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案件防范工作报告

2023-05-04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银行案件防范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银行案件防范工作报告

信用社(银行)抓好监察工作防范案件发生

今年以来,##省##县农村信用联社认真履行纪检监察工作职责,狠抓辖内农村信用社案件防范工作,完善案防考核机制和各项奖惩办法,深入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内未发生任何新的经济案件和责任性刑事案件,确保了全县农村信用社依法合规经营和稳健发展。

一、整章建制,化强考核,落实案防责任

一是制订两个考核办法。年初,该社按照上级案防工作目标责任管理要求,先后制订了《##县农村信用社案件防范责任管理奖惩办法》和《##县农村信用社案件防范工作考核办法》,两个办法以“防”字为突破口,总揽了案防工作全局,并对案防工作首次纳入了县联社目标责任制考核之中,与业务发展同部署、同考核。采取按不同岗位收取押金形式进行考核,年终兑现。其中:县联社副主任级(副科级)按8000元/人标准收取案防押金;保卫科长、稽核科长按3000元/人标准收取;信用社主任、主任会计、安全员、分社主任(含储蓄所负责人)、保卫专干、专职稽核员按2000元/人标准收取,其他信用社在职的正式职工按1000元/人标准收取,全县仅此一项共收取案件防范押金68.8万元。

二是签订“三书”责任状,明确岗位职责。县联社理事长与信用社主任签订“案件防范责任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并与全县信用社433名干部职工人签订“案件防范联防互保责任书”,互保责任书明确规定,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保证、谁连带”的原则,要求每一个正式职工上岗必须由信用社系统内另一名正式职工担保,

否则待岗学习,无担保人的原则上不予安排上岗。既增强了全员案防意识,又从制度上确保了全县农信社安全经营无事故。

二、认真开展案件专项治理自查工作

根据湘银监办关于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专项治理大检查文件精神,对辖内1996年以来发生的所有案件进行了一次清理和汇总归档工作,共清理已发生经济案件20起,涉及主要责任人及相关责任人30人,受到行政上开除公职的8人,涉案金额1203.62万元,,追回率为69%。为贯彻落实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根据省、市联社的安排和部署,共开展了2次案件专项治理自查工作,突出了四个重点:一是围绕“防范操作风险十三条”意见,狠抓制度建设及制度建设的落实情况。今年来,县联社共完善各项内控制度15个,并根据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建立了案防工作长效机制;二是对2004年以来发生的重大案件查处及对责任人的处理情况,对原立案件进行深挖,并在内及时进行了结案;三是对重点机构和关键部门的风险及整改情况,未发现2005检查中有疑点或其他案件线索的营业网点;四是整改落实到位。今年来,省、市联社组织对全县农村信用社共检查2次,其中:省联社8月下发整改通知书4份,问题19个;市联社7月下发整改通知书9份,问题26个,经市联社12月上旬案防工作检查小组核定,上述45个问题除一个未整改外,其余均已整改到位。

三、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今年来共接待和处理群众来信来访5人次,其中举报3次(实名

2次,匿名1次),来访2次。均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取证,并及时向县联社纪委书记及党委作了汇报,提出了监察建议,得到了领导的采纳。按照信访工作程序,对实名举报及时回复,回复率达到100%,并没有出现重复上访现象,使来访者带着问题而来,得到满意而归。

四、认真抓好辖内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按照上级联社案防工作部署,协助县联社党委督促领导班子成员向联社理事长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和案件防范责任保证书5份,并按要求做好资料保管与归档工作。

二是全年经纪检监察部门登记的领导干部清退红包礼金4次,金额24000元,其中:现场清退并有在场人证明的3次,金额22000元,以存单形式清退的1次,金额2000元。

第二篇:工商银行黄冈分行大力开展专题调研案件防范工作

8月20日以来,工商银行黄冈分行按照省分行纪委关于开展2013-2017年惩防体系建设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本行工作实际,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紧紧围绕上级行的有关要求,着眼于解决党风廉政建设和案件防范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具体探讨2013-2017年惩防体系建设的有关思路和对策,从而为更加科学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案件防范工作提供依据及参考。

该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未来五年做好案件防范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落实教育监督责任。以落实教育监督责任为先导,明晰各级管理人员在案件防范中的教育监督责任。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案防制度、带头落实案防责任、带头查找专业风险点、带头谈案防工作体会,促进全员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各项制度规定,增强员工对案件和风险事件的敏感度和识别能力。当前要重点学习《中国工商银行员工行为禁止规定》、《中国工商银行员工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中国工商银行员工行为守则》、《中国工商银行业务操作指南》。通过学制度、学规定、学新产品知识,使员工明确自己岗位职责、履职规范以及禁止性规定,自觉养成规范操作、严格流程、防范风险的良好职业操守和习惯。要通过组织演讲、座谈、知识竞赛等学习培训形式,教育和引导全员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落实员工行为管理责任。以严格落实员工行为管理责任为重点,明确各级机构负责人和部门负责人的分析排查责任,将员工的思想行为、经营行为、廉政行为和禁止行为排查,作为各级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职责,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多形式、多途径排查,有的放矢地开展好员工行为管理工作。一是加强对网点负责人、客户经理等重要岗位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做好轮岗审计,定期进行考核、测评,加强对管理层、监督层履职情况的监管。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客户经理的管理,建立客户经理报告制度,客户经理每月应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小结,支行每半年要对客户经理进行系统评价,各网点要定期对客户经理的管户单位上门走访。二是严格执行员工行为管理规定。凡参与经商、充当中介牟取利益、参与非法集资、内外勾结骗取银行资金的一律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三是加强员工思想行为动态分析排查,特别是加强对重要部位、重要岗位的重点环节从员的排查。四是加强对贷款的合规性和风险性的管理。五是规范理财业务的营销和管理流程,确保我行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

三、落实风险防范责任。以严格落实风险防范责任为关键,落实管理人员、监督人员、重点岗位人员、操作人员等四个层面的风险防范责任,将风险防范责任贯穿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实现风险防范责任全方位覆盖、全过程控制,全面提高内控案防水平,坚决遏制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

四、落实检查考核责任。科学制订绩效考核方案,合理确定业务营销和内部管理部门的绩效考核权重,加大对内控案防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人员的奖励力度。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行使检查职责,充分发挥监督、威慑作用,及时纠正业务中的偏差和风险隐患,并督导落实整改,使各种违规操作从根本上得到铲除。

五、落实违规惩戒责任。按照总行及监管部门要求,严格责任认定与追究,特别对参与经商、充当中介牟取利益、参与非法集资、内外勾结骗取银行资金的一律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各类经济案件或其它风险事件,做到发现一件严肃查处一件,不断加大打击和惩处的力度,通过对违规违纪人员的处理,严明纪律、规范行为,切实防范屡查屡犯和同类同质问题的发生,为全行业务的安全、稳健、高效、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第三篇:银行案件产生原因及防范对策

近几年国内的一些商业银行爆发了一些比较大的案件,这些案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风险大都集中在操作环节也就是基层网点上。案件的曝光反映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尤其对基层网点的控制还比较薄弱。如何有效控制风险,是银行值得认真思考的迫切问题。本人试就我国商业银行发生案件的深层次原因以及治理路径作一粗浅探讨。

一、银行案件产生的原因

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但“善与恶”是相对的,在正常情况下,道德、法律、理智等多种因素,约束着私欲的膨胀,人心向善,人们就会遵循着正常的轨道按规定行事。但随着条件的变化,环境的差异,思想的波动,一旦约束变得松驰,善与恶的力量此消彼长,人们“恶”的劣根性就会显露。分析近几年银行案件发生的原因,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思想教育放松,“享乐主义”抬头。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体制在转轨,市场经济在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变化,心理上的天平在逐渐地被商品经济的大潮冲击得失去重心,“向前看”变成了“向钱看”。在具体工作中,抓效益的多了,抓思想的少了,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口头,流于形式,跟不上时代脉搏,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干部职工中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少了,盯住效益和年终分红的多了,受利益的影响越来越大,干部职工见面谈论的话题多数是问收入,对其他的事漠不关心,淡化了政治观念和法制观念,滋生了享乐主义和自由主义,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了,追求“大款”逐渐成为新的潮流,利益驱动代替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任何追求都是基于现实的基础上的,如果超过现实这个基础,那么你的追求不是落空,就是会引发出脱离现实、违背法纪法规的行为,直至发生经济案件。

2.制度观念淡薄,禁不住糖衣炮弹“利诱”。从外部环境来讲,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重要,愈成为不法分子作案的主要目标,而银行工作人员往往成为不法分子的主要攻击对象和拉拢腐蚀对象,纵观近几年全国查处的几起案件,所涉及的作案人员大部分是金融机构的负责人或信贷、会计、出纳、联行等重要岗位的人员,正是因为他们手中掌有部分权力,才被不法分子盯住。如果这时我们的干部职工能坚持原则,顶住干预和拉拢,站稳立场,就不会引发违纪违规的事件。相反,如果我们禁不住某些不法分子的拉拢腐蚀,禁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就会放弃和丧失原则,变成金钱和利益的俘虏。

3.内部管理失控,对员工关心不够。从内部环境来讲,金融系统在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一是有的单位领导对案件防范工作重视不够,重业务、轻管理,忽视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政策纪律教育。二是规章制度不落实,有章不循,违章操作,越权行事现象时有发生,给案件防范工作留下了隐患。三是各岗位人员之间碍于情面,使相互制约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二、防范案件发生的对策

(一) 银行案件防范的核心问题是:关键岗位用好人

国有银行改革以及股份制银行的创新发展,核心问题在于人力资源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就是要用好人、管好人,人的问题是银行案件高发的重要原

因之一,解决好人的问题是国有银行股改的关键环节。在我国商业银行惯有的操作体制与运行机制下,国有银行内部原有的“人情机制”至今依然没有被打破,不仅如此,“人情机制”甚至成为银行实现改革目标、提高运行效率的重要障碍。

用“苹果效应”来比喻国有银行的人际关系问题很贴切。当一箱苹果中有了一个坏苹果时,若不把它找出来扔掉,最后整箱苹果都会坏掉。银行的用人问题也是如此,个人的态度往往决定和影响着整个团队,如果不能用强正向选择机制确保效率和结果的一致,即扔掉坏苹果,这家机构就不可能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人的问题在国有商业银行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网使得国有商业银行难以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制度要求进行人力资源的调配和管理,更难以引入淘汰机制。即使发现了某个人有问题,碍于某种原因、关系、情面,也很难及时对其提出纠正意见,有问题的人甚至有时还能得到提拔任用。只要不出现大的、恶性案件,人的问题就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关问题的责任人就得不到处罚,这种现象十分值得我们反思。“坏苹果”的效应在于,不扔掉它,“好苹果”也会以“坏苹果”为榜样,最后变为“坏苹果”,反映到银行的现实是操作风险与道德风险突出、银行案件频发。

这几年的商业银行改革,对银行管理层的业绩要求多了,但对管理人员的道德教育、合规经营的要求少了。有的银行甚至鼓励基层从业人员用违规的手段办理业务,宣扬不管“白猫黑猫”有业绩就是好描,结果如何呢?有的“猫”不仅不抓“老鼠”,还和“老鼠”勾结在一起“卖粮食”。面对国有银行改革任务的艰巨性,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压力,从国情文化出发,改革弊端,以提高人员效率作为国有银行改革的核心,只有这样改革或许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一是要切实加强员工思想教育,不断构筑思想道德防线。疏堵结合,最重要的还是加强员工教育。目前商业银行暴露的操作风险突出表现为道德风险,所以应该加强员工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教育,培育风险和合规文化。制度本身不是文化,但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文化,制度塑造文化,塑造的过程就是执行、控制、评价的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是防范案件风险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政治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提高风险防范的能力。对全行员工进行全面排查,实行动态管理,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生活工作上的困难,真正为员工排忧解难。在员工中灌输“害人的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思想,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动员全行员工都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弘扬“爱行如家”的主人翁精神;弘扬埋头苦干的创业精神;弘扬严格的求实精神;弘扬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弘扬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使全体员工自觉爱岗敬业,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形成一个树正气、刹歪风、压邪气的良好氛围,增强全体员工的防疫本领,自觉抵制精神污染,勇敢地同违章违纪行为做斗争,形成齐抓共管的现象。

二是要“看“好关键人、抓关键岗位。各级领导班子在防范经济案件时,都要抓住关键岗位,关键人员,要建立齐抓共管的格局,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在工作中认真坚持并严格实行案件防范工作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真正解决实际工作中重业务轻管理,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单位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执法,带头守纪,廉洁自律,严格管理班子和队伍。防止官僚主义。重大事项必须经集体研究,不能个人说了算。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经常深入实际去指导工作,搞好调查研究,发现和解决问题,防止纸上谈兵和主观臆断的漂浮作风。坚持正确的经营原则和经营政策。既要千方百计加大经营力度,提高经济效益,

又要依法经营,坚决禁止超绕规模放款、弄虚作假或搞数字游戏等内部违规违纪行为,端正思想认识。

三是要筑起三道防线。权力失去制约,必然要滋生腐败。因此,加强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在预防经济案件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具体工作中,必须筑起三道防线。一曰日常业务监督防线,由各单位一把手负总责;二曰稽核审计防线,由单位稽核审计部门对业务工作实行定期审计稽核,堵塞漏洞。三曰社会监督防线,在社会上聘请行风监督员,增加工作透明度和公正公开程度,避免“暗箱”操作,防止内部案件的发生。

四是要狠抓制度的落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金融系统内部案件的发生与内部制度执行不严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势在必行。要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建立职工学习档案。要抓好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工作,落实和完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十项规定”,“重大开支申报制度”和“贵重物品登记制度”。要搞好领导干部的“异地交流”工作,以利于破除人情关系和容易诱发不廉洁的因素。四是要落实案件防范责任制,执行风险抵押金制度,使广大干部职工从思想上重视此项工作,确保案件防范工作达到一个新水平。

(二)切实防范操作风险,彻底铲除案件产生的“土壤”

就目前的情况看,为有效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除了正在开展的工作外,我国商业银行还需要加强三个改善。

一是改善对基层网点的考核模式和评价人才标准。过去对基层网点的考核主要以绝对化指标作为标准,单纯的指标考核导致基层网点领导为了完成指标而弄虚作假,甚至也弱化了上级评价选拔人才的标准。为此,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改善目前的指标考核体系,由突出量的考核转变为突出质的考核,要综合考核效益、成本、风险、合规等指标。在评价和选拔人才的标准上,也有待改善的地方,要强调管理人员的风险和合规意识。建议监管部门在对商业银行高层任职资格进行审核时,也可以适当往这方面引导,促进整个商业银行在评价人才标准上更为全面和审慎。

二是改善业务流程管理。国内商业银行现行的不少业务流程都是很早以前设计的,反映的是当时手工模式下的技术和认识水平。随着电子技术和先进的理念在银行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目前的业务流程管理已经不能适应银行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要求,相应的新的流程未能完善起来,这也是对基层网点控制不到位、容易形成操作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业务流程管理的改善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组织架构流程的改革,压缩管理层级,实现前、中、后台业务分离;其二是业务操作流程的整合,追求的是“零缺陷”管理理念,要特别强调这是一个常态管理过程。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的,都有助于增强对基层网点的控制力。商业银行在改革工作中,目前把工作重点放在组织架构流程的整合上,对业务操作流程的整合所花的精力还比较少。我们国内的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步加强。

三是改善授权管理制度。现在我国商业银行的授权制度是与银行四级架构、分散管理的模式相对应的,对基层的授权比较庞杂,管理效果也不好。在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得到整合以后,由传统的四级架构改变为三级、二级架构或按产品线整合后,相应的授权结构也必须有所改变。在新的授权体系设计上,注意将纵向和横向授权结合起来,加强纵向授权管理。

第四篇:银行内控管理案件防范典型材料

勠力同心抓内控 集中精力促发展

——陇南分行、审计办合力构筑内控防线

近年来,陇南分行、陇南审计办事处认真贯彻落实省分行内控管理案件防范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适应股份制改革要求,坚持以“股改促发展、严控促管理、狠抓促落实”,有力的推动了各项业务又好又快发展。截止9月末,陇南分行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38276万元,贷款余额150645万元,实现经营利润5656万元,各项经营指标均排全省前列。同时,今年在全省年中工作会议上,成县、两当县支行还被评为连续10年无案件县支行,市分行党委被授予“四好”领导班子,实现了业务经营与内控管理共促进、同发展,“双丰收”。

一、重内控,推动各项业务的发展。在工作思路和经营理念上,陇南分行党委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积极引导全行员工牢固树立“股改是第一使命、发展是第一要务、控险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在快速发展业务的同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管理与风险防范的关系,促使各县支行树立了正确的经营观、发展观和政绩观。牢固树立“内控优先”意识,保证业务发展始终与风险控制能力相适应,并将发展建立在风险与可控性相统一的基础之上,实现了各项业务健康、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别在内控监管协调配合上,市分行党委积极听取审计办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每次召开全行性会议都邀请审计办参加,并安排一定时间,专门部署内控管理工作。如2006年10月,市分行和审计办共同组成工作组,针对审计办操作风险大检查中查出的问题和部门自律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对全辖40个营业网点进行了拉网式现场整改,经过两个多月的共同努力,及时有效地纠改了存在的各类问题。同时,今年前9个月,市分行和审计办又先后组织40余人次,分赴9个县区支行,结合贯彻落实年中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基层营业网点,帮助抓弱、抓欠、抓进度、抓效果、抓内控、抓案件防范,既有力地推动了各项业务的发展,又加强了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确保了全行各项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

二、重检查,促进了各类问题整改。陇南分行在开展案件防范和专项治理方面,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排查责任,认真开展风险排查和十二个案件易发多发点的排查检查。驻陇南审计办事处为促进陇南分行合规操作、全面加强风险控制和案件防范,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基础,审计办事处在积极有效地开展完成各项审计工作的同时,认真配合陇南分行对全行9个县支行的40个营业网点、12个设库单位进行了“金库安全大检查”、围绕案件防范和查处十项规定,对9个支行进行了全面检查;在开展各种检查的同时,狠抓问题的整改,对十二个重点环节风险点排查发现的1121个问题,己边查边改754个,纠改78个;各种审计检查发现问题122个、2248.8万元,已整改112个、2080.93万元,整改率达75%以上。在对成县支行开展重点审计后,审计办专门召开了由县支行管理层以上参加的座谈会议,就该行存在的问题从主、客观两方面查找了问题根源,提出了七条整改意见。县支行领导班子针对审计办提出的整改意见,高度重视,当即调整了领导班子分工,并指定一名副行长专门负责内控建设工作,同时补充了两名会计事后监督。各类问题的及时整改,有效防范了各类案件及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全行业务经营的稳健运行。

三、重分析,适时调整工作重点。在开展正常检查的同时,陇南分行、陇南审计办还按季召开班子成员、部室负责人、审计办科长、县支行行长等加强内控防范案件谈话会议,在强调县支行“一把手”抓业务发展的同时,特别强调内控管理抓具体和细节问题。在监管检查中“一把手”经常深入基层进行亲自检查,尤期对阶段性检查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能及时提出具体整改要求,并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加强执行力和合规文化教育活动,促进了内控管理工作。市分行还针对内控管理、案件防范工作突出制度执行力这一关键,不断加强合规文化教育,努力提高全员的思想认识,切实把案件防范变成每个员工的自觉活动,使员工的认识和行动进一步统一起来,确保了各项制度落实到位。例如,在今年一季度案件防范座谈会上,审计办提出了个别部门和县支行自律监管不到位、有屡查屡犯、边纠边犯的现象。陇南分行党委针对审计办提出的这一建议,当场决定:对下辖7个县支行采用召开现场会议的方式,找亮点,摆实事,查问题,抓落实,通过现场观摩,查摆问题,总结内控管理经验,不但促使全行内控管理各项制度真正落到了实处,各类问题得到有效纠改,而且对全行内控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重沟通,行办加强联系和交流。陇南审计办事处针对与驻地行沟通不及时、信息不完整等问题,主动和驻地行党委联系,协调和理顺与驻地行的工作联系,积极搭建信息传递平台,并与市分行就公文传递、情况通报、参加相关会议、员工培训、委托审计项目等达成共识。与此同时,陇南分行及时反馈和提供银监局、人行、地方等外部监管结果,及时通报上级行各处室下发和县支行上报的有关内控管理方面的材料和数据,以便审计部门建立和收集非现场评价资料、进一步确定审计重点,有效提高了审计的成效,降低了审计成本。例如,2006年陇南审计办在对文县支行进行现场审计时,查出该行贷款限定性条款落实不够到位,企业财务核算不真实,超转授权限办理业务等问题,审计办根据《审计处罚处理暂行规定》,当场对该县支行和具体经办人员做出了相应处罚。处罚下达后,县支行负责的同志有一定的抵触情绪。针对这一情况,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郭振峰同志亲自召集由审计办负责人参加的行长碰头会,在了解到事情的全过程后,市分行不护短,不说任何理由,当即责令县支行必须服从审计办处理处罚规定,及时上划罚款,限期整改查出的问题,不但维护了审计工作权威性和独立性,而且促进了全行内控管理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谱写了一曲审计办与市分行联手抓内控,强管理、促发展之歌。 二00七年九月十八日

第五篇:信用社银行防范案件难点和对策

近两年来,农村信用社频频发生案件,新案、大案、要案、发案率、发案范围存在居高不下和扩大的趋势,风险状况日益凸显,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如何解决制约农村信用社案件防范中的瓶颈问题,是当前监管部门和农信系统共同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信用社案件防范现状

(一)基层案件防范意识不到位。对于做好案件防范工作,有些信用社领导和员工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把案件防范工作片面地理解为案件防范工作主要是指大案要案,只要不出现大案要案,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重业务、轻防范的思想在部分领导和员工中颇有市场。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导致部分农村信用社及其网点的案件防范工作往往滞后于业务工作,案件防范工作未能全面贯彻和深入开展,对辖内基层社及网点存在的安全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排除。

(二)思想安全教育乏力,防范效果不尽人意。农村信用社对基层网点员工从事业务技能操作方面比较重视。而对员工的思想教育比较乏力,特别是对案件防范方面,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与创新。员工也难以有时间和机会接受安全防范方面的培训,对一些必需的安全防范知识只能依靠文件和相应的制度来纸上谈兵,人事调动的频繁,岗位不固定,任务的巨大,使员工难以静下心去钻研安全防范知识。因此,对安全防防范知识缺乏了解,了解的渠道也比较单一,缺少实际安全防范演练机会,造成对案件防范工作缺乏主动性、创造性。

(三)有章不循,操作不规范。尽管农村信用社的内控制度比较完善,但是在执行和落实上却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员工对案件防范的认识和意识不到位,缺乏全局观念,过分相信自己、相信他人,在操作中,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形成“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久而久之,形成风险漏洞越来越多、越积越大,最终酿成大案。

(四)案件防范缺乏手段创新。目前,农村信用社在案件防范上,一是领导会上强调,而忽视了员工对案件防范的关心程度、理解程度、执行程度。二是案件防范手段方面,只注重硬件环境的改善,而忽视了员工的思想变化、情绪变化、家庭变化、环境变化,防范手段仍然是以硬件和制度为主,缺乏对案件防范措施的创新性、有效性。

二、农村信用社案件防范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制度执行落实漏洞颇多

1.柜台业务操作不规范。目前,农村信用社都建立了内控制度,但是,许多内控制度在落实和执行上是为应付检查或流于形式。例如:岗位设置不合理,人员分工不明确。有些信用社在人员安排上未按信用社规定合理安排,存在业务发展与人员配置不协调,缺岗缺员,协储人员、临时工顶岗现象时有发生;在业务操作上,会计出纳人员短期交接手续不全,不是缺少监交人签章,就是保险柜钥匙、账簿、凭证未登记移交,存在交接不清,责任不明;款项交接登记簿存在建而未用或登记款项填写不明晰;大额提现不登记或漏登、内勤工作日志内容记录不完整,印章分管、凭证销号流于形式,未按操作规程办理业务,而是随心所欲,会计传票、账簿章印不全,临柜业务未换人复核,事后补章现象;传票、凭证、对帐单乱放、乱丢,事后造成帐务对不上的现象屡屡发生。挪用现金上缴贷款利息、白条顶库、库存现金量严重超限额等等现象时有发生„„

2.信贷管理比较粗放。突出为贷款“三查”制度执行流于形式,贷前调查走马观花,调查报告简单,调查资料缺失。贷时审查把关不严,大额贷款审批往往不是以信贷人员的调查为基础,而是由领导好恶说了算,“鼓肚贷款”、“一支笔”贷款现象较为普遍。贷后检查流于形式,没有按照规定对大额贷款实施跟踪检查和填写跟踪检查档案,对到逾期贷款未及时发出贷款到期通知书,贷款风险难以掌握。超权限贷款、跨区域贷款、冒名贷款、一户多头贷

款以及以贷收贷、以贷收息等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不但给日后贷款管理埋下了风险隐患,而且也容易诱发职务犯罪。

3.票据贴现业务不规范。有些信用社开展此项业务时一是先斩后奏,未经批准便开展业务。二是缺乏对贴现业务的专业人员,识别能力差,匆匆上马,难免出现风险。三是监督力度偏弱。对票据业务的监督偏弱,往往只看从中获利多少,而对票据业务的风险判断不能有效识别与监督,从而引发风险。

(二)面上强调多,基层执行效果差。突出表现在领导往往是以念文件、口头的形式将上级要求传达到基层,便完成任务。不能认真地针对本辖区信用社实际状况、防范漏洞、风险大小去具体制定案件防范措施和对策,而是例行公事、机械地布置案件防范工作,造成了基层信用社员工对案件防范的认识偏差,认为案件防范是领导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导致在基层在案件防范工作中,风险意识不强,执行效果差的局面。

(三)分工不明、权责不清、制度形同虚设。我们发现,农村信用社虽然普遍制订了员工岗位职责,明确了员工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在某些细节问题上仍然不够具体化,相互不科学、不细致、不流畅,每个岗位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做出具体规定,往往衔接上出现漏洞和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混岗、混业操作的现象。例如:出纳、会计不按规定相互替换、替代;轮岗制度、强制休假制度流于形式;协储人员、临时工顶替重要岗位,造成责任不明确,风险隐患频频出现。

(四)目标任务大,绩效考核不合理,员工怨气大。目前,许多信用社为了加强竞争力,不是从内部去最大限度地解放员工的思想,去搞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业务创新,而是加大揽储任务、放贷有任务、收贷有责任,完不成任务者一是离岗揽储、下岗收贷。二是扣发工资、奖金等。而相对联社机关、领导则存在任务小或无任务的局面。导致员工因完不成揽储任务而工资收入急剧下降。加之存在基层信用社人少事多的现象,领导与员工之间收入差别较大和思想工作不到位,考核机制不合理等因素,造成员工的不理解,存在怨气大、唠噪多、抵触心理增强,继而影响工作。

(五)企业文化教育缺失,导致员工理念支撑缺失。对于企业文化,许多信用社领导和员工简单地认为只不过是娱乐活动,面子工程,应付上级检查,无关大局。为此,有些信用社在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时,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和存在模糊认识,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视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来做,缺少统一规划,没有深入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过于片面,往往只注重广告、环境文明、仪表装饰等外表形象,而不注重内在本质的建设。不是从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关心人方面入手,把信用社经营管理的全部工作和整个过程都纳入以人本的轨道上来,也没有坚持人是信用社的主体和财富的主人翁地位,使员工不能在一种和谐愉快而又富有朝气的环境中进行工作和经营。导致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与建设初衷出现南辕北辙现象。

(六)主动性防范少,被动性防范多。由于案件防范工作年年提、年年讲,许多农村信用社多年来也没有出现案件,于是有些信用社对案件防范工作出现放松警惕、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现象。领导要求时就动一动、来检查时就紧一紧,出现问题就改一改,多年来的习惯性管理对案件防范形成的痼癖、麻痹思想,没有主动性地从根本上对案件进行重视和防范,导致安全隐患日益积累。

(七)内部检查稽核流于形式。农村信用社进行自查或本联社进行检查时,许多检查是走形式,一是检查事先已知道,被查单位有时间做好充分准备,效果可想而知。二是都是本单位的,所以碍于情面,被查出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三是害怕问题暴露影响自身利益,对检查出的问题采取瞒报、漏报、少报。

(八)案件防范宣传力度偏弱。案件防范宣传工作是整体安全防范工作的重要环节,有些信用社对案件防范的宣传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不敢大张旗鼓地进行案件防范工作的宣传,怕影

响信用社的信誉、声誉和经营,只是在信用社内部进行宣传、教育,开展活动。造成案件防范工作对外缺乏威慑力,对内缺乏说服力,严重影响了案件防范工作的开展。

三、农村信用社案件防范难点

(一)点多面广、机构分散、管理困难。农村信用社的性质决定了其网点多、机构分散、网点偏远的特征。相对来讲,就必然多了一份不安全因素。因历史亏损或其他原因,造成偏远的、较小的信用社在硬件投入上比较困难,部分网点安全设施达不到要求,较容易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发生案件的机率较大。

(二)人员相对复杂,管理培训缺失。信用社员工交流制度在执行上存在难度,原因是信用社员工的工作安排,一般以员工居住地为原则,这就形成了大部分信用社员工本地化的局面。而有些信用社没有本地员工或不足时,则招聘临时工代替或以协储员替代,在对这部分人员的管理上,往往因其不是信用社正式员工,安全教育、思想培训等方面的培训而无法参加,容易形成了案件防范的空白点。

(三)防范体制不完善,形成漏洞颇多。许多农村信用社在案件防范工作中,注重面上工作较多、员工日常防范教育较少;硬件建设较多、“软件”建设滞后;照本宣科较多、开发创新较少;日常防范不重视、上级检查搞突击。往往在突击抽查和检查中,许多安全漏洞便表露无遗,

(四)员工素质相对较低,贯彻执行时容易出现偏差。由于信用社员工的素质相对专业银行还较低,在贯彻执行案件防范工作中,不能对案件防范的重要性、意义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没有将案件防范工作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部分信用社员工在贯彻执行中采取“领导讲领导的,自己做自己的”,在执行中也是走走过场、流于形式,案件防范在实际工作中形同虚设。

(五)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影响员工队伍稳定。员工思想稳与队伍稳定与否是关系到安全防范的问题关键和基础。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问题涉及员工的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长期不能得到解决,必然会影响员工的思想稳定、工作情绪,继而影响到案件防范的效果。例如:分配到我市各县、市信用社2001届省银行学校信合专业毕业的30多名学生,在毕业4年后,许多成为信用社各个岗位上的骨干力量,但是在提拔、评先等方面却没有资格,因为不是信用社正式员工。而至今仍然成为信用社的正式员工的原因是省联社没有指标。而同样的2000届省银行学校信合专业的30多名毕业生,在工作4个多月后,便成为信用社的正式员工。学生们几经反映,但是音信石沉大海。巨大的对比和反差,使有些学生在工作上产生压力,思想上产生了动荡,失落感日益剧增,心灵上受到了伤害,朝气不再蓬勃,信心受到打击,对在信用社的前途产生了怀疑。不可否认,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不可避免的将成为信用社的风险隐患。

(六)监管部门措施不能有效贯彻。农村信用社对监管部门下发的文件、要求、措施等,少数农村信用社不能有效贯彻,从思想上没有给予高度重视,认为监管部门是外部门,没有直接影响,对自己的在约束方面、利害关系方面没有太大的关系。因此,对监管部门在案件治理工作布置的任务、要求、措施,不是置若罔闻、不予理睬,就是流于形式的贯彻,造成在案件治理工作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七)人情大于法规。农信社人员基本上来源于农村,受传统观念影响,地域、家族、亲戚、朋友相互之间关系纵横密布、错综复杂,加上法制观念淡薄,制度的执行力往往受到上述因素影响而不能贯彻执行。多起案件的发生无不与人情大于法规有关,这是农村信用社发展过程中,需要长期解决的问题。

四、农村信用社案件防范对策

(一)建立案件专项治理工作长效机制。建立案件专项治理长效机制是农村信用社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对此,农村信用社要针对本辖区的风险状况,结合全国合作金融机构案件专项

治理电视电话会议内容,制定案件专项治理方案、治理措施、治理目标。切实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常抓不懈。全面建立起“查、防、堵、惩、教”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形成制度健全、执行有力、内控严密的案件查防体系,实现案件总数和涉案金额、单位资产案件数量、单位网点案件率的大幅下降。

(二)建立企业文化机制,增强道德观念。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要解决企业员工所共有的价值观、道德观问题。在当前,如何用现代的道德观念来教育人,用严谨的行为规范来约束人,是当前农村信用社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一是要加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将其纳入日常的经营管理中来,依靠企业文化、培养和增强员工的道德观念、建立个人理想、信念为核心的自我约束机制,以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企业凝聚力。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行为管理策略。农村信用社领导要牢固树立“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的以人为本理念, 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和对后进员工的转化作用要恰到好处。要用正反典型教育人,用敬业精神鼓舞人,用道德观念凝聚人,用先科学机制激励人,用优良环境培育人、用真诚爱心关心人,从而不断提升员工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平和行为能力。三是建立相互沟通桥梁。农村信用社许多案件的发生或风险隐患是与上下级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有着必然的联系。为此,农村信用社应尽快建立和疏通沟通渠道,加强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交流、理解和协调,以消除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心理障碍。领导要知道员工在想什么、做什么、为什么,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工思想工作、疏导劝解工作,诚心诚意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家庭、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员工克服其心理障碍,消灭不良情绪,保持员工队伍和人心的稳定。四是调整机构结构。农村信用社要逐步改变基层社人才馈乏,一线人员少,机关机构臃肿的现象,尽可能地精简机关人员机构,加强一线力量。

(三)人心稳定是防范案件的基础。要充分挖掘员工的个人行为潜力,一是对拔尖人才要恩威并济,在政策上不偏不倚。对信用社的业务技术骨干,一方面要委以重任,给予他们业务技术职务方面晋升的机会,并给予相应的报酬和待遇;另一方面,对他们也要严格要求,对其不规范的操作和不检点的行为要及时指出并加以纠正,不能姑息迁就,更不能纵容其成为特殊“公民”。要让他们既能看到自己的前途和希望,能自觉自愿地为国有金融事业的发展释放自己的能量,又感到有必要珍惜自己的这一份事业,能自觉遵守信用社的行为规范。“关爱”是留住人才的策略,“严格”也是留住人才的手段。只有恰到好处地施行关爱与严格,才能为各类人才提供广阔的天地,只有不拘一格地选拔和运用人才,才能使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只有在重用的同时施以重“锤”,才能锻出适应现代合作金融事业快速发展的好钢来。

(四)规范操作是案件防范的保证。俗话说“十个案件十个违规”,农村信用社所有案件的发生,都是由违反操作程序,有章不循、有制不遵、有令不行造成的。为此,农村信用社在案件防范中首先要规范员工的操作,严格按照银监会“十三”操作规程、风险提示进行操作。其次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规章制度,“上梁不正下梁歪”是各项制度不能有效执行的导火索。因此、只有规范好大梁、才能校正好小梁,才能使案件防范各项工作取得效果,才能将案件风险隐患从源头进行杜绝。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是防范案件发生的手段之一,农村信用社要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列入班子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廉政档案,要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做到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收入公开。特别是要坚持用好的制度和作风选人,在人员的使用上、提拔上、处理上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搞内外有别,做到对己要严、秉公守法。要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接受群众的监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党风廉政建设问责制,从源头上堵住腐败漏洞。同时严格要求员工,遵纪守法,提高员工廉洁自律的主动性、自觉性。

(六)建立案件举报、堵截奖励机制。信用社员工都有责任和义务对违规违、违纪行为和案件线索向上级部门举报的权利。对违规违纪的现象、行为、指令有权拒绝执行。信用社的上

级部门应尽快建立案件举报、堵截奖励制度,对举报属实的,要对举报人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并作为晋升、晋级的参考依据。对成功堵截案件的不但要进行奖励,而且要将堵截案件的做法加以推广,为更多的信用社提高防范案件能力奠定基础。

(七)加强专业防范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对基层网点员工进行安全防范的业务培训,是提高农村信用社安全防范中的中基础工作,安保部门要有计划、分层次地加强对基层网点员工的安全防范知识的基础培训、还要对员工进行心理培训、道德培训、行为培训、以提高员工的防范技能。不但要对安全防范常识和法规方面的培训,还要对安全防范应急措施、突发事件方面的培训,更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安全防范方面的实际演练,做到遇事不慌、有条不紊。

(八)加大案件防范宣传力度,提高全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宣传工作作为安全防范工作的重要环节,基层网点要针对安全防范的经常性和集体性的特点,结合不同的安全防护期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安全防范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案例和经验教训,结合工作和网点实际探讨安全防范工作的开展,努力形成培训“一个安全员,带动全网点的点面效应”,县联社还可以组织创建安全文明网点等活动,增强上下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加大对安全防范的检查、监督力度,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多次督促都不予以整改的网点,坚决依法依制进行处罚,并通过内刊、文件进行通报,促使其他类似单位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同时也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九)建立案件防范压力传导机制。监管部门及农信上级部门要下决心解决部分农村信用社在案件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上热下冷、上紧下松、上严下宽、上细下粗”问题,着力解决监管部门压力大而农村信用社无压力的问题,要定期召集辖内县(市)级联社主要负责人到监管部门汇报案件情况,采取监管通报、诫勉谈话、取消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建议给予降职或撤职纪律处分等切实措施将案件压力传导给农村信用社。对发生案件信用社,要及时报告当地党委、政府,做到一案一报。

(十)严格执行岗位轮换、强制休假制度。岗位轮换、强制休假制度是农村信用社防范案件发生的必要手段。对此,农村信用社不能以人员少、员工业务不熟等理由,将轮岗制度、休假制度置若罔闻、束之高约、流于形式。

(十一)强化内外部稽核检查制度。一是将内外部稽核检查相结合,采取日常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特别是注重突击查,加大检查频率和力度,找出信用社在执行制度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风险点,将信用社暴露出的问题与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充分发挥内部系统监督机制。对业务经营、人事管理等活动中存在群众反映较为突出问题和易发案件重要岗位的管理,要注重加强信访、举报和稽核工作,强化纪检监察、内审的检查作用。明确案件移送的标准及责任,形成治理案件的合力。三是加强内部审计的力量,加大内审审计力度。开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审计、基本建设管理、财务资产管理、大宗物品采购审计等,从中发现和查找商业贿赂的行为,正确判断和把握商业贿赂给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带来的影响,尽可能使治理措施更加有效。四是农联社上级部门、监管部门要有重点的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检查、稽核,特别是对易发案件的业务、岗位、人员进行重点关注和检查。

(十二)案件防范要进行创新。目前,农村信用社正处在改革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入,原有的案件防范机制、措施、手段、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漏洞日益凸显,许多已经不能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有效地防止和杜绝案件的发生。为此,需要监管部门、农信管理对此进行探讨、研究和创新,才能逐步地将农村信用社案件发案率有效降下来。一是案件防范要全员参与,自上而下地贯彻落实案件防范要求,避免案件防范工作“上热下冷、上严下宽、上紧下松”,不能搞应付差事式的案件防范。二是道德教育要抓紧。要切实从思想上解决好对案件防范工作的认识、理解和执行。要从抓道德教育入手,开展“正反两面”教育,在思想上常年树立案件防范意识。三是防范机制创新。农村信用社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起适合新形势下的案件防范机制,包括防范手段、措施等,要有前瞻性、预防性,绝不能搞“亡羊补牢”式防范机制。四是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制度。对农村信用社可能出现的案件,要及早做好应急准备,防止突发案件给农村信用社带来的损失和负面影响。

(十三)配合监管部门工作。农村信用社要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对案件防范工作的布置、安排,对监管部门下发的文件、精神、措施、要求,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要按照监管部门对案件防范工作的管理、处理、上报程序规范案件防范管理工作,不能搞形式、搞应付、搞自己骗自己的案件防范工作,要及时上报案件防范工作情况,遇突发案件、重大案件、刑事案件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格式上报监管部门,以利于监管部门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必要的对策、措施。

上一篇: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测试下一篇:医务人员廉洁表态发言