分别通过企业、生产现场的安全审查,取得安全操作认可证,持证上岗。 特种作业人员、除经企业的安全审查,还需按规定参加安全操作考核;取得监察部核发的《安全操作合格证》,坚持"持证上岗"。施工现场出现特种作业无证操作现象时,施工项目必须承担管理责任。 (4)生产人员负责生产现场中物的状态审验与认可,承担物的状态漏验、失控等的管理责任。

(5)一切管理、操作人员均需签定安全协议,向安全生产做出安全保证。

(6)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的检查,应认真、详细的记录,做为分配、补偿的原始资料之一。

二、安全教育与训练

进行安全教育与训练,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知识,有效的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失误。安全教育、训练是进行人的行为控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因此,进行安全教育、训练要适时、宜人,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形成制度。组织安全教育、训练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讲求实效。

(1)一切管理、操作人员应具有基本条件与较高的心理素质

1)具有合法的劳动手续。临时性人员须正式签定劳动合同,接受入场教育后,才可进入生产现场和劳动岗位。

2)没有痴呆、健忘、精神失常、颠痫、脑外伤后遗症、心血管疾病、晕眩、以及不适于从事操作的疾病。

3)没有感官缺陷,感性良好。有良好的接受、处理、反馈信息的能力。

4)具有适于不同层次操作所必须的文化,基本的安全操作素质 (2)安全教育、训练的目的与方式。安全教育、训练包括知识、技能、意识三个阶段的教育。进行安全教育、训练,不仅要使操作者掌握安全生产知识,而且能正确、认真的在作业过程中,表现出安全的行为。

安全知识教育。使操作者了解、掌握生产操作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安全技能训练。使操作者逐渐掌握安全生产技能,获得完善化、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减少操作中的失误现象。

安全意识教育。在于激励操作者自觉坚持实行安全技能。 1)对学徒工、实习生的进行安全教育,重点偏重一般安全知识,生产组织原则,生产环境,生产纪律等。强调操作的非独立性。

二个月内安全技能不能达到热练的,应及时解除劳动合同,废止劳动资

2)结合生产现场的变化、适时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一般每一个月组织一次安全教育。

3)结合生产组织安全技能训练,干什么训练什么,反复训练、分步验收。以达到出现完善化、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划为一个训练

阶段。

4)安全意识教育的内容不易确定,应随安全生产的形势变化,确定阶段教育内容。结合发生的事故,进行增强安全意识,坚定掌握安全知识与技能的信心,接受事故教训教育。

5)受季节、自然变化影响时,针对由于这种变化而出现生产环境、作业条件的变化进行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增强安全意识,控制人的行为,尽快地适应变化,减少人失误。

6)采用新技术,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推行新工艺之前,对有关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技能、意识的全面安全教育,激励操作者实行安全技能的自觉性

三、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发现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重要途径。是消除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防止事故伤害,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

安全检查的形式有普遍检查,专业检查和季节性检查。 (1)安全检查的内容主要是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现场、查隐患、查事故处理。

1)生产现场安全检查以自检形式为主,对厂长至操作员,生产全部过程、各个方位的全面安全状况的检查。检查的重点以劳动条件、生产设备、现场管理,安全卫生设施以及生产人员的行为为主。发现危及人的安全因素时,必须果断的消除。

2)各车间生产组织者,应在全面安全检查中,透过作业环境状

态和隐患,对照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检查对安全生产认识的差距。

3)对安全管理的检查,主要是:

安全生产是否提到议事日程上,各级安全责任人是否坚持“五个同时”。,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专职安全人员是否在位、在岗。安全教育是否落实,教育是否到位。工程技术、安全技术是否结合为统一体。作业标准化实施情况。

安全控制措施是否有力,控制是否到位,有哪些消除管理差距的措施。事故处理是否符合规则,是否坚持 "三不放过"的原则。

(2)安全检查的组织

1)建立安全检查制度,按制度要求的规模、时间、原则、处理、报偿全面落实。

2)成立由第一责任人为首,各车间人员参加的安全检查组织。 3)安全检查必须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有整改,有总结,有处理

(3)安全检查的准备

1)思想准备。发动全员开展自检,自检与制度检查结合,形成自检自改,边检边改的局面。使全员在发现危险因素方面得到提高,在消除危险因素中受到教育,从安全检查中受到锻练。

2)业务准备。确定安全检查目的、步骤、方法。成立检查组,安排检查日程。分析事故资料,确定检查重点,把精力侧重于事故多发部位和工种的检查。 规范检查记录用表,使安全检查逐步纳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4)安全检查方法。

1)定期安全检查。列入安全管理活动计划,有较一致时间间隔的安全检查。

定期全面安全检查的周期,控制在30天内。班组必须坚持日检。 2)突击性安全检查。指无固定检查周期,对特别部门、特殊设备、小区域的安全检查,进行突击性安全检查。

3)特殊检查。对预料中可能会带来新的危险因素的新安装的设备、新采用的工艺、新建或改建的工程项目,投入使用前,以"发现"危险因素为专题的安全检查。特殊安全检查还包括,对有特殊安全要求的电气、照明设备,通风设备,有毒有害物的储运设备进行的安全检查。

(5)做好危险因素的消除。安全检查的目的是发现、处理、消除危险因素,避免事故伤害,实现安全生产。消除危险因素,认真的整改,真正的、确确实实的把危险因素消除。对于一些由于种种原因而一时不能消除的危险因素,逐项分析,寻求解决办法,安排整改计划,尽快予以消除。

安全检查后的整改,必须坚持"三定"和"不推不拖",不使危险因素长期存在而危及人的安全。

"三定"指的是对检查后发现的危险因素的消除态度。三定即定具体整改责任人;定解决与改正的具体措施,限定消除危险因素的整改时间。在解决具体的危险因素时,凡借用自己的力量能够解决的,不推拖、不等不靠,坚决的组织整改。自己解决有困难时,应积极

主动寻找解决的办法,争取各部门支援以尽快整改。不把整改的责任推给上级,也不拖延整改时间,以尽量快的速度,把危险因素消除。

四、作业标准化

在操作者产生的不安全行为中,由于不知正确的操作方法,为了干的快些而省略了必要的操作步骤,坚持自己的操作习惯等原因所占比例很大。要及时纠正,按科学的作业标准规范人的行为,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失误。

(1)制定作业标准,保障实施作业标准化的首要条件

1)采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者三结合的方式,根据操作的具体条件制定作业标准。坚持反复实践、反复修订后加以确定。

2)作业标准要明确规定操作程序、步骤。怎样操作、操作质量标准、操作的阶段目的、完成操作后物的状态等,都要做出具体规定。

3)尽量使操作简单化、专业化,使作业标准尽量减轻操作者的精神负担,

4)作业标准必须符合生产和作业环境的实际情况,不能把作业标准通用化。不同作业条件的作业标准应有所区别。

(2)反复训练

1)训练要讲求方法和程序,宜以讲解示范为先,符合重点突出、交待透彻的要求。

2)边训练边作业,巡检纠正偏向。

五、生产技术与安全技术的统一

生产技术工作是通过完善生产工艺过程、完备生产设备、规范工艺操作,发挥技术的作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包含了安全技术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全部职能和作用。两者的实施目标虽各有侧重,但工作目的完全统一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实现效益这一共同的基点上。生产技术、安全技术统一,体现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具体的落实"管生产同时管安全"的管理原则。具体表现在: (1)生产进行之前,考虑产品的特点、规模、质量,生产环境,自然条件等。摸清生产人员流动规律,能源供给状况,机械设备的配置条件,需要的临时设施规模,以及物料供应、储放、运输等条件。完成生产因素的合理匹配和现场布置。

(2)在生产进行之前,针对具体情况与生产因素的特点,提供具体的作业或操作规范。为使操作人员充分理解方案的全部内容,减少实际操作中的失误,避免操作时的事故伤害。要把方案的设计思想、内容与要求,向作业人员进行充分的交底。

(3)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预防伤害事故,保证生产工艺过程顺利实施,生产技术工作中应纳入如下的安全管理职责: 1)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教育,规范人的行为,使操作者获得完善的、自动化的操作行为,减少操作中的人失误。

2)参加安全检查和事故调查,从中充分了解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存在的环节和部位、发生与发展、危害性质与程度。摸索

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规律和方法。提高对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能力。

3)严把设备、设施用前验收关,没有危险状态的设备、设施盲目投入运行发生的伤害事故。

六、正确对待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事故是违背人们意愿,且又不希望发生的事件。一旦发生事故,不能以违背人们意愿为理由,予以否定。关键在于对事故的发生要有正确认识,并用严肃、认真、科学、积极的态度,处理好已发生的事故,尽量减少损失。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1)发生事故后,以严肃、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事故、实事求是的按照规定、要求报告。不隐瞒、不虚报,不避重就轻是对待事故科学、严肃态度的表现。

(2)积极抢救负伤人员的同时,保护好事故现场,以利于调查清楚事故原因,从事故中找到生产因素控制的差距。

(3)分析事故,弄清发生过程,找出造成事故的,人、物、环境状态方面的原因。分清造成事故的安全责任,总结生产因素管理方面的教训。

(4)以事故为例、召开事故分析会进行安全教育。便所有生产部位、过程中的操作人员,从事故中看到危害,激励他们的安全生产动机。从而在操作中自觉的实行安全行为,主动的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5)采取预防类似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并组织彻底的整改;使

采取的预防措施,完全落实。经过验收,证明危险因素已完全消除时;再恢复施工作业。

(6)未造成伤害的事故,习惯的称为未遂事故。未遂事故就是已发生的,违背人们意愿的事件,只是未造成人员伤害或经济损失。然而其危险后果是隐藏在人们心理上的严重创伤,其影响作用时间更长久。

未遂事故同样暴露安全管理的缺陷、生产因素状态控制的薄弱。因此,未遂事故要如同已经发生的事故一样对待,调查、分析、处理妥当。

上一篇:生态环境宣传工作总结下一篇:税务部门绩效管理分析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