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事故赔偿协议书

2022-08-04

第一篇:车辆事故赔偿协议书

事故车辆贬值损失可否赔偿

事故车辆贬值损失可否赔偿 作者:黄金锦 钟志平

发布时间:2014-07-22 16:16:47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分享到:0

【案情】

原告张某于2011年10月中旬购买宝马轿车一辆,次月初被被告陈某驾驶的货车追尾,交警部门认定陈某负全部责任。张某车辆的右后灯、后围、后保险杠、后行李箱及行李箱盖、中间位置灯损坏,花费维修费65100元(已由陈某支付)。经某价格认证中心评估,张某车辆的贬值损失为4万元,其主要考虑因素是:该车购买不足一月,行驶里程仅为1550公里;车辆行李箱、后围等出厂时为点焊,修复时为氩弧焊,对车辆使用的牢固程度有一定影响。2012年1月,张某诉至法院,要求陈某赔偿车辆贬值损失4万元。

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法院认为,原告车辆受损部位并非车辆主要部件,价格认证中心报告认定贬值的依据仅是车辆使用时间短、维修后车辆牢固程度受一定影响,并未指出车辆使用的牢固程度受到多大的损害,亦未指出该车使用价值的减损达到了明显的程度,以及确实需要进行补救。因张某的车辆经维修后,车辆本身已经被恢复原状,其使用价值的减损不明显存在,故对其车辆贬值损失赔偿的请求不予支持。

慈溪市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驳回原告张某的诉讼请求。宣判后,原、被告均未提起上诉。

【分歧】

本案争议焦点在于车辆贬值损失是否存在,以及应否获得赔偿。

第一种观点认为,车辆贬值损失原则上不应获得赔偿。理由是:1.车辆贬值损失难以认定。实践中贬值损失一般由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但车辆修复后的价格不仅依赖于评估人员的经验判断,还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而市场的多变和不可控性,加上评估人员的主观因素,使得贬值损失很难形成一致意见。2.贬值损失是车辆修复前后价格的差额,这种差额只有在交易过程中才产生,若不进行交易,就不存在。3.获赔无明确法律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交通事故造成车损后的赔偿,系针对车辆本身的赔偿,一般车辆修复后能正常使用即可,即只赔偿车辆修理费,不赔偿贬值损失。保监会《关于机动车辆保险第三者财产贬值损失问题的批复》也明确规定贬值损失系间接损失,不属于保险责任。

第二种观点认为,车辆贬值损失应予赔偿。理由是:1.车辆贬值损失是现有财产价值的减少,属于直接损失。事故车辆维修后虽可正常使用,但驾驶性能、安全性、使用寿命均会受到影响,甚至部分部件存在功能性和隐蔽性损坏,不能通过修理来恢复。这种损失是交通事故直接造成的,可通过专业评估机构评估,也可在二手车交易中体现。2.赔偿范围应以完全赔偿为原则。该赔偿原则具有填补损害的功能,要求将受损物品恢复到原有的功能、价值,无法恢复的,则应对相关损失予以折价赔偿。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七条也规定损害他人财产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其中恢复原状不仅包括财产外观的修复,还包括对财产使用功能、内在价值和性能的复原,无法完全恢复到事故发生前状态的,侵权人应当赔偿。

【评析】

车辆贬值损失的认定及获赔条件判断。

车辆遭受损害后,经修理虽可恢复使用,但其价值与事故发生前存在差别,这种价值之差即为车辆贬值损失。 认定贬值损失及赔偿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考量:

1、应考虑维修后车辆外观美观度的降低及使用性能的受损程度。

外观美观度的降低指事故车辆,特别是外形显著、价值高的,经过维修对车辆外观造成瑕疵或损害。车辆使用性能受损是车辆使用价值受损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车辆结构上金属机件本身的物理性改变及机件之间在整体配合上的缺陷,前者车辆变形后,修复时若机配件未作更换,而是通过加温、焊接、加压、拉伸、敲击等外力加工方式恢复,金属机件通常会改变原有金属结构、预应力分配方向、原有设计意图等,导致正常使用寿命缩短或加速老化折旧,后者如采用切割、焊接方式修理车身局部,可能导致车辆加剧振动破坏、轮胎磨损等。这种车辆使用价值的贬损,在事故发生后就客观存在,是现有财产价值的实际减少,不因车辆是否出卖而改变,不应被看作因交易而产生的间接损失。

2、车辆贬值能否获得赔偿,应考虑贬值是否达到一定程度。

法律虽然遵循完全赔偿的损害赔偿原则,并不等于一切损害均应获得赔偿,“损害”本身在法律上需要具有一定的条件。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摩擦和纠纷,如果任何损害都必须获得救济,不仅使诉讼变成汪洋大海,还会使人们的行为自由受到不必要的限制。侵权法的目的在于在“权益保护”与“活动自由”这两种对立价值之间取得平衡,损害在法律上必须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才可以保护他人的行动自由,即要求损害具有可补救性、确定性等。对于车辆使用价值的贬损是否属于法律上所指的损害,需要考察其是否具有可补救性。所谓损害的可补救性,是指损害在法律上被认为具有救济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时,才能够获得侵权责任法的救济,它要求损害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因为生活中损害总是在所难免的,为了维护人们的活动自由,法律上常常要求人们容忍来自他人行为的轻微损害,或使行为人对造成他人轻微损害的后果不承担法律责任。如果经维修后,事故车辆使用价值的贬损并未达到一定的程度,属于人们应容忍的范畴,

就不应属于侵权责任法所需救济的损害范畴;如果达到了一定程度,作为一种切实存在损害,就理应获得法律上的救济。

在审判实践中,判断车辆维修后的损害是否达到一定的程度,可以根据车辆的维修对车辆使用年限、安全性的影响,车辆的受损部件、整车的安全性、车辆的可操控性、舒适度的受损程度等来判断。同时,要考察车辆经过维修后的恢复程度。即使车辆的主要部件受损,但是经过更换与原有新配件无异,就不能认为存在使用价值的贬损。如果车辆仅发生刮擦、轻微碰撞等,并没有导致车辆主要部件如大梁、水箱支架、发动机等受损;或经过维修后仅造成外观上的瑕疵、噪音的些许增加等,就不能被认为损害达到了一定的量,需要获得法律救济。本案中,车辆的行李箱、后围经过氩弧焊手段的维修,相较于点焊,并不能被认为对车辆使用造成的影响具有获得法律救济的必要性。

3、事故车辆的交易价值是否受损,应考虑交易是否真实存在。

与同类无事故车辆相比,即使维修后车辆的使用性能与事故发生前无异,在市场交易中,人们会因车辆系曾出过事故而给予更低的购买价格,对于车主来讲,这种价格差就是车辆的贬值损失。当然,法律上所救济的损害需要具有确定性,即损害事实是一个确定的事实,而不是臆想的、虚构的,尚未发生的现象。如果车辆不进入交易市场,因交易而带来的贬值损失就属于尚未发生的现象,车主不能获得赔偿;相反,如果正处于交易过程中的车辆受损,那么即使经过维修,仍会影响到车辆的交易价格,应获得赔偿。比如,位于汽车专卖店或运输途中的新车,对于车辆销售方来讲,车辆确系用于交易而非使用的,如果车辆发生事故,会造成价格降低,这种价格的降低是确定要发生的,不确定的只是贬值的具体金额。贬值损失金额的确定,可委托具有车辆评估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评估。

4、考虑到法律没有关于车辆贬值损失是否应赔偿的明文规定以及车辆贬值损失的难以确定性,从合理平衡侵权人与受害人利益角度出发,应严格控制谨慎对待车辆贬值损失赔偿的适用。

如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规定:已主张机动车维修费用等财产损失赔偿的赔偿权利人,又主张机动车贬值损失赔偿的,一般不予支持;但属于待售中或者运输中的新车受到损害等特殊情况的,可酌情予以赔偿。该规定将车辆使用价值的降低排除在了可获得赔偿的范围之外。我们认为,对于车辆主要部件严重受损,维修不能够真正恢复原状的,仍应考虑予以赔偿,但应持审慎态度,考察车辆使用价值减低的程度。值得注意的是,评估机构判断车辆贬值损失所考虑的因素,与法官所考虑的因素并不相同,评估机构关于车辆贬值损失的评估,主要是根据车辆在事故发生前的价值、成新率、修复费用、二手市场交易价格的下调等因素综合判断。而法官在判断贬值损失能否获赔时,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维修后的车辆其损害是否达到一定程度。车辆的购买时间、所花费的维修费用等,并非法官判断该损失应否获赔的参考因素。故评估报告只能成为法官据以判断贬值损失是否存在的参考依据,是否该赔及获赔的金额还得依据损失的可补救性理论进行考量。当然,如果已经处于交易市场上的车辆受损,那么评估报告中关于车辆市场价值的降低

就成为法官判断车辆贬值损失的主要依据。但对于当事人主张其受损车辆系正在洽谈买卖事宜的车时,应严格审查其提交的证人证言、买卖合同等证据的真实性。

第二篇:我办理交通事故车辆贬值赔偿的过程

2010年11月14日中午11:30左右,在五方桥附近的五环上,被一辆金杯给撞了.他是追尾,造成我车的后背箱上部可见处被撞进15CM、箱盖中间凹进部分断裂,后杠撞弯并伤及后围,后左右叶子板变形,后灯及倒车探头等更是一塌糊涂。对方承认负全责。填写随车携带的快速处理单,双方签字后,由全责方联系保险公司进行定损。当天开到顺义全责方投保的具体承办地点,等了近一个下午,排到了,定损员说“我们定不了,到三元桥才能办”。只好第二天到三元桥。原打算去我购车的4S店修车,可保险公司不同意,让我去亚运村的4S定损和直赔就行了,并且说如果不去那里修车的话,定损费用可能会很低,只能同意了。上午就将车送到亚运村4S店,对方收车入库,由于定损员对4S店售后人员的信任,维修项目及费用表传给定损员后就确认了,共11000元。30天后可以取车。

维修及直赔挺顺利,但是贬值赔偿就困难了。我的车是新车,行驶里程不到3000KM,撞成这个样子,肇事方连句道歉的话都没有,也不接我的电话,甚至连单位所在地也不告诉。肇事司机是公司聘用的,他说公司不认可贬值损失赔偿。这样只能走法律程序了。

我知道新车撞损到这种程度是应当赔偿贬值损失的。我已经知道肇事车牌号及驾驶员的名称,还有双方签字的快速处理单,就到管辖事故地点的交通大队打印对方司机的详细信息,以及该车登记单位的详细信息,如单位名称,法人代表,地址等。再从工商管理网下载该公司的详细注册资料,然后准备自己的身份证复印件,行驶证复印件,以及快速处理单复印件,以上是起诉需要准备的全部材料。接着写一份起诉书,起诉书的格式如下:

民 事 起 诉 书

原告:

姓名:XXX 民族:XX 性别:XX 年龄:X×

联系方式:XXXXXX

住址:XXXXXX

邮编:XXXXX 被告1:

单位名称:XXX 公司

法定代表人姓名:XX

联系方式:XXXXXX

注册住址:XXXXXX

邮编:XXXXXX 被告2:

姓名:XXX 民族:XX 性别:XX 年龄:XX 1 联系方式:XXXXXX 住址:XXXXXX

邮编:XXXXX 诉讼请求:

1,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赔偿原告车辆贬值费共计×XXX元

2,所有诉讼费由被告承担,本案如进行车辆贬值鉴定,所产生的车辆贬值鉴定的费用由被告承担。 事实和理由:

1.讲述肇事经过,证据是快速处理单。

2. 描述损坏的重要部位维修的情况,因为只有重要部位受损,才能要求贬值赔偿。重要部位包括:前梁,后梁,底梁,左右边梁,A柱,B柱,C柱,前围板,后围板等,那些用固定件固定的车身覆盖件不属于重要部位。证据是维修清单。

3.进一步阐述造成贬值的理由,如果不发生肇事其市场价值大于肇事、维修好后的价值。这种贬值是非自然贬值,是肇事损害带来的,其责任应当由肇事方承担。车辆经修理后,车辆的外观以及使用性能虽然已经得到恢复,但是车辆本身的价值因交通事故而发生了贬值,因为新车无端被撞,即便修好,配件也不能保证跟原厂的一样,及时修复后能正常使用,也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车辆的综合性能也不能完全恢复到事故发生前的状态,只是单纯的把车修好,其对本人也是一种损失。综上所述,原告认为:被告的行为显然构成对原告的侵权,并且直接给原告造成了经济损失,据此,原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等的规定为维护法律的尊严,保护原告的合法权益,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恳请贵法院依法判决。

此致

北京市XXX法院(或法庭)

原告:XXX XX年XX月XX日

为了简化诉讼过程,我同时提交了车辆贬值鉴定申请书

车辆贬值鉴定申请书

尊敬的法官:您好,

我是要求赔偿车辆贬值费的起诉方,同时也是本案的直接受害人。在本次被告方全责的追尾交通事故中,我方车辆虽可以修复,但是由于受损部位是车辆的重要部位,不能更换,只能校正,使得事故车辆价值造成非自然性贬值损失,对我个人财产也同时造成相应的损失。但是因为被告方与我方就车辆贬值意见不统一,特申请贵法院指定相关单位对原告的受损车辆进行车辆贬值鉴定。 此致。

起诉方:××× 2010年12月15日

立案1个多月后,第一次开庭只用了10分钟,书记员例行讯问后,对方律师不同意调解。主审法官说“既然被告方不同意调解,起诉方又申请贬值鉴定,等鉴定结果出来后再开庭” 。

春节后,法庭通知鉴定。把车开到法院安排的鉴定机构,带上维修的清单复印件,和行驶证的复印件,对方的司机也在场。鉴定时间大概15分钟左右,鉴定员把检验所见记录在案,要求双方签字确认。交鉴定费×000元。我问鉴定人员,有无贬值,鉴定员说“没有贬值你就不用交费了”。

又过了一个月的时间,法庭让去取《鉴定报告书》,我不想再跑了,说等第二次开庭时现场签收。

第二次开庭也很简单,我只说了“要求赔偿贬值损失××00元,被告方负责鉴定费和诉讼费”一句话。被告代理律师辩护意见很到位,有悖常理,但不失专业。我很尊重他,此案完全执行后,我们还互通电话。

希望我的总结对遇到类似问题的人能有所帮助,更希望大家牢记安全第一,遵守规则,避免事故的发生。

另外如果需要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话,本案的事由是“道路交通事故财产损害赔偿纠纷”。

第三篇:交通事故赔偿标准十二——车辆停运费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十

二、车辆停运损失费及相关法律法规 十

二、车辆停运损失费及相关法律法规

(一)车辆停运损失费的概念

车辆停运损失费,是指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发生车辆的损害,如果受害人是以被损车辆用于货物运输或者旅客运输经营活动,则在被损车辆修复期间,受害人因无法进行正常的货物运输或者旅客运输经营而造成经济收入的减少,或日停运损失,由相关事故责任人对该损失进行的赔偿。

(二)车辆停运损失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道路交通事故中的财产损失是否包括被损车辆停运损失问题的批复》规定: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如果受害人以被损车辆正用于货物运输或者旅客运输经营活动,要求赔偿被损车辆修复期间的停运损失的,交通事故责任者应当予以赔偿。根据上述规定,交通事故受害人所遭受的间接损失,即车辆停运损失,也有权利要求事故责任人予以赔偿。根据直接财产损失赔偿的规定,这一赔偿也应当以车辆停运期间实际发生的损失为限。其计算方法与直接财产损失的计算方法相同。

例如:周某是一辆面的车主,平时以面的拉乘客为业,收入比较稳定,平均每天收入200元。某日,周某的面的被一辆从后面跟来的刹车失灵的卡车撞到,由于惯性较大,周某的车又撞到水泥柱上,一个轮胎被撞爆,发动机也有一定程度的损坏。周某的面的修好共用了3天,这三天中,周某无法继续运送客人,损失600元,这样,周某可就该项停运损失费用求事故责任人予以赔偿。

(三)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关于车辆停运损失费的规定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道路交通事故中的财产损失是否包括被损车辆停运损失问题的批复》

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如果受害人以被损车辆正用于货物运输或者旅客运输经营活动,要求赔偿被损车辆修复期间的停运损失的,交通事故责任者应当予以赔偿。

2.《民法通则》

第117条第3款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侵害人应当赔偿损失。

第四篇:-公司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主体分析

随着公司规模地不断发展壮大、业务地不断增多,现有的公务用车已经不能满足各部门的需要,同时,公务用车在管理上也有一定的难度,故公司提倡有能力的职工购买私人汽车,用于办理公司或私人事务,而由公司给予一定的补助,以减轻公务用车的压力。由此,现有的公司车辆管理(补助)制度下车辆若发生交通事故,保险公司承保范围以外的民事赔偿责任承担的主体的区分就是一个十分迫切需要弄清的问题了。

现有的车辆管理(补助)制度下,用车的方式主要有“公车公用”、“公车私用”、“私车公用”、“私车私用”四种方式,要弄清以上几种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时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首先要区分何为“公用”、何为“私用”。一般来说,车辆的“公用”应该理解为:使车辆用于执行职务的行为(此处的职务行为应当包括工作职责范围以内和执行公司临时交派任务),除此之外车辆的使用均应理解为“私用”。就“职务行为”的界定标准,目前尚无相关的司法解释,依据理论界一般的理解,公司职员的职务行为一般应综合以下几个标准予以考虑:

1、职权标准。凡是公司职员依据公司的章程或规章制度的岗位职责规定而实施的行为都属于职务行为,凡是公司的负责人或部门领导交派的、为了公司的工作需要而实施的行为亦应理解为职务行为;

2、时空标准。公司职员在行使职务、履行职责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的行为通常是职务行为。

3、名义标准。通常的情况下,凡是不超出法律和公司规定的框架,以公司职员的身份和名义实施的行为都是职务行为。

4、目的标准。职务行为通常是为了实现公司章程或规章制度规定的职责或公司的负责人或部门领导交派的任务,其目的是为了使公司获得利益,而非员工个人的利益。

当然,以上几个标准并不是单一和孤立的,应予综合考虑。

现行有效的、调整交通事故民事责任的法律及有关司法解释主要有《民法通则》、《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细则》以及最高院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交通事故民事责任承担的主体问题,在过去的《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31条中将民事责任的承担主体分为职务行为以及非职务行为两个方面来阐述,但该办法在责任承担主体的划分上显得极不合理和相对滞后,并且和民法通则的有关原则相悖,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后,《交通事故处理办法》随之失效,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关于民事责任的承担问题主要集中在第76条中:“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

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且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可见,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于交通事故的民事赔偿责任主体规定也是较为笼统的,没有考虑到车辆的所有人、驾驶人、实际支配人等之间复杂的关系,而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细则》中也未作进一步细化,相关的司法解释偏少,故导致了现在许多法院在审理该类案件时有不同的认识和做法。现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审判实践及法学理论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作简要分析。

目前审判的实践和理论界一般根据风险和对物的控制联系,获

得利益的人负担危险的原则,来确定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标准,一是运行支配权,即谁对车辆的运行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谁应作为责任主体。二是运行利益的归属,即谁从车辆运行中获得利益,谁应作为责任主体。

由此,在“公车公用”和“私车公用”的情况下,公司员工执

行公务的行为属于职务行为,公司从车辆的运行中获取利益,理论和审判实践中按照运行利益归属的标准来划分交通事故民事责任承担的主体,此时公司应当承担保险公司理赔之外的民事赔偿责任。相关的规定见最高院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第八条“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以及工

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致人损害的,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一条的规定,由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民事责任。上述人员实施与职务无关的行为致人损害的,应当由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但在实际处理中要注意“公司职员”和“与公司有雇佣关系人员”的区别,因为两种情况下承担责任的方式是有所区别的。

如果是“公车私用”,则应当分两种情况考虑,一种情况是职员的“私用”行为已经得到公司的允许,此时车辆的实际控制、支配权仍属于公司,而获取利益方是员工,依据理论和审判实践,此时若发生交通事故一般由公司承担民事责任,公司在承担民事责任以后可以依据劳动合同及公司的有关规章制度向员工追偿。另一种情况是职员的“私用”行为未得到公司的允许,此时公司对车辆的控制、支配是有限的,获取利益方是员工私人,故此时若发生交通事故,除非公司有管理上的瑕疵,否则应当由职员自己承担民事责任,但该问题一直以来颇有争议,审判实践中也有不同的理解和作法。

在“私车私用”的情况下,车辆的控制、支配权以及获取利益方都为员工,此时发生事故民事赔偿责任由员工方承担应是毫无疑问的。

以上是对现有的公司车辆管理(补助)制度下车辆若发生交通事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主体的简要分析。供公司确定或修改相应的制度时参考。

小梁

第五篇:车辆损坏赔偿协议

甲方:任涛(龙亿驾校)

乙方:马刚刚(委托代理人杨华锋)

马刚刚于2011年8月3日考桩时将龙亿驾校1465学车撞坏。2011年8月6日经马刚刚委托其姐夫杨华锋与龙亿驾校任涛协商,由马刚刚一次性赔偿龙亿驾校1465学车部分修理费肆仟元整(4000),赔偿金一次性与2011年8月6日付清。自此后,一切费用及马刚刚个人问题互不承担,此协议经双方签字后生效。

此协议由马刚刚姐夫杨华锋全权代理。

甲方:

乙方:

参加人:

2011年8月6日

上一篇:车辆管理科工作总结下一篇:村两委换届调研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